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科版生物必修2作业本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种群第一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答案:D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其总个体数D.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多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A项正确。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

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采用的方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也能估算其总个体数,C项错误。

两个不同的种群,所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D项错误。

3.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B.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答案:B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判断该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C.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内在因素D.性成熟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不同,会造成不同种类动物出生率的差异答案:C解析:疾病、饥饿等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外在因素。

5.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该区域内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志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答案:D6.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个国家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20年,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0.04‰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答案:C7.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必修二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相对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发生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性状拆分_。

3、f1(卤合子)与_隐性纯合子__展开的杂交,叫测交。

4、在_一_对_同源_染色体的_同一_位置上的,控制_相对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d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

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基因分离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自由组合_定律。

6、生物的表现型是_基因型_和__环境_共同作用的结果。

7、有丝分裂展开_有性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有性生殖细胞_时展开的染色体数目_增加一倍_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一_次,而细胞分裂_两_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一半_。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构成__四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只产生__一_个卵细胞。

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形状_和_大小__通常都相同,一条源自_父__方,一条源自__母__方。

10、11、一个四分体包含__一__对同源染色体,__四__条染色单体,__四___个dna分子。

_减数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联会__。

12、就展开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有丝分裂__和_受精卵促进作用_对于保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3、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xy型__。

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y_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y_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xb或xbxb____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xb___。

14、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__男__性多于__女___性;多存有__交叉遗传__现象。

女性若患病,其__父亲__、__儿子__必患病。

15、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规则的双螺旋___。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过关检测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过关检测

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圆形和豆荚的绿色2.下列遗传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的是( )A.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F1全为粉红花B.黄色圆形豌豆与绿色皱形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形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D.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育的孩子的血型为AB型3.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C.F1自交,F2中出现白花植株的原因是性状分离D.F1全部为紫花植株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豌豆已经完成授粉,所以应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项错误。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异花授粉,B项错误。

F1自交,F2中同时出现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这种现象是性状分离。

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项错误。

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部为紫花植株,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D项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诗经·小雅·都人士》描述京城贵族男女:“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意思是有的人头发直而稠密,有的人头发卷如蝎尾。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是直发,有的同学的头发自然卷。

4.下列关于直发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周围同学大多数是直发,直发基因是显性基因B.若自然卷发的孩子双亲都是直发,则直发基因是显性基因C.若直发是有利变异,则直发基因是显性基因D.若直发孩子的母亲是直发,父亲是自然卷发,则直发基因是显性基因,不能说明直发基因是显性基因,A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B.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A、B、C三项均不包含非生物环境。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分解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B解析: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A项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酸盐细菌是生产者,B项正确。

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蚯蚓也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B.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解析: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生物,B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C项错误。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项错误。

5.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由题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五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

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

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有人用墨水改变安乐蜥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说明安乐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对行为信息的应用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应用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答案:A解析: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

3.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引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引入初期,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后来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不能发生在两种生物之间。

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逐级递减的。

5.下列过程传递的信息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相互抗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解析:选D高鼻梁与塌鼻梁、卷发与直发、五指和多指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眼大与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与眼角上翘不属于相对性状.2.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解析:选A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2017·绍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A.豌豆严格自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B.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和观察C.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验后可以食用避免了浪费D.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解析:选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子代较多,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属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C错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D 正确.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解析:选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条件有:①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②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③含各种基因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基因表达的环境条件.5.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雄配子A∶雌配子a=1∶1C.雄配子∶雌配子=3∶1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解析:选D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某一性别配子中含A和a的配子比例为1∶1,而不是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的比例为1∶1,植物体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6.(2016·东阳中学高一期中)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解析:选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Aa和白花豌豆aa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a)∶白花(aa)=1∶1.7.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解析:选C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自交,故隐性植株上所结子一代全部表现为为隐性个体.8.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DD×dd B.dd×DdC.Dd×Dd D.dd×dd解析:选C DD×dd→后代均为Dd,表现为高茎,与题图不符,A错误;dd×Dd→后代Dd∶dd=1∶1,即高茎∶矮茎=1∶1,与题图不符,B错误;Dd×Dd→后代DD∶Dd∶dd=1∶2∶1,即高茎∶矮茎=3∶1,与题图相符,C正确;dd×dd→后代均为dd,表现为矮茎,与题图不符,D错误.9.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解析:选B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10.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②黄鼠×黄鼠→黄2396∶黑1235.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B.实验②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解析:选A实验②中亲代黄鼠产生黑色子代,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 亲代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1,但实际为2∶1,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11.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4∶4∶1C.3∶5∶1 D.1∶2∶1解析:选A在胚长成的个体中BB个体占1/3,自交后仍为BB;Bb占2/3,自交后出现三种基因型,其中BB占1/6,Bb占1/3,bb占1/6. 所以,后代中BB、Bb、bb之比为3∶2∶1.12.人的i、I A、I 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 A I A 或I A i为A型血,I B I B或I B i为B型血,I A I B为AB型血. 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解析:选A双亲为I A I B×I B i时有可能出现A型血的子女. 或双亲为I A I B×ii时后代也有可能是A型血.二、非选择题13.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__种.(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之前进行.(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年对________代进行观察. 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__,所对应的基因型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3)涉及植物杂交实验方法,对高茎豌豆去雄,因此高茎豌豆为母本. 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因此,去雄要在花粉成熟前,而且要去雄彻底,才能达到目的. 去雄时破坏了花被,所以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4)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母本植株结出的种子为F1,其基因型为Dd,将来表现为显性,即高茎. (5)F2的种子结在F1植株上,只有到F2长成植株时才能观察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到第三年时才能观察到F2的高茎∶矮茎≈3∶1,其基因型为DD∶Dd∶dd≈1∶2∶1.答案:(1)矮茎豌豆高茎豌豆纯(2)去雄自然授粉(3)人工授粉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4)子一(或F1)Dd高(5)三子二(或F2)3∶1DD、Dd、dd1∶2∶114.【加试题】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两条).(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籽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籽粒为纯种. 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解析: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便于统计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雌、雄异生,便于控制授粉. 判断基因型可通过自交法或杂交法. 甲同学采用的是自交法,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若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再选用杂交法. 乙同学采用的是杂交法,若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杂交子代同时出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必须答出其中两条)(2)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3)①显性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课时跟踪检测(二)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解析:选B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接近1∶1∶1∶1.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2.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个体AaBb与个体aaBb杂交,两对基因均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子代中性状类型不同于双亲的占()A.1/4 B.1/2C.3/4 D.5/8解析:选A因为两对性状相对应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相互独立的,故可知,只有后代中出现的bb类型才不同于双亲,占1/4.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是() A.BbCc B.BbccC.bbCc D.bbcc解析:选C因为子代表现型直毛∶卷毛=4∶4=1∶1,黑色∶白色=6∶2=3∶1,而与“个体X”交配的个体的基因型为BbCc,故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4.番茄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 试想F1和与它杂交的那株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TtSs×TtSS B.TtSs×TtssC.TTSs×ttss D.TTss×ttSS解析:选B①分别计算每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比例. 高茎∶矮茎=(120+128)/(42+38)≈3∶1. 圆形果∶梨形果=(120+42)/(128+38)≈1∶1. 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推出F1的基因型TtSs及与其杂交的高茎梨形果的基因型Ttss.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解析:选B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分别由A、a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1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A_Bb(或AaB_)(灰色)、A_bb(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aaB_或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有2/3aaBb(或Aabb)×aabb和1/3aaBB(或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6.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同时具备A、B、D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结有色种子的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是:①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②有色植株×aabbdd→25%有色种子;③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AABBDD B.AABbDDC.AaBBDd D.AaBbDD解析:选C由①可知杂交后代A_B_D_占50%→该植株中A_B_有一对杂合;由②知:杂交后代A_B_D_占25%→该植株中A_B_D_有两对是杂合;由③可知:杂交后代A_B_D_占50%→该植株中B_D_有一对是杂合;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7.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概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解析:选B1/8应该是1/2与1/4相乘得到的,而后代中棕眼与蓝眼的比例为1/2,右癖与左癖的比例分别为3/4和1/4. 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概率为1/8的应该是左癖的两种眼色.8.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C.1/8 D.1/4解析:选B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于亲本组合中DD×dd杂交后代中一定是杂合子,则子代中符合要求的个体其他四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2×1/2=1/16.9.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DdRr B.ddRRC.ddRr D.Ddrr解析:选C根据图1可知,F1的基因型一定是DdRr,根据图2可知,高秆∶矮秆=1∶1,抗病∶感病=3∶1,所以对于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F1与丙交配相当于杂合子测交,对于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F1与丙交配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从而得出丙的基因型为ddRr.10.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 B.5/64C.12/64 D.15/64解析:选D用A、a、B、b、C、c表示相关基因,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则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70-150)/6=20(g),AaBbCc果实重量为210,自交后代中重量190 g的果实其基因型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故为15/64.11.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如图显示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由图可知,F1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F1后代非条纹与条纹为3∶1,且四种性状比为6∶3∶2∶1,符合自由组合,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12.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交时,对与F1杂交的另一个亲本无特殊限制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自由组合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与隐性类型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选择隐性类型与F1测交,这样可以使F1中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解析:选A基因决定性状. 性状大多是人眼所能看到的,而基因是人眼观测不到的,所以研究基因遗传规律是根据性状反向推知的,要推知F1的基因种类就必须让F1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所以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个亲本必须对F1的基因无任何掩盖作用,也就是说另一个亲本必须是隐性的.二、非选择题13.(海南高考)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解析:(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4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5种基因型. (2)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 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21∶9∶7.答案:(1)一F2中高茎∶矮茎=3∶145(2)27∶21∶9∶714.(2015·浙江1月学考)某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红花×白花,F1全为红花,F2表现为3红花∶1白花;实验二: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9紫花∶3红花∶4白花.请回答:(1)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花色. 这一过程体现了基因具有表达________的功能,该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2)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应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除去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去雄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________处理.(3)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二中,F2紫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若这些紫花杂合子自交,则得到的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图可知,基因A、B通过控制酶A、B的合成来控制色素合成过程,体现了基因具有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2)在母本雌蕊未成熟时去除全部雄蕊,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去雄后应及时套袋,以排除其他花粉干扰. (3)实验一中,F1为红花植株,推测基因型为A_bb,其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可推出F1为Aabb;Aabb与aabb测交,可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4)实验二中,F2中紫花占9/16,其中纯合子(AABB)占1/9,则杂合子占8/9;紫花杂合子(1/2AaBb、1/4AaBB、1/4AABb)自交,后代出现紫花(A_B_)∶红花(A_bb)∶白花(aabb、aaB_)=21∶5∶6.答案:(1)酶的合成遗传信息(2)防止自花授粉套袋(3)Aabb 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4)8/9紫花∶红花∶白花=21∶5∶6课时跟踪检测(三)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基础层级卷)一、选择题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A.染色体复制B.细胞质的分裂C.纺锤丝的形成D.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解析:选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丝,都有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C、D错误.2.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粒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A.6和12 B.6和3C.12和6 D.12和12解析:选B四分体是指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 已知该动物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因此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为MⅠ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具有6个着丝粒(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粒数)和3个四分体.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配对的染色体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是可发生自由组合的C.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D.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一同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解析:选D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后期Ⅰ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具一定的独立性. 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在后期Ⅰ中表现为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 后期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两极. 虽然其中一条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但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不能同时移向同一极.4.如图是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解析:选D题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雌性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正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5.以下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④⑤⑥解析:选A有丝分裂后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虽有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6.对右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C.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中期Ⅱ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面上解析:选B题图为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Ⅰ图,同源染色体两两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其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在前期已经结束.7.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解析:选D甲、丙两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图中的甲、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C正确;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D错误.8.人体下列细胞中,一般含有同源染色体的一组是()①口腔上皮细胞②精原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④成熟红细胞⑤心肌细胞A.①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⑤解析:选D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后期Ⅰ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配对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末期Ⅱ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解析:选C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粒是在后期Ⅱ而非后期Ⅰ一分为二的;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减半;染色体复制是在配对之前完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末期Ⅰ.10.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各阶段中,DNA含量最多的是() A.初级精(卵)母细胞B.卵细胞或极体。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6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6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六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林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但有些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害虫能力差C.营养结构简单D.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答案:C解析:人工马尾松林与自然林区马尾松林相比,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因此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2.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依次为(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3.某湖泊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可能修复D.上图所示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比较少见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A项正确。

题图所示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B项错误。

题图所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并没有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所以仍可能修复,C项正确。

(14套)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附答案

(14套)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附答案

(14套)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附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解析:选D高鼻梁与塌鼻梁、卷发与直发、五指和多指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眼大与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与眼角上翘不属于相对性状。

2.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解析:选A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2017·绍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A.豌豆严格自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B.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和观察C.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验后可以食用避免了浪费D.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解析:选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豌豆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中,子代较多,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豌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属于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C错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D正确。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解析:选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条件有:①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②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③含各种基因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基因表达的环境条件。

5.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雄配子A∶雌配子a=1∶1C.雄配子∶雌配子=3∶1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解析:选D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某一性别配子中含A和a的配子比例为1∶1,而不是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的比例为1∶1,植物体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生物浙教版必修二作业本答案扫描版

生物浙教版必修二作业本答案扫描版
参团油湫



仉 屿
尔镆 兹
鸠扉节 1. c 2. D

萋离镆兹 7. B 8. A 9. D 国尢国国 哂 哂 l
3. D
4. A
」 ” !
5. c

6. A

10 ” 0 、
号 Ľ ÝŹ
鏖 狮 国祉 鑫 羽 鵚 ━ 鏖狮国
12. c
欤 憝 盂
国国园国团 国国园国 团
2 1. ( 1 ) A b . A B . AB (2 ) 耍 X 豚 ( 3 ) A A B B 22. ( 1 ) 2 a a b b ( 2 ) 3 ( 3 ) 8 耍 缪馨 、 豚 X 馨 、 豚 X 锼
AaB b a a B B .
23. ( 1 ) A A m a a (2 ) 骧 咪 体 荧芜换
1・ t、 ( 1) 荇 砸 钴 哂 对 圊 状 (
( 15. c 20. ) 2 ( 1 ( 2 ) 4 (3 ) 萋 离 砘毽组
减 数 萋之 耖砸旯骧 咪体 钴 萋离
旭 熳 16 . A
蕺 砸 旯 骧 咪体 钴 砘毽组

引样
17 . 13 18 . r) 19. A
2 :1 杂
p
该 种县 耖匍 a 旭 熳
' x Y ŢŞ ÖŽăÇ îŚ
x
ÖŽăÇ Ťí
ŰŐí-
X
Ą°
Fl
x !
Y ŢŞ ÖŽăÇ 9 ŢŞ ÖŽăÇ îŚ
之闱 搓 之闱 ď (3 ) 蕺 之闱 之闱
30、 荇姻
' d ' ’ 该 实验动讵 耖 , 戛 圊 颃牦 煊 Y 个体 , 砹圊牦 X X y 钴戛 圊 个体 盂耖谐会 躞现 x “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物质循环不具有全球性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能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硝酸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在碳循环中,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在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来实现。

生物群落中的碳再回到非生物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就是呼吸作用,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方式。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的一部分,在水循环中有一定的作用。

3.在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4.下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A.a、b、cB.c、b、aC.b、a、cD.a、c、b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相对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最强,c地区正好相反。

5.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D.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全册共27份word可编辑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全册共27份word可编辑含答案)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②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对应学生用书P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P 具有相对性状②⎩⎪⎨⎪⎧显性性状是紫花隐性性状是白花③F 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 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举例说明。

提示:(1)杂交实验中,F 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实验中,子代若出现新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实例:若紫花豌豆×白花豌豆→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 若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白花,则白花为隐性。

3.如何区分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通过实例说明。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剑喙蜂鸟有超长的鸟喙,该种鸟喙专门从西番莲11.4 cm长的花冠中吸食蜂蜜,而西番莲则将剑喙蜂鸟作为专用传粉使者。

剑喙蜂鸟和西番莲的进化关系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西番莲大量繁殖的结果C.定向突变的结果D.蜂鸟频繁使用鸟喙的结果2.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 )A.可遗传变异B.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D.适应,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病菌向抗药性方向不断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D.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在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错误;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起了选择作用,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aa个体20只,Aa个体50只,AA个体30只,则基因a的频率为( )A.30%B.35%C.40%D.45%,a基因频率=(20×2+50)÷200×100%=45%。

5.下列关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项错误;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青霉素的细菌保留下来,淘汰了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错误;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即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项正确。

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第一章1.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和体重B.兔的长毛和短毛C.猫的白毛和蓝眼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的,褐色是有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有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颜女孩的可能性A. 1∕2B. 1∕4C. 1∕8D. 1∕163.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隐性性状是。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产学上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2.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温病(r)为显性,两对形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温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8 B.1∕16C.3∕16D.3∕83.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F1中纯合子占得比例是。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的性状类型有种,数量比为。

判断题1.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形状。

()3.纯合子的自交后代终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选择题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形个体杂交产生隐形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形的后代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3.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中生物新浙科版必修2 4.4 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作业

高中生物新浙科版必修2 4.4 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人类遗传病的概念与类型1.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A.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得先天性呆小症B.由于缺少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得了夜盲症C.一男子40岁发现自己开始秃发,据了解他的父亲在40岁左右也开始秃发D.一家三口,由于未注意卫生,在同一时间内均患有甲型肝炎病C[孕妇缺碘,导致胎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进而引起婴儿患先天性呆小症,与遗传物质没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食物中缺少维生素A,导致人体内代谢紊乱而患夜盲症,并非是父亲传给儿子,它们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物质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秃发是由于遗传因素,再加上一定的环境因素(如体内生理状况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C符合题意;甲型肝炎病是由于甲型肝炎病毒通过食物等媒介传播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与遗传病无关,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D[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则该病是常染色体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则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都是患者,子代的发病率最大是3/4,D正确。

]3.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现有一对表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

若再生一个孩子,不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100%B.75%C.50%D.25%B[由于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Aa∶aa=1∶2∶1,故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该病(AA、Aa)的可能性是75%,B正确。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6题。

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不需要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特性,利用了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人工去雄时,需要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

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型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2.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②F2的性状分离比③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F1测交后代的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性状比例为1∶1。

3.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形成配子时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传递中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可以同时发生作用D.揭示的都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等位基因分离,A项正确。

如果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项正确。

两个定律所说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D项正确。

4.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A.1/4B.3/4C.1/16D.9/16,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

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中,双眼皮孩子出现的概率为3/4,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为(3/4)×(3/4)=9/16。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及减数分裂的过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及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1课时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及减数分裂的过程合格考过关检验1.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 )A.中间着丝粒染色体B.近端着丝粒染色体C.无着丝粒染色体D.端着丝粒染色体答案:C2.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A.变形虫B.细菌C.玉米D.衣藻答案:C解析: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玉米)才会进行减数分裂。

变形虫和衣藻都是低等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都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后期Ⅱ,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只是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配对、交叉互换、分离等特殊行为;后期Ⅱ,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但不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后期Ⅰ。

4.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C.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数目增加一倍D.着丝粒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数目并未增加,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相等。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A.同源染色体配对B.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粒分裂答案:D解析:着丝粒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6.下列对下图减数分裂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结束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答案:B解析:题图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三章 第五节 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三章 第五节 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CH3),会使染色质 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因而不能完 成转录。 5.表观遗传修饰:不通过DNA序列改变而影响身体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的 变化。 6.表观遗传机制可以使生物打破DNA变化缓慢的限制,使后代能迅速获得 亲代应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这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也许是有利的。但是,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并不总是有利的,如亲 代经历的不良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后代的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探究点二 表观遗传修饰
下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提示 DNA和组蛋白。 2.基因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提示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对染色体的组蛋白进行乙酰化修饰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示 表观遗传现象。
归纳提升
1.表观遗传改变涉及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 RNA调控等。 2.DNA的甲基化:给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CH3),会使染色质 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因而不能完 成转录。
二、改变了的表型有些可以遗传 1.人体是由200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其实这些细胞内的遗传信息(DNA 序列)完全相同,只不过被转录和翻译的基因不同。 2.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DNA分子与一些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带负电的 DNA分子缠绕在带正电的蛋白质分子上,使原来细长的DNA分子盘绕成紧 密的结构,使基因及其“开关”被隐藏起来。 3.在细胞里,基因转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组蛋白的乙酰化,就是用乙酰基把 氨基上的正电荷屏蔽起来,组蛋白的正电荷减少,与带负电的DNA分子片 段(某基因)缠绕的力量就会减弱,随之松开,进行转录。
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 A.转运RNA出现差错 B.组蛋白甲基化 C.DNA甲基化 D.组蛋白乙酰化 答案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