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9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9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9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范本,以提供给各医院参考和应用。

二、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患者信息混淆、误诊、错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活动,包括挂号、就诊、药房配药、检验检查等环节。

四、主要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医院应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电子健康卡、就诊号码等,并将其与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

2. 患者身份核实: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其提供的证件进行比对,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 患者信息收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就诊记录等,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就诊流程管理:医院应设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挂号、分诊、就诊等环节,确保患者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就诊,减少混淆和遗漏。

5. 患者身份确认:医院工作人员在每次接待患者时,应核实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并与患者所持的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6. 匹配患者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应匹配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患者信息,确保患者信息与就诊人一致。

7. 误诊和错药预防: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发和注射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会因为混淆身份而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

8. 患者信息保密:医院应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五、实施步骤1. 建立专门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岗位,负责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实和管理工作。

2. 针对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就诊历史,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3. 给予患者电子健康卡或就诊号码,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在每个就诊环节中,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其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目的与范围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身份的准确定义和识别,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信任,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来院就诊的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二、基本原则1. 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前,必须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以确保医疗行为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2. 隐私保护:医务人员应严守患者的医疗隐私,不得将其相关信息泄露给无权获知的人员。

3. 便利与高效:患者身份识别过程应简洁快捷,不耽误患者的就诊时间。

4. 公平公正: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其政治、宗教、种族或其他身份特征。

三、主要内容及操作流程:1. 患者预约挂号阶段1.1 门诊患者预约挂号:(1)预约挂号时,患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挂号时,医务人员按照患者提供的信息,在系统中建立患者病历档案,并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门诊就诊号码。

(3)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性,医务人员会要求患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方可挂号。

(4)患者住院抢先预约挂号,应提供有效证明。

1.2 住院患者预约挂号:(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并提供住院证明、住院预交金等材料。

(2)医务人员按照患者提供的信息,在系统中建立住院病历档案,并为每位住院患者分配唯一的住院号码。

2. 患者到院就诊阶段2.1 入院手续办理:(1)住院患者到院后,应前往医务人员指定位置办理入院手续。

(2)住院患者应提供入院证明和身份证件,医务人员核对入院证明与患者本人信息是否一致。

(3)住院患者完成手续后,医务人员将其正确识别的信息录入院内系统,并为其配备住院卡,以供患者身份识别使用。

2.2 门诊就诊手续:(1)门诊患者到达医院时,应前往挂号窗口办理就诊手续,提供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

(2)医务人员会核对患者提供的信息以及身份证件,并为其办理挂号手续,并领取门诊就诊号码。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四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四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医院内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相关人员的患者身份识别和管理工作。

三、定义1. 患者:指在医院就诊或住院的个体。

2. 身份识别:指通过有效的身份证件等方式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

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指医院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规定进行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管理。

四、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与要求1. 就诊患者的身份识别(1)门诊患者:患者在挂号时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由挂号人员核对身份证件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若患者无身份证件,可由家属提供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并签署确认责任的授权书。

(2)急诊患者: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可通过患者自述的个人信息进行确认,但需患者亲自签署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3)体检患者:体检患者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体检前由工作人员核实身份信息,并登记患者所需的体检项目。

2. 住院患者的身份识别(1)住院患者首次入院时,需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并进行身份信息的登记和确认。

同时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等信息。

(2)患者住院期间,如需出院或转院等情况,患者身份需再次核实和确认。

(3)住院患者每次进出病房或其他医疗区域,需出示佩戴有效的身份识别证件(如住院证、腕带等),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与身份证件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五、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存储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医院应对患者身份识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3. 医院应定期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4. 医院应建立投诉和举报渠道,接收患者或家属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投诉和反馈,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

六、患者个人信息保护1.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其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共5则范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共5则范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共5则范文)第一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共)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将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必要途径,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一、目的:1、患者身份识别能使医务人员正确识别与确认患者,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活动,保证患者安全。

2、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1、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规范医务人员正确识别患者的工作程序。

2、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二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

3、住院患者统一佩戴手腕带。

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特别是I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4、建立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5、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6、对无法有效沟通者,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患者采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记,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核对。

7、鼓励并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8、职能部门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三、患者身份识别规程1、确定识别患者身份时机:患者入院时;患者进行检查前、中、后;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前、中、后;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患者时;手术前、后;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转床时;患者出院时。

2、确定识别患者身份内容: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时,核对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内容;新生儿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日期与时间。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一、引言为了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以及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服务,特制定本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门诊、住院患者。

三、患者身份识别1. 身份识别方式(1) 门诊患者:门诊患者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等)进行识别。

(2) 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在住院登记时,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进行识别。

2. 身份识别流程(1) 门诊患者:患者在门诊接待处取号时,由工作人员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与患者本人进行核对,并录入系统中。

(2) 住院患者:患者在住院登记时,由工作人员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与患者本人进行核对,并录入系统中。

3. 身份识别记录(1) 门诊患者:门诊患者身份识别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在患者就诊卡和系统中。

(2) 住院患者: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在患者病历和系统中。

四、患者身份信息保护1. 信息保密原则(1) 严格保密患者的身份信息,不得泄露给任何非授权人员,包括一切医务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外部人员。

(2) 未经患者许可,不得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2. 信息存储和传输(1) 门诊患者:门诊患者的身份信息将存储在患者就诊卡和系统中,系统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篡改。

(2) 住院患者:住院患者的身份信息将存储在患者病历和系统中,病历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系统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篡改。

五、违规处理1. 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 未经患者许可,将患者的身份信息泄露给非授权人员。

(2) 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2. 违规处理措施:(1) 对于工作人员,若存在泄露患者身份信息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辞退等处理。

(2) 对于患者,若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在本医院就诊,将取消其就诊资格。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文(3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文(3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文1. 概述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病人身份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以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接受医院医疗服务的病人,并包括以下内容。

2. 身份识别要求- 在接受医疗服务之前,病人必须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例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院将核对病人身份,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相关信息。

- 对于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的病人,医院将采取进一步验证措施,例如联系紧急联系人或通过其他方式确认病人身份。

3. 信息保密- 医院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病人身份和隐私信息的安全。

只有经过授权的医务人员可以访问病人的电子病历和其他相关信息。

- 医院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病人隐私受到合理保护,不会泄露病人的个人健康信息。

4. 身份标识- 每位病人在就诊时将获得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例如病历号、门诊号等。

该身份标识将在整个就诊过程中用于识别和记录病人的医疗信息。

- 病人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标识,避免丢失或密钥遗失。

如有丢失或遗失情况发生,病人应及时通知医院工作人员以进行相应处理。

5. 身份验证程序- 在病人到达医院接受就诊时,医务人员将要求病人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 医务人员将核对身份证明文件上的个人信息与病人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医务人员将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并为病人提供相应的身份标识。

- 若病人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医务人员将采取进一步验证措施。

例如,医务人员可能会要求病人提供其他有效证件、联系紧急联系人或通过其他方式确认病人身份。

- 验证病人身份的过程应迅速和高效,以确保就诊过程不受阻碍。

6. 身份识别的注意事项- 病人应按照医院要求提供准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对于未成年病人,必须有监护人提供相应信息。

- 病人应保证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是真实有效的,不得提供伪造或过期的证件。

- 病人有责任保管好个人身份标识,在就诊结束后及时归还或销毁。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背景在医疗机构中,患者身份识别是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以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可靠地识别患者身份,避免患者信息的混淆和错误,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科室,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

四、具体要求1. 就诊预约阶段(1)门诊就诊预约时,要求患者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社保卡等。

同时,要求患者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家庭地址等信息。

(2)门诊预约系统中,要有明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字段,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

2. 到院登记(1)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需前往相应科室进行登记。

在登记环节,工作人员应要求患者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并进行核对。

(2)登记时,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将身份证件号码与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对。

3. 医疗过程中(1)在医疗过程中,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信息进行匹配,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在患者病历或电子病历中明确记录。

4. 医嘱执行阶段(1)医生出具医嘱时,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写在医嘱上。

(2)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医嘱执行的对象正确。

5. 出院结算阶段(1)在患者出院结算时,财务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对。

(2)结算时,财务人员应确认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并进行费用结算。

五、责任与监督1. 本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科室负责人应负责本科室内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3. 对于违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六、培训与宣传本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并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遵守该制度。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3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3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差错,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1.患者入院时,应通过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有效证件进行身份识别,并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

2.患者住院期间,应佩戴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信息。

3.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应采用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方法,如核对床头卡、手腕带、身份证等,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四、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入院时,由接待人员负责核对患者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有效证件,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住院期间,护士应每日核对患者手腕带,确保手腕带信息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

3.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如询问患者姓名、住院号等,同时查看床头卡、手腕带等,确保操作正确。

4.手术、分娩等特殊环节,应由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手术、分娩等操作正确。

五、患者身份识别注意事项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确保识别过程准确无误。

2.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如发现患者信息有误,应立即报告上级医护人员,及时更正。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不通等,应采用其他有效身份识别方法,如核对家属提供的患者信息等。

4.对重点患者、无名氏患者等,应加强身份识别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5.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培训,提高识别能力。

六、违反本制度的处理1.未按规定进行患者身份识别,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2.故意隐瞒患者真实情况,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3.不配合患者身份识别工作,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4.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6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6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登记:患者到达医院时,需前往登记处进行登记,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在办理就诊卡或挂号单。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docx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

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民医保票据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患者身份识别时机: 评估问诊前、给药前、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前、抽血和其他标本采集前、进行治疗、手术和检查前、发放特殊饮食前、交接、转运前。

3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如遇重名请核对性别及住院号)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如有疑问,则选性别、就诊卡号、住院号等任一种方式增加查对。

4 .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5 .门诊患者:所有门诊患者在进行处置或者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以患者姓名+年龄为必要识别方式,并且要求患者参与,例如:问“您叫什么名字? "、“您的年龄是多少?”,让患者回答以便识别。

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疝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6 .急诊患者:一律佩戴身份识别腕带,以患者姓名、年龄、腕带等为主的识别方法。

身份不明患者(如昏迷等)以无名氏+就诊口期为患者临时命名,年龄以就诊日期代替,如某位身份不明男性患者, 2022年5月6 口就诊(无名氏20220506)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如同时有多位身份不明患者则于数字后方加上大写一、二、三字依次类推, 例如:无名氏20220506 (-).7 .住院患者:以患者姓名、年龄、腕带等为主的识别方法,并且要求患者参与识别,例如:问“您叫什么名字? ”、“您的年龄是多少?”,让患者回答以利识别。

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精选3篇)

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精选3篇)

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区医护发【******年】75号签发人:1、对抢救留观患者及病人入住病房时,佩戴“腕带”,具体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别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别科室依据科室特点及病人状况如心理卫生科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

小儿科、新生儿科可制作卡通式手腕带,保证查对的有效性。

2、规范使用新式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标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臵管护理、造口护理等各种动态信息填写在床头卡下半部分,予以警示提示。

便利医护人员更好的识别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别饮食或供应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处臵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全都;。

(1)对糊涂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2)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3)患儿输液或各种处臵等,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

4、输血病人,仔细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

输血前、输血时必需两人核对签字,完后24小时内护士长/护士长助理核实并签字。

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5、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登记制度。

(1)患者专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范文(4篇)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和提升医疗质量,制定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流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疗科室和相关服务部门,包括门诊、住院、检验、影像等。

第三条患者身份查对是指在所有医疗服务环节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和认证,确保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提供便利的身份查对工具和设备,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患者身份的核实和认证。

第五条本制度应得到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推广,相关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并熟悉患者身份查对的流程和要求。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六条医疗机构应明确患者身份查对的流程与程序,并及时发布和更新相关文件,确保各部门和人员均能有效执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第八条患者身份查对应在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以确保患者身份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一致性。

第九条患者身份查对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件扫描、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的真实身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互通机制,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在各个科室和部门之间的共享。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的意识和重要性。

第三章流程与责任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明确患者身份查对的具体流程,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执行:(一)患者到达接待台后,由接待人员负责进行患者身份的核对和登记。

(二)接待人员将患者身份信息录入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并打印患者就诊号码。

(三)患者持就诊号码前往相应科室就诊,在科室门口由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查对。

(四)工作人员通过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并记录查对结果。

(五)工作人员将患者身份信息存档,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给其他科室和部门使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明确患者身份查对工作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执行和记录都得到规范和落实。

第十四条科室和部门负责人应对本科室或部门的患者身份查对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三、职责1. 医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开展。

2. 医疗科室:负责本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具体实施。

3. 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对全院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 医护人员:负责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四、制度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1)使用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身份标识,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均需提供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

(2)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病区、床号等。

(3)在诊疗活动中,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等。

2. 查对制度(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护理操作等活动前,应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抢救、昏迷、神志不清等重症患者,务必使用腕带,并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等。

3. 腕带管理(1)腕带信息填写必须准确无误,字迹清晰规范。

(2)腕带损坏或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3)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4. 交接程序与记录(1)在患者转科、转院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程序,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无误。

(2)对患者的交接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疗项目等。

五、监督与考核1. 护理部门定期对全院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3. 将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四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四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引言医院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患者。

而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本文将就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二、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在医院的日常运作中,患者身份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不同的患者身份可能有不同的医疗需求,比如特殊的疾病和过敏史等。

而只有通过身份的准确识别,医生和护士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医疗服务。

其次,患者身份识别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通过身份识别可以防止盗用身份进行非法取药、非法获得医疗服务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身份识别也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医疗费用,防止患者逃费等问题。

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医院可以建立健全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相关医疗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和护士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过往病历和检查结果等信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2.身份证或医保卡扫描识别:患者来院时,医院可以要求患者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或医保卡,并通过专门的扫描设备进行识别。

在身份识别之后,可以生成一份身份识别记录,并与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关联。

3.生物识别技术: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医院可以使用这些生物识别技术来进一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比如,可以在办理挂号或取药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通过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进行身份验证。

4.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医院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相关规定。

同时,医院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监督和评价,确保他们在身份识别工作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优势和问题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可以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篇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1)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1)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模版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1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1、确认住院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所有住院病人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诊断等。

2、护士为病人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病人身份,至少同时使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当同病区出现同名病人时,应在治疗单上作警示标识,将床号、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作为病人的身份识别依据。

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病人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住院号、姓名(临时命名)作为腕带信息,用于病人身份识别。

5、病人在进行检验、放射、超声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病人腕带上的信息,并让病人或其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病人身份正确。

6、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病人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

7、鼓励病人参与身份识别的所有阶段,使其了解病人身份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及时表达对安全及潜在错误的关心,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

8、将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纳入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督查落实,持续改进工作。

二、门急诊病人身份识别制度1、确认门诊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就诊卡号。

2、门、急诊病人由病人或家属提供病人信息,病人或家属自己书写病历眉栏信息,以保证病人信息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
、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十、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规定如下:
1、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医用腕带标识对病人身份进行24 小时随身标识。

腕带标识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2、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手术、转送病人到其它科室、进行尸体解剖等,必须核对腕带标识以确定病人身份。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3、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4、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腕带标识除去。

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