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
技 术 型人才 作 为一 种人 才类 性 与综 合性 。技 术型 人才 既具 备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5
作者简介 : 周世辉 ( 1 9 7 8 一 ) , 男, 吉林松原人 ,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助理工程师 , 讲师 。
1 9
析, 结 合 土 木工 程 类 专业 人 才 培
2 0 1 3 年第 2 0 期 第3 4 卷 总7 2 6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1 0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1 0N
No . 2 0 , 2 01 3
Vo 1 . 3 4
Ge n e r a l No . 7 2 6
应用型本科院校《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与实施
作过程 , 对接施 工员职业标 准 , 以施 工员典型 工作任 务为核 心 , 采 用“ 项 目+ 任 务” 的形式进行设计 。根 据课 程特点 , 其课 程 实施 宜采 用分段循 环的教 学组织形式 , 同时注重综合型技 术训 练项 目设计 , 以使 学生更 多地
获取 缄默 性知 识 。
关键词
以保证 生 业教育 的一个 较高层次 , 其人才 培 造 过程 中的技术性 问题 , 较高 的技术应用能力 、 设计能力与
养 也应 将职业 标 准作 为课 程开发 产 、 制造和工程项 目顺利进行 。随 开发能力 , 其能综合利用不 同学科 的主要依据 。 《 建筑施工技术 》 是 土 着 技术 理论 发展 和 岗位工 作 内容 木工程专 业一 门实践 陛、 综合性较 调 整 , 技术型人才特征也 随之发生 强 的专 业核心课程 , 主要涉及施 工 变化 , 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u 。 员、 质 检员 、 建造 师等 职业 岗位 培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整体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在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全面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法规。
只有坚持施工程序,重视施工准备,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计划组织全现场的施工活动,使建筑施工活动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状态,对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加速工程进度,降低成本及改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专科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理论部分以够用和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原则,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以建立在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下,为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知识目标:熟悉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及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掌握施工准备工作的编制方法;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参数及分类,掌握流水施工的编制方法;熟悉网络计划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和内容,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熟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组织工程项目的流水施工,绘制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的能力。
态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析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目标能力,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
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
四方面均达到才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了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
二、能力本为教育的出发点能力本位教育以毕业后可以工作的职业为出发点,以提供具体的岗位工作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在我国又叫做“职业技术教育的系统开发计划”、“课程开发模式”或“教学模式”。
三、能力本位教育的要素及影响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并以之作为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价的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的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
所以又被称为能力本为教育的第一要素。
其次还有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
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
因此,在专科学校中,基本上是以模块化教学为课程安排的主线,比如建筑装饰专业又分为基础模块、建筑模块、室内模块、公共空间模块等等。
由上可知,能力本位教育最大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强。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强化行业用人部门和学校教育部门间的紧密合作。
由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各项岗位要求进行系统分析,再组成一系列教学模块或单元,在教学组织管理上也自然突出了个别化的特点。
高职课程整体设计的分析
高职课程整体设计的分析课程整体设计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实践性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组织与安排。
一门核心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法技能、社会技能、创新技能,始终以“教学做”为主线,认真做好职业能力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教学实施等的构思与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覆盖广。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具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建筑施工和施工组织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设计了本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一般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常规施工工艺流程;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控制监控点;熟悉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能编写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具备一定的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指导能力。
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应当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一线建筑施工管理人才的实际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做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从课程标准与实训标准相融合的原则,进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围绕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设计中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整体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
[关键词]职业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
要使一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至关重要。
高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积极探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分析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为主要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课程综合化考核等原则,认真做好职业能力目标、技能训练、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构思与设计。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模拟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对专业人才目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员等。
在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要点;熟悉与施工有关的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各类质量验收规范。
能力目标包括:能根据图纸要求组织工人按施工工艺流程指导施工;能在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具备对施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摘要基于技术型人才特征,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以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科学知识体系为主,同时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技术伦理精神的培养。
其课程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对接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采用“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其课程实施宜采用分段循环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注重综合型技术训练项目设计,以使学生更多地获取缄默性知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其人才培养也应将职业标准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施工员、质检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
基于职业标准开发《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既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与原则,又要突出技术本科教育特色,强化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目标定位技术型人才作为一种人才类型,其工作职能主要是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以保证生产、制造和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随着技术理论发展和岗位工作内容调整,技术型人才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
一是知识结构上突出主导性与复合性。
技术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以技术学科中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科学知识体系为主,除具有本专业的技术科学知识外,还具有形成该技术科学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知识、该专业的工程科学知识以及与工作岗位或工作对象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二是能力特征上体现出智能性与综合性。
技术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其能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技术难题或进行技术及工艺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上体现出务实性与伦理性。
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技术人才在技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品质,而作为技术的发明者、设计者或应用者,如何合理利用技术造福人类,也是技术型人员必备的重要品格,因此较强的务实性品格和高度的技术伦理责任感在技术型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及目标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内容1.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包括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工艺与方法、施工机械与设备、施工质量与安全等内容。
2. 施工组织与管理2.1 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介绍施工计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常用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和调整。
2.2 施工队伍组织与管理探讨施工队伍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原则,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施工队伍的工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3 资源管理与供应链分析施工资源(人力、物力、材料等)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以及如何优化供应链,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工艺与方法3.1 地基与基础工程介绍地基与基础施工的基本工艺与方法,包括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基础打桩、浇筑混凝土等。
3.2 主体结构施工阐述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工艺与方法,包括模板支撑、钢筋工程、砌体施工、混凝土浇筑等。
3.3 吊装与安装工程讨论吊装与安装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机械设备和构件的吊装与安装。
4. 施工机械与设备4.1 常用施工机械与设备系统介绍常见的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泵车等,以及其原理与使用。
4.2 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强调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意义,介绍日常保养、维修与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5. 施工质量与安全5.1 施工质量管理探讨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标准,介绍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控制施工质量。
5.2 施工安全管理强调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介绍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与管理措施,以及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措施。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项目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与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与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一、背景介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是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特点。
在建筑施工实践教学中,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衔接技能教学模式是关键。
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课程要求,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分层次、分模块教学: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模块,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每个模块的性质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筑施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实训强化技能:在建筑施工实践教学中,实践是关键。
教师应从技能训练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技能。
3.团队合作:建筑施工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实践环节评价: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实践环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基本工艺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般建筑施工工作。
实践教学计划:1.课程介绍2.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基本建筑测量技能的掌握4.施工工艺的学习与实践5.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6.实践项目:小型建筑施工项目模拟实训五、结语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与技能教学模式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从业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合理的技能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建筑施工技术人才。
基于关键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_周永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推进,各示范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着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
我们积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及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工作领域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成长过程进行调研,经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的研讨,基于关键职业能力,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行动领域,并配置转换到学习领域,确立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决定课程开发的方向和课程建设步骤。
基于学院多年改革的基础,我们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方法,针对市场、面向就业,根据社会需要对专业课程重新定位,进而推进其他课程的改革,从全方位、全过程着手,依据社会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素养,构建既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又与教学实施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合格的“职业人”,培养毕业就能上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形成了共识:从认识论上解决了高职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课程怎么设置;从方法论上解决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程怎么教学;在课程开发上解决了以产品、项目、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能力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学习领域,确定教学情境、学习方法、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以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为依托,结合我院实际,初步制订一个符合区域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和职教规律的课程体系,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方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
三、课程体系重构的模式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应统筹考虑相关因素,分析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工作,选好切入点,设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步骤和具体工作内容。
我们从系统设计角度出发,采取“3343”模式,即3个阶段、3个步骤、4个工作环节和实现3个转变(见图1)。
06-4课程整体设计
《施工技术强化课程包》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施工技术强化课程包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程包学时:128 学分:8先修课:公路勘测技术、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下)部工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专业顶岗实习等。
后续课: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课程需求分析通过行业发展背景调研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根据施工技术(技术员、技术负责人)的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开发构建“施工技术强化课程包”学习领域,满足本专业“一般公路工程识读和绘制能力;公路工程勘测与施工放样能力;工程质检与材料试验检测能力;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与管理能力;公路工程养护施工与管理能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能力”的六个核心能力培养。
《施工技术强化课程包》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交通行业有关工程施工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专项职业能力,其中的专业核心能力即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与管理能力属于本课程的教学范畴,本课程的基本属性为专业职业能力的拓展学习包,其前导为本专业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后续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含工程检测方向)、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等交通土木工程类的毕业综合实习及职业技能培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效果会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的很大影响。
工作任务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完成任务的知识与能力需要组织教学,以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所需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按照公路施工各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基本内容,即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我检测与评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程建设过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大型公路机械化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组成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时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办法,强化了学生的工作技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JZRK001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组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择并序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三、课程建设总体要求1、课程设置(1)性质与作用a、课程体系符合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b、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2)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教学内容(1)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3)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教学需要。
3、教学资源完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库、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指导书、助学资料。
4、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范本一:传统风格】一、前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划,为课程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
1.2 文档范围本文档涵盖了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教学资源和时间安排等。
1.3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面向教学部门、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供其了解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安排。
二、课程背景与目标2.1 课程背景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关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其未来从事建筑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常见建筑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3)培养良好的施工组织和协调能力;(4)具备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设置与内容3.1 课程设置本课程共设X个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教学占X个学时,实践教学占X个学时。
3.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建筑施工原理与工艺;(2)施工材料与设备;(3)施工组织与管理;(4)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5)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主要包括:(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实验演示;(4)实践操作;(5)小组讨论。
五、考核评价5.1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占总评分的X%和X%。
5.2 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具体标准如下:(1)理论知识考核:考察学生对建筑施工理论的掌握程度;(2)实际操作能力考核:通过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六、教学资源要求6.1 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建筑施工技术导论》;(2)参考书目:《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引言:通过这次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专家教授的教学新技能,新理念,新思想,对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变革、培养方向的探索等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认知,希望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下面我以《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1.概述《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
其目标是要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1.1课程的性质《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的内容主要侧重对建筑施工中主要工序易发生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原因的查找、原因的分析及如何避免、如何处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升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终能成为具有“能施工、懂设计、会预算、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级工实训(包括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及竣工资料管理融为一体进行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结合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让学生理解“怎么做”“做什么”“如何检测”及“如何形成资料”全过程。
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其最突出特征是综合性,具体体现在:综合的课程目标,既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综合的训练内容,既是学校所教授的各课程知识、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依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的系统性训练;综合的训练环境,既有学校教学环境,又有企业生产、服务的模拟环境;综合的考核评价,既有对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表现的考核评价,又有对学生完成实训成果的考核评价。
建筑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
建筑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以及满足市场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筑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为确保培训效果,本方案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估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培训目标本方案旨在提升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创新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其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3. 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 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培训内容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方案将制定以下培训内容:1.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2. 技术操作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设备操作、施工工艺操作等实操培训;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从业人员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安全培训:强调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心。
三、培训方式为使培训更加有效和便捷,本方案将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实施:1. 集中培训: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操操作训练;2. 现场培训:利用工地或模拟工地进行实地培训,让从业人员亲身参与实际施工,提高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3. 远程培训: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让从业人员可以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4. 辅助培训:配备相关教材和技术手册,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和学习指导。
四、培训评估为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本方案将进行培训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进行调整和改进:1. 培训前评估: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测评,确定其培训需求和目标;2. 培训中评估:利用随堂测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3. 培训后评估:对培训结束后的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培训效果和对培训方案的反馈意见;4. 定期评估:定期对已培训人员进行复评,了解其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培训和晋升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引言:通过这次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专家教授的教学新技能,新理念,新思想,对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变革、培养方向的探索等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认知,希望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下面我以《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1.概述《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
其目标是要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1.1课程的性质《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的内容主要侧重对建筑施工中主要工序易发生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原因的查找、原因的分析及如何避免、如何处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升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终能成为具有“能施工、懂设计、会预算、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级工实训(包括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及竣工资料管理融为一体进行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结合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让学生理解“怎么做”“做什么”“如何检测”及“如何形成资料”全过程。
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其最突出特征是综合性,具体体现在:综合的课程目标,既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综合的训练内容,既是学校所教授的各课程知识、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依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的系统性训练;综合的训练环境,既有学校教学环境,又有企业生产、服务的模拟环境;综合的考核评价,既有对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表现的考核评价,又有对学生完成实训成果的考核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整体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
[关键词]职业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
要使一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至关重要。
高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积极探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分析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为主要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课程综合化考核等原则,认真做好职业能力目标、技能训练、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构思与设计。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模拟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对专业人才目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员等。
在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要点;熟悉与施工有关的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各类质量验收规范。
能力目标包括:能根据图纸要求组织工人按施工工艺流程指导施工;能在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具备对施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
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理念设计以施工员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
采取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实训、工作零距离对接,注重知识的应用,加强能力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
我们在对施工员岗位能力分析、岗位任务分解、细化、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情境开发,形成具体的课程方案,把实际的工作任务整合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上,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转变;在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上,体现了动态过程和开放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
我们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模式,对原来的学科体系知识进行拆分、解构,基于行动导向体系进行教学内容重构,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安排有技能训练项目,针对施工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无缝对接”。
根据建筑施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主动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及时补充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我们主要遵循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能力培养层次化。
我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通过单元教学任务—单项技能训练任务—综合训练任务的学习和训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第二个原则是课程教学案例化。
我们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真实案例分析,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第三个原则是课程内容任务化。
按照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和实际工作任务,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序化,形成一个个的单元学习任务。
第四个原则是课程实施项目化。
以项目驱动课程,以项目为中心集成教学内容,围绕项目实施课程教学,将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蕴含在项目教学之中。
按照这四个原则,我们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于施工员、建造师岗位职业标准和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把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学习情境、12个技能训练项目。
8个学习情境是地基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和装修工程施工,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2~4个学习任务。
12个技能训练项目中,单项技能训练项目8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4个,8个单项技能训练项目与前面的8个模块相融合,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4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是砖混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架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剪结构施工综合实训、钢结构施工综合实训。
四、教学方法设计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是职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适宜采用的方法。
这里的行动,是指职业工作过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
我们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虚拟到真实,由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工地,融学习过程于真实工作过程中,进行立体化教学。
1.项目教学法。
也叫六步教学法。
对于每一个教学单元,我们在实施教学时,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来实施。
2.案例教学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大量的真实工程案例,以著名建筑物、典型高层建筑、城市地标建筑,如世界十大高层建筑、世界最高建筑、中国最高建筑、北京奥运场馆,以及黄冈市、武汉市、各省会城市的最高建筑或标志性建筑等真实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3.模拟教学法。
在校内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虚拟实训室,模拟施工现场氛围、环境、设施条件,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间,乐在其中。
4.角色扮演法。
对于技能实训项目,我们组织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扮演实际工作角色,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完成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5.分层次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掌握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或训练小组,分别布置繁简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次分组进行教学或实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次进行考核。
6.现场教学法。
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我们在黄冈市内,联系一些有代表性的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
而且,近几年我院投资了两亿多元建设新校区,我们有时就安排学生在学校的工地上,进行现场教学和施工实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按照或模拟工作过程,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的开放,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在校内施工实训场或校外施工现场工地,开放的场地,模拟仿真或直接利用施工现场的设施条件及氛围环境开展;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开放与创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头脑风暴,学会创新。
第二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基于施工员实际工作过程,精心设计各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精心布置单项实训或综合实训项目及训练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第三是教学过程的职业性,突出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过程尽可能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
2.构建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具体化。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分解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等(如下表)。
3.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引入)—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或症结(训练)—提出对策,选择最佳方案(推进)—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实施)—验证方案、改进计划(改进)—能力测试与考核(考核)。
以上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整体教学的引入过程、训练过程、实施过程、考核过程。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充分体现教学规律。
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高职教学新理念,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突出施工员职业能力目标,根据职业需要和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依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选择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具体项目,组织好校内校外的项目实训。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提高技能,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06-13.[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