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够用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秤、砝码、各种重量不同的物体(如石头、书本、棉花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以便幼儿进行操作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天平秤和砝码,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它们。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重量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重量是一个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程度。
3. 演示:教师用天平秤和砝码演示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4. 实践: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两个物体,用天平秤和砝码比较它们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找一些物品,与家人一起比较它们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延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关于重量的游戏,如“重量猜猜看”、“重量接力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比较轻重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比较轻重的任务。
2. 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
3. 评估幼儿在作业中是否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家庭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对于在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八、安全注意事项:1. 教师在使用天平秤和砝码时要确保操作规范,以免幼儿受伤。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物品的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损坏。
3. 教师要确保实践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幼儿在操作中受伤。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轻重的概念2.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区分轻重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准备1.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各5个(如鸡蛋、小石头、小球、砖头、书等)2.两个盘子3.一张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用两个盘子,让幼儿把轻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重的物品放在另一个盘子,让幼儿用手抬起盘子感受轻重,并观察区分轻重。
2.教师让幼儿集体说出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的特点和区别。
正式教学环节1.教师拿起两个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拿起后观察和感受。
2.教师和幼儿一起比较两个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让幼儿自己判断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
3.教师把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混在一起,让幼儿把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区分开来,并分别放在两个盘子中。
4.教师把多个轻的物品和少个重的物品混在一起,让幼儿比较它们的数量和重量,并自己归纳总结“轻”的特点和重的特点。
5.教师通过故事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轻重的运用,如拎书包、扶老人等。
巩固练习环节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重量的物品的图片,让幼儿比较它们的轻重。
2.教师指定两个幼儿,让他们拿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其他幼儿观察并出谁拿的轻,谁拿的重。
3.教师随机指定一件物品,让幼儿说出它的重量。
反思通过这节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于轻重的概念和区分理解程度还不够,需要在教学中多加答疑和解释。
此外,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还有待提高,我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引导他们去发现轻重的特点,让他们在操作中更好地体会到轻重的概念。
教学中还应该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轻重的运用和意义。
《比较轻重》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比较轻重》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引言1.1 课程背景《比较轻重》是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对重量差异的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该课程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探索和理解轻重的概念。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能够参与简单的比较活动。
中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旺盛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适合进行此类教学活动。
1.3 教学时长本课程建议安排为1课时,时长约30分钟,以确保幼儿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区分物体的轻重差异。
培养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轻重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利用实物操作和情境模拟,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比较物体的轻重。
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即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被认为是轻或重。
帮助幼儿建立轻重的量化概念,如“更重”、“最轻”等。
教学设想4.1 教学准备准备各种不同重量的实物,如石头、书籍、玩具等。
准备一个简单的天平,用于直观展示物体的重量差异。
准备教学卡片,上面有不同轻重物体的图片,用于视觉辅助。
4.2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发他们对轻重的好奇心。
2. 探索活动: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实物,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每组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轻重差异,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2023年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

2023年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篇一嬉戏目标:1.引导幼儿步入奇妙的数学领域。
2.关心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把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嬉戏预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场地画有迷宫图。
玩法指导: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
比一比,比较其次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
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动身,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篇二1.引导幼儿步入奇妙的数学领域。
2.关心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把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嬉戏的欢乐,愿意与同伴一起嬉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场地画有迷宫图。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其次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
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动身,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教学背景学校:XX幼儿园年龄段:中班教学主题:《比较轻重》教学目标1.认识轻重的概念;2.掌握轻重物品的比较方法;3.培养观察力、感知力、运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4.幼儿思维的发展——比较、分类。
教学内容1.通过观察、感觉比较手中的物品,了解物品的轻重差异;2.运用天平进行轻重物比较;3.运用积木、砝码等重物的对比,积累个人重量概念。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激发兴趣:介绍“轻重”概念,让学生尝试感知不同物品的轻重。
2.通过用手感受不同物品的重量,逐步了解轻重的概念及其差异。
第二步:展示1.展示天平和家具、食物、教具、塑料瓶等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
2.与学生一起研究哪些物品轻,哪些物品重。
第三步:操作1.分组进行比较:把所有物品分成两组,让学生用天平分别比较轻重。
对比两组物品,体验不同物品的轻重差异。
2.手捧物品:让学生把物品手捧到自己的手上,比较物品的轻重,观察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材质、是否可以轻松搬动等等。
第四步:练习1.组合比较:让学生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进行比较,找出更重的物品。
2.用积木、砝码等重物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数量的积木和砝码,积累个人重量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反思这次数学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观察、体验、操作、组合比较等,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轻重”概念。
在展示时,我准备了多种物品供学生观察、感知,这有助于孩子们在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轻重概念。
在操作环节中,我把天平和积木、砝码等教具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轻重比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互动环节中存在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比较物品的轻重,需要我帮助他们逐步进行操作。
这提示我在课堂设计时需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准备好足够的辅助工具和素材。
总而言之,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通过观察、感知、操作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初步的“轻重”概念,激发出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了观察力、感知力、运动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比较轻重》教案

《比较轻重》教案《比较轻重》教案《比较轻重》教案1活动名称: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活动准备:纸盒、天平、积木、弹子、塑料球、皮球、铁球等物品。
活动过程:1、请幼儿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
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幼儿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
怎么办?——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用天平测量验证。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7、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活动建议:在班级放置一天平,引导幼儿对天平产生兴趣并探索这种物体的功能。
活动延伸:1、带幼儿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做智力游戏:比比谁轻谁重。
《比较轻重》教案2教学目的:能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会适当运用轻重来描述物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1、大小不同的沙包,天平。
2、脸盆几个,同样大小的木块几个,不同重量的小物品几个。
3、铅笔和彩笔。
教学过程:1、分组活动1)掂沙包。
请幼儿任取一个沙包,然后互相掂量、比较、说说谁的'沙包重,谁的沙包轻。
2)请幼儿互相抱一抱,说出谁重谁轻。
2、游戏:“猜轻重”。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
2.能够用手感知轻重物品的不同。
3.能够比较物品的轻重。
二、教学准备1.轻重物品:如棉花球、小石子、小玩具等。
2.称重秤或手持天平。
3.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器。
4.学生活动区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小石子和棉花球,询问他们认为哪一个更轻,引出轻重的概念。
2. 探究轻重(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轻重物品,让他们用手感受轻重,并放入容器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轻重之间的差异。
3. 比较轻重(2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组物品,让他们两两比较,确定哪一个更重或更轻。
•让学生用手持天平进行测量,比较不同重量的物品。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让他们找出最轻和最重的物品,并给予解释。
•讨论轻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购物时如何选购物品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轻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比较轻重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
下节课我将增加更多比较轻重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轻重的概念。
五、扩展阅读1.Rosen, N., Ozcan, B. N., & Zarfaty, Y. (2019).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asoning about densit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iquid and soli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7(3), 573-591.2.Liu, M., & Hannigan, L. J. (2020). Making sense of density: Effects of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s o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cience Education,104(4), 706-731.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轻重的概念上有更深入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简单的判定和比较。
2、能够通过实践感受物体的重量,认得轻重的差别。
3、通过游戏活动,培育察看力和运动本领。
二、教学材料:小球、玩具、篮球等。
三、教学过程:
1、自然引入
老师通过自然引导,给孩子们介绍无处不在的轻和重,引导孩子们感性认知轻和重的概念。
2、互动探究
老师将课桌上的小球、玩具等拿出来,让孩子们用手轻轻提起,再强调一遍轻,然后又将易捧不动的篮球等拿出来,让孩子们用手拍着,强调一遍重,让孩子们感受轻和重的区分。
3、认知点拓展
通过让孩子们将小球、玩具等分类,依据重量轻重分开放在两个篮子里,让孩子们更好地认得轻重。
4、游戏巩固
让孩子们玩“传球游戏”,先让每个孩子拍着篮球围着教室跑一圈,然后依次将球传给旁边的同学,最后喊出是传给哪个同学的,让孩子们更好地认得各种球的重量差异,提高他们的察看本领和运动本领。
四、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采纳了比较简单的自然引导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直观的轻重差别认知,让孩子们理解了轻重的概念,但对于轻重的产生原因、物理学问等方面的讲解可能不够系统。
2、课堂设计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使得孩子们更简单理解轻重概念的承载,但是授课教材相对较少,需要老师结合实际补充并分析。
3、课堂活动设计既重视分类和比较认知,还重视实在操作本领的培育和提高,但游戏过程中老师要严格实施安全开观,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1. 教学目标•能够初步正确地比较轻重;•能够使用秤称量物品的重量;•能够将物品按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排列。
2. 教学内容•比较轻重的概念;•秤量物品的重量;•排列物品的重量大小。
3. 教学资源•秤;•不同重量的物品。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老师拿出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请幼儿围观。
2.老师问:“这两个物品谁轻谁重?”鼓励幼儿大声回答。
3.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个物品轻,那个物品重。
步骤二:讲解新知识1.老师用秤称量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让幼儿比较物品的重量。
2.老师讲解重物和轻物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秤来确认物品的重量大小。
步骤三:巩固学习1.老师拿出许多物品,包括轻的和重的。
2.老师要求幼儿将物品按照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3.老师帮助幼儿纠正排序的错误,鼓励正确排序的幼儿表扬鼓励。
5.教学反思比较轻重是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之一,使用秤量物品的重量、排列物品重量大小也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让幼儿了解到比较轻重的概念,掌握称量物品重量和排列物品重量大小的技能,以及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育限制,他们对听、看、触、尝和嗅以外的学科知识的接受都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进行导入,以引发幼儿的注意和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官模拟等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3.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和分析力。
在教学开始前,我们要对材料进行摆放和准备,确保活动开展的流畅和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自己尝试,培养他们探究和措手不及的能力。
同时在课后,我们需要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优缺点,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
总之,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和准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的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能力,使他们在轻松高效的学习中成长和进步。
教案:比较轻重(5篇范例)

教案:比较轻重(5篇范例)第一篇:教案: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图片、天平秤,各种水果若干活动重难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轻和重。
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比一比师: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回答)小朋友们的方法可真多啊,下面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物体都可以怎样比较轻重吧。
2、掂一掂,比一比师:这有两本相同大小的图书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幼儿操作,掂一掂。
(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两本图书的轻重,以及其它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3、称一称,比一比1、出示水果提问师: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2、教师示范并提问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
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
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三.幼儿操作,秤物体,比轻重。
师:下面小朋友们可以用天平来撑一撑你带来的水果,看一看那个水果更重。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视觉和手触感辨别轻重不同的物品。
2.能够正确使用“轻”和“重”的概念进行比较。
3.能够通过比较轻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相关物品:轻重不同的玩具或日常用品。
2.板书和黑板。
3.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比较轻重。
2.让孩子们拿起轻重不同的物品,观察并感受它们的重量。
第二步:示范和讲解(10分钟)1.拿出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请幼儿观察。
2.请幼儿拿起轻的物品,说“轻”,拿起重的物品说“重”。
3.通过比较示范,让幼儿理解“轻”和“重”的含义。
第三步:游戏互动(15分钟)1.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件物品,让他们自行判断轻重并说出。
2.组织幼儿们小组合作,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3.增加趣味性,设置比赛环节,看哪个小组比较准确。
第四步:练习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系列轻重不同的物品,请幼儿们用“轻”和“重”进行分类。
2.让幼儿两两合作,互相比较各自的物品轻重,进行练习。
3.纠正幼儿可能出现的误解,强化概念。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1.让幼儿举一些其他物品的例子,进行轻重比较,如火柴和书、花和石头等。
2.引导幼儿思考实际生活中轻重的应用场景,如购物选东西、搬运物品等。
四、总结与评价1.总结轻重概念,让幼儿口头复述“轻”和“重”的含义。
2.对幼儿的表现及积极参与进行肯定与表扬,鼓励继续探索数学世界。
五、延伸活动1.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判断轻重,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利用家庭小秤,让幼儿体验实际称量,加深对“轻”和“重”的认识。
通过本次的《比较轻重》教学,希望幼儿们能够掌握轻重概念,培养观察和比较能力,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精选5篇)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篇1一、活动内容:比较轻重二、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1)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2)幼儿天平人手一架;(3)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5)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6)示范记录表二份四、活动过程:(一)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2)学习用“ ”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二)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师:(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三)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中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进行轻重比较。
3.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白板。
2.具有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纸张、铅笔、书等。
3.天平。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轻重概念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重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并提供相关的造句。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举起不同物体来感受重量的差异。
第二步:比较轻重1.使用天平展示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天平上的表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天平来比较轻重。
3.让学生两两搭配不同物体,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个物体更轻或更重。
第三步:练习巩固1.给出不同的物体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2.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并向全班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第四步:小结与反思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总结轻重的概念和比较的方法。
2.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轻重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还能通过观察天平的变化来判断轻重。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物体和比较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附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轻重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能够判断并表述比较结果。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2.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1.理解轻重概念。
2.自主进行轻重比较,并能用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各种轻重不同的物品(如苹果、橙子、积木等)。
2.学具:记录卡片、画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苹果,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苹果更重吗?”2.引导幼儿讨论,尝试用手比较苹果的轻重。
二、基本概念学习1.教师讲解轻重的概念,用易懂的语言解释轻重的关系。
2.出示轻重不同的物品,让幼儿用手比较,并说出哪个物品更重。
三、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2.分组进行轻重比较,每组有一个天平和若干轻重不同的物品。
3.幼儿自主操作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并将比较结果记录在卡片上。
四、交流分享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轻重关系。
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错误表述。
五、游戏巩固1.游戏名称:“轻重排序大赛”2.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天平和若干轻重不同的物品。
小组内成员轮流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并将物品按照轻重顺序排列。
规定时间内,排序正确的小组获胜。
3.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轻重比较的方法。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巩固轻重概念。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轻重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幼儿对轻重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部分幼儿在操作天平时,动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多给予个别指导。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比较轻重。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重量不等的小物品(如石头、棉花、塑料球等)、天平、秤砣、托盘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比较轻重,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比较轻重。
2. 基本环节:(1)教师演示:教师用天平、秤砣等教具,向幼儿展示如何比较轻重。
(2)幼儿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小物品进行比较轻重。
(3)分享交流:每组幼儿向其他组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大家共同讨论。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用天平等工具比较轻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轻重。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些物品,尝试比较轻重。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天平、秤砣等教具的直观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比较轻重的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具,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比较轻重,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比较轻重。
2. 演示:教师用天平、秤砣等教具,向幼儿展示如何比较轻重。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小物品进行比较轻重。
4. 分享:每组幼儿向其他组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大家共同讨论。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重轻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重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不同重量的物体,如气球、书本、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适合进行观察和比较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物体的轻重。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轻重的差异。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比较手中的物体,讨论哪个更重,哪个更轻。
c.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比较重量的方法,如比较物体的体积、观察物体的下沉程度等。
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比较重量的方法,增强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布置简单的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轻重比较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对轻重概念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轻重的差异。
2. 采用比较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比较手中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比较重量的方法,增强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物体的轻重。
2. 基本步骤:a. 教师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轻重的差异。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比较轻重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活动过程: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幺?(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专注下一代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物体的属性》第二节《比较轻重》。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认识轻与重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轻与重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两个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轻与重的概念,学会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两个重量不同的苹果、两个重量不同的书本。
2. 学具:每组两个重量不同的玩具、小篮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颗较重的石子和一颗较轻的石子,请两名幼儿分别拿在手上,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哪颗石子重,哪颗石子轻。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天平,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放在天平两端,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倾斜,讲解轻重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会比较轻重。
3. 随堂练习: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两个重量不同的玩具的轻重,并记录在表格中。
4. 小结: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两个重量不同的苹果和两个重量不同的书本,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它们的轻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轻重概念比较方法日常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找两个重量不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2)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轻重现象。
2. 答案:(1)例:比较一个鸡蛋和一颗葡萄的轻重。
(2)观察记录可包括:物体的名称、轻重、观察日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比较轻重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幼儿正确比较。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高矮等,培养幼儿的综合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三章《物体的属性》,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比较轻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重与轻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2. 学会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比较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能够正确辨别轻重。
难点:运用天平和砝码进行比较实验,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玩具、水果等常见物品。
2.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和砝码,每组若干玩具、水果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幼儿上台,分别拿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让其他幼儿猜测哪个重,哪个轻。
(2)请幼儿亲自用手感受苹果和橙子的重量,验证猜测。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天平和砝码,讲解使用方法。
(2)通过比较两个苹果和一个橙子的重量,引导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比较每组提供的物品重量。
4. 小结与拓展(2)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用比较轻重的方法来判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轻重概念天平使用方法比较轻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件轻物品和一件重物品,与家长一起进行比较实验,记录结果。
2. 答案:轻物品:羽毛、棉花等。
重物品:石头、书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实验时,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可以比较轻重的物品,进行实践探索。
(2)学习其他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高矮等),提高综合判断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师巡回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
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
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朋友谁轻,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
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
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
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
”’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
“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
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
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