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879bcf3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c.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幅插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描述插图,相互交流补充。
3.简介创作背景。
同学们,170多年的一天,正在旅行中的丹麦作家安徒生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的信,信中就有这张图片,安徒生根据这张图片创作了一篇不朽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一——《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出示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安徒生是世界级的童话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广为流传。
同学们了解他吗?(学生交流,师生补充)2.简介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
安徒生几十年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3.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讨论:课文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故事?4.检查初读情况,学生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词,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指导读准字的音。
旧围裙又冷又饿打成卷挣钱富商明晃晃几乎擦燃蜡烛火焰喷香①提示字音:“明晃晃”中“晃”的读音为第三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822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b.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关爱他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提问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主题,如“小女孩的愿望”或“我们能为他人做些什么”。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深刻的道德教育。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对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童话故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同情和珍惜。
-写作技巧:学生可能难以将所读故事的情感和主题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内容,需要指导如何构思和表达。
-朗读技巧: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词汇理解,例如“温暖”一词,教师需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其不仅是物理上的温度,还代表了情感上的安慰和关怀。
2.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统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b0017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7.png)
统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世界”,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之作。
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
例如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想: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以及和奶奶一起飞走的美好场景,这些幻想与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处境,使读者更加同情小女孩的遭遇。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19世纪丹麦社会的贫富悬殊状况缺乏直观的认识。
他们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但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对于文中一些描写小女孩心理活动和幻想的段落,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才能准确把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柴、旧”等13个生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理解这些幻想反映出的小女孩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会写要求的字和词语。
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及其反映出的愿望。
掌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例如,小女孩现实中的寒冷与擦燃火柴后看到温暖的火炉这一幻想形成对比。
课文中描述“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而现实中“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3e41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徒生作品的语言美。
2、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交流小女孩儿的“幸福”,小姑娘“幸福”的死去中,我们如何面对苦难,汲取怎样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3、说话训练,开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话,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激情导入新课〔一〕新课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讲述了在合家欢乐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儿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来继续探究小女孩儿内心深处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播放纯音乐配音伴读〕〔二〕引出“幸福”〔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吼叫的北风。
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为什么,有家却漂泊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
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考虑,批注了这段话。
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考虑——〔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诸多疑问〕老师总结: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答复。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
正像刚刚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品读重点词句,汇报交流感受,解读小女孩儿的“幸福”〔一〕温暖〔第一次憧憬〕“多么温暖多么亮堂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似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适啊!”〔配上大火炉的〕交流西方家居火炉的摆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参)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参)](https://img.taocdn.com/s3/m/47e4ada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9.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优美语言,培养阅读兴趣;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温暖”、“寒冷”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除夕夜,为了生存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悲惨故事。
2. 课文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小女孩的悲惨境遇;第二部分描绘小女孩擦火柴时幻想的美好场景;第三部分表现小女孩在美好幻想中死去的悲惨结局。
3. 课文主题:通过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板书材料等。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4. 朗读感悟: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感受课文的情感。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创新意识。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之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ae06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丹麦著名的作家。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2、集体交流。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丽……(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3)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完成课后1题)自由读描写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擦燃吗?(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53d8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1c4f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1.png)
2. 读后感的批改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情感的理解深度,对语言表达和逻辑性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角色扮演视频的反馈中,教师应评价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否准确,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提出改进意见。
4. 口头报告的反馈中,教师应评价学生对童话故事- 温暖与寒冷:突显了小女孩的悲惨境遇和她对温暖的渴望。
- 饥饿与美食:强调了小女孩的饥饿感和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现实与幻想:通过火柴的光芒中小女孩的幻想,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4. 仿照课文,编写一个以“卖火柴的小男孩”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童话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童话的认识和理解。
强调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寓意和启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同情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安徒生其他著名童话作品,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的创作风格和童话主题。
- 其他作者的经典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中国民间童话等,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话特点和寓意。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0381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4.png)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被选入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通过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想与残酷现实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及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从文本特点来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以小女孩擦燃火柴为线索,将现实场景与幻想画面交替呈现,情节富有节奏感。
文中对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细腻入微,能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无助,极具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
在教材编排上,该篇课文处于三年级上册,此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接触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的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水平,同时在情感教育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基础,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但对于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丰富情感层次的作品,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他们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火柴的光象征着希望、温暖等)、体会作者通过对比手法传达的情感以及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但在根据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模仿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柴、旧、裙”等14个生字,会写“柴、冷、诉”等13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以及背后对应的现实情况,能准确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习文中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方法,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简单模仿运用。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26959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d.png)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寒冷的除夕夜卖火柴?她遇到了哪些人?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说出喜欢的理由。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设想小女孩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她会有怎样的遭遇?(2)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像小女孩这样生活困难的人?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7.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bec1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b.png)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体会。
6.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我们应当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自己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积极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课文,期待大家的参与!
板书设计
(一)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①故事背景:除夕夜,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
②小女孩的遭遇:寒冷、饥饿、孤独,无人关心。
③故事主旨:关爱弱势群体,珍惜美好生活。
(二)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插图设计:在板书上加入小女孩卖火柴的插图,形象生动地展示故事情节。
②颜色运用:运用鲜艳的颜色标注重点词句,提高视觉吸引力。
6.提高写作水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体会。
7.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8.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讨论和任务,学会分享和交流。
9.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预习和复习课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火柴燃起来了,像一道小小的火焰”,“小女孩把火柴拿在手中,仿佛那是她唯一的希望”。通过分析,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4.品味课文语言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课堂
1.课堂评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合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87e5f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2.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合集6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简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美丽的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文本(一)播放歌曲《火柴天堂》:“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将一根根希望全部点燃;有谁来买我的孤单,有谁来实现我想家的呼唤;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看到希望看到梦想,看见天上的奶奶说话,她说你要勇敢你要坚强,不要害怕不要慌张,让你从此不必再流浪,奶奶牵着你的手回家,睡在温暖花开的天堂。
”(二)导语:一首悲情的《火柴天堂》,把我们再一次带到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再次来到我们上一节课刚认识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课文。
二、深入文本,走进心灵(一)整体感知课文,重悟第二部分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找到答案可在书上做标注)2、指名回答。
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二)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1、阅读提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第五自然段。
2、指名回答。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0f182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a.png)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了解故事情节和生字词。
2.准备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3.准备相关课件或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人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识字写字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如图片、动作、字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和技巧。
在写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笔画的起落避让和结构安排,促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Step 3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所表达的愿望,体会小女孩在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Step 4 思考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想象力,感受童话故事的想象力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5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认识生字词和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以及通过朗读课文和交流思考,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策略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管理和学生情绪,确保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1.通过字典等工具研究多音字“挣、几、晃、喷”的正确发音。
2.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研究生词。
3.了解作者XXX的简介。
4.初读课文,确保正确、流畅、通顺。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研究9个生词,正确发音多音字“挣、几、晃、喷”,掌握13个汉字的书写,正确书写17个词语,包括“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
2.通过朗读课文,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大概2分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3dbb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所以,本教案主张“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语言,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参观者,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搜集安徒生的作品和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指名回答)2.导入: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情境,从孩子们的切身体验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对比来引入,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从而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识字,能更好把握课文内容,使情感、情绪融入课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1b81a6a8956bec0875e3c2.png)
8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二、说学情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我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说教学重、难点1.从幻想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重点)2.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实现语言积累运用。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渗透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卖火柴的小女孩》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卖火柴的小女孩》](https://img.taocdn.com/s3/m/5f18f13976c66137ef061924.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晃、喷”4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二、教学重点: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晃、喷”4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搜集安徒生的作品和名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指名回答)2.导入: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情境,从孩子们的切身体验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对比来引入,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从而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识字,能更好把握课文内容,使情感、情绪融入课文。
三、集中交流,汇报自学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饿、燃、烛、诉、柴”,指名读,纠正读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a24d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四)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五)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童话是每个人童年的梦,本单元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主题,由4篇课文组成。
2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2篇略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以及“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本单元4篇课文都和童话有关系,童话将继续为你打开一扇鸟语花香的大门,它会让你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动物、植物也像人一样,有快乐、有烦恼、有情义。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文本去感悟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8卖火柴的小女孩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冷”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1.识字写字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会认字中“蜡、烛”可以通过图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晃、喷、划”可以通过动作和组词去呈现。
“燃、焰、烛”可以通过偏旁理解意思。
多音字“几”可以借助图片,如出示三张茶几的图片,指出“茶几”的“几”的读音,并明确“几张”中的“几”表示询问数量多少。
其次,还可以利用字源识字理解“烛、富”的意思,这种识字方法形式活泼,学生更愿意接受,最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帮助学生了解构字的依据,识记的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还有情景识字法,给会认字组词,放到情景中帮助学生去理解,如“旧衣服、财富、卷尺”等。
会写字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对汉字笔画的起落避让、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促使学生对汉字的笔划、结构形成正确的视觉印象,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指导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很重要,看每个字的占格情况,再进行指导。
最后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
2.课文朗读本文朗读的基本语调应低沉、缓慢,在具体朗读时还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适当变换语速和语气。
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体会小女孩心情的细微变化,还要考虑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既要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又要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认识本课多音字“挣、几、晃、喷”的读音。
(2)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3)搜集作者安徒生的简介,对作者有个简单的了解。
(4)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冷”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
(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分钟)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文情景图)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安徒生从小热爱文学,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著名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并注音。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课文比较长,段落比较多,认真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4.找出文中的小女孩总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2.检查认字情况。
(1)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归类识字等。
如“焰、烛、燃”,偏旁都是“火”,表示都和火有关系。
)3.指名找出课文中带有多音字“挣、几、晃、喷”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2.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3.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4.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师:认真读这几句话,读准这几个多音字在本课中的读音。
你知道这几个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吗?生1:我知道,第3句话中的“晃”读作“huǎnɡ”,它的另一个读音是“huànɡ”,可以组词为晃动。
生2:对,我也知道第2句中“几乎”的“几”读“jī”。
生3:我发现第3句中也有一个“几”,这个字在句中读“jǐ”。
哈哈,我很细心吧!生4:第4句中的“喷”读“pèn”,它的另一个读音是“pēn”,我会组词喷水。
生5:第1句中的“挣”读作“zhènɡ”,它的另一个读音是“zhēnɡ”,可以组词为挣扎。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平时都很注意积累知识,加油。
4.小练笔。
课件出示: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家具城里的茶几.()太多了,大概有几.()十个,我都挑花眼了。
2.一阵风吹来,明晃.()晃的烛光轻轻地晃.()动了起来。
3.看见桌上喷.()香的奶酪,小熊的口水都快要喷.()出来了。
5.指导书写会写字。
(1)从结构、笔画方面重点指导:柴:上下同宽,书写时注意下部“木”的横要长一些,撇、捺要写舒展。
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
焰:左窄右宽,“臼”中间的两横不要连在一起。
(2)从字源、字义方面指导:柴:篆文=(此,踩在脚下)+(木头),表示踩在脚下的木头。
富:金文=(宀,房屋)+(酉,酒坛),形容家境富裕,有余粮酿酒。
师:用多种方法记忆、理解生字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中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书写不正确的地方,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三、再读课文,初识文意。
1.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文章大意。
第一部分(1~4):大年夜里,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的愿望和愿望的破灭。
第三部分(10~11):小女孩冻死在了大年夜。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童话故事要用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去读。
在朗读课文对环境的描写时,语调应低沉、缓慢,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
在朗读小女孩的幻想时,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读小女孩的结局时,语速缓慢,语气沉重,充满悲伤。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有很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划分段落,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段意综合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4.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四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
(一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的图片,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的图片)2.师:在这个漂亮的小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先感知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每年的大年夜,我们都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而文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大街上干什么?天气是怎样的?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汇报。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1: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寒冷,天又快黑了。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温暖的家中吃饭,但小女孩还光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2:读着第1自然段,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小女孩可怜的模样,让人十分心疼。
(3)指名朗读第2~4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可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可怜?课件出示:1.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描写2.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描写3.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描写师:这几句话分别从什么方面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仔细阅读,把描写方法写在括号中。
预设:这几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动作,写出了小女孩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学习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擦燃火柴:课件出示: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生1: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太渴望温暖了。
生2:这段话中有5个感叹句,写出了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表达的感情很强烈。
师:感叹句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2)自由朗读第6~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课件出示:生1: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小女孩又擦燃了四次火柴,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
生2:第二次,她看到了烧鹅,因为可怜的小女孩太饿了。
如果当时我在场该多好啊,我会把自己的好吃的都送给她。
生3:第三次,她看到了圣诞树。
大年夜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她多么渴望家的温暖啊,所以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