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修学习作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初中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作者信息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呈现在下表中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并在下表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异质分组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1.教学目标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学习问题,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四、学习情境的概念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五、学习情境的特征1、悬疑性或活动性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因此,悬疑性内在地蕴含着活动性的要求2、生活性学习情境从哪里来?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这是优先于知识世界的一个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学活动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3、真实性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六、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1.创设故事情境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标签:初中历史。
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案
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案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经被纳入了许多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学科研究模式。
在历史学科中,研究性教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5-4世纪罗马帝国的衰亡原因,并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
1.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归纳整理能力等。
1.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冒险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等。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选取的主题是“古罗马帝国的崩溃原因”。
3.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包括小组探究、学生讲座、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
4.1小组探究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探究罗马帝国崩溃的不同原因。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采集相关的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并使用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5.2学生讲座小组负责人可以安排相关成员进行汇报,汇报时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吸引力等因素。
6.3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古罗马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7.4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电子展板,显示运用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
8.课堂评估8.1.过程性评估过程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方面的评估,包括思维和逻辑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等方式进行。
8.2.结果性评估结果性评估主要是对学生研究结果的评估,包括综合性实验报告、学生设计的课堂展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提炼的知识点等。
9.教学反思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意识的自主性。
合理的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授权学生自主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会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发布时间:2023-06-20T06:05:46.826Z 来源:《教育学》2023年4月总第318期作者:马敏丽[导读] 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就是要将信息化的资源与历史教学的资源相互融合,以信息化资源管理为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一体化,以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目标,构建课程与信息资源一体化的教学路径。
首先,要将历史教学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呈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如何将历史资源与信息资源融合,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最优化。
河北省魏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邯郸056800摘要:文章以初中历史的教学为背景,研究了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基于以上的研究,设计了几种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初中历史学习的策略,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教学活动开展,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高效。
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一些教学理论转变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具体地接触到相关的内容,深入地到历史的现象中去学习。
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条件1.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就是要将信息化的资源与历史教学的资源相互融合,以信息化资源管理为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一体化,以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目标,构建课程与信息资源一体化的教学路径。
首先,要将历史教学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呈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如何将历史资源与信息资源融合,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最优化。
2.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将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历史教学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目录前言 (3)一、教学内容分析 (3)1.地位与作用 (3)2.学时 (3)3.教材结构 (3)4.教材重点难点 (3)二、学情分析: (4)1.知识目标 (4)2.能力目标 (4)3.情感价值观目标 (5)三、教学目标设计: (5)1.知识与技能 (5)2.过程与方法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四、教学方法设计: (5)五、学法指导: (6)六、教学过程: (7)1.导入新课 (7)2.教学新课 (7)3.课堂总结 (9)4.板书设计 (9)5.巩固提高 (10)6.总结 (10)7.布置作业 (10)8.学生反馈 (10)七、学习流程图 (11)《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十课。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讲解了对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次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在接下来中国经济史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学时:一课时(45′)3.教材结构:南方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4.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也即南方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1.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这课内容针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2、13岁,思维比较活跃,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其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
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史实来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上课一定要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等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学生又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教案二、研修目标:1. 深入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2.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研修内容: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2.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3. 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四、研修过程:1. 课程标准解析(1)组织教师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
(2)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与技巧(1)介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3. 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如编写教案、设计课堂活动等。
(2)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研修成果:1. 每位教师编写一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历史教案。
2. 每位教师分享一次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
3. 撰写一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六、研修时间: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标准解析和教学方法学习,时间为两周;第二阶段为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时间为四周。
七、研修组织:1. 成立研修小组,由历史教研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研修活动。
2. 邀请历史学科专家进行指导,解答教师疑问。
3.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八、研修评价:1. 评价每位教师的研修成果,包括教案编写、教学实践和论文撰写。
2.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评价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3. 对研修活动进行总结,撰写研修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我校历史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1、知识与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②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社会调查基本功,形成创新求异思维趋势。
教师最后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未提到的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进行补充,着重强调: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5、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以经济科技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多媒体展示“科教兴国”和“发展教育”视频。请学生议一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设计大量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材料中发现规律
为了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我在组织讨论书上的“动脑筋”后,又提供了一则案例材料;为了认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或理解党和政府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通过材料分析,找出规律性知识。
三、联系社会生活,用事实讲话。
高等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解释起来颇为费事。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大学生用其所学知识回乡成功创业的事迹,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历史(优选.)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历史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
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
在“评价工具”一栏中,
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信息技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学历史教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历史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
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
在“评价工具”一栏中,
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信息技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学历史教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中历史1
先请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将长征的原因,主要经过与结果设计成一些图文展现在电脑屏幕上,图形的次序已打乱,引导学生讲述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四人一组合作,排列出这些图形的正确顺序,并用自己的话语将这些图片串讲一遍,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排列得快,讲得好。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并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机车等基本史实,掌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工业革命进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②思考和讨论蒸汽机、火车等重大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了解一定的分析、判断方法,形成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并提高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初中历史线上教研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特制定本线上教研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线上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精神。
4. 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模式,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三、教研内容1. 教材分析与解读:组织教师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为教学提供依据。
2. 教学设计研讨: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章节,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研讨,分享教学思路和方法。
3. 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和交流各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5. 线上教学技巧: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研究线上教学技巧,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6.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探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研活动安排1. 线上教研会议:每周定期召开线上教研会议,讨论教研内容,分享教学经验。
2. 教材分析研讨会:每月组织一次教材分析研讨会,深入解读教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教学设计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4. 教学案例分享会: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案例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线上教学技巧培训:定期举办线上教学技巧培训,提高教师线上教学能力。
6.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讨:定期举办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讨,探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研评价与反馈1. 教师评价:对参与教研的教师进行评价,包括教研参与度、教学设计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
历史教案-历史信息化教案设计5篇
历史信息化教案设计5篇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信息化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历史信息化教案设计1文艺复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的永恒之城──罗马。
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
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原因教师讲解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
探究信息化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探究信息化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也不例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在信息化视野下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生动的历史教学内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和文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
利用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历史知识的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多样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主动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历史资料,深化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引导他们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历史学习资源,如PPT、视频课件等。
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和作业布置,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历史考察、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认知和体验。
四、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历史研究和信息表达,培养其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能力。
还可以开展关于历史信息真伪辨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
五、促进课堂互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历史教育信息化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
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信息化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历史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历史教育信息化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历史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2. 探讨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推动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本次活动首先邀请了一位信息技术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了专题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3)虚拟现实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4)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2. 教师案例分享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活动安排了教师案例分享环节。
三位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案例内容涉及:(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提高学生参与度。
3. 互动研讨在案例分享环节结束后,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研讨。
大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2)如何平衡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3)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4. 教学设计展示为了进一步推动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活动还安排了教学设计展示环节。
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设计方案,内容涵盖:(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
四、活动总结本次历史教育信息化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与历史教案信息技术与历史的应用与研究
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与历史教案信息技术与历史的应用与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让历史研究更加高效、便捷,并且扩展了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本教案旨在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3.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1.1 利用互联网进行历史资料的搜索和获取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和在线图书馆等工具轻松获取到大量的历史资料。
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有效地使用搜索引擎,正确选择关键词和筛选可信度高的信息源。
1.2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事件的时空分析通过使用地图软件和历史时间轴等工具,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与时空背景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和背后的原因。
这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工具和软件2.1 数字档案馆学生可以利用数字档案馆软件,浏览历史文献、图片和录音等资料,从而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展示。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有效地保存、整理和归档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2 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将历史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变化趋势和关联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培养数据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实践活动3.1 搜索并整理历史资料学生分组进行一次小组作业,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并整理一段历史资料,要求学生选择可信度高的信息源,并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3.2 制作历史时间轴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历史时间轴,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包括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将之展示给全班同学。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5篇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5篇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一、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信息化教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篇一: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信息化教学方式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形象直观、鼓励学生之间互助互动、培养合作等,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然而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彻底的代替传统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两着的整合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历史多媒体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新技术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心的教育亦受到了高科技和人口激增的严重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一)传统教学方式解析及其评价传统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板书、挂图和模型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二)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它可以用教师+学生+计算机(网络)+课件来表示,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节省板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主要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的,经点击、放映进行讲解,不必板书,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用于充实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满。
历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
历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作者信息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呈现在下表中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并在下表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型:新授课教法:导学法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这一专题,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确立、巩固、发展、强化过程中属于最后强化阶段教学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八股取士的认识评价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秦汉隋唐元各朝代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明朝的措施比较好理解,通过科举制的前后比较,也能学会一分为二地认识历史事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用前后串联历代君权的加强措施引出明朝2、采用阅读、分析、合作交流、归纳、对比等手段,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措(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历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施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鉴电视综艺节目形式,采用男女生打擂台比赛的形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主持历史小知识擂台赛,共准备十个历代加强君主专制的题目,分男女两队,每队五名同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导语,提出问题,复习串联: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继者,历代封建帝王家天下,他们想方设法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秦汉唐元各封建政权是怎样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板书,前后对比引出明朝.二、传授新知识师问:明朝是怎样建立的?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明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出示板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帝王,你知道朱元璋哪些小故事?学生回答课前搜集的内容:出身贫贱,放过牛羊,做过和尚,参加起义军,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最后灭掉元朝等.教师导语,出身贫贱的朱元璋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叫化子一朝暴富,他是如何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的?.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重点强调\讲解\前后联系\反问\,学生读课文加深理解.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相权过大,威胁君权.2教师解释六部的职责3学生读小字内容,加深对锦衣卫的理解.4教师补充锦衣卫的特务活动事例.教师导语:为选拔官吏,明政府仍采用科举考试形式,为加强君权,从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请学生回答明朝科举考试的特点,教师讲解强调,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准发表个人见解,考试文体是八股文.问:明朝八股取士培养了什么人才?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从小钻研经书,没有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有几句话形容的好:走路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足;张嘴之呼者也,自以为读尽圣贤文章.其实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教师进行前后联系,为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历代封建帝王挖空心思,各出奇招: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狱.学生巩固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师过渡: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君权的朱元璋仍不放心,又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以军事大权,用你所学历史知识回答,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引出建文帝与靖难之役.学生读课文小字内容.教师过渡:以藩王身份夺取君权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明成祖又会怎样做呢?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迁都北京,继续削藩,设厂.三、课堂小结经过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两代人的努力,明朝的君权得到空前加强,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明朝的统治是不是可以长治久安呢?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学生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读过《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
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