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资料:评课稿【精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分之几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分之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2.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3. 分数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卡片、实物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切开的蛋糕、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可以怎么分?”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概念a.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卡片,将其分成四份,每份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圆形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什么形状?”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每份相等,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a.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数,如1/2、1/4、3/4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数吗?怎么读?怎么写?”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a.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数表示人数、分数表示时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分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分数题目,让学生读写并说出分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分数表示。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课本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分数,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2 认识几分之几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例4、例5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经历几分之几的形成过程,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彩笔。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
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学生操作,指名展示。
师:现在请大家给这张纸的其中几份涂上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学生操作,指名学生说一说涂的份数。
师: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涂了一份的同学,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涂了两份的同学,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涂三份的呢?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随便指一个分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如43。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师:同学们看这个分数,它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师: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4份,就是,而正好是一整张纸。
所以,分母和分子相同时,分数可以写成1,也就是=1。
2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5。
师:同学们看,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10份呢? 指名学生回答。
师:其中的10份是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归纳总结。
师: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分数吗?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并引导学生说说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
2完成教材第93页例6上面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教学目标。
1. 从整堂课来看,教师能紧扣人教版教材对于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要求。
明确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目标达成度较高。
例如,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如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二分之一的含义,这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方面方法得当。
2. 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直观地感受了分数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数的表示方法之间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 情感目标也有所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的选择准确恰当,紧紧围绕分数初步认识这一主题。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分月饼、分苹果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逐步深入,从二分之一到几分之一再到几分之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拓展。
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解释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拓展了一些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内容,如同样大小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如实物月饼、图形卡片等。
在讲解二分之一时,通过将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二分之一的样子,这种直观的感受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效。
而且在后面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画图来表示分数,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本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通过直观教学、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并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与人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直尺及彩色笔。
■二、教学策略分析【学情分析】因教材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过此部分内容,所以笔者选用的是二年级的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上三年级的教材,本身就有难度,在数的认识上与三年级相比更有距离。
对于他们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一次飞跃。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是在平均分的条件下产生的。
孩子们生活里缺少这样的经验,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这一实际,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2. 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将整体分为若干等份,并能够正确表示出几分之几。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等分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4. 分数的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等分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难点1. 分数的等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彩色积木、水果切模型等。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使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等分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切水果模型或拼积木等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6.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几分之几》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等分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比较。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用水果或食物进行分数的等分实践,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3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3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3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许__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么分?平均分。
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
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
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
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
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
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2今天听了宗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d697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6.png)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今天听了宗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宗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宗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
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个层次: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特点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
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几分之几认识》评课稿

《几分之几认识》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几分之几的认识》评课稿我觉得《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谭老师和修老师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都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这一理念,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两位老师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对折一次,一份是二分之一入手,到对折两次,几份是几分之几,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对新知识的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二、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两位老师通过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对折一次,既复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又为新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然后再对折一次,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很好地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表达等能力也进步得到提高。
建议:1、谭老师上课热情再高一些,表情再活泼一些。
2、修老师在练习设计上需要再灵活一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评课人:何树莲蒋海嫦老师上的《认识几分之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一、开课时激情导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兴趣。
蒋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哆唻A梦)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
教学中,蒋老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件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4份和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三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左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结合实际,便于理解。
用过老师生日分蛋糕结合实际,说明比较分数大小的原理。
建议: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好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而不是口头说。
可以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虚线分一分,在涂色表示出分数,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通过实际操作,是学生进一步丰富对1/2的认识,初步建立1/2的表象。
第99例题,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分别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较大小。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教学准备充分,比如课前准备了长方形纸和小圆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4、教学语言规范,且富于儿童化,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这节课欠缺的一点是,在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在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时,若能有总结性更好。
比如介绍1/2时,“2”是分母,“—”是分数线,“1”是分子,板书时用括号增加,分母表示分的分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分,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这样会更好。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篇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吧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曾庆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将几个物体组成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开了,和老师一起去赏花吧!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呢?你能想到几分之一?这里的六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花瓣都可以表示六分之一。
一阵风把这朵花吹落了一半,其中的一半是这朵花的几分之一?另一半呢?为什么?小结: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几分之一。
二、新授。
1、认识二分之一花儿落了,果实成熟了,猴妈妈来到桃园里摘了一袋桃,她想把这袋桃分给两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这袋桃正好可以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袋桃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你知道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吗?为什么?猜一猜:袋子里可能有多少个桃?每只小猴可能分到多少个桃?我们打开袋子,看一看,好不好?显示袋子里有6个桃,讨论:现在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到几个桃了吗?(3个)每只小猴分到的3个桃是这袋桃的几分之几呢?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分一分、看一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分之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及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分数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分数板、蛋糕分割等。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分数?分数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的一部分。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写分数。
3.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7页的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强调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提问: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学会计算分数的加减。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3.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8页的练习题,巩固分数的加减法和大小比较。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的加减法和大小比较。
2. 强调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分数概念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练习中,观察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课后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分数的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它是本册教材的第八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内容,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额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和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学习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感知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方法。
三、说教学策略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几份之一是的基础上,来学习几份之几是多少,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读写分数,并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读写分数的方法,分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实物模型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卡片,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如分子、分数线、分母等。
(2)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分数的意义,如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一个分数单位。
(3)让学生尝试读写分数,并交流分享读写方法,强调读写分数的正确性。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分数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分数的意义。
3.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知识。
4.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和量,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要给学生过大的负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运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还存在着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几。
2.难点:学生对抽象分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分数的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水果、饼干等。
2.准备分数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环节。
3.准备教学PPT,用于呈现和讲解分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整数?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果、饼干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实物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
例如:“请大家看看这些水果,它们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分数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操练。
学生每完成一组操练,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一:情境引入,激趣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分水果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问题的探究。
怎样分小朋友才会觉得满意,学生想到了平均分。
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引出了教学内容几分之一的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邓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进行一次或几次对折,然后用彩笔涂上颜色。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三:教学各方面准备很充分。
如教师事先准备好了水果、纸片(圆形、正方形),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纸片等,能看出邓老师是个考略周到细致的好老师。
四:板书的设计很有新意。
邓老师为了避免板书时花费太多时间,她采用了把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在纸上,粘在黑板上,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学中借鉴。
五:练习形式多样并富有梯度性。
有判断题;我会说,我会写;聪明你我他;动手对折纸,一步步的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后来邓老师又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分分桌子,让学生体会到了身边的几分之一。
最后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让学生学生从中找到了这节课所学的几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做了铺垫。
建议:1.练习中有一道线段题,多数学生答错了,教师应适当花点时间点拨学生,以免再犯类似错误,不应匆匆一带而过。
2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3.教师不应对孩子的思维进行局限,课前可以让孩子们准备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纸,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去折一折,涂一涂,让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
4.折纸活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折去涂色,说出自己表示的是几分之一,教师还可以指定具体的几分之一让他们去折去涂,这样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篇一:《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伊通镇第五小学闫新宇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1、转变角色放手促学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
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引探创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
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几分之几的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几的评课稿听完龙老师的课后,有些收获,但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之处。
亮点一:导入精简,干脆明了。
龙老师开课的第一句话:请你说说你知道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比较在这些分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紧接着就提问:你还想认识其他的一些分数吗?这样的新课导入虽然没有直观的情境,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下就扣入主题,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亮点二:利用现场,再掀高潮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有了一个质的转变。
学数学不是为学而血,而是为用而学。
龙老师充分发利用这一教学理念,把数学知识渗透到了生活中,用“几分之几”来描述当堂听课老师的人数情况。
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信息中去观察,去思考。
从而使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一堂有质量的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关键!往往都是“看事容易做事难”。
因此,一堂课下来,我们还是有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抓重突难是关键。
本堂课的重点是“认识几分之几”,其实学生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掌握本节内容应该不难。
关键在于抓住学生能弄懂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更清楚,更有条理。
反思二:鼓励评价要实在。
在课堂对于学生的答问给与鼓励*评价是极其重要。
也有老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对错都是一句:“你真棒”。
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难以确定学生回答到底是对还是错。
龙老师虽然没有盲目的去鼓励学生,但如果能对学生的错误给与及时的纠正后再给与鼓励,我想效果应该会更佳。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观点不一定成熟。
要知道,上一堂课简单,但上一堂成功的课并不容易。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在实践中提升到理论中,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无论一堂怎样的课,只要它有一个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探讨。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资料:教学反思【精品】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
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源于丰富的、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用猴妈妈为猴家四兄弟过生日这个情景贯穿新课教学。
一开始通过猴妈妈分蛋糕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
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紧接着顺着分东西的思维,提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
最后通过练习和猴妈妈分一筐桃这个情境,逐步将整体“1”从具体拓展到抽象。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训练。
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让学生感受新知完全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上,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得到训练。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4篇

(精)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我觉得胡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
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
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
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牛老师这一课堂非常精彩和成功,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底和无尽的活力。
她那笑容可掬的脸庞给学生亲近感。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牛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另外她有着非常深厚的数学功底,把课堂每一个片段都演绎得非常精彩。
再有时时的恰如其分的表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学生会感到数学知识原来是这样有趣,一定要继续和牛老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课堂本来就是孩子的,牛老师把它还给了孩子们,一堂课下来,所有听课教师都体会到了这些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
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
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
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在比较大小时,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来验证的大小。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地探索出分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比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