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 醉里春归”比较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点绛唇张元干阅读答案

点绛唇张元干阅读答案

点绛唇张元幹阅读答案篇一: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参考答案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2分)词的角度:示例1mdash;mdash;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mdash;mdash;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2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篇二:吉林省三校联考20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长春十一高中东北师大附中分钟。

注意事项:20年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

《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

《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点绛唇林逋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2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2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

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2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

“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以下几句写离情。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⑴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诗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5分)秦诗之理趣元诗之情趣⑵《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

(2分)【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

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

(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

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⑴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诗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⑵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赏析】秦观《三月晦日偶题》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

“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 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 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 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
6.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运用反复对比手法的作用。

两次出现“花前”,从诗句的内容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即场景相同,时间不同。

第一句的“当年”,第二句是“今日”。

通过对比来表现物是人非与当今处境的慨叹。

8.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的理解。

也就是解释“虚度好春朝”的原因。

“今日花前病里销”是说花开依旧
但自己独卧病榻,“独倚破帘闲怅望”是说因身边无朋友相伴而孤独寂寞难耐。

将这几个意思综合起来就是答案。

[剑网三点绛唇]三点绛唇

[剑网三点绛唇]三点绛唇

[剑网三点绛唇]三点绛唇三点绛唇篇一:《点绛唇·春愁》阅读答案《点绛唇·春愁》是南宋作家赵鼎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点绛唇·春愁》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点绛唇·春愁赵鼎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①,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休文:即梁沈约,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梦回鸳帐余香嫩”一句中“嫩”字的妙处。

(4分)(2)结合全词,分析“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三句的作用。

(4分)《点绛唇·春愁》阅读答案(1)“嫩”字,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的幽微和若有若无。

(2分)写出了环境的寂静,暗含着词人那犹如缕缕余香似的感时份怀的愁绪。

(2分)(2)以景结情,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

(2分)清明已近,杏花吹落殆尽,词人伤春惜花,含蓄地表达出离愁别恨。

(2分)拓展阅读:《点绛唇·春愁》赏析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

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

“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元好问《点绛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元好问《点绛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元好问《点绛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元好问《点绛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引导语:关于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与元好问的《点绛唇》,这两首诗有何相似之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5分)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6分)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答案: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2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表明诗人的惜春之情(2分)。

首尾回环照应(1分),突出惜春之情。

2.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2分)秦诗直接讲明道理。

(1分)元词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

(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2分,答出惜春之情,1分。

因8题已考查情感,所以“惜春”之情给1分。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

“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安徽省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8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3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5分)【小题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6分)三、(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四、(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四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

(8分)梦入关吴门梦故山韦庄赵嘏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分)五、(2014届云南师大高三适应性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注: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诗人五十二岁,虽有官职,但实际上是被闲置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所写的是诗人遥送落晖,回首往事,生发出无限感慨,句法圆融而劲健。

B.颈联写景,紧扣诗题“春残”,写诗人眼中田间景象,恬静平和,又暗含愤懑之意。

C.尾联收束全诗,诗人感慨昔日“飞鹰醉打围”的雄豪之气无人记得,不过更增今日的摧颓意绪罢了。

D.“春残”既是自然景象,又有象征意味,诗人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将情、景、事和谐地结合起来。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鸡刘克庄①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

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

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

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

【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

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

①绛帻:红色头巾。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

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

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南柯子·淮西客舍得陈敬止书,有寄【清】毛奇龄驿馆吹芦叶①,都亭舞柘枝②。

相逢风雪满淮西。

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

长安书远寄来稀。

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注释】①芦叶:即芦笳,古代的一种以芦叶为管的乐器。

汪藻《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藻《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宋·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

著有《浮溪集》等。

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词上片着重写景。

寒夜新月,山衔北斗,搔首怅望,梅影横窗。

下片着重抒情。

“归兴浓于酒”,表明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原来的生活,不想被迁调。

B.“搔首”一词用得极精当,词人通过这么一个非常平常的动作,把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出来,形象而传神。

C.“瘦”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人格化,刻画出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形神兼备。

D.“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一句,诗人感叹天寒地冻,正适宜与友人品酒畅谈,与白居易所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心境颇为相似。

E.词人在“鸦”之前冠以“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

“乱鸦”也可看作是词人对政坛小人的隐喻,说明他早已非常厌倦这种宦海生涯了。

15.“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6分)14.A D【解析】A“归兴浓于酒”,归隐的心情像酒一样浓烈,表明了作者远离官场的决心。

D应为“正适宜与友人品酒畅谈”时“这双手却闲下来了”,写作者远离官场宴会,酒兴全无。

表明了词人内心的痛苦愤激之气,厌倦宦海生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此句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

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结尾问句的运用,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

所以心境和白居易不一样。

15. ①“山衔斗”中的“衔”字用得十分富有表现力。

元好问《点绛唇 长安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点绛唇 长安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点绛唇·长安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长安中作元好问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

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

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

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①,比较欧阳修《蝶恋花》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王安国《清平乐》的“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③,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淮知,除非问取黄鹂”④等,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

(可借用序号阐析)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参考答案】:(1)①句更能体现。

(1分)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3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4种:a.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

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

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技巧之比较阅读题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12期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

这类题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度高,在2009-2018年高考中有多个省市考查,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鉴赏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有差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作对比”的程序。

未来几年的高考,这类题型会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可能出现的新考法是: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比较两首古诗的异或同。

1.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审题时应明确:试题要求我们从哪方面展开对比,是内容、情感,还是意象、意境;是语言赏析,还是手法、技巧。

此外,题目有无其他特殊的规定或限制。

只有审清题意,看清了比较点,作答时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这一小题的比较点在于:秦诗如何以说“理”取胜,元词怎样以抒“情”见长?所谓“理趣”,指的是蕴含哲理,而“情趣”自然是讲究以情感人。

那么,具体该如何组织答案呢?题目的要求很清楚:“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加以“分析”。

在《三月晦日偶题》一诗中,秦观认为“芳菲歇去何须恨”,理由是“节物相催各自新”,承续“春”而来的夏也有其“可人”之处;在《点绛唇》里,元好问则直抒因春逝而“渺渺予怀”,除了“留春”“问春”,甚至要“梦里寻春去”。

经过如上一番分析,试题答案也就明确了: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及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月晦日偶题秦欣赏析]《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1)

[月晦日偶题秦欣赏析]《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1)

[月晦日偶题秦欣赏析]《月晦日偶题秦观》《点绛唇元好问》阅读答案附赏析(1)《月晦日偶题秦观》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写道:“月晦日,客心何处,独向长亭翫素秋。

秦淮近,江南好,借问垂钓者何愁?”。

这首诗体现了玩赏自然、凭吊故人的主题,其中“秦欣赏”更是打动人心。

第一段:文章引入苏轼对“秦欣赏”的赞誉,不仅是对秦观这位画家的赞赏,更是对其所描绘的江南秀丽风光的赞美。

《月晦日偶题秦观》中,一幅描绘江南秋景的图画呈现在苏轼眼前,也为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感受,看到景色,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第二段:江南风光的美苏轼在这首诗中写道:“秦淮近,江南好”,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之地,不仅有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还有富有人情味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美食。

江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这个地区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第三段:对“秦欣赏”的赞美苏轼称赞秦观为“秦欣赏”,即是要表达对他画艺的欣赏。

秦观是一位有着极高造诣的画家,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物的刻画。

他的画中,不仅有古朴自然的山水,还有人物活泼自然的形象,古朴典雅的笔触,让人感受到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四段:文化价值的传承在宋代的文化中,这样的一种“文化语境”中,秦观以他的画本荣获宋徽宗赐号“景泰九子”之一,表达了相对于那个时代我们应该对艺术的重视和对文化底蕴的追求理念,通过秦观的艺术创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在当今的社会传承历史文化,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能够更好地对比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积极地实现中华文化的自我认知和发展长远。

第五段:结尾总结综上所述,《月晦日偶题秦观》为我们带来了江南秋色,形象地展现了秦观在人文地理中探索自然风景的意境,感展现了当时文人学士崇尚自然风骨和将自然风景融入文学艺术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对当时历史文化的重温和理解,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其中的文化精髓。

有关古诗春日的阅读答案-有关古诗春日的阅读训练

有关古诗春日的阅读答案-有关古诗春日的阅读训练

有关古诗春日的阅读答案|有关古诗
春日的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亡。

②濂溪老,指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

⑴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试分析其妙处。

⑵有人说“幽情”是该诗的主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在诗中指什么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馀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⑴第二句“花馀几点红”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⑵三、四两句的含意是什么?能给你什么启发?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⑴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为精练传神?为什么?
⑵分析本诗是怎样虚实相衬的?。

《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醉里春归》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醉里春归》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醉里春归》比较阅读及答案.doc》导语:阅读题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精心理解其意思。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qinguan/11720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考语文巩固练习_明辨结构技巧及其他写作手法

高考语文巩固练习_明辨结构技巧及其他写作手法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释】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3、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4、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5、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6、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赏析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赏析原文: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译文: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注释: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③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④芳菲:香花芳草。

⑤何须:何必,何用。

⑥可人:称人心意。

赏析: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

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

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

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

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

“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

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

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

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

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

《点绛唇·新月娟娟》阅读答案

《点绛唇·新月娟娟》阅读答案

《点绛唇·新月娟娟》阅读答案《点绛唇新月娟娟》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点绛唇新月娟娟》习题8.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分)9.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0.“梅影横窗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5分) 《点绛唇新月娟娟》答案8. 诗人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动到静,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衔北斗、夜寒江近、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

(景象3分、顺序2分)9 .词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

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飞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原因2分、思想感情3分)10.“瘦”字用得好(1分),用拟人手法,把梅赋予人的特点(1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用它喻指词人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2分)。

《点绛唇新月娟娟》赏析这首词构思别致,语言晓畅,婉转含蓄,情景相生。

但一般认为这首词不是通常的写景抒情,而是寄托着作者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上阕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

开篇两句写远而静的夜景。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一弯新月如玉镰悬空,星月交辉,把夜空装扮得十分美丽。

远山静静地矗立着,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衔在其中一样。

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无声息了,夜似乎更冷了。

“衔”字极为生动准确,将静景写活了。

以下内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写到室内的“起来搔首”之人。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深夜无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凭窗而坐所见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

“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这句“梅影横窗瘦”一是以梅花点明残冬早春时节,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下文抒发归隐之志作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8.《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5分)9.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6分)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参考答案:8.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2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表明诗人的惜春之情(2分)。

首尾回环照应(1分),突出惜春之情。

9.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2分)秦诗直接讲明道理。

(1分)元词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

(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2分,答出惜春之情,1分。

因8题已考查情感,所以“惜春”之情给1分。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

“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