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逋点绛唇阅读附答案
林逋点绛唇阅读附答案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豪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昆裔指出门远游之人。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么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扼要赏析。
(3分)22.这首词用了丰厚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4分)23.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述了怎么的情形?有甚么作用?(4分)24.词的最后三句是怎么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扼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2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使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
如斯荒芜之状渲染了浓烈的离别氛围。
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形,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便可给2分。
)2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形。
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
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包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述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形: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地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下列几句写离情。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形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捉住特定时刻,刻划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便可得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23.(4分)描述了枝头稀疏的余花随蒙蒙细雨飘落满地的春色凋零情形。
林逋《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 题。
(4 分)
点绛唇
宋·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
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4.词的上片描写了荒园、▲、▲等暮春意象,无一字写草,却无一处不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
(2 分)
15.下列诗句与“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C.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
14.(2 分)
残花(落花)、细雨
(烟雨)
(一点1 分)
15.(2 分)【A】.。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阅读练习及答案《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诗词阅读原文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
③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诗词阅读题一1.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5分)2.词的结尾“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着一“舞”字,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
(5分)2.前人说“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请简析其含义以及在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诗词阅读题答案一1.①反衬。
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2分)②寓情于景。
三四两句,写青山清寂愁苦,填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
(答拟人亦可)(3分)2.“舞”是飞舞、舞动的意思。
(1分)句中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3分)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2分)二1.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1分)前句既写出了燕雁随季节而飞并非有意,又喻示诗人纯任天然之意和漂泊江湖之感;(1分)中间句写山容阴沉不开,似呈清寂愁苦之色;(1分)后句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写出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风景;(1分)拟人手法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1分)2. “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
(1分)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
(1分)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怀古正是伤今,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
《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点绛唇》阅读题及答案「篇一」《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5分)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6分)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答案: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2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表明诗人的惜春之情(2分)。
首尾回环照应(1分),突出惜春之情。
2.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2分)秦诗直接讲明道理。
(1分)元词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
(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2分,答出惜春之情,1分。
因8题已考查情感,所以“惜春”之情给1分。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
“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赏析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
“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点绛唇阅读原文及答案
点绛唇阅读原文及答案点绛唇阅读原文及答案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王孙:贵人之子孙。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草盛貌。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3“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4词的最后三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2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
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3分)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
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手法答出其中任两点2分,能分别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各2分。
)3.描写了枝头稀疏的余花随蒙蒙细雨飘落满地的春色凋零情景。
(2分)流露出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为了阕写离别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
(2分)4.作者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天涯。
(2分)以景写情,以凄凄春草喻无边离愁,渲染了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感情。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5分)A.“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B.开篇两句,着力刻画动作神态,完全不写相貌,但一个少女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这和此前此后诗人词人凡是写到女子必重颜值大不相同。
C.“露浓花瘦”写的是带着露珠含苞待放的花,象征花一样的年龄,水一样娇嫩的青春少女形象。
D.“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写少女突然看见外人闯进来赶紧回避,鞋子来不及穿,发髻上的金钗下滑坠地也顾不上拣的匆忙狼狈,表现了少女又气又羞的心情。
E.词人善于抒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借“露”“花”“青梅”抒发少女敏感而细腻的怀春情感。
(2)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被公认是唐人写少女的佳句,请结合本词对少女形象的塑造做一个对比分析。
(6分)【参考答案】:(1)DE(D项“又气”表述不当;E项这首词通篇叙事。
对一项给3分)(2)①杜诗只写出了少女的婀娜身姿,整个形象显得模糊不清、不鲜明,而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3分);②李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宋代少女形象:既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态,又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情窦初开的微妙心理(3分)。
简析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
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渔唱”之多。
【考点定位】
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共2分,每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从中找到有关人物活动的内容,如“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醉弄扁舟”用自己的语言之些内容即可。
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答复即可。
(共2分,每点1分)例如: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 (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秦观《点绛唇 桃源 醉漾轻舟》阅读答案及赏析
秦观《点绛唇·桃源醉漾轻舟》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桃源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住之情。
(1分)。
(得分标准:心情2分,结合诗文分析1分)(2)参考答案:“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濛的黄昏景象(1分),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飘泊、凄冷之情(1分)。
“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飒的暮春画面(1分),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1分)。
(先分析两景,后分析两情也可。
)【赏析】: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穷凶稔恶”的“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
他握政伊始,即广兴党籍,大肆打击元祐(1086—1094年)时旧党的大小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窜,秦观也未能幸免。
他始由国史院编修贬为杭州通判,途中再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县)酒税”。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这一连串巨大的打击使得秦观陷入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浓重悲哀之中。
在郴州旅舍,他写下了著名的词篇《踏莎行·雾失楼台》,这首《点绛唇·桃源》大约也作于词人贬居郴州时。
桃源,即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世外天地,并假称其地在武陵(今湖南桃源县境内)。
那儿景色优美,环境宁静,生活安定,人心淳真,没有喧嚣,没有纷争,为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乐道。
秦观到郴州后,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不禁怦然心动,眷念不已,在《踏莎行》里,写下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名句,流露出对桃花源的向往和望不见“桃源”后的不胜怅惘。
王禹偁《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禹偁《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8.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答:这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呢?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剪红刻翠、遣兴娱宾的作品截然不同。
词的上片借细雨浓云来抒写离愁别恨,既描画出江南多雨多云的特点,又写出了词人对水乡的喜悦之情。
词一开始就捕捉住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
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却仍然感到这一切都有迷人的魅力。
所以,下面禁不住用赞美的语气写道:“江南依旧称佳丽”。
“佳丽”,讲的是风景优美宜人。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
那么,这“佳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对此作了形象的补充和描绘。
“孤烟”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作者把王维的诗句略加改造,并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便跃然纸上了。
当然,作者并不只着眼于“水村渔市”的刻画,他内心想的是更加远大的事情。
所以,下片宕开一笔,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翼高飞的感慨。
当“征鸿”从“天际”掠过之时,作者便止不住产生了振翼搏斗的遐想。
《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以鸿雁奋飞来跟自己“平生事”相对照,于是便“凝睇”注视,免不了发出世无知音,“谁会凭栏意”的深长慨叹。
答案:8.(5分)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江南秋景图(2分)。
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
李清照《点绛唇》的阅读练习答案附译文
李清照《点绛唇》的阅读练习答案附译文李清照《点绛唇》的阅读练习答案附译文「篇一」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参考答案:9、(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2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李清照《点绛唇》的阅读练习答案附译文「篇二」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练习题与答案一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 一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 )的少女,是( 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 )少女生活的`写照。
2.“慵”写出了少女荡完秋千,身体的( 困倦 ),“露浓花瘦”是说少女的脸上淌着汗,如同花儿洒着露珠,而(身体 )也显得瘦了,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点绛唇》雨恨云愁阅读答案
《点绛唇》雨恨云愁阅读答案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
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
《点绛唇》就是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点绛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点绛唇》阅读题目:8.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答:9.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6分)答:《点绛唇》参考答案:8.①比拟,这雨使人天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
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感情。
(前两点打出任意一点给2分,第三点3分)9.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2分)②对于江南水乡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恋爱和喜悦。
(2分)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展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事无知音的感喟。
(2分)(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2分)赏析王禹偁是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华靡文风的文学家,有《小畜集》传世,留下来的词仅此一首。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此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时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古代诗歌《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许昌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河南许昌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韩琦①病起恹恹②,画堂花谢添憔悴。
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
武陵⑤回睇,人远波空翠。
注:①韩琦:北宋大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相外任。
②恹恹: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③武陵:这里指武陵溪,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堂花谢添憔悴”,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画堂前花木枯损,渐趋凋谢的景象。
B. 上片病体恹恹的老人与行将衰败的花木相对而立,与“无可奈何花落去”有相通之处。
C. 词人写堂前乱红飘飞,武陵落英缤纷,这些眼前之景亦花亦人,花人一体,暗合心境。
D. 词末塑造了一个独立而望,若有所失的人物形象,渲染了气氛,含蓄不尽,余味深长。
15. 《词苑》云:“公以经国大乎,而小词乃以情韵动人。
”请概括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C 15. ①惜春伤春的惆怅。
②怀人念远的孤苦。
③感伤时事的空愁。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武陵落英缤纷,这些眼前之景”说法错误,“武陵落英缤纷”不是眼前之景,由结句的“波空翠”看,作者当是由眼前的“乱红飘砌”而联想到“落英缤纷”的武陵溪,而那里正是驻春藏人的好地方。
因此这里并非是实指,而是借以代指所怀念的人留连之地。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
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句中,“病起恹恹”,这句是实写作者当时的情况。
由于生病,心绪愁闷,故见画堂前正在凋谢的花枝,也好像更增添了几分憔悴。
“憔悴”,既是写凋谢的花,也是写老病的人。
“滴尽胭脂泪”形象地描绘“乱红”的飘坠,赋予落花以伤感的人情,同时也包含了作者自己惜春伤春的惆怅和伤感。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
愁无际。
武陵回睇。
《点绛唇》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点绛唇》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8.上片“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一句绝佳,请简要赏析。
(5分)
9.请简析,全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8.两句集中写景。
柳丝飞舞飘荡,蛛网黏住了空中飘浮的游絮。
词人借景抒情,以景显情,又以“柳丝”“飞絮”自喻,抒发了自己羁滞他乡的愁苦心情。
(内容分析1分、手法2分、感情2分,也可从炼字炼句、意象意境等角度赏析)
9.全词塑造了一个谪宦楚地、凝伫望归、愁苦郁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暮春时节,词人登台远望,“披襟”台上、“极目平芜”、长久“凝伫”,词人看到快风残雨、柳丝飞絮的凄凉景象,听到黄昏村落歌鼓之声,内心不禁产生凄苦的情绪。
(内容概括1分,手法分析2分,形象概括3分)
【《点绛唇》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点绛唇》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点绛唇》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纵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庄傍晚鼓。
8.上片“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一句绝佳,请扼要赏析。
(5分)
9.请简析,全词塑造了怎么的抒怀主人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8.两句集中写景。
柳丝飘动飘拂,蛛网黏住了空中飘浮的游絮。
词人借景抒怀,以景显情,又以“柳丝”“飞絮”自喻,抒发了自己羁滞他乡的愁苦心境。
(内容分析1分、手法2分、感情2分,也可从炼字炼句、意象意境等角度赏析)
9.全词塑造了一个谪宦楚地、凝伫望归、愁苦愁闷的抒怀主人公形象。
暮春时节,词人登台远望,“披襟”台上、“纵目平芜”、久长“凝伫”,词人看到快风残雨、柳丝飞絮的苍凉景象,听到傍晚村庄歌鼓之声,内心不由发生凄苦的情绪。
(内容概括1分,手法分析2分,形象概括3分)。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点绛唇阅读理解和答案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古代诗歌汪藻《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广西2023学年高三上9月)
10.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西部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汪藻①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②。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
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谪,官场失意。
②闲却:空闲。
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会饮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由室外之景写到室内之人,其中“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
B.“梅影横窗瘦”句以梅花点明时节,以“梅瘦”表现词人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抒发归隐之志铺垫。
C.“霜天”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阀写景的收束,又引出下文的抒情。
D.下阕“闲却传杯手”句说酒兴阑珊,“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则告知读者酒兴阑珊的原因。
15.南宋吴曾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
前人评曰:“凭虚撰一事实,殊乖本义。
”请结合词作内容说明改诗为什么“殊乖本义”。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庄子《逍遥游》中以风为例,从反面说明“厚积薄发”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我国的婚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古代诗词中就有涉及媒人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理解错误。
苏轼《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11分)
点绛唇①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
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贫月。
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
”③别乘:官名。
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
“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
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
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
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
亲密。
E.全词篇幅短小而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虚实结合,语言平白如话,读
来妙趣横生。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14.B E(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
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E
项,词中没有议论。
)
15.①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②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
州城的喜爱;③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汪藻《点绛唇 新月娟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①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景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释]①点绛唇: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
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
著有《浮溪集》等。
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1结合词句,赏析词中加点的“瘦”字。
(5分)2本来“好个霜天”正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为什么说“闲却传杯手”?(6分)3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分)4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人格化(2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写出它(也是词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和耿直的傲骨(2分)。
2、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回家,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
(每点3分,共6分)3诗人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动到静,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衔北斗、夜寒江近、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
(景象3分、顺序2分)4词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
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飞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原因2分、思想感情3分)[译文]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点绛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词人汪藻一首词。
这是一首吟咏归隐的词。
上阕写冬末初春景:寒江夜月,梅横影瘦。
心境的落寞与凄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得到表现。
下阕前两句写霜寒无酒可饮,处境十分困窘,听到乱鸦聒噪,更增退隐之思。
《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
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答: _________ _。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⑴上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实景,侧重叙事和描写;下阙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
⑵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8.上片“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一句绝佳,请简要赏析。(5分分)
参考答案
8.两句集中写景。柳丝飞舞飘荡,蛛网黏住了空中飘浮的游絮。词人借景抒情,以景显情,又以“柳丝”“飞絮”自喻,抒发了自己羁滞他乡的愁苦心情。(内容分析1分、手法2分、感情2分,也可从炼字炼句、意象意境等角度赏析)
9.全词塑造了一个谪宦楚地、凝伫望归、愁苦郁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暮春时节,词人登台远望,“披襟”台上、“极目平芜”、长久“凝伫”,词人看到快风残雨、柳丝飞絮的凄凉景象,听到黄昏村落歌鼓之声,内心不禁产生凄苦的情绪。(内容概括1分,手法分析2分,形象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