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绪论§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2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3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4 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的定义•Experimental Psych --→Psych through experi or Psych in experi•现代含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即如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如何安排实验来检验假设以及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整合得出心理学规律。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学科界定⏹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实验心理学学科内容⏹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三大相关领域:天文学、物理学、生理学▪三个重要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1.重要人物之费希纳研究贡献⏹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
⏹“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2.重要人物之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3.重要人物之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贡献⏹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实验室心理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量化的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1.速度-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
2。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6.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
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 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8。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对实验心理学有突出贡献的心理学家:(1)费希纳:(1801~1887)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家、实验美学家。
他是实验心理学奠基人和实验美学的创始人。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1、联系心理与物理世界 2.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创立了实验计量心理学(2)冯特:研究贡献:1. 冯特倡导以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3. 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开创的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现实的人类心理。
是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
(3)艾宾浩斯:研究贡献: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1. 开创性地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2. 作为记忆研究的开山鼻祖,为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奠定了根基。
3、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新突破:(1)脑功能成像技术(2)元分析:元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也有人称为“总分析”。
元分析运用了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对分别进行了的一些实验或研究进行定量化的总结,找出一组相同课题研究的结果所反映的共同效应。
元分析的特点: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元分析的步骤:1、以往研究的检索2、研究的分类和编码3、研究结果的预测效果量=(实验组的因变量平均值-对照组的因变量平均值)/对照组的标准差4、分析与评价(3)反应时新法(4)实验性分离第二章1、除科学方法之外,还有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权威、先验、注意凝聚2、科学的方法:客观观察、自我校正3、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霍桑效应、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2)统计回归回归假象指在许多测量情景中,第一次测验时的高分组与低分组这两个极端组在第二次测量时向平均数回归;高分组的得分比第一次低些,低分组的得分高些。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第二章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
2、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实验方法,只有准确而巧妙的实验设计才能保证推测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加工过程的可靠性。
3、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实证研究,也是第一个将记忆做数量化处理的人。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无意义音节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排除了被试个体经验的干扰。
第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第一次学习材料用了30次,一周以后,第二次学习则用了15 次,节省了50%,所以50%就是记忆的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十分灵敏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
5、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6、观察与实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观察法:等待现象出现,或观察已有的事物。
实验方法: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创造”要观察的现象,可作因果关系的推理。
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7、自变量至少要有2个水平。
双盲实验控制法,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反应倾向”8、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消除法(二)恒定法(三)随机取样法(四)等组匹配法(五)抵消平衡法(六)统计控制法9、被试反应倾向:由于被试对实验目地、对实验者有猜测,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无意的实验影响对被试所造成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双盲设计)10、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选择题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 P22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
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
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
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
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
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动作、语调等有意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要求和期望。
主要包括: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标签效应、安慰剂效应。
2.交互作用:指当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另一个因素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时,即产生了交互作用。
3.错误记忆: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是指错误的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事曾经发生过。
4.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操纵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5.前瞻性记忆:是对将来在适当时机完成某项活动的记忆。
即也就是对如何英气维持和执行有意图的将来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
6.不肯定间距: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也叫相等地带。
(即上限—下限,详见课本44页)7.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简称SAT8.反应时的速度与准确率分离技术,简称SAD9.传统心理物理法是由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论述的。
10.传统心理物理法只研究感受性;而信号检测论不只研究感受性,还研究判断标准。
11.加因素法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
12.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有3重共11个。
13.阈限是一个统计值。
14.人差方程:B-A=1.223s。
15.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判断标准是:似然比即击中/虚报。
16.反应时最短的感觉是触觉。
17.斯滕伯格研究反应时的技术是:相加因素法。
18.实验效度包括: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构思效度。
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或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经历(特定事件)②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前后测)③选择(指被试的选择)④测验⑤被试的亡失⑥统计回归⑦仪器的使用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它外部效度:指实验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以外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实验情境的人为性②前测的不良作用。
前测可能会增加和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使结果不能应用到前测实验的情境中。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2、自然观察法: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3、实验具有三个优点:(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精密的观察.(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4、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放映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自变项).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依变项)。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或外扰变项)。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5、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
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5)反应的强度。
6、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者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主试者在给出指示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者什么样的指示语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要求。
2、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者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试者要求被试者所做的事,可能是他从未做过的,要说明将要给他呈现什么,要他怎样做等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
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
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重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1.相关统计分析的数据要求共同特性: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从-1.00至+1.00.相关系数中的数字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数字越大,相关越高。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共变关系)⏹低相关:全距限制:如果你取到的样本数据之间没有足够大的差异,这时即使变量之间存在着高相关,但凭取到的数据却只能得出变量间的低相关,即由于取样的不合理性,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就不能反映出真正变量间的相关。
⏹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身高与体重)⏹皮尔逊相关⏹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为正态分布(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反应时)⏹斯皮尔曼相关⏹一变量时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考试成绩与某道题对错的关系)⏹二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多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多系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学习成绩与性别)⏹点二列相关⏹两变量均为等级变量(优、良、中、差四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肯德尔相关2.实验假设类型及陈述方式根据陈述的方式:综合式:或对或错的陈述;分析式:总是正确的陈述;矛盾式:总是错误的陈述根据推理的方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根据实验结果的预测:定向实验假设和非定向实验假设3.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视觉,听觉)概念和内涵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简单反应时:给予被试以单一的刺激,要求被试作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4.减数法,加因素法,开窗实验的逻辑基础及经典实验减数法: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啥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怎么举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要紧目的用以讲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怎么举行的(即经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操纵”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办法的区不)(容易出多选)1、能够制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能够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举行验证。
3、能够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能够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操纵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点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点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别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有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觉咨询题、查阅文献、理论考虑、提出假设、实验设计、举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依照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举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觉新咨询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能够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办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妨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进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具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能够用来研究高级心理(经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能够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全然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部分简答(重点)一、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一)回忆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巴特莱特和再现实验※研究材料:民间故事、图画等有意义材料测量方法:重复再现:在不同的延时下对记忆内容作多次回忆;系列再现:让后面的被试以前面被试的回忆结果作为记忆材料。
【】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
【】对偶回忆法:学习材料匹配成对进行呈现,要求被试在对偶材料之间形成联系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学习测验法。
【】预期法【】检验法(学习-测验法)【】自由回忆法指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
(二)再认法(三)再学法再学法也称节省法。
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
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四)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让被试依次报告全部的识记项目。
※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
(五)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六)分散注意法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词汇判断等任务中能体现出来三、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或类似于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四、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五、被试间设计,又称独立组设计。
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常用的情绪研究方法有哪些?刺激—反应法,情绪诱导法,时间抽样技术注意在进行一些实验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伦理问题?刺激—反应法:注意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尽量控制一些不必要因素,适当的控制人力物力时间抽样技术:要注意时间能否做到长期追踪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诱导法:要注意研究的教室和角度和范式,要有筛选和掌控,要有不同的情境,还有个体的人格如何对情绪进行测量?请举例说明主观体验如形容词核对表面部表情,如早期的测量工具,三维模式图生理指标如脑电波情绪的生动性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当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生动性的事件。
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情绪,根据原因的部位可控性和稳定性,请大家思考如何归因有利于个体的情绪刚成功时应多作稳定归因,当而失败时要多作不稳定归因。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
经过视频课程学习,我们知道情绪和认知之间是相互作用,那么对于不同难度的任务,高中低和不同程度的机动水平,高中低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的表现最佳?高难度,低水平中等难度,中等水平低难度,高水平情绪的产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有哪些证据?先天解释情绪既有先天,也有后天,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在心理学中,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人们难过是因为他们哭,即先有生理上的反应,才有后面的情绪体验。
先天习得是哈洛实验的行为主义情绪系的论他证明了情绪具有先天的特性。
后天习得的是小艾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他证明了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后天习得。
习得性失助实验也支持后天习得。
有关情绪产生的理论有哪些?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学说的情绪理论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评定-兴奋学说沙赫特的情绪理论两因素情绪理论根据前景理论影响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有哪些?回避损失,参照效应,捐赠效应,决策权重,确定效应,虚假确定效应简述期望效应理论期望效应理论:决策者一般选择期望效应值最大的那个备择方案,期望效应值只是可以用备择方案的结果发生概率与该备择方案的效应之间的表示。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1、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
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那么有可能,被试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在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称为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10. 正启动效应:当连续呈现两个在语义、结构等特征上具有一定关联的刺激时,前一个字词提供的线索信息对后面的刺激的反应起促进作用的是正启动效应。
11.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各种结论;反应时减法法的实验逻辑,加法法的实验逻辑;
哪些实验验证了加因素法,哪些实验验证了减因素法,分别是谁创立的,实验程序是什么样的?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3.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产生了疲倦厌烦情绪,导致反应速度下降和准确性下降的一种系统误差。
听觉掩蔽:一种听觉现象,即一个声音的存在使另一个声音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
听觉疲劳:声强达到一定强度的声波, 连续觉上的表现是声音的响度在声音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适应发展最快是在声音作用后1~2分钟,恢复也快。
(二)再认法
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三)再学法
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操作特征曲线(P292—294):1、定义:随着判断标准的不同,击中率和虚报率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我们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而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
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
2、ROC曲线的特性:1)β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当β接近于0时,标准很松,击中概率接近于100%,噪音也当成信号;当β接近于无穷大时,标准很严很严,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都接近于0,把信号也当成噪音。
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曲率越大,d”越大,辨别力越强二、混合实验设计1、定义: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对实验中的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对实验中被试间变量,每个被试仅接受一个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结合的处理。
三、操作定义及意义(P60):1、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是根据它怎样被测量的来定义。
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根据特定的研究问题来选择和发展操作性定义。
2、意义: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具有操作性.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也利于重复验证。
没有操作定义就含糊不清,有争议。
3、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四、小样本实验设计(p83)1、定义: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特点是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其模式包括:AB设计、ABA 设计、ABA设计变式、AB多基线设计。
2、模式:——AB设计:单被试设计的最简单模式。
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建立基线(A):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不受到自变量和其它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
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或对比。
—施加自变量(B):对被试呈现或施加自变量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第一章实验方法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臵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16.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17. 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18. 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19. 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20. 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21. 心理物理学: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函数关系的精密物理学,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24. 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25. 最小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或独立变量,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决定着被试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依存变量,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
假定它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控制变量心理实验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改变,但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些因素,有时称为额外变量。
实验时要对其进行控制,否者不能清晰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操作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为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自变量的混淆。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基线被试的因变量不受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
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
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验者效应因主试以某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称为实验者效应。
实验的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他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心理物理学.它探讨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指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
心理物理法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如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种。
操作性定义为: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心里感受的刺激大小。
操作性定义: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哪一种刺激。
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感觉的刺激变化量。
操作性定义: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的两个刺激强之差。
最小变化法有称极限法、序列探索发、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实测来那个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法,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习惯误差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又继续做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期望误差指由于被是在长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即刺激强度水平其差别阈限的大小之间存在固定的数学关系:△φ/φ=C。
其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
75%差别阈限即与标准刺激完全能辨别100%和与标准刺激不能辨别的50%的中点作直线内插,求得上限和下限。
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不相等,故称75%差别阈限。
顺序量表即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他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建立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序法、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其不仅要求体现事物属性的大小顺序关系,还要有一个固定的测量单位。
建立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
比例量表它是量表中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理想的量表,一个比例量表除了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零点。
建立方法有:分段法、数量估计法。
击中、漏报、虚报和正确否定在心理物理学试验中不在严格要求P(s)必须等于1,则实验反应类型就扩大:击中:刺激出现并报告"有"的这种反应。
漏报:刺激出现并报告"无"的这种反应。
虚报: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有"的这种反应。
正确否定: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无"的这种反应。
操作者特征曲线又称感受型曲线,就是以虚惊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反应时它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需要的时间。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更具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辨别反应时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
速度-准确性权衡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被试的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的中间环节或过度阶段。
又称工作记忆。
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保持量。
就是在一次完全回忆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已发生遗忘,此时再来学习原先的材料,看能节省多少时间或节省多少重复次数,从而推知保持的数量。
内隐记忆又称为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一种长期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
内隐学习存在某种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使得被试并未主动寻找规则的情况下,仍然能自动的、无意识的获取规则知识,这就是內隐学习。
二简答及论述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1、心理学实验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优点:1.实验是主动科学,操作或控制变量,创设一定情镜。
2.试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是观察不到的。
3.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有严格的研究设计程序,具有可重复性。
5.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6.实验结论比较严谨,测量结果比较客、准确。
缺点:1.实验条件控制的人为性 2.实验干涉程度高 3.不适于大规模的探索性研究2、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及其特点。
(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3、什么是额外变量?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如来自试验过程中的的温度、环境噪音等或是来自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
方法:1.消除法:实验者采用某些措施把影响因变量的额外变量消除掉,使它不在出现在实验过程之中。
2.恒定法:研究者采取措施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样因变量的变化就不能归因为这些已经保持恒定的变量。
3.平衡法:即额外变量的效应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保持总体的平衡或相等。
如组内设计和组件设计。
4.匹配法: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5.随机化法:随机化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
6.统计控制法:就是试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试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4、简述随机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对比的优缺点.优点 1.区组设计比完全随机考察自变量更敏感一点,能够更加有效分离出一个额外变量,可以获得更精确解释。
2.区组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特别适合于人数的。
3.兼具组内和组间设计的的特点。
缺点 1.通过匹配的多组被试接受不同实验处理,无法保证被试的同质性。
2.要求额外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5、试述组间设计及其优缺点。
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
不同的被试之间的的差异是最有可能的的额外变量,对此常采用随机分组和匹配分组解决。
优点:1.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试验处理,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且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
2.能够使单一水平的试验处理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被试因为试验时间长而引厌烦情绪或失去兴趣。
3.避免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试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应。
如果事先我们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
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而且,应用组内设计进行实验以后,如果我们怀疑一种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我们就可以采用组间设计重新实验以验证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缺点:1.尽管采用匹配和随机分配,分配给各试验处理的被试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的可能。
2.需要更多的被试。
3.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4.设计的提前是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
记忆与学习1、艾宾浩斯是怎样研究记忆的?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 syllables); 艾宾浩斯用字母拼成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这就使联想的内容结构划一,排除了成年人用意义联想对实验的干扰。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savings method)法。
它要求被试把识记材料一遍一遍地诵读,直到第一次(或连续两次)能流畅无误地背诵出来为止,并记下诵读到能背诵所需要的重读次数和时间。
然后过一定时间(通常是24小时)再学再背,看看需要读多少次数和时间就能背诵,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次数和时间比较,看看节省了多少次数和时间,这就叫做节省法或重学法。
结论:(1)保持和遗忘与时间的关系他发现,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数据画出的遗忘曲线,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他发现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3)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一定的识记材料,每天重复学习到恰好成诵所需诵读的次数,约按几何级数逐日递减。
(4) 肯定了意义识记比无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得多.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1.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2.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