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字与数的认识- 数字的认识:0-9- 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数量的认识:多少个数-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 加法口诀:加法的顺序不变,结果不变- 加法运算:加0、加1、加9- 减法运算:减0、减1、减9- 减法口诀:减法的顺序颠倒、减0、等于自己- 进位与退位:进1、进10的运算第三单元:数的排序- 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数的位置顺序:第几位- 数量的多少:多少个,最多几个第四单元:长度- 长度的认识:长、短、长短一样长- 长度的比较:较长、较短- 长度的测量:用标尺、剪纸片第五单元:容量与重量- 容量的认识:盛满、盛不满- 容量单位的认识:升- 容量的测量:用比大小- 重量的认识:重、轻- 重量单位的认识:千克第六单元:时间与钟表-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天、星期、月、年-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钟表的认识:表盘、时针、分针- 钟表读写:整点、半点- 一天的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第七单元:二位数的认识- 二位数的认识:十位、个位-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拆分:拆成十位和个位- 数的组合:十位个位相加- 百位数第八单元:加法与减法运算- 加法进位:十位、个位的进位- 加法退位:十位、个位的退位- 减法退位:退位减法运算- 减法借位:借位减法运算- 大数加减:进退位运算第九单元:重量- 重量的认识:千克、克- 重量的比较:较重、较轻-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砝码- 重量的换算:千克换算成克第十单元:面积- 面积的认识: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面积的比较:较大、较小- 面积的测量:用单位正方形数第十一单元:图形-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图形的特点:边数、角数- 图形的分类:几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第十二单元:数字的应用- 分类统计:分类个数、统计个数- 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字解决的问题第十三单元:加减法的应用- 解决问题: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第十四单元:逻辑思维- 数的秘密:找规律- 数与图:找规律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
1. 加减法:
- 使用小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乘法:
- 理解乘法是多个相等数的加法;
- 用乘法表记忆乘法口诀;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除法:
- 理解除法是分为相等的几部分;
- 初步了解整数除法;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单位换算:
- 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分数:
-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 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6. 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 认识二位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 进行二位数的比较,包括大小比较和顺序比较。
7. 分组与列竖式:
- 掌握数的分组方法;
- 了解列竖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8. 图形与排列:
- 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排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自然数:认识1至1000的自然数,能够进行自然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数的比较:根据大小关系进行数字的比较,进行相应的大小排列。
3.数的进位与退位:学习十以内的进位退位运算。
4.数的拆分与组合:学习数字的拆分与组合,例如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的和。
5.数的计数:学习从1开始数数,数的序数表示法。
6.数的相邻关系:学习数的前驱和后继,数的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7.数量的单位:学习认识长度、面积、体积等数量的单位,进行相互转换。
二、数的整体认识1.数的顺序数:认识从1开始的顺序数,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偶数与奇数:认识偶数和奇数的特点,学习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数的分类:将数字进行分类,如正整数、负整数、零等。
4.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学习找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数的整数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两个整数的加法运算,包括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零加零等情况。
2.数的减法:学习两个整数的减法运算,包括正数减正数、正数减零、零减零等情况。
3.数的乘法:学习两个整数的乘法运算,包括正数乘正数、正数乘零、零乘零等情况。
4.数的除法:学习两个整数的除法运算,包括正数除以正数、零除以正数、正数除以零等情况。
5.数的混合运算:学习整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组合运算。
四、数的分数认识1.分数的引入:认识分数的概念,学习用图形表示分数。
2.分数的大小比较:学习通过分数的大小比较运算符进行分数的大小排序。
3.分数的简化与扩大:学习分数的简化与扩大,将分数化简成最简形式。
4.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的加减法和异分母的加减法。
5.分数的乘法运算:学习分数的乘法运算,包括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和分数乘以分数的乘法。
6.分数的除法运算:学习分数的除法运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除法运算。
五、数的测量与时间1.长度测量:学习使用厘米、分米、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如下:1. 数字与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理解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概念。
- 数的顺序:通过数线、数列等形式来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 数字的认读与写写:认读并正确写出各类数字。
2. 加减法:- 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 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减法运算。
-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器等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单位与长度:- 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 长度的比较: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换算:通过计算和解题,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 钱币与购物:-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读写。
- 认识常见的货币符号,如¥。
- 进行购物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5. 二位数与三位数:-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二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6. 分数的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半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半分之一。
- 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含北师大版数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含北师大版数学)一、数的认识1.1 数的比较1.大小比较方法;2.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1.2 数的编码1.以十为基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十进位和个位数称呼;2.数的列法及数的读法。
1.3 数的拆分与合并1.因数、积与倍数;2.拆数、合数。
1.4 数的应用1.全部、部分、差、倍、率、相等等概念;2.按比例划分。
二、整数2.1 整数的概念1.正数、负数的概念;2.整数的绝对值。
2.2 整数的大小比较1.整数大小比较;2.整数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3 整数的加减法1.整数的加减法;2.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逆运算;3.零的特殊性质。
2.4 整数的应用1.正负数的应用;2.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三、小数3.1 小数的概念1.小数的概念;2.小数的意义。
3.2 小数的读法1.小数的读法;2.小数点后几位数的表示。
3.3 小数的大小比较1.小数的大小比较;2.小数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3.4 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的加减法;2.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逆运算;3.零的特殊性质。
3.5 小数的应用1.金额的表示;2.平均数的计算。
四、图形4.1 二维图形1.点、线、面的概念;2.四边形、三角形、圆的概念。
4.2 二维图形的性质1.四边形、三角形、圆的性质;2.同一图形的性质。
4.3 图形的组合1.图形的分解与组合;2.复合图形的概念。
4.4 立体图形1.立体图形的概念;2.立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的概念。
4.5 图形的应用1.图形的量度;2.计算面积和周长。
五、时间5.1 日历1.国历;2.农历。
5.2 时刻的表示1.时间的表示方法;2.凌晨、上午、下午、晚上的时间范围。
5.3 时间的计算1.时间的加减法;2.分钟的概念;3.分、秒的换算。
5.4 时间的应用1.日常时间的应用;2.火车和飞机的时间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概括总结如下:1.长度单位毫米,英文缩写为MM,1毫米等于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千米。
2.长度单位厘米,符号为cm,1厘米等于1/100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千米。
3.长度单位分米,1分米等于1米的十分之一,等于0.0001千米、0.1米、10厘米、100毫米。
4.长度单位千米,符号为km,1千米等于1,000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5.质量单位吨,1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和放在等号(=)之后。
7.加法各部分名称包括加号、加数和和。
8.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9.减法是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是通过逆运算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
13.四边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包括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
14.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15.周长是指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可以用所有边的长度之和来表示。
16.估计是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出大概的推断。
17.余数是在整数除法中,当被除数不能被除尽时所产生的余数。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18.余数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等。
19.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为s。
20.分是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22.在乘法算式中,“×”是乘号,乘号前后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时分秒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眨一下眼的时间大约是1秒。
2、电子计时法表示钟面的时刻,并能算出相邻钟面经过的时间。
书p8第8题.3、估计生活中做一件事情所要的时间。
小明每天大约睡觉9()系红领巾大约需要5()做熟一顿饭大约需要25()画一幅画需要()。
打开电视大约用时(),唱一首歌大约需要()刷牙用()。
4、时间单位的换算。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3分=()秒 1分40秒=()秒 90秒=()分()秒 120分=()时5、生活中简单时间的计算。
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下午1:30上课,3:50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
上午8:30上课,一节课40分,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是()。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口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3 + 65 = 84 – 39 = 456 – 324 = 286 + 437 =2、笔算::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进的一不要忘了加上。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验算: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3、估算:先估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再计算。
4解决问题: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求()和()一共多少?用加法。
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者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
第3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次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3600秒1分=60秒半时=30分方法总结:单位变大(小单位化大单位),数字变小,÷进率;单位变小(大单位化小单位),数字变大,×进率。
如:7时=(420)分9分=(540)秒240分=(4)时480秒=(8)分想:7×60=4209×60=540240÷60=4480÷60=8 2时40分=(160)分4分30秒=(270)秒想:2×60+40=1604×60+30=27090分=(1)时(30)分75秒=(1)分(15)秒想:1时=60分90-60=301分=60秒75-60=15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先看事件,再看给的数字。
如:妈妈一天工作8(时)小明每天睡眠9(时)拍一下皮球大约用1(秒)做一遍眼保健操大约用5(分)小华跑50米的时间是9(秒)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秒)(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①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②数格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2024年古诗梅花活动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古诗梅花”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古诗《梅花》,理解诗意,感受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学习梅花的相关知识,了解梅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梅花》,理解其基本诗意,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品质。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梅花》的深层含义,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重点:熟练背诵古诗《梅花》,了解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感受梅花的美丽与坚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梅花图片、梅花古诗挂图、教学课件、录音机、梅花剪纸模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形态特点,激发幼儿对梅花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学习古诗《梅花》,让幼儿跟读、分组读、齐读,逐步理解诗意,感受梅花的品质。
3. 实践活动:分发梅花剪纸模板,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梅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4. 例题讲解:以梅花的生长环境为例,讲解梅花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梅花的美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梅花》全文2. 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3. 梅花的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梅花,并背诵古诗《梅花》。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幼儿对古诗《梅花》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梅花,让幼儿亲身体验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如绘画、唱歌、讲故事等。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1. 数的认识
1.数的概念
2.数的读法
3.数的比较与数的大小顺序
4.把数数的方法
5.数的分解合成
2.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
1.十位和个位
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
3.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4.两位数的分解合成
3. 加法与减法初步
1.加法的概念
2.加法的符号和加法的性质
3.加法的口算和列竖式
4.减法的概念
5.减法的符号和减法的性质
6.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
4. 时间、长度、质量的认识
1.时间的认识
2.时间的秒、分、时单位换算
3.长度的认识
4.长度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单位换算
5.质量的认识
6.质量的千克、克单位换算
5. 三角形和矩形的认识
1.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4.正方形
6. 位置与方向的认识
1.位置的概念和表示
2.方位与方向的概念
3.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的表示
4.视角与方向
7.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1.数据的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生们可以按照以上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另外,每个章节的学习均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学生们需要与老师积极沟通,共同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与运算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是数的认识和运算的阶段。
数的认识是指学生应该了解自然数和零,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表示、理解和比较数字。
数的运算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加法和减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然数和零学生应该知道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依次是1,2,3,4,5…n。
而0则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没有大小之分,是一个几何点和数学符号。
2.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能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看懂并阅读数字,同时能够写出数字的基本格式。
3.数字序列的认识学生应该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和学习数字序列。
例如,利用数线、百分号线等图形来了解数字序列,比较数字大小关系。
4. 加法运算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能够应用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减法运算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能够应用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的认识和比较在数的认识和比较中,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自觉、严密地运用大小比较符号。
学习的重点还包括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基础几何知识。
1.数字的大小比较学生应该能够通过不同的比较方式,自觉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常用的比较方式包括数量关系、距离关系、时间关系等。
2. 数字和基本几何图形学生应该认识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三、计算机的认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育还包括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即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特点、使用方法等。
1. 计算机的特点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包括高精度、快速计算、存储和处理信息等。
2. 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包括开机、操作、关闭和维护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数的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相互转化)•数数和数的比较(口算、手算和物品对比)•数的顺序和数轴•1~999之间的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加法•用加法来表示“集合的合并”•用带进位的列竖式计算加法•运用物品模型、数形图、计数器等不同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减法•用减法来表示“集合的分离”•用带退位的列竖式计算减法•运用物品模型、数形图、计数器等不同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形和四边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命名•三角形的特征(角、边、面积)•根据长度和角度的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分类•运用面积模型、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进行计算四边形•四边形的定义、分类及命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特点和面积计算•梯形的定义、性质和面积计算时间和长度时间•分钟和小时的认识•时间的读法和写法•时间的计算(整点和半点、过去和将来)•稍微熟悉一下日历和节日长度•米和分米的认识•长度的读法和写法•长度的估算和测量•运用米、分米、厘米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统计与图形数据统计•了解调查和统计的过程•常见的调查和统计问题(问答题、选择题、回答问题、分类问题等)图形•直观认识图形分类(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了解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简单的统计图分数•分数的定义、自然分数和带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简化(最简分数)和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金钱和单位换算金钱•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和角)•认识硬币和纸币的种类和面值•运用面值和口算计算各种货币和多重货币的复合计算单位换算•了解不同单位间的转化关系(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千克等于一公斤等)•了解单位换算的算法和步骤•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0.1 米(m) = 1 分米10 厘米(cm) = 1 分米100 毫米(mm) = 1 分米10 分米 = 1 米(m)0.1 分米 = 1 厘米(cm)0.01 分米 = 1 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2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4.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 分数值则等于商。
25.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6.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
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
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9.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20.乘法表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