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及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及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及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7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7章知识点

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存在力。

常见力的作用有推、提、压、摩擦、碰撞、吸引、排斥等;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发生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4.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到静止,由静止到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用字母F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N。

7.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8.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第二节弹力1.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力的改变,叫做形变。

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如弹簧被压缩,弹簧长度由长变短。

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体积的改变一般包括形状的改变)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顾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特殊的方法将微小形变放大后才能显示出来。

弹性:物理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发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改变,撤去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但如果作用力超过了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到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因此,对一个物体来说,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越大,其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3.弹力三要素:大小:与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大小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能量》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能量》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能量》
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以及能量的损
失与效率等内容。

一、能量的概念
能量是指物体进行物理变化或产生物理现象的能力。

能量有多
种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声能等。

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如机械能可以
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等。

2. 能量的守恒: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总是守恒的,即能量的
总量不会改变,只会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和转化。

三、能量的损失与效率
1. 能量的损失: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机械能
转化为热能时会有摩擦损失、电能转化为光能时会有电阻损失等。

2. 能量的效率:能量转化的效率是指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

效率越高,表示能量的损失越小,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越大。

总结:
本章所学的能量概念和转化原理是物理学的基础,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其他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掌握能量的转化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物理现象并进行能量计算。

同时,学会评价能量转化的效率,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物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物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丨八年级下册物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质量与密度-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天平来测量。

-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用密度计来测量。

-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二、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用压力计来测量。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支持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人体浮力的大小与所浸润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浸润液体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时人体会浮起来。

三、运动的描述-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四、力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将保持该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发生状态改变。

- 牛顿第二定律即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功和机械能- 功的单位是焦耳,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α。

- 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 动能和势能之和等于机械能,即机械能=动能+势能。

六、简单机械- 杠杆是指两个力臂之间有一个支点的物体。

- 轮轴、滑轮和斜面都属于简单机械。

- 机械效率定义为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七、声学基础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引起的。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 声波可以产生共振现象。

八、光的基本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 光的传播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反射、折射、色散等。

- 玻璃棱镜可以分光。

九、光的成像- 凸透镜会使平行光线汇聚于焦点处,成像为实像。

- 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成像为虚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纲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纲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二力平衡》的知识点总结:
1.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简称二力平衡。

2. 平衡力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5. 重心的概念:一个物体的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6.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7. 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

8.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9.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0. 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的特点是:静止
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11.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以上是《二力平衡》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1、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改变,要说明一个力,就必须指明其三要素。

两个力完全相同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

2、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样描述力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_第七章_力的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_第七章_力的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a.运动到静止,静止到运动;b.运动快慢的变化;c.运动方向的变化。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9.8N/kg 的物理意义: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15.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16.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17.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如光碟这类环形物体)18.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叫做万有引力。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单元总结一、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力的单位:力(用F表示)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N”。

5.力的示意图:用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二、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弹力的基本特征(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

(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3.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重力;用“G”表示。

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其质量成正比;但重力与质量之比(用g表示)不变,比值近似为:g=9.8N/kg。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作用》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作用》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力的概念与特点:
-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方向用箭头表示。

-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 力的效果:
- 使物体产生运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

- 改变物体的速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 力的分类:
- 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

- 非接触力: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垂直分解时可以通过正余弦函数计算。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状态。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运用力的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索力学的奥秘。

以上是本文档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2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计算》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计算”进行知识点总结。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力的大小、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与力的计算等内容。

1. 力的大小
-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

-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合成后的力,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法进行计算。

- 分力是指合力分解为多个力,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减法进行计算。

3. 力的平衡
- 力的平衡指合力为零的情况,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有三种力的平衡情况:静力平衡、匀速力的平衡、变速力的平衡。

4. 力的计算
- 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完成。

- 对于合力的计算,可以将作用力合成后进行计算。

- 对于分力的计算,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力进行计算。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计算》的知识点总结,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平衡条件。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力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 也称为惯性定律。

3.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受到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与质量的乘积。

- 公式表达:F = m * a- F:净力(单位为牛顿)- m: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 a:物体的加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4.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也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过程。

6. 弹力- 定义:恢复形变的力。

- 显性弹簧伸长弹性力:F = k * x- 隐性弹簧伸长弹性力:F = 1/2 k * x^27. 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接触表面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 静摩擦力:F静= μ静 * N- 动摩擦力:F动= μ动 * N- μ静:静摩擦系数- μ动:动摩擦系数- N:物体受力的垂直分力(法向力)8. 重力- 定义: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 公式表达:F = m * g- F:重力(单位为牛顿)- m: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9. 倾斜面上的力- 沿斜面方向的分力:F∥ = m * g * sinθ- 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F⊥ = m * g * cosθ10. 物体的平衡- 定义: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

- 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矩为零。

以上为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性质、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等。

具体如下: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6.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7.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kg。

9.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这些知识点需要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做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
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 5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