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病变
➢肺组织出血坏死,周围有水肿和出血 ➢多累及肺段,偶可累及肺叶 ➢晚期形成纤维化及胸膜皱缩
(二)影像学表现
底向胸膜面的斑片状或结节状实性病灶,多见 于下叶,右侧多见
可合并少量胸水 病变吸收可残留纤维化,局限性胸膜增厚、粘
连
肺栓塞合并肺梗死
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被内源性或外源性栓 子阻塞后发生的肺循环障碍性疾病
(一)临床与病理
病因:多由周围静脉内血栓脱落随血入 肺动脉引起
➢栓子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和盆腔静脉 ➢栓子形成的危险因素有:
• 年龄与性别:50-60岁年龄段多见;20-39岁年龄组女性深静脉血 栓的发病率比同龄男性高10倍
肺泡性肺水肿
两侧肺野有片状模糊影,以内中带为 多,蝶翼状
肺泡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两侧肺野有片状模 糊影,以内中带为 多,蝶翼状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 病因:任何严重内科或外科疾病引起毛细血管损
伤后而出现(如脓毒血症、输血、手术、严重外 伤、各种原因的休克、胰腺炎) 临床:进行性、急性和缺氧性呼吸衰竭的症状 (呼吸困难、干咳、烦躁、发绀、严重低氧血症)
病理:
• 肺泡弥漫性损害 • 早期有渗出、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肺泡萎陷 • 间质性肺水肿、实质性肺水肿 • 水肿液含大分子蛋白质,导致透明膜形成
影像学表现
发病12小时内胸片可无异常 典型呈多发片状磨玻璃样或实变密度影,
以肺外周部分布为主 病变融合形成大片或弥漫性阴影 广泛实变使两肺密度普遍明显增高,称
治疗前后比较
三、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s)
血液系统疾病对肺的影响
血液系统疾病对肺的影响2.白血病和淋巴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影响了骨髓中的造血功能。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骨髓产生异常的白细胞,并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
这将直接影响到肺部的功能,因为肺部和骨髓一样,是造血器官。
当白血病或淋巴瘤细胞扩散至肺部时,还会导致肺部肿块和不适。
3.凝血障碍:凝血障碍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其主要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
肺部与凝血功能紧密相连,因为肺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可以细分和过滤血液。
凝血障碍可能导致肺部出血和血栓形成,这会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4.血栓栓塞症:血栓栓塞症是指血管内形成血栓后阻塞血管的疾病。
这些血栓可以形成于血液循环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肺动脉。
肺栓塞是由肺动脉或其分支中的血栓导致的肺动脉血流阻塞。
肺栓塞会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除了上述疾病特有的影响,血液系统疾病还可能导致肺部的一般并发症,如感染和炎症。
由于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同时,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伴随着炎症反应,这进一步增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血液系统疾病对肺部具有重要影响。
贫血会导致肺部代偿性改变,白血病和淋巴瘤会影响肺部造血功能,凝血障碍可能导致肺部出血和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症则直接阻塞肺动脉血流。
此外,血液系统疾病还会增加肺部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因此,在评估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其本身的病情,还需要警惕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血栓的先进医学技术。
肺动脉血栓是指当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时,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肺部组织受损、肺动脉高压以及威胁患者生命的肺栓塞等。
肺动脉血栓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咯血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肺动脉血栓特异性的表现,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方法进行确认。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评估、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它包括局部溶栓、机械栓塞清除、导管取栓等多种方法,可以切实地清除肺动脉血栓。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恢复肺部血液循环,还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在治疗肺动脉血栓方面表现出许多优势,如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该技术的治疗费用较高,需要医疗设备的支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
未来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治疗设备、减少治疗风险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加先进和有效的技术应用于肺动脉血栓的治疗中,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下是各部分的内容概述:-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肺动脉血栓的定义和危害、肺动脉血栓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以及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具体内容将详细介绍肺动脉血栓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然后详细介绍肺动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和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最后将介绍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概况,包括不同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肺病】肺梗塞
肺梗塞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引起肺栓塞的常见栓子是深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低热、咳血。
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多因继发于其它疾病故临床表现复杂,常易误诊为肺炎、胸膜炎、肺水肿、肺不张等,应与之鉴别。
准确诊断,积极治疗,如立即进行取栓、溶栓或抗凝等治疗,肺梗塞是可以治愈的。
肺栓塞系常见病,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被栓子堵塞后发生的肺循环障碍疾病。
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断而发生的肺组织坏死。
肺梗塞并不少见,约10-15%的肺栓塞发生肺梗塞,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多因继发于其它疾病故临床表现复杂,对其影像学表现又认识不足,故极易造成临床漏诊或影像学方面的误诊,错误的诊断直接影响患者,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发病机理由于肺组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故仅少数栓塞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而造成梗塞。
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引起肺栓塞的常见栓子是深静脉血栓。
血栓的来源主要是下肢深静脉,占80 %~90 %,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疾患。
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可发生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病因。
风心病发生的血栓及原发于肺动脉的血栓也是本病的原因。
进入肺循环的栓子还可有脂肪、肿瘤栓子和气体等。
肺栓塞的病理改变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肺血液循环的状态。
栓子大小为由微血管内的小栓子至大动脉的骑跨性血栓不等。
较小的栓子未能完全堵塞血管时不易引起血循环障碍。
多发小栓子能引起多发性小动脉分支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被大的栓子堵塞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以致死亡。
严重肺淤血患者的肺栓塞可导致肺梗塞。
肺梗塞以下叶多见,外形呈锥形,尖端指向肺门。
病灶中心为坏死区,周围有水肿和出血。
水肿和出血可吸收,坏死区愈合后发生纤维化。
临床表现患者起病急,有呼吸困难,胸痛和咳血。
咯血表明有肺梗塞发生。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栓塞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肺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肺栓塞的诊断过程中,CT肺动脉成像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而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成像结果。
一、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在肺血管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肺循环衰竭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典型表现包括急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以及心率呼吸加快等。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诊断肺栓塞通常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二、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的特点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是一种应用低剂量造影剂进行成像的CT技术,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低辐射剂量:相比传统的CT检查,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所使用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2. 高分辨率:64排螺旋CT技术拥有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能够清晰显示肺血管内的血流情况和异常情况。
3. 明显的造影效果:低剂量造影剂可以使肺动脉显示更为清晰,提高了对血管异常情况的检测率。
4. 冠状面再现:64排螺旋CT技术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实现冠状面再现,更加全面地显示肺动脉的情况。
5. 快速成像:64排螺旋CT技术成像速度快,患者耐受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通过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具有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明显的造影效果等优势,使其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对肺动脉情况的显示更为清晰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技术通过使用低剂量造影剂进行成像,可以使肺动脉显示更为清晰。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清晰的肺动脉显示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血流情况、异常情况以及血栓的位置和大小,更有利于及时、准确地确定肺栓塞的诊断。
肺栓塞的血常规报告单
肺栓塞的血常规报告单
摘要:
1.引言:介绍肺栓塞的定义和危害
2.肺栓塞的血常规检查项目
3.血常规报告单的解读
4.结论:总结肺栓塞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正文:
1.引言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造成肺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它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过程中,血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
2.肺栓塞的血常规检查项目
肺栓塞的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计数(RBC):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2) 红细胞压积(HCT)或称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和血红蛋白浓度,有助于诊断贫血类型。
(4) 白细胞计数(WBC):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5) 血小板计数(PLT):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3.血常规报告单的解读
(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如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
(2) 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栓塞的病因。
(3) 血小板计数:如果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风险。
4.结论
总之,肺栓塞的血常规检查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常规报告单的解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状况、感染或炎症反应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如溶栓、抗凝、导管碎解和抽吸 血栓等。
预防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长期卧床者定期翻身、按摩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积极治疗肿瘤等疾病,减少栓子形成。
04
CATALOGUE
肺循环淤血
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定义
肺循环淤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静脉压力增高,导 致血液在肺内滞留。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 原因包括肿瘤、妊娠、长期卧床等。
VS
发病机制
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阻塞 ,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 心负荷增大,甚至右心衰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晕 厥、休克等症状。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 动图、CT肺动脉造影等手段进行诊断。
分类
肺动脉高压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 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则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 因素有关。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则可由多种疾病或因素引起,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 疾病
contents
目录
•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概述 • 肺动脉高压 • 肺栓塞 • 肺循环淤血
01
CATALOGUE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 肺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疾病。
慢性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慢性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慢性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症。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1)抗凝治疗:慢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主要是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来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扩展,预防新的血栓形成,促进体内的纤溶作用。
通常开始使用肝素,接着转用低分子肝素,方便患者的长期治疗。
(2)溶栓治疗:对于慢性肺栓塞患者,可考虑给予溶栓治疗。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来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畅。
(3)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新的栓塞事件的发生。
(4)氧疗:对于患有慢性肺栓塞的患者,氧疗可以增加氧气的供应,缓解呼吸困难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症状。
(5)对症治疗:如可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使用镇咳药缓解咳嗽。
2.介入治疗:如果慢性肺栓塞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血栓负荷较大,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1)导管取栓术:通过将导管导入到血栓所在的位置,使用特殊的器械将血栓分散、捞除,以恢复肺动脉血流通畅。
(2)支架植入术:对于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存在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3.手术治疗:(1)肺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于有慢性肺栓塞并发肺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加或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肺动脉内膜切除术,以减轻血流受阻的症状。
(2)肺动脉血栓切除术:对于血栓较大、紧密附着在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壁上的慢性肺栓塞患者,可考虑进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以完全清除血栓。
总的来说,慢性肺栓塞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患者还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肺栓塞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肺栓塞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
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时间静脉曲张、血液黏稠度增高、外伤等。
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于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以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肺栓塞的防范措施1. 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重点防范措施应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a. 移动和锻炼:长时间久坐或卧床静息容易导致血液滞留,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保持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如站立、走动、做一些简单的全身运动,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b. 使用弹力袜:对于长时间久坐或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群,如乘飞机、乘车、长时间工作的人员,穿戴弹力袜能够帮助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c. 避免过度服用药物: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药物,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需遵医嘱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2. 加强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高危人群和患者,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肺栓塞至关重要。
公众应该增加对肺栓塞症状的了解,并积极就医咨询及时进行诊断。
a. 注意肺栓塞的典型症状:肺栓塞常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应引起警惕。
同时,还可以伴随其他症状,如心悸、咳嗽、发热等。
b. 主动向医生提供病史:如果有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手术后、外伤后和长时间不活动等高危因素,应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更早地进行诊断和处理。
c. 接受相关检查:如X线胸透、肺通气/灌注扫描、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肺栓塞的迹象和诊断。
3. 彻底治疗潜在原因:对于已经发生肺栓塞的患者,除了积极抢救和治疗外,还要进一步治疗潜在的血栓形成或肺循环障碍的原因。
a. 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对静脉曲张、腫瘤等潜在病变的治疗,以减少再次形成血栓或循环障碍的风险。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引起的。
它可以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以及突发的心悸等。
肺栓塞发作时,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应对肺栓塞的应急预案。
1. 识别症状:了解肺栓塞的症状对于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至关重要。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带血或咯血、心悸、晕厥以及突发的焦虑不安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2. 寻求紧急医疗帮助:肺栓塞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向医护人员描述症状,并告知他们怀疑是肺栓塞。
他们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及时救治。
3. 绝对卧床休息:在等待救援期间,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并尽量保持平稳的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减少可能的血栓移位。
4. 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患者供应纯氧气,并确保合理的通气。
氧气可以改善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
5. 并发症护理:肺栓塞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休克。
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头晕、胸闷或其他临床恶化症状,应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并尽快告知医护人员。
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或其他紧急抢救措施。
6. 对伴发抗凝治疗:对于已经不稳定的患者,急诊医生可以考虑立即给予静脉抗凝治疗。
这可以阻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减少肺血管的阻塞。
7.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肺栓塞,可能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动脉溶栓、机械栓塞清除或肺动脉导管插管等。
这些手术旨在迅速恢复肺部血液循环,降低死亡风险。
8. 康复护理: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急救和治疗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康复护理。
这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发作。
此外,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
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肺栓塞的症状、寻求紧急医疗帮助、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和并发症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
临床分析肺功能异常原因解读
临床分析肺功能异常原因解读肺功能异常是指肺部在功能上出现异常,导致呼吸功能不正常。
肺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痰液增多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了解肺功能异常的原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肺功能异常1.1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哮喘患者常出现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肺功能异常,如呼气流量减低和肺活量下降。
哮喘的发作可由多种因素触发,如感染、过敏原、气候变化等。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指气流受限,通常是由吸烟和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所致。
COPD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肺泡壁的破坏和肺弹性组织的破坏,导致气道闭塞和肺功能异常。
1.3 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瘢痕化,导致肺弹性降低和呼吸功能受限。
肺纤维化常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并伴有肺功能异常,如肺活量减低和弥散功能下降。
2. 神经肌肉性疾病引起的肺功能异常2.1 肌无力肌无力是一组神经肌肉传导紊乱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患者常出现进行性肌无力、疲劳、眼睑下垂等症状,并可伴有呼吸肌无力,导致肺功能异常,如呼气流量减低和肺活量下降。
2.2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
脊髓灰质炎可导致肌无力、肌萎缩和呼吸肌无力,进而引发肺功能异常。
3. 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功能异常3.1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因血栓、气体、脂肪等物质堵塞而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
肺栓塞可导致肺血管阻塞和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肺功能异常。
3.2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如肺炎和结核病等,可导致肺组织炎症、水肿和病变,进而导致肺功能异常。
3.3 肺水肿肺水肿是指肺组织和肺泡内积聚大量液体,导致肺功能异常。
肺水肿可由心脏病、肺炎、高原反应等因素引起。
综上所述,肺功能异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器质性疾病、神经肌肉性疾病以及其他因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二)-病例分析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二)-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27岁,因车祸3小时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呈休克状,双下肢严重挫伤,左小腿皮肤、肌肉撕裂出血。
X线检查见左侧胫腓骨中段骨折、右股骨下段骨折。
经输液、输血、止血并手术治疗后情况稳定。
入院24小时后清醒。
住院第6天自述胸部疼痛,咯血痰,观察一天后胸痛自然减退,但时感胸闷。
住院第15天,用力大便后忽感剧烈胸痛、气紧,随即发绀,脉搏快弱,面色苍白,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1.左右肺动脉内有灰褐灰色长形固体团块物阻塞,表面干燥可见灰白色条纹。
2.右髂静脉呈索状,切开见有暗红色团块状物,中有灰白色条纹,质松脆,局部与血管壁粘连,其远段为均匀暗红色。
镜下见固体团块物由粉红色及红色两种成分构成,前者呈分支小梁状。
3.左腘静脉亦呈条索状,切开静脉见腔内容物与髂静脉内容物相似,但部分呈灰白色,与静脉壁紧密粘连。
4.双肺边缘可见多数小楔形暗红实变区,其边缘部呈淡红及灰白色。
镜下见暗红实变区仅见肺泡结构轮廓,细胞
核消失,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或淡红染小泡(红细胞轮廓),淡红色区为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中有较多白细胞,灰白色区为胶原纤维。
讨论
1.请给上述病变作出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
2.患者死亡原因及机制。
3.肺内病变形成过程及机制。
4.本例的基本病变是什么?其形成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机制为何?
参考答案:
一、病理解剖诊断
1.右髂静脉,右腘静脉混合血栓形成
2.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
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伴机化
二、死亡原因:左右肺动脉血栓栓塞。
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简介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群。
但是,是否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一直是医学界的争议话题。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进行探讨和分析。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革兰阴性微生物,可感染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引起相应的炎症反应。
支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的支原体,常通过飞沫传播途径传播给他人。
支原体感染后,病原体会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触发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炎症反应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影响了血液循环。
支原体肺炎与血液循环障碍的关系1. 炎症反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这种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血液在血管内滞留,增加血管内压力,进而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2. 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一些研究指出,支原体感染可能与血栓形成增加相关。
炎症反应可以引起血液内凝血系统的活化,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3.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支原体感染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这些心血管系统的炎症反应会干扰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悸等症状。
4. 循环系统其他相关疾病支原体肺炎可能与其他循环系统相关疾病有关。
临床观察到支原体感染与雷诺病、血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些疾病本身就可能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
结论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支原体肺炎可能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但目前尚缺乏更明确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
更多的研究仍需进行,以进一步探讨支原体肺炎与血液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
此外,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减轻支原体肺炎可能带来的潜在循环系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上常见的肺水肿是心源性肺水肿和肾性肺
水肿。病理上可分间质性和肺泡性两类,可同 时并存或以某一类为主。间质性肺水肿大都为 慢性,肺泡性可为急性或慢性肺水肿。由于毛 细血管位于肺间质内,故间质内的液体聚积较 早,造成肺的间质结构增宽,小静脉淤血,淋 巴管扩张及水肿,肺泡腔变小并有部分实变。 肺泡性肺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终末气腔 内(如肺泡腔、肺泡囊、肺泡导管及呼吸性支气 管内)。在肺泡性肺水肿的初期,肺小叶实变不 完全,或仅发生在部分肺小叶内。水肿液经孔 氏孔和兰勃管迅速蔓延,使肺小叶实变并融合, 并发展而累及两肺大部分的肺实质。
A图:间隔线 Kerley line A 线
支气管套袖征
支气管套袖征:肺门区支气管的环形影增厚,外缘模糊 正常时肺段支气管y line B线
A图:间隔线(Kerley line B 线) B图:短期内复查B 线减少
(二)肺泡性肺水肿 1.腺泡样结节阴影或斑片状、大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内含支气管气象。 2.分布于两肺中、内带,外带、肺尖和肺底少见,呈 蝶翼状为典型表现,但不常见。尿毒症者可呈弥漫 性分布。 3.阴影动态变化快,数小时内有明显变化。 4.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CT:①间质性肺水肿:肺门血管影增粗,肺血管分支 增粗、模糊。多数病例病变以中内肺野较重,上叶 肺血管增粗比下叶明显,有时合并肺气肿表现。 ②肺泡性肺水肿:肺透亮度下降,CT值普遍增高,有 斑片状及融合影。心源性和肾源性肺水肿病变在中、 内带及背部多见,少数病例于外带有较多病变。其 他原因肺水肿以非中央型分布多见。
[临床表现] 为心动过速、咳嗽、咯泡沫痰或粉红色血性痰、 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肺水肿发生前病人可有心 悸、不安、血压升高、失眠等先驱症状。间质性 肺水肿发生后,病人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由于水肿液位于肺间质,听诊可为阴 性。肺泡性肺水肿时,典型表现为严重气急,端 坐呼吸和水泡样哕音,一般伴有咳嗽,咳大量泡 沫样痰,或粉红色血水样痰。听诊双肺有湿哕音。
[病因病理]
肺水肿是由于液体从毛细血管渗透至肺 间质或肺泡所造成的。正常时肺血管与肺间 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液体交换,液体的这 种相反方向的运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毛细 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内、外的液体静 水压和胶体渗透压,以及淋巴管对血管外液 体的回吸收作用是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主要 因素。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使一 定量的水及小分子的蛋白质自由通过血管壁。 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为1.07kPa(8mmHg),肺 间质内约为0-0.267kPa(0-2mmHg)。二者之 间的压力差是液体由血管内转移到肺间质内 的动力。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为 3.33kPa(25mmHg),肺间质内约为 2.53kPa(19mmHg)。胶体渗透压的这种差别则 促使毛细血管外的液体向毛细血管内移动。 而毛细血管内外静水压之差大于胶体渗透压 之差,故液体向毛细血管外移动的量较多。 淋巴管把间质内多余的液体回吸收并转移至 血液循环中,防止肺间质内有过多的液体积 存。上述维持液体动态平衡的这些因素一旦 发生异常,则可导致肺水肿发生。
临床上常见的肺水肿有以下几类:①毛细血 管内静水压升高引起的肺水肿,最常见于心源性 肺水肿,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及左 心瓣膜病变等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肾性肺水肿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炎引起的水钠潴留和 左心衰竭,静脉输液过量等。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高引起的肺水肿,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人刺激性气体、淹溺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③ 其他原因,如复张后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和神 经性肺水肿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及各种原因引 起的淋巴管阻塞也是导致肺水肿的
(一)间质性肺水肿 1.肺血重新分布:两上肺纹理较下肺纹理粗。 2.肺门阴影及肺野纹理模糊,肺透过度减低。 3.肺段支气管轴位影管壁增厚、模糊、称袖口征。 4.间隔线:间隔线阴影,其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 可分为KerleyA、B、C线,以B线最常见, 位于两下 肺野肋膈角区、水平行走,长度小于2cm,与胸膜垂 直。 在中肺野可出现A线。C线位于两肺下野,呈网 状,是B线的重叠阴影。D线为较粗的长带状、长线 形或胸膜下网状阴影。 5.少量胸腔积液或叶间裂积液。胸膜下水肿,类似胸膜 增厚,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叶间胸膜下水肿表现为 叶间裂增厚。 6.常合并心影增大。可有少量胸水。
肺泡性肺 水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间质性肺水肿有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 KerleyA线和B线,尤其B线易于辨认,且大都见 于心脏病病人,诊断一般较易。肺泡性肺水肿的X 线表现比较复杂,其蝶翼状的形态特殊,且多见于 心脏病和肾脏病病人,诊断一般不难。对于分布和 形态不典型的病例,诊断困难,应密切结合病史。 急性肺水肿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泡实变,基 本X线表现与肺炎相似。阴影分布不对称时更需鉴 别,有以下鉴别点:①肺水肿病变发生迅速,阴影 密度较肺炎均匀,如磨玻璃状;②肺水肿有间质异 常阴影,如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理模糊、增粗, 有间隔线阴影;③肺水肿阴影动态变化快,短期 (几天或数小时)有显著增多或减少;④肺水肿无肺 炎的临床表现。
X 线 表 现
间质性肺水肿
压力>25mmHg左右时出现间隔线 K氏线 (不同部位小叶间隔增宽) B线:长2-3cm,宽1-3mm横线,多位于肋 膈角区 C线:网格状影,多位于下肺野
A线:长5-6cm,宽0.5-1mm,自肺叶外围 斜行至肺门的线,多位于上叶 胸膜下和胸腔少量积液
间隔线
B图:短期内复查 A线消失
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
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
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因肺动脉和(或)肺静 脉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疾患,它包括肺水 肿、肺栓塞、肺梗死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肺 水 肿 肺水肿是肺血管内的液体向血管外转移而引 起的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的液体含量增多。其主要 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压力的改变;②毛细血管通 透性的改变。此外,淋巴系统的引流障碍亦可促 成肺水肿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