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五》中所介绍的知识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业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朗读和理解 2. 课文句子梳理 3. 课文情感体验和感悟 4. 课文知识拓展三、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准备教案、教材和辅助教学素材。

•布置课前作业,包括预习相关内容。

2.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主体1.课文朗读和理解:学生依次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2.课文句子梳理:学生分组,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情感体验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体验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用心。

4.课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练习。

4. 教学反思本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参与,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作业设计1.完成课文《语文园地五》中的重点词语解释。

2.写一篇情感体验文章,表达对课文的感悟和体会。

3.练习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重点句子,做到字迹工整。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但在知识点拓展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和一个部首:“木”。

会写6个一类生字,了解“刀”字的演变过程。

2、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在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儿童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爱惜粮食的意识;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食物图卡。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观察对比两幅图的情境。

2、认识情境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来保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你平时主要吃些什么呢?吃饭的时候会用到哪些餐具呢?一会儿,我们到一个小朋友家去做客,看看他们在吃什么?二、观察图片,体会情境1、分别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2、注意观察比较两幅图,看看有什么区别?(1)第一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吃的:米饭、汤、炒菜用具:筷子、勺子。

中餐其它:水杯、香油(2)第二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吃的:奶油、面包、橙汁。

西餐用具:叉子、刀。

(3)说一说:中餐和西餐有什么不同?三、识字与写字1、图文结合。

把本课的食物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找出要学习的生字。

认读一、二类字,书写一类字。

(1)看刀的字理演变过程,学习“刀”字。

(2)学习“杯”字。

注意“木”字旁做部首时捺变点。

(3)注意“叉”“勺”“包”的笔顺。

2、对号入座。

把食物图片贴在左侧,生字卡片贴在右侧,请同学连线。

3、游戏:模拟用餐。

3人为一组扮演家庭成员,共进西式早餐和中式晚餐,以词卡代替食物,通过表演的形式读出词语或物品的名称。

作业设计:晚餐时说一说,餐桌上有哪些食物和用具。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做游戏:西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中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找到字卡贴到黑板上。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

二、朗读指导1、轻声:叉子筷子勺子。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

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春晓》、语文园地五的“读读写写”和“我会认”环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春晓》。

2.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春晓》及生字。

难点:理解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

2. 学习《春晓》(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

(2)逐句解释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指导学生背诵《春晓》。

3. 学习生字(10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老师讲解生字,让学生练习书写。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进行练习。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老师进行辅导。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收获。

(2)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用画笔描绘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春晓》2. 生字及解释3.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春晓》的诗意,画一幅春天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老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春晓》,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课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进一步体验春天的美好。

同时,鼓励学生用所学诗词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

2. 学习《春晓》时诗句的逐句解释和情感体验。

3. 生字的学习和书写练习。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有效结合。

5.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性和实践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质性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生发现文字的特点去记忆,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1】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反思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歇后语。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教师正音)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

3、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用处)4、你能像这样说两句吗?(有笔能写字,有家才温暖……)5、集体齐读儿歌。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3)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字都是口字旁,都和嘴有关;第二行字都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第三行字都是足字旁,都和脚有关。

)(4)小组再读词语。

(5) 集体读词语。

三、字词句运用。

1、区分青和清,再和在。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2、学生独立完成“选一选,填一填”。

3、学生回忆音序查字法的过程。

4、独立完成字典查字的练习。

学生汇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背积累歇后语。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阅读轻声词语。

2、谁还能说出一些轻声词语?(姐姐、孩子、灯笼……)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歇后语。

2、教师简介歇后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

2.能理解课文《语文园地五》中的情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感悟,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4.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课文背诵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2.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五》教材。

2.学生练习册和听力材料。

3.课堂教学录音设备。

4.课堂互动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五”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春天里在园子里玩耍的故事。

2.课文分段朗读,学生跟读,重点标出生字词。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4.小组讨论:你们春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及寓意,启发学生智慧。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学生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展示通过课文内容的创意表达。

第三课时1.继续复习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表情和语调地表演课文内容,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3.学生讨论是否觉得自己能像小女孩一样活泼可爱,有何感悟?4.发挥学生创意,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展示在园中的情景。

第四课时1.运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春天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春天景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表达个人理解。

3.小组活动:绘制你心目中的春天,陈述画中内容并分享。

4.整理教学内容,评述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语文园地五》。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感悟春天,写一篇简短的文章。

4.做好听写准备。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的教案,希望能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优质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语文园地五的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会研究如何认真读词语和儿歌,猜谜语识字,学会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我们还将通过诵读歇后语来积累句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复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积累歇后语和儿歌。

而难点则在于如何阅读小短文,提高阅读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两个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板块来研究:1.趣味识字板块:学生们将会借助拼音自读儿歌,并通过猜谜语认读以下生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2.我的发现板块:出示十二个汉字,让学生们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其中第一行的四个字“吃、叫、吹、咬”都是口字旁,第二行的四个字“提、拔、捉、拍”都是提手旁,而第三行的四个字“跑、跳、踢、踩”都是足字旁。

3.字词句运用板块:学生们将会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比较“清”与“青”,“在”与“再”的不同,并通过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找到相应的汉字。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研究如何积累和运用歇后语。

学生们将会了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个歇后语,并掌握如何运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句歇后语传达了一个意思:虽然竭尽全力,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这也提醒人们要在做事之前多加思考,避免白费力气。

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句歇后语传达了一个意思:只要不断积累,就能不断进步。

这也提醒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这句歇后语传达了一个意思:虽然花了很多力气,但最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也提醒人们要在做事之前制定好计划,避免走弯路。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因此,熟练掌握歇后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短文《狐狸和乌鸦》讲述了狐狸通过奉承和赞美,骗到了乌鸦的肉。

这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动听的语言,不要轻易相信,避免上当受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并正确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听说读《语文园地五》中的故事。

2.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
1.通过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园地五》
2.彩色图片或卡片
3.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用图片讨论故事内容。

–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2.听说读:
–听录音,跟读故事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模仿语音语调。

第二课时
1.故事内容理解: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意义和教训。

2.创作活动: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由创作相关内容或画出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2.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
1.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学生自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八、延伸阅读
1.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相关的故事,扩大阅读面。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故事内容运用到生活中。

以上为《语文园地五》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方法:换偏旁,变新字识记;相同偏旁的字归类识记;2、同音字辨析运用。

3、学习查字典方法。

4、学习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妙。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教具:课件、课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识记生字方法:换偏旁,变新字识记;相同偏旁的字归类识记;教学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课本63页,你们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吗?二、趣味识字(第一次先学后教)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出示生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3、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4、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5、男女同学合作读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吗?(左边的偏旁代表这字义,右边的跟字音有关,韵母都是ao)你还发现了什么?这三句像一个字谜,谜底都是“包”字。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四、我的发现(第二次“先学后教”)1、自读,你有什么发现?2、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结:相同偏旁的字是一排。

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提手字旁的字大多和手动作有关;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动作有关。

五、当堂训练:背诵《趣味识字》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同音字辨析运用。

2、学习查字典方法。

3、学习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内容。

二、选一选,填一填(第一次“先学后教”)1、读一读,看一看;这两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清——青在——再2、请学生读,观察,再说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2011课标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从而学会方法、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

【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本节课学习的是前两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

”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形声字在汉字所占比例特别大,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不仅会加速学生识记生字的速度,减轻他们识记生字的负担,还会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已经认识了300个字,会写100个字,掌握了36个常用偏旁,了解了反义词识字、对对子识字、象形字和会意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接触了形声字,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

但对于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生还不能清楚地了解,因此这不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开展自主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认识“饭、能、饱”等8个生字。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记8个生字。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
在诵读儿歌和归类识字的过程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愉快的活动为主,注重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流程】
一、猜字导入,激发情感
1.导语:同学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这个伟大的国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那如诗如画的字就是我们的汉字。

今天老师就带来两个如画的字,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字吗?
2.激趣:猜一猜
(1)出示“寒”和“朝”的金文体,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图片的内容。

第一个画的是:一个人在家里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虽然屋子里塞满了稻草,仍无法御寒。

第二个画的是:太阳正徐徐地从草丛中升起,但一道残月仍挂在天空。

(2)导入:我们国家的汉字不仅如诗如画,还蕴藏着许多的秘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语文园地五,去探索更多的汉字秘密!(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五)。

【设计意图】说一说,猜一猜图片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识记生字,发现规律
1.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儿歌。

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2.有节奏地读儿歌。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
3.识记8个生字。

方法一:定位联想法认读生字。

方法二:游戏识字。

(小猴子跳河)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形象具体为主,在语境中反复朗读,并通过有趣的游戏,进一步的把词语的音和义统一起来,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为发现形声字的特点做好了铺垫。

4.观察儿歌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我发现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长得很像。

(2)我发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里面都有“包”的结构。

(3)我发现每一句儿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和“包”字都很像。

(4)我发现“饱、泡、跑、抱、袍、炮。

”这几个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

总结提升: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泡茶”得用水,所以它就是三点水旁。

像这样与字的意思有关的偏旁,我们把它称为形旁;这些字的读音和“包”字都很像,我们就把与读音有关的偏旁称为声旁。

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就是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5.拓展延伸
(1)介绍字族文
点拨:像“饱、泡、跑、抱、袍、炮”这几个字都是由“包”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多像的大家族呀!我们把像这样的一组字称为字族文。

(2)背诵积累两组儿歌。

一个小孩叫良良,
地上一盆桃,身上背着一袋粮,
小孩过去挑,路上遇到大灰狼,
小狗往里跳,大叫一声扔了粮。

小孩拔腿逃。

(3)编一编
问闹间闲闪闷
“人”字进门(),
“日”字进门(),
“木”字进门(),
“心”字进门(),
“市”字进门()。

【设计意图】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三、观察发现,归类识字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生字:吃、叫、吹、咬
提、拔、捉、拍跑、跳、踢、踩
2.读一读,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第一组都带有口字旁;第二组都带有提手旁;第三组都有足字旁。

(2)它们都是动词。

(3)口字旁的字大都和嘴巴有关系;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系;足字旁的字和脚部动作有关。

3.做动作理解字义。

总结提升:每一组的偏旁都相同,而且每个字的字义又都与这个偏旁有关系。

这就是形旁表义的特点。

【设计意图】
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做动作中理解了词义,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的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4.拓展延伸
(1)三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
(2)你还能写出这样同偏旁的一组字吗?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体会语文
天地的广阔,从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情感。

四、作业:你能把下面的两组字编成儿歌吗?编一编:
1.乔、桥、娇、骄
2.他、们、位、伴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形旁表义
形声字特点
声旁表音
【教学效果预测】
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喜欢参与竞争,因此,在教师创设的情境,营造的轻松、愉悦、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比较,不仅会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获取丰富的知识,还能体会到语文天地的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