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课后作业9伴性遗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

(4)人类色觉的6种婚配方式
(5)红绿色盲(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女性只有两个X染色体上都 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含有红绿 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
环境因素与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有些生物的性 别决定也受到环境的影响。通常,影响生物性别决定的环境 因素有温度、日照长短等。 (1)温度:某些种类的蛙,其性别发育与环境温度有关, 如蝌蚪在30℃温度条件下发育,则全部发育成雄蛙。
(2)日照长短: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 为雄性。 (3)是否受精:如蜜蜂的受精卵发育成雌蜂,雄蜂由未受 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典 例 导 析
2某种遗传病总是由男性传给女儿,再由女儿传 给外孙(或外孙女),那么这种遗传病很可能是(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
[解析] 由“男性传给女儿,再由女儿传给外孙(或外孙 女)”知此病与性别有关,排除A、B项;若是X染色体上隐 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时,女儿还可能从母亲那里获得正常的 基因而表现正常,排除D项;但若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病,男性患病时,女儿肯定患病,故这种遗传病很可能是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应选C。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定位
知能创新导学
教材问题释疑
课堂巩固练习
基础梳理探究
课后强化作业
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1.明确伴性遗传的概念。 2.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会对几种伴性遗传病分析 和预测。 3.了解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伴性遗传(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伴性遗传(含答案解析)

第3节伴性遗传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目∶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目=1∶1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C解析: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目(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目(只有精子含Y染色体),A项错误。

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Y 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B项错误。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C项正确。

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B.在成熟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C.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的Y染色体个数是0、1、2D.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性别相关联答案:A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D。

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B.该病男性患者的外祖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患病C.一对患该病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正常孩子D.男性患者能产生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答案:C解析:患该病夫妇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①X D X D×X D Y,所生孩子全是患者;②X D X d×X D Y,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C项错误。

4.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基因传递途径不可能发生的是()A.外祖父→母亲→女儿B.外祖母→母亲→儿子C.祖母→父亲→女儿D.祖母→父亲→儿子答案:D解析:祖母患病,可将致病基因传给父亲,父亲一定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不可能传给儿子,因为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可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学校: 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_1.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泄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左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2.(山东潍坊期末)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丄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E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甩进行分析3.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A.X染色体上B.Y染色体上C.常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4.某雌(XX)雄(XF)异株植物,英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1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扌D.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5.a-半乳糖昔酶A缺乏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是()A •女性的发病率髙于男性B. 患病男性的女儿一左患病C. 患病女性的儿子一立想病D. 患病男性的外孙一立想病6.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 上的片段称为基因B. 所有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C.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性状表现往往与性别相关联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泄律7. 鸡的性染色体为Z 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 的横斑条纹,由Z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 决左;它的等位基因b 纯合时,鸡表现为非 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泄是ZB. 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 染色体C. 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D. 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泄是公鸡8. 某性别决泄方式为XY 的动物从岀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 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伴性遗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伴性遗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伴性遗传合格考达标练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儿子一定正常,女儿一定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是代代相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假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患者的正常子女(X d Y、X d X d)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2.下图是一个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A.1B.4C.1和3D.1和4h表示血友病基因,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 h X h,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5号和6号,5号的基因型为X H X h,6号的基因型为X h Y;1号和2号表型正常,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1号;6号的X染色体来自3号,故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C.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X染色体,只要一条X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就患病,所以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所以男性发病,其母亲和女儿都发病,A项正确;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有隐性致病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故父亲必定患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也必定传给儿子,所以儿子必定患病,B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男性,故表现出父传子、子传孙的现象,C项正确,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人教版

形态特 组
征,将 图
人类染
色体分 女
组并编 性
号。


同源染
体 分
色体配 组


A
B
C
D
E
F
G
A
D F
B
C E
G
常染色体:
男、女相同 (22对)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 (1对) 对性别起决 定作用
人的精(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男性
44+XY
配子(精子)
异型
女性
22+X 22+Y
44+XX
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是由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来控制的
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与性别无关 与性别有关
性染色体的类型
XY型
人、果蝇、猪、 马、羊等
ZW型
家蚕、蛾类、鸟类
人的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
男性
女性
44+XY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44+XX


根据染 色体的
染 色 体
大小和 分
XX Y
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色盲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过于短小而没有 这种基因。
B
b 伴X
色盲基因:Xb 色觉正常基因:XB
男性
XBY
正常男性
XbY
色盲男性
女性 XBXB XBXb XbXb
正常女性 正常女性 色盲女性 (携带者)
人类的正常色觉和色盲的基因型的表示方法
问题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节-伴性遗传-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节-伴性遗传-含解析

第3节伴性遗传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1.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2.经统计发现,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B.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C.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D.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人类男性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D.雄性生物体Y均比X短小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

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D.让F2知识点二伴性遗传应用5.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6.如图所示为某一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位于X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B.人类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故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男性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8.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如果Ⅲ8是女孩,则基因型只有2种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9.用纯种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亲本子代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A.B.黄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C.灰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D.灰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10.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1.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该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生出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D.丁图细胞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12.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1、b2和c过程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13.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A.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B.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学科素养提升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4.(多选题)(情境命题——生活情境)“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

2020版高中生物课时作业5伴性遗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版高中生物课时作业5伴性遗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5 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某女性是红绿色盲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父的色盲基因B.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父的色盲基因C.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母的色盲基因D.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母的色盲基因解析:该女性的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父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祖母,Y染色体来自祖父,故不能遗传祖父的色盲基因,A错误, D正确;另一个来自母亲,母亲的这个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故B、C错误。

答案:D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据此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A.一对常染色体上B.一对性染色体上C.两对常染色体上D.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上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在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均为3∶1,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灰身与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在子代雌蝇中,直毛∶分叉毛=1∶0,在子代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即该对相对性状在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的比例不同,说明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所以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解析:由图可以判断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乙病是显性遗传病。

甲病的女性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说明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男性患者的女儿是正常的,说明乙病也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因为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所以即使1号含有甲病致病基因,与2号的后代也不会表现出甲病。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的概念
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
人的外耳道多毛症是由位于Y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那么该病遗传有何特点? 传男不传女!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被 诊断为血友病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 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 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亲代 XBXB × XbY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配子 子代
XB
Y
Xb
1︰1 XBXb XBY 男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遗传特点
如果这个女性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 后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亲代 XBXB × XbY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配子 子代
XB
Y
Xb XBY
Y XbY 男性 色盲 1
1︰1 XBXb XBY × 男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配子 子代 XB Xb
4、人类的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 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 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 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 应分别选择生育( C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
上面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和动物分别是什么?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色 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 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1)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 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2)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
有关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基因型 表现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往往与性别相关联,再加上有些基因在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不一样,所以伴性遗传表现出和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不一样的特点,如正、反交结果不同,与性别有关等。

常染色体遗传中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中都会出现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答案: C2.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 B3.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选项遗传方式遗传特点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C 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D 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解析:伴Y染色体遗传病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女性因无Y染色体而不可能发病,所以也就无显隐性关系。

答案: C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①X a X a×X A Y 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性均为男性;②X a X a×X a Y 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课后作业(九)[学业水平合格练]1.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祖辈中的祖父,而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在体细胞中表达;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

[[答案]] C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蜜蜂为雌性,染色体数目为32条;卵细胞没有和精子受精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染色体数目为16条。

可见,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答案]] D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 .祖父→父亲→弟弟B .祖母→父亲→弟弟C .外祖父→母亲→弟弟D .外祖母→母亲→弟弟[[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 B Y),因此A 、B 、C 三项均被排除。

此人的弟弟是色盲(X b Y),其中X b 基因来自其母亲(X B X b ),而其母亲的X b 基因来自外祖母。

[[答案]] D4.一个男子把X 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概率为( ) A.12 B.14 C .0 D.18[[解析]] 男子的X 染色体只传给其女儿,Y 染色体传给其儿子。

[[答案]] C5.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解析]] 由图谱可知,Ⅱ5为男色盲(X b Y),推出Ⅰ1为携带者(X B X b ),Ⅱ4为正常男性(X B Y),Ⅱ3是X B X b的概率为12,是X B X B 的概率也为1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2.3.2伴性遗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2.3.2伴性遗传(含答案)

伴性遗传(Ⅱ)一选择题: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C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

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Ⅰ区段上,为隐性基因B.位于Ⅰ区段上,为显性基因C.位于Ⅱ区段上,为显性基因D.位于Ⅲ区段上,为隐性基因B3.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C.由于后代中只有男性患者,因此该病一定为伴性遗传D.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C4.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5.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有人用纯种阔叶和窄叶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依据正交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B.依据反交结果可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结果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让正交中的子代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2D6.以下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C7.蚕豆黄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下图是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检测得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

[荐]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答案

[荐]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答案问题探讨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据调查,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

但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1. 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答案】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 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呢?【答案】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虽然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別关联的表现不同。

思考与讨论11.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答案】红绿色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答案】红绿色肓基因是隐性基因。

3. 如果用B和b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和色盲基因,你能在图中标出Ⅰ代1、2,Ⅱ代1、2、3、4、5、6 和Ⅲ代5、6、7、9 个体的基因型吗?【答案】Ⅰ1: XbY ;Ⅰ2 : XBXB 或XBXbⅡ1: XBXB 或XBXb ;Ⅱ2:XBY;Ⅱ3: xBxb;Ⅱ4: xby ;Ⅱ5: xBxb;Ⅱ6: xby 。

Ⅲ5: xby;Ⅲ6: XbY ;Ⅲ7: XbY;Ⅲ9: xBxB或XBXb思考与讨论21. 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答案】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共有4种,即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且概率都是1/4。

2. 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答案】子女中所有的男性均为色盲,女性均为携带者。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性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

伴性遗传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伴性遗传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伴性遗传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伴性遗传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伴性遗传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问题探讨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二)资料分析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三)练习基础题1、C2、B3、C4、(1)AaXBXb(妇),AaXBY(夫)。

(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

拓展题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者不含X染色体。

如果含XwXw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产生XwXwY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的卵细胞与含Xw的精子受精,产生OXw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Y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

生物学习方法1、预习。

预习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

所以,预习时应做到:会发现问题、会听重点、会记笔记、会提问题。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习题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习题

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色盲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C.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D.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解析该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

次级精母细胞前期和中期只含性染色体中的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而后期(着丝点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如含有两条X染色体,则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如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没有色盲基因。

答案B2.某女孩患有色盲,则其下列亲属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A.父亲B.母亲C.祖母D.外祖母解析某女孩患有色盲,其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两个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来自父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祖母,来自母亲的色盲基因,既有可能来自外祖父,也有可能来自外祖母,因此选项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外祖母。

答案D3.下图是一个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A.1B.4C.1和3D.1和4解析用h表示血友病基因,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hXh,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5号和6号,5号的基因型为XHXh,6号的基因型为XhY;1号和2号表现型正常,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1号;6号的X染色体来自3号,故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答案C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A5.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男孩不存在携带者B.表现为交叉遗传现象C.有隔代遗传现象D.色盲男性的母亲必定色盲解析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所以其母亲可能是色盲患者,也可能是携带者。

答案D6.如果让小眼睛的雄果蝇与正常眼睛的雌果蝇交配,其后代中有77只雄果蝇,眼睛全部正常,78只雌果蝇,全为小眼睛。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学业达标练………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答案] B[解析]有些生物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要短小,如果蝇,A项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和Y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含有相关的基因,B项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项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但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和伴Y遗传不具有这种现象,D项错误。

2.下列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答案] B[解析]由于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故A、C、D三项不符合,B项正确。

3.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如下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图中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分析该对夫妇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分别是()A.1/41/4B.1/41/2C.1/21/4 D.1/21/8[答案] C[解析]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B、b,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母亲的基因型为X B X b。

①性别已知,基因型为X-Y,其中基因型为X b 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②性别不确定,生男孩的概率为1/2,因此该夫妇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生男孩概率)×(1/2)(男孩患病概率)=1/4。

4.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种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B.男女发病率相当C.表现为全男遗传D.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隐性[答案] C[解析]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只有男性患病,故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女性无Y染色体,都不患病。

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X染色体无其等位基因。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9 伴性遗传含解析

课后作业(九)[学业水平合格练]1.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祖辈中的祖父,而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在体细胞中表达;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

[[答案]] C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蜜蜂为雌性,染色体数目为32条;卵细胞没有和精子受精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染色体数目为16条。

可见,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答案]] D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 .祖父→父亲→弟弟B .祖母→父亲→弟弟C .外祖父→母亲→弟弟D .外祖母→母亲→弟弟[[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 B Y),因此A 、B 、C 三项均被排除。

此人的弟弟是色盲(X b Y),其中X b 基因来自其母亲(X B X b ),而其母亲的X b 基因来自外祖母。

[[答案]] D4.一个男子把X 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概率为( ) A.12 B.14 C .0 D.18[[解析]] 男子的X 染色体只传给其女儿,Y 染色体传给其儿子。

[[答案]] C5.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解析]] 由图谱可知,Ⅱ5为男色盲(X b Y),推出Ⅰ1为携带者(X B X b ),Ⅱ4为正常男性(X B Y),Ⅱ3是X B X b的概率为12,是X B X B 的概率也为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九)伴性遗传[学业水平合格练]1.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解析] 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祖辈中的祖父,而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在体细胞中表达;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

[答案] C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蜜蜂为雌性,染色体数目为32条;卵细胞没有和精子受精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染色体数目为16条。

可见,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答案] D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 B Y),因此A、B、C三项均被排除。

此人的弟弟是色盲(X b Y),其中X b基因来自其母亲(X B X b),而其母亲的X b基因来自外祖母。

[答案] D4.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概率为( )A.12B.14C.0 D.18[解析] 男子的X 染色体只传给其女儿,Y 染色体传给其儿子。

[答案] C5.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解析] 由图谱可知,Ⅱ5为男色盲(X b Y),推出Ⅰ1为携带者(X B X b ),Ⅱ4为正常男性(X B Y),Ⅱ3是X B X b 的概率为12,是X B X B 的概率也为12。

Ⅱ3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女孩全部正常,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X B X b ×X B Y→=X b Y ,即12×14=18,B 正确。

Ⅱ4与正常女性结婚,若该女性为X B X B ,则后代正常,若该女性为X B X b ,则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所以C 、D 错误。

[答案] B6.在人群中男性血友病患者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外孙50%发病,则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D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 据题意可知,血友病男性患者较多,且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故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 C7.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疾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A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B .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C .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D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解析] 设抗维生素D 佝偻病由显性基因D 控制,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的基因型为X D X d ,患该病父亲的基因型为X D Y 。

那么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的基因X D 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而患病父亲的染色体Y 一定传给儿子,而基因X D 一定传给女儿。

[答案] B8.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

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解析] 已知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基因型为X A Y,妻子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 a X a,因为女性的X染色体可以传递给儿子,妻子没有致病基因,所以这对夫妻只要生育男孩就可以避免该遗传病在后代中出现;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判断妻子有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男孩有可能患病,所以这对夫妻最好生女孩。

[答案] C9.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

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 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Z A Z A×Z A W B.Z A Z A×Z a WC.Z A Z a×Z A W D.Z a Z a×Z A W[解析] Z a Z a(雄性油蚕)与Z A 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幼虫中皮肤不透明的个体为雄性(Z A Z a),皮肤透明的个体为雌性(Z a W)。

[答案] D[学业水平等级练]10.下图为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号个体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2号B.7号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C.10号个体的产生可能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D.7号与9号婚配生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解析] 由于5号个体为色盲患者,所以9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A错误;由于4号个体为携带者,所以7号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2,B错误;由于5号个体为色盲,其儿子都应为色盲,而10号个体正常,其产生可能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产生了X B Y的配子,C正确;7号(1/2X B X b)与9号(X b Y)婚配生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答案] C11.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某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C.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相应的致病基因[解析] 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为患者,而儿子的性状与父方无关,只取决于母方,A错误;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为X D X D或X D X d,其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可传向女儿或儿子,当基因型为X D X D时,女儿和儿子都患病,B错误;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正确;由于其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相应的致病基因,D错误。

[答案] C12.控制芦花鸡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杂交,其后代羽毛的色彩是( )A.公鸡和母鸡都有芦花和非芦花B.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C.公鸡和母鸡全为芦花D.公鸡全为芦花,母鸡全为非芦花[解析]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ZW型性别决定和XY型性别决定方式区分不开。

芦花母鸡(Z B W)和非芦花公鸡(Z b Z b)杂交,F1公鸡全为芦花(Z B Z b),母鸡全为非芦花(Z b W)。

[答案] D13.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B.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2号正常,基因型为X B Y,其中X B来自其母亲,Y 来自其父亲,因此其母亲一定不是色盲患者,但其父亲的表现型不能确定。

6号基因型为X b X b,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3号,另一条来自4号,即其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

4号基因型为X B X b,5号为X b Y,1号为X B X b,1号和4号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2号和7号基因型都是X B Y,不携带色盲基因。

[答案] C14.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对d完全显性)。

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0、1/4、0 B.0、1/4、1/4C.0、1/8、0 D.1/2、1/4、1/8[解析] 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Dd,Ⅱ4不携带d基因,后代男孩中不可能出现耳聋患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患病(X b Y),Ⅰ3为携带者,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Ⅱ3正常(X B Y),Ⅱ4与Ⅱ3婚配,后代男孩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A15.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色盲基因用b表示,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外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

(2)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基因型是_______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_______。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首先确定遗传方式。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Ⅲ3的基因型是X b Y 。

(2)因Ⅱ1和Ⅱ2表现型正常,所以Ⅱ1为X B Y ,Ⅲ3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来源于Ⅱ2,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 B X b 。

(3)因为Ⅱ1基因型为X B Y ,Ⅱ2的基因型为X B X b ,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X B XB 或X B X b ,各有12的可能性。

因此,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1)X b Y X B X b 或X B X B (2)X B X b 母子 (3)14[应用创新综合练]16.实验设计:桑蚕生产中发现,雄蚕产丝多、质量好。

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以便淘汰雌蚕,保留雄蚕,人们根据伴性遗传的原理,设计一个杂交组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提供以下资料和条件:(1)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 型(即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 ,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

(2)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是由显性基因A 控制的,“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能看到内部器官),是由隐性基因a 控制的,A 对a 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 染色体上。

(3)现有正常蚕和“油蚕”两个品种雌雄幼虫各若干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