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陶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陶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add1f480eb6294dd886ce3.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
1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亲:亲人。
1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栽欣载奔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1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
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2
![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42d6f6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d.png)
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达标检测试题一、读.书(12分)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略【解析】教学质量达标检测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临摹,注意做到正确,流利美观。
平时练字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力争写一首漂亮的钢笔字。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书写时,注意“师”的写法)(字的大小要适度,太大了有饱胀之感,太小了又太小气,所以大小要安排恰当)2.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 。
(《行路难》李白)(2)______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李清照)(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 。
(《卖炭翁》白居易)(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
(《无题》李商隐)(5)__________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秋瑾)(6)不义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论语》12章)(7)______________ ,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8)善哉,善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列子》一则)(9)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井口北固亭有怀》的词作中一腔豪气,思接千载,最后一句感叹道:“______________ 。
”【答案】(1)拔剑四顾心茫然(2)九万里风鹏正举(3)心忧炭贱愿天寒(4)蜡炬成灰泪始干(5)俗子胸襟谁识我?(6)于我如浮云(7)一鼓作气(8)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9)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教学质量达标检测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
(1)至(8)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15b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c.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
(共9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据《后汉书》改写)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走送之( ) (2)卒获有所闻( )(3)因忘其猪而听经( ) (4)见而欲笞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0.甲乙两文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实际谈谈(3分)答案:(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
(共9分)9.(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分)(2)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
(注意“怪”的意动用法)(2分)10.围绕“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来谈感受。
(联系实际1分,感受2分)译文承宫,琅琊姑幕人。
年少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
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
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
《不求甚解》拓展阅读练习
![《不求甚解》拓展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a475b470b1c59eef8c7b48a.png)
《不求甚解》拓展阅读练习一、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
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
“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
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
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
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廉洁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绝非耻辱之事。
”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
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致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
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
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pèi 流离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
他的名著《焚书》是在64岁时完成的。
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
后来成了fēi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68cc7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4.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配套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636200bceb19e8b9f6ba39.png)
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 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 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 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3.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
B.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
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
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17.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_让__读__者__有__阅__读__收__获___。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 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错别字 酬
彩
炼
惯
改正 筹
采
练
贯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读书不能只寻• 章• 摘• 句• ,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 自己独特的见解。
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 毛• 求• 疵• ,因而产品销 量越来越好。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 卷• 有• 益• 。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
谢谢观赏!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033d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8.png)
⼈教版⼋年级⽂⾔⽂练习及答案 ⽂⾔⽂是初中⽂⾔⽂及议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论说类⽂⾔⽂,学⽣不仅能从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古⼈的思想⽂化,体验到蕴含其中的深厚精神内涵,提⾼他们的⽂化和⽂学修养。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教版⼋年级⽂⾔⽂练习及答案,⼀起来看看吧。
⼈教版⼋年级⽂⾔⽂练习 ⼀、阅读⽂⾔⽂《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现代汉语在下⾯横线上写出⽂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2)⼈⽣⾃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4)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
(5)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较阅读 (甲)先⽣不知何许⼈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章⾃娱,颇⽰⼰志。
忘怀得失,以此⾃终。
——陶渊明《五柳先⽣传》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fb08d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造饮辄尽②晏如也③援疑质理④俟其欣悦【答案】(4分)①往、到②安然自若的样子③引、提出④等到【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B.无怀氏之民欤益慕圣贤之道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不戚戚于贫贱【答案】D。
(3分)【解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中“以”皆为“因”,B项中“之”皆为“的”,C项中“故”皆为“所以”,故选D。
九上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
![九上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1b8dfd80eb6294dd886c3d.png)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
模式()渊博()压zhà()jí取()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
根深帝固不言而喻孜孜不卷契而不舍改为()改为()改为()3.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②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④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⑤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4.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
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
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二、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
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
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
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
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
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3362a700abb68a882fb0d.png)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13 短文两篇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谈读书》的作者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二、字音词义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统筹chóu:统一筹划。
藻zǎo饰:修饰(多指文章)。
狡黠xiá:狡猾,刁诈。
诘jié难:诘问,为难。
涉shè猎:1.粗略地阅读。
2.接触,涉及。
聪颖yǐng:聪明。
滞zhì碍ài:不通畅。
劝诫jiè: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味同嚼jiáo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wàng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三、主题概述《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此篇需背诵。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的正面主张。
四、技法品析《谈读书》1.说理透彻,方法多样。
作者综合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作用,让深奥的哲理显得通俗易懂。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4)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92bd7a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2.png)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八下)八年级下册(一)吴均《与朱元思书》【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风烟俱.净()②一百许.里()③窥谷忘反.()④有时见.日()2、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本文主要描绘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之美,写得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之美——“”;第二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第三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
14、第一、第二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突出水清的句子是“”;表现水急的句子是“”5、美好的景致能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尘念,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相融,思想得到升华。
文中用两个对偶句表现了这种感情,令人回味和思索,它们是“,;,”【参考答案】1、①都、全②左右(表约数)③通“返”,返回④通“现”,出现2、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个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水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江水异富春江两岸群山奇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14c440b4e767f5acfce7a.png)
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
(14分)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71f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7.png)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 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限时练习:60min 完成时间:月日天气: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1-8小题,限时8分钟,30分。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___辞: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公亦以此自矜___ 矜:矜持D.康肃忿然曰_________忿:生气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公亦以此自矜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C.结友而别___ 久而不去D.蒙乃始就学___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文都借事说理。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集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51b82a11172ded630a1cb67f.png)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15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答案】(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不求甚解教案_不求甚解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教案_不求甚解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af2bde33687e21ae45a97f.png)
不求甚解教案_不求甚解阅读答案课文《不求甚解》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orG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da1c18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9.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不求甚解》教案【最新10篇】
![《不求甚解》教案【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b7264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5.png)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目的:1、了解知识性杂文的特点;2、掌握反驳的方法;3、体会“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重点:了解知识性杂文的特点;掌握反驳的方法难点:归纳知识性杂文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自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论证方式是什么?第四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3、举有关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四、学生自由提问。
五、阅读《阅读文选》中的《燕山夜话》三则,思考:1、《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题目,又“不要秘诀”,又介绍“秘诀”,是否矛盾?2、《欢迎“杂家”》这个题目中的“杂家”为什么要加引号?3、“学问不可穿凿”,那么,应该怎么样?六、总结邓拓杂文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不求甚解求甚解形式(邓拓)知识性杂文内容风格教学目标:2、正确理解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
3、学习用批判的目光对待“一般人”的观点、主张。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其表达的中心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等),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通过层层论证树立自我的观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工作中,常常听到有同学在呼喊,上帝啊,赐给我有效的读书方法吧。
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会思考,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些读书的方法了呢?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或者期待,那么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种读书方法,看看是否能受到启发。
出示题目。
二、了解大意,找出主要观点。
问: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其含义有几层?一遍不够第二遍、第三遍。
明确:(态度)读书要谦虚;(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从反面讲:不要自负、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
板书:论点,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牛刀小试:PPT 三张1、信息社会,资讯发达。
特别是网络,当你点击,链接像个无底洞,让你沉溺其中。
你怎样“不求甚解”?(浏览)A、迅速扫视,撷取重要信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b4848102de2bd97058807.png)
《短文两篇》课时练年级:九册次:下单元:四设计者: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怡情( yí)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è)B.阐证( chǎn) 要诀(jué) 傅彩(fù)咀嚼(jiáo)C.滞碍( zhì) 疵品(cī) 聪颖(yǐng) 矫饰(jiáo)D.伦理(lún) 蒸馏(liú) 羡慕(xiàn) 涉猎(s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读书废时纵观统筹B.孜孜不倦天资聪颖吹毛求疵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畜。
(诘问,为难)B.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C.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有资历的学者)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指读书有益处)4.填空。
(1)培根,______国哲学家、____家,著有____、____等。
(2)马南邮,本名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
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A.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D.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
C.《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a1182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c.png)
13《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藻.饰(zǎo) 狡黠.(xié)傅.彩(fù)B.诘.难(jié)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 阐.证(chǎn)幽.居(yōu)D.轻鄙.(bǐ)粗糙.(cāo)吹毛求疵.(cī)【答案】D【解析】A项“黠”应读xiá;B项“咀嚼”的“嚼”应读jué,“味同嚼蜡”的“嚼”应读jiáo;C项“滞"应读zhì。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高谈阔论纵观统酬孜孜不倦寻章摘句文彩藻饰炼达之士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惯通因小失大开卷有益【答案】统筹文采练达贯通【解析】注意形似字、同音字的区别。
3.选词填空.(只填序号)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答案】(1)。
③ (2). ① (3)。
④ (4). ②【解析】【详解】选词填空。
文句出自培根的《谈读书》。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要分别理解好“诗"“数学”“科学”“伦理”对人生的意义。
如“诗”可使人“灵秀”的意义;“数学"可使人“周密”的意义;“科学"可使人“深刻”的意义。
注意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还可运用排除法解题.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__.【答案】(1)。
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2). 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
(14分)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
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
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
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
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
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
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
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2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4分)
22.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23.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1.(4分)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分)
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
(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22.(6分)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2分)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
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
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2分)引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
(2分)23.(4分)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
(2分)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
(2分)(此题为开放题,根据提示的要点答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