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

但是 , 导 员只 负 责学 辅 到 位 。 分院 校 里 的 本科 生导 师 , 部 实际 是 神 的 辅 导 员 教师 队 伍 。 龙 见 首 不 见 尾 。 部 分 都 是 大 一 见 个 面 开 生 生 活 与思 想 方 面 的 问题 。 实 上 , 生在 大 事 学 个会 , 以后 就 很 少 管 了 。 种 情 况 目前 在 高 学 习上 出现 的 问 题 往 往 多于 在 生 活 、 想 此 思 校 中可 能 并 不 少 见 。 领 域 出现 的 问题 。 另一 方 面 , 许多 高 校 的本 1 3 本科 生导 师 所应 承 担 的责 任和 义务 不 科 生 辅 导 员是 由具 有 保 研 资格 的 大 四 学生 . 明 确 担 任 , 者 由在 读 的硕 士 研 究 生 担任 ; 或 即使 目前 , 国 高 校 大 都 采 取 导 师 与 辅 导 是 全 职 教 师 担 任 辅 导 员 , 往 是 一 个本 科 我 往 员 或班 主 任 并 存 的 管 理 模 式 , 高校 对 这 生 辅 导 员 带 了 十 几 个 班 级 的学 生 , 间和 但 时 三 类 管 理 人 员的 职 能 划 分 往 往 不 明确 , 导 精 力的 不 足 以 及 年 龄 与 知 识 结 构 的 原 因 , 致 导 师 对 自 己的 职 责 认 识 不 清 , 日常 工 导 致 辅 导 员 教 师很 难 针 对 学生 进 行 深 入 的 在 作 中 经 常 会 产 生 导 师 与辅 导 员 、 主 任 工 独 立 辅 导 。 班 因此 , 发展 专 职 的 本科 生 导 师 队 作 相 冲 突的 现 象…。 科 生导 师 往 往与 班 主 伍 就 具 有 相 当的 必 要 性 。 本 任、 导 员分工不明确 , 调配合不足 。 辅 协 大 然 而 , 虑 到 目 前 高 校 里 的 考 核 与评 考 部 分 学 校 虽 然制 定 了详 细 的 本科 生 导 师 考 价 体 系 的现 状 。 具 有 一 定 科 研 经 历 及丰 让 核 机 制 , 对 于 本 科 生 导 师所 应 承 担 的 责 富 专 业 知 识 体 系的 教 师 担 任 专职 的 本 科生 但 任 和 义 务 , 般 没 有 明确 的 定 义 。 一 本科 生 导 导 师 , 显然 存 在 一 定 困难 。 此 , 因 专职 的本 师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往 往 与班 主 任 、 导 员的 科 生 导 师 教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 计 还 有 相 当 辅 预 责任 和 义 务 交 又 , 至混 淆 。 至 一些 学 校 长 的 路 要 走 。 过 , 合 目前 高校 里的 实 际 甚 甚 不 结 干 脆 把 本 科 生 导 师 同 时 称 为 班 主 任 , 念 情 况 , 概 可以 从 以 下 几 方面 进 行 探 索 。 一 方 第 模糊不清 。 由于 本 科 生 导 师 通 常 与 班 主 任 面 , 以 参 照 本 科 生 辅 导 员 的 发 展 模 式 发 可 或 辅 导 员并 存 而 又 分 工 不 清 , 一 个 学 生 展 专 职 的 本 科 生 导 师 。 以 考虑 招 聘 具 有 当 可 有 问题 需 要 找 老 师的 时 候 他 可 能 搞不 清 楚 定 学 术 功 底 的年 轻 教 师 担 当 专职 本 科 生

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思考
程 中 ,学 生 工 作 在 落 实 辅 导 员 工 作 制 的 基 础 上 , 实 施 以 “ 科 生 导师 制 ” 和 本
的 能力 。 目前 ,本科 生 导师制 基本不 具备 教 学 功 能 , 而更 多 的 从 属 于 辅 导 管 理 职 能 。 导 师 不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自主 学 习 意 识 ,导 致 学 生对 如何 “ 会 学 习 ”较 为盲 学 然 , 也 缺 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自觉 性 , 这 种 情
佼 团 委 联 合 成 立 导师 制 工 作 小 组 , 制 定 相 应 的 规 章 制 度 和 激 励 机 制 , 指 导 和 监 督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有 效 运 行 。 完 善 的 规 章 制 度 应 包 括 实 施 本 科 生 导师 制 的 目的 和 意 义 、 导 师 的 任 职 条 件 、 工 作 职 责 、 聘 任 办 法 、 基 本 待 遇 及 权 利 、考 } 奖 励 办法 , 同 时 必 须 建 立 和 完 幺及 善 相 应 的 配 套 措 施 , 如 学 校 应 提 供 相 应 的 条 件 ,确保 导师教 学活 动的正 常开展 。此 外, ! 学 、 客 观 、 公 正 评 价 导 师 工 作 过 程 和 工 科 作 绩 效 的 基 础 上 ,将 考 评 与奖 惩 措 施 结 合 起 来 , 对 工 作 认 真 负 责 、 成 绩 显著 、 考 核 优 秀 的 导 师 , 除 给 予通 报 表 扬 、 表 彰 、 物 质 奖 励 外 , 町在 年 度 考 核 、职 称 晋 升 及 聘 任 、 评 优 评 奖 等 方 面 优 先 考 虑 , 充 分 调 动 导 师 工 作 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 总 之 , 在 高 校 实 行 本 科 生 导 帅 制 是 一 种 创 新 的 管 模 式 ,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 足 够 重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理工作 的经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创新型 高素质人 才培养 不得强记呆诵, 足以进启迪诱掖之功 , 养成有 器识抱 负之 学者 。 机 制 在 我 国部 分 高校 得 到 了 实践 。 所谓 本科 生导 师 制 是指 高等 因材 施教 . 尤足 使 聪 明 才智 不 为 愚劣 庸 陋 所 牵 累。导 师与 二 、 三 学校 聘 请 那 些学 术 水平 较 高 、教 学经验 丰 富及 综合 素 质 较 为全 学 子 。 时常相聚一堂。 或 坐斗 室相 对 论 学 , 或 集诸 子 共 处 茶 点 小 面 的 专业 教 师担 任 本 科 生 的指 导 教 师 , 对 学 生 进行 思 想 引导 、 专 饮 于 导 师之 家 。 剖析疑难而外 . 并 得 指 示 学 生 修 养之 法 , 解 答 学
制 的进 一 步发展 。
生 个人 问题 。导 师视 门人 如 弟子 。 门人视 导 师如 良师 益友 。 从 学 之期虽短, 而 缔 交 则终 身 , 受其 潜移 默 化 , 不 觉 品德 与 学 问俱 进
也 。”
2 _ 2本科 生 导 师制 的发 展 在2 0世 纪 9 0年代 后 期 .随 着 高等教 育的 不 断发 展 与 改革 的不 断深 化 , 一 方 面 高校 扩 招致 使 师 生 比居 高 不 下 , 传 统 教 学 管 理 模 式 已经 不 能适 应 形 势的 发 展 需要 , 另一 方 面 , 新形 势 下 学 生 个性 化 学 习的 需要 。 需要 建 立 新 型 师 生关 系, 导 师制 逐 步成 为 高
定学习计划 , 布 置研 究论 文 , 提供 阅 读 书 目; 与 学 生定 期 进 行 个别 辅 导谈 话 , 就 学 生 的品 行 表现 予 以训 导 ; 与 学 生进 行 学术 讨 论, 自由地 交流 思 想 。 2 0世 纪 7 0年代 , 牛 津 大 学导 师 的职 业地 位 3 . 军 队院 校现 行 导师 制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得 到 了进 一 步 巩 固 , 虽 然在 其 后 漫 长的 岁 月 中 , 牛津 大 学 经历 了 无数 次 变革 ,但 导师 制 都被 作 为一 种 最值 得 信 赖 的教 学 制度 保 最 初确 立大 学生 导 师制 的核 心 思 想是 :在 教 育 教 学 方式 上 留 了下来 。 时至 今 日. 仍 为牛 津 大 学 引 以为傲 . 牛 津 大学 历 史上 注 重个 别指 导 , 强调 导 师 对 学生 的耳 濡 目染和 言传 身教 ; 在 教 育 产生的4 6 位 诺 贝 尔奖获得 者 也 常被 认 为得 益 于此 。 教 学 内容上 注重 德 智并 重 , 导 师 不仅 指 导 学 生 的学 业 , 而且 关注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篇一一、引言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关怀。

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概述北京科技大学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导师制度。

该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1. 导师选拔与培训北京科技大学在导师的选拔上严格把关,要求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导师培训活动,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导师与学生的匹配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学业基础等情况,合理匹配导师。

在匹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确保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3. 导师制度的具体实施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采取定期会议、个性化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确保导师对学生的全面关注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

四、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1. 学术成果的显著提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学生的学术成果显著提升,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导师的全面指导和关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3. 导师与学生关系的改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更加细致、全面。

同时,学生也更加尊重和信任导师,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

高校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管理-信

高校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管理-信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76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们纷纷对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目前,国内已有少部分高校在原有辅导员制度的基础上,模仿国外培养模式,将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是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

但由于导师和辅导员的不同职能和分工,往往使得两种制度不能在学生的培养中得到协调发展[1],人才培养效果不尽人意。

复旦大学的张晓清、李秀晗在对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的探索中,提出了“辅导员-导师制”培养模式,开始关注辅导员和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合力培养的形式[2],但是在具体的深入实践和方式上还稍显不足。

电子科技大学整合经济管理和电子工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创新“管理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于2008年开办“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简称复合班),旨在培养“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和经济管理才能兼备的复合型未来领军人才”。

复合班在开办之初就实施“辅导员-导师制”,历经9年的积累和探索,对辅导员和导师共同培养的模式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思考。

此研究将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管理-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际,明确界定辅导员和导师各自的职能和分工,对原有的“辅导员-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完善,提出一核心、双平台、双桥梁的“辅导员-导师制”(如图1所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

1 辅导员、导师分职能、多类型指导1.1 分职能指导,分工不分家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相关基础工作,导师则负责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人生经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带学生的特性,有意识地加强对某一方面领域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补充。

导师制管理办法

导师制管理办法

导师制管理办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导师制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

在导师制中,导师承担着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保障导师和学生的权益,我国制定了导师制管理办法,本文将重点探讨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内容1.导师的聘任和管理按照导师制管理办法的规定,导师应当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具有相当工作能力的专家学者。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职期间的教学、科研、学术评价以及合规性等方面,导师的资格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

在退休前,导师不得再担任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但可以继续指导博士研究生。

2.学生选导师的自由导师制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在选择导师的同时应该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并且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3.导师的指导责任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研究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

导师需要将期望目标合适地传达给学生,并利用各种指导手段,如组织讨论、课程辅导等,以及指导学术论文、口头报告等。

4.师德要求导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

导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在学科研究中坚持自己的学术操守和思想品质;在指导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方向,避免制约学生的自由;保护学生的权益,在学术不端现象上为学生撑起一把保护伞;关心学生的生活,协助解决学生的个人困难。

二、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1.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导师,全面保障学生的权益。

为了提高导师的教学素质,学校还一定程度地限制导师担任导师的数量。

这种限制使得导师更加专注于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2.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国内大学的导师制管理办法往往注重实践研究,使得学科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导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学术研究得以深入探究,进一步推动了学术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导师的提升导师制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导师们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导师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且会适应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年轻学者的需求。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因为在教师看来 ,以母语讲授英语知识似乎更易被学生接 受。 但笔者以为, 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慢慢增加英语 作为授课语言的比重 , 尽量过渡到 以英语来解释英语 , 循序
渐进地让大一新生逐步适应 以英语作为课堂授课语 言的英 语课堂环境 , 并 以此为契机升华学生的英语语感 ,以听导 说, 让学生实现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 让英语课成为名符其实 的“ 英语课堂” 。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 ,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 中, 把 上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 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具体明确的要求 , 具体的指导对象 , 具体的考核办法 , 将教师指导学生的要求制度化 , 从制度上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不再单纯从教学与科研任务 的完成情况来考核教师工作量 ,还要注重教师指导学生工 作任务完成的情况。 2 .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现阶段我 国普通本科 教育以模式化 的班级授课作 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这种模 式化教育以教师为主导 , 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 不利
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在借鉴众多学者对本科生导 师制的相关研究及本科生导师制在我 国的实践基础上 , 我 们认为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给本科生在师生双向选择 的 前提下配备导师 的人才培养制度 。
二、 本 科 生导 师制 实施 的必 要性
的学术专长 , 制定 出适合每个学生 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 、 发 展方向以及培养 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能力 ,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 3 . 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行 的教学模式存在 诸多弊端。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 , 轻实践 , 培养 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其 目的 在于贯彻素质教育 、 个性化教育理念 ,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 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

导师制培养中的新方法、新方式

导师制培养中的新方法、新方式

导师制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一种由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师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指导和个人培养。

然而,传统的导师制培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导师数量不足、指导质量不高、学生和导师之间互动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改进导师制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许多高校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导师制培养方法和方式。

一、建立多导师制度在传统的导师制下,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导师,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建立多导师制度,即为每个学生指定主导师的再分配1-2名辅导师。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同时获得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研究水平。

二、加强导师培训为了提高导师的指导质量,一些高校也开始注重导师的培训工作。

他们组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讲座以及经验共享会,邀请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和优秀的研究生进行交流,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交流能力。

也可以为导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如何进行科研论文写作、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等,让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三、建立导师评价机制为了督促导师履行教育责任,一些高校开始建立导师评价机制。

学生在与导师之间进行交流的也可以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这种机制可以促使导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导师指导工作中的问题。

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新的导师制培养方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更加重视。

传统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往往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导师的指导,而忽视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高校也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导师制培养方式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良好的学术环境中进行科研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

通过建立多导师制度、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导师评价机制以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解决传统导师制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高校的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越来越多,培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导师制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导师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一、专业导师制度的意义及基本内容1. 专业导师制度的意义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加强学生在自我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专业导师可以成为学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监督者和引导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 专业导师制度的基本内容专业导师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2)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学术能力、职业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3)在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帮助;(4)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就业竞争。

二、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度的优势1.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专业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 增进师生关系专业导师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更加亲近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专业导师可以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 导师资源不足高职院校中优秀的专业导师资源有限,导师的素质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导致专业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不佳。

“导师制”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导师制”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的心理品位、 健康 状况 以及智能的发挥程 度。 大学生步人大学校 园, 迎来 了 一个 全新的环境 , 家长距离远了, 教师管理 的少了, 社 会上各种 复杂 的诱 惑多 了, 此时坚 强的 自制力对 大学生健 康的 学习、 快 乐的成长至关重要。网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 中必不 可少 的一个 组成 部分, 老 同学之 间互相联 系 , 各类 知识 的解 析与延伸, 关注社会 的变化及 新 气象 , 网络都起 到了很 好
4 . 大学生自 信 能力的培养
1 . 大学生 自 学能力的培养 大一新生 经历 了重 重选拔 , 走进 大学校 园, 面对的都是 新 鲜事物 , 开始学习许 多原 来很 少接触的专业课 , 科目 多、 课 程进 度快 , 并且没有 中学阶段常有 的期 中考 试来 督促学生及 时巩 固 学过 的知识 , 另外多数 新生也 不会 合理分配 自己的学 习时间。 [ 1 1 中学 时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与大学完全不同, 没有承接性 , 让 大部分新生 无所适从 , 此时就需要 教师帮助他们 改变角色与 方 法, 培养 学生的自学 能力 。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 帮助 的情况下 自我学 习的能力 。 大学 课堂以学 时为基础 , 每门课 程 有相应 的教 学任务和学时 , 在规 定的学时讲 授相应 的内容 , 则 出现了知识量大 、 学生课 堂理 解吸收困难 的问题 , 这就要求学 生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 复习的良好习惯 , 而不能单纯依靠课堂 上 教 师的讲 解, 还要讲究学 习技巧, 要 自觉遵循学 习规律 , 对 学习
的研 究成 果 。
中图分类号 : G6 4 9 . 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4 ) 0 2 — 0 0 1 5 — 0 1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探讨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探讨
的研 究 ; 淑英 (92 ) 王 15- ,女 ,河南遂平人 ,商丘 师范 学院化 学系,副 教授 ,主 要研 充方向 : 学教 育。( 化 河南 商丘 460 ) 70 0 基 金项 目 : 本文 系 商丘 师范学院教 学改革项 目 的研 究成 果 。
2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源于 l 4世纪的英国牛津、剑桥 大学 ,以 生。()低年级导师制。即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实行导师制, 后 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高校推 广口由于它吻 合了因材 施 主要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的生活。到大学三年级, 教 和追求能 力专长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特征,因而得到了持 续的 学生基本上已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就不再配备导师。 发展 。进入 2 世纪 以来,我国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 l 江大学 、武汉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 等为 代表 的一 批高校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新生尽 决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学生进行 专业 上引导、文献上辅导、方法上 指导、学术态度上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 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 疏导。但是在实施 过程中导师 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生参与科研
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 的目的与研究生有所不同,研 究生阶段 的科 研活动更主要的是 划,确定每学 期的修读课 程 ; 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 习、生活情况 要 出成果 ,发表论文 ; 而本科 生阶段科研活动 的主要 目的是让 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刻苦学 习 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更加理解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 的精神和严谨 的治学态度 。综合导师制显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 问题的科学 方法及科研兴趣,提高学生 的创新能力。
2 学术导 师制 .
学 术导师制是将本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师制定位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育管理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包伟 赵丽娟 陈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全 和学 生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 因为缺 乏必要 的 擒要 { 当前,本科生导 师制是我 国高校教 育体黼改革的热点和焦点,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 面实施本科生导 师制的根本保障 。由于高校本 制度保障和评价体 系,缺少有效 的管 理系统。 导师制 已成 为高校教 育体 静 改革的新趋势 但 科生导 师制在 我国还 是一个新生事物 ,因此各 要更好地推行本科生导 师制 ,离不开学校教务 j 是,本科生导 师制在我 国仍处 于试行探索的起 步 高校在管理方 面缺少 经验 ,对本科生导师制 普 处 、学生处等各个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笔者认 阶段 ,它 推 行和实施在很多方 面都存在不足 遍缺乏相应的监 督机 制和激励机制 ,对导师 的 为 ,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 包括 :第 各高校要建立切 实可 行的 、操作性强的导 评价 、激 励措 施等许多方面的规章制 度基 本属 本文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削面『 豳的主要 问题及 ; 改革思路方 面展开论述,希黧能够对这一制度的 于空 白,如何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后如 何 师管理条例 ,从制度上保障导 师的权 利 ,明确 评估以及 如何充分调 动导师的积极性等都还处 导师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 了本科生导 师制的顺 改进和完善起到促进作 用。 于探索之 中。尽 管有 些高校 已经建立 了比较完 利实施。第二 ,要 明确导 师工作 的考核和相应 关键l 高校 ;本科 生导 师制 ;存在 闸 ! i 的待遇。导师在受聘期 闻 ,应享受导师津 , 趱 J改革 忽路 |善的本科 生导 师制度 ,但对导师制工作的监管 和激励 比较松懈 ,执行过程只是流于形式 ,名 要有计量导 师工作量 的具 体规 定 ,把导师的工 作与报酬 、职称评审或职 务晋 升结合起来 ,对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 不副实 ,与承担 教学和科研相 比,本科生导 师 的报酬相 对来 说普遍偏低 ,导师的权利和 义务 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 度评 优、在职进修 、 项新兴的教 育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 ,在我 国 在 不对等 ,导 师的业绩 得不到认可 ,在很大程 度 职称 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 三 , 对学术刊 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 任制或辅 导 员制 ,而导师 . 物上发表论文 、获批专利 或参加大学生创新大 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 教育的。近年来 ,随着以 上影响 了导 师工作的积极性 。 赛等活动获奖的学生奖励 的同时 ,还应对相应 二 完善高校本 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措施 人为本的个性化教 育改革 的呼声越 来越 高 ,传 的导师予以奖励 ,体现对 其工作成果的认可和 1提高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 . 统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 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实 目前 ,高校对本科生导 师制认识 的不足已 尊重。 际的需要 ,为此,我 国许 多高校 陆续采用本科 经严重 制约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为了使 本 总之 ,在 高校 本 科生 中实行 导 师制是 一 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 师制 的实施 ,有利于充分 个全新的尝试 ,尽 管在实施过程 中存在着一些 发挥教 师教书 育人 的主体 作用 ,提高本科生的 科 生导 师制顺利的实施 ,各大高校 必须转 变传 问题 ,需要经过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解 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 ,促 统 的教 育思想 和教育理念 ,让本科生导师 制深 入人心 ,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广泛 的支持 , 决 ,但是为满足新时期 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 ,高校实施本科生 的要求 ,本科生导 师制的推行无疑是加强本科 导师制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必然趋势 。 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 ,产生 实效 。因此 , 笔者认 为 ,应该加大对本科生导 师制 重要性 的 教育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 但是 由于相关 经验 的不足 ,制度的不完善等原 借鉴和吸收 已经取 得一 定成果的高校 ,不断地 因,其 实施效果并 不显著。本文着重对高校本 宣传力度 ,鼓励每一位教师参 与教学 改革 的积 探索和完善本科生导 师制 。只有这样 ,本科生 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极性 ,应 向学 生和导师对本科生导 师制的作 用 和意 义进 行深刻地阐释 。高校可 以通过组织 教 导师制才能真正落 到实处 ,从丽更好的促进本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师和学 生 共同进 行 系统 的理 论学 习和 教育 观 科生导师制 作用 的发挥 ,为我国高等教 育事业 1师生双方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误区 . 念 的讨论 ,共同交流本科生导 师制 的收获 和体 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 转变思想关念是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 共 制的前提 。传统 的 “ 填鸭式”教学方式对 中国 会 , 同研究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 问题 的办 标 教育的影响根深蒂 固,一时难 以转变 ,导致部 法 ,使他 们充分认识到导师制的意义 、 目 和 参考文献 分教 师和学生 对本 科生导 9制的实质 、特点 、 内容 ,明晰 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使 新时期人才 币 川 王丽萍, . 等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 的 培 利弊等认识不清 ,造 成本科生导 师制在具体的 f 养的观念与模式为每一位教 师和学 生所 理解 问题 、原 因与对 策[ . 山大学学报 ( J燕 】 哲学社 和接受 。 实施过程 中仍存在 着许多思想观念亟待转变的 08 2 ) 2 努 力解决本科生导 师制资源不 足的 问题 会科 学版) ,2 0 ,(6. . 问题 。就导 师而言 ,部分 导师不能正确处理好 : 【 2 】李波 . 对推进和 完善本科生导师削 的几 近年 来,为了适 应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 , 教学与科研 、教书 与育人的关系 ,人为地将它 点思考【. J 继续教育研 究, 09 () 】 20 , 8. 们割裂开来 。就学 生而言 ,相当一部分学生 的 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 大 ,学生的数量 f 5 】潘卫华 新形 势下 高校推行本科 生导 师 剧 增,与此同时 ,教师的数量却没有 相应 的增 积极主动性较差 ,只是被 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 制探 析【 . J 黑河学刊 ,2 0 ,() 】 0 8 6. 导活动 中,缺 乏学 习的热 情和兴趣 ,缺乏主动 加 ,师资力量的不足 已成为本科生导 师制 顺利 实施的瓶颈 。要解决好这个难 题 ,各高校在充 【】 钟金 . 本科 生导 师裁 培 养模 式的探 4 对 提 问、探索创新的精神。 分 利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应 不断地拓宽 讨【 . 鸡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 , J宝 】 09 2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导师资源短缺 . 2) 导 师队伍来源 ,加强导 师队伍 的建设 ,可以考 (9. 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具备合理 fJ 王伟 ,辛柯 . 5 本科 生导师制 的实施 困 的生师 比,即拥有足够 的导 师资源。这样才有 虑聘请 符合导 师条件的学校教学 、科研 、思政 J 西安 工程 大学学报 ,2 0 , ] 0 8 系列等行政管理人 员或实验 室教师担任导师 , 境 与发展 思路 [ . 利于导 师和学 生之间的充分交流 ,有助于建立 2) 良性互 动的 师生 交流机制。 自1 9 年我 国高校 也可以聘用身体缝康 、责任 心强 ,精力旺盛的 (2 9 9 离退休 的教 师 担任 导师 ,由于这 部分教 师具 作者简介 : 普遍实行大规 模的扩 招以来 ,在校大学生的人 : 包伟 (94 ) ,男,辽宁阜新人 ,辽 宁  ̄8-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弥补 了学 校一定时期内师 数迅速 增加 ,高等 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 了大 ; 工程技术 大学机械 工程学 院学生党 支部 书记, 众教育阶 段,但 与此相应的本科生导师的数量 资 力量相 对薄弱的现状 ,提 高本科 生导师的整 助教 , 究生 , 究方 向: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研 研 却不能适应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要求 ,出现 明 体质量 ,同时 ,还可 以考虑 聘用优秀硕 、博士 育 显的周期性和 滞后性 。同时教师不仅要承担着 生 、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担 任导 师助理 ,既可 赵丽娟 (94 ),女,辽宁阜新人,辽 16- 以减轻 导师的工作量 ,同时使 不同层级的学生 繁重 的教学任 务,还 要从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 j 宁 工程 技 术大 学机械 工程 学院 党委 书记 ,教 沟通交流 , 相学习。 互 养等工作 ,这 使得本来就 因为师生比例失衡造 j 3 加强导 师制的规范管理 ,建立对导师工 授 ,博士 ,研 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成的困境更加 窘迫。导师数量的不足 ,师生 比 j 陈真 (9 8 1 8 一), 男,辽宁新民人 ,辽宁 的过 低,难 以保证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 师切 作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本 科生 导 师制 要取 得 良好 的成效 ,必须 童程技 术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学生,研 究方向 : 实的关心和帮 助,严重制约了本科生导师制的 有完善的监督和激励制 度。 目前 ,之所以一些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顺利实施 。 i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 实施效 果不佳 ,部分导师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对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

对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

对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出现了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相继引进了一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力量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上升。

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2002年的61.84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96.58万人,增加幅度为36%。

2007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40岁以下占65.23%。

青年教师的加入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给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这些青年教师来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又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因此,如何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对个人和高校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高校青年教师在学历上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在思想上,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知识储备上,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主动发现新问题,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但是,由于深入实践教学工作的时间短,教学任务较重,科研经验较少,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关联资源少,加之学校大环境的影响和评价机制的缺陷,使不少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速度缓慢。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必须借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导师的点拨、指导,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长、发展。

1.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困难。

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是伴随着职业生涯走向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进行的。

很多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任职之前是由本科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参加工作的社会实践经验,那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更缺乏教学实践这一环节。

因此,有些青年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没有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仍然囿于学生时代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法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缺乏应有的角色认知。

2.科研和教学投入难以权衡。

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决定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 管理 模式的思 考
高 校 管 理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朱 红林
( 宁波 大学
【 摘
浙 江宁波
3 1 5 2 1 1 )
要 】 本文论 述 了实施 本科 生导师制 的意义, 分析 了面临的困境 , 提 出了相应 的对策建议 。要给 予科学合理的定位 ; 多渠道解决师
一、Biblioteka 素质 教育 落到 实处 , 使他们 在学 习 、 生活、 思 想和 心理各 个方 面都得 到积 极的发 展 。 2 、 本科 生导 师制 突出个性培 养, 体现 因材施教 的教 育原则
定位 模糊 且 不明 确 是 目前高校 实 施本 科 生导 师 制面 临 的最 主 要 的 问题 。导 致这 一 问题 出现 的最 基 本 的原 因是 高校 没有 处 理
率先 尝试推 行 , 对 上述 学校整 体教 育质量 提升 起到 了明显 的推动 作 对 学习有 系统 、 完整 的认 识 ; 有 助于学 生有计 划 、 有 目的地构 筑知识 用 。但 是 , 本 科生 导师 制 的实施 仍 处于 初步 发 展的 阶段 , 当 前我 国 结 构 。此 外 , 也可避免 学 生只为完 成学 分 , 出现重理 论轻 实践 、 重专 的本科 生导师制 仍是一种 创新 的本科生 培养管理 模式 。 业轻 素养的毛 病 , 达 到优化人 才素质 培养的 效果 。 实施本 科生导师 制的意 义 4 、 本科 生导 师制有利 于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 创新人 才培养 1 、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模 式的创新, 是人 才培 养的必然选择 随着多元 化经 济社 会的 飞速发展 , 企 事业对 人才 的能 力要 求越 高等 教育作 为教 育体 系的最 高教 育 , 是 培养 高级 专门人 才的 社 来越 高 , 当 今社会 对高 等教 育的需 求是培 养具有 创新 、 实 践、 应 用等 会 活 动 。教育 的 本质 就是 为 了培 养人 , 只 教书 不育 人 , 人为 地将 学 能 力的 人 才。实 际上 , 国内高 等教 育发 展 到现 在 , 仍 然 摆脱 不 了用 生 的专 业 教 育和 思 想教 育 割 裂 , 无疑 达 不 到 教育 的根 本 目的 。事 成绩 、 排 名来 衡 量学 生优 劣 的评价 模 式 。死 记 硬背 、 填 鸭式 的教 育 实上 , 长 期 以来 由于 受传 统 教育 管理 模 式的 影响 】 , 很 多高 校的 学 方 式抑制 了学 生全面 综合素 质的 发展 。我们 现在社 会 , 有 很多 成绩 生管理模 式 已经 偏离教 书育 人的本 质 , 出现 了教书和 育人 脱节 的现 优 异的 天之 骄 子 , 却 连 最基 本 的 自理 能力 、 社 交能 力都 无 法掌 握 。 象 。导师制 作为本 科 生教育 与管理 模式 的一种 探索 途径 , 它的 提出 推 行本 科 生导 师制 , 可 以让 学生 参加 教 师的 科研 活动 及科 研项 目 , 整合 和重构 了传 统学 生教 育管理 模式 , 突破 了高校传 统 的学生 教育 培 养 学 生发 散 思维 、 创 新 思 维和 辩证 逻 辑 思维 等 创 造 , l e  ̄ - 的 思维 方 管理 模式 , 深化 了教 育改 革与发 展的思 路 。在高校 推行 本科 生导师 式 。C .  ̄ g b , 在实 施导 师 制的 机制 下 , 学生 通过 导 师科研 项 目 中的 实 制, 能够 有 效 的将 学 生 的思 想教 育与 专业 教 育有 机结 合 起来 , 有利 践 环节 , 还 可 以强 化学 生科 研能 力 和创 新意 识的 培 养 , 开 阔思 维 及 于增 强高 校思 想教育 队伍 的力 量 , 改变 过去 单一 靠辅导 员进 行思想 视 野 , 提 高实践能 力 , 实现 培养创新 人才 的目标 】 。 教育 的局面 。此外 , 也有利 于学生 的专业学 习与职业 发展结合 起来 , 二、 本科 生导 师制面 临的困境 将学 生专 业素 养与适 应社会 的能 力有层 次 的发展 起采 , 从 而 真正将 1 、 定 位 不 明确

高校导师制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导师制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事 务 全 部 是 他 说 了 算 。 生 没 有 一 点 点 参 与 权 。长 期 在 班 主 学
我 认为 可 以把 高校 的导 师制 运 用到 中学班 级管 理 中 . 结合 中学 的实 际情况 , 把高 校导师 制变 为 以班主任 为核 心 、 班 级全体 任课教 师组成 导师组 ,负 责整个班 级建 设 的一种 教 育方法 。这样 。 每个 导师 不仅对 全体 授课 对象负 责 , 更是 对指 定学生 的个性 、 格发 展和全 面素 质提 高负责 . 而更 人 从 好 地解决 了 以往 在不 同程度上 存在 的 “ 智育 而忽视 全 面 重 发展 ” 的弊 端。
于是 老师 习惯性 地把 他 们划 分为 另类 . 甚 者竞 对 “ 生 ” 有 差
就被 忽视 了。而 “ 差生 ” 往更需要 教师 的关 注 . 就需要全 往 这 体教 师参与 , 给学 生 以期望 , 让他 们在 前进 的道路 上有更 好
的动力 。 2班 级 管 理 内容 片 面化 .
因素 , 即忽视 了德 、 、 、 的全面发展 , 体 美 劳 更为重要 的是 忽视
了学 生 的 情 感 、 理 的发 展 。而 正 处 在 青 少 年 时 期 的 学 生 , 心 这 一 阶段 往 往 是 心 理 问 题 出现 较 为 频 繁 的 时 期 。
3班 主 任 依 然 是 班 级 权 威 .
上 。 这 些 学 生 往 往 是 教 师 眼 中 的 “ 秀 生 ”所 谓 的 “ 生 ” 而 优 . 差
班主 任作 为评 价 主体 , 往会 对他 心 目中的“ 往 优生 ” 给
予好评 , 大部 分的 “ 而 优生 ” 都有 共 同点 , 是 : 习成 绩好 。 就 学
听老师 的话 , 上课遵 守课堂纪 律等 。 差生 ” 而“ 表现各不一样 。

学业导师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学业导师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 . 有助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 和 日常管理 的深入开展 本科 生辅导 员管理 的学 生人 数较 多 , 一 般都 在 4 0 0人
以上 。 他 们 重 点 关 注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和 日常 行 为 , 对 于 学 生 的专业学 习 , 辅导员难 以进行相关 的帮助和指导 。 学 业 导 师
基金项 目: 延安 大学 2 0 1 3 年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Y D J G 1 3 — 1 5 ) 作者简介 : 徐礼 志( 1 9 8 1 一) , 男, 江西人 , 硕士 , 讲 师, 从事统计学理论 与教 学研 究。

1 7 7 —
学 生 回答 “ 比较 了解 ” , 有 7 6 . 4 7 %的学 生 回 答 “ 基 本 了解 ” , 还
顺利进行 。
2 . 有助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 业 导 师 可 以 对 指 导 的 学生 进 行 个 性 化 指 导 。 首 先 要 根
导师制。
学业导 师制 主要 关注大学本 科生 的专业发展 和创 新意
据学生 的科研基础 和兴趣爱好 , 引导学生参 与学业导 师主持
是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学 业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大学生 “ 三创” 计划项 目, 进行专业 的科研训练 , 不断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 二) 学 业 导 师 制 实 施 的 意 义
传统 的课 堂灌 输教育模式 , 逐 步体 现出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能
力, 对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非常有益 。通过学业导师制加 强师生的交流沟通 , 创造 良好 的师生关 系 , 在专业知识 、 创新 能力和创 新意识 等各个方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题, 以提高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其次是鼓励学生 申报大学生 “ 三 创” 计划项 目和大学 生“ 挑 战杯 ” 大赛 , 发挥 学生 的主 观能动

高校“辅导员——导师制”模式研究

高校“辅导员——导师制”模式研究

收稿 日期 :09 1—O 2o — O 5 作者简介 : 张宏宇 , 长春中医药大学团委 办公室主任 , , 助教 硕士。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9 4
员制度基础上 , 引入导师制与其共 同配合, 相互支 撑, 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 的良 好机制。 ( ) 导员 职责 一 辅 I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 . 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面对新一代 的大学 生 , 的思 潮 和新 的理 念 不 断 冲击着 学 生 的 新 头脑 , 就需 要辅 导员 在 他们 人 格 逐渐 趋 近定 型 时 这 期给予正确的引导 , 辅导员应 围绕当代大学生的思 想 状况 , 开展 调查活 动 , 有针 对性地 开展相应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 , 助学生树 立正确 的世界 观 、 帮 人生 观和价 值观, 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冲击。 2 学 生第二课 堂 活动 的指 导 。学 生第二课 堂是 . 大 学生锻炼 自我 能力 的最 好场 所 , 导员 应 针对 每 辅 个学生的优点特长, 给予不同的指导 , 为他们创造更 多的机会 , 参加各种学业之外的活动 , 培养大学生的 交 际能力 、 言表 达能力 、 语 管理 能力 、 创新 能力 , 为更 好的适应社会奠定 良好的基础。 3 学生的 日 . 常生活管理与服务。辅导员大都是 刚毕业 的学 生 , 都有 过亲身 经历 大学生 活的经验 , 辅 导员应 给学 生传授 自己的宝 贵经历 , 使学生 更好 、 更 快 地适应 大学 生活 , 并且很 快定位 自己的努 力方 向。 4 学 生 的心理健康 的辅 导 。 目前 大学生 的心理 . 问题 已经成为高校最主要的问题。高校新生 由于升 学 前过重 的升 学压力 和学 习竞 争 , 理相对脆 弱 , 心 升 人大学后 , 自于社会、 来 家庭和 自己的过高期望值, 以及 交往 环境 的变 化 , 都会 导 致 出现 一定 的心理 问 题 。因此 , 导员 要 “ 早 发 现 , 时 干 预 ; 防为 辅 及 及 预 主, 教育为 本 ”对 心理 问题表 现 比较 突 出 的学生 要 , 及 时面谈 咨询 , 导 问题 压力 , 效地 帮助 困惑 学生 疏 有 认识 自我 , 正视现 实 , 准定位 。 找 ( 导师职责 二) 在高校教师中选 出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 较 好 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有造诣 的教师 , 具有了解本专 业 的培养 目 , 标 熟悉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 各教学环 节的相互 关 系及全 程 培养 内容 , 具有 指 导 学生 完成 学业能力 的专业教师 , 具体职责如下: 1学 生 的学 业进程 设计 的引导 。在大学 一年级 . 时, 导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 充分了 解所 带学 生 的个 性特 点 , 针对 每个学 生 的兴趣 爱好 , 引导 他们设 计大 学 四年 的学业 进 程 , 大学 学业 有 对 个完整 的规 划 。 2 学生专 业 的学习辅 导 。指 导学生更 多 了解 本 . 专业的学习内容 ,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及其 发展方向 ,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 更好的投 入到本 专 业 的 学 习 中去 。对 于 个 别 学 习 困难 的学 生, 给予 更多 专业 的辅导 与教育 。 3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引导。有计划地安排优 . 秀本科生进人导师的实验室, 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 ,

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高校青年教师“ 导师制"
培 养模式 的实践
郑 洪新 , 尚德 阳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辽宁 沈阳 10 3 10 2)
高 中生阶段 , 是人生成长最为重要 的阶段之一 。我们对其 进行研究 , 要充分考虑到他们 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选择有针对 性的问题和典型的对象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 中, 收集可能 与这个 问题相关的资料 ,在对实际资料的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发 和 利用 很 少 。 ( ) 四 完成研 究报 告
完 成 研 究 报 告 就 是把 现 场 记 录 下 来 的 文 本 转化 为系 统 的
寻找出研究的 教 学 辅 导 材 料 , 对 教 师 、 生 、 长等 重要 的 课 程 资源 的 开 研究文本 。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场记 录的文本中, 而 学 家 重点与主题 , 分析研究 的故事 中蕴含 的真正 的意义 , 获得更深
( ) 入 现 场 二 进
培养 、 引 、 好人才三个环节 , 吸 用 充分 调 动 人 才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能 力 :为人 才 培 养 提供 工 作环 境 ,为 人 才 成 长 提 供 “ 车 快 青 年教 师“ 师制 ” 导 的培 养 模 式 是 指 按 照 一 定 的标 准及 程

导 师 制 的 培 养 模 式 的作 用 丰要 体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而 : 其

能 够增 强 青 年 教 师 的职 业 意 识 。 在 指 导 过程 中 , 教 师 所 老
体 现 的爱 岗 敬业 的职 业 精 神 , 谨 治 学 的 工作 作 风 , 对 青 年 严 将
教师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 ,使 青年教师增强责任感和职业意
进 入 现场 是 指 研 究 者深 入 到研 究 的第 一 线 ,对 研 究 对 象 道 ” 。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能够 使学生与导师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定 期的面谈,与导师交流自己在学业、生活、职业等方面 的困惑和问题,并得到专业的反馈和建议。导师也能够 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困惑,从而 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
提升教师能力。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也要求导师具备 高水平的教学、指导和管理能力。在为学生提供帮助和
学业导师师资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评 估机制,一些民办高校在聘请学业导师时,往往只将教 等实际能力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一些导师对学生 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指导不够专业。
学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质量不高。部分学业 导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够、表 述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此 外 ,由 于 一 些 学 业 导 师 工 作 量 过 大 ,其 时 间 、精 力 等 有 限 , 从而导致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不多、质量不高。
探 索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文 / 孙畅
近年来,在民办高校本科生教育中,学业导师制度已 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学业导师的职责不仅仅是 教授学生知识,还要给予学生在职业规划、个人成长等 方面的指导。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 综 合 素 质 ,增 强 学 生 的 职 业 竞 争 力 ,更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需 求 。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目 前 ,民 办 高 校 学 业 导 师 制 的 管 理 模 式 还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如学业导师数量不足、职责不明晰等,需要不断改进和 完善。
合理配置学业导师师资。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且掌握一定 的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业导 师。学业导师应当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学业指导工作, 并确保与学生能够良好进行沟通。第二,实行分类管理。 学校应该将学业导师队伍分为主导和辅导两部分进行管理, 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学业指导。主导导师应该具有 更丰富的经验,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强,并拥有更多的 学生,同时能够对辅导导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辅导 导师则提供“一对一”的细致辅导,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 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第三,制定考核标准, 实施定期考核,维护学业导师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通过 不同指标来衡量学业导师的表现,如师生互动、学生满意 度指数等。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监督导师的工作,如听 取学生反馈、定期检查、分享经验等。第四,为导师提供 合适的福利待遇。学校应合理提高学业导师的福利待遇, 激发学业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学业导师有更好的工作条 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学业导师的幸福感,鼓励其更 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导师制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摘要]高校导师制的工作集教育管理、辅导答疑、思想指引和就业指导于一体,全面贯穿于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导师制在运行中仍存在职责范围模糊、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使高校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导师制指导教学管理一、导师制的概念和起源“导师制”是一种在本科阶段运行的由专业教师对所分管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思想跟踪和就业指导的制度。

本科导师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克服了高校教师与学生相脱离的弊端,对学生管理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

可以说,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加强了“教书”的针对性,也提高了“育人”的实效性。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师制开始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

学生被录取之后,到学院报到时学院会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

“导师每周辅导学生一次,地点一般在导师办公室、宿舍或在校园大小酒馆里,边讨论边喝咖啡,既轻松又和谐。

”①在导师的密切关注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业,并在行为习惯上受到导师言传身教的影响而形成严谨踏实的作风。

当时导师制的实施对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大学生良好学风和品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导师制的引入时间较晚。

“2002年9月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生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北京大学每个本科生导师平均指导4~5名本科生,这些指导老师的职责大概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二是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

”②二、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源自英国的导师制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推崇,导师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态度和树立优良的学风至关重要,对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补充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导师制的工作集教育管理、辅导答疑、思想指引和就业指导于一体,全面贯穿于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实行导师制有助于增强师生沟通并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大学阶段,学生要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专业基础并进行思想扩充和行为习惯的储备。

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他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苦思冥想几天不得其解的难题有时可能因老师的一句点拨就会茅塞顿开。

可见,这种沟通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必要,其效果立竿见影。

“导师制的实行,要求导师们不仅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超的授课艺术,更要有不断积累和创新的学术精神,积极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逐步使各阶学术名号名至实归、名副其实。

”③在导师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由于这些信息来自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珍贵的实践教学资本。

2.实行导师制有助于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学分制、选课制在重点高校中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似乎迫在眉睫。

”④长期以来,高校的“教书”和“育人”工作被作为两项独立的任务来完成,教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育人则被看作学生辅导员的专职。

高校教师只在课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便一走了之,把对学生的教育完全推给了辅导员。

辅导员要面对上百名学生的管理,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一对一教育的机会很少。

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但造成了知识传授和思想管理的脱节,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监管,而且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从教育学原理来看,德育和智育是紧密相连的。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力量自然会助推于教育过程,因此教师的德育教育效果要远高于学生辅导员。

导师制实行“一对几”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来自老师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强化了对学生的监控和管理。

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进一步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3.实行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初入大学校园,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往往会出现很多方面的问题:对专业不够了解和学习目标模糊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前景迷茫;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的集中教学、课后无练习和督促的教学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还有的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没能充分有效利用,导致行为的无目的性和时间支配的低效率;网络影视和游戏的诱惑使得部分学生沉迷于其中难以自拔。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都与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直接相关,导师制的实施从制度层面上加强了校方与学生的联系,同时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以导师组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每组中选出一名有号召力和威信的学生作为组长,利用课余的固定时间进行小组集体学习并讨论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英语竞赛、口语辩论、演剧大赛、模拟招聘等,以此增强小组凝聚力并提升组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此外,学习小组还会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给予引导,通过互助和影响使其远离游戏,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由此可见,导师制对于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4.实行导师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拓宽就业渠道。

学风,从广义上说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是学校独有的精神和气质的外在表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

“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⑤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

良好的学风沿传于良好的师风,严谨踏实的学风对于学生的影响远大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和说教。

导师制在加强师生沟通的同时也让学生受到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这种影响效果要更直观、更真实,也更易于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此外,在高校就业问题的解决方面导师制也同样功不可没。

导师制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因材施教,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和能力特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并监督其实施,定期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这种长效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教师相对来说有着更广泛的专业人脉资源,企事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也可与专业实现对接。

应该说,作为学生导师的教师拥有着扩大就业市场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对人才的充分了解和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广泛掌握,通过导师制进行就业渠道的扩展要比学校就业部门的引荐和推介更具实效性。

三、导师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以学分制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导师制的运行给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带来了福音,但在实施成效上却难尽人意。

很多高校的导师制仍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之义。

各高校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问题及其改进方法分类论述:1.导师的职责范围模糊。

本科生的导师制是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有益补充,导师把思想、生活和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引导学生合理高效地安排大学生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准和综合素质。

但由于导师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导师制的职责范围不清晰、不具体使得导师难以把握指导尺度。

导师需要既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指导选课,又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疏导心理问题,因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科研和教学任务本已十分繁重的教师来说确实难以承担。

此外,在指导过程中导师的管理又可能与辅导员的管理出现重复或者发生冲突,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在实践中阻碍了导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导师的职责范围,将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多种角色的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作以细致划分。

在划分职责的原则上应保证各司其职的同时互相之间有交叉、有补充。

其次,互动和沟通在学生管理方面至关重要,这不但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也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在沟通方式上可以采取定期碰头会、学生指导记录共享等方式。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使导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职责和目标,给学生更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2.导师制的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导师制在高校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般高校并未把这一机制作为学校管理模式纳入日常规范,实际指导过程中也没有检查、评价和报酬,所以大部分导师对此并不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帮教也只是草草了事。

可见,学校制度上的疏忽是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的最重要因素。

那么,从学校层面上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呢?第一,完善约束和评价机制。

导师方面,学校应规定其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教师晋级、评职和升晋的主要考核指标。

在数量上规定一般教师每学期指导的最低学生人数,质量上通过学生学期末的打分来评价其指导效果。

学生方面,要求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听从导师指导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学校方面,要按文件规定要求履行检查、评价和督导的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监督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以保证导师制切实落到实处。

第二,加大对导师制运行资金的投入。

导师的劳酬是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坚实的物质保障能够有效提高导师的指导热情,进而提升指导效果。

给予导师指导酬劳是对其工作付出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也是学校对此项工作重视的直接表现。

在分配方式上,可依据本校教务管理制度实施,如依照见习、实习的模式将导师制的指导折合成一定的工作量,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奖作为评职加分的要件等方式。

第三,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导师制运行模式。

在我国,由于导师制的实施细节仍不完善,各校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符合本校特点的运行方式。

拿导师的介入时间为例,各校就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初,有的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还有的学校在三四年级阶段。

对于一般的教学型和学术型高校,在低年级阶段配置导师较为合理,因为新生入学后在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由兴奋到冷静思考和陷入迷茫的过程,这时的导师介入就十分必要。

到三四年级以后,学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在毕业前要面临英语过级、毕业论文、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这时再进行导师制辅导的意义已不大。

而对于以技能型为主的高校,由于学生在校就读时间短、入校之初理论课压力大、毕业前需要实践指导等方面的原因,在高年级阶段导师的介入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扩宽就业渠道能起到更实际的推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