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用的旋光仪:
WZZ-1型 旋光仪
圆盘旋光仪
WZZ-2型 旋光仪
三分视场
大于(或小于) 零度视场
零度视场 小于(或大于) 零度视场
读数时的视场
旋光仪示意图
钠光 灯源
焦距调 节旋钮
三分视场 观察窗口
示数刻 度窗
样品管:
样品管 放置处
调节旋光度 数值旋钮
旋光度的测定步骤
(一) 钠光灯预热 将旋光仪接通电源(220V),待钠光灯稳定后(约10min),
蔗糖水解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药品仪器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记录
六、数据处理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八、注意事项
九、思考题
实验目的
1.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2.了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 方法。
实验原理
0.0502
0.4169
1.738
6.213
0.2512
2.255
9.355
35.86
0.4137
4.043
17.00
60.62
0.9000
11.16
46.76
148.8
1.214
17.455
75.97
注:蔗糖溶液的浓度均为10% 活化能Ea=108kJ/mol
•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用读数至0.01°并 经检定的旋光计。
葡萄糖
果糖
该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在纯水 中此反应的速率极慢,通常需要在H+ 离子催化作用下进行。
由于反应时水是大量存在的,尽
管有部分参与了反应,仍可近似地认 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 而且H+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 因此蔗糖反应可看作为假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C KC dt
设体系最初的旋光度为: 0 反C0 (2)
(t=0,蔗糖尚未转化)
体系最终的旋光度为: 生C0
(3)
(t=∞,蔗糖已完全转化)
当时间为t 时,蔗糖浓度为C,此时旋光度 为αt,即:
t 反C 生 (C0 C)
(4)
α0- α∞=(β反-β生)C0
(5)
αt- α∞=(β反-β生)C
(6)
反应物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 度[α]D20=66.6o;生成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 物质,其比旋光度[α]D20=52.5o;但果糖是左 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D20=-91.9o。
由于生成物中果糖的左旋性比葡萄糖 右旋性大,所以生成物呈左旋性质。因此 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右旋角不断减少, 反应至某一瞬间,体系的旋光度可恰好等 于零,而后就变成左旋,直至蔗糖完全水 解,这时左旋角达到最大值α∞。
• (四)读数方法

刻度盘分两个半圆,分别标出0º~180º,并有
固定游标分为20 等份,读数时先看游标的0 点落
在刻度盘上的位置,记下整数值,再看它的刻度
划线与刻度盘上的刻度划线相重合的点,记下游
标尺上的数据为小数点以后的数值。如图14-3 所示。刻度盘前方有两块放大镜,供读数时使用。
• (五)测毕,关熄钠光灯,取出盛液管,将溶液 倒出,用蒸馏水洗净,擦干放好。
数据处理
1.计算αt-α∞和ln(αt-α∞);
2.作ln(αt-α∞) ~ t关系图; 3.计算直线斜率k,反应速率常数K;
4.求出半衰期t1/2。
计算αt-α∞和ln(αt-α∞)的结果
时间(min) 5 5 5 5 10 10 15 20 25
αt-α∞ ln(αt-α∞)
ln(αt-α∞)
式中:C 为时间 t 时的反应物浓度 K为反应速率常数
积分可得: ln C Kt ln C0
或 ㏑ =K t
(1)
式中:C0为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
因为蔗糖及其转化产物都具有旋 光性,而且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 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进程中旋光度变 化来度量反应进程。
本实验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旋光度 来求得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和 半衰期t1/2。
• 用移液管吸取25ml2mol/L盐酸加入到50ml 的磨口三角瓶中。
• 把两个三角瓶同时放入超级恒温器中,恒 温15分钟。
• 待蔗糖与盐酸溶液恒温15分钟后取出, 把盐酸溶液倒入到蔗糖溶液中,加入一 半时开始计时,全部加入后摇匀;
• 混合后的溶液,倒入旋光管中(不产生 气泡),用滤纸吸干管外壁的溶液,将 旋光管放入旋光仪中,每5分钟测一次 旋光度的值;20分钟后,每10分钟测一 次,再40分钟、55分钟、75分钟、100 分钟各测一次旋光度的值,实验结束。
ln
K2 K1
药品仪器
1. 旋光仪; 2. 超级恒温器; 3.恒温水浴锅; 4. 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等; 5. 蔗糖(10%)、HCl(2mol/L)等。
实验步骤
开启恒温器 旋光仪开关
调节温度 仪器调零
水解过程的 旋光度测定
蔗糖、盐酸 恒温15分钟
完全水解的 旋光度测定
关闭旋光仪 整理实验台
蔗糖是从甘蔗内提取的一种纯有机化合物, 也是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天然碳水化合物, 它是由D-(-)-果糖和D-(+)-葡萄糖通过半缩酮和半 缩醛的羟基相结合而生成的。
蔗糖经酸性水解后,产生一分子D-葡萄糖和 一分子D-果糖:
C12H22O11 H2O H C6H12O6 C6H12O6
蔗糖
• 把剩余的水解反应液,放在恒温水 浴锅中,在60℃条件下恒温30分钟, 然后移到超级恒温器中恒温15分钟。
• 测定完全水解的旋光度的值即α∞。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日期: ; 超级恒温器温度: ℃;旋光仪零点: 。 αt的测定:
时间(min) 5 5 5 5 10 10 15 20 25
旋光度αt
最终旋光度α∞= 。
ln(αtα∞)1
A B百度文库
ln(αt-α∞)2
0
t1
t2
t(min)
反应速率常数: K k
半衰期:
t1
2
ln 2 K
实验结果与讨论
⑴结果:实测值为K= ⑵计算实验偏差: 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⑷有何建议与想法?
注意事项:
1.装上溶液后的样品管内不能有气泡产生,样 品管要密封好,不要发生漏液现象;
(5)式除以(6)式,得:
(7)
将 (7) 式代入(1)式即得: ln C Kt ln C0
ln(t ) Kt ln(0 )
显然,以ln(αt-α∞)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 从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若知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则 可求出反应的活化能Ea值:
Ea
RT1T2 T2 T1
• (三)旋光度的测定
• 倒去盛液管中蒸馏水,用少量待测的溶液 润洗2 ~3 次,装满待测液,置于镜筒中,若 有气泡,应将气泡放在中间球形的上面,盖 好盖子。这时出现三分视场,缓慢转动刻度 盘手轮,再找出另一个三分视场,再缓慢转 动刻度盘手轮,使三分视场消失,在两个三 分视场中间重新出现较暗的零度视场,记录 刻度盘上读数。重复操作2 ~3 次,取平均值。 即为待测溶液的旋光度。
即可开始测量。 (二)旋光仪零点的校正 1.取1 dm 长的盛液管,装满蒸馏水,使液面凸出管,将小圆 玻片沿管口边沿平推盖好,不能带入气泡,然后装上橡皮圈, 旋紧螺帽至不漏水,螺帽不宜旋得太紧,否则使玻片产生扭力, 影响读数。用擦镜纸将管两端的玻片及外壁残液擦干。打开镜 盖,将盛液管置于旋光仪镜筒中,若有气泡,应将气泡放在中 间球形的上面,盖好盖子。 2.调节目镜上视度螺旋至视场中三分视场明暗程度清晰为止。 3.转动刻度盘手轮,使刻度盘的0º线与固定游标尺0º线重合, 从目镜观察三分视场消失,出现较暗的零度视场。如不一致, 缓慢转动刻度盘手轮,直到出现较暗的零度视场,记录刻度盘 读数,此数即为零点。
α=βC
式中:比例常数β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 质、样品管长度及温度等有关。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来度量,
比旋光度用下式表示:
[ ]2D0
l
100 CA
[ ]2D0右上角的20表示实验时温度为200C,
D是指用钠灯光源D线的波长(即589nm),
为测得的旋光度, l为样品管长度(dm),
CA为浓度(g /100ml).
2.样品管洗涤及装液时要保管好玻璃片和橡皮 垫圈,防止摔碎或丢失;
3.配制蔗糖溶液时要注意使蔗糖固体全部溶解, 并充分混均溶液;
4.测定α∞时,要注意被测样品在50~60℃条件 恒温30min后(但不能超过60℃,否则有副反 应发生),移到超级恒温器中再恒温20min;
5.必须对旋光仪调零校正,若调不到零,需要 进行数据校正。
思考题
1.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是将盐酸溶 液加到蔗糖溶液中,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 溶液中?为什么?
2.若不用蒸馏水校正旋光仪的零点,是否会影响 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3.如何从实验结果,分析说明蔗糖水解反应为一 级反应?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有哪些?
4.测定α∞时,蔗糖水解反应液恒温的温度不能 超过60℃。为什么?
温度设定及旋光仪零点校正
• 温度设定:调节恒温器的接点温度计, 至25℃(以玻璃温度计为准)
• 旋光仪零点校正:用蒸馏水清洗样品管 后,向管内倒满蒸馏水(不产生气泡), 用滤纸吸干管外壁的水,将样品管放入 旋光仪中,调整旋光度的刻度值为零或 其零刻度附近。
• 用移液管吸取25ml10%蔗糖溶液加入到50 ml的磨口三角瓶中。
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蔗糖水解反应用旋光度表示动 力学方程推导。
• 难点:旋光仪的构造及原理。
文献值:
温度和盐酸浓度对蔗糖水解速率常数K的影响
K× 103/min-1 HCl/mol·L-1 25 ℃(298.15K)
K× 103/min-1 30 ℃(308.15K)
K× 103/min-1 35 ℃(318.15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