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1专题三
必修Ⅰ政治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1.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2.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时间:1905年。
4.地点:日本东京。
5.总理:孙中山。
6.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7.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的爆发(b)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组织基础:文学社和共进会。
3.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4.结果:成功。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b)1.时间:1912年1月1日。
2.首都:南京。
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国旗:五色旗。
5.纪年法: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中央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时间:1912年3月。
2.制定:参议院。
3.颁布:孙中山。
4.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5.内容:(1)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民权设置: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3)政权结构:按照立法(参议院)、行政(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法院)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防范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设计)。
6.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7.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1.积极性: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局限性: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第1课
2015 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复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2 )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考点梳理一、夏商周的沿革(岳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就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人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
早期文明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岳麓):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二、主要制度1.王位世袭制: _________________两种世袭方式。
2.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四、(岳麓)维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礼乐制度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
如饮食方面,不同等第的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各不相同。
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4.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问题探究1.分封制瓦解的原因?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和区别?3.分封制的基础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体验高考1.2.(2013年高考全国I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西湖中学2012年秋季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之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授课人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课时计划授课时间、班级导学环节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扫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思想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开创儒家,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的基本文献。
政治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荀子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孟子伦理观: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著《法经》。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1)“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奖赏、奖励耕战。
(3)主张“事异则备变”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特点: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2〕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
案〔2〕
B、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容易形成暴政
C、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等。
【典型例题】
.仔细观察以下列图,答复以下问题——参见课本P9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分阶段概括秦朝疆域的形成过程。
〔3〕为稳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展了哪些政治改革?
〔4〕说明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统治的主要不同。
4.〔1〕信息:疆域广阔,北到长城、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临洮,是当时世界大国;工程建立宏伟,
修建了长城,开凿了灵渠;在地方设置郡,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以为都城,成为当时统治中心;包括许多少数民族,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
〔2〕过程: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之一;秦王赢政采取正确的策略,先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统一;赢政统一后,北击匈奴,百越,稳固和扩大了统治疆域。
〔3〕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自称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央行政机构;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度。
〔4〕不同: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时间结构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目标解读]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2)内容:(3)对象:(4)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5)影响: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三问题探究一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问题探究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课堂检测: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3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四课后总结:第2讲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考大纲]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目标解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3专题1
必修Ⅲ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学派代表主要观点影响(贡献)儒家孔子(春秋)政治1.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2.主张“德治”。
3.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1.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四种道德规范,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
3.荀子曾经三次在“稷下学宫”担任“祭酒”,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别是发挥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强调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教育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化编纂“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孟子(战国)政治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道德仁、义、礼、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战国)政治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哲学1.“天行有常”。
2.“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老子政治 1. “无为而治”。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第2课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原因:(1)社会:①“大一统”得到巩固。
②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③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个人:董仲舒改造的儒学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①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政策“更化”,独尊儒术,文化一统。
(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目的:论证君主专制的合法性)(“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③天人感应。
(目的:限制君主滥用权力)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1)对儒学:使儒学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2)对其他学派: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导学案(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江苏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和秦朝疆域的有关史料。
【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
【考点过关】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和紧密配合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既是天下的,也是最高。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质属于地方分权、贵族政治体制。
【要点突破】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宗法制的深远影响?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同构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原则来实施的,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故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地方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把西周国家制度通称为“宗法贵族分封制”,在此体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国家最高政治领袖。
2.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宗法制是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
由于古代中国国家的早熟,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一直较大。
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继续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
但宗法观念仍然在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故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第一、二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一)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1.自然地理环境:(1)状况:地处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地表破碎,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条件得天独厚。
(2)影响: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广泛的、殖民以及其他经济和交往活动。
使希腊形成了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的建立。
2.城邦体制(1)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2)特点:始终保持的状态,珍视;城邦是孕育古希腊的摇篮;比较发达的和繁荣的。
3.希腊的公民(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的核心力量;(2)组成:通常由一个城邦的组成;(3)权利:有资格参加各种,有权利参加城邦行政与事务。
(4)公民的素质:珍视,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具有强烈的。
二.雅典民主政治1.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1)背景: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促进工商业发展;(2(3)特点:不迁就不偏袒的中立政策。
(4)影响:促进了雅典和的发展。
2.民主政治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略)3.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1)内容: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开放,以方式产生;“”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
(2)影响: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大大削弱。
4.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缺陷①民主范围: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的专政基础之上,众多的和被排除在外。
②民主性质:是一种颇为原始的,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③参政方式:和轮流坐庄,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影响:①消极: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雅典后来的衰落②积极: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全册)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学术流派如、、、、名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等自陈其说、相互交锋,游士游说以政。
2.历史背景:经济: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的确立政治:周王室衰微、大国间争霸直接导致维护周代政治的制度崩坏文化:没落、兴起,掌握文化技艺的从贵族中分离出来,推动了文化兴盛3.各家要旨: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①仁者爱人:以作为崇高的道德准则②克己复礼为仁:以来规范人们的言行③为政以德、使民以时:以来要求执政者④重人事、远鬼神:、闻道济世、敬远鬼神德行:儒学开山,私学首创;有教无类,首重德行;闻道济世,终不见用;整理典籍,君子至圣。
孟子(约前372-前289),儒家学派,战国中期邹国人。
思想:①仁义为本:以作为道德规范②学说:继承孔子德治思想,提倡施政以仁③民本思想:提出、保民而王④价值观念: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念⑤人性为善: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倡导性善论荀子(约前313-前238),儒家学派,战国后期赵国人。
思想:①自然观念:天行有常,的自然观②礼法并用:、礼法并用的礼法思想③君民关系:、君舟民水的政治思想④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化性起伪的人性观念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把“”作为世界的根本,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和小国寡民庄子:道家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和“逍遥游”是其思想主旨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爱无等差)、非攻(反对战争)、尚贤(任用贤能)、尚同(尚同于义)、非乐、节用、节葬(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非命(反对命定) 等一系列主张韩非:建立法术势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提出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和的主张4.历史影响:①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的解放②缔造了华夏民族的,是文化瑰宝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课题一轮复习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讲姓名班级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
3.(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重点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难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流程学习过程重难点知识整理课前预习1、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2、门阀政治是什么?3、魏晋风度?问题引导(重难点突破)阶段特征:(感知阶段特征,5分钟)1、两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2、(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4)文化交流: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儒学复兴。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阅读记忆,15分钟)一、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导学案
第1讲中国古代的改革1.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变法内容(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深化拓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1.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老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也要对别人的经验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基本信息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执教者陈翔课时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河人版九年级上13课教材分析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讲述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的世界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通过本课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环节相互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欧美国家的巨变这个单元的三方面的变:一是文艺复兴,是思想领域的巨变;二是新航路的开辟,这个是地理发现方面的巨变;三是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是政治方面的巨变。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必修3
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何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三、四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关于“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须知的几点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1)观念之争(是否学):早期抵抗派(林、魏);洋务派;顽固派。
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①新中国文艺工作的口号②社会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③目的: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3)含义:(4)实质:政治民主化在科学文化事业上的反映(5)意义:正确方针根本保证推动了……(6)成就(略)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人文精神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时间、地点: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希腊(二)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成熟;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直接原因)(三)内容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四)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1、代表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2、评价时空定位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达尔文进化论(一)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4、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5、自身实践:达尔文的科学探索(二)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三)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高二(16)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人民版)
高二(16)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基础过关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特点:(1)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性宗族为主,包括和(2)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流域,同性多分布在北方和(3)君臣关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五项权利:、、...五项义务、、、、(4).诸侯关系:以关系分配国家政治权利,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纵向联系3.影响:(1)积极: (2)消极:4.婚姻原则:政治意义(二)西周宗法制1.来源: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2.来源及主要特点:(1)核心:(2)(3)3.影响:(1)(2)(3)(三)巩固高考:1、(2013年高考)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2014新课标Ⅱ,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2012浙江13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3广东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表达。
它经验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开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其次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详细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别性。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逐步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减弱;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开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听从专制王权的须要;废行省,设三司,干脆隶属中心,中心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学法指导1、要留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留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演化的整体线索。
(4)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
3、西周时期特点:国家政权和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的父系家长制演化为严格的宗法制度,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时间结构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目标解读]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2)内容:(3)对象:(4)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5)影响: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三问题探究一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问题探究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课堂检测: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3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四课后总结:第2讲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考大纲]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目标解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难点:中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一知识梳理要点一:建立:秦朝(一)背景: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经100多年战争,先后灭掉东方________________6国。
公元前________,秦王_____结束了数百年___________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_王朝---秦朝(二)建立1、皇帝制度的创立:(1)“皇帝”名号的确立——取自“三皇五帝”,嬴政自称“________”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基本内涵:1232中央官制—___________三公:是________ 职能:________ 职能:_________ 职能: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三公九卿的地位极其关系:3、地方管制 - __________全面推行:背景:实施: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全国设置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职能:郡,为秦朝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主持全郡的政务,对上成熟中央的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下设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
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一下设置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作用:4、中央集权制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
②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③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大规模移民戍边。
④修建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各地的驰道。
⑤开凿灵渠;等等要点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3)宋代(4)元代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代(3)隋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4)宋代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1)中央①②(2)地方2、清朝:(1)康熙(2)雍正职能影响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的影响:(1)积极(2)消极要点三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时间标准(2)九品中正制时间标准(3)科举制时间标准二问题探究(一)评价科举制(二)从四个方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核心——两对矛盾——三种制度——四个阶段——萌芽(战国)、确立()、完善(汉至元)、强化()。
(三)(指出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与英国内阁制度的不同点【解析】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性质,除此之外,产生的过程,权力与地位也是主要的比较的不同点。
专题巩固练习1 (2014年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2014年广东卷)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例6:(2014年北京卷)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3:(2014年全国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个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废除丞相,设内阁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A、位高权重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7、东汉末年桓帝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反映了当时社会A、宦官外戚专权B、吏治十分腐败C、群众关心政治D、政府重用人才8、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的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
请设想一下,是孟子的哪一主张使他大为恼火?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独乐乐,孰如与民同乐”C、“自古凡帝王者皆贼也”D、“人皆可以为尧舜”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0、以下是秦朝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地反映了A、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大B、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D、唐朝的三省实质就是秦朝的三公11、明太祖有诗:“百僚未起股先起,百僚己睡联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
”出现这首诗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A、明太祖羡慕过悠闲的生活B、明太祖深知勤政才能国泰民安C、明太祖担心内阁权力过大威胁皇权D、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 事必躬亲1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在设立之初的共同点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13、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有①西汉“推恩令”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才学的变化过程。
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15、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16、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2013年天津高考12题)(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5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