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解题思路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黄帝内经》D. 王叔和答案:B. 张仲景2. 伤寒初起时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脏腑受伤?A. 肺脏B. 脾脏C. 肝脏D. 肾脏答案:B. 脾脏3. 伤寒论中的“伤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A. 患者受寒B. 患者受风C. 患者饮食不洁D. 患者情绪波动答案:B. 患者受风4.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下列哪些脏腑?A. 心、肺、肝、脾、肾、胆B. 肺、大肠、胃、脾、小肠、胆C. 肺、心、肝、脾、肾、胆D. 大肠、胃、肝、脾、小肠、胆答案:C. 肺、心、肝、脾、肾、胆5.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中,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判断病情?A. 脉象B. 尿液C. 咳嗽D. 体温答案:A. 脉象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论述是否正确。
1.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程和脉象来判断病情。
答案:正确2. 伤寒论中的“脾疬”是指脾脏受伤后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3.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针对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答案:错误4.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答案:正确5.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患者受到中暑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详细回答下列问题。
1. 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病”是如何发生的?答:少阳阳明病是因为外感风寒外邪侵袭,首先伤及少阳经络,病程不及为伤寒,继而伤及阳明,病程超过为阳明病。
2. 请简要解释伤寒论中的“汗之法”和“吐之法”。
答:伤寒论中的“汗之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引发患者出汗,以排出体内的病邪;而“吐之法”则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引发患者呕吐,以清除胃肠道中的有害物质。
3. 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哪几种疾病?答: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
4. 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症状通常属于哪个脏腑的病变?答: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通常属于肺脏的病变。
2016-2017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2、A、麻黄附子甘草汤。
3、B、大青龙汤。
4、C、麻黄细辛附子汤。
5、D、抵当汤。
6、E、桂枝人参汤。
7、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8、A、麻黄汤证9、B、桂枝汤证10、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11、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12、E、小青龙汤证13、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c ) 症状?14、A、手足厥冷15、B、下利清谷16、C、手足自温17、D、脉微细18、E、利下臭秽19、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 (a ) 。
20、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21、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22、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23、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24、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25、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e ) 。
26、A、脾虚水停27、B、肾阳虚水停28、C、脾肾阳虚水停29、D、寒湿停聚下焦30、E、湿热壅阻31、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 b)32、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33、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34、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35、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36、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37、A、肺阳虚38、B、肾阳虚39、C、心阳虚40、D、心胸阳虚41、E、心阴虚42、8、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D 有关。
43、A、风寒郁闭44、B、表证不解45、C、卫气闭郁46、D、饮邪内停47、E、营阴凝滞48、9、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 )49、A、其外有热50、B、手足温51、C、饥不能食52、D、旧微溏53、10、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54、A、心下痞55、B、肠鸣56、C、呕吐57、D、下利58、E、噫气不除59、11、少阴病篇论及的少阴病咽痛包括 ( C) 。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感冒B. 伤寒C. 疟疾D. 肺结核答案:B3.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哪六经?A.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B. 手太阴心经、手阳明小肠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肝经、足太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D.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脾经答案:A4.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B. 头痛C. 咳嗽D. 腹痛答案:A5.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表现是?A. 汗出恶风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呕吐答案:B6.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恶寒发热C. 头痛身痛D. 腹痛腹泻答案:A7.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腹痛腹泻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D. 头痛发热答案:A8.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手足心热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答案:C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四肢厥冷C. 腹痛腹泻D. 头痛发热答案:B10. 《伤寒论》中“和解法”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疾病?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恶寒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口苦咽干答案:ABC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阴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腹痛腹泻B. 四肢厥冷C. 口干舌燥D. 头痛发热答案:ABD3. 《伤寒论》中“汗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太阴病D. 少阴病答案:AC5. 《伤寒论》中“和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解题思路alttab
为了辛苦的医学工作者,在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之余,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国医通伤寒论培训完成之后,能快速的通过考试,节省时间、金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病治病,简述如下:第一步:打幵文档“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A 4医虽興6轻龜山攻口■虽速希李越吨型醉鼻« * - rr=童# - .•曲1比引n 申冏vem ■节茄盘工M wtt# 祖片工JiDI M ■ T!»■峠I * (jroi 曰* IBR■培*nfi *-* 8u■彳* ■ 1应直盘书色nr®. - 4 tepn&irF WJ&Kum * t»L中EtS^LEVfrlll V H < '' 'K KSKRIWKinr^^ 心*1、下列苗箱HjesU猪* 壬云日花肘右科亞[击禹咁;*阳子日卓,鼻S,大■玄孤:■- 辛粕子<&+n.腹当阳.・[2.以下隔UB师.jrapT^HttJK? o£ ifiMrSoUE13 蛙燃「馬述6 肇誓可仁甘―石1T歯证口柱忖F厚耳P 壬議订IE-小・切I证.ji s.力洞用TeiEBt见「濟(c I建快丫人手用亟冷D -TTill AN第二步:进入考试后鼠标不要移动出虚线外,记住题目的题干,如“病人身大热:k对.•[口艾时日.便故日近舉・览.4、卑在妳,枣在号笠a 殆庐-5-SlLftu附in. 尊m孙在対E、苗布音8?:3- tPBffl* 媒華年iK -BZSJ».tt+材4隼4h 肩爾a進將8工届.七寸一麻一^“匚堆n«-诵*D-s暮畫隹怡东"卜空i’Rw■E■•-更陳爲乱hii:],主陆中砒-耐皿■必号対谓聃()4、世楚卫诅如图:謝埒科主:宇慢几IS垮丁第三步:鼠标保持位置不动,按键盘”lt+tab ”切换到题库文档,再按“ ctrl+f4囲二M ,D n- ?' r*j i —■H =i i^UW!UJl^ip-t®:£<i-y x平 JSBJTFBT18- ffAH/岀,回頤近相i 订列:可ii f/y斗片讯占石?再FiE 温讦 $叶兮下璃井,I 阿E C5H1惑朮F签址并巴 下利前、瞑釈瞬正,罚阪盘丹”*«'.h萍曲先二弹尸不丘, 耳冒唏2- ■再齐和事诩書齐弟;CA.&.调出搜索框,如图:•五号T X 斗电脊”订专三F 廷走.■J ■i-羽fcHPbCd),'i B . .iuSi■-帮卫aB J &J■補■疋Xj■ 1:孟云丽葺1x= 王三"- 仝Iti=宕护瓦•- 立罕H 且▼aE. D IV Q 騒T 苦ikP>pSu, UhA,JTS1A mtf 抖&S童 §气 ini^H 甘军吊 W 1茶最后,注意保持鼠标屏幕中央位置,用“alt+tab ”切换至考试状态,如此循环几乎90%的题目全有,最后,祝好运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A、麻黄附子甘草汤B、大青龙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抵当汤E、桂枝人参汤。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中C. 王叔和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哪三种病症?A. 太阳、阳明、少阳B. 太阳、阳明、厥阴C. 太阳、少阳、厥阴D. 阳明、少阳、厥阴答案:A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六种不同的疾病B. 六种不同的治疗原则C. 六种不同的经络D. 六种不同的病症类型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C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主要适用于哪种病症?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二、多选题6.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先治太阳B. 先治阳明C. 先治少阳D.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顺序答案:A, D7.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治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先治其标答案:A, B, C8.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A, B9. 伤寒论中“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脉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第一部专著。
()答案:√12. 伤寒论中的“三阳合病”指的是三种阳经同时受邪。
()答案:×(应为三种阳病同时出现)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按照经络来分病的。
()答案:×(应为按照病症类型)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治疗寒邪在表的主要方法。
()答案:√15.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
()答案:×(应为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最新-伤寒论国医通习题及答案全集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A、麻黄附子甘草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抵当汤。
E、桂枝人参汤。
2、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小青龙汤证3、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c ) 症状?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4、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 。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5、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 。
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6、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b)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7、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8、8、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D 有关。
A、风寒郁闭B、表证不解C、卫气闭郁D、饮邪内停E、营阴凝滞9、9、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 )A、其外有热B、手足温C、饥不能食D、旧微溏10、10、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A、心下痞B、肠鸣C、呕吐D、下利E、噫气不除11、11、少阴病篇论及的少阴病咽痛包括( C) 。
A、以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B、以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C、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和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均论及D、风热证E、风寒证12、12、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 )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13、13、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C ) 。
A、寒热并见B、发热定时而作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D、发热多恶寒少E、发热恶寒,如疟状14、14、"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B)主之"A、白虎汤。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2019年度山东国医通伤寒论题目整合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山东国医通伤寒论题库及答案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
: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A、扶正驱邪B、和胃气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 ( 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鲜明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10、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B)主之"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疼痛E、腹满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 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儿科疾病答案:B3.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A. 指受寒引起的疾病B. 指外感热病C. 指内伤热病D. 指外伤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指的是:A.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B. 肺、脾、心、肝、肾、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风、寒、暑、湿、燥、火答案:A5.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A.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B.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影响C.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转化D.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三阳”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阳B. 少阳C. 阳明D. 太阴答案:ABC2. 《伤寒论》中“三阴”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阴B. 少阴C. 厥阴D. 太阳答案:ABC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原则包括:A. 辨寒热B. 辨虚实C. 辨表里D. 辨阴阳答案:ABCD4. 《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方法包括:A. 发汗B. 泻下C. 和解D. 温补答案:ABCD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包括:A. 汗出后症状消失B. 汗出后症状减轻C. 汗出后症状加重D. 汗出后症状不变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伤寒病的专著。
(对)2.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指的是受寒引起的疾病。
(错)3. 《伤寒论》中“六经”包括了中医理论中的所有经络。
(错)4.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
(对)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指的是汗出后症状消失。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论》中“伤寒”的定义。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以下哪个症状不属于太阳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恶寒B. 头痛项强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C2. 伤寒论中,关于阳明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C3. 少阳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D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5. 少阴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C6. 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手足厥冷B. 呕吐清涎C. 脉象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A8. “桂枝汤”是治疗伤寒论中哪种病症的常用方剂?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9. 伤寒论中提到的“真武汤”适用于哪种病症?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C10. 伤寒论中提到的“小柴胡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太阳病中?A. 发热恶寒B. 口干舌燥C. 脉浮紧D. 头痛项强答案:ACD12. 阳明病的症状可以包括哪些?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ABD13. 少阳病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ABC1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15.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少阴病中?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和脉浮紧。
伤寒论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及答案伤寒论习题及答案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宝典。
伤寒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些关于伤寒论的习题及答案,以加深对这一经典的理解。
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他于公元150年左右写作了这本书。
张仲景是一位卓越的医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尊称为“医圣”。
2.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伤寒这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它以病机为中心,通过对病症的分析和辨证施治,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表里辨证”、“解表攻里”等。
伤寒论还详细介绍了伤寒病的各个阶段和症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什么疾病?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
它的特点是高热、寒战、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脾功能损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伤寒论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4. 伤寒论中提到的“表里辨证”是什么意思?“表里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指通过观察病情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外感症状,而里证主要表现为脉象变化、舌苔变化等内在病理特征。
通过对表证和里证的辨别,医生可以确定病变的程度和性质,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伤寒论中提到的“解表攻里”是什么意思?“解表攻里”是伤寒论治疗原则之一,它是指在治疗伤寒病时,首先要解除表面的病症,即通过发汗、解表药物等方法,使体内的寒邪外出。
然后再通过攻下药物等方法,清除体内的病邪,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一治疗原则强调了治疗的先后顺序和方法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对伤寒论习题的讨论,我们对这本经典著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l、猪芩汤的治禁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D、下利E、心烦不得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芩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芩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芩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能够体现“其高者,因而越之“治疗原则的方剂是A、大陷胸丸B、桂枝加葛根汤C、瓜蒂散D、桂枝去芍药汤E、白散方正确答案:C3、“病人有寒”不可复发汗的病机是A、阴血亏虚B、肺肾阴亏C、阴伤火炽D、素有中寒E、湿热下注正确答案:D4、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的数量是A、397首B、111首C、113首D、245首E、112首正确答案:E5、目中不了了的病位是A、白虎加人参汤证B、枙子鼓汤证C、猪芩汤证D、附子汤证E、大承气汤证正确答案:E6、“面合色赤"的病机是A、邪热上炎,病势向上B、湿热上熏,肠无燥实C、表邪佛郁不解D、上热下寒,胃中虚冷E、邪热在经,腑未成实正确答案:E7、“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皮肤”和“骨髓"的涵义是A、皮毛和脏腑B、大阳和大阴C、浅表部位和深层部位,即外和里D、三阳和三阴E、六腑和五脏正确答案:C8、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的辨证体系是A、六经辨证B、气血津液辨证C、八纲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正确答案:A9、“将息"的涵义是指A、忌口B、调理休息将养调息C、将就D、斟酌之意E、喘息正确答案:B10、厥逆的病机是()A、阴阳气不相顺接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C、气血两虚,肢体失养D、阳气虚衰,温煦不及E、阴阳两虚,内外格拒正确答案:A11、属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有()A、当归、附子、干姜、甘草B、当归、附子、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C、当归、附子、白芍、生姜、细辛D、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E、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生姜、大枣正确答案:D12、脉浮数者误用下法而出现身重的病机是A、气血痪滞B、正气巳伤C、阴血不足D、风寒束表E、湿邪内蕴正确答案:B13、真武汤证出现心下悸的机制是[]A、心阳不足,心脉失养B、气血虚弱,心失所养C、阳虚水泛,水气凌心D、胃虚水停,水气上犯正确答案:C14、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A、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后下D、先煎E、包煎正确答案:B15、以下诸方,除哪项外,均有黄芩:[]A、柴胡加龙骨牡蜗汤B、半夏泻心汤C、大柴胡汤D、黄连汤正确答案:D16、患者脾胃素弱,形寒怕冷。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10.头汗出的病机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山东国医通伤寒论题库及答案
2018-2019山东国医通伤寒论题库及答案【1 】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周全的归纳综合是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合领域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焦躁,仲景明白指出用治白日焦躁的汤方是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 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 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应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点.: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D)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A.扶正驱邪B.和胃气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痛苦悲伤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点是 ( 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光鲜D.下利便脓血,发烧口渴E.下利物色明亮,滑脱不由10.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B)主之"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柴胡桂枝汤.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E.附子汤.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痛苦悲伤E.腹全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消失恶风寒的表示是 ( ) DA.发烧与恶寒并见B.不发烧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不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焦躁的症候 ( ) 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6.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 ( ) .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A.脾虚寒太过.B.脾湿热壅阻.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E.阳明腑实已成.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色为CA.绕脐痛.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成近.D.腹满时痛.E.心中结痛20.寒格证中吐逆的特点是 ( ) .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E.饮水则吐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痛苦悲伤,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 .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3.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A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说明最确实()B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5.下列麻黄汤的煎吃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先煮麻黄,去上沫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D.温覆取微汗E.禁生冷.油腻.不轻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烧C.头痛D.浮缓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 症状?C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8.《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9.太阳病,发烧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参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0.太阳中风证发烧的特色是:BA.蒸蒸发烧B.翕翕发烧C.时发烧D.或已发烧,或未发烧E.往来寒热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周全的归纳综合是 (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合领域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烧,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A.在发烧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B.在发烧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C.在发烧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D.在发烧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E.在发烧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13.白虎加人参汤证消失恶风寒的表示是 ( ) :DA.发烧与恶寒并见B.不发烧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不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C.痛苦悲伤D.吐逆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 .:EA.黄连汤B.栀子干姜汤C.麻黄升麻汤D.干姜芩连人参汤E.乌梅丸16.断定疾病是否传变的根据是.:AA.脉症变更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缺少,水气内停C.心阳缺少,肾水上逆D.脾阳缺少,水气内停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18.患者平昔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A.桂枝加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汤D.麻黄汤E.桂枝新加汤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实地说是():DA.呕而发烧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D.以胃中和气,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周全的归纳综合是 (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合领域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焦躁,仲景明白指出用治白日焦躁的汤方是.: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 :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 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 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应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点.: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 :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A.扶正驱邪B.和胃气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痛苦悲伤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点是 ( ) .: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光鲜D.下利便脓血,发烧口渴E.下利物色明亮,滑脱不由10.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柴胡桂枝汤.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E.附子汤.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 :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痛苦悲伤E.腹全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消失恶风寒的表示是 ( ) :DA.发烧与恶寒并见B.不发烧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不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焦躁的症候 ( ) :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6.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 ( ) .: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B.脾湿热壅阻.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E.阳明腑实已成.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色为:CA.绕脐痛.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成近.D.腹满时痛.E.心中结痛20.寒格证中吐逆的特点是 ( ) .: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E.饮水则吐1.通脉四逆汤治疗:C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B.昼日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2.太阴虚寒证当见:AA.手足温.B.手足冷.C.手冷足不冷.D.足冷手不冷.E.手足热.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 .:BA.寒热瓜代B.寒热呈发生发火性C.寒热呈准时发生发火性D.寒热后有汗E.寒热前有汗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A.胸中.B.腹中.C.少腹.D.两胁.E.胃脘.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焦躁的症候 ( ):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6.阳明蓄水证不罕有的症状表示是 ( ) .:BA.呕逆B.下利.C.手足厥冷D.心下悸E.小便通利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 "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里俱寒.D.表寒里热.E.里热下利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消失厥逆():B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A.折衷营卫B.解肌祛风,折衷营卫C.发汗解表D.折衷营卫,益气和营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10.太阳中风证发烧的特色是:BA.蒸蒸发烧B.翕翕发烧C.时发烧D.或已发烧,或未发烧E.往来寒热11.应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 ) .:E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2.应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B.肾阳水停.C.脾肾阳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3.可分辩湿热发黄证者有 ( ):CA.身黄,小便晦气,腹满,不克不及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当,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晦气,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不时自冒者.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焦躁欲逝世者.E.少阴病,吐利,焦躁,四逆者.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实地说是():DA.呕而发烧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16.大青龙汤证中焦躁的机理是():B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A.虚烦不眠.B.心中懊憹.C.胸中窒D.心烦腹满.E.心中结痛.18.太阳病,发烧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参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9.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搀杂证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痛苦悲伤,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 .: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3.霍乱病病程中消失吐利止表示,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实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说明最确实():B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5.下列麻黄汤的煎吃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先煮麻黄,去上沫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D.温覆取微汗E.禁生冷.油腻.不轻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烧C.头痛D.浮缓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 症状?:C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8.《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苓汤 ⑶葛根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 、白通汤B 、四逆汤C 、通脉四逆汤 3. 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 A 、阴阳两虚 B 、营血不足 C 、风湿束表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 ⑵小柴胡汤呕吐而利’心下漲2. 用蜜的方剂有:A 、乌梅丸B 、麻子仁丸C 、抵当丸D 、猪肤汤E 、大陷胸丸3. 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 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斗)脉沉紧⑸正在心下,切痛绸浮滑、4. 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5. 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 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大青龙汤主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_______ ,表里不解者, ___________ 主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厥阴之为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________ 。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解题思路alt+tab
为了辛苦的医学工作者,在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之余,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国医通伤寒论培训完成之后,能快速的通过考试,节省时间、金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病治病,简述如下:第一步:打开文档“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解题思路”,如图:第二步:进入考试后鼠标不要移动出虚线外,记住题目的题干,如“病人身大热:如图:第三步:鼠标保持位置不动,按键盘”alt+tab”,切换到题库文档,再按“ctrl+f”调出搜索框,如图:最后,注意保持鼠标屏幕中央位置,用“alt+tab”切换至考试状态,如此循环。
几乎90%的题目全有,最后,祝好运。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A、麻黄附子甘草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抵当汤。
E、桂枝人参汤。
1、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2、A、麻黄汤证3、B、桂枝汤证4、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5、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6、E、小青龙汤证7、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c ) 症状?8、A、手足厥冷9、B、下利清谷10、C、手足自温11、D、脉微细12、E、利下臭秽13、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 。
14、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15、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16、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17、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18、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9、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 。
20、A、脾虚水停21、B、肾阳虚水停22、C、脾肾阳虚水停23、D、寒湿停聚下焦24、E、湿热壅阻25、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b)26、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27、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28、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29、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30、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指因感受寒邪而发的疾病B. 指因感受风邪而发的疾病C. 指因感受湿邪而发的疾病D. 指因感受热邪而发的疾病答案:A2.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珍C. 孙思邈D. 华佗答案:A3.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发热、恶寒、头痛B. 咳嗽、胸闷、气短C. 腹痛、腹泻、恶心D. 口干、咽痛、发热答案:A4.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发热、汗出、口渴B. 恶寒、发热、无汗C. 腹痛、腹泻、恶心D. 咳嗽、胸闷、气短答案:A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涉及哪些脏腑?A. 心、肺B. 肝、胆C. 脾、胃D. 肾、膀胱答案:B6.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发热、恶寒、头痛B. 腹痛、腹泻、恶心C. 口干、咽痛、发热D. 咳嗽、胸闷、气短答案:B7.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阴病”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发热、汗出、口渴B. 恶寒、发热、无汗C. 腹痛、腹泻、恶心D. 口干、咽痛、发热答案:D8.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发热、恶寒、头痛B. 咳嗽、胸闷、气短C. 腹痛、腹泻、恶心D. 口干、咽痛、发热答案:C9.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心、肝、脾、肺、肾、胆C. 风、寒、暑、湿、燥、火D. 头、胸、腹、背、四肢、腰答案:A10. 伤寒论中“汗出而喘”的症状多见于哪种病?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发汗B. 利尿C. 通便D. 清热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哪些?A. 清热B. 泻下C. 利尿D. 发汗答案:A, B3.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哪些?A. 发汗B. 清热C. 疏肝解郁D. 泻下答案:C4.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阴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哪些?A. 温中B. 健脾C. 利尿D. 发汗答案:A, B5.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哪些?A. 温里B. 清热C. 疏肝解郁D. 泻下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恶寒、无汗。
山东国医通18-19中医选修《伤寒论》答案
山东国医通18-19中医选修《伤寒论》答案医护家园5月26日几乎90%的题目全有,最后,祝好运。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d)A、麻黄附子甘草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抵当汤。
E、桂枝人参汤。
1、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小青龙汤证2、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c) 症状?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3、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
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5、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b)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6、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 。
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7、8、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D 有关。
A、风寒郁闭B、表证不解C、卫气闭郁D、饮邪内停E、营阴凝滞8、9、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 )A、其外有热B、手足温C、饥不能食D、旧微溏9、10、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A、心下痞B、肠鸣C、呕吐D、下利E、噫气不除10、11、少阴病篇论及的少阴病咽痛包括( C)。
A、以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B、以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C、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和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均论及D、风热证E、风寒证11、12、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 )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12、13、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辛苦的医学工作者,在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之余,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国医通伤寒论培训完成之后,能快速的通过考试,节省时间、金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病治病,简述如下:第一步:打开文档“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国医通伤寒论(必修)题库及答案及解题思路”如图:第二步:进入考试后鼠标不要移动出虚线外,记住题目的题干,如“病人身大热:如图:第三步:鼠标保持位置不动,按键盘”alt+tab ”,切换到题库文档,再按“ ctrl+f”调出搜索框,几乎90% 的题目全有,最后,祝好运。
1、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 d)A、麻黄附子甘草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抵当汤。
E、桂枝人参汤。
1、2、以下除哪项外,均可见喘症?b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小青龙汤证2、3、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c ) 症状?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最后,注意保持鼠标屏幕中央位置,用“alt+tab ”切换至考试状态,如此循环。
3、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 。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5、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 。
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5、6、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是( b )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俞、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6、7、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 D 。
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7、8、小青龙汤证中咳、喘、呕主要与 D 有关。
A、风寒郁闭B、表证不解C、卫气闭郁D、饮邪内停E、营阴凝滞8、9、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 D )A、其外有热B、手足温C、饥不能食D、旧微溏9、10 、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A、心下痞B、肠鸣C、呕吐D、下利E、噫气不除10、11、少阴病篇论及的少阴病咽痛包括( C) 。
A、以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B、以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C、少阴阴虚为主的病证和少阴阳虚为主的病证均论及E、风寒证11、12、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 B )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12、13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C ) 。
A、寒热并见B、发热定时而作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D、发热多恶寒少E、发热恶寒,如疟状13、14、"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B)主之"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4、15 、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 )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5、16 、太阴虚寒证当见aA、手足温。
B、手足冷。
C、手冷足不冷。
D、足冷手不冷。
E、手足热。
16、17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 C)A、猪肤汤B、苦酒汤C、芍药甘草汤D、半夏散及汤17、18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 A)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表寒里热证D、寒热错杂证18、19、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还应有:CA、身痛C 、恶寒汗出D 、下利E 、厥逆 19、20 、太阴病 "提纲证 "的病机是: DA 、中阳虚衰,气血不足B 、脾虚邪陷,气机壅滞C 、脾虚失运,湿热内聚D 、脾阳不足,寒湿困滞E 、肝寒横逆,脾胃失和20、21、患者见身体骨节疼痛,手足不温,背恶寒,不渴,舌苔白润,脉沉。
治疗宜 用:CA 、桂枝附子汤B 、甘草附子汤C 、附子汤D 、真武汤E 、桂枝新加汤21、23 、表郁轻证的 "如疟状 "概指如疟疾样 b 。
A 、寒热交替B 、寒热呈发作性C 、寒热呈定时发作性D 、寒热后有汗E 、寒热前有汗 24、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A )A 、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B 、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 、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A 、表热里寒。
B 、表里俱热。
C 、表里俱寒。
D 、表寒里热。
E 、里热下利23、 24、C 、水热互结,热伤津液。
22、26、2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27、30、高热十余日,尚有低热,心烦气短,气逆,纳差,时时欲吐,消瘦神疲,舌红干燥少苔,脉虚数。
治宜:EA、枳实栀子豉汤B、栀子甘草豉汤C、栀子生姜豉汤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28、31、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29、3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e ) 。
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C、胁D、腹E、小腹31、34 、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 、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
E、饮水则吐32、35、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
A、脉症变化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33、37、"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34、38 、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BA、呕逆。
B、下利。
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C、桂枝加桂汤证D、桂枝甘草龙牡汤证E、苓桂甘枣汤证36、40、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 D 。
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37、41、非去滓再煎的汤剂有B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旋覆代赭汤。
D、柴胡桂枝汤。
E、大柴胡汤。
38、4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39、43、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 B )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40、44、大柴胡汤具有以下除哪项外的证候( D )A、胸胁硬满疼痛B、往来寒热A、身痛B、脉浮C、鼻鸣干呕D、头痛E、呕逆42、4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病机是:CA、热扰胸膈,腑气不通B、燥屎内结C、脾虚气滞D、脾虚而寒湿内聚E、心脾不足43、47、桂枝汤用治发热自汗出时,其服药时间应选在A。
A、发热汗出前B、发热汗出后C、一直服用D、发热汗出时E、发热汗出间隔时间44、48、真武汤证的治法是:CA、培土制水B、健脾利水C、温肾利水D、温肾健脾E、化气利水B46、50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C )A、猪肤汤B、苦酒汤C、芍药甘草汤D、半夏散及汤47、51、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 ) 。
A、下利物性状B、口不渴C、发热D、小便颜色E、恶寒48、52、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 B )A、以甘澜汤二升煎二药一升、去滓,分温再服B、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C、水煎二药,去滓,分温再服D、以清浆水二升煎二药须臾,去渣,分温再服49、53、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B、痞满C、疼痛D、呕吐50、54、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治用CA、苓桂甘枣汤。
B、茯苓甘草汤。
C、苓桂术甘汤。
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E、五苓散。
51、55 、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
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
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
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
52、56、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
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53、57、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 C)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54、5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59 、原文:"伤寒二三日,(C ),小建中汤主之。
"A、腹中急痛者B、心下悸,欲得按者C、心中悸而烦者D、小便利而心下悸者E、胸中满而烦者55、60、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治用AA、葛根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麻黄汤加葛根。
56、61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C )A、寒热并见B、发热定时而作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D、发热多恶寒少E、发热恶寒,如疟状57、62、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夹杂证58、63 、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 E) 。
A、大便硬59、64、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 C 。
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60、5、下述除项外,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
E61、D?A、外感热病B、天行C、温疫D、时行E、霍乱62、66、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证的主证(A )A、下利B、身体痛,骨节痛C、口中和D、脉沉63、67、下列症状,除哪项外,皆为"阳明病外证"?DA、身热B、不恶寒C、汗自出D、大烦渴E、反恶热64、68 、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 D 。
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65、69、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A ) 。
: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66、70、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 C ):A、汗出B、发热C、头痛D、浮缓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
: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