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讲: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3篇
《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 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 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 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 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 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 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找出词句: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 凄婉、迷茫、远了、走尽、消散了……
特点:美丽高洁、忧郁迷茫、飘然易逝。 3、油纸伞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 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 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 6 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 全诗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词语: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特点:孤独、迷惘、忧愁、有所追求。 多组意象意境美(迷离飘渺) 六、探究本诗的感情基调 1、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给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1一、导入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
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
雨巷……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
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
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
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
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范本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雨巷》的朦胧美。
2、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营造的意境。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1)领悟“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播放一段江南雨巷的视频,展示悠长、寂寥的雨巷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朦胧、忧伤的氛围。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2 分钟)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分析意象,体会意境(4 分钟)1、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
3、教师点拨:雨巷——悠长、寂寥;油纸伞——复古、神秘;丁香姑娘——美丽、哀怨、彷徨。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四)探究象征,把握主题(2 分钟)1、提问:“雨巷”和“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雨巷”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和希望。
(五)诵读诗歌,深入体会(1 分钟)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六)课堂小结(30 秒)总结诗歌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主题,强调诗歌的朦胧美。
(七)布置作业(30 秒)1、背诵全诗。
2、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雨巷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象征:黑暗的社会现实、美好的理想和希望意境:朦胧、忧伤六、教学反思在这十分钟的试讲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雨巷》的意象、意境和主题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由于时间有限,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深层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雨巷》优秀教案(精选
《雨巷》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四册《现代诗歌》单元详细内容:本课将学习著名诗人戴望舒的现代诗《雨巷》。
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孤独寂寞的雨巷中偶遇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彼此擦肩而过,又彼此怀念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作《雨巷》的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 分析诗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诗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感悟诗作深层含义;2. 重点:分析诗作结构,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雨声录音,引导学生想象雨巷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诗歌品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作,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品读,体会诗作情感。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作结构,讨论诗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
4. 实例讲解:教师以诗中的意象为例,讲解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5. 口语表达: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诗中的一个场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口语表达。
6. 诗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象征主义诗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象征主义手法:雨巷:孤独、寂寞、迷茫姑娘:希望、爱情、向往雨伞:保护、依赖、束缚情感表达:相遇的喜悦离别的忧伤怀念与期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不少于200字。
2. 作业答案:(示例)夜空星子闪烁,似你眼眸月儿弯弯,挂念我心中夜风轻拂,吹不散你的身影梦中的微笑,如此清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作《雨巷》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口语表达和诗歌创作。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训练。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第一篇《雨巷》试讲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及情境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诗中“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创造情境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课件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主介绍背景材料,教师补充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
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2 解决生字词学生听朗读,正字音,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liáo 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pǐ3 初步感知读完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
4 层次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第二部分第2-6节“我”梦幻中遇见丁香姑娘第三部分第7节“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三)研读诗歌,解读意象及象征意义1 细读诗歌,自由交流诗歌意象(1)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雨巷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雨巷》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雨巷》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雨巷》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雨巷》的诗歌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提问:这首诗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 分析诗歌的第一节,理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分析诗歌的第二节,理解“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意象,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分析诗歌的第三节,理解“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的意象,感受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3. 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分析“油纸伞”、“丁香”、“雨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 比喻手法:分析“她静默地走近”的比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的心境。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分组讨论:你认为《雨巷》这首诗歌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雨巷》这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拓展阅读: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巷》这首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2. 预习下一课《再别康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雨巷》一、诗歌结构1. 第一节:孤独与寂寞2. 第二节:爱情向往3. 第三节:挣扎与无奈二、表现手法1. 象征手法2. 比喻手法3. 情感表达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雨巷》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雨巷试讲教案
雨巷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 理解并解释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3. 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4. 发展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2. 学生能够适当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雨巷》的诗歌教材。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诗歌欣赏技巧,并就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展开讨论。
2. 新知讲授(25分钟)引导学生一起阅读《雨巷》,并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讨论出的关键词和意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同时,教师向学生传授适当的朗读技巧,如调整语速、音调、节奏等,以表达诗中的情感。
3. 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组朗读《雨巷》,并尝试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其他组的学生则观察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4.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与《雨巷》相关的拓展练习,包括填空、问答和创作等。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并交流分享答案和创作成果。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成果,并对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板书设计雨巷关键词:雨、巷子、春泥、黄昏、春愁意象:阴暗、凄凉、寂寥、孤寂六、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
2. 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雨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雨巷》这首诗,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理解难词和意象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进一步的课后辅导。
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练习,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技巧。
《雨巷》教学设计(通用20篇)
《雨巷》教学设计《雨巷》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 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⑵ 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⑶ 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雨巷高中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雨巷》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戴望舒在诗中所表达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雨巷》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戴望舒的内心世界,体会其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歌——《雨巷》。
2. 提问:请同学们先阅读这首诗歌,谈谈你们的初步感受。
(二)整体感知1. 朗读:请同学们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提问: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整体感受。
(三)深入分析1. 分析意象:请同学们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雨巷”、“丁香”、“姑娘”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主题: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背景,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
(四)情感体验1.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2.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再次阅读《雨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观察学生对诗歌中诗人情感的理解程度,评价其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雨巷》2. 多媒体课件:诗歌背景资料、诗歌朗读音频等3. 相关书籍:《戴望舒诗歌全集》等七、注意事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戴望舒的《雨巷》试讲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欢迎参考阅读!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1一、导入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有人说爱情使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了一个那样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走进那个故事。
《雨巷》板书二、知识积累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作者是谁?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三、信息筛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朗读《雨巷》,现在咱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在读得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感情是什么?明确:低沉幽怨。
可以是忧伤、凄清、彷徨、痛苦。
2.怎样才能读出这些忧伤的感情呢?明确: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3.教师范读四、创设情境多么美的一首诗啊,难怪当时《小说月报》叶圣陶先生说此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呢。
1.那么是个事通过什么来营造了伤感愁绪呢?明确:意象2.诗歌中出现哪几个意象,应该怎样理解和欣赏呢?明确:(一)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二)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
《雨巷》教学设计5篇
《雨巷》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的意象及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设计初读诗歌,试着给诗划分节奏,体会其音乐美;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自主质疑,提出你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检查学生朗读,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用一个形容词概括。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明确:忧愁、哀怨、惆怅……(二)品读诗歌,把握意象结合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情感?(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出对意象的把握)教师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等(三)赏析意象,把握主旨着重品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学生活动教师补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
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
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
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孤高、美丽、忧伤的代词。
你对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你有什么看法?学生活动:讨论、发言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相关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四)再读诗歌,品味感悟在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诵读全诗(五)教师总结读诗的方法1、整体感悟:初读感觉2、把握意象:吟读推敲3、知人论世(史学价值):拓展阅读。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
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较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
《雨巷》教案(优秀9篇)
《雨巷》教案(优秀9篇)《雨巷》教案篇一【案例设计】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
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
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走近雨巷】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3.讨论明确: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明确:“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雨巷》教学设计精品3篇
《雨巷》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戴望舒这一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及其创作。
2、品味语言,感悟生活,认识《雨巷》寻梦者的彷徨,以及内心顽强的追求。
3、课内外有意地进行语言迁移训练,提高观察和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雨巷》思想感情较复杂,象征色彩浓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隐含的思想感情。
2、弄清《雨巷》中寻梦者的彷徨、顽强。
课前准备:1、小组合作,收集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和图信。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吗?能给大家朗诵吗?你熟悉马致远的《秋思》吗?能给大家朗诵吗?你能说说你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吗?2、资料交流并谈感受。
各小组投影展示,边看图片边作介绍边谈感受(教师适时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
收集资料时,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在配乐声中聆听内容,感受诗作内容。
2、如果你来读某节,你将如何把握,给同学们说说,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诗作的内容吗?三、相互质疑,探究写作意图。
1、将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四人一组,组内交流,然后找出一个你们认为最难的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他组的同学提问。
(学生思考,交流、提问、答问)2、老师也设计了一些问题(投影展示)。
有些问题同学们也已经问过,有些还需我们讨论一下。
(1)雨巷有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戴望舒为什么用“丁香”来写姑娘?写姑娘时的“行”能否换成“徘徊”、“投吧”能否换成“谢”、“消了”能否换成“淡了”、“散了”能否换成“失了”?请分别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托着作者什么情感?(4)“我”着墨并不多,但给人印象特深,为什么?(5)“我”、“姑娘”找寻下去的结果会是什么?师:刚才针对课文进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了吧?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四、启发联想这样的心、这样的情,你熟悉吗?让我们联想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人生旅途也曾感受过的“雨巷”的情感。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教学设计1雨巷教案教学设计引言《雨巷》是一篇由余光中所作的诗歌,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雨夜中的寂静和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这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和探究《雨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雨巷》的基本意思和诗歌的结构特点。
2. 能发现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段雨夜的音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经历的雨夜场景,并引发学生对于雨夜的感受。
2. 阅读及理解先让学生独立阅读《雨巷》,然后集中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基本意思,并结合细节和语言特色进行解读。
从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层次来讲述。
3. 诗歌结构探究教师带领学生从韵律上来探讨诗歌的结构特色。
比如,每一句诗都由5个字组成,这符合五言绝句的格式,每两句诗之间有韵味的呼应,这符合古典诗歌的美学要求。
4. 物象比喻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物象比喻,如“雨蒙蒙”“独自”“衣带渐宽终不悔”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比喻所蕴含的意义。
5. 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发现诗歌的意蕴和情感。
比如,诗歌采用的语言是古韵华丽的汉语,有较多的象征、拟人和转喻手法,这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6. 个人作品创作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觉和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教学测验让学生完成一份阅读理解测验,评估学生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品评价对于学生的个人作品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学生对于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感悟能力以及创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对古典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我价值的认识。
《雨巷》教学设计4篇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雨巷》教学设计4篇
《雨巷》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探究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探究难点】把握“丁香”这个意象,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体会感情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感情。
2、思考:整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忧愁、苦闷、惆怅。
三、局部鉴赏,体会感情1、意象:⑴本诗题目为“雨巷”,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怎样的“雨巷”?请从诗中进行归纳。
(朗读、思考)巷──悠长、寂寥、狭窄、衰败,曲折。
封闭,沉闷。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雨──这封闭、沉闷的环境中下着绵绵细雨,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活力和生机。
环境的压抑衬托内心的孤寂、苦闷。
⑵在这条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彳亍,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⑶“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样的姑娘?朗读第二节,回答。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忧愁。
⑷“丁香一样地忧愁”,以丁香来表现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独创,在中国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①写“愁”的名诗名句: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丁香结即丁香花蕾。
以此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②以“丁香结”“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来表现忧愁,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结着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过渡到写姑娘之愁。
“结”字将抽象的情绪写得具体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层层紧紧包裹起来)、愁之浓(浓得难以化开)、愁之美(如一个美丽的结,一个忧郁的结)。
这是一个愁结,也是一个心结。
③中国古诗中有许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对花伤春,对月伤神,梅、兰、竹、菊是高洁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离别,诗人为何借丁香来抒发愁怨?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但易凋谢,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雨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了解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迷茫,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
2. 分析诗中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
2. 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雨巷”这个词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范读,强调重音、停顿等。
三、分析诗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雨巷”、“雨”、“愁”等。
2. 学生讨论:这些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四、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1. 教师提问:诗歌中的“雨巷”象征着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 教师总结:诗歌中的“雨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迷茫。
五、诗歌赏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我”在雨巷中的孤独、迷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提问:你们从《雨巷》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七、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这首诗。
2. 查阅资料,了解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尝试分析其创作风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讲:高中语文《雨巷》教
学设计
《雨巷》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所以中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关于《雨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优化自己的试讲内容,以防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一篇,本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诗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并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