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预习学案:《边城》新人教版必修含答案_1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83df3f4ee06eff9aff807bb.png)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文背景知识】1.沈从文有“文体作家”的称誉,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散文化小说,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以一个艺术家的情感去接近人生,永不厌倦地去“看”一切,他把对故土山水人情的眷恋之情极含蓄地隐伏在场景的铺排和细节的描写中。
作者是怎样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表现的? 你又是怎样认识的呢?2.小说的作者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环境与时代,寄寓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那么,《边城》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怎样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3.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入手,把握翠翠、外公以及天宝兄弟等人物形象。
2.感受学习作品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描写和含蓄细腻的心理描写,并能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作者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典质朴的现代典范小说语言。
揣摩其节制与含蓄的表达方式,准确把握人物及其心理活动。
训练突破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训练1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理清情节,并把握其线索,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点拨1把握小说的情节,要注意整体了解故事梗概,行文的线索。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女儿陪嫁。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e927a7c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9.png)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达标训练3 边城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挣扎.(zhá) 包扎.(zhā)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B.擂.鼓(léi) 打擂.(lèi) 脖颈.(ɡěnɡ) 长颈.鹿(jǐnɡ) C.埋.怨(mán) 拮据.(jù) 停泊.(bó) 血泊.(pō) D.蚱.蜢(zhà) 舴.艋(zhà) 眺.望(tiào) 角隅.(yú)解析:A 项,“包扎”的“扎”应读“zā”;C 项,“拮据”的“据”应读“jū”;D 项,“舴艋”的“舴”应读“zé”。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缠裹唢呐赤裸吊角楼 B.竟争棕榈艾篙踩高跷 C.伶俐渡船景致碧溪岨 D.皱眉粗鄙蘸酒笑咪咪解析:A 项,“角”应为“脚”;B 项,“竟”应为“竞”,“篙”应为“蒿”;D 项,“咪咪”应为“眯眯”。
答案:C3.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2)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爷爷死了?”(3)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假若俨然 B.局促难道居然 C.局促假若俨然 D.局束难道居然解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
依据语境,第(1)句应选“局束”。
第(2)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第(3)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09c53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背景设定。
(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分析。
(3)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所表现的真挚的感情和人性的美好。
(2)认识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族风情。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边城》情节的把握。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3)小说主题思想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
(3)对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小说的背景设定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结合课文注释,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解读小说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练习巩固:(2)课堂练习:针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边城》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等信息。
4. 网络资源:有关沈从文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访谈。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ba9d1d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a.png)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
2. 小说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小说的情节概述和分析。
4. 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2.1 小说背景1. 沈从文的生平简介。
2. 《边城》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3. 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2 小说主题1. 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共生。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命运与自由的选择和挣扎。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要人物形象1. 翠翠:纯真、善良、坚韧。
2. 傩送:热情、豪爽、正义。
3. 爷爷:慈爱、宽容、智慧。
3.2 人物性格特点1. 翠翠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傩送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翠翠的关系。
3. 爷爷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翠翠和傩送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4.1 情节结构1.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小说的重要事件和情节转折。
3. 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叙事节奏。
4.2 叙事手法1. 客观叙述与主观描写相结合。
2. 视角的转换和多角度叙事。
3. 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5.1 阅读理解1. 小说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
2. 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分析。
3.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2 文学鉴赏1. 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
2. 小说中的形象描写和氛围营造。
3.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讨论6.1 课堂活动1. 分角色朗读小说中的重要段落。
2. 小组讨论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3. 创作小说情节的思维导图。
6.2 讨论问题1.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展现了人性的一面?2.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人物的命运?3. 小说中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思想如何冲突和融合?第七章:写作练习与创作7.1 写作练习1. 写一篇关于《边城》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c6972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0.png)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
2. 阅读《边城》第一至第四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 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如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等。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2.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2.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五至第八章,深入了解翠翠、傩送、大老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理解其对主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九至第十二章,关注情节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2. 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探讨作品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性考验。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十三至第十六章,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挣扎。
2.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主题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教学练习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题巩固对《边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1.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作文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边城》的理解。
2. 推荐与《边城》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
《边城》课前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城》课前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9fdd4a596529647d262852af.png)
《边城》课前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预习目标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2.了解关于作者沈从文的文学常识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泅水()茶峒()傩戏()氽()伶俐()牛犊()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糍粑()踹()角隅()嗤笑()拮据()睨视()端倪()蘸水()停泊()湖泊()2.解释下列词语。
氽:喧阗:伶俐:拮据:检点:买椟还珠:3.文学常识填空。
沈从文(1902—1988),____________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创作。
自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79b4b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2.png)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理解其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烘托作用。
3.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色,体会作家沈从文的写作风格。
4.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并理解《边城》第一至第四章内容。
2.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爷爷、傩送等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环境描写:关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理解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4. 语言特色:学习小说中的方言、土语,体会沈从文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小说中的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如何把握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边城》第一至第四章,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4. 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描写,理解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5. 语言特色:学习小说中的方言、土语,体会沈从文的写作风格。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边城》第一至第四章的主要情节。
2. 分析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3.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找出小说中的方言、土语,并解释其含义。
七、拓展阅读1. 推荐阅读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如《湘行散记》。
2. 比较阅读其他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如《湘女多情》。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1.3 边城 Word版含答案 (1).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1.3 边城 Word版含答案 (1).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d4b330ebe23482fb4da4ced.png)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接壤.(rǎng)碧溪岨.(qū)傩.送(nuó)B.蒿.艾(gāo) 角隅.(yú) 鞶.鼓(pán)C.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D.俨.然(yān) 眺.望(tiào) 喧阗.(tián)解析:B项,“蒿”应读“hāo”;C项,“峒”应读“dòng”;D项,“俨”应读“yǎn”。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湘西是一个的地方。
(2)凤凰的建筑别具一格,,这也是人们热爱它的原因之一。
(3)这里虽不是华庭丽都,但在翠翠的眼中,乡野并不缺少的少年。
A.美如冠玉美不胜收美轮美奂B.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美如冠玉C.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美如冠玉D.美轮美奂美如冠玉美不胜收解析:这三个成语都有“美”的含义,但成语的意思和适用对象不同。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美如冠玉”,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B.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D.大学教授是民国时期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当然,说这个职业体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原因。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全媒体时代”加上“的来临”。
C项,句式杂糅,有两种改法,可以在“本栏目”后加“是”,也可以将“进行的再创作”改为“进行了再创作”。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eee3baf524ccbff0218416.png)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学习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文预习】:一、音形义:茶峒[dòng]崆峒:山名,在甘肃。
暧昧àiâ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
山岨:[ū] 篁竹huángzhú黄麂:[ǐ]嗾:[sǒu]二、词语积累:⑵形近字:蒿hā(蒿草)篁huáng(篁竹)俑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彷徨)甬ǒng(甬路)缟gǎ(缟素)惶huáng(惶恐)涌ǒng(涌现)槁gǎ(枯槁)蝗huáng(蝗虫)踊ǒng(踊跃)三、文学常识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1章。
四、初读印象.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
(外貌、行动、语言)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4.找出文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边城学案及答案
![边城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c3c10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3.png)
边城学案及答案《边城》学案《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小说乡土文学之作,是它奠定了沈从文在3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地位。
它通过对已经逝去的一段往事的追忆,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框架,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它是沈从文所营造的众多的?希腊小庙?中最?精致、结实、匀称?的一座,而?庙?中所供奉的?神?——人性,充满了永恒的生命与活力。
故事是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70岁的老船夫勤劳淳朴,为人热诚,他撑船摆渡50年如一日,深得乡民的拥戴。
但他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忧郁,他不能不经常考虑他唯一的亲人——外孙女翠翠的将来。
17年前,他的独生女悄悄爱上了一个屯防军人,也曾想双双逃走。
但那男子不愿损害军人的名誉,便首先服毒死去;船夫的女儿生下小孩后,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也死去。
留下外孙女翠翠和老船夫相依为命。
随着翠翠长大成人,老船夫也日益心事重重,他深悔过去对独生女心思的疏忽,力图在外孙女身上补救,以防悲剧的重演。
作家用他那充满灵性的笔,着力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
她透明纯净,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逐渐成熟。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nuó)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
翠翠和傩送的恋爱过程,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
沈从文调动多种表现手段,细致入微地揭示一个少女内心的隐秘。
但是爱情的结局却是悲剧:哥哥天保因为得不到翠翠的爱,就主动退出,驾船下辰州,中途船破人亡;弟弟傩送爱翠翠,心中却抹不去丧失手足的凄凉。
他对老船夫既有误解,又不为别人拿一座碾坊的财产引诱而动心,在心情的矛盾痛苦中离家外出。
在一个风雨雷电的夜晚,小溪边的白塔倒了,老船夫也死了,翠翠成了一个孤雏。
翠翠的悲剧是哀婉动人的,他失去了外祖父和傩送,却得到了傩送的父亲顺顺、杨马兵等许多人的温爱。
她执拗地留下,等待着遥远的情人。
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未来的命运如何,作家没有写,只让女主人公在孤独中期待着。
《边城》学案及答案【优秀3篇】
![《边城》学案及答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ecc8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1.png)
《边城》学案及答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边城》学案及答案【优秀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边城》学案及答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学案第3课 边城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学案第3课 边城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1403bca0116c175f0e48fa.png)
◆3*边城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商品琳琅,乐园怡人,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可是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掬来清明如玉的静水,洗涤心中的铅华;眺望青翠苍莽的群山,领略逸脱的神气;走进古朴沧桑的古城,感受正直朴素的人性。
其实,我们不用走出都市,《边城》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山、水、人。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城”,去聆听她的爱她的恨。
拥抱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春节随兰州铁路局局长慰问青藏铁路大沙漠地段的职工,在慰问大会上局长问养路工有什么困难没有,一位满身沙尘的养路工悄悄凑过来,在局长耳边说了几句话。
局长随即把女记者叫到外面走廊里,严肃而诚恳地求她帮一个忙。
局长说:“好姑娘,刚才那位养路工说想拥抱你一下,轻轻地拥抱。
那养路工在最艰险的一个道班工作,每天看着火车从自己身边轰轰隆隆开过去,他只能隔着窗子,向里面望。
”女记者被感动了,一口答应了下来。
她很快就细心地化了妆,穿上了最美丽的衣裳。
当她站在主席台上与那位养路工紧紧地拥抱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其他养路工又去拥抱那位勇敢而又幸福的养路工。
微感言:沈从文名言警句1.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我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
2.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3.我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4.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5.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
一、作者视窗过去逃学的顽童,未来水乡的赤子。
即使曾漂泊万里,辗转南北,他的文字里永远也脱不去那种自然的朴实与风格的巧趣。
珠玑文字,绘边陲烟水小乡的青苔巷道;只言片语,描依山傍水苗寨女子的婀娜多姿。
他在品,品自然万物,人间百态;他在写,写曼妙情丝,朦胧意境。
他,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典型。
【注】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cdc2a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0.png)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课文背景知识】【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入手,把握翠翠、外公以及天宝兄弟等人物形象。
2.感受学习作品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描写和含蓄细腻的心理描写,并能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训练突破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训练1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理清情节,并把握其线索,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点拨1把握小说的情节,要注意整体了解故事梗概,行文的线索。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女儿陪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课文节选自《边城》第13章至15章,涉及的人物不多,故事简单平凡,采用自然分节的形式,把所选三章自然分开。
所选三章虽内容各有侧重,但却以怀春少女翠翠对爱情的期盼为主线,着重表现了祖孙两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依恋的真挚情感。
阅读时要注意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2.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容训练2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点拨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性格特征;一是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边城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边城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ae19eaaea998fcd220e87.png)
A.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近30年里,青岛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使青岛实现了从发展名牌产品到发展品牌经济、创建品牌城市的战略的大转移。
B.第41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上海举办,2010年5月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当天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盛况,发现世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第3课《边城》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学习重点】了解小说的情节;借助情节和环境,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提示: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提示: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练习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练习答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b4b9db0242a8956bece4b9.png)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练习答案方法点拨一、参考“内容详解”部分。
一、这道题意在让同学们了解小说的主题。
可从作者这篇小说写作动机角度思考本题。
二、中国的小说喜欢用“草灰蛇线”的手法,前后情节往往有一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
如这篇小说中以下的几段情节照应:1.翠翠梦见自己在山崖摘虎耳草——祖父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
翠翠情窦初开,听到祖父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
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
“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
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
2.翠翠问祖父:“我万一跑了呢”——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祖父“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翠翠问祖父:“我万一跑了呢?”其实是要说:“爷爷,我一定不走。
”翠翠以前想出走让爷爷惊慌,是因为她心里觉得委屈。
她看着薄薄的红云,“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母亲早死,自己女儿家的心事不知向谁诉说。
所以她怪祖父不懂她的感情,想让祖父着急,“惩罚”一下祖父;而现在翠翠知道祖父是关心她的,祖父知道她喜欢傩送,她感到很安慰,所以说自己不走了,而且反而担心不能和祖父永远在一起。
3.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祖父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翠翠梦中听见傩送的歌声“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没有听祖父讲父母唱歌的故事,翠翠心里的爱情是不会清晰和坚定起来的。
听了父母的故事,翠翠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梦见“得到了虎耳草”。
4.最后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
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情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
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这时她已经知道虎耳草要交给谁了。
而以前她梦见摘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正表现了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语文《边城》学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语文《边城》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57dec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a.png)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语文《边城》学案新人教版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语句,能说出翠翠,爷爷,天保兄弟的性格特点2.能说出人物的人性美自主预习案一、作家作品(参考《长江作业本》P10助读平台)二、完成《长江作业本》中的“基础梳理”部分。
课堂探究案三、结合《长江作业本》P11”课堂疑难导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翠翠,爷爷,天保兄弟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阐释?2、边城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气息,在这里,处处体现着美,展示着美,大家找找文中你感觉作者描写了那些方面的美?本文是怎样体现边城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课外拓展案《边城》赏析:一座边城,包容着淳朴的人事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缓缓铺展开。
以清末的“茶峒”为背景,顺着小溪汇入大河,展开了故事。
作者用优美柔和的笔调描写了白河边的风景和繁荣。
“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中,两岸多高山,山中可以造纸得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河水,桃花,人家,泥墙,黑瓦,这是一幅美丽安祥的乡村风景画。
仿佛文字具有魔力,身心坠入一个温暖的世界,目及之处尽是阳光。
作者精于环境的描写,如对翠翠身处黄昏的片段描写:“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二、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简介《边城》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泅.水()茶峒.()傩.戏()氽.()伶俐..()牛犊.()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糍粑..()踹.()角隅.()嗤.笑()拮.据()睨.视()端倪.()蘸.水()停泊.()湖泊.()2.解释下列词语。
氽:喧阗:伶俐:拮据:检点:买椟还珠:3.文学常识填空。
沈从文(1902—1988),____________派小说代表人物。
我国____________、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____________。
湖南凤凰人。
苗族。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____________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四、1. 快速浏览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2. 疑难妙句1.(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2.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3.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语段剖析1.“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你个悖时砍脑壳的!”2.“话虽轻轻的……可不要叫喊救命!”3.“到了家边……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五、延伸探究如何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六、分析人物形象1.翠翠2.祖父《边城》第一课时答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三、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四、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简介《边城》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泅.水()茶峒.()傩.戏()氽.()伶俐..()牛犊.()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糍粑..()踹.()角隅.()嗤.笑()拮.据()睨.视()端倪.()蘸.水()停泊.()湖泊.()2.解释下列词语。
氽:喧阗:伶俐:拮据:检点:买椟还珠:3.文学常识填空。
沈从文(1902—1988),____________派小说代表人物。
我国____________、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____________。
湖南凤凰人。
苗族。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____________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四、1. 快速浏览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疑难妙句1【赏析】翠翠的终身大事总是爷爷心中的大事,所以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
鸭子是大老抓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希罕”,她心里想的是二老傩送。
2.【赏析】翠翠明说的是爷爷的船,心里想的是傩送。
傩送正在青浪滩过端午,这一句话透出了少女的心事。
3.【赏析】爷爷话中隐含的意思是翠翠也到了该嫁的年纪。
祖父已察觉到翠翠的心思,故意用话试探,而翠翠也深知祖父意图,用沉默算作回答。
语段剖析1.【剖析】翠翠的“误会”才使少女与青年男子的初会更具有戏剧性,才在二人心中激起波澜,才使两人有了牢固的记忆,成为爱情萌芽的起点。
此句体现出了翠翠的淳朴、无邪,同时又说明了她的机灵和胆大。
2.【剖析】“大鱼咬你”是贯穿翠翠和二老间爱情的一根线,这根线愈清晰,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就愈加浓烈,但是又不难看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人性的含蓄之间的矛盾又无意间在加剧当事者内心的痛苦。
翠翠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关于“大鱼咬你”,后文中有多处与之照应,作用有三:一是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二是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促动故事情节发展,翠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三是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美。
3.【剖析】唢呐、《娘送女》与上文写迎婚送亲的喜轿等照应,《娘送女》等更加流露了翠翠的少女心事,巧妙地突出了翠翠的婚事也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
宁静、和谐,美好的人性,淳朴的民风都得到了体现。
五、延伸探究【剖析】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