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_2
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_6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意象,来分析意境.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掌握边塞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课型与课时】1. 2. 一课时【预习要求】1、学生预习字词,查准字音字义。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文简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教学创意】本课的独特创意就是“对比充分利用学过的作品,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寻找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内容,又品析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这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看法。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提起范仲淹。
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深深印入我们心中。
范仲淹不仅这样写了,而且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渔家傲秋思》。
在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由已学课文入手,更亲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听读本词,整体感知(10分钟)1、检查预习,明确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明确停顿、语调、语气。
3、音频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问题: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情感?学生明确:看到:大雁、落日、将军、将士、崇山峻岭、孤城、霜听到:边声、羌笛声感悟到:思乡三、再读本词,感受画面。
(10师: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用一段话来表述一下这个画面?师大屏幕展示:边塞的秋天风景独具,大雁匆匆向衡阳飞去。
军号一响,马嘶车号随风起。
群山深处,烟雾茫茫,残阳如血,城门紧闭。
端起酒杯思念家乡,功业未建无心回去。
羌笛声声寒霜满地,夜深人未睡,将军、征夫们头发变白,流下了眼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_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感受悲凉的意境,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体味作者复杂悲凉的情感。
2.深入了解范仲淹,探究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1.说说你了解的范仲淹。
2.了解一个能带兵打仗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就是他在西北军任副统帅时所作。
二、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强调:“角”即号角,军队传令用的吹奏乐器;“燕”做地名时,读“yān”。
2.读出味道和感觉。
3.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阕所写内容。
三、分析意象,体味情感1.理解什么是意象,学习如何通过分析意象了解作者情感。
2.明确本词中出现的意象。
学生品析批注。
Ppt出示:选择最有感觉的意象,联想想象诗歌的画面,揣摩品味作者的情感。
可参考示例,以批注的形式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5min)3.交流体味上阕。
①Ppt:李陵《答苏武书》这样写“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 边声四起”。
军营里的号角与飒飒秋风、潇潇马鸣混和在一起, 使凄凉的“边声”包含了悲壮之气, 在空山旷野间激”荡回旋, 叫人听了肝肠翻卷!②ppt:“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极目远望:重峦叠嶂里,长烟直上;广阔天宇中,一轮红日西沉,一仰一俯之间,那是一种无限开阔的空间,多么宏大的视野,多么苍凉的意境!③“落日”“孤城”中饱含了作者的悲凉。
落日残照,本就引人惆怅、感伤,尤其身处这一座“孤城”之上,面对绵延起伏的群山,更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孤独寂寞感,一种沧海一粟的渺小悲凉之意。
④ppt:“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为什么是“孤城闭”?PPT 显示: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渐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则危机四伏。
1038 年,西夏元昊称帝,连年侵宋,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宋军每战辄败,三川口一役,全军覆没,主将被俘,朝野震惊。
孤城紧闭说明战事吃紧,延州孤立无援,作者对国家命运、战争局势感到忧心忡忡。
指导诵读上阙:诵读上片特有的边塞秋景时语调应平稳、悠长,略带一种凄凉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3
词的大意:《渔家傲• 秋思》上片描写塞下景 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 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 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 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 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 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 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一、新课导入
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歌曲《说句心里话》,这首歌曲 通过描写一个具有普通人的各种情感的解放军战士的 心声,表达了新时期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保 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场。歌词直白抒情,风 格豪迈。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豪放派的诗词,就 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渔 家 傲
总结:上阕写景(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
塞下景色),突出了“异”字。“风景异”在气 候之异、边声之异、边城之异。下阕(抒情), 抒发了词人思乡报国之情。
பைடு நூலகம்
2.怎样理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画面?
• 描绘出了边塞荒 凉而又壮阔的景 象,隐隐透出边 城严峻的军事形 势。
3.名句品浊味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见了一幅
的画面”的句式回答。
• 2.下阕里我们体会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以
“我从
中感受到
”的句
式回答。
六、课堂小结——积累学法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 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景物的传 神描写就是诗词的“境”,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诗 词的“意”。这“境”与“意”的完美融合,就是古典 诗词的灵魂所在。所以,要学好古诗词,就必须紧紧抓 住它的灵魂,走进情境、走进作者,提高品读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7
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
尽的情感,委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
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考点3——表达技巧 重点词句
【题目形式】 以问答形式出现
1、这首诗/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该诗/词中的某字、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
(14年河北中考)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主__人__公___追__寻__的___那__个__人___,__在__河___的_ 那一边。
D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
思想感情
了解诗(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表现手法
学会推敲诗(词)中的字、词
字句推敲
抓课本、重基础
能运用、会变通
练一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_辛__弃__疾_, 破阵子是这首词的_词__牌__名_, 这首词属于豪__放__派__(风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件_24
词人笔下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品词人笔下景,我为之取名_塞__外__秋__景__图。 我看到_衡__阳__雁__过__,__层__层__山__峦___;我看到 __孤__寂__长__烟__,__苍__茫__落__日__,__一__座__孤__城___, _城__门__紧__紧__关__闭_____________。耳畔传来 _军__中__集__结__士__兵__准__备__迎__敌__的__号__角__的声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精忠报国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诗说流行语
A、吓死宝宝了。 ——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B、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C、主要看气质。 ——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D、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范仲淹
把书捧起 目光专注 把气提起
读准字音 读出韵脚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征战沙场,尽显古人的豪迈,可这也是他 们最深的无奈。幸运如我们,可以尽享安定 和平。可是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 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 “落后”依然会“挨打”,此时的我们又该 如何报国?
请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可以, 试试将其唱出来。
表现边塞风光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2
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朗读过程中需注意:
1、读准音,注意重读 2、注意节奏 3、注意停顿 4、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
读出词的韵味和意境.
词的大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 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 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例如:“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 去而人却不得景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家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范 仲
景 抒 情
家万里- 归无计 抒发思乡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淹 下阕抒
情
泪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 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 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 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统 塞下秋来风景异 领
全 景
.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 塞下 )点明了地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
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 和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 者 疆多年。在政治上,他主张
革新,为守旧派阻挠。
简
介 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
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
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检查字词预习:
边声: 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角: 军中的号角。 千嶂: 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 指边患未平。 寐: 睡,睡着。
(2)词分单调和双调,双调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研讨课教案_9
《渔家傲》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对古诗词的欣赏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比较肤浅,对古诗词缺乏自己的感悟、体会和审美感受,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为此,学习古诗词时采用自主朗读、合作理解、探究深意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_4
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2、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
那么,这样一首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四、文本赏析(一)导入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1、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4
宋代边疆战事频繁,先后抗击西夏、辽 国和金国的入侵,国运不安,国土有危,许 多爱国志士也就自然而然激荡起了驰骋边疆、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如范仲淹、苏轼、岳 飞、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等文官武将都 曾留下慷慨激昂的文字表达自己爱国报国的 远大志向和强烈愿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 品读爱国词作---《渔家傲 秋思》。
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赏析词作(任选一句赏析)
赏析诗词的角度:欣赏画面、用字之妙、修 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写 作手法等。
总结
• 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 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从中我们既感受 了边塞诗的风格,也领略了范仲淹豪放派 词的魅力。感谢伟大导引 1、词的上片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描写的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抓住关键字“异”。作者家乡在苏州吴县,这 一南一北究竟有什么不同。体会“异”在哪里。 3、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二)体会词的下片
问题导引 下片采用哪种表达方式?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 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 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 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 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 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 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 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 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 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 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诗词填空: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是: 3、写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4、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和征夫们矛盾心 理的句子是: 5、运用互文、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 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语句 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_9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一、导语设计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二:新课(一)读听听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试试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完善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我从----------------中感受到--------------(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7.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三)拓根据你对词的理解领悟,用你能想到的句子将《渔家傲》(1)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2、题型分析3、知晓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4、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教学难点:会运用解题方法解答问题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导入新课:2、出示目标二、知识探究: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分析考点【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分析考点【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分析考点【例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三)考点归纳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四)。
方法解析第一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景象。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 内容情感型(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例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1)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分)(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2分)【例5】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桂花 (春)山(涧) (明)月(山)鸟幽静(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例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用自己的话描绘“八百里分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则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鉴赏技巧: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例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
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例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
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沙场点兵”出征的场景。
第三种模式: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答题步骤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思路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例9】春望杜甫“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深”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之“盛”,又极好的衬托内心深重的沉痛。
改后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与全诗氛围不符。
【例10】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三、实战练兵合作研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试题】1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6.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明确:1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紧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2、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大意相同即可)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情感把握。
要注意从题目、作者、背景和名句等方面来体会作者情感。
5.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案: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句的作用。
要注意从上下文的联系、与中心、情感的关系中着手。
6、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完成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