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缺血性肠病的影像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的MSCT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的MSCT诊断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经本院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
结果 11例缺血性结肠炎中10例表现为肠壁明显水肿增厚周缘肠系膜水肿,积液,1例肠壁水肿增厚且肠壁间见小气泡构成的“肠壁内气囊肿”征,并发不全性肠梗阻。
8例显示局部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狭窄变细,远端显影不良,部分肠系膜分支血管内见充盈缺损征,3例表现为阴性。
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肠管不同程度呈暗红或暗黑色,粘膜糜烂,坏死,病理切片见粘膜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粘膜层糜烂、坏死及浅表溃疡形成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6例临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结论 MSCT对缺血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螺旋 CT 诊断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又名坏死性结肠炎,是一组因结肠血供不足或回流受阻导致结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常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占整个消化道缺血性疾病的50%-60%[1]。
近年来IC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亦有增加,然而,至今仍没有统一的IC诊断标准,临床上症状及体征亦无明细特异性,导致误诊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经本院临床及手术病理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59-72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及便血,有的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
部分病人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胰腺炎等病史。
腹部CT对缺血性肠病进行诊断的影像情况和诊断价值研究
腹部 CT对缺血性肠病进行诊断的影像情况和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临床诊断中腹部CT的影像情况和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对象为2019.10~2021.10在我院就诊的77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依据治疗结局差异性予以分组,生存者47例,纳入试验组,死亡者30例纳入对照组,均予以腹部CT诊断,对影像学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比较影像学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16.67%、43.33%、56.67%、76.67%、50.00%))相比,试验组患者游离气体、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腹腔积液、肠管扩张各项影像学特征出现率(0.00%、6.25%、8.33%、22.92%、4.17%)均明显较低,P<0.05。
结论:缺血性肠病临床诊断中腹部CT的诊断价值较高,以各项影像学特征为依据可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建议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腹部CT;影像情况;诊断缺血性肠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致病原因主要为肠道缺氧、血供应不足而导致肠道受损[1]。
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一般认为其危险因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堵塞(非肠系膜)等[2]。
因该病较为严重,一旦发生变化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需对缺血性肠病尽早诊疗。
因该病呈现较大的危险性,临床典型症状缺乏,病情评估和诊断相对较难。
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缺血性肠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影像学手段诊断获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腹部CT诊断,在该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为2019.10~2021.10在我院就诊的77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实施对照研究,分析腹部CT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对象为2019.10~2021.10在我院就诊的77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明确,为缺血性肠病者;②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便血等;③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和了解;④体质量≤30kg/m2者。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改变与价值探讨
33缺血性肠病主要为肠道的血、氧供应不足所致,从而损害肠道[1,2]。
有研究表明,非肠系膜血管堵塞、上静脉或上动脉形成血栓、上动脉栓塞均为该疾病的危险因素[3-5]。
由于缺血性肠病对患者的损害严重,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患者死亡,则对患者及时的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虽然该疾病的危害性较大,但缺乏典型症状,寻常手段难以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的病情评估等。
因此,采取先进的诊断方式极为重要,也是患者的迫切需求,而随着C T 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其逐渐应用于临床肠道血管疾病的检查中,效果较佳。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1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 T 影像资料,研究其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81例,按照结局的不同分为生存组、死亡组,分别为50例、31例,生存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7.4±13.1)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7.2±13.2)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 >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关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伴有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3)BMI ≤30 kg/m 2;(4)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及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对实验药剂过敏者;(2)临床资料缺失;(3)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4)肾脏功能损伤严重。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腹部CT 诊断:使用64排螺旋CT (西门子 Sk y ra3.0T)进行检查,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100 ml,其输注速度为3.0 ml/s,并于30 s、60 s、180 s 分别扫描一次。
缺血性肠病和肠结核CT影像诊断要点
一、缺血性肠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因腹痛来诊。
【CT诊断要点】
1. 受累肠段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肠壁水肿。
2. 增厚肠壁呈分层强化,呈“靶征”。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可见血管的充盈缺损。
3. 肠系膜浑浊。
4. 肠壁积气只见于全层坏死,血管及膈下均可见气体密度影。
二、肠结核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因下腹部膨隆不适月余就诊,患者曾患肺结核。
【CT诊断要点】
1. 溃疡型一般与肺结核同时存在。
(1)病变区肠管不规则痉挛收缩,管壁增厚,病变上下部位的肠道显示正常。
(2)病变区黏膜皱襞破坏,管壁僵硬狭窄,结肠袋消失,有大小不一的龛影。
(3)病变愈合,产生疤瘢收缩,管壁狭窄短缩。
2. 增殖型本型病变先侵犯盲肠,然后蔓延到升结肠和回肠末端,病变范围较局限。
(1)盲肠以狭窄缩短为主,管腔变窄,边缘不规则。
(2)黏膜破坏消失或息肉状充盈缺损。
(3)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
肠道缺血性疾病的CT诊断
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治疗
** 迅速去除血管内的栓子,恢复血液灌注 • 切除失活肠管 • 全身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抗感染、抗凝治疗等) • 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肠系膜血管栓塞部位,经导管
持续灌注罂粟碱/尿激酶溶栓治疗 • 手术治疗-(肠系膜动脉取栓、肠切除)
–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主要手段。当已有肠梗阻乃至腹膜 炎征象时,应果断地进行手术探查 • 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 • 肠系膜上动脉转流术
病因
➢ 动脉硬化是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最常 见的病因。 寿命延长。
➢ 75%的患者有吸烟史。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 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慢性肾 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
➢ 18%的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的SMA存在>50% 的狭窄,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临床表现
• 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三联症:(1)餐后上腹疼痛;(2)体重 减轻;(3)腹部血管杂音。
54
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
谢谢!
最常见的是急性SMA栓塞
起病急骤,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伴有呕吐、腹 泻、腹胀及休克等表现 • 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轻微,症状和体征不相 符(早期特点) • 病程晚期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膜 刺激征 • 可有血性呕吐物或血便 • 腹腔穿刺可以抽出血性液体
多数患者有冠心病或风心病史,栓子来源心梗、 房颤等心源疾病
• 休克期:广泛行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坏死肠管达 250 cm以上 ,病 死率达 87.4%
影像学检查
• 腹部平片检查显示小肠及结肠扩张、充气 – 放射性核素检查能显示缺血肠段、部位及范围 – SMA或腹主动脉造影可见SMA主干近侧段中断 – CTA及MRA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结果分析
郑于平: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结果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结果分析郑于平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结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疑似缺血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腹部CT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Kappa检验诊断结果一致性。
结果腹部CT增强扫描检出非缺血性肠病16例,缺血性肠病48例。
基于金标准,腹部CT增强扫描漏诊缺血性肠病2例,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栓子1枚),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缺血性肠病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6.88%。
经Kappa一致性检验,腹部CT与金标准诊断缺血性肠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76)。
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缺血性肠病及判断病因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诊断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CT征象;诊断结果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17Analysis of Diagnostic Results of Abdominal C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ZHENG Yup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abdominal C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schemic bowel disease admitted to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y 2017 to Ma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enhanced abdominal CT scan.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abdominal CT in isch⁃emic bowel disease, including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was evaluated using surgical pathology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Kappa test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Results Abdominal enhanced CT scan detected 16 cases of non-ischemic bowel disease and 48 case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Based on the gold standard, abdominal enhanced CT scan missed 2 case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including 1 case of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and 1 case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1 embolu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ab⁃dominal enhanced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were 96.00%, 100.00% and 96.88%. After Kappa consistency test, ab⁃dominal CT had high consistency with gold standard in diagnosing ischemic bowel disease (Kappa=0.776). Conclusion Abdominal CT en⁃hanced scan can provide valuable imaging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tiology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with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Ischemic bowel disease; Abdominal CT; Enhanced scanning; CT signs; Diagnostic result缺血性肠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多见于老年人[1]。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分析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腹部 C T 所取得的临床价值。
方法:该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选取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局将其划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其 C T 影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在C T 影像中,患者多数存在肠管扩张、肠积聚、肠壁增厚、水肿、肠管梗死以及腹腔积液等表现。
其中,死亡组患者在肠壁与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以及游离气体的检出率方面高于生存组,对于相关数据,以P <0.05,代表其所具有的差异在统计工作中有价值。
结论:在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过程中,通过腹部 C T 诊断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患者的诊疗精度,从而有效降误诊与漏诊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肠;腹部 CT;诊断缺血性肠病包括缺血性结肠炎、慢性肠系膜缺血以及急性肠系膜缺血等,主要引发原因为营养肠道的静脉血回流障碍或者动脉血供障碍,近年来,该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因此,及早检出患者病情有助于为临床制定针对性病情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腹部CT 影像学检测方式,有助于对缺血性肠病进行病因的检测与明晰,有助于临床的准确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 而对于疑似肠缺血或者腹痛原因不明的患者,可及时予以螺旋 CT 检测,从而为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检查过程中,作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腹部 C T 有利于实现患者病灶情况的有效探究,对于医疗人员进一步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研究针对 C T 检查的诊断特点进行了探索,现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该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选取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局将其划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其中,生存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45 ~ 68 岁;死亡组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 44 ~70 岁;针对基本资料,以P > 0.05,证明两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无统计价值。
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
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孙志远;王娅;陈立顶【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3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特点,按其不同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CT影响特点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肠病患者的CT表现为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肠病,主要征象有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腹腔积液、肠系膜水肿、门静脉积气、肠积聚、腹腔游离气体、肠梗阻等异常改变.生存组11例,死亡组19例,死亡组腹腔积液、门静脉积气、肠壁气体、腹腔游离气体发生率分别为68.4%、47.4%、52.6%、31.6%,均明显高于生存组的27.3%、9.1%、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肠病无特异性临床特点,临床误诊率、漏诊率高.腹部CT表现为腹腔积液、门静脉积气、肠壁气体及腹腔内游离气体,与缺血性肠病患者预后相关.【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30【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腹部CT影像;特点【作者】孙志远;王娅;陈立顶【作者单位】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缺血性肠病是肠壁缺血、缺氧所致肠道损害的一类疾病, 主要是由各种原因使肠道组织供血不足或回流受阻、肠壁血流灌注不良致肠壁缺氧损伤引发。
缺血性肠病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是因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导致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和结缔组织疾病的一种独立疾病[1-3];是因血液循环不足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肠缺血疾病;是因支配肠道血管病变致肠壁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肠道血运障碍, 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肠黏膜缺血、慢性肠黏膜缺血及缺血性肠炎[4]。
CT检查时若能及时明确缺血性肠病病因,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l 4
《 现代 医用影 像学》 2 ̄ 0P 2月第 l 卷第 l  ̄年 1 期
缺 血 性 结 肠 炎 的 影 像 诊 断
安 徽省铜 陵市 人 民医院放 射科 (400 林 天增 240 ) 金 玲 许 有琪
【 摘要】 目的 :评价气钡双重造影对缺血性结肠 炎的诊 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由于缺血性结肠炎一过型 多见,因此 我们
1 临床 资料
脾 曲处及 部分 降结肠 。
2 结 果 2 1 腹部 平 片 表 现 :2例 局 部 肠 壁 明 显 增 厚 ,病 变 . 近端肠 管 扩 张 ,积 气 增 多 ,病 变 段 肠 管 少 量 积 气 , 表现 为麻 痹性 肠梗 阻 征象 。 1 见 到 指 压痕 征 。7例 例 平 片未见 明 显异常 。 22 气 钡 双 重 造影 所 见 :l 病 人 均 在 发 病 后 4 . O例 8 小时 内行 气 钡 双 重造 影 检查 。所 有 患 者 病 变 处 肠 壁 均见指 压 痕 征 ,局 部肠 壁 边缘 呈 锯 齿 状 及 肠 管 狭 窄
【bt  ̄ A s a 】 n印∞ :T vu eh insc aeodul C I eeai ihmc ot . t is n f 6:Fr ' r 】 e 0 a a ed goi v u f o e O e l t t a t l b T  ̄ n/ cel ei Ma r latMe os o f ns l lc i e a i l a
pe tn ̄ gt n i r n  ̄es l e e cc l t mmo l tetn c s sw I e fmld w t o b ec nr s e e a r p a dy i t es o L u xs tl a st y a d nv ri e i h mi o m e r o b s i m ny h a e ee p r e o e i d u l o t t n a e t l h h r r n h a n e e n
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诊断分析
190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月 第4卷第15期随后进行多层螺旋CT 扫描,行横断面薄层重组、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冠状面多平面重组,层厚1.25mm,间距1.25mm,并病变进行表面遮盖法的三位重建、CT 仿真气管镜重建。
所有图像均有两名临床经验超过8年的职业影像学医师进行解读。
1.3 观察指标[3]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肺气肿范围分级。
对含气囊肿的分布、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边缘、囊肿和周围器官距离等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专业医学数据软件就本次研究的指标进行计算。
2 结果2.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数据两组患者在阻塞性通气困难和诊断得分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数据组别n 阻塞性通气困难评分观察组6077%(46/60)(102±8.7)对照组6070%(42/60)(103±9.2)t /χ26.572 6.572P0.0010.0012.2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观察组更接近并理解结果,对照组有较多病例未检出,差异显著(P <0.05)。
详见表2。
3 讨论胸廓入口区气管旁含气囊肿病理学分析:这种囊肿的内壁上以柱状的上皮和气管连接相通,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内壁伴有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的气管憩室非常相似,也具有柱状纤毛上皮、壁内没有平滑肌、没有软骨、有至少一条的狭窄管道等。
多层螺旋CT 诊断相较于常规的CT 诊断而言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 诊断厚度数据分辨率更高,并且进入工作站处理后,能够将各项指标更清晰的表达出来,联合仿真气管重建等措施能够将患者的具体病情暴露与医生视野中,具备更高的诊断价值。
肺尖疝等则是在右侧或是双侧的胸腔入口处存在低密度影,这会使得局部的气管移位,根据呼吸周期呈现出不同大小、形态等,并且可以呈间隙性的出现,最大吸气状态出现时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且能明显观察到肺部纹理和胸腔内的肺组织是连在一起的。
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
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刘文徽;边祥兵;杨立;万军;吴本俨【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2)011【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ICBD)患者的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并行腹部CT检查的ICB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其按不同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与ICBD死亡相关的肠道病变的CT影像特点.结果共纳入ICBD患者151例,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ASMATE)5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T)53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8例,慢性肠系膜缺血(CMI)10例,缺血性结肠炎(IC)29例.其中生存组115例,死亡组36例,结果显示死亡组腹腔积液、门脉系膜积气、肠壁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P<0.001,P<0.001,P=0.003).结论腹部CT 显示腹腔积液、门脉系膜积气、肠壁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等与ICBD患者预后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domen CT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 (ICBD).Methods CT imaging data of ICB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3 in th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find CT imaging features in intestinal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ICBD death.Results In CT imaging analysis,151 patients including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embolism (ASMATE,n=51),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ASMVT,n=53),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 (NOMI,n=8),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CMI,n=10) and ischemic colitis(IC,n=29)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n=115) and death group(n=36).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rvival group,the deat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abdomenal effusion,portomesenteric gas,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and pneumoperitoneum (P<0.001,P<0.001,P<0.001,P=0.003).Conclusion The ascites,portomesenteric veingas,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and pneumoperitoneum in bowel C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ath of ICBD patients.【总页数】4页(P992-995)【作者】刘文徽;边祥兵;杨立;万军;吴本俨【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 [J], 孙志远;王娅;陈立顶2.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及诊断价值分析 [J], 黄汝彬3.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及诊断价值 [J], 赵玉森4.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改变与价值探讨 [J], 张迪5.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腹部CT影像改变与价值探讨 [J], 张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林天增;金玲;许有琪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02(011)001
【摘要】目的:评价气钡双重造影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由于缺血性结肠炎一过型多见,因此我们对10例患者在短期内作了多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观察其变化.结果:X线主要表现为:①指压痕;②管腔狭窄;③多发龛影;④囊袋状改变.结论: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数日到数周内动态观察可发现明显的变化,有助确诊.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林天增;金玲;许有琪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放射科,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放射科,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放射科,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缺血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 [J], 徐燕平;金世禄
2.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设置标准(试行)〉和〈江西省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赣卫医发〔2021〕2号2021年2月22日) [J],
3.《江西省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设置标准(试行)》和《江西省远程医学影像诊断
中心管理规范(试行)》政策解读 [J],
4.《儿科影像诊断学》出版:
儿科影像诊断及介入射线防护对策 [J], 石昕桐
5.2016年中华医学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骨关节影像诊断学习班)暨《四肢骨关节损伤影像诊断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一轮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发病, 进 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 非常高 展性持续疼痛 雌激素,高凝状态
非闭塞性肠系 老年人 急性或亚急性 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最高
膜缺血
α-受体拮抗剂, 烧伤, 胰腺炎
肠系膜静脉血 年轻人 亚急性 栓形成
高凝状态, 门脉高压, 感染, 最低 炎症,手术,创伤,胰腺炎
6
动脉栓子、血栓形成、痉挛及静脉血栓
• 肠系膜异常:
• 肠壁、肠系膜和门静脉积气。 • 肠系膜水肿积液。 • 腹水。
13
CT平扫: SMV密度增高
14
SMV充盈缺损
15
SMV栓塞
16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17
肠壁明显增厚 手术为SMV栓塞
18
小肠系膜呈缆绳状增粗
19
肠系膜水肿
20
SMV 十二指肠及胃壁内积气
21
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积气在肝内显示为枯枝状类似肝内胆管积气的表现。
31
M58Y 腹痛30年 彩超示腹膜呈团块状增厚。
32
33
79岁男性
血管造影术
大动脉粥样硬化严重
34
内镜下表现通常不具特 征性 病变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小肠病变检查不易完成 急性期检查有穿孔危险
内镜检查
35
讨论病例:男,47岁,腹痛10余天,加重6天。
CT增强扫描动脉期
36
男,47岁,腹痛10余天,加重6天。
10
腹部平片
黏膜下 气囊肿
肠壁积气
11
门静脉系统积气
12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肠系膜血管异常: • 管径增粗、密度增高。(平扫)
• 腔内充盈缺损、内膜分离(夹层)。(增强) • 肠系膜血管缆绳样改变。
• 肠管异常:
• 缺血肠段的扩张和积液。 • 肠壁增厚。 • 肠壁变薄:薄纸样改变。 • 肠壁密度改变:低密度或高密度
⑵急性穿孔性腹痛:表现为急性腹膜炎(全腹痛、 肌紧张、反跳痛)等。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上腹胃区刀割样剧痛,继而 全腹痛);
外伤性肠穿孔; 伤寒穿孔; 蛔虫穿孔等。
44
肠缺血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2)
⑶急性出血性腹痛:
肝脾破裂出血; 宫外孕破裂出血; 卵泡破裂出血; 腹腔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态的变化)。
8
影像学表现
腹部平片
早期无明显改变,但腹平片可除外腹痛的其他原因,如内脏穿孔 伴随的腹腔内游离气体。
通常病程晚期可出现肠梗阻、肠壁水肿增厚、肠道积气和肠壁积 气征,但不具特异性 。
肠壁指压征和门静脉的气体都是晚期的发现。
9
腹部平片
结肠缺血患者钡剂造影——降结肠不规则和黏膜水肿, 横结肠远段下缘因 黏膜水肿而形成指压征 (箭头)
病例分析: 男,46岁。反复腹痛腹泻5月,加重10余天
1
矢状面重组像
2
VR图像
3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解剖学
肠系膜上下静脉
4
概述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s)是一组因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并引 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可分:
栓子型急性肠系膜缺血 血栓型急性肠系膜缺血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率高,约为1/1000 死亡率高,平均为71%(59%-93%)
5
病因
类型
年龄
发病情况
相关因素
死亡率
栓子型急性肠 老年人 系膜缺血
血栓型急性肠 老年人 系膜缺血
急性发病
心律不齐
高
近期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内膜炎, 室壁 瘤等
临床表现 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尤其在早期)
影像表现 SMA/SMV管径增粗、管腔狭窄、闭塞、夹层、痉挛 肠壁增厚、变薄、积气、肠腔积液、系膜水肿,等。
43
肠缺血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1)
⑴炎症性腹痛 :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腹痛); 急性胆襄炎(右上腹剧痛、向右肩部放散); 急性胰腺炎(左上腹束带样剧痛);
坏死。这类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已不少见,特别是发病于肠系膜上动脉者较多。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其栓子多来源于心脏,如心肌梗塞后的附壁血栓,心脏瓣膜疾病,心房纤颤,心内
膜炎等,也可来源于主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还可继发于腹腔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血流淤滞、 真红细胞增症、高凝状态和外伤或手术造成的血管损伤等原因。栓塞可以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出口处,但更 多见于中远端,发生后病变常涉及整个肠系膜上动脉,也有较局限者。
可逆性局 部缺血
肠壁缺血、缺氧 腹痛、腹泻、呕吐 肠壁出血性梗死 腹膜炎
细菌、毒素和血管活性物质
体液丢失
病理生理
感染性休克、心衰或MSOF
7
临床表现
腹痛:中度到重度,呈非局限性、持续性,偶见绞痛。 进食可诱发或加重,对止痛剂反应不佳。
症状与体征不符(尤其在早期) 恶心呕吐 :约75% 厌食,体重下降 腹泻 腹胀和胃肠道出血 败血症(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低血压、发热、精神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
37
CT增强扫描门脉期
38
CT增强扫描门脉期
39
CT增强扫描门脉期
40
鉴别:男,42岁。腹胀腹痛10天。
动脉期
41
鉴别:男,42岁。腹胀腹痛10天。
门脉期
42
小结:诊断要点
高危因素 年龄超过50岁;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凝状态; 长期服用避孕药;长时间处于低血压状态等
22
23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4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
• 25
自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26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27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
腹部多支血管狭窄,右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侧髂动脉狭窄程度较重。
30
1日后复查,狭窄的血管数量增多,狭窄程度明显加重
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造成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运行,甚至肠
⑷急性梗阻性腹痛:
急性肠扭转; 急性胆石症、急性胆道蛔虫症—胆绞痛; 急性腹内疝; 尿路结石等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