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生命生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教案(一)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

在别人眼中,杏林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十二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脚不能动,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只能终日生活在轮椅上。

然而,在长达50多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却写下了40多部剧本和许多散文,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坚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是呀,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贵的,也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聆听作者从心灵深处唱出的这曲珍爱生命的乐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1、作者正是用这三个事例来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请同学们在这三个事例中选择让你感触最深,最喜欢的事例,反复地读,用心地读,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让你震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2、交流感受:⑴飞蛾险境求生:重点句子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介绍飞蛾的寿命,体会它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⑵瓜子砖缝生长:重点句子体会“那小小的种子,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在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假如你就是那粒种子,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揭题导入1.谈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

2.简介:杏林子,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自12岁起,杏林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转。

小学毕业后便因病缀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人生感悟的一句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2)关于生命,作者举了三个例子,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3)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缩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1.让我们继续往下学,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来吗?(生读)(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预设1: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生命生命》教案一、教材介绍1.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位于教材第89页。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生命生命》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文简说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我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课文,我运用学法指导,采用“扶”与“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自主读、自主学、自主悟,并结合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

《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

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 19 生命 生命 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 19 生命 生命 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 19 生命生命教案19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

(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

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齐读。

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我会读。

(2)我会讲。

(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三、重点理解。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四、拓展阅读。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练笔: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9课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9课生命生命-教案

19.生命生命班级:四(3)科目:语文科任教师:熊露一、教材分析:本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慨:飞蛾求生──生命的欲望;砖缝中长出的瓜苗──生命的顽强;倾听心跳──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通过反复阅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以读促进感悟,以读促进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这是我设置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理念。

二、教学目标: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鼓动、跃动、欲望、冲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和感悟文章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说说自己应该怎样使用生命。

四、教学准备:1.板书:19.生命生命2.板书:A:我们组勾画的含义深刻的词语有,A:我们小组要补充的词语有,B:下面我们来展示我们的朗读。

B:从这些词语里,我们感受到。

C:我们从这些词语里感受到。

五、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初识生命1.上课之前,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配解说词)我们在母亲的体内孕育,由最初黄豆般大小的细胞,不断分化,不断生长,心跳越来越清晰。

四肢和器官一天天变得发达起来。

一根脐带把我们和母亲紧紧相连,所有成长所需的营养,都由这根细细的脐带传送。

经过一天又一天,最终我们离开母亲的身体,来到这个奇妙多彩的世界。

2.看了生命的形成过程,你感受到什么?(请三位同学回答)生一: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你在认真地听我讲解。

生二:我觉得生命形成的过程很快——你在认真看视频。

生三:我觉得生命真奇妙啊——3.是啊,生命的形成是如此奇妙,母亲怀胎十月,孕育我们的生命,生命的价值究竟何在?一起走进新课,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题,引入课文。

1.齐读课题。

生读:19.生命生命——像老师这样完整、干净地读一遍:第十九课,生命生命。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教材介绍1.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 课,位于教材第89 页。

本单元共有4 篇课文,《生命生命》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文简说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我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课文, 我运用学法指导,采用“扶”与“放” 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来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自主读、自主学、自主悟,并结合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生命生命》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人的资料。

2. 教师查阅文章与作者的背景,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 预习探究〔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 认真读课文,能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文生字与相应词语。

2. 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人的资料。

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二. 合作交流1. 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

一条丑陋的毛虫,也可能蜕变成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是##女作家杏林子写的。

来,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词"生命"。

生和老师一起写。

师:读一遍〔指板书〕生:生命师:生命是什么?你知道吗?生:谈体会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出示四张图片图片1.嫩嫩的芽儿从泥土里钻出来,生命的诞生多么神奇!图片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开了。

它开得是如此娇艳!生命原来可以这样灿烂。

图片3.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嗡飞来飞去,它正忙着采蜜呢!它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劳动和奉献!图片4.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绽开了一张张美丽的笑脸。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在你们眼中,生命是怎样的?生:谈体会师:那好,同学们再和老师写一遍这个词〔生命〕。

出示三张图片图片5.长在冰冷岩石缝中的植物。

图片6.长在没有阳光,阴冷潮湿的干墙角下的嫩嫩的芽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揭题导入1. 谈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

2.简介:杏林子,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自12岁起,杏林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转。

小学毕业后便因病缀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人生感悟的一句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2)关于生命,作者举了三个例子,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3)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缩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1.让我们继续往下学,请同学们自由读“飞蛾求生”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来吗?(生读)(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预设1: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预设2:再加把劲,我马上要逃脱了!我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预设3: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生命》教案一、教材介绍1.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位于教材第89页。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生命生命》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文简说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我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课文,我运用学法指导,采用“扶”与“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自主读、自主学、自主悟,并结合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1.按教学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搜集一两条有关“生命”的名言。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

2.板书课题:生命生命3.齐读课题。

4.交流作者资料。

二、字词切入,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以上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2.指名领读词语,正音,齐读。

3.全班交流、理解生字词。

4.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

四、小结本课,启发思考:三个事例引发了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她要怎样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跟随台湾作家杏林子轻灵的文笔走进了第19课(一齐读课题),聆听了她对生命的感悟。

回想一下,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通过几个事例来表达的?2.还记得吗?课文开篇提出了一个令作者困惑的问题:(引读“我常常想——”)。

3.课文就是以这个发问句式联结全篇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三个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事例中,去解读生命是什么。

二、品读课文,言情共生:(一)学习三个事例.·教师首先指导学习“瓜苗生长”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与文中哪个事例相对应?3.(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并评价;4.提出学习要求.(出示课件,显示要求:1>品读,画出重点语句; 2>交流,谈出真切感受;3>朗读,抒发真挚情感。

)5.品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6.全班交流:先读读从文中找到的语句,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7.指导有感情朗读:1)范读;2)学生练读。

8.学生找出重点词语继续体会;边读边谈体会(教师随机指导突出强调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

9.小结。

10.通过读书,表达自己对本段的理解(齐读)。

·学生自学“飞蛾求生”与“静听心跳”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两个事例。

学完以后,同位两个同学交流。

2.自学“飞蛾求生”与“静听心跳”;3.同位交流;4.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A. “飞蛾求生”1)(出示课件)读读你画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真切感受:“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3)小结。

4)男女生分别带着理解读全段。

B. “静听心跳”1) (出示课件)品读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并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进行评议、指导。

3)请学生把右手放在心口体验心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用书上的话说说:(学生汇报,出示课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并谈出自己的理解。

5)小结。

6)指导学生分组赛读。

(二)理解课文中心段:1.一只小小的飞蛾、一颗柔弱的瓜苗、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我们一齐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刚才,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课件:虽然生命短暂,但是-----于是-----)。

老师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于是----- ”你们接读其他句子。

明白吗?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3.全班交流,随机通过评读,指导有感情朗读;4.引导背诵:1)教师引读;2)学生熟读;3)集体背诵。

5.杏林子是这样表示自己决心的,可身体残疾的她又如何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呢?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坚强的女作家的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杏林子的图片及资料):1)身体状况;2)创作作品;3)本文创作背景。

6.结合生活,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杏林子一样的人呢?7.小结。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1.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引读“我常常想——”)。

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了生命是什么吗?2.其实,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走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写下你们对生命的感悟(出示课件:小练笔内容提示)。

3.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略)。

四、配乐朗诵,加深理解作者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篇文章,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吧。

(出示课件:演示一组有关生命现象的图片,同时播放音乐。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同学们,尽管这节课时间短暂,你们的年龄还不大,但是老师能从大家的发言中、读书中、感悟中,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杏林子的这篇文章,读懂了她对生命的思考。

老师想向大家提个建议:从现在开始,不懈努力,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好好读书,让我们的将来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六、作业超市(出示课件)1.完成小练笔;2.背诵课文3.整理课前搜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及感人事迹,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下节课交流、评比。

(注:任选其一)板书设计:/飞蛾求生19 生命生命-瓜苗生长珍惜生命光彩有力\静听心跳教学反思:“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的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反复品读重点的语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如何珍惜生命,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在学生品读如何向珍惜生命而做出成绩的人学习,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品质,从而升华文本的主题思想。

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各自交流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理解,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由于学生在课前搜索并整理了资料,让他们通过名人故事(如文中的杏林子,外国的保尔、海伦凯勒,还有国内的张海迪,亚残会中的人物等)感受珍惜生命就会活出光彩;让他们通过自己整理并背诵的名人名言(如关于时间、理想的、读书的等名言)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真谛。

语文学科是个语言积累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表达语言的表达、引用,培养了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学生的写作也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从他们对课后小练笔情况看,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