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失眠的困扰。失眠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还增加了其他疾病产生
的可能。在失眠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是往往会伴随
较大的副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的治疗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这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临床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主要是指患者不容易入睡,或者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严重不足[1]。因为失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进而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
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3]。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失眠进行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和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目不瞑”和“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后来张仲景、李中梓
以及戴元礼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对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近代以及现
代医学家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目前主流的病学观点认
为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自
身的体质、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流行疾病等[4]。
袁拯忠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心胆气虚证,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约占总
数的60%。李奕祺等人选取14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
示其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阴虚、痰湿和血虚[5]。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 肝火扰心型
肝火扰心型失眠应以疏肝泻火和镇心安神为主。在中医理论中肝火的产生
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而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Mauss等通过
对失眠患者的情绪进行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袁
运硕等对56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0%。邓树峰等选取60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2.2 痰热扰心型
痰热扰心型失眠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马锋对观察组痰热扰心
型失眠患者采用情志干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痰热扰心型失
眠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陈丹姗等对61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放血疗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选
取患者耳尖穴进行放血,选取患者神门、丰隆、百会、安眠、中脘、内关以及内
庭穴进行针刺,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7]。
2.3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荆红存等对观察组痰热
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
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睡前口服舒乐安定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
疗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曹智民采用自制的疏肝健脾安神汤对痰热扰心型失眠进行治疗,其药方包括
炙甘草5g,柴胡、香附、当归、合欢花各10g,党参、白术、丹参各12g,茯苓
15g,白芍18g,生酸枣仁、生麦芽各20g以及元肉30g,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 心肾不交型
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应该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赵淑芹调查研究发
现因心火上炎、肾阴不足或者心肾不交而导致的失眠患者屡见不鲜,主张应从手
少阴心经和和足少阴肾经着手进行治疗。赵行五等对于那些采用养心安神、交通
心肾方法无明显效果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主张从肝胆论治,对于久郁伤神者采
用逍遥散和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对于肝火扰神者采用百合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
进行治疗;对于胆气失和者采用十味温胆汤进行治疗;对于肝血不足者采用当归
补血汤和酸枣仁汤进行治疗。
2.5 其他
对于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应该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主;对于痰瘀互结
型失眠患者应该以祛痰化瘀,益气安神为主;对于宗气下陷型失眠患者应该以补
中益气,和胃安神为主等[9-10]。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角度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现代中医
学者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进一步
的拓展和延伸。相信随着后续对失眠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治疗方式的不
断改进和完善,将会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子严,薛晓琳,崔玮玮,等. 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和用药规律
的文献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11):4925-4928.
[2]徐波,游秋云,黄攀攀,等. 从神论治失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2):423-425.
[3]张敏,黄俊山,张娅,等. 1447例失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4):1778-1781.
[4]韩铁军,黄桦,熊玮,等. 失眠病中医证候、病机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探讨[J]. 亚太
传统医药,2017,13(22):123-125.
[5]李奕祺,王小红.149例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12,
43(5):3-5.
[6]马锋.情志干预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证失眠症30例临床研究[J]. 亚太传
统医药,2015,11(20):103-104.
[7]陈丹姗,林育辉.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21-23.
[8]荆红存.针刺背俞穴联合推拿膀胱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6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
医药,2014(4):64-65.
[9]彭婉慧,张波. 失眠的中西医联合治疗[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7):1116-1119.
[10]郭斯圆,刘畅,周永道,等. 近现代中医临证治疗失眠的中医处方数据挖掘[J]. 中国
社区医师,2017,33(3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