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和传染病本

合集下载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诊断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米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

特别是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我国尚无但可能传入的艾滋病,对首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诊断方法与步骤是:(一)临床特点包括详询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发现加以综合分析。

依其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皮疹特点、中蠹症状、特殊症状及体征可做出初步诊断。

如猩红热的红斑疹,麻疹的口腔粘膜斑,白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白喉的假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瘀斑,伤寒的玫瑰疹,脊髓灰质炎的肢体弛缓性瘫痪、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及球结膜渗出等。

(二)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结合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1. 三大常规检查(1) 血液常规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唯伤寒减少,布鲁氏菌病减少或正常。

绝大多数病蠹性传染病白细胞部数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总数增高。

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原虫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

(2) 尿常规、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且前者尿内有膜状物。

黄疸型肝炎尿胆红质阳性。

(3) 粪常规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便和果浆样便;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便或混有脓及粘液。

病蠹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粘液。

2. 病原体检查(1)直接检查脑膜炎双球菌、疟原虫、微丝蝴、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及包囊,血吸虫卵,螺旋体等病原体可在镜下查到及时确定诊断。

(2)病原体分离依不同疾病取血液、尿、粪、脑脊液、骨髓、鼻咽分泌物、渗出液,活检组织等进行培养与分离鉴定。

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或特殊培养基内生长,病蠹及立克次体必须在活组织细胞内增殖,培养时根据不同的病原体, 选择不同的组织与培养基或动物接种。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本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本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本
尊敬的各位患者:
为了加强医院发热门诊的管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现对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本进行启用。

本登记本主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时间、体温监测以及医生诊断等内容,以便医生和患者准确回忆起相关的病情信息,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登记本将实行严密的保密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泄露。

所有记录信息,都将在下班后由医院信息部门严格保密,不得外泄。

同时,我们也将定期对登记本进行审查,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了保障患者的就诊环境,我们将加强门诊大厅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会被感染或传染疾病。

由于发热门诊疾病症状较为严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医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上无法进行在线咨询和电话咨询。

患者请提前来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我们将持续改进发热门诊的服务质量,积极听取患者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我们将竭力为您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致
敬礼!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本
启用日期:2022年1月1日。

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

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

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咳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呼吸急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皮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腹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呕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头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肌肉酸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咽喉疼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发热发热是传染病常见的早期预警信号之一。

体温升高可能是身体正在对抗病原体入侵的表现。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在 36℃至 37℃之间,当体温超过 373℃时,就被认为是发热。

不同的传染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热,有的可能是低热,有的则可能是高热。

持续的发热或反复发热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111 发热的特点发热的特点也能提供有关传染病的线索。

例如,突然的高热可能与某些急性传染病有关,如流感;而持续的低热则可能与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相关。

此外,发热的规律,如间歇性发热、稽留热或弛张热等,也有助于医生判断可能的传染病类型。

112 发热伴随症状发热同时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寒战、出汗等。

寒战往往提示病原体正在大量繁殖,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强烈抵抗;而出汗则可能是体温调节中枢在发挥作用,试图降低体温。

12 咳嗽咳嗽是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可以是干咳,即没有痰液,也可以是伴有咳痰的咳嗽。

干咳可能与某些病毒性感染有关,如新冠病毒感染;而伴有大量脓痰的咳嗽则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121 咳嗽的频率和强度咳嗽的频率和强度也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同时也提示呼吸道炎症较为严重。

传染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传染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传染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皮疹为传染病特征之一。

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形,苞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

(一)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苞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

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

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

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

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

见于伤寒。

(二)临床特征1.临床分期: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传染病临床知识应知应会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传染病临床知识应知应会

创卫传染病临床知识应知应会一、新冠肺炎相关知识:(1)流行病学病史:a.发病前2周内从国外返回国内;b. 发病前2周内有疫区旅居史;c.发病前2周内与新冠确诊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史;d.居住小区有新冠确诊患者;e.发病前2周与疫区返回人员密切接触史(与疫区归来人员密切接触时,该人员返回期限在2周内);f.是否有聚集性病例出现(2例及以上)。

目前重点疫区为乌鲁木齐、大连。

疫区为:乌鲁木齐、大连、湖北、北京。

(2)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相对密闭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和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注意粪便和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不能排除存在可能性。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临床表现:潜伏期: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大多数多为3-7天。

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也有少数报道出现嗅觉和味觉减退的症状,甚至仅表现为味觉、嗅觉减退。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

二、国外输入性传染病:1.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3〜18天。

主要为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表现为发热、出血、多脏器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

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

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

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1.引言为了科学、规范地管理发热门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管理目标- 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治服务。

- 建立科学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 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

3.管理标准3.1 人员管理- 所有医务人员需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

- 医务人员需在发热门诊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查。

- 医务人员应遵守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章制度,如洗手、隔离等。

3.2 患者管理- 发热门诊患者需进行三诊分流,即:旧患者、急诊患者和普通患者分流。

- 患者需佩戴口罩,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填写健康申报表。

- 患者需遵守发热门诊的相关规章制度,如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3.3 医疗设施管理- 发热门诊应设有相应的医疗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检验室、药房等。

- 医疗设施应保持干净整洁,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 医疗设施应具备传染病相关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合理存放和管理。

4.管理措施4.1 传染病预防控制- 发热门诊应建立传染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变化。

- 所有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 严格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隔离措施、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等。

4.2 应急处置- 针对传染病疫情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发热门诊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

- 发热门诊应具备应急药品和设备,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 应急处置演练应定期进行,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3 质量管理- 发热门诊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质量。

-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及时改进和提升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

- 加强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5.管理要求5.1 文化宣传- 发热门诊应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

发热门诊传染病报告范文

发热门诊传染病报告范文

发热门诊传染病报告范文一、患者基本情况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 岁专科:XX 住院号:XXXXXX出生地:XX 现住址:XX入院日期:XXXX-XX-XX二、主诉和病程主诉:发热、咳嗽、乏力3天。

病程:患者于XXXX年X月X日开始出现寒战、头痛、咳嗽、乏力等症状,随后出现高热(最高体温达39.4℃),伴有畏寒、全身不适等症状。

患者自行口服退热药物,症状部分缓解,但仍出现短暂的间歇性发热。

期间曾到XX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

XXXX年X月X日,患者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将其列为传染病病例。

三、既往史和个人史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稳定。

个人史:长期从事室外工作,有较高风险接触传染病源,无特殊旅行史。

四、家族史无特殊家族史,无近期家中其他成员出现类似病症。

五、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淋巴结未扩大,肺呼吸音清晰,心率规整,未发现明显心脏杂音,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六、辅助检查结果1.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采用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XXXX病毒核酸阳性。

2. 其他检查结果正常。

七、初步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XXXX病毒感染。

八、治疗及观察情况患者住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包括口服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观察期间,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肺部呼吸音清晰,无心率改变等异常。

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九、病情变化及治疗措施调整患者住院期间,随访体温曲线显示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疾病症状逐渐减轻。

根据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无明显渗出和感染灶,肺泡有扩张。

综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病情趋于好转。

十、出院情况及建议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减轻,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恢复良好。

考虑到患者传染性较强,为了保证社区和个人健康,建议出院后继续居家观察,避免接触他人,密切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注意呼吸道症状的变化。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

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

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

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0.5cm,质软,压痛,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问题:(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3)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抗HA 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等。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治疗:卧床休息;继续隔离治疗2周;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使用适当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护理】
(4)生活史 1)个人史: 询问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职业、旅居情况。注意询问发病前有无疑似病人的接触史,有无动物分泌 物、疫水的接触史,家庭和集体人群的发病情况。既往传染病病史,预防接种情况等。 2)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 了解病人的生活、饮食和卫生习惯,有无特殊的食物喜好和禁忌,有无吸毒、性乱交等不良行为,有无食 物及药物过敏史。
【常见症状体征】
(一)发热 感染性发热是传染病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的意义。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 热和不规则热。 1.稽留热(sustained fever) 体温较稳定的维持在39℃以上,且24小时内体温变化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临床常见于肠伤寒、 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张热(remitent fever) 体温高低不等,波动范围较大,24小时内体温相差超过1℃,高时可在39℃以上,但最低点仍超过正常体 温。常见于严重肺结核、伤寒缓解期等。 3.间歇热(intermitent fever) 体温24小时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可突然高达39℃以上,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 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败血 症的发热。
【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 (1)患病及治疗经过: 了解发病的起始时间、发病特点,有无传染病接触史。询问并观察有无发热、出疹,仔细询问发热时间、 起病急缓,是否伴有黄疸、腹泻、抽搐、惊厥等伴随症状;询问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部位、形态等, 了解既往检查和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过及效果。注意结合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过程的特点进行评估,如了解可能的 传染源、传播途径,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特征如季节性、地方性等,潜伏期长短。 (2)目前病情及一般情况: 了解目前主要不适及病情变化,有无毒血症状。患病后的饮食、睡眠、尿便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对所患传染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情况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认识程度。评估病人对住院及隔 离治疗的认识,是否有孤立无助、被抛弃感,有无焦虑、抑郁,是否出现敌对、沉默、退缩、不合作等表 现。了解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对病人的关怀和支持程度,病人的医疗保险情况及出院后继 续就医的条件,包括居住地是否有比较完备的初级卫生服务等资源。

发热病史采集

发热病史采集

发热病史采集
(一)现病史
1.发热本身
(1)起病诱因:如受凉、不洁饮食等。

(2)起病缓急、病程长短:①急性发热:起病急,病程<两周,
主要由感染引起;②长期发热:两周以上体温>38℃的高热,仍以感染
为主;③慢性低热:体温<38℃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可
能是器质性低热或功能性低热。

(3)发热的特点:确定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和鉴别有帮助。

2.伴随症状与临床意义
(1)寒战:①一次性寒战:即先寒战后发热,发热后不再有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输血、输液反应;②反复性寒战:见于疟疾、败
血症、急性胆囊炎、某些传染病等。

(2)出血:见于重症感染及某些传染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钩
体病等,某些血液病,DIC等。

(3)头痛: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4)咳嗽、咳痰、胸痛: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
肺脓肿等。

也可见于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等。

(5)恶心、呕吐、腹痛:见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阑
尾炎、急性腹膜炎及腹部肿瘤等。

(6)明显的肌肉痛: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军团菌病、钩体
病等。

(7)皮疹:见于①发疹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
伤寒。

②非传染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红斑狼疮、败血症等。

3.诊疗经过患病以来的检查、治疗及用药情况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二)相关既往及其他病史
1.既往史、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创伤手术史。

2.流行病学情况
3.爱人健康状况,月经婚育情况,有无流产史等。

4.有无相关遗传家族史、性病和冶游史。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一、管理原则(一)责任报告单位职责医院属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医院成立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防备保健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构成,防疫医生实在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实行网络直报,防疫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工作。

各科(专科、门诊)指定报病管理负责人,负责督促、管理本科传染病、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和其他监测病例的登记、报卡和疫情报告工作。

(二)责任报告人医院执行职务的人员,重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三)首诊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遵从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疫情报告(一)报告内容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②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③其他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的其他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所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2019年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2019年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23
淋病
淋病奈瑟菌
男性淋病:表现为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尿痛、排尿困难。少数病例感微热和疲乏。累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时,局部红肿疼痛。
女性淋病:根据感染部位,如为尿道,则有尿频、尿痛及排尿烧灼感,可见尿道口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如为宫颈,则阴道排出物增加.有触痛及性交痛。偶尔腰痛及下腹痛。前庭大腺感染时,腺开口红肿,有分泌物,严重者形成脓肿。
管理传染源;处理伤口;预防接种。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
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急性脑炎期;恢复期。
控制传染源,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3
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②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分泌物M1(基质蛋白)或Np基因(特异性H抗原基因)检测阳性或其编码核酸阳性.
③临床诊断病例对疑似病例,无法取得标本或实验证据,而其共同接触史的人为确诊病例,并能排除其它诊断者。
④确诊病例
q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分泌物病毒或RT-PCR法检测阳性,或双份血抗体≥4倍上升。
1期:急性感染,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2期:无症状感染.3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4期:艾滋病期:体质性疾病如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性病源体感染;因免疫缺陷继发的肿瘤;免疫缺陷病发的其他疾病.
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传染病名称
病原

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制度Ⅰ 目的持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

Ⅰ 制度一、坚持发热门诊首诊负责制。

对每个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必须详细询问有无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接触史,要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认真的体格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初步临床诊断,避免漏诊,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登记,同时报告专职疫情管理人员,必要时进行标本采集,以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检测,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禽流感等重点或者突发、新发传染病确诊或者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程序上报,并立即转诊至我院相关科室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对患者有可能污染的物品,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并与转入科室认真做好患者病情等各项转运交接记录。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应当按规范要求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可疑患者,立即进行隔离观察,治疗(详细参照确诊、疑似接诊流程),并立即按照流程向科主任、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报告。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遇到疑难病症,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值班医师要认真做好门诊病历书写,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同时按照传染病分类规定时间进行报卡,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按防护要求着装,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用品,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对患者有可能污染的物品,协助护士按要求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下班时,按照相关流程要求进行更衣、更鞋,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时沐浴后离开,避免感染。

七、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发热门诊诊室内环境清洁、整齐。

发热门诊护士交班本模板

发热门诊护士交班本模板

发热门诊护士交班本模板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一律拍胸片、查血项。

发热门诊是我校门诊部在防控“非典”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非典”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

在该诊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非典”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接待每一个发热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决不允许推委、搪塞病患。

2详细询问和记录流行病史调查表上所要求的内容,仔细填写特别是近两周的详细情况。

1、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它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

2、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要进行认真登记,同时报告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标本采集,将采集的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3、对禽流感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市疾控中心的规定,立即转诊至我市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4、值班医师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进行常规消毒,保持发热门诊各室内清洁整齐。

一、树立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做好发热门诊工作。

二、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一人一室),并立即向医务科和疾控中心报告。

四、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六、诊室每天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

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着装,避免感染。

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认真清洗。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政策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政策

发热门诊医院传染病管理政策一、背景感染的肺炎(COVID-19)等传染病的出现,使得发热门诊医院成为了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提高发热门诊医院的防控能力,特制定本管理政策。

二、目标本政策的目标是确保发热门诊医院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做到科学、规范、高效,最大程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三、责任分工1. 发热门诊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管理策略,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

2.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主动参与培训,提高传染病的识别和防控能力。

3. 发热门诊护士负责采集患者体温和相关症状信息,做好病例登记和报告工作。

4. 发热门诊院感办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协助开展消毒、隔离和防护等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强化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明确发热门诊的流程,建立防护区域和正常诊区的分离机制,确保患者与非患者间的有效隔离。

3. 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定期对发热门诊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4.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置,防止交叉污染的产生。

5.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需求。

五、病例管理1. 制定病例登记和报告制度,确保病例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

2.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报告和处理。

3. 做好病例追踪工作,及时沟通和协调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

六、应急响应1. 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调配人员和资源,快速反应。

2.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调整发热门诊的运行模式和服务策略。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定期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共同应对突发疫情。

七、监督和评估1. 设立监督巡查机制,定期对发热门诊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

2. 每年组织对发热门诊的传染病管理政策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本政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经验制定,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所有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本政策,确保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防控措施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防控措施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防控措施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其致病因子可以通过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方式感染其他人。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增加,传染病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遏制传染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一、常见症状1. 发热:发热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例如,流感等呼吸道感染会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和头晕等发热相关的不适。

2. 咳嗽和打喷嚏:咳嗽和打喷嚏通常是呼吸道传染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表现。

这些动作可以产生飞沫,其中可能携带有致命的微生物或细菌。

3. 喉咙红肿:许多呼吸道感染引起咽喉红肿的症状。

例如,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等疾病。

4. 腹泻和呕吐:某些传染性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和呕吐。

这些症状往往是由于食物或水中存在的致病菌所引起的。

5. 皮肤问题:许多传染性皮肤疾病会引起皮肤发红、溃烂、水泡或丘疹等问题。

例如水痘、麻风等。

6. 全身性不适感:一些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全身不适的感觉,如乏力、厌食以及全身酸楚等。

二、防控措施1. 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经常洗手可以去除潜在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并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2.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适当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并避免食用不洁食品,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3.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

对于已知或高度怀疑感染的人,建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4. 常规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步骤。

根据相关部门的指示,及时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种程序。

5. 遵循卫生规范:对于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应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使用消毒剂对家庭、办公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6. 接受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了可能是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尽早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检测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体温最准确
4
2020/11/3
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
24小时内下午体温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略高于正常 波动范围<1℃
5
2020/11/3
急性发热
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6
2020/11/3
发热的作用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
皮肤温度主要取决于皮肤血流量:
1. 动脉穿透隔热组织在皮肤下层形成动脉网 2. 皮下Cap异常弯曲并进而形成丰富的静脉网 3. 皮下有大量的 A-V吻合支 炎热→交感神经紧张性↓ →皮肤小血管舒张,动-静脉
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
寒冷→交感神经紧张性↑ → → →皮肤温度降低
致热源性发热机制



外 源 性 致 热 源


















调 节 中 枢 的 体 温 调 定
神 经 内 分 泌 系 统
增 加







16
2020/11/3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如外伤、出血、炎症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如甲亢、癫痫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如心衰、皮肤病
发热与传染病本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 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 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 温度>37.6℃、腋温>37.5℃ .
2
2020/11/3
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
19世纪, Carlein hoid等曾对25000人 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2020/11/3
散热
散热器官
皮肤: 是主要散热器官
呼吸道
泌尿道
蒸发
消化道
(22%)
辐射 (60%)
散热方式:
辐射 (radiation) 传导 (conduction) 对流 (convection) 蒸发 (evaporation)
传导 (3%)
对流(15%)
12
图8-3 皮肤散热方式
2020/11/3
类固醇
PGE
下丘脑 cAMP

Na+/Ca2+
体温调定点上移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寒战
散热↓
产热↑
体温上升
10
2020/11/3
产热
产热器官
内脏 骨骼肌 脑 其它
11
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
组织
安静时
器官 产热量 (%)

16
内脏
56
骨骼肌
18
其他
10
活动时 产热量 (%)
1 8 90 1
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 持续数日, 周期性互 相交替
发热持续 时间不定, 变动无规 律,视为 不规则热
21
2020/11/3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
温波动不超过l℃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伤寒、粟粒结核、乙型脑炎等) 和中枢
型发热(如中暑、脑血管病等) 。
22
2020/11/3
弛张热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且均在 正常水平以上
确定正常人的平均体温为37.0℃,波 动于36.2 ~ 37.5 ℃ 。
早晨6点体温最低 午后4~6点体温最高。
3
2020/11/3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直肠温度
36.6~37.7℃ 比口腔温度稍 高0.3~0.5℃
口腔温度
腋窝温度
36.1-36.8℃
36.3 ~37.2℃
比口腔温度 略低0.20.4℃
20
2020/11/3
临床表现-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日或数 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 波动不超过 l℃
体温在24 小时内波 动达2℃或 更多,且 均在正常 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 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后 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 状态,不久 又再发,呈 波浪式起伏
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 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 尿酸结晶等 •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α、IFN-β、TNF等
9
2020/11/3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模式图
发 致热微生物及其产物 热 内毒素、外毒素
激 致炎物
EP
活 组织蛋白分解产物 单核细胞 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①
18
2020/11/3
临床表现-热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19
2020/11/3
临床表现-热程
急性 发热
病程在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 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 的急性发热等.
长期 发热
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 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 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FUO)
13
2020/11/3
外源性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 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 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 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 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17
2020/11/3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发热时相 热代谢特点
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中心体 畏寒、寒战、皮肤续期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 皮肤发红、出汗、皮
(高峰期、 上平衡
肤灼热、酷热感,
热稽留期)
皮肤、口唇干燥
体温下降期 产热〈 散热,体温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退热期、 逐渐下降 出汗期)
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 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7
2020/11/3
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
机体 产热>散热
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发热
8
2020/11/3
什么是致热源?
•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 (pyrogen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 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
14
2020/11/3
内源性致热源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干扰素等
发热机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 点(温阈)上升
15
202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