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字词句整理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古代求学得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就是)靠(她)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得人啊。
人不就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得,谁能没有疑惑(得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得,(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得人),她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她),把她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得人),(如果)她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她),把她当做老师。
我(就是向她)学习道理啊,哪管她得生年比我早还就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得(地方),就就是老师所在得(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得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得圣人,她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得一般人,她们(得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她得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她。
(但就是)对她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就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得老师,(就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她们)学习断句得(老师),不就是我所说得(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得)疑难问题得(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得)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得)疑难问题,有得(书本上得字句)向老师学习,有得(大道理得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得方面(倒要)学习,大得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瞧出那种人(就是)明白(事理)得!巫医乐师与各种工匠,(她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她们(为什么讥笑),(她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与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得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得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得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师说字词句整理
整理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词类活用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字词句整理
师说字词句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整理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词类活用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的用来⋯的传授就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疑惑跟老师学习在本来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跟从以⋯为师懂得道理学习难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取独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取独超出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尚且之(老师)处于⋯下以⋯为耻向圣人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圣明取独成为大概从疼爱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对于以⋯为耻句末语气词那些的他们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的人提宾标志有的不学习学习小的方面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明智这、这些以⋯为耻这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无意义他们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感到羞耻高大谄媚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看不起竟然比得上那奇怪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固定的以⋯⋯为师这类贤明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同行因此一定比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研究罢了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喜欢被向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赞扬古代的从师之道赠送【知识点】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1.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师说重点句子
篇一:师说重点句子默写1、师者,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6、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篇二:师说重点句子翻译《师说》重点句子翻译(一)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字词整理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1.流俗:社会习惯2、抗颜:态度严正3、犯:冒着4、挈挈:急切貌5、指目牵引:指目,手指而目视的意思。
牵引,拉拉扯扯。
众人看到了韩愈,便指手画脚,递眼色,并互相拉扯示意,以表示对他的轻视。
6、数:屡次7、“而增与为言辞”,这是说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2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3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4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乎)1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2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3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1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3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5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或用作动词:不如3.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5.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7.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重点字词 Microsoft Word 文档
《师说》重点字词 Microsoft Word 文档
《师说》是儒家哲学家孔子的著作,其中蕴含着太多的真理和道理。
此书也影响到很多人的思想,其中有不少名句和重点字词,下面就来整理一下其中的重点字词。
一、“礼师”——礼义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表达了社会关系互动的规范,它体现着上下有序、道理分明的认识。
“礼师”就是按照礼义去行事,即把“礼”作为自己行为准则来遵守。
二、“仁”——仁者有爱,这是孔子倡导的认识观点,他认为“爱”万物,这就是“仁”的核心内涵,所以他把“仁”的含义定义为“当仁,不让于物”。
三、“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不断得以完善,形成关系到社会运行的法律、宪法等文明表达的义务,从而形成新的“义”的思想,也就是按照规定去做,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义务性。
四、“克己”——“克己”是一种孔子赞扬的美德,其中含义是指不随口喧哗,不加激励,以耐心、恒而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努力学习和实践,用以自我改进和纠正,使自己可以不放弃,不服输。
五、“敬”——孔子强调了“敬”,这是一种适度的礼仪。
它不但体现了一种谦恭的态度,而且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的敬虔。
“敬”还体现了一种道德义务的表达,即对长辈的尊敬和对身边的弱者的维护。
总之,《师说》重点字词包括“礼师”、“仁”、“义”、“克己”和“敬”等,这些字词都深刻地揭示了孔子改变人性,完善社会道德的理念,受到了历代思想家和传播者的推崇和认可。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②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③今之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⑤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⑦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师说全部字词解释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
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
以下是《师说》中的全部字词解释: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意为
教师,“所以”表示“用来...的”,“传道”指传授道理、
知识,“授业”指教授技能、知识,“解惑”指解答疑惑。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是故”意为因此、
所以,“无贵无贱”表示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长无少”表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
3.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意为人出生之时,“性本善”表示人性本来就是好的。
4. 苟不教,性乃迁。
——“苟不教”意为如果不受教育,“性乃迁”表示人的不良习性就会发展下去。
5. 教之道,贵以专。
——“教之道”意为教育的方法,“贵以专”表示教育应该专注于某个领域或主题。
6. 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指古代孟子的母亲,“择邻处”表示她选择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来培养孟子。
7. 子不学,非所宜。
——“子不学”意为孩子不学习,“非所宜”表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8. 幼不学,老何为。
——“幼不学”意为小孩子如果不学习,“老何为”表示到老了也没有用处。
9.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表示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不成器”表示就无法成为有用的器物。
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圣贤”表示人不是圣贤,都有犯错的时候,“孰能无过”表示谁都难免会犯错误。
师说知识点梳理
师说知识点梳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古代论师道的重要文献。
以下是对《师说》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社会上仍沿袭着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可凭门第做官。
因此,当时士大夫中普遍存在着“耻学于师”的风气,韩愈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倡导从师学习的风尚。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学习)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5、虚词(1)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②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助词,表揣测语气)(2)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⑤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3)乎①生乎吾前(介词,在)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呢)三、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2.重点字词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 在……之下,低于)
⑤君子不齿(名作动,挂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①惑而不从师(名作动,有疑难问题)
②吾师道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名作动,学习)
③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师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的用来…的传授就谁疑惑跟老师学习在本来跟从以…为师懂得道理学习难道因此无论取独取独超出尚且之(老师)处于…下以…为耻向圣人圣明取独成为大概从疼爱对于以…为耻句末语气词那些的他们的人提宾标志有的不学习学习小的方面明智这、这些以…为耻这类无意义他们近感到羞耻高大谄媚看不起竟然比得上那奇怪固定的以……为师这类贤明同行因此一定比研究罢了喜欢被向赞扬古代的从师之道赠送【知识点】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1.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二、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得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得人②小学而大遗古:小得方面今:小学生得学校③今之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得今:表示因果关系得连词⑤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得或结果,就是连词⑥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⑦圣人无常师古:永久得;固定得今:平常得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得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得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她(它)得,她(它)们得)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她,她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得)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得;后指学生得)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得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得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得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得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得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得)2、择师而教之(代词,她)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得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她)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通假字
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⑧古之圣人:(的)
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确实)
【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⒎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⒒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1、则曰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1、不拘于时所字结构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