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课程论文(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女性研究课程论文(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课程名称:女性研究题目: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任课老师:上课班级: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论文评分标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摘要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
但自从家族制度建立,家族组织出现后,女性便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
“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这一观念形成于汉,并在之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不断发展,虽然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有过一定的改善,但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最为传统的性别观念及其相关的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念体系。
直到近代以来中国“开眼看世界”以及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平等、博爱的思潮才进入中国,“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女性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婚姻家庭男女平等1.母系氏族公社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母系氏族组织有共同的女系(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
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形成的原因(1)母系氏族的存在是因为当时人类对于自身生理现象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把两性关系与繁衍后代联系起来,只知道子女与母亲有血缘关联,而不知道父亲的存在,更不知道与父亲的血缘关联。
(2)在氏族中,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摘野果。
由于当时处于落后时期,人们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相对来说,男性可以捕捉到的猎物比较少,女性可以采摘到的野果比较多。
从劳动产品上来比较,女性比男性更胜一筹,所以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
2.汉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汉代前期的婚姻自由(1)西汉前期,女性可以自主地追求爱情,并在伴侣的选择时有一定的决定的权利。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保护水平,有助于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的目标。
02
妇女社会地位现状
教育状况
受教育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接受教育 的机会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性 别差异,部分地区和群体的女性 受教育机会有限。
教育水平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有所提 高,但在一些领域如科技、工程 等男性主导的学科中,女性比例 仍然较低。
政治参与状况
参政意识
女性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但相较于男性仍较为薄弱 。
政治职位
女性在政治职位中的比例较低,尤其在高层政治机构 中女性比例明显不足。
决策参与
女性在决策层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政策制定和决 策的影响力。
03
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因素
1 2 3
传统性别观念
传统性别观念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限制了她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参与和发 展。
提高妇女在科技领域的地位
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科技领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就业建议
01
消除职业性别隔离
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领域的性别隔离现象。
02
保障同工同酬
确保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薪酬和工作机会。
03
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支持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以满足妇女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上,女性在获 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 不平等现象。
就业状况
01
就业率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比例逐渐上 升,但整体就业率仍然低于男性 。
职业分布
02
03
工资待遇
女性在某些行业和职位中的比例 较低,如高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等 。
女性在同等职位上的工资待遇普 遍低于男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 现象。
女人比男人重要 辩论材料

女人比男人重要辩论材料
女人比男人重要,这是一个古老的辩题,也是一个引起许多争
论的话题。
在过去的社会中,男人通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支
持者和决策者,而女人则被边缘化并且受到歧视。
然而,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女人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女人比男人更加重要。
首先,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是家庭
的主妇和母亲,还是家庭的精神支柱。
她们负责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教育孩子,甚至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她们的劳动和贡献是家庭
和社会的基石,没有她们,家庭将会陷入混乱,社会也将会失去许
多温暖和关怀。
其次,女人在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在各个领域展
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们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
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女人的重要性体现在她们对人类的贡献上。
从生物学的
角度来看,没有了女人,人类将无法延续。
她们孕育生命,抚养下
一代,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她们的母爱和关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女人比男人更加重要。
她们在家庭、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应该尊重和重视女人,让她们在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夏洛蒂·伯朗特与简·爱相似性的研究

夏洛蒂·伯朗特与简·爱相似性的研究【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性质的小说。
其作者夏洛蒂·伯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世界闻名的女性小说家之一。
本论文主要对作者夏洛蒂·伯朗特与其主人公简·爱之间的相似性作了简略的研究。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伯朗特相似性研究一、简介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维多利亚年代。
她是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尽管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短暂,贫穷,艰难,充满痛苦和孤独,但她却留给我们不朽的著作。
《简·爱》是她的代表作,是一部浓厚自转性质的小说。
它讲述的是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冲破重重阻力追求真爱的故事。
夏洛蒂·勃朗特的创新之处在于她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泛泛的社会角度出发来写这部小说的。
她毫不保留的将自己最隐秘的情感,最不便于示人的冲动都融进了她的小说中。
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的相似性。
二、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的社会背景的相似性的研究(一)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的社会地位相似性的研究勃朗特生活在维多利亚年代,此时也是工业化时代。
工厂主和矿业主在其社区经济实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便开始有了对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要求。
同时,对于家庭没落的贵族淑女而言,从事家教也算是个体面的职业。
在这种经济和社会形式下,许多身世良好的妇女开始外出工作。
勃朗特姐妹也是基于这种想法而决定外出独立谋生的。
然而简·爱拥有贵族人士应该具备的高雅的举止,经验和教育。
因为,作为一名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教师,她必须教授从几何到学术方面的所有课程。
她必须博学,拥有贵族的文化。
正如以下历史性的描述,家庭教师的低微的社会地位使她们扮演了非常艰难的角色:夏洛蒂·勃朗特批评了社会等级歧视。
在《简·爱》中她描述了等级差异的害处。
女性地位的变化范文

女性地位的变化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家庭、职业和社会等领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就女性地位的变化进行探讨,从婚姻家庭、职业就业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女性地位的变化过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婚姻家庭过去,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需要服从丈夫的决策和安排。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强调平等、尊重和传统的现代婚姻理念逐渐取代了旧有的婚姻观念。
夫妻之间更加注重共同的沟通和决策,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和地位得到了提高。
二、职业就业女性的职业就业机会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在过去,女性主要从事家庭主妇的角色,依赖于丈夫的经济支持。
然而,现代社会的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入职场,并且在各行各业中展现出优秀的能力和业绩。
女性在职场中逐渐取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担任各种高级管理职位和专业技术职位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政府和社会的倡导和支持,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使得女性在职业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
三、社会参与女性在社会参与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女性往往在社会活动中扮演辅助角色,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然而,如今的女性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和公益活动,展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形象。
女性也逐渐在社会决策和公共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智慧和才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女性的社会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新,也为女性争取自身权益和社会平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结起来,女性地位的变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婚姻家庭、职业就业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展现出独立、自主、坚韧和智慧等优秀的品质。
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努力。
我们期望未来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将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智慧。
浅谈中国女性 ——婚姻家庭观念和地位上的改变

上海市妇联的一项0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本市有30%以上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在接受调查的483名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 女性中,有157人选择忍气吞声、不采取 任何求助措施……
家庭暴力侵犯了公民的生命权、生存权和人格 尊严,因此并非“自家事”,而是社会公害。
而如今,更多的妇女会在经济上自强自立,坚 持“零暴力”原则,遭遇丈夫第一拳就表明态 度,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多时候, 在家庭中,女性成了主导的地位。
3.她们消费自主权很大
城市职业女性文化程度和个人收入的平 均水平高于农村女性,属于消费能力较 强的人群,渐渐成为生活消费品的消费 主力军。在家庭日常消费和大宗消费中, 女性的消费自主权提高。女性对于个人 收入也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与以往传统 模式中的女性相比,城市女性在家庭经 济和消费活动中的自主权是很大的。这 个层次上说,也是女性婚姻观的一大进 步。
研究课题:中国女性的婚姻家庭观念和 地位上的改变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地考察(上海 市虹口区纪念路街道)、问卷调查
切入点:不同阶段女性的婚姻家庭观念 和地位的改变状况
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火伤之后,脱去 陈皮烂肉,露出变形、变颜的一个肉疙瘩。只 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其 它,一概呈现出可憎的模糊轮廓。
缠足这样一个对女性身体残害的习 俗,却能在中国延续近千年之久。
195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 止妇女缠足的命令。 有害于妇女健康,妨碍妇女参加 生产,必须加以禁止。
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且
在这之后,大多数年轻女子缠足现象开 始绝迹,中老年妇女也纷纷放足,扔掉 了裹脚布,缠足终于消失。1958年,农 村中95%的适龄妇女,全部走出家门参 加劳动。她们的生产方式,从家里的锅 台转入田间,和男人干着同样的工作。 由于妇女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缠足妇女 真正意识到,时代给她们带来了什么?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实际上,中 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史,应该是在50 年代末期才被彻底的禁绝了。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研究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研究摘要虽然建国60多年来中国女性地位在上述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也是飞速的发展,但中国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改变了,由原来要求自我发展,变成从婚姻中寻找出路。
这一点在女性面对高物价、房价及2010年的《婚姻法》中对无效婚姻制度的建立、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以及过错赔偿制度的确立等问题的修改这些事的反应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关键词:女性地位变迁市场经济一、绪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到:“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这表明了女性地位变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必然的联系。
数千年来,中国妇女在封建道德的秩序下,长期处于附庸的地位,无独立人格,无主体意识,政治经济地位卑微,中国传统社会中两性的关系是失衡的。
自建国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质的飞跃,从以往的遵从“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三纲五常”到现在的商界的女“白领”、男“蓝领”现象,政界的女上级、男下级现象、“半边天”“第三类性别——女博士”、“铁娘子”、“女强人”,从以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现在的“爱情至上”“婚姻自由”,家庭里的女主外、男主内现象日渐其多……这些都表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女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婚姻自主意识、支配财产意识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变得越来越自主独立,越来越远离男性的附庸之物之说。
然而面对近几年来吵得沸沸扬扬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某大学生网上公开“求包养”等事件,以及在泛滥成灾的相亲节目中那些所谓的成功女性对男嘉宾丝毫不避讳的犀利拜金言语……这一件件事件似乎表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女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自我定位上的彷徨和迷茫。
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女人(池田大作女性文化)

池田大作女性文化新论课程论文题目:《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课程名称:池田大作女性文化新论上课时间: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姓名:郭倩倩学号:***********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年级:13工业设计专升本任课教师:王夏冰职称:讲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学生:郭倩倩任课教师:王夏冰(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摘要:幸福的定义有很多,因人而异,穷困潦倒的人吃到一顿饱饭便是幸福;天真烂漫的孩童得到大人的表扬便是幸福;广大莘莘学子登榜提名便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幸福?身处21世纪,作为一名女性,幸福与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池田大作先生一贯坚持尊重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支持女性运动,还著有《365 日给女性的赠言》、《新女性抄》、《女性箴言》等多部女性文学著作。
他甚至热情洋溢地断言:“21世纪的文明,确实是女性的文明。
”关键词:池田大作;女性文化;幸福前言在中国,貌似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理所当然的低于男性。
这种情形从漫长的古代历史社会变迁中一览无余。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结束,从人身到思想,中国女性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
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更别谈何谓幸福。
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妇女打碎了几千年的封建枷锁。
五四运动是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座界石,它翻开了中国女性发展新的一页。
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至少,意识上有了觉醒,戳破了那张两千年来封禁广大女性一切自由的“蜘蛛网”,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终于出现豁口。
解读女性地位在婚姻家庭中的变迁

解读女性地位在婚姻家庭中的变迁随着人们对社会中存在的女性问题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所阐述的妇女解放思想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且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制度建设当中。
本文通过对三种婚姻家庭形式进行分析,探讨所处其中的女性地位变化,寻求女性解放的途径。
标签:女性;家庭;婚姻一、三个主要时代和与之相对应的婚姻家庭形式人类发展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而与这三个时代相对应的三种婚制分别是: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伴随着淫游制的专偶婚制。
(一)群婚制群婚制“即整群的男子与整群的女子互为所有,很少有忌妒余地的婚姻形式。
”①群婚家庭发展出两种形态,分别是初级阶段的血缘婚和高级阶段的普那路亚家庭。
血缘婚依照辈分划分婚姻集团,“在家庭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②这样的形式可以说剔除了父母和子女间的性关系。
到了高级阶段的普那路亚家庭,姊妹和兄弟之间的性关系也被排除。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同一婚姻集团内通婚所产生的后代质量较差。
因此产生避免近亲间缔结婚姻的意识,继而探索婚姻的高级阶段。
这就到了“广泛流行的群婚到对偶婚的过渡形式。
”③(二)对偶婚制对偶制家庭指“某种或长或短时期内的成对配偶制。
”④是野蛮时代所特有的家庭形式。
摩尔根说“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
生育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两个正在进步的部落混合在一起了,新生代的颅骨和脑髓便自然扩大到综合了两个部落的才能的程度。
”⑤人们已经意识到非血缘亲属缔结婚姻所带来的益处。
“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越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森林原始生活的朴素性质,就必然使妇女感到屈辱和压抑;妇女也就必然越迫切的要求取得保持贞操的权利,取得暂时的或长久的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救的办法。
大学生婚姻观论文

大学生婚姻观大学生婚姻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每一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会受社会大众婚姻观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婚姻是每个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大学时期到达法定结婚年龄,所以对于大学生婚姻观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此外,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婚姻观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婚姻观都不可能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期待幸福快乐的婚姻生活。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在大学生活中加入恋爱因素就为我们生活增添许多色彩,但是,不是每个人的每段感情都是以结婚为目的,有些人只是不甘于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便找了一个看起来相对合适的,然后在一起。
成年并不意味着成熟,许多道理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懂得。
缺少社会生活经历的我们,对于生活、情感几乎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仅有的一些认识也是通过看别人的婚姻比如自己家长的婚姻而获得的,所以处于情感初始状态的大学生在树立婚姻观时就必须谨慎。
1错误的婚姻观会导致失败的婚姻,所以自身婚姻观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正确的婚姻观对我们的生活乃至一生的幸福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现今大学生婚姻观随着世界联系和交流越来越方便,青年人的思想受大量西方文化影响,试婚、丁克等词汇在涌入我国的同时,青年渐渐将之付诸于实践,近来已对其习以为常。
急嫁族等新群体的涌现同时也反映着不断变化的大众社会观念和大学生的婚姻观。
根据对上海、重庆、河北等几所高校关于试婚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试婚持有的大部分态度是积极的。
大部分以“试婚是正常的,与道德伦理没什么关系”或者“试婚可以提高婚姻质量”等态度来看待试婚一事。
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根据调查近年来深圳和上海的丁克家族比例明显上升。
大学生虽然在校没有正式结婚,但对于热恋的人或者已经确定婚姻关系的双方向往这种家庭模式。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
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
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动乱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动乱,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
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
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
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女性与家庭平等与幸福的结合

女性与家庭平等与幸福的结合家庭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长期以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平等,这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与不和谐。
如何实现女性与家庭平等的结合,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女性无条件参与家庭决策、兼顾职业与家庭生活、男性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三方面,探讨实现女性与家庭平等的途径。
一、女性无条件参与家庭决策在传统观念下,家庭决策往往是由男性主导,女性的发言权较低,甚至被忽略。
然而,女性在家庭中同样是一位负责任、有能力的成员。
为实现女性与家庭平等的结合,女性应当享有无条件参与家庭决策的权利。
女性影响家庭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她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参与到重要事务的讨论中。
家庭成员也应积极鼓励女性发表意见,倾听她们的声音,共同制定家庭的规划和目标。
只有建立起一个公正、平等的家庭决策机制,才能让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实现家庭与个人幸福的结合。
二、兼顾职业与家庭生活在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职场中。
然而,职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问题常常使女性感到困扰与矛盾。
为实现女性与家庭平等的结合,我们需要为女性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也要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兼容性强的工作机会,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等,以便女性更好地兼顾职业与家庭生活。
同时,雇主应该尊重女性的职业选择和家庭需求,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其次,家庭成员应积极协作,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使女性能够更好地平衡职业与家庭生活。
通过互相支持和理解,家庭才能更加和谐、平等,女性也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三、男性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以往,家务劳动多由女性承担,男性往往只是在家庭中的“顾客”角色。
然而,实现女性与家庭平等的结合,男性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至关重要。
男性的参与不仅仅是分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更是对女性工作的肯定和尊重。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纲要3000字大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纲要3000字大学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历史教育功能的实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指导思想的确定,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及国际社会的影响,促得五四时期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
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一、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背景(一)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妇女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小生产者成为自由劳动力,妇女也走出个体家庭的小圈子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像无产男子一样卖力地独立生活。
由此,妇女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地位得以提高。
作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社会的女劳动力,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又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机器生产密切联系,是构成无产阶级的重要成分,(二) 思想的启蒙与传播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重新又一次掀起了反封建的浪潮,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号召人们勇敢挣脱封建枷锁获得自由解放,这些都对深受压迫、歧视和剥削的妇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冲击了旧中国传统封建主义,对广大妇女的思想产生了颠覆传统腐朽的作用。
这样就解决了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基础。
(三) 国际社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展很快。
大学生婚育观论文

大学生婚育观论文大学生婚育观大学生婚育观是指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和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婚育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婚育观的现状和原因,并分析对大学生婚育观的引导与培养。
一、大学生婚育观的现状大学生婚育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普遍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更注重经济基础的稳定。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延迟婚龄,将婚姻和生育作为未来规划的一部分,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感。
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仍然秉持着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的责任观念,更早步入婚姻并计划生育。
这种多样化的婚育观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的思考与认知。
二、大学生婚育观的原因大学生婚育观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时代的变革使得传统的婚姻模式和家庭观念受到了冲击。
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不断更新的观念。
其次,经济压力和教育竞争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建立,这也使得他们在婚姻和生育方面更加谨慎和理性。
此外,社会的变革也使得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少女性主张在婚后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以传统的角色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三、引导与培养大学生婚育观针对大学生多样化的婚育观,社会和教育机构应积极引导与培养。
首先,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婚育观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这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家庭教育课程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婚姻与家庭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婚姻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并学会解决与家庭相关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鼓励开设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支持。
结语大学生婚育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问题进行全面思考的结果。
学习婚姻家庭法心得体会

学习婚姻家庭法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婚姻法》的体会与感悟论文感悟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家庭婚姻法这门选修课程。
首先,对婚姻法要有一定的整体的认识: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又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
其特点包括广泛的适用性,强烈的伦理性,鲜明的强制性。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能够运用婚姻法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五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和计划生育。
针对这五项基本原则我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我浅谈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婚姻自由指的是自然人在法律范围内自主自愿决定本人婚姻问题,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这就为婚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对以前买卖婚姻的鞭笞,也为严厉打击重婚罪提供法律依据。
现在社会我们可以自由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受等级制度的约束,这不仅保障了结婚的自由而且还包括离婚自由,对于感情彻底破裂的夫妻,赋予他们重新追求新生活的权利,相信在今天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会重演,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好女不侍二夫的落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看,离婚导致了家庭的解体,但长远来看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婚姻自由其实为女性的婚姻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在落后地区不乏仍存在娃娃亲,童养媳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法律有待于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其次,一夫一妻制打破了传统的一夫多妻制,是对妇女合法地位的肯定和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彰显了新时代的女权主义。
然而这必然涉及第三者,甚至是第四者的问题,现在比较流行一句话: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如果一个男人在外面包养女人,则必然违背了一夫一妻制原则。
关于第三者,除了第三者和男人生的孩子,该得到应有的抚养。
当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摘要: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关键词:近代女性;家庭地位;婚姻价值观社会转型直接影响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性别制度,改变着传统的两性关系,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是近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区别的标志(杜芳琴、王政,2004)。
自古以来,无论是具有叛逆人格的女性还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男性,都曾以各种方式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示过强烈不满或进行过抗争,却始终无法动摇传统的性别制度。
只有到了近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动,把对人的关注提到了重要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制度才开始受到严重挑战。
女性角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发生了逆向转化.一、妇女生活史的研究是了解女性的重要环节,而婚姻家庭又是女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近代以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婚姻领域的选题来看,学者多有论述,但大多是对此作现象的描述,而且对其深层次的原因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
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上描述,主要涉及到择偶观,生育观、家庭观,性观念、结婚离婚观念等方面,而且所引用的事例大多千篇一律,例如湖南长沙的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在迎亲的花轿中自刎身亡的事件经常在一些论文中出现。
缺乏新意,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
婚姻价值观研究的时间段而言,学者们对唐代、宋代及五四时期的女性婚姻价值观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对而言,学者们比较关注开放的唐代,以及各个朝代交替时的女性婚姻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而言多一些。
女性心理学论文

女性心理学论文篇一:女性心理学论文课程论文题目:当今女性该如何对待生活学院专业课程名称学号姓名任课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女性心理学 8031 覃高森谯欣怡当今女性该如何对待生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努力,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女性健康、女性工作、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有记者从青岛市爱康健康体检中心了解到,最近一个周,对岛城十几个单位的1200多名女职工进行体检,体检结果显示:其中有近900名女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
与此同时,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获悉,岛城有七成职业妇女身体健康亮起了“黄灯”,正遭受亚健康的困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多职业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呢?专家分析,职业女性女性健康状况的下降跟女性角色的变化相关。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单一角色已在改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她们承担着与男性同样的压力,而在家庭中她们的传统角色又没有减少。
这样的“双重角色”构成了对女性的“双重压力”,这必然导致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情绪上的焦虑和压力感。
可见我国女性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生活压力,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使得女性更加健康,更加幸福,那么我国女性该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正确的对待生活呢?一、乐观的生活态度压力人人都有,但是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待事情的乐观程度。
如果女性乐观,遇事能够积极对待,大事化小,那么压力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引起心理疾病。
因此,感觉有压力并不等于有心理疾病。
职业女性要学会自我减压和放松职业女性要学会“心理减压”,不要活得太累,也要学会自我减压和放松。
以下是给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自我减压的建议。
1、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普通人,要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培养自己宽广豁达的胸怀,不要与自己过不去,不能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不为逆境心事重重,凡事量力而行并随时调整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女性研究题目: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任课老师:上课班级: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论文评分标准:女性研究课程论文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摘要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
但自从家族制度建立,家族组织出现后,女性便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
“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这一观念形成于汉,并在之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不断发展,虽然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有过一定的改善,但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最为传统的性别观念及其相关的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念体系。
直到近代以来中国“开眼看世界”以及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平等、博爱的思潮才进入中国,“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女性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婚姻家庭男女平等1.母系氏族公社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母系氏族组织有共同的女系(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
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形成的原因(1)母系氏族的存在是因为当时人类对于自身生理现象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把两性关系与繁衍后代联系起来,只知道子女与母亲有血缘关联,而不知道父亲的存在,更不知道与父亲的血缘关联。
(2)在氏族中,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摘野果。
由于当时处于落后时期,人们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相对来说,男性可以捕捉到的猎物比较少,女性可以采摘到的野果比较多。
从劳动产品上来比较,女性比男性更胜一筹,所以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
2.汉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汉代前期的婚姻自由(1)西汉前期,女性可以自主地追求爱情,并在伴侣的选择时有一定的决定的权利。
社会和他人对妇女的婚嫁行为都持有比较包容和自由的态度。
(2)汉代女性在婚姻中不用坚持“从一而终“,当婚姻不幸福时或男性恶疾、男性家中贫困、男性操行不良等,她们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可以选择结束婚姻。
在汉代,妇女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妇女在婚姻上有改嫁、再嫁的自主权,而且这种现象在汉代各个阶层都非常普遍。
以此把汉代上层社会的改嫁女性列了一个表女性研究课程论文格进行统计儒家思想影响下“男尊女卑”观念形成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便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礼教成为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程中的最大的束缚,女性地位在婚姻、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低下也铸就了许多中国女性一生的悲剧。
其中,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五常”是女性婚姻家庭生活行为准则教条化的开始,到班昭的《女诫》确立了“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以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妇女生活的总原则,将封建礼教变成系统的社会女性道德观,并形成具体的女性行为规范,禁锢了她们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追求。
形成的原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妇女逐渐摆脱了社会生产,男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和重要性逐渐提高,使妇女对男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直接影响了妇女在社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独立性,其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同时,汉代的统治者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贞节的观念深入人心,法律出现了对妇女婚姻自由的明确限制。
妇女自此失去的不仅仅是对婚姻的决定权和自由,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也没有话语权,成为男性的附庸。
3.唐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唐朝,妇女可以说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风气最开放、社会最文明的时期之一,妇女地位可谓迎来了一个高峰。
从婚姻关系上来看唐代社会前期,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占主导地位,但女性大都敢于大胆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
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受封建礼法的束缚较轻,再加上此时,封建礼教束缚相对松弛,她们在对待个人的婚姻大事时都比较自主。
唐代中后期虽然自主择偶现象仍然存在,但由于贞节观念的增强,青年男女自主择偶的现象相对减少。
唐代中期以后,女性受纲常礼教的影响和束缚,逐渐成为夫权的依附物。
女性以柔弱贞静、委曲求全、格守妇道为最高道德,夫妻关系开始向传统关系转变,妇女在夫家的地位逐渐降低。
从解除婚姻关系上来看唐代女子亦拥有比后世较多的自由,往往可自求离去,改嫁他人。
法律在不失古代中国文明伦常礼教原则的前提下,适当保护女性,宽容女性,和较少干预女性。
唐代的离婚虽大多由男方提出,由妻方提出离异的“弃夫”事件也为数不少。
离婚的理由多种多样,有因贫穷,有因夫坐罪,还有与丈夫情趣不合的。
由于连战乱,人口较少,劳动力缺乏,唐统治者还提倡和鼓励寡妇再嫁,规定“妇人夫丧服除,誓心守志,唯祖父母父母,得夺而强嫁之。
”中后期妇女离婚改嫁现象减少,安史之乱后,为了维护四面危机的封建统治,李唐统治者竭力在朝廷上大力提倡儒学,企图通过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来维护尊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随着中唐以后儒学的兴起,一大批女教书纷纷出台亮相。
如《女论语》、《女训》、《女诫》、《女仪》、《女孝经》等。
女性研究课程论文唐代后期虽然寡妇再嫁事例仍频繁见诸记载,但大多数是无子寡居的妇女,有子再嫁者较为少见。
有子的寡妇即使得以再嫁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人们在对寡妇守节赞颂肯定的同时,对寡妇再嫁表现出明确的排斥和否定,这也使下层妇女更加迎合强化社会贞节观念,越来越多的寡妇选择了守节。
4.宋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在宋代,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和私有之物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男性娶妻是为了延续香火和维护父系宗族的稳定。
相反的,女性在婚姻中是为了给夫家传宗接代,不难看出,这种婚姻本身是基于男性存在的。
裹足现象流传裹足改变了女子脚的正常成长趋势,使女子的脚成长为小巧的“三寸金莲”。
这也成为评判女子美貌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这种封建的宗法关系下制定形成的礼教束缚与道德标准,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彰显了男性权益在封建社会的作用。
一夫多妻男性可以拥有几个婚姻性质的女人,同时,男性要求身为妻子的女性容忍自己的“不宗”,还要求妻子给自己提供方便,否则的话,这种妻子就不是“贤妻”。
由此看来,在宋代男权时代下女性整体地位偏低的特征十分明显。
男性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男性对妻妾的喜恶程度直接关系到某个女性在众多妻妾中所处的地位,而女性则是理所当然的服从者。
严格的贞操观古代的贞节观念延续到了宋代,新婚之夜需要检查新娘贞操,这也成了宋代婚礼中的一个仪式。
宋代有女之家为了保全颜面,女子从小就要待在闺房中。
司马光曾经提倡“女子十年不出”,经过宋代儒士不断努力,宋代社会对女子缠足和贞操的要求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
封建礼教的控制力在女性身上大显神威,从肉体到精神,这样的双重禁锢使宋代女性的心态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为人妻的附属地位女性嫁入夫家后,便将其所学的礼节通过实践运用在夫家的日常生活中。
从此,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承担着相夫教子,繁衍后代,侍奉公婆等家庭责任。
在各种封建礼教的规范下,妻子的一切都归丈夫所有,即使在丈夫去世后,大多数人不赞成人妻改嫁,丈夫将妻子的一生都牢牢束缚在自己手中。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当时的女子认为为夫守节光荣。
5.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女性运动改变女性地位因为长期被愚化,女性绝大多数处于蒙昧麻木状态,反而成为旧秩序的捍卫者。
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解放运动兴起,而女性自身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时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
太平天国的妇女理论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创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谋求解放斗争的光辉历程,也树起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庄严旗帜.。
太平天国的革命者立志推翻上下尊卑不可倒置的封建统治秩序,力倡男女平等的思想,反对人与人之间相互欺压的关系。
太平天国还禁止缠足,禁止买卖奴婢,禁娼妓,禁蓄妾,所有旧剥削制度下的恶俗,悉数铲除。
可见,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已经开展了相当广泛的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研究课程论文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当时西方已经兴起的妇女学说,诸如”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这样的思想就影响到维新派。
戊戌变法以后,在中国也萌发了资产阶级的女权运动。
辛亥革命的妇女运动20世纪初,在女子教育特别是女子留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式的知识妇女群,她们主要来自留学运动、教会女学和国人自办的女学。
社会上出现了女性对传统家庭角色的冲击,新女性家庭形象已在部分青年知识女性以及个别家庭女性身上展示出来。
在婚姻的缔结上,女当事人开始注意把握主婚权利。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大批进步女性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了各种尝试,成为女子解放运动的主力。
此时期婚姻家庭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一些著名的女作家,如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以爱情婚姻家庭等为题材,反对封建婚姻和旧道德,提倡男女平等,追求美好爱情,从舆论上作开导。
五四运动时期的妇女运动五四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新婚姻文化思想: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评和否定。
这不仅要求男女平等,而且要求以尊重人格的观点尊重妇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男女平等”观念的巩固和发展反帝反封建一直是中国近代的主流,其中彻底废除封建式的婚姻制度,才能使女性的地位得以提高,进而实现妇女自身的解放。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的一系列的努力,中国女性有了对婚姻自主权的向往和需求,有了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同时人们对女性的尊重程度普遍提高,中国女性逐渐摆脱封建传统、习俗对其婚姻及其家庭生活的桎梏和影响。
建国前,在根据地出现了有关婚姻的各种规定和立法,如《妇女问题决议案》、《保护青年妇女条例》、《婚姻法》、《婚姻问题决议案》等等。
近代以来民主思潮影响下平等、自由的观念在婚姻关系中的体现,“男女平等”的观念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会受到拒绝,但是它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建国后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新中国于1950年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
这部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强迫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由,禁止重婚、纳妾,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男尊女卑,实行男女平等,并强调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
之后,从1980年婚姻法、2001年婚姻法再到2010年的婚姻法,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大环境变化下,中国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作出调整。
在这个阶段,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提高不仅仅限于在婚姻中的平等权、自主权这些原则性、观念性的权利,而是将女性在婚姻中的权利的维护具体化,其中核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女性和儿童在家庭中的生理弱势的考虑,给予妇女和儿童的特殊保护,二是对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肯定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从事家务劳动的价值及其对家庭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