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学-专业2016-朱萍

合集下载

体能训练教案(全套

体能训练教案(全套

体能训练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体能训练展开,具体涉及教材《体育与健康》第5章“体能训练”的三个章节,分别是:第一节“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有氧耐力训练”,第三节“力量训练”。

详细内容如下:1. 体能训练概述:了解体能训练的定义、分类、作用及训练原则;2. 有氧耐力训练:掌握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强度、频率和注意事项;3. 力量训练:学习力量训练的基本动作、训练原则及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训练原则,掌握有氧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能训练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量训练的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的掌握;2. 教学重点: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频率和注意事项,力量训练的基本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秒表、哨子、音乐播放器;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瑜伽垫、哑铃、跳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及训练原则,引导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如慢跑、跳绳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频率和注意事项;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力量训练的基本动作、训练原则及训练方法,并进行示范;5. 随堂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卧推等,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六、板书设计1. 体能训练概述定义、分类、作用、训练原则2. 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强度、频率、注意事项3. 力量训练基本动作、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体能训练的定义、分类和训练原则;(2)列举三种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并说明其强度、频率和注意事项;(3)示范三种力量训练的基本动作,并说明其训练原则。

体能 训练法

体能 训练法

体能训练法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周子翔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及健康素质,以提高运动员机体对练习负荷和比赛负荷适应能力的训练过程。

身体训练一般分为三类:1.一般性:是指在运动训练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以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改善身体形态。

其目的在于协调发展对提高专项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各种运动素质。

2.专项性:是指采用与运动技术结构本质相似的,与提高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专项运动素质。

特点是突出发展在比赛中承受主要负荷的肌肉或内脏器官;身体练习与比赛活动相适应;练习的持续时间与专项比赛时间相适应。

3.辅助性:指在运动训练中采用具体将一般身体素质转移到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以便使身体素质逐渐专项化。

特征是提高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体能力,改进神经肌肉和协调性,提高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能力和提高机体在负荷后有效恢复的能力。

身体训练的分类:根据力学特征,可把身体训练分为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

根据动作结构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混合性练习。

根据运动素质特征,可分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练习。

根据负荷强度可分为极限强度,次极限强度,大中小强度练习。

运动素质的分类:基本运动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复合运动素质:灵敏弹跳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构思及具体操作中,应以机体机能训练为基础,以运动素质训练为核心,以形态和健康训练为辅助,四方面紧密练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应正确处理体能训练结构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体能训练的作用:良好的体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是战术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需要。

有助于培养心理品质和稳定比赛心理。

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的特点:体能训练与专项紧密结合身体训练的比例合理训练手段针对性强训练组织技巧化训练过程可控性强重视营养和恢复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男 身体形态 身高 坐高 遗传因素 79 85 环境因素 21 15 遗传因素 95 85 女 环境因素 5 15
体重
去脂体重 头宽
50-63
87 95
37-50
13 5
42
78 76
58
22 24
头围
肩宽 胸宽 胸围 腰宽
94
78 54 50 79
6
22 46 50 21
72
78 55 50 63
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容
1896年至今运动训练的四个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9世纪---20世纪20年代); 新技术阶段(20世纪20-50年代末); 大运动量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科学训练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 论以及运动员体能训练等,在20世纪50---90年代 快速发展。
速度力量 性
耐力性
技 能 主 导 类
表现性
对抗性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动 作结构
亚类 周期性
分组和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滑雪、速度滑冰、 划船、射击、射箭等 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标枪、链球、 铁饼、铅球、举重、高台跳雪等 体操、武术、艺术体操、技巧、花样游泳、马 术、花样滑冰、花样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冰球、曲棍球、棒球、垒 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摔跤、柔 道、击剑
(四)力量耐力
女孩在7-13 岁表现出直线上 升趋势,13岁以 后发展缓慢,14 岁后出现下降趋 势,主要是性成 熟期使力量耐力 受到严重影响。 男孩7-17岁, 力量耐力基本上 表现出直线上升 趋势。
二、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遗传因素占75%以上,少儿9-12岁达到第一次高峰, 16-20岁达到第二次高峰。2-3岁反应速度0.50-0.90秒,5-7岁为0.300.40秒,12-14岁接近成人为0.15-0.20秒。 2、动作速度 4-5岁的动作速度为26.1-37.1度/秒。13-14岁时部分动作已接近 成人的指标,角速度可达到42.0-86.1度/秒。因此在9-13岁时发展动 作速度可取得较好的成绩。 3、动作频率 动作频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4-12岁。训练最佳时期是8-13岁。 4、移动速度 7-13岁是移动速度提高最快的时期。其中,男孩8-13岁、女孩912岁增长速度最快。男女增长总趋势是男孩始终持续增长,13-16岁 期间及以后增长速度高于女孩,女孩在此期间增长速度不稳定。

体能训练概念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体能训练概念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体能训练概念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在体能训练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学界之前,我国学者与专家多用“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的基本概念。

当前,用体能训练涵盖与更新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的概念,并不仅仅是因为体能的概念可以更加全面与系统的概括身体素质的基本内容,并且其还能够体现我国训练理论在认知上的深入与系统。

体能训练,顾名思义是指在发展人体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用科学的负荷和手段,促使人的身体形态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以提高机体适应特定运动所需能力的训练。

杨世勇等人认为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重要途径,其是结合运动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的训练负荷控制,从而改善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运动状态,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通过上述观点可以看出,体能训练是专项技战术训练的前提基础,高水平的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对运动员防止损伤的预防、运动寿命的保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田麦久指出:体能训练的直接任务就是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并力求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运动项目的需求。

这种见解为体能训练中运动项目的活动方式和专项需求、能量代谢特点等方面提供了更为细致和明确的导向。

王卫星也提出体能训练是指为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训练负荷调控,提高运动员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水平,对身体结构和功能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从而促进竞技水平提升的训练过程。

综合前人的观点,体能训练的内容结构与操作要素一般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与健康水平等方面,是针对专项比赛和专项需求,力求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促进专项竞技水平提高的训练过程。

《体能训练概论》复习资料

《体能训练概论》复习资料

必须的爆发力、速度、反应、灵敏、协调、平衡等能力。以上指标直接影响运动员完成专项运
动技术的质量。
1
根据体能在专项运动中的作用,人们把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一般体能是指完成非专项技战术及抗疲劳的身体运动能力。一般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 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即指运动员在完成非专项运动时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 专项体能水平提高的奠定基础。 专项体能是指完成专项技战术及机体抗疲劳的能力。它建立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上。专项体 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专项运动的生理学和方法学特点,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体能。较高的专项 体能水平能够保障高质量完成专项运动技术,还有助于承受训练和比赛中更多的负荷,同时也 能加速恢复的速度。 体能训练时,应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 比重。即重视专项体能对运动成绩起到的直接作用,也不忽略一般体能的基础作用。 三、体能的作用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实现的。体能 训练是金字塔的基础,是缔造成绩的根本,体能的基础越扎实,技术战术心理的程度就越高。 教练,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的教练经常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安排太短的体能训练 (季前),使体能的基础太薄弱,容易造成高度疲劳,影响技术表现,对战术判断造成负面影响, 增加失误率。我们可以认为,技术是体能的函数,战术是技术的函数,当技术不佳,或受疲劳 影响时,战术能力势必受影响。
第一章 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李春雷
“体能”是近十几年在各体育类报刊和杂志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与“体能”相对应的一
些外语是来源于英国的 PHYSICAL FITNESS,也翻译成体适能。德国人称之为工作能力
(LEISTUNGS FAHIGKEIT ),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PHYSICAL APTITUDE),日本人称为体力。

2001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一期

2001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一期

2002年《中国射击射箭》第一期本刊专访2002:备战亚运会着眼奥运会------访射运中心主任助理郎维一平观察与思考射箭能成为2004、2008年奥运会我国金牌新的增长点吗?石岩经验交流谈在国家队执教的体会常静春关于步枪立姿训练方法的探讨原莹玫对射击专项化感知觉-----击发感的初探王建才运用激光测试分析系统对射击动作技术的分析研究宛春宁等明星访谈录我的理想是奥运会三连冠-----访悉尼奥运会女子个人冠军尹美进郭显德译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朱萍译放松自己董文瑾译科技文摘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研究------中短期赛前训练阶段徐本力奥运小知识奥林匹克圣火起源的神话信息栏国际射击教练员培训班在慕尼黑结束于海娟译2002年射击比赛日程2002年射箭比赛日程射运春秋射箭的起源与演变人生感悟成功需要好习惯资料库2001年射击全国纪录2001年射击世界纪录2001年射击业余组全国纪录2001年射箭世界纪录2001年射箭全国纪录2001年奥林匹克淘汰赛全国纪录英语角过海关2002《中国射击射箭》第二期专题报告从乒乓球常胜不衰看教练员必须不断创新徐寅生经验交流借用“外脑”促进我国射击和射箭运动的改进与发展石岩我的教学理念郑青山浅谈射击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矫正李军浅析射手的赛前准备张建伟等关于挖掘老队员潜力问题的讨论柴文斌九运会漫谈浅析射击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症余晓南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赵颖慧九运会夺冠的启示李秀芳谈参加九运会比赛的收获李晖他山之石韩国射箭强大的基础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朱萍译科技文摘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研究------中短期赛前训练阶段徐本力等对我国高水平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俸晓东等信息栏中国射箭项目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肖昊鹏中国射击队组成参加亚运会和世锦赛的初步队伍中国射箭队组成参加亚运会的基本队伍第九、十期全国射击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圆满结束心有灵犀差别虚掩的门.射坛春秋古代弓箭的演变比赛成绩2001射击世界杯总决赛(飞碟)刘希付译射击项目参加亚运会、世锦赛选拔赛成绩英语角取行李2002《中国射击射箭》第三期上海世界杯赛专刊实战磨砺总结提高经验交流浅析中韩射箭运动的差距与对策王友群浅谈心理训练在射击比赛中的重要性王荔军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朱萍译科技文摘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中短期赛前训练诸训练学因素的时间学特及总体时域调控模型的确定徐本力等专用规则奥运会射击运动项目运动员参赛的专用规则张秀芝译信息栏第四期全国射箭教练员岗位培训(高级、中级)班将举行刊林漫步感谢你的对手比赛成绩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一站)飞碟项目全国射箭冠军赛成绩全国优秀射箭运动员大奖赛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二站(女子步枪)2002悉尼世界杯成绩2002年上海世界杯赛成绩2002年亚特兰大世界杯赛成绩英语角接人2002《中国射击射箭》第四期专题报告我国乒乓球常胜规律分析王鼎华综述射箭运动员块打节奏打法的心理学研究思考石岩经验交流脑电测试仪在射击射击训练中的运用赵洪峰等谈青少年女子手枪的规范化训练陈强浅谈运动员的奋斗目标李京龙明星访谈录韩国射箭-----朴敬来和吴教文答日本射箭运动员问郭显德译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石璐译纲还是铅?石璐译科技文摘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中短期赛前训练诸训练学因素的时间学特及总体时域调控模型的确定徐本力等亚运信息韩国釜山市简介釜山的交通设施状况比赛成绩全国射击系列赛成绩(第二站)射击世界杯成绩(飞碟)第48届世界射击锦标赛成绩英语角见面的问候语2002《中国射击射箭》第五期比赛总结中国射击队参加第48届世界锦标赛总结许海峰射击世锦赛的启示九运会前夕,冯建中主任再谈-----谈运动员良好习惯的形成赛场指挥艺术于吉平观察思考韩籍教练杨昌勋执教过程中尤为重视的几个问题万兴化经验交流关于运动员临场感觉的初步研究赵洪峰谈多向飞碟“快打”基本功训练方法观后感马进才从飞碟双多向技术分析看该项目的发展趋势王晓浅析射箭运动员心理定势的养成胡斌论立姿射击的果敢快打张志华以射箭训练工作为载体探索实施素质教育途径实验小学谈运用计算机辅助射击训练的体会孟勤浅谈射击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的信息回避姚辉仿激光训练器在移动靶训练中的运用王荔军明星访谈录满环(韩国)选手-----李昌浩郭显德译科技文摘训练激励时机选择的策略信息栏“转基因运动员”幽灵初现-------科学家提出基因兴奋预警感悟人生杰里的选择我努力我快乐比赛成绩2002年亚洲飞碟射击锦标赛成绩2002年射击世界杯赛成绩2002年射击世界杯总决赛成绩2002《中国射击射箭》第六期亚会总结中国射击队参加第十四届亚运会总结经验交流男子步枪小口径项目与世界水平差距分析马军中心发火项目的慢射训练与手枪速射慢射训练的差异贺承德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训练结构傅继亭调息在射击临场发挥中的应用王艳桃动态分析对飞碟双多向规则可能改变的分析孙盛伟译文双向射击的艺术石璐译高中时代是射箭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时期郭显德译科技文摘时差反应与运动成绩感悟人生小事情就是大事情比赛成绩第十四届亚运会射击比赛成绩第十四届亚运会射箭比赛成绩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成绩(飞碟)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三站)成绩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成绩全国重点体校射箭锦标赛成绩全国射击系列赛总决赛暨冠军赛成绩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成绩。

军事体能训练

军事体能训练

《军事体能训练与队列》目录第一篇军事体能训练 (1)第一章军事体能概述 (1)第一节现代军事体能概念及现代军事体能训练 (1)一、现代军事体能的概念 (1)二、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及其特点 (3)第二节现代军事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5)一、基础体能训练 (7)二、专业体能训练 (7)三、综合体能训练 (8)第二章体能训练的准备活动 (9)第一节准备活动的生理学作用 (9)一、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9)二、对内脏系统的作用 (10)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0)第二节准备活动的分类与运用原则 (11)一、全身(整体)性准备活动 (11)二、局部性准备活动 (11)三、技术性准备活动 (12)第三章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及要领 (13)第一节上肢练习 (13)一、俯卧撑、指卧撑、摆动臂屈伸 (14)二、引体向上 (16)三、卷身上 (17)四、立臂上 (18)第二节跳跃 (19)一、跳远 (19)二、摸高 (22)三、单腿深蹲起立 (23)第三节腰腹肌力练习 (24)一、仰卧起坐 (24)二、俯卧伸屈腿、俯卧起立 (25)三、悬垂举腿 (27)第四节柔韧性 (27)一、立位体前屈 (28)第五节跑步 (30)一、100米 (30)二、5000米和3000米 (34)三、背沙袋跑 (36)第六节格斗 (37)一、格斗基本功 (37)二、格斗 (39)第七节组合练习与协作练习 (47)一、组合练习 (47)二、3人协作攀登 (48)三、10人扛连环沙袋 (50)第四章专业体能训练内容及要领 (52)第一节普通陆地作战 (52)一、通过400米障碍 (52)二、5公里武装越野 (57)第二节登岛作战 (61)一、游泳 (61)二、踩水 (66)三、武装泅渡 (67)四、抗眩晕 (70)第三节高寒山地作战 (73)一、爬山 (73)二、抗缺氧 (75)三、高原组合练习 (76)四、爬竿 (77)第四节数字化作战 (79)一、神经反应速度 (79)二、抗大脑疲劳 (82)三、抗干扰 (84)四、神经—肌肉协调 (87)第五章综合体能训练内容及要领 (89)第一节定向越野 (89)一、作用 (89)二、保障条件 (90)四、定向越野路线设计 (90)五、定向越野技能 (92)六、定向越野训练 (94)七、注意事项 (98)第二节昼夜24小时极限拉练 (98)一、作用 (98)二、保障条件 (99)三、准备工作 (99)四、训练方法 (99)五、训练要求 (99)六、注意事项 (100)第三节高原体能训练 (100)一、基础高原运动生理 (100)二、高原体能训练模式与特点 (102)三、高原体能训练医务监督 (105)第四节战前体能准备 (106)一、战前体能准备目的与意义 (106)二、战前体能准备的内容 (107)第六章体能训练的整理活动 (109)第一节整理活动的生理学作用 (109)一、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109)二、对内脏系统的作用 (110)第二节整理活动的分类运动原则 (111)一、全身性整理活动 (111)二、局部位放松活动 (111)第七章体能训练伤病的预防与现场急救 (113)第一节体能训练常见损伤的特点 (113)一、常见损伤的种类 (113)二、常见损伤的部位 (114)第二节常见损伤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116)一、损伤的病因 (116)二、损伤的影响因素 (118)第三节体能训练损伤的预防与现场处理原则 (118)一、损伤的预防原则 (118)二、损伤的现场处理 (120)第四节体能训练常见损伤 (123)一、体表一般性外伤 (123)二、头部损伤 (124)三、上肢损伤 (125)四、躯干部损伤 (126)五、下肢损伤 (128)第五节体能训练常见病症 (130)一、运动性血症 (130)二、肌肉痉挛 (131)三、运动性晕厥 (132)第二篇队列 (134)第一章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134)第一节立正、稍息、跨立 (134)一、动作要领 (135)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35)三、训练重点和难点 (135)四、训练步骤 (136)五、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36)六、组织练习的方法 (138)第二节停止间转法 (138)一、动作要领 (138)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39)三、训练重点和难点 (139)四、训练步骤 (139)五、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39)六、组织练习的方法 (140)第三节齐步行进与立定 (140)一、动作要领 (140)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41)三、训练重点和难点 (141)四、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41)五、组织练习的方法 (142)第四节正步行进与立定 (142)一、动作要领 (143)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43)三、训练重点和难点 (143)四、练习步骤 (144)五、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46)六、组织练习的方法 (147)第五节跑步行进与立定 (147)一、动作要领 (147)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48)三、训练重点和难点 (148)四、训练步骤 (148)五、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49)六、组织练习的方法 (150)第六节踏步与立定 (150)一、动作要领 (150)二、动作标准和要求 (151)三、训练重点 (151)四、训练步骤 (151)五、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51)第七节移步 (151)一、动作要领 (152)二、动作标准与要求 (152)三、练习重点和难点 (152)四、常犯毛病和纠正方法 (152)第八节敬礼、礼毕 (153)一、动作要领 (153)二、动作要求 (154)三、组织练习 (154)四、常犯毛病及纠正的方法 (154)第九节坐下、起立 (155)一、动作要领 (155)二、动作要求 (156)三、组织练习 (156)四、常犯毛病及纠正的方法 (156)第二章操枪 (157)第一节 81式自动步枪手的操枪 (157)一、提枪、枪放下 (157)二、提枪、端枪互换 (159)第二节半自动步枪手的操枪 (163)一、托枪、枪放下 (163)二、托枪、端枪互换 (166)第三章阅兵 (170)第一节军旗的掌持 (170)一、动作要领 (170)二、动作要点 (171)三、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72)四、训练步骤 (172)第二节迎军旗、送军旗 (172)一、动作要领 (172)二、动作要点 (173)三、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73)四、训练步骤 (174)五、步兵团阅兵的程序 (174)第四章班的队列动作 (177)第一节班的队形、集合、离散 (177)一、动作要领 (177)二、组织指挥(示范班配合) (178)三、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78)四、分班练习(轮流充当班长) (179)第二节班的整齐、报数 (179)一、整齐 (179)二、报数 (180)第三节班的行进、停止 (181)第四节班的队形变换 (181)第五节班的方向交换 (183)第一篇军事体能训练第一章军事体能概述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证明,士兵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高新技术广泛介入的现代战争背景条件下,任何高、精、尖武器装备仍然取代不了士兵强健的体能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不可缺少的战斗力作用。

体能练习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体能练习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考 核 :背 越 式 跳 高
30米 、仰 撑 、跨 步 跳
作者简介 :朱小军(1980一 ),男 ,江苏如皋人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高校体育教学 与训练。
130—
课程 ◆教 学◆教 法
教学
二 、选 取 的体 能 练 习 与 本 节 课 运 动 技 能 教 学上 下 能练习 ,进行全面的课课练素质练习 ,以此来提升学生
了分析 ,总结 出教 师在 体 育教 学过程 中 ,应 该根 据 运 动技 术 的 本 身结 构特 点 ,因课 而异 地
选择 不 同的体 能 练 习方式 加 以补 充 、添加 ,促 进运 动技 能 的形成 、掌握 与提 高。
[关 键 词 ]体 育教 学 ;运 动技 能 ;体 能 练 习 ;运 用策略
3 弧 线 助 跑 过 杆 技 术
单 足 跳 、跳 深 、跑 跳 步
4 全 程 助 跑 完 整 过 杆 技 术 加 速 跑 2O米 、助 跑 起 跳 摸 高
5 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 单足跳 、平板支撑 、仰卧举腿
在 问题 ,就 会 想这 一 动 作 环 节需 要 哪 些 体 能 练 习 来 进
生 就会 知 道 ,如果 这 个完 整 动作 技 术在 哪个 环节 不 完 越 式跳 高 教学单 元各 个课 时 的体 能融合 情况 。
善 或不 能 准确 地 达 到实 战 的效 果 ,就 会 查找 其 原 因 ,根
表 1 教 学 内容 背 越 式 跳 高 与体 能 融合 安 排
据 教 师在 课 堂 中所 教 的每 一 个环 节 展开 有 针对 性 的 复
课 程 ◆教 学 ◆教 法
教学
体 能 练 习在 运 动 技 术教 学 中的运 用探 析

专项体能训练对高尔夫球员技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专项体能训练对高尔夫球员技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凌小盼(1988-),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 向:休闲体育。
作者单位: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SichuanTourismUniversity,Chengdu610100,Sichuan,China. 2.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7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第 28卷第 9期 2020年 9月
1 前言 随着高尔夫运动训练体系的完善,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
性也受到关注,专项体能是提升高尔夫专项技术,提高动作规 格,进而获得优异竞赛成绩的有力保障。专项体能训练是指在 整体协调运动员高尔夫体能专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尔夫运 动的本质特性,与高尔夫运动专项技术特点相关的专项体能素 质的训练,针对高尔夫专项体能训练的优势,现阶段国内外已 然不断探索高尔夫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比较著名的有 常住理论和 TPI等,随着该类训练方法的不断引入,高尔夫运 动员不但促成了运动技能的提高,还在预防运动损伤,提高集 体工作效率等方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就专项 体能训练对高尔夫球员技能水平的影响进行探析,旨在对高尔 夫运动训练中的专项体能素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并展望将常 住理论或 TPI等引入到高校高尔夫专项学生的运动训练中来, 丰富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高尔夫运动 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摘 要:随着高尔夫运动发展的不断深入,训练方法和手段已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球队对于运动员体 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专项体能的重要性突显,为研究专项体能训练对高尔夫球员技能水平的影响。 本文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高尔夫专业学生 24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 专项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的挥杆、开球距离以及身体素质等都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较好满足运动员体能的 需要,实现训练目标。 关键词:专项体能训练;高尔夫球员;技能水平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golf,trainingmethodsandmeanshaveshownadiversified developmenttrend.Teamsattachmoreandmoreimportancetoathletes'physicalfitness.Theimportanceof specificphysicalfitnessishighlighted.Inordertostudytheimpactofspec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ongolf players'skilllevel,thispaperusesexperimentalmethod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methodtostudytheinfluence ofspecialphysicalfitnesstrainingongolfplayers'skilllevel.A surveyof24Golfmajorsshowsthatspecial physicaltraining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wing,kick-offdistanceandphysicalfitnessofathletes,which canbettermeettheneedsofathletes'physicalfitnessandachievetrainingobjectives. Keywords:spercificphysicaltraining;golfer;skilllevel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20)09-0073-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0.09.032

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摘要: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以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的,以大动作运动为主,根据场地的大小投放不同的体育器械,保证器械的数量,精心设计功能路线并确定器械的组合、摆放位置,开展体能训练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运动素养,获得快乐。

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儿体能训练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幼儿园应该及时优化和革新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以提升幼儿的体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体能大循环活动给了幼儿一个相互学习、合作和成长的平台,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自主摆放器械、自由规划场地、自信选择路线。

一、幼儿开展体能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在幼儿园阶段做好体能活动的组织主要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特征出发,制定有效的运动方案保证幼儿在学习中能有效的锻炼到身体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做好幼儿的体能训练工作是为幼儿健康成长以及有效学习做好奠基工作。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幼儿在3-4岁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在相对较冷或者较热的环境中也是能快速的适应的。

3-4岁的幼儿对于新环境也能较快的适应,且幼儿的饮食和睡眠也相对规律,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关注幼儿的体能训练,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从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度、平衡度机房方面入手,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训练才能保证幼儿的运能能力以及其他机能的正常发展。

进行体能活动一方面是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训练,另外也是考虑到幼儿在发展中很难保持高度的集中,适当的引入一些体能活动,不仅能释放幼儿的精力,还能让幼儿的大脑得到放松,保证学习的效果。

体能训练专业学什么

体能训练专业学什么

体能训练专业学什么体能训练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在运动领域中具备优秀的体能训练能力。

学习体能训练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以及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

在体能训练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体能训练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运动生理学,学生将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

学生将学习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和代谢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对身体的不同系统产生的生理效应。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训练来优化身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运动能力。

2.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体能训练专业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运动训练学,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

学生将学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训练阶段的特点和训练计划的制定。

通过实践和实验,学生将学会评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3. 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体能训练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学生将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骨骼肌肉的命名、位置和运动功能,以及不同运动动作对肌肉群的影响。

通过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运动技能,在设计训练方案时更加科学和有效。

4.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体能训练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运动营养学,学生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功能,以及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阶段和训练周期中的营养需求。

通过运动营养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表现。

5.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体能训练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学生将了解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干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体能训练对百米技术影响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体能训练对百米技术影响

149当代体育曲阜师范大学学生体能训练对百米技术影响徐勇智伴随着科技和训练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训练和学习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田径百米项目技术学习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就是指一个人的体能,运动训练中我们常把体能训练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

各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都在不断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体能训练对于百米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主要对曲阜师范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的学生进行实验对照后,总结在百米技术学习中体能训练的影响。

1 前言我们应当肯定的是体能不管在学习还是训练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训练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体能是运动员一切运动能力的基础,拥有良好体能的运动员他们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都相对较高。

在现代竞赛中,我们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好的成绩,获取比赛的胜利,伴随着这一目标延伸到我们的训练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

运动员的体能又是由自身的形态和机能所决定,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着重这两方面来突破和提高。

到现在我们对于体能等相关训练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明确,在我们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也是忽略了体能的重要性,只着重于学生在技术上的学习。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侧重点的模糊,这必将导致我们对体能这个领域研究的缺失,这是我们训练体系中的短板。

体能对于学校体育和运动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我们就以曲阜师范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的学生为例,来研究体能训练对百米技术学习的影响。

2 百米运动的特点百米是田径比赛中距离最短的比赛,可以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阶段,也被誉为“挑战人类速度极限”的比赛。

一直到现在,百米世界纪录仍为9″58,是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创造的。

其运动特点:在直线距离百米路程中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在身体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无氧代谢的方式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运动能力。

采用助力训练提高速度素质

采用助力训练提高速度素质

采用助力训练提高速度素质
朱萍
【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2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朱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8
【相关文献】
1.提高青少年乒乓球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J], 李海娜
2.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应用研究 [J], 车延龙
3.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应用研究 [J], 车延龙
4.中职生体能训练速度素质的提高方法研究——以跆拳道为例 [J], 张功煌;杨倩;唐晓丹
5.中职生体能训练速度素质的提高方法研究
——以跆拳道为例 [J], 张功煌;杨倩;唐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运动员受伤情况的调查

关于运动员受伤情况的调查

作者: 朱萍
作者机构: 杭州市航海俱乐部
出版物刊名: 辽宁体育科技
页码: 20-20页
主题词: 调查 伤情 运动损伤 创伤 人体形态 受伤 平时 运动员 训练 身体素质
摘要:赛艇运动是一项节奏性比较强、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耐力性项目。

如果,对于一个条件(身体素质人体形态条件)很好的运动员来说,仅由于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注意而引起的各种各样运动损伤,不但会影响健康和训练,而且还会给运动员留下心理的创伤,缩短运动年限。

因此,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和防伤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体能训练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英文名称(Body Training)
【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
【课程编号】040302101229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数】17 (理论17 )【学分数】 1
一、课程描述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运动训练专业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能训练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掌握各个阶段训练体能训练计划和内容的制定方法;通过事
例分析,了解当前体能训练的趋向和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的书写不同项目的
体能训练计划,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掌握所从事项目的体能训练手段,为将来从事教
练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修读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有目的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用实践充实理论知识。

体能训练学还是一门不断完善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大胆实践,要有明确的概念和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于不同项目之间的关系、素质之间的体能转换都应该在学习中得到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先修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
二、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体能训练学的概念,建立体能训练学的的依据,体能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内容,竞技体育的特点,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

3、重点、难点:体能训练学的概念、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训练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体能训练学研究的四种方法。

(二)第二章:体能训练的基本问题
1、主要内容:体能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的价值,体能训练的原则,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有关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体能训练的实际意义、价值,掌握和遵循体能训练的的原则,清楚不同素质期的敏感期,为掌握体能训练的本质性的东西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点、难点:体能训练的五个价值、体能训练的四个原则、运动素质各个发展的敏感期。

(三)第三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训练
1、主要内容:身体形态的概念及其意义,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和要求,身体机能及其训练。

2、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各项群之间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的不同要求及特征,掌握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的基本训练方法。

3、重点、难点:身体形态的概念、意义;竞技项目的分类体系、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和要求;身体机能的概念、意义及其训练。

(四)第四章:力量素质训练
1、主要内容:力量素质概述,力量训练的方法,力量训练技术动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力量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要想有好的身体机能和体能,必须要对力量的概念,力量的训练方法有清楚地认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量训练的基本要领,各种力量训练的手段,各个不同部位力量的要求和正确动作,这是很关键的。

3、重点、难点:力量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力学特点、影响力量提高的因素、肌肉工作的基本形式;最大力量的训练、速度力量的训练、力量耐力的训练、各种收缩方式力量练习效果的评价;各部位力量训练的正确动作。

(五)第五章:速度素质训练
1、主要内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的方法,速度训练技术动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速度素质的一些基本概念要求,掌握速度素质训练的核心内容,掌握速度素质在不同时期的敏感,掌握速度素质的一些基本动作。

3、重点、难点:速度的概念、分类、影响速度提高的主要因素、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速度训练的几种方法、少儿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发展反应速度的技术动作、发展动作速度的技术动作、发展移动速度的技术动作。

(六)第六章:耐力素质训练
1、主要内容:耐力素质概述,耐力训练的方法,耐力训练的技术动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耐力素质的概念要求方法和手段,如何运用耐力素质提高专项水平,对于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应该如何掌握得更好。

3、重点、难点:耐力的概念、分类、影响耐力提高的因素、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及基本要求;有氧耐力的训练、无氧耐力的训练、一般耐力的训练、专项耐力的训练;耐力训练的技术动作的徒手、器械、组合练习。

(七)第七章:柔韧素质训练
1、主要内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技术动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柔韧素质的概念及分类,联系的技术动作及要领。

要使学生明白柔韧素质虽然不是主要的身体素质,但在整个身体机能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不同时期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掌握不同时期的柔韧联系和要领。

3、重点、难点:柔韧的概念与分类、影响柔韧提高的因素、柔韧训练的要求;、主动性拉伸练习、被动性拉伸练习、柔韧训练参数;肩部练习技术动作、胸部练习技术动作、腰部练习技术动作、腿部练习技术动作、踝关节和足背练习技术动作。

(八)第八章:灵敏素质训练
1、主要内容:灵敏素质概念,灵敏训练的方法。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使得学生懂得灵敏素质概念与机制,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常用手段,灵敏素质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位置,更好地运用灵敏发展体能。

3、重点、难点:灵敏的概念与机制、影响灵敏提高的因素、灵敏训练的要求;徒手、器械、组合练习法。

(九)第九章:各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
1、主要内容: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体能主导类耐力形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动员体能训练,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动员体能训练。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对各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深刻的了解,并且由此对本专项的体能训练有所认识,掌握本专项兼顾其他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

3、重点、难点:短冲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举重等项目、中长距离类项目、超长距离类项目、准确性类项目、难美性类项目、隔网对抗类项目、同场对抗类项目、格斗对抗类项目。

(十)第十章:运动素质的转移
1、主要内容:运动素质转移的机制,运动素质转移的类型,运动素质转移的关系。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素质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特殊规律的,要掌握好它的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到专项训练中去,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各种素质的转
移和后果要清晰明了,只有掌握了它们的特征,才能发挥素质的作用。

3、重点、难点:有机体的整体性、动作结构的相似性、能量供应来源的统一性;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良好转移和不良转移、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运动效果与负荷的关系、发展素质与产生后果的关系、训练水平与转移程度的关系、间接转移与产生效果的关系、不同训练时期与利用转移效果的关系。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17 学时(如有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填写,如实验、上机、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五、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体系由老师根据课程自己设定)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检查等评定,平时成绩:10 %期末考试:90 %
六、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
《体能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二版《运动训练学》田麦久等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七、撰写小组成员:朱萍撰写时间:2016年12月 1 日
八、审核人:王伟
九、院(系)学术委员会签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