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由分子、分母两部分组成,表示形式为“分子/分母”。
3. 分数的相等性:分数相等的条件是两个分数的乘积等于零。
4. 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5.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通过分数化简、通分和分子的加减来实现。
6.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两个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可以通过分数的乘除法来实现。
二、线段和角1. 线段的概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长的线段。
2. 线段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判断线段的大小关系。
3. 角的概念:角由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及其两侧的点组成。
4. 角的类型: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5. 角的度量:使用度量单位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6. 角的相等关系:两个角相等的条件是它们的度数相等。
7. 角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度数来判断角的大小关系。
三、面积和周长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度与宽度之和。
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周长等于四倍的边长。
3.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斜边和高的乘积的一半,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4. 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四、代数式和方程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可以进行运算。
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可以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进行。
3.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4. 解方程:解方程的过程是将未知数从等式中分离出来,使得等式成立。
五、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有理数的比较大小;5.有理数的绝对值;6.有理数的相反数;7.有理数的乘方运算;8.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运算。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与特性;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矩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的性质;5.正多边形的性质;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中位线的性质;8.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勾股定理与三角形1.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判定;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两线相交的性质;4.逆条件的判定;5.根据条件求解实际问题。
四、相似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例与证明;4.根据相似比例求解实际问题;5.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的关系;6.相似三角形与线段的比例关系。
五、线性方程与线性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2.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与图象;3.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性质;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方法;5.列方程解实际问题;6.两个变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7.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及方法;8.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六、数据的分析与概率1.列频数标表和频数直方图;2.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4.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计算;5.数据的误差分析;6.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7.事件的排列与组合。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总计1200字以上。
七下数学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非常完整
七下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非常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1所示,∠1与∠3互为对顶角。
∠1=∠3;∠2与∠4互为对顶角,∠2=∠4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如图2所示,当 ∠1 = 90°时, a ⊥ b 。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1 = ∠2 = ∠3 = ∠4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
同位角呈“F ”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
内错角呈“Z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
同旁内角呈“U ”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提供数学下册知识点的简洁归纳,方便学生进行研究和复。
第一章有理数
有理数基础知识
-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及比较
-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乘除法
- 正数、负数、0之间的乘除
- 有理数的乘方
- 有理数的开方
第二章代数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
- 代数式的定义及基本元素- 代数式的分类及例子
- 代数式的值及求值
代数式的运算
-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
- 代数式的乘方运算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的基本概念
- 方程的定义及基本元素-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 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元素
- 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基本概念
- 点、线、面的区别及联系
- 基本图形的名称及性质
- 平面图形的分类及例子
视图与投影
- 视图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 正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投影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第五章几何变换
平移
-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 平移的向量表示- 平移的作用及实例
旋转
- 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旋转的角度表示- 旋转的作用及实例
对称
-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对称的种类及例子- 对称的作用及实例
以上为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研究成绩。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优选5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优选5篇)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1)篇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二:两点间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三:正方体(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整理)
一、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把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利用有序数对,能准确表示一个位置,这里两个数的顺序不能改变。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习惯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方向上的数 轴称为 y 轴或纵轴,习惯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是平面直角坐 标系的原点 .
七、命题、定理、证明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 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真命题。命题成立,而结 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假命题。
的垂线.
B
工具:直尺、三角板
1 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 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 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 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A
l
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有两个未知数.(二元) 2.含未知数的指数都为 1.(一次) 3.两个一次方程组成.(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有一个,可以理解为两条直线相交点的坐标。
定理:有些真命题是基本事实,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无需再次进行 证明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汇总第五章平行线和相交线—序知识点5.1相交线St 1.1相交缆有一仆於其的加点"冷一条公共阿边…吊外一边互为反向莊长蜒.达样的两金黑叫做邻补角.两条直覽相变有4对邻补脅,有公共的逍点.角的爾边2为反向延长損.这样的两个宦叫做对期轴亠两条直线.相宜有2对才顶為.才顶命相等,5. L2两峯宜钱相交•蘭戌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帝.那么这两条直绝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宜張《jat另一条直践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feiA.注意:⑴垂厳是一辜直螞■⑵具有垂直关杀的两衆世践所黒的4个帛都畏9上⑶垂宜是相兗的特珠情况。
(4)#直的记fife: alb, AB 1 CD.画已知直维的垂线有无数氛讨一占肓亓y由一•雄审陰与尸乜夕理至-酋连鞭包空外一应与直代上各虽的所有践段k汞践投说瓦简单说成:垂魂段最氟直護朴一点到洼条直钱的里娠段的*JT冈紈.克:到直坝的距蕊.久2平行纯"1平打裁在间-平面內.两条直纯没有交点•见这两莱直強互相甲行.记作:iJT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铁的羌泵只育两种:相变或平th半行公遅:经辻直県外一点,有旦日疽一条直茂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乂直咬都与第三眾直瓯平行’那么这两备直妊也互棺平行.5,2 2立敛平行的条件询条直蝗板芻三条直黄耶截*亞两条被截绞的司一・撷規的间一瘠、这擇的两个角叫做同位ft两茶卫也低第三条直更所栽,在两条戟截锲文同芋iLt>的酉个窗叫做内错角.两条直线祓芻三条直线歸杜.在两泉航裁线二旬.找蜿的同 F 辽样的蘭第六章《平而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点b・2H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利用平面直倩坐标杀蛙制区城內「些地点介布1*况平而图的过程如F: 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遗寻的藝照直为原駅扁定K轴.y帕的正卉向; 必遢齧具体问题摘龙适世的比倒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也匕度;刊寺坐标半面内画葩这姿点、写出各点附坐标知备个临.电的f总:一b・2・2用坐标叢示•乎樓在平面直墉坐标杲中,将点I X、八向右(或左)平移H个单位£度、可以律到对应点(x + Ai y>(或(""));将点(T* y)向上(或下)平移b牛单住鬟度,可以得到时应点(X, y*b)(或g y-b)k在字而直命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册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威城击)一卜疋打棺应的新S1形就是把眾图形向右]成旬左)平務d个单位长度;钿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撫加(或風去)一金正鞍氛相血的新困形就是把原雷器向上(或向下)平移&卜梓ft畏度.二.典型习題-V选幷(8L在半閒自孤坐赫蜿中.点F (-2< 3)< >扎窮-颐&.第二取腿J第三釦H 6 swamN如图,小明从戌。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实数1.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不能表示为分数形式的实数,如√2、π2. 实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乘方、开方- 绝对值的计算3. 科学记数法- 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4. 实数的性质- 相反数、绝对值-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二、代数表达式1. 单项式- 单项式的概念- 同类项2. 多项式- 多项式的概念- 多项式的加减法- 多项式乘以单项式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3. 代数式的简化- 合并同类项- 分配律- 因子提取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概念- 解一元一次方程 - 方程的应用2.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不等式的应用3.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解方程组 - 消元法解方程组 - 方程组的应用四、几何1. 平面图形- 平行线与垂线- 三角形的性质- 四边形的性质2.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 弦、弧、切线- 圆周角、圆心角3.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2. 概率- 随机事件- 概率的初步认识-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六、综合应用题- 结合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大纲整理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有所调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平行线及其判定(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l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l知识点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是中学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学生学习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据与统计三个模块展开。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的知识点:一、数与运算1.自然数及其概念自然数是人类用来计数的数字,加、减、乘、除等运算都需要用到自然数。
自然数的特点是有序、无穷、排列有规律等。
2.整数及其运算整数是由自然数、0和负数组成的数集。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有些特点是需要牢记的。
3.分数及其运算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的若干份中的一份。
分数的加、减、乘、除都涉及到分母、分子的变化。
4.小数及其运算小数是小数点后有限位的有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需要注意精度,不能简单地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
5.百分数及其运算百分数是百分之一的分数形式,百分数的技巧在于换分母。
二、空间与图形1.二维图形的认识二维图形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通过学习得到了直线段的中点、角的度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形状的属性。
2.三维图形的认识三维图形包括棱柱体、棱锥体、棱台、球、圆锥等,需要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坐标系与图像的认识二维坐标系是指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构成,将平面分割成四个象限,可以用来表示平面上的点。
4.几何变换的认识几何变换是指平面或空间中的点、线、面等图形在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变换下仍能保持原有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三、数据与统计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来源有直接观测、调查问卷等,整理方法有分类整理、频率分布表等。
2.统计指标的应用统计指标有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位置和众数等,这些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用来描述样本的总体特征。
3.抽样调查与概率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作为代表性样本,通过测试样本来推断总体性质。
概率是指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排列组合方法、条件概率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的知识点,虽然是基础知识,但掌握好了才能更好地应对中学数学的挑战。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完整版)一、整数1. 整数的定义:整数是由自然数、0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
2. 整数的比较:整数可以通过大小进行比较,小于号(<)和大于号(>)可用于比较整数的大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相反数的规则,即两个整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的结果的符号相同。
4.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正负数的规则,即两个整数相乘或相除,如果两个整数的符号相同,则结果为正;如果两个整数的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
二、有理数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用有限的小数、循环小数、整数和正负号表示。
2.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则。
3.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规则。
三、等式与方程1.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可以进行相同的运算,等式仍然成立。
2. 解方程:解方程的目的是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四、比例与相似1.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四个数之间的比值相等。
比例的四条边分别为比例的两个对角线。
2. 相似的定义:若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似,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似。
五、代数式1. 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六、图形的认识1. 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面是由无数个线连成的。
2. 图形的分类:图形可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七、几何运动1. 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地沿着某个方向将图形移动。
2. 旋转:旋转是指将图形按照某个点为中心沿着某个方向旋转一定角度。
3. 翻折:翻折是指将图形按照某条直线对折,使得折叠前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的概念和运算- 多项式的概念和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则- 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法则3.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概念- 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的检验- 方程的应用题4. 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的求值- 代数式的最值问题二、几何1.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性质- 角的基本概念- 角的分类- 角的计算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图形的全等- 全等图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角平分线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 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应用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2. 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简单事件的概率四、解题技巧与方法1. 逻辑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2. 解题策略- 分析法- 综合法- 逆向思维法3. 常见题型解析- 选择题解题技巧- 填空题解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技巧以上是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品)目录1. 单元一:有理数与小数2. 单元二:代数初步3. 单元三:图形初步4. 单元四:比例与函数5. 单元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6. 单元六:带运算的代数式7. 单元七:一次函数8. 单元八: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一:有理数与小数1. 有理数概念2. 有理数的比较3.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4. 有理数的绝对值单元二:代数初步1. 代数表达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运算法则3. 简单的方程与解方程单元三:图形初步1. 平面图形的概念2. 直线、线段和射线3. 角的概念和分类4. 平行线和相交线单元四:比例与函数1. 比例的概念2. 比例与比例的运算3. 函数概念与函数关系4. 一次函数的特点和表示单元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数据的图表表示3. 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单元六:带运算的代数式1.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2. 代数式的乘法运算3. 代数式的整式化简单元七: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3. 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单元八: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1. 平行四边形与矩形2. 菱形与正方形3.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4. 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ote: The above content is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textbook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Grade 7 Mathematics,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t covers eight units and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topics covered within each uni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是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是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
(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五)平移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实数一、算术平方根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三、实数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π、√2、√3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
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
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
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正方向:(+,0)x轴负方向:(-,0)y轴正方向:(0,+)y轴负方向:(0,-)。
坐标原点:(0,0)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横坐标为0。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 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
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代入消元法,一种是加减消元法.1.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向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一、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用不等号(包括:>、<、≠)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 (不等式的加法法则)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可乘性)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 n>b n,且.当0<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可以先把其中的不等式逐条算出各自的解集,然后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 ≤b。
此乃“相交取中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
此乃“向背取空”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不等式合起来,叫做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