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它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最早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 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 协议(SMTP)等。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其它的协议 也加入到了应用层,如: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尽管与OSI模型相关的协议已经很少再使用了,但是该
模型本身是非常通用的,而且仍然有效。TCP/IP模型正 相反:模型本身并不非常有用,但是协议却已被广泛使 用开了。
1.1 OSI参考模型
它是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的一份提案为基础的。该模型称 为“ISO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短起见,我们将它称为OSI模型。
物理层 主机B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确定介质的规格、 数据呈现和传输的规格、接头的规格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用于通信过程中的 同步、检测以及介质访问控制。 网络层(network layer),主要用于网络中节点的 定址和通信路径的选择。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用于流量控制、检测与 错误处理。 会话层(session layer),用于约定传输的各种参数 以及传输的起始和终止。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主要完成内码转换、 压缩/解压、加/解密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 都属于这一层的内容。

OSI参考模型体系

OSI参考模型体系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建立和维护端到端的连接,确保数据的可 靠传输。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连接、管理数据流量和控 制数据传输等。它还提供诸如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等传输服务。
总结词
总结词
传输层通过使用诸如TCP和UDP等传输协议来提供可 靠的传输服务。这些协议通过确认机制、重传机制和
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数 据的表示和转换。
详细描述
表示层通过使用各种表示协 议(如MIME和TLS)来处 理数据的表示和转换。此外, 表示层还负责数据的加密和 解密以及压缩和解压缩等任 务,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 完整性。
应用层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 顶层,负责处理用户的具体 应用需求。
会话层通过使用各种会话协议 (如RPC和SQL)来管理会话连 接,并确保通信的同步性。此 外,会话层还负责管理对话控 制,以确保通信的正确性和可 靠性。
表示层
总结词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编 码和加密等任务。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 的表示、编码和解码、加密 和解密以及压缩和解压缩等。 它还负责转换上层的数据格 式以适应下层的协议要求。
传输效率。
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安全策略制定
安全风险评估
利用OSI参考模型,可以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安 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OSI参考模型提供了多层安全策略制定的框 架,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 用层的安全策略。
安全事件响应
OSI参考模型有助于安全事件响应团队快速 定位问题所在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一、网络计算模型☆主机/终端模型☆对等模型☆C/S(客户端/服务器)模型胖客户端模型C/S模型数据处理方式为: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型瘦客户端模型、多层模型最常见的B/S模型被称为B/W/D(浏览器/网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型。

二、网络分类PAN个人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WAN广域网和Internet因特网。

三、体系结构□协议分层分层可以降低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提高网络传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在同一层次中能够完成相同功能的元素成为对等实体。

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通信规则,这种通信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视为垂直的通信规则,“协议”1视为水平的通信规则。

□服务访问点SAP(服务访问点),是上层调用下层服务的接口,是服务的唯一标识。

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之间发送数据前需要附加PCI(协议控制信息),PCI和数据一并构成PDU(协议数据单元)。

PDU将委托给下层进行转发,对于下层而言,上层的PDU就是SDU(服务数据单元),上层将SDU交给下层之前,需要附加ICI(接口控制信息),ICI和SDU一并构成IDU(接口数据单元)。

□服务类型□服务原语服务可以看成是由一组抽象的语句来实现的,这组语句称为服务原语。

下层对上层的服务一个完整的服务原语包括三个部分:原语名称、原语类型和原语参数。

四、参考模型第一个公开的网络体系参考模型,IBM公司提出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ISO(国际标准组织)颁布了OSI参考模型,制定了7个层次的功能标准、通信协议以及各种服务。

①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

主机需要达到应用层,路由器需要达到网络层,交换机需要达到数据链路层,中继器只需要达到物理层。

②OSI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OSI参考模型对数据的封装方法是从应用层到网络层,每次封装都是在原数据上附加一个头部,在头部里包含有控制信息;在数据链路层,除了要附加一个头部之外,还要附加一个尾部,头部里包含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物理层,数据以比特流形式传输,不再需要封装。

第3章 OSI参考模型体系与TCPIP协议

第3章 OSI参考模型体系与TCPIP协议

4. 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协议,是应用程序访问网 应用层 络下面各层的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可分为3类: (1)依赖于TCP的应用协议,如远程终端协议Telnet,文件 传输型的电子邮件协议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 输协议HTTP,外部网关协议BGP等。 (2)依赖于UDP的协议,例如单纯文件传输协议TFTP,简单网 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系统DNS,内部网关协议RIP,动态主 机配置协议DHCP和引导程序协议BOOTP等。 (3)依赖于TCP和UDP的协议,如通信用管理信息协议CMOT。 当然,一些没有标准化的建立在TCP/ IP协议簇之上的用户 应用程序(或专用程序)也属于应用层。
3.1 OSI参考模型体系 参考模型体系 3.2 TCP/IP协议的参考模型 协议的参考模型 3.3 网层中的 协议及其他协议 网层中的IP协议及其他协议 3.4 子网划分 3.5 传输控制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3.6 TCP/IP组件的配置 端口与服务 组件的配置(端口与服务 组件的配置 端口与服务) 3.7 TCP/IP网络工具 网络工具
3.3.1 IP数据包 数据包
• IP数据包的基本结构: P142 F7-4 IP数据包头 IP负载
1. IP数据包头:包含传输该数据包所需的全部信息,如 发送主机的源地址,接收主机的目的地址,IP数据包 总长等.
IP数据包头的基本格式:
版本 首部长度 服务类型 16位标识 寿命 上层协议 32位IP源地址 32位目的地址 选项
1. 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体系结构--体系结构 参考模型
F3-4
2. OSI模型中的重要概念
• 实体和对等实体:每一层中,用于实现层功能的活动元 素称为实体(Entity). 不同机器位于同一层次,完成相同 功能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Peer Entity). • 对等层和对等协议:不同主机位于相同层次,称为对等 层(Peer).对等实体之间通信时必须遵循的规则称为对 等协议(Peer Protocol) (Peer • 服务与接口:每一层实体为相邻的上一层实体提供的 通信功能称为服务.N层提供服务给N+1的服务访问点 SAP(Service Access Poit)称接口,它是上下层实体 之间的逻辑传输通道. • 数据单元: 1.服务数据单元 SDU 2.协议数据单元 PDU 3.接口数据单元 IDU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注:⽹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学术派标准OSI参考模型有七层,⽽⼯业标准TCP/IP模型有四层。

后者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在介绍时通常分为5层来叙述但应注意TCP/IP模型实际上只有四层。

1、TCP/IP模型(1)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提供具有机械的,电⼦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数据链路层主要提供链路控制(同步,异步,⼆进制,HDLC),差错控制(重发机制),流量控制(窗⼝机制)1) MAC:媒体接⼊控制,主要功能是调度,把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负责根据逻辑信道的瞬时源速率为各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

MAC层主要有3类逻辑实体,第⼀类是MAC-b,负责处理⼴播信道数据;第⼆类是MAC-c,负责处理公共信道数据;第三类是MAC-d,负责处理专⽤信道数据。

2)RLC:⽆线链路控制,不仅能载控制⾯的数据,⽽且也承载⽤户⾯的数据。

RLC⼦层有三种⼯作模式,分别是透明模式、⾮确认模式和确认模式,针对不同的业务采⽤不同的模式。

3)BMC:⼴播/组播控制,负责控制多播/组播业务。

4)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负责对IP包的报头进⾏压缩和解压缩,以提⾼空中接⼝⽆线资源的利⽤率。

(3)⽹络层提供阻塞控制,路由选择(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1)IP:IP协议提供不可靠、⽆连接的传送服务。

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IP地址是重要概念2)ARP:地址解析协议。

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

以太⽹中的数据帧从⼀个主机到达⽹内的另⼀台主机是根据48位的以太⽹地址(硬件地址)来确定接⼝的,⽽不是根据32位的IP地址。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

OSI中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都要依靠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为了提供服务,下层把上层的PDU作为本层的数据封装, 然后加入本层的头部(和尾部)。头部中含有完成数据 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 这样,数据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封装的 过程。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的过程就是不断拆封 的过程。由此可知,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据,其外面 实际上被包封了多层“信封”。 但是,某一层只能识别由对等层封装的“信封”,而对 于被封装在“信封”内部的数据仅仅是拆封后将其提交 给上层,本层不作任何处理。
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 的主要原则是: ⑴ 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⑵ 不同节点的对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⑶ 一个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⑷ 每一层可以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 上层提供服务。 ⑸ 不同节点的对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 间的通信。
OSI中数据传输过程

数据封装 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 首先必须打包,打包的过程成为封装。 封装就是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的 信封中发送,还要写明用航空或挂号…。
OSI中数据传输过程

发送邮件的例子:信装入写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信封 中发送,还要写明用航空或挂号…
2.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4. 传输层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处理数据 包差错、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 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 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5. 会话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 以便确保点到点的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6. 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 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 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7. 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 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据流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方便了大家对网络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网络设计和实现的指导。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网络的分层结构、一些基本概念及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等。

1.2.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分层结构的出现其实是将复杂的网络任务分解为多个可处理的部分,使问题简单化。

而这些可处理的部分模块之间形成单向依赖关系,即模块之间是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而构成层次关系,这就是分层。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层都在它的下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增值服务,且通过服务访问点(SAP)来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在OSI分层结构中,其目标是保持层次之间的独立性,也就是第(N)层实体只能够使用(N-1)层实体通过SAP提供的服务;也只能够向(N+1)层提供服务;实体间不能够跨层使用,也不能够同层调用。

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为便于研究和实现,才将其进行分层,其中分层的基本原则是。

(1)各层之间界面清晰自然,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2)各层功能的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的方法。

(3)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方便了大家对网络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网络设计和实现的指导。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网络的分层结构、一些基本概念及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等。

1.2.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分层结构的出现其实是将复杂的网络任务分解为多个可处理的部分,使问题简单化。

而这些可处理的部分模块之间形成单向依赖关系,即模块之间是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而构成层次关系,这就是分层。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层都在它的下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增值服务,且通过服务访问点(SAP)来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联模型。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框架下进⼀步详细规定了每⼀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的可移植性。

OSI参考模型先有理论再去指导市场,但是失败了,所以市场上并没有按照这种模型。

由于参考模型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它的七个层次也是抽象的概念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共分为七个层次: 7:应⽤层(Application) 6:表⽰层(Presentation) 5:会话层(Session) 4:传输层(Transport)—— 负责报⽂的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的报⽂提交给正确的进程,例如:端⼝号 3:⽹络层(Network)——负责源主机到⽬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往⽬的主机,如:IP地址 路由(Routing):路径选择 分组转发: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帧为数据传输的单位。

组帧(Framing):数据加头加尾构造帧 1:物理层(Physical)—— 解决了单⼀bit的传输问题,所以不⽤加头加尾⼆:TCP/IP参考模型 4:应⽤层 3:运输层 2:⽹际层 1:⽹络接⼝层三:五层参考模型 它是综合了OSI和TCP/IP模型的优点: 5:应⽤层 —— 各种⽹路应⽤:FTP,SMTP,HTTP 对应数据形式:报⽂(message) 4:传输层 —— 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TCP,UDP 对应数据形式:段(segment) 3:⽹络层 —— 源主机到⽬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和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 对应数据形式:数据报(datagram) 2:数据链路层 —— 相邻⽹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Ethernet),802.11(WIFI),PPP 对应数据形式:帧(frame) 1:物理层 —— ⽐特的传输 对应数据形式:⽐特(bit)。

osi模型的名词解释

osi模型的名词解释

osi模型的名词解释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即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参考模型。

该模型主要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可以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通信。

下面我将对OSI模型的七个层次进行分别解释,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数据比特流的物理媒介和实际连接。

在这一层中,数据被转换为电脉冲、光脉冲等信号进行传输。

常见的物理媒介包括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等。

物理层的作用在于确保数据能够在网络中正确地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主要负责数据的分组和传输错误的控制。

在这一层中,数据被分为帧(Frame)的形式进行传输,并通过校验和进行错误检测与纠正。

数据链路层还管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并负责帧的传输排序。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在整个网络中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它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通过IP地址和路由表进行寻址和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传输。

网络层还实现了拥塞控制、逻辑编址和安全控制等功能。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它可以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块,并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机制进行传输的可靠性保证。

同时,传输层还实现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重要功能,以保障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和管理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它提供会话的控制和同步功能,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完整性。

会话层还可用于实现安全认证、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功能。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ISO网络体系结构

ISO网络体系结构

ISO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或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一个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ISO/OSI)。

【1】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第4层到第7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1~3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一、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且与物理传输介质相关联,该层是实现其他层和通信介质之间的接口。

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物理层为传送二进制比特流数据而激话、维持、释放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特征、功能的、规程性的特性。

这种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每次都在物理层内进行二进制比特流数据的编码传输。

这种物理连接允许进行今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的通物理层相应设备包括网络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无线电、红外等)和连接器等,以及保证物理通信的相关设备,如中继器、共享式HUB、信号中继、放大设备等。

二、第2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其存在形式分为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物理层所建立的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连接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有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所关心的主要是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线路选择与规划等。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是以帧为单位。

在OSI中,帧被称为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信息传递。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1.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七层。

也称"七层模型"。

每层之间相对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Physics Layer) 1.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

实现的物理实体主要是通信媒体(线路)和通信接口,其主要指实现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的各种特性(手段)。

物理层的概念:(1)OSI: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活提供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的手段。

(2) CCITT(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信道实体的特性:物理特性(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物理的功能:(1)实现各节点之间的位传输。

保证位传输的正确性,并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位流传输。

(2)在DTE,DCE之间完成对数据链路的建立、保持和拆除操作。

3. 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层负责一个节点(主机、工作站)与下一节点之间的比特流(位)传输。

包括传输介质的接口,数据信号的编码,电压或电压放大,接头尺寸,形状及输出针,以及与位流的物理传输相关的其它任何东西。

4.物理层的四个特性:物理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 机械特性(物理特性):指通信实体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如:接口的形状、大小;接口引脚的个数、功能、规格、引脚的分布;相应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

(2)电气特性:线路连接方式、信号电平、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和阻抗。

(3)功能特性:接口电路的功能,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用法)。

OSI基本参考模型

OSI基本参考模型
➢ OSI作为国际标准的网络体系结构对推动网络的发展重大的历史意义。
OSI的分层思想
OSI的分层思想: 1)每一层要有明确的功能界限并严格建立在其下层之上; 2)每一层除实现本层功能外,还要为上层提供一定服务; 3)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细节或实现方式要与上层无关; 4)同层之间要有相互兼容的通信规则或约定。
OSI的层次模型
会话层
➢ 会话层是在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服务基础上,为两端会话实体间建 立和维持一个会话,并使会话获得同步。
➢ 会话层的功能:在提供一个面向进程的会话服务,并为会话活动提 供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OSI的层次模型
表示层
➢ 表示层处理的是OSI中两端主机系统之间的信息表示问题, 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定义一种数据类型或数据结构,并使用 这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在两端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类型和编码 的转换。
OSI综述
OSI的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应用级的服务;最低层为 物理层,负责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低三层可以看作是面向数据传输的控制层(属于通信子网),主 要负责解决有关通信控制和通信寻址等问题。
OSI综述
高三层可看作是面向数据处理的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主 要负责解决应用进程间的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等问题;传输层 在OSI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 口,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确保两端通信系统实现 端到端的数据传送。
物理层
➢ 物理层直接与通信媒体相连,是数据传输的物理接口层。该 层为上层(数据链路层)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服务,传输 数据的基本单位为比特(bit)。
➢ 物理层的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实现比 特流的传输。
OSI的层次模型
物理层定义的主要内容: ➢ 1)机械特性 ➢ 2)电气特性 ➢ 3)功能特性 ➢ 4)规程特性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框架。

而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重要协议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统一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而提出的一种体系结构方法。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

-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以传输数字信号。

- 数据链路层:负责进行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 网络层:负责数据在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和转发。

-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

-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等。

- 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

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它是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的。

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按照特定的协议传输到物理网络上。

- 网络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和转发。

-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

二、协议的分类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协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1.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位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一:ISO 七层模型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互连网体系结构1974年IBM提出了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考虑到各个网络存在的异构,异质,导致网络都属于封闭式网络,无法相互连接,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连)标准,将计算机网络进行分层分层优点:解决了通信的异质性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向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使网络的设计更加的简单、容易实现。

协议:网络中通信或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实体:发送接收信息的软件或硬件的进程对等实体:不同系统内的同一层次两个实体接口:相临两层之间的交互界面服务:某一层和此层以下的层能力,通过接口交给相临层协议栈:系统内的各个层的协议集合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1、ISO/OSI参考模型ISO/OSI参考模型是一种逻辑结构,不是具体的设备,任何遵循协议的系统都可以相互通信经过OSI七层模型的数据要经历数据的封装(打包)和解封装(解包)过程,封装过程是将原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加上该层的报头信息,解封装过程是从低层向高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将对等层的报头去掉还原为上层数据。

第一层:物理层处于最底层,为上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传送二进制比特流,在物理层中定义了机械特性(连接器形式和插针分配),电气特性(接口电路参数),功能特性(物理接口的信号线)和规程特性(信号线操作规程),传输介质可以使用有线介质或无线介质,物理层传输二进制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层的典型设备有:集线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链路的管理,流量的控制,差错控制,数据以数据帧格式传输的,数据帧包含帧头(H2)和帧尾(T2)MAC(介质访问控制),48位二进制组成,为了方便表示使用十六进制表示,网卡上的MAC地址是物理地址,在生产网卡时就内臵在网卡的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中了,不能修改,但是可以伪造(网卡属性中),为了表示网卡的全球唯一性,将MAC地址表示的48位二进制地址分为2部分,前24位表示厂商代号,后24位表示厂商内部代号,MAC地址相同的计算机不能够相互通信网桥,二层交换机,网卡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网络层提供统一的寻址方案,完成分组的独立路由选择,网络层数据以数据包传输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现路径的选择,通过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项,(直连路由,路由器自己接口所在的网络形成的路由表),(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工添加路由信息添加的路由表),(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相互的路由学习,得到的路由表),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分段。

网络层使用的协议:X.25分组包交换协议;IP协议(网际互连协议);IPX协议(网间包交换协议)第四层:传输层向上提供标准传输服务,向下屏蔽不同通信子网,属于OSI模型中的中间层,传输层中传输数据段,提供端到端服务,向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

第五层:会话层建立和维持会话,使会话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解决了异种机之间的编码转换和表示,以便进行互操作,加密和压缩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提供环境,负责整个网络应用程序一起很好工作。

例:一封电子邮件从发送端到接收端,首先发送者编辑好电子邮件,在应用层和表示层将数据转换为字符,到达传输层变成数据段,到达网络层转换为数据包,到达数据链路层转换为数据帧,再到达物理层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流,在接收方进行相反的操作还原原始数据。

分层优势:降低协议设计复杂性并标准化了接口方便网络模型设计,提供了互操作,简化学习和教学最终能够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有共同的标准使它们相互兼容,加速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网络各个结点都有相同层次,且相同层次执行相同功能,相临层次通过接口层通信,每一层向上提供服务,并接受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次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次之间的通信。

2、TCP/IP模型概述TCP/I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网络分组交换研究项目,TCP/IP是发展至今最成功的通信协议,它被用于当今所构筑的最大的开放式网络系统Internet之上。

TCP和IP是两个独立且紧密结合的协议,负责管理和引导数据报文在Internet上的传输。

二者使用专门的报文头定义每个报文的内容。

TCP负责和远程主机的连接,IP负责寻址,使报文被送到其该去的地方。

TCP/IP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发,每一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但TCP/IP简化了层次设备(只有4层),由下而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如图1-17所示。

图1-17 TCP/IP分层与OSI对应关系图1-17 TCP/IP分层与OSI对应关系描述协议二、传输介质:有线和无线的传输介质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与光纤无线介质有:卫星、微波、红外为导体双绞线:有屏蔽与非屏蔽两大类,双绞的目的是为了抵消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双绞线:分为一类线、二类线、三类线、四类线、五类线、超五类线、六类线同轴电缆:粗缆和细缆,粗缆用于主干连接,细缆用于局部连接光纤:石英玻璃,传输光信号,单膜光纤和多膜光纤,由于光信号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在质量比较高的网络里可以采用光纤。

微波:跨越性和穿透力比较弱,所以一般的微波只能进行视距通信红外:连接的要求比较高蓝牙:传输距离短,10CM--10M之内三、网关只是一个概念首先我们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网关只是一个概念,它不能确切的代表任何含义,更不能代表任何的设备。

对应OSI不同层次的网关的具体体现甚至都不一样。

是对某些有着类似的工作机理的处理机制的概括。

它不像我们提到路由器或者交换机(ethernet switch)时候,我们就确切的知道它是什么设备,实现那种功能。

而对于网关这个名词,我们所说的每种具体的功能都是他的一个子类。

如RS232到RS485的转换器, RS232到USB的转换器这些东西也可以做为第一层的网关来看待,仅供参考。

四、 TCPIP协议基础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一个关键协议,它的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即Internet协议,通常简称IP协议。

通过使用IP协议,从而使Internet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

要使两台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使两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种“语言”,IP协议只保证计算机能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

IP协议负责将消息从一个主机传送到另一个主机,消息在传送的过程中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包。

尽管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保证了计算机之间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但IP协议还不能解决数据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若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连上Internet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TCP协议来提供可靠并且无差错的通信服务。

TCP协议被称作一种端对端协议。

这是因为它为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起了重要作用:当一台计算机需要与另一台远程计算机连接时,TCP协议会让它们建立一个连接: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虚拟链路。

TCP协议负责收集这些信息包,并将其按适当的次序放好传送,在接收端收到后再将其正确地还原。

TCP协议保证了数据包在传送中准确无误。

TCP协议使用重发机制:当一个通信实体发送一个消息给另一个通信实体后,需要收到另一个通信实体确认信息,如果没有收到另一个通信实体的确认信息,则会再次重发刚才发送的信息。

通过这种重发机制,TCP协议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它能够自动适应网上的各种变化。

即使在 Internet 暂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下,TCP也能够保证通信的可靠。

综上所述,虽然IP和TCP这两个协议的功能不尽相同,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但它们是在同一时期作为一个协议来设计的,并且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

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 Internet 在复杂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凡是要连接到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同时安装和使用这两个协议,因此在实际中常把这两个协议统称作TCP/IP协议。

4.1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案例我们知道,对于在Internet和Intranet网络上,使用TCP/IP时每台主机必须具有独立的IP地址,有了IP地址的主机才能与网络上的其他主机进行通信。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之前的理论知识。

4.1.1 网络组建需求某科技公司成立,成立之初,这个公司只有数十人,每个人根据工作需要,都配备有电脑终端,有一台公用的服务器负责文件存储和打印机共享,这些设备要实现联网。

另外,公司由于业务的需要,在内部联网之后要建立和Internet的连接。

要实现并配臵这家公司的基本要求,在IP管理中需要包含如下范畴:选择一个适合几十个网络终端的IP地址分配范围。

自动分配内部每台终端的IP地址。

Internet连接后要保证每台计算机都能够上网,并不需要Internet上的其他用户能够直接访问到内部网络。

所有客户端要进行测试。

4.2.2 地址规划与配臵分析在IP地址规划中有些IP地址是不能被配臵到网络设备接口使用的,这些IP地址是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另外,这家公司属于典型的小型网络,机器数量一般在50台以下,我们需要根据网络的规模考虑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

1.确定合法地址网络中第一个不能使用的地址就是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用于表示网络本身,主机位部分为全“0”的IP地址代表一个特定的网络。

网络地址对于网络通信数据量的控制非常重要,位于同一网络中的主机必然具有相同的网络号,它们之间可以直接相互通信。

而网络号不同的主机之间则不能直接进行通信,必须经过第 3 层网络设备(如路由器)进行转发。

如图4-9的示例,上半部分的框架中表示网络198.150.11.0。

从局域网外部看,任何发往该网络主机198.150.11.1~198.150.11.254的数据,目的网络都是198.150.11.0,只有数据到达上半部分的框架(局域网)时,才能进行主机位的匹配。

下半部分的网络编号用198.150.12.0表示,数据进行比对的情况也是相同。

图4-9 网络地址的与寻址网络中第二个不能使用的地址是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

它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广播分组,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主机号部分为全“1”的IP 地址代表一个在指定网络中的广播,被称为广播地址。

广播地址对于网络通信同样重要。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经常会出现对某一指定网络中的所有机器发送数据的情形,如果没有广播地址,源主机就要对所有目的主机启动多次IP 分组的封装与发送过程。

除了网络标识地址和广播地址之外,其他一些包含全“0”和全“1”的地址格式也是保留地址。

图4-10中标明了这些特殊地址的用途。

图4-10特殊的保留地址2.选择专用IP地址Internet的稳定直接取决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

这个工作最初由Inter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来分配IP 地址,现在已被IANA (Internet 地址分配中心)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