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仲秋纪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作文一:《吕氏春秋阅读答案》800字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①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②。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

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③?于是退而疾耕④。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出自《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持久旷:荒废,耽误。

②家室:指妻子儿女。

③得无:难道。

市:买。

④疾耕:指辛勤耕作。

译文: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耗费了很长时间他什么野兽也没打到。

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

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

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不优良。

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

有人对他说:“你应该尽心种田。

”猎人问:“为什么?”那人没回答。

猎人自己想:难道是让我尽力种田等到有了收获后再买优良的猎狗吗?于是,他回来辛勤耕种。

由于辛勤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

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买好狗。

于是每次都能比别人捕获到更多的野兽。

并非是打猎是这样的,世上什么事都是这个道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入则羞对其家室()(2)其所以不得之故()(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2、“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3、将文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阅读答案:1、(1)家室:一家老小(2)故:……的原因(3)宜:应该(4)疾:努力2、A3、难道是让我尽力种田等到有了收获后再买优良的猎狗吗?4、其实不止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作文二:《吕氏春秋阅读答案》1900字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吕氏春秋》仲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仲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仲春纪原文及翻译原文:【仲春】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包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居青阳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人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无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衤某。

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衤某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

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先雷三日,奋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

寝庙必备。

无作大事,以妨农功。

是月也,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

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上丁,命乐正入舞舍采,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亲往视之。

中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贵生】二曰:圣人深虑天下,莫贵於生。

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於生则止。

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则弗为。

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

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

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於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

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

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

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

《吕氏春秋》孟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孟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孟秋纪原文及翻译原文:【孟秋】一曰:孟秋之月,日在翼,魂斗中,旦毕忠。

其日?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始用行戮。

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以立秋。

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

盛德在金。

”天子乃斋。

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还,乃赏军率武人於朝。

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附墙垣,补城郭。

是月也,无以封侯、立大官,无割土地、行重币、出大使。

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行夏令,则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荡兵】二曰: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

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

民之有威力,性也。

性者,所受於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

兵所自来者久矣。

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难矣,五帝固相与争矣。

递兴废,胜者用事。

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

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

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

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

天子之立也出於君,君之立也出於长,长之立也出於争。

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

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

故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罚不可偃於国,诛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

《吕氏春秋之仲夏纪》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吕氏春秋之仲夏纪》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仲夏纪》原文【仲夏】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

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

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

农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於疫。

【大乐】二曰: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

生於度量,本於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

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

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

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

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

形体有处,莫不有声。

声出於和,和出於适。

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皆化其上,乐乃可成。

成乐有具,必节嗜欲。

嗜欲不辟,乐乃可务。

务乐有术,必由平出。

平出於公,公出於道。

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乱世之乐有似於此。

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吕氏春秋·仲秋纪(2)原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2)原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2)原文仲秋纪(2) 【译文】义,是万事的法则,是君臣、长幼、亲疏产生的根基,是国家治乱,安危、胜败的关键。

胜败的关键,不要向其它方面寻求,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寻找。

人的本性都是想要生存而厌恶死亡,想耍荣耀而厌恶耻辱。

死生、荣辱的道理统一于义,就可以使三军将士思想一致了。

凡军队,人数应该众多,军心应该一致。

三军思想一致,就可以使号令畅行无阻了。

号令能够畅行无阻的君主,他的军队也就无敌于天下了。

古代的正义之师,人民尊重号令,看得比天下还重大,比天子还尊贵。

号令藏于民心,感干肌肤,深切牢固,不可动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改变。

象这样,敌人自然不战而溃,哪儿还值得一击呢?所以说:号令不可冲犯的军队,它的敌手必然软弱,号令畅行无阻的军队,它的敌手必然屈服。

在朝廷中发布命夸时就已经胜过了敌手,因此,在原野上战胜敌手就是必然的了。

凡兵器都是天下的凶器,勇武是天下的凶稽。

举凶器,行凶话,是由于不得已。

举凶器必定耍杀人,杀恶人是使人民得以生存的手段,行凶德必定要显示武力使人畏惧,使人畏惧是叫敌手屈服的手段。

敌手最惧屈服,人民获得生存,这是正义之师兴盛的原因。

所以,古代的正义之师出征,士兵尚未交锋,而威力就已经显示出来发挥作用了,敌手就已经降服了,难道还一定用得着冲锋厮杀吗?所以,善于显示威力的,他的威力在他尚未发挥、尚未显示之前就已经产生作用。

他的威力深远难见,没有谁知道它的真实情况,这就是威力达到顶点的情形。

凡用兵打杖,应该行动迅速,先发制人。

要想行动迅速,先发制人,方法在于明辨迟缓、落后与迅速、抢先的区别。

行动迅速,先发制人,这是决定正义之师胜利的因素。

因而布可滞留一处,懂得军队不可滞留的道理,那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该迅逸避开的死绝之地了。

这样,纵有江河之险也可以凌越它,纵有大山险塞也能够攻陷它。

要克敢制胜,只要精神专一,心中没有疑虑,目不旁视,耳布旁听,把心力,眼力、耳力都集中在军事上就行了。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原文:【仲秋】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

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

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生,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祝宰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

五者备当,上帝其享。

天子乃傩,御佐疾,以通秋气。

以犬尝麻,先祭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窌,修囷仓。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

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物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因其类。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大恐。

行夏令,则其国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

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论威】二曰: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

过胜之,勿求於他,必反於己。

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

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

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

令能无敌者,其兵之於天下也,亦无敌矣。

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贵乎天子。

其藏於民心,捷於肌肤也,深痛执固,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

若此则敌胡足胜矣?故曰: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

先胜之於此,则必胜之於彼矣。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

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

”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

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那么民罢骤胜那么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骄那么恣,恣那么极物;罢那么怨,怨那么极虑。

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

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

②审:弄明白。

9.以下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爱利以安之衣食所安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D.吴之所以亡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骤战那么民罢骤胜那么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11.吴国为什么会灭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9.D(A.安定养生 B.诚信通“伸”,伸张 C.居住处于D.……原因)10.骤战那么民罢/骤胜那么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11.吴国屡战屡胜(1分),导致君骄民疲,国君放纵而百姓怨恨(1分)。

阐述了君王应该仁爱治国、造福百姓的治国之道(1分)。

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姓,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

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实行的准那么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答复说:“是因为屡战屡胜。

”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克答复说,“屡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屡次胜利君主就骄傲。

《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白话译文

《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白话译文

《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白话译文仲春原文: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包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居青阳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人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无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衤某。

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衤某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

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先雷三日,奋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

寝庙必备。

无作大事,以妨农功。

是月也,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

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上丁,命乐正入舞舍采,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亲往视之。

中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译文:仲春二月,太阳的位置在奎宿。

初昏时刻,弧矢星座出现在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建星出现在南方中天。

这个月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旬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粪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夹钟相应。

这个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

这个月开始下雨,桃李开始开花,黄鹂开始鸣叫,天空中的鹰逐渐为布谷乌取代。

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正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帜。

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的纹理空疏而通达。

这个月,要保护植物的萌芽,养育儿童和少年,抚恤众多的孤儿。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孟春【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1]。

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2]。

其神句芒[3]。

其虫鳞。

其音角。

律中太蔟[4]。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5]膻。

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

蛰[6]虫始振。

鱼上冰。

獭[7]祭鱼。

候雁北。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8],驾苍龙,载青旃,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无有不当。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

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

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

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注释】[1]营、参、尾: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名字。

[2]太皞(hào):伏羲氏,又叫木德之帝。

[3]句(ɡōu)芒:太皞氏的儿子,木官之神。

[4]太蔟:即阳律。

古人把乐律与历法相结合,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相配。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卷一·孟春纪·孟春【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1]。

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2]。

其神句芒[3]。

其虫鳞。

其音角。

律中太蔟[4]。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5]膻。

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

蛰[6]虫始振。

鱼上冰。

獭[7]祭鱼。

候雁北。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8],驾苍龙,载青旃,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无有不当。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

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

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

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注释】[1]营、参、尾: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名字。

[2]太皞(hào):伏羲氏,又叫木德之帝。

[3]句(ɡōu)芒:太皞氏的儿子,木官之神。

[4]太蔟:即阳律。

古人把乐律与历法相结合,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相配。

《吕氏春秋》季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秋纪原文及翻译【季秋】一曰: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

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候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

天子居总章右个,乖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上丁,入学习吹。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於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猎,以习五戎獀马。

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旍旐舆,受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搢扑,北向以誓之。

天子乃厉服厉饬,执弓操矢以射。

命主祠祭禽於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穴,皆墐其户。

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者,共养之不宜者。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窒;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堕,师旅必兴。

【顺民】二曰: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

得民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

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於是翦其发,磨阝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於上帝。

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

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

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1、《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译文《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原文: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

饥寒,人之大害也。

救之,义也。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

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

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

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

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

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

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

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解释】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译文: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

饥寒交迫是人的大难。

把人从这种困境中救出,是道义。

人在穷困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同情人的困厄,一定会怜悯人的窘迫。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

饥寒,人之大害也。

救之,义也。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

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

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

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

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

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

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

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注释】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旋:立即B.遂大克晋克:打败C.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务:务必D.期吾君骡期:谋求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处一年,□韩原之战②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③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A.①为②之③以B.①为②于③以C.①因②于③则D.①因②之③则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B.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C.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D.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在困窘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怜悯处在困窘中的人,而这样的君主既能拥有显赫的名声,也会得到士人的拥护。

吕氏春秋·仲秋纪(5)原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5)原文

吕氏春秋·仲秋纪(5)原文仲秋纪(5) 【译文】给人衣穿是因为人们在受冻,绐人饭吃是因为人们在挨饿。

挨饿受冻是人的大灾,拯救挨饿受冻的人是正义的行为。

人的艰难窘迫比起挨饿受冻来灾难更为深重,所以贤明的君主对人陷入困境必定怜悯,对人遭受困厄必表痛惜。

做到这一步,君主的名声就显赫了,国士就会归附了。

从前,有一次秦穆公乘马车出行.车坏了,右侧驾辕的马跑了,一群农夫抓住了它。

穆公亲自去寻找那匹马,在岐山的南面看到农夫正在分食马肉,穆公叹息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恐怕马肉会伤了你们的身体。

于是穆公给他们一一喝了酒,才离开。

过了一年,秦、晋在韩原展开激战。

晋国士兵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兵车,晋国大夫粱由靡已经抓住穆公车上左边的马,晋惠公的车右路石举起长殳击中了穆公的皑甲,穆公的七层铠甲已被击穿了六层,在这危急时刻,曾在岐山之南分食马肉的农夫三百多人,赶来在车下竭尽全力为穆公拼死搏斗。

于是秦军大胜晋军,反而俘获了晋惠公带回秦国。

这就是《诗》中所说的给君子作国君就要平正无私,借以让他们施行仁德,给卑贱的人作国君就要宽容厚道,借以让他们竭尽全力啊!君主怎么能不务求施行仁德、爱抚人民呢?君主施行仁德,爱抚人民,人民就爱戴他们,人民如果爱戴他们的君主,那就都乐意为他们去死了。

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

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主君的家臣胥纂病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

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

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竟算计起玻们主君的白骡来了。

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简子说;杀人为的是使牲畜活命,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掉牲畜为的是救活人命,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 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

过了设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门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

吕氏春秋·季秋纪(2)原文

吕氏春秋·季秋纪(2)原文

吕氏春秋·季秋纪(2)原文季秋纪(2) 【译文】先王治理天下首先顺依民心,所以功成名就。

依靠仁德博取民心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古代大有人在。

失去民心而建立功名的却不曾有过。

获得民心是有方法的,无论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的小邑,人民无不有所喜悦。

只要做人民所喜悦的事,民心就获得了。

人民所喜悦的事难道会很多吗?这是取得民心的关键。

从前,汤灭掉夏,治理天下。

天大旱,五年没有收成。

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人身上。

不要因我一人不才,致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

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拶起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牺牲,向天帝求福。

人民于是非常高兴,雨于是也大下起来。

汤可说是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了。

文王住在岐山臣事纣王,虽遭冤枉侮慢,依然雅正恭顺,早晚朝拜不失其时,进献贡物一定合宜,祭祀一定诚敬。

纣很高兴,封文王为西伯,赏他纵横千里的土地。

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不要千里的土地,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文王并不是厌恶纵横千里的土地,用它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是想要博得民心。

得到民心,它的好处胜过纵横千里的土地。

所以说,文王是相当明智了。

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和吴国拼死一战。

于是他身不安于枕席,口不尝食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

三年的时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养百姓,以便使他们一心归顺自己。

有甜美的食物,如不够分,自己不敢独自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

靠自己亲身耕种吃饭,靠妻子亲手纺织穿衣。

饮食不求珍奇,衣服不穿两层,禁用二色为饰。

他还时常出外巡视,随从车辆载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憔悴的,饮食不足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

然后,他召集诸大夫,向他们宣告说:我愿与吴国一次求得上天裁正。

让吴,越两国彼此一道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砾望。

《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口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

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

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 ”命吏诛之。

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

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

”王曰:“何谓也? ”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

’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注而视之,于故记果有,口厚赏之。

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

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

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

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

”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

”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文挚曰:“诺。

请以死为王。

” 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口言。

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

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

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

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 ”王使覆之,文挚乃死。

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

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有删改)[注]平府: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

《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

《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仲秋紀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嶲中。

其日庚辛。

其帝少皞。

其神蓐收。

其蟲毛。

其音商。

律中南呂。

其數九。

其味辛。

其臭腥。

其祀門。

祭先肝。

涼風生。

候鳥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天子居總章太廟,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

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養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飲食。

乃命司服,具飭衣裳,文繡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長,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帶有常。

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無或枉橈,枉橈不當,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

五者備當,上帝其享。

天子乃儺,禦佐疾,以通秋氣。

以犬嘗麻,先祭寢廟。

是月也,可以築城郭,建都邑,穿竇窌,修囷倉。

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蓄菜,多積聚。

乃勸種麥,無或失時,行罪無疑。

是月也,日夜分。

雷乃始收聲。

蟄蟲俯戶。

殺氣浸盛,陽氣日衰。

水始涸。

日夜分,則一度量,平權衡,正鈞石,齊斗甬。

是月也,易關市,來商旅,入貨賄,以便民事。

四方來雜,遠鄉皆至,則財物不匱,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凡舉事無逆天數,必順其時,乃因其類。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

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大恐。

行夏令,則其國旱,蟄蟲不藏,五穀復生。

行冬令,則風災數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論威二曰──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治亂安危過勝之所在也。

過勝之,勿求於他,必反於己。

人情欲生而惡死,欲榮而惡辱。

死生榮辱之道一,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

凡軍欲其眾也,心欲其一也,三軍一心則令可使無敵矣。

令能無敵者,其兵之於天下也亦無敵矣。

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

重乎天下,貴乎天子。

其藏於民心,捷於肌膚也,深痛執固,不可搖蕩,物莫之能動。

若此則敵胡足勝矣?故曰其令彊者其敵弱,其令信者其敵詘。

先勝之於此,則必勝之於彼矣。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

舉凶器,行凶德,猶不得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仲秋纪阅读答案附翻译
吕氏春秋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

饥寒,人之大害也。

救之,义也。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

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

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

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谒者入通。

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

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

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

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

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
【注释】
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旋:立即
B.遂大克晋克:打败
C.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务:务必
D.期吾君骡期:谋求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处一年,□韩原之战
②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
③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A.①为②之③以B.①为②于③以
C.①因②于③则D.①因②之③则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B.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
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C.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D.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在困窘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怜悯处在困窘中的人,而这样的君主既能拥有显赫的名声,也会得到士人的拥护。

B.秦穆公的马被山间的樵夫猎取,樵夫们煮食马肉,秦穆公怕他们只吃马肉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于是赐酒给他们之后再离开。

C.赵简子为了救广门的阳城胥渠,杀了心爱的白骡,把白骡肝给他治病,后来赵简子攻打狄族时,广门的官吏率先登上城楼,斩获披甲者的首级。

D.文章认为人民的勇敢不是恒常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而战争获胜,往往缘于敌人的勇猛激发了士兵的斗志和勇敢;战争失败,则缘于士兵本身的怯弱。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3分)
译:
②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

(4分)
译:
(2)君主高尚的仁德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5.C(务:施行)
6.B(为:动词,翻译为发生了韩原之战;于:与后边内容构成介宾结构;以:把、拿)
7.B
8.D(错在对方敌人的勇猛激发了士兵的斗志和勇敢)
9.(1)①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同情人的困厄,一定会怜悯人的窘迫。

(关键词怜哀以及句意各1分。

)②因此,是我在敌阵中生还,还是敌人在我的手中生还,怎么能不明察?这就是用兵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岂察精以及句意各一分)(2)体现在行德爱人,怜悯处在困窘中的人。

(1分)譬如①秦缪公将马匹和美酒送给村野之人享用。

(1分)②赵简子杀骡救胥渠的性命。

(1分)【参考译文】
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

饥寒交迫是人的大难。

把人从这种困境中救出,是道义。

人在穷困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同情人的困厄,一定会怜悯人的窘迫。

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该君主的名号就会显赫,就会得到士兵的拥护。

过去,秦穆公坐的马车坏了,右边的马失控奔走而被山间的樵夫猎取。

秦穆公亲自去求取失去的马,看见樵夫们刚刚在岐山的北边煮食马肉。

秦穆公叹气说:吃骏马的肉但不立刻饮酒,我怕马肉会有伤你们的身体!于是赐酒给他们全体再离开。

过了一年,韩原大战。

晋国的人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马车,晋国的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左边的马,晋惠公的车夫路石奋力把竹器投向秦穆公的盔甲,
击中了六片甲叶。

在岐山北边受赏吃马肉的樵夫有三百多人,他们出尽全身之力在车下为秦穆公努力战斗,于是不久大败晋国,反而捉获晋惠公回来。

这就是《诗经》里说去做君子的国君就要推行德政,让他们对你报德;给下人当国君就要宽以待人,让他们为你尽力。

君主怎么能不施行仁爱德政?推行德政,关爱人民,那么人们就亲近他们的上司,人们亲近他们的上司就都乐于为他们的上司牺牲。

赵简子有两匹白色的骡马,十分喜爱它们。

居住在广门的小吏阳城胥渠在晚上上门拜访说:主公,你的臣子胥渠患了病,医生教我说:得到白骡的肝的话,病就可以抑制;否则就会死去。

门官进去通报。

董安于在旁边伺候,恼怒地说:嘿!胥渠是希望谋到我主公的骡子,请让我杀掉他。

赵简子说:杀人来使畜牲存活,不是不人道吗?杀畜牲来救活人,不也是一种仁义的举动吗?于是召来大厨杀掉白骡,挖取肝脏拿给阳城胥渠。

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打狄族。

广门的官吏,左队有七百人,右队有七百人,都率先登上城楼砍获披甲者的首级。

作为君主怎可以不爱惜士兵呢?
凡是敌人的来犯,是要谋取利益。

如今来犯只有送死,那么就应走为上策。

敌人都以走为上策,就不用刀剑相见。

所以敌人在我的手上得以生还,那么我就得死在敌人手中;敌人能够死在我的手上,那我就可以在敌人的手中生还。

因此,是我在敌阵中生还,还是敌人在我的手中生还,怎么能不明察?这就是用兵的精妙之处。

生死存亡就由是否知道这个道理决定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