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爆发机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中国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中国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近年来中国太湖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带来了很大的
威胁。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太湖水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类
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太湖周边的人口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化学污染物、生活垃圾和废水排放。

这些垃圾和废水中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养分在水中会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其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又加速了藻类生长的速度。

水华是以蓝藻为主的。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存在形式通常是细胞在水体中聚集,形成大量类似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细胞。

太湖的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非常高,对蓝藻的生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太湖蓝藻水华的形成还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在太湖生态系统中,夏季的气温和光照强度都非常高,这为蓝藻的生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

此外,太湖的水体水动力学也非常重要,由于太湖的面积较大,因此水流运动较慢,这为蓝藻在水体中停留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才
能真正达到发生水华的程度。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华问题,不仅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还需要综合考虑水文、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1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约1/3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和由此导致的蓝藻水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导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量施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田排水中的养分流失,都会导致养分进入水体,促进藻类的繁殖,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城市地表被水泥、沥青等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地下,而是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带走了许多污染物和养分。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不完善,进一步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 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养分,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质恶化,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大量的蓝藻堆积在水体底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中的生物缺氧,使得其他水生生物难以生存。

2. 毒素释放蓝藻水华中的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如微囊藻会释放出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了受到污染的水产品或者饮用富营养化的水源,可能导致中毒事件。

3. 生态系统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的蓝藻抢夺了其他水生植物的养分和光合作用所需的阳光,导致其他生物无法存活,这将进一步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三、应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1. 农业减肥、减药农业减肥、减药对于减少养分进入水体具有重要作用。

精确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合理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养分的过量流失。

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雨水渗透等措施,减少雨水直排入水体的数量,降低养分和污染物的流入。

加强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973计划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

973计划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

973计划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973计划课题2004年度总结报告项目名称: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课题名称:湖泊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对营养物迁移转化影响研究课题编号:2002CB412304课题负责人:金相灿刘建彤课题依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本课题自2003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课题任务书的任务要求和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检测、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工作。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个第四课题在2004年度的研究工作做一概括性总结。

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1(年度计划完成情况1.1课题拟完成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根据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本课题第二年度应完成下列研究内容。

1.1.1 掌握水体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源要素在水-沉积物界面形态转化的影响;1.1.2 研究富营养化条件下,水-沉积物界面微生态结构的维持机理;1.1.3 确定污染湖区主要生源要素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1.1.4 掌握跨介质间营养物的动态赋存以及热力学平衡与营养状态的关系;1.1.5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别发表2篇。

1.2 课题完成的研究内容和目标1.2.1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及其水动力影响机制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完成冬、夏两季样品采集工作,进行实验室内外分析数据的初步整理。

初步总结完成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机理研究。

1.2.2 湖泊营养物的微生态转化及生化动力学1针对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浅水湖泊(滇池、洪泽湖、洞庭湖、巢湖和太湖)和两个城市湖泊(武汉月湖和南京玄武湖) 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分析,进行实验室内外分析数据的整理,总结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基本理化特征和营养状况;同时重点研究太湖不同富营养水平湖区,分春夏秋冬四季对太湖流域的梅梁湖鼋头渚、梅梁湾小丁湾、梅梁湖蠡园、贡湖、东太湖等湖区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上覆水、沉积物样品中各种理化性质。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近些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我国湖泊生源要素严重富集,生态系统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

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可为湖泊生态环境的整治提供理论基础依据,也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2年4月11~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了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为主题的第202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院金相灿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

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一词原用于描述植物营养物浓度增加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学效应,但富营养化很难严格定义,因为任何一个水体的营养性质的描述常常是相对于以前的情况,而且每个水体对营养盐响应存在差异。

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在“湖泊富营养化的定义和演化历史重建”总评述报告中介绍了湖泊富营养化概念历史沿革。

形容词 eutrophe、mestrophe和oligotrophe最初被Weber (1907) 用于描述决定泥炭沼泽发展初期植物群落的营养状态。

Naumann(1919)则用这3个词描述含有低、中或高浓度氮、磷和钙的淡水湖泊类型。

Lindeman (1942) 在其“The trophic-dynamic aspect of ecology”经典之作中,认为富营养化是湖泊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过程。

此后,Vollenweider (1968)率先用磷和氮对湖泊的营养状态作定量依据提出一个分类系统。

OECD(1982)扩大了营养状态划分的指标,将叶绿素和透明度也包括进来,并用每个变量的组平均值和标准差,发展了一种边界开放的系统。

到20世纪中后期,当富营养化及其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时,其所指的是人为富营养化(artificial eutrophication),即由社会的城市化、植物营养物的工农业利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等所引起的。

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与藻华暴发的关联机理研究

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与藻华暴发的关联机理研究

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与藻华暴发的关联机理研究生态系统富养化与藻华暴发的关联机理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然而,尽管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被投入到该领域中,但生态系统富养化问题依然很严峻。

富养化是一种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过度营养物输入,引起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紊乱和失衡,导致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继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生态学和环境学效应。

藻华暴发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发生频率高,臭氧味冲鼻,影响美观度和水质状况,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生态系统富养化机制生态系统富养化,一般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过度输入营养物质,如硝酸盐、磷酸盐等等,进入水体系统、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区域,引起水体富养化。

而富养化的本质是环境的老化,环境的老化是指环境有机质囤积量和富营养化程度的达到最大值。

富养化的影响生态系统富养化的影响非常广泛,从微观到宏观水平都有明显的受到影响。

在微观层面,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是改变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会导致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链和能量流动链;在宏观层面,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或其之类生物质显著增加,形成藻华或其他类型的水体暴发,会影响水质,引起鱼类死亡,对水利工程、人类健康和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藻华暴发形成机制及研究藻华暴发是指某个水体中藻类繁殖迅速,形成大量的藻类团聚,出现明显的显微藻华或裸眼可见的大面积水华现象。

藻华暴发的形成机制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包括富营养化,水体温度、光照、水流、风等环境因素;藻类繁殖形式、藻类自身生理特性、化感物质等因素包括在内。

研究表明,要发生藻华暴发,必须满足在水体中可供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多且稳定,藻类的竞争优势要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气候因素要有所调节。

结论由此可见,生态系统富养化问题非常严峻,与藻华暴发密切相关。

通过对富养化以及藻华暴发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揭示生态环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控制和治理富养化的途径,保护水体、湖泊和海洋的生态系统。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速度加快,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渐进退化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是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人类活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工业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水体中迅速分解,并释放出氮、磷等营养元素,从而促进水体中的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会被雨水冲刷到水体中,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会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从而促进水体中藻类等生物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城市建设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堆放会污染周围的水体,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二、自然因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

水体过浅、水流缓慢,会导致富营养物质积聚在水体中,从而促进底栖生物的生长,进一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等营养物质的分配和利用,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三、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时,藻类等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形成所谓的蓝藻水华。

对于蓝藻水华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机制:1、温度高温和水体的热层化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同时气压也会降低,从而促进了藻类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光照光照是藻类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水体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藻类等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容易形成蓝藻水华。

3、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蓝藻水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会促进藻类等生物繁殖,从而导致蓝藻水华的形成。

4、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藻类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例如水体水流速度过慢会让藻类等生物更加容易生长繁殖,导致蓝藻水华的形成。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形成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控制工业污染、农业生产和城市污染,同时提高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治理能力,以有效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973计划“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

973计划“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

973计划“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973计划“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富营养型湖泊稳态转换和生态系统调控原理(2002CB412309)2004完成单位与骨干:中科院水生所:刘永定、胡征宇、王洪铸、成水平、侯国祥、李根保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伟深圳大学:胡章立江苏省农科院:薛启汉昆明市气象局:陈增会2004年12月一、《课题任务书》设置的2004年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1, 湖泊主要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类、分布、多度)、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与湖泊水质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建立表达湖泊稳态的基本结构参数;, 从不同稳态典型湖泊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入手,分析不同生物类群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反馈关系,建立表达湖泊稳态的基本功能参数;, 通过季节和年度典型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分析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变化规律; , 筛选特征性的湖泊稳态表征指标参数,分析各关键参数的边界条件,建立湖泊生态系统稳态的适宜的、简明的表达体系;, 研究环境状态变化对水体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 继续研究与水体营养水平和状态相关的水生植物最小生存种群;, 继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藻类群落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定量关系;, 继续研究水生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 , 研究富营养水体生产者消费者相互作用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结合水华暴发和湖泊稳态转换条件的研究,分析两者与周丛藻类的关系;, 研究周丛藻类的生产力及其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开展湖沼学调查、实验湖沼学研究、种群生态学并群落生态学研究;, 在理论研究进展方面,确立长江流域浅水湖泊稳态表达的指标体系和湖泊生态系统稳态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

, 国内外发表论文4篇。

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1, 水生植被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湖泊稳态转换的动力学, 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原理2, 不同稳态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的定量表征;, 草型清水稳态的生态系统临界参数;, 稳态转换的机制和驱动因素及湖泊稳态转换的生态系统调控原理;, 周丛藻类及其生产力在蓝藻水华暴发和湖泊稳态转换中的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分析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污染也日益严重。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污染现象就是水体富营养化,这种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更会引发蓝藻水华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海水、湖泊等自然水体中的影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水中含有过多的养分,如氮、磷等有机和无机物质,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一般情况下,这些养分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常见的一些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有: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的升高;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等。

二、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关系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导致水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它会引发许多问题,如臭氧层疏松、海洋死亡区、蓝藻水华等。

而蓝藻水华则是一种过度生长的蓝藻,它是一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由于某种过程导致的异常大量的蓝藻生长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蓝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正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物。

同时,蓝藻生长本身也会导致水体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三、蓝藻水华的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蓝藻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制。

其次,蓝藻还会释放大量的腐殖酸等物质,导致水体的酸化,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

此外,蓝藻在死亡后会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恶性循环,使得水体生态失调进一步加剧。

四、应对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措施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避免污染源的排放;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监测,及时监控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情况;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恢复、水产养殖等;采用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蓝藻水华是指湖泊中大量蓝藻繁殖产生的水体表面藻类集群形成的现象,它被认为是一种致命的湖泊污染地带。

近年来,蓝藻水华已经成为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一个典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如何来理解这一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对于控制和消除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的是,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一般都存在着高水位和繁茂的藻类生物群落。

当这样的湖泊接受过量的氮和磷等有机物输入时,藻类的繁殖就会快速增加,导致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增高。

当藻类繁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一个圆形的盈余台地,蓝藻会在台地上聚积成山,由此形成一个紫褐色蓝藻水华景观。

其次,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过程还受到气候、高温及湖泊波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富营养化湖泊普遍存在着湖水波动程度大、日照不足以及过多溶解矿物质的情况。

其中,湖水波动最主要的结果是藻类繁殖膨胀,而大量的溶解矿物质会活动、溶解和加速藻类的繁殖增长。

此外,缺乏日照会导致藻类无定位、膨胀繁殖,也会将蓝藻水华维持在一定高度。

最后,对于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思考,我们也要重点关注湖泊污染的来源,以及其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城市污水排放、入湖农田灌溉、农药喷洒以及工业排放等。

这些外源性有机物的排放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的形成。

总之,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的主要机理是由于藻类繁殖膨胀、气候和湖泊波动及外源性有机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想控制和消除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就必须正确的理解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湖泊环境和气候的波动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湖泊恢复正常环境,减缓蓝藻水华的形成,而使湖泊水体美丽和更加透明。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
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蓝藻水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虽然没有彻底解决的有效办法,但是通过在蓝藻水华高发期进行实时的预警监控,可以为该环境问题的及时应对提供技术依据.论文首先对现阶段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的预警监控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述,随后在对巢湖西半湖近几年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因子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期望蓝藻水华预警监控指标能够更趋完整,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和减少由蓝藻水华暴发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损失.
作者:史绵红刘伟朱余张劲松 SHI Mian-hong LIU Wei ZHU Yu ZHANG Jing-song 作者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合肥,230061 刊名:生态科学英文刊名: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28(4) 分类号:X832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预警监控。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载着周边众多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灌溉、渔业等多重功能。

然而,近年来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更引发了饮用水危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其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政策引导,期望能够为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富营养化原因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叠加。

从自然因素来看,太湖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这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这种湿润的气候也容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为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为因素在太湖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工业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太湖。

这些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极大地促进了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农业活动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周边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了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这些营养物质随着农田排水进入太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不合理的湖泊管理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湖泊管理机制,太湖周边的水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地解决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水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

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

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湖泊富养分是指湖泊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这些养分可刺激藻类的生长,导致藻类水华的暴发。

富养分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湖泊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湖泊富营养化是过去几十年来湖泊水质恶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许多湖泊逐渐发生藻类水华,藻类的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水质急剧恶化,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

而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湖泊富营养化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排放的农药、化肥等有机和无机物质都会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湖泊,增加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而导致湖泊富养分。

农业生产对于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是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了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农耕区域的养分输入,是减缓湖泊富养分的重要措施。

其次,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湖泊富养分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等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包括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湖泊后,加速了湖泊富养分的形成过程。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减少养分物质进入湖泊是控制和减缓湖泊富养分的关键。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湖泊富营养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气候的变暖,湖泊水温升高,增加了藻类的繁殖速度。

气候变化还会改变降雨和径流的分布和强度,影响养分物质的输入和湖泊水质的变化。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对于控制湖泊富养分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湖泊富养分问题和藻类水华暴发,应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面源养分的输入。

其次,加强城市废水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养分物质排放到湖泊。

再次,推广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暴发。

最后,加大公众环保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共同参与到湖泊保护中。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爆发发生机制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爆发发生机制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爆发发生机制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难题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导致水体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从而引起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水体污染现象。

其中,藻华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爆发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1.人类活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

如果这些废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中,将会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含量提高而引起富营养化。

2.大气沉降大气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也会随着降水而沉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3.自然因素浅水湖泊、静水区、地下水体等有限水源特殊性质、气候变化、以及植被性质等,也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二、藻华爆发的发生机制1.氮、磷营养盐供应不足如果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供应不足,则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摄取量会超过供应量,导致生长受限制。

当营养盐供应足够时,藻类的生长量会明显增加。

2.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水温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养分释放增加,促进藻类的生长。

3.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都会对藻类有所影响。

4.水流动性差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会减少,而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氧气。

因此,水流动性差也会促进藻类的生长。

三、水体富营养化与藻华爆发的危害1.影响水生生态系统藻华爆发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影响人类健康藻类的生长会产生有害物质,如蓝藻产生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3.影响经济藻华爆发会造成水质恶化,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影响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业等经济行业的发展。

四、防治措施1.减少养分输入将废水排放之前进行充分的处理,然后再排放,以减少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物质的输入。

水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系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系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系研究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水华爆发的现象。

水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富营养化对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以及藻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富营养化对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1. 营养盐浓度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为藻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来源,促进了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大量的氮、磷进入水体后,会破坏水体的营养平衡,造成富营养化的现象。

2. 光照和温度富营养化使水体中藻类的密度增加,形成藻类水华后,藻类的密集程度会显著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光照强度。

藻类水华会发生在水体中,阻挡了太阳光的进入,降低了水下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对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溶解氧含量藻类水华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

在藻类水华盛发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往往降至较低水平,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局部水域的缺氧现象。

二、藻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食物链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然而,当藻类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时,藻类的密度增加会对食物链产生影响。

藻类水华会导致水中悬浮颗粒物增多,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进而使上层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减少。

2. 水质污染藻类水华会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其它污染物质的含量,影响水体的水质。

某些藻类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对其他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带来威胁。

此外,藻类水华产生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富氧条件下的生物灭绝。

3. 生态平衡破坏藻类水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造成了影响,在藻类水华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繁殖能力强的藻类会占据优势地位,造成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最终破坏了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联性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联性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联性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富营养化是一种特殊的污染现象,指的是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多,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引发水华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联性研究。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近年来,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化肥、农药等有机物和水中的氮、磷等无机元素含量逐渐升高。

这些物质被随水流进入水体,由于水体自身的缺陷和水流的运动,没有被充分吸收、消耗和分解,导致它们在水体内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除此之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增加了污水的排放,也导致水体周围的土地覆盖面积减少,从而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

二、藻类水华的生成机理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形成的植物类群,它们对水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水体中的富营养化会给藻类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同时,与其他生物相比,藻类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更快。

这就导致“富养而不死”,藻类数量繁殖迅速,最终形成藻类水华。

藻类水华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臭气、腐蚀、水质变差等。

三、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减少,藻类消耗更多的氧气,进一步加剧了水体中的氧气不足情况。

同时,藻类在大量繁殖时会在水体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危害生态环境。

此外,藻类水华的形成也会降低水体中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复苏和生长。

四、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应从源头上减少营养物质污染。

人们首先应该注意土壤修复和淤泥的清除,降低氮、磷等营养物的输入量,第二步应该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作为一种重点污染物进行管理,多用微生物等生态方法降解富营养物,防止富营养化演变成藻类水华,从而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关联因素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关联因素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关联因素分析一、湖泊富营养化概述湖泊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营养物质过量输入湖泊,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湖泊中都有发生,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1.1 湖泊富营养化的特征湖泊富营养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水体透明度降低: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

- 溶解氧减少:浮游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溶解氧水平下降。

- 水华现象: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特定的浮游植物,如蓝藻,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景观。

1.2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农业面源污染:农田中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导致营养盐的过量输入。

-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直接排入湖泊。

-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也会对湖泊造成污染。

二、蓝藻爆发的生态学机制蓝藻是一类能在水体中形成水华的微生物,其爆发与湖泊富营养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蓝藻爆发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2.1 蓝藻的生态特性蓝藻具有以下生态特性:- 光合作用效率高:蓝藻具有高效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在光照条件下迅速繁殖。

- 抗逆境能力强:蓝藻能在低氧、高pH等不利环境下生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形成群体:蓝藻能够形成群体,如微囊藻,这种群体结构有助于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2.2 蓝藻爆发的影响因素蓝藻爆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营养盐浓度: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的浓度是蓝藻生长的关键因素。

- 水温: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蓝藻的生长和繁殖。

- 水体流动性:水体流动性差,有助于蓝藻的聚集和水华的形成。

- 光照条件:充足的光照是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防治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防治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防治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而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给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蓝藻水华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包括氮、磷等元素。

主要成因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种。

1. 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一些明确的污染源,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等。

这些污染源通常会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例如,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在降雨时被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使水体中的养分浓度升高。

2. 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指无法明确定位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农田、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等。

这些污染源往往经由径流进入水体,带入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溶解性的养分,促进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二、蓝藻水华的危害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1. 水生态环境威胁蓝藻水华的大量繁殖会使水质变差,导致水中氧气供应不足,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光合作用减弱,水中富含的有机物降解减慢,导致水体缺氧,进一步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蓝藻水华会对水体中的植物进行阻塞,影响水体的通透性,阻碍了光线的传播,更进一步妨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蓝藻水华中的蓝藻属于青霉藻门,有些种类会产生剧毒的微囊藻毒素。

当人们接触被蓝藻水华污染的水体,或者食用受蓝藻水华影响的水产品时,可能会引发中毒。

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和肺毒性等。

三、蓝藻水华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减少点源污染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改造,确保各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管网的管理,降低点源污染的排放,减少养分输入水体。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关系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关系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关系的研究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水体的生态与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

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氮、磷两种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组成。

其中氮和磷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

1.1氮的来源氮在水体中的主要来源有:1)大气氮的沉降,2)农业、城市排污,3)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

其中,农业和城市排污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氮的大气沉降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

1.2磷的来源磷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化肥、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其中农业化肥是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由于现代工业、冶金、纺织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中磷的浓度增加。

2.藻类水华形成的原因藻类水华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一种异常现象。

富营养化的水体使得水中的各种藻类生长过度,从而导致它们的种群密度快速增长,最终形成水华。

藻类水华可分为浮游藻和蓝藻两类。

2.1浮游藻的形成浮游藻是通常生长于自然水体中的绿藻、硅藻和甲藻等。

当水体中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和较适宜的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素时,藻类就会在水中迅速繁殖并形成一个巨大的生物量。

2.2蓝藻的形成蓝藻是一种自养细菌,主要生长于浅水区域的水体中。

蓝藻的生长速度快,能在水体中快速形成藻类水华。

水华形成后,蓝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如果藻类水华扩散范围过大,就会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威胁。

3. 研究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的关系在对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形成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之后,人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1 营养盐浓度和藻类水华的关系对于水体富营养化而言,氮和磷是最重要的营养盐元素。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大量输入,导致水体营养物质的浓度升高,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而蓝藻水华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给水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等。

首先,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

其次,农业排放主要指农田灌溉、农药施用和畜禽养殖等活动造成的农业废水,其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被输送到水体中。

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此外,大气降水中的氮化物和硫化物也会随降水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最后,土壤侵蚀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到水体中时,同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蓝藻水华的产生机制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激增。

另一方面,藻类和水体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重了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此外,水体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水流情况变化等因素也会对蓝藻水华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三、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减少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这些废水的处理,减少养分输入,从源头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数量(篇)
系列1
图 1 1979-2008 年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研究论文数量年代分布
2.2 领域核心作者分析 对所有发表相关论文进行作者分析,按照第一作者统计发表文章 16 篇的有
1 人,12 篇 3 人,11 篇 1 人,8 篇 2 人,7 篇 6 人,6 篇 3 人,5 篇 5 人,发表 文章 4-2 篇为 250 人,发表 1 篇论文作者 1,406 人。表 1 是发表论文 5 篇以上的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爆发机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吴跃伟 李友华 刘心念 沈汉强 梅建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图书馆)
近年来,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暴发已经成为我国众多湖泊污染的 主要形态,蓝藻水华的爆发给人们生活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 害,预防、控制和减少蓝藻水华的发生及其危害是我国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工作 内容,因此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我国 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爆发研究相关领域的科研产出进行分析,旨在帮助相关 领域科研人员掌握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科研领域的现状及布局,为进 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来源
发表论文 16 12 12 12 11 8 8 7 7 7 7 7 7 6 6 6 5 5 5 5 5
所在机构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云南大学生物系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 所
地区 广州 深圳 武汉 武汉 南京 北京 武汉 北京 南京 昆明 厦门 武汉 武汉 上海 郑州 武汉 武汉 太原 武汉 武汉 南京
合作者统计:检索结果显示,参与论文的作者共计 6,690 人次,实际作者 人数为 4,114 人,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国家“‘973 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 藻水华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所指 导和参与的研究论文数量达到 186 篇;作为同一项目组成员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物研究所宋立荣研究员的论文数量排行第二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李 敦海和沈银武研究员的论文数量分别排在第 3 和第 4 位;排在第 5 位的是中国科 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第 6 位的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胡 春香研究员;第 7 位是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朝晖教授;第 8 位是中国科学 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高光研究员;第 9 位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雨 藻教授;第 10 位是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韩博平教授。排名前 20 位的作者及
检索结果显示,1979 年-2008 年 6 月,CNKI 收录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 研究相关论文 2,192 篇。1997 年之前的 18 年时间内,论文数量为 415 篇,平 均每年发表相关论文 23 篇,表明这一时段相关问题研究在我国并不热门,而在 1997-2007 年的 10 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每年成指数形式增长趋势,论文总 数达到 1,651 篇,年均发表论文 165 篇,是 1997 年以前年平均发表论文的 7 倍多。2007 年当年的论文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 387 篇,接近 1997 年之前 18 年的论文总和;在 2008 年头 4 个月(由于 CNKI 数据库上载数据时差),已经发 表论文 123 篇。这种态势反映出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机理研究领域成 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折射出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因素对国民经 济发展造成的制约状况已经引起我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 相关研究论文年代分布及趋势见图 1。
年代区间
1979-2008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论文年代分布
1979-1997 2007 2005 2003 2001 1999 1997 0
415 123
387 207 203 162 155 125 106 90 91 66 58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第一作者及其所在机构。
表 1 发表 5 篇以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及其所在机构
排序 1 2 2 2 3 4 4 5 5 5 5 5 5 6 6 6 7 7 7 7 7
第一作者 王朝晖 胡章立 胡春香 李敦海 秦伯强 杜桂森 刘永定 林毅雄 李文朝 王丽珍 徐永健 沈银武 吴天福 陈德辉 李效宇 王高鸿 况琪军 王翠红 宋立荣 赵以军 朱广伟
将所获得数据导入 Access 软件工具形成专题数据库,再运用 Excel 工具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针对我国历年来发表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爆发研究 相关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增长趋势、核心作者、重要科研机构、基金支持情况以及
来源期刊进行了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布及增长趋势分析
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与 CNKI 中国期刊网。CNKI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 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国国内 8,200 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特色 期刊的全文,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 等各个领域,全文献总量 2200 多万篇,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重要 期刊信息来源和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数据库。
检索时间范围:1979-2008 年,检索时间为 2008 年 6 月。 1.2 检索策略
采用关键词构建检索式:“主题=藻 and (主题=水华 or 主题=富营养化 or 主题=污染 or 主题=有毒 or 主题=有害 or 主题=危害) and (主题=水生生态 or 主题=水体生态 or 主题=湖 or 主题=池 or 主题=河 or 主题=水体) ”进行专家 检索,对所获得的检索结果进行规范和清洗得到有效记录 2,192 条。 1.3 数据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