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孟子——胸怀决定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一、引言

说到人生境界,有一个困难。如果你年龄不够,经验也不足,人生的历练更是缺乏,这个时候跟你讲高的经验,高的人生境界,恐怕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很遥远,不切实际。譬如我们都知道孔子谈到自己的一生的发展,从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要再往上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都是二十岁上下,我有时候问他们,孔子四十岁如何呢?他们说不惑。什么叫不惑?没有迷惑。孔子讲的不惑当然不是考试都会写的,你要到四十岁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生的真正困惑啊。所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你跟他说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就更模糊了,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知所云。所以谈人生境界的困难就在于说,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要去了解,是不容易的。

孟子最好的学生之一叫做乐正子,为什么说他是最好的学生之一呢?因为乐正子在鲁国准备当执政的卿的时候,鲁平公准备把政权交给乐正子来负责的时候,孟子高兴的睡不着觉,让别的学生都觉得有一点儿吃味了,说老师,乐正子有什么特别呢?学生连问了三个问题,他既不是很刚强,也不是很聪明,也不是很有学问,那老师你为什么高兴呢?他说乐正子只有一个好处,“好善”,喜欢听取善言就可以集思广益,把天下好的建议都拿来用,这个我们上次谈过一些,这个是关键。所以说乐正子这个学生算是很不错了。结果别的学生就问了,说老师你认为乐正子这个学生怎么样?等于说是让老师给学生做个点评。孟子怎么说?他说,他这个人算是一个行善的人,也算是一个真实的人。学生就问,这个到底好不好呢?所以老师就把这六个层次加以说明。

第一个叫做善,第二个叫做信,信则真也,我们讲真善美,第三个叫做美,这个顺序很特别,先说善,再说真,再说美,第四个叫做大,接着叫做圣,最高叫做神,这六个层次,这各有一句话加以解释,他说乐正子在六个层次里面四之下,二之中,等于是他不到第四个层次,他在第二跟第三之间,叫做四之下,二之中。你看,这么好的一个乐正子这个学生,以孟子的标准来看,还不到一半。胸怀决定人生格局是孟子整个思想的精华所在,就是你人生的修养,你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孟子举一个境界,只有少数人做到,念了书之后只有觉得自己没希望,这不是儒家教人的原则。

二、人生的六个境界

1.“可欲之谓善”

如果解释为任何东西只要我觉得可以欲望它,可以欲求、追求它的,它就是善,这话很容易引起误解,美国就有一个学者研究儒家,他就说了,牛排就是善的,他说孟子说可欲之

谓善,我觉得牛排很可欲嘛,外国人喜欢吃牛排啊。那你不能说他错啊,因为孟子只说“可欲”两个字,那牛排可欲啊。那如果说你喜欢做任何事,这个很好,这就是善嘛,那这样的话,善变成没有标准了。孟子说可欲的时候,还有它其他各方面的说法作为它的基础。

人有两部分,有身跟心,身,孟子称为小体;心,孟子称为大体。小跟大这样的分法,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一个人这么胖,这个身体叫做小,那个心看不到,怎么叫大呢?所以大小不以形体论,以重要来说。代表我们的身体是次要的,我们心才是重要的,所以孟子既然把人的身跟心分为身小心大,那你就要问了,可欲之谓善的“可欲”是指什么可欲?他会说身体可欲吗?当然是指他的心可欲。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孟子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谈的很清楚,他说我的口喜欢吃各种美味的料理,我的心就喜欢合理性跟正当性。合理性跟正当性这叫做善,我的心喜欢,所以从这边看得很清楚,因为那个合理性、正当性叫做善,可欲之谓善,可欲的主词,可欲的主体当然是我的心嘛。你这一分析就会知道,孟子说可欲之谓善,你要理解为我的心认为可欲的,那才是善。而不要提到我的身体,我的口觉得牛排可欲,所以牛排是善。这样就完全曲解,完全曲解孟子,跟孟子其他地方的言论完全不能配合。

所以孟子对人性的看法是建立在他的身体结构的理解上,我们有时候也觉得孟子说话有时候会稍微快了一点,他讲身跟心有一种合一,结合的关系。当我坐在车上,老太太上来的时候,我的心很不忍啊,很希望让座。但是身体很奇怪,太累了,动不得。那这个时候身心就分裂了,我的心很想让座,我的身体可惜不听使唤。那怎么办呢?那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行善吗?不行,你还是没有行到善。所以身心,这个身体最好配合心的要求。一个人最好说我的身体要做什么事,我的心来决定。我该不该设法帮别人的忙,我帮别人的忙需要伸出援手,伸出手。伸出手是我的手,这是我的身体,是我的心叫我伸出手,我就伸出手。要不然有时候脱离的话,那你的心再怎么愿意,身体都动弹不得,那有什么用呢?所以孟子提到说“可欲之谓善”,意思非常清楚,我的心觉得可欲了,就是善。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一个行为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善,你心里面觉得很喜欢的,你没有任何动机,跟自己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心里觉得喜欢的,这个行为就是善,这叫做“可欲之谓善”,这也正好说明人性向善,所以你不需要有任何其他的前提。第一步可欲之谓善,这个说实在的,不能算真的境界,只能算出发点,但是它的基础非常的深刻,就是人性向善,所以可欲之谓善。

2.“有诸己之谓信”

有至于自己叫做信,信就是真,真假的真。意思是我自己来做到善代表我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也向善啊,我光是喜欢别人善的行为,那我自己还没有做到的话,我就不能算真正的人。所以我自己身上去实现这个善,因为我也是向善。我实现了善之后,我的人性才得到肯定,我就是一个人。这是第二步,所以讲真的话,要有行善才能决定你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因为人性向善,你没有第二个选择。你再会念书,不见得是真的;你再有本事,不见得是真的。你只有行善的时候,才会发现我真正是一个人。这叫做“有诸己之谓信”,有

至于自己,第一步光看到别人可欲的行为,第二步把这个行为在自己的身上实现,我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3.“充实之谓美”

“充实之谓美”就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跟任何人来往,都能够把前面的可欲的善设法加以实现,没有任何遗漏,叫做充实之谓美,充实这两个字就代表没有任何遗漏,我们很容易遗漏的,人很难做到充实之谓美。因为你时间有限、力量有限,有时候判断还会错误。比如说一个人他有五个朋友,他如果想对五个朋友统统讲道义的话,他时间不够分配啊。五个人忽然都有事情找他帮助。他怎么办?手机同时出现五个讯号,都是危急情况,请你来帮助。他怎么办?他只能选一个帮助。他选一个去帮助,另外四个就觉得你不够朋友,这就是为难呐。所以你要做到充实之谓美的话,有时候你要不断的修炼,一方面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少交几个朋友,要不然你帮不了那么多。因为你一旦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分一个本末先后,就会区分出朋友交情,有的比较深,有的比较浅。但是如果朋友的需要跟父母的需要同时出现的话,怎么办?那当然毫不考虑先去照顾父母亲啊。这样一来的话,你还是会觉得人生有些遗憾,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任何人有需要我都可以帮忙,这是儒家一个正常的一种思考,所以儒家在这个时候就会教你怎么判断。你要学会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哪一个事情先做,哪一个事情后做,这是一个很难的挑战。

4.“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我们常常看到孟子提到大人,大人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从小是一个小孩子,叫做小人,长大之后有没有成为大人呢?不一定。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培养你的大体,我的心,让我的欲望减少,养心莫善于寡欲。欲望减少,我的心得到存养充扩,慢慢就变成大人。但这个大人真是不容易做到,因为孟子所谓的大人一方面不能失去赤子之心,单纯的小孩子的心,你不能失去。等于是你要保存那种最原始的人性向善的根苗,你要把握住。“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这是大人。

但这个大人很难做到,底下一句话你想想看怎么做?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我们以前念书念到这句话都说太好了,我跟大人一样,说话不用守信。这一来的话,大人说话不用守信,做事不用有结果,那不是赖皮嘛。怎么叫大人呢?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了解,他最后一句话四个字,唯义所在。看看他该不该,道义在什么地方。

儒家一向强调说话要守信,但是说话要守信里面有一个困难,你说的话要守信,代表你说话的时候跟你将来去守信的时候有一个时间的落差,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守信用绝不是说我现在说现在就守了,不是。我现在说明天我们在哪里见面,那我明天就要去,这叫做守信。那好了,今天到明天正好发生一件事,谁能预测呢?谁能控制呢?所以我常常举一个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很容易了解。假设我买一把猎枪,我的一个好朋友跟我说,你下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