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

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

《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

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

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

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

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

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第四章是关于汉语中的动词短语分析的内容。

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和它的补足语构成的结构,用来描述动作、状态或者发生的事件。

本章的内容包括动词短语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动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

动词短语的结构由动词和它的补足语组成,补足语可以是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状语补足语等。

动词短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的顺序可以有多种情况,相同的动词可以有不同的结构。

根据动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可以将动词短语分为及物动词短语和不及物动词短语。

及物动词短语中的动词需要带有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短语中的动词不需要宾语,只有主语。

在句法功能上,动词短语可以充当谓语、主语、宾语、状语等。

根据动词短语的语义角色,可以将其分为施事者、受事者、工具、目标等。

了解和分析动词短语的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对于准确理解和使用汉语非常重要。

通过对动词短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语义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语义研究综述
中, “ 把” 字句 的语义描写最具代表性。
自王 力 提 出 “ 处置” 说之后 , 对于“ 把” 字 句 的语 法 意 义 的
讨论一直非 常热烈 , 特别是上世纪 9 0年代以后 , 众 多学者都
试 图将 “ 把” 字句 的句 式语 义进行全面的概括 , 进 而从语义上 对“ 把” 字句的结构作出解 释。 薛凤生把“ 把” 字句的句式语义概括为 : “ 由于 A的关系 ,
崔希亮将 “ 把” 字句分为结果类和情态矢量类 ( 包括 即时 态 和尝试 态 ) , 结果类 可以分析成 P 1 和P 2 两个表 述 , 两者之
间存在着 因果关系 。
金立鑫 在前 人的基础 上进 一步把“ 把” 字句分 为结 果类 、 情态类 和动量类 。 张伯江将“ 把” 字句的句式语 义概括为 : “ 由 A作为起 因
黄伯荣 、 廖 序东的《 现代汉语》 里, 除了 以上六种 还包括 :
动和动是一个动 词 , 一个带 宾语 , 一个带 补语 , 同时说 明动 作
谓语动词具有使令意义 ,能够 引发后一个动词 表示 的动作 。 ( 2 ) “ 喜怒” 类 兼语 句。用于这一类句子 的动词通常 是表示喜 欢、 感激 、 厌恶、 怨恨等感情的心理动词 , 没有使令义 。( 3 ) “ 称
句子类别叫特殊 句式 。任何一个语法形式 的研究都离不开其 语法意义 的支撑 , 而任何一个语法形式的应用都要 以其 语法 意义为基础 。目前国外语 言学界 已将语义研究 作为攻克语言
问题 的重点 和基础 , 国内语言学界也注意 到语 义问题的重要
性, 并从句式结构研究转 向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 特殊句式的
B变 成 了 C描写 的状 态 。 ”
词。他把动态动词定义为“ 有动力 的动词” , 认为“ 它们或者有 大小 , 或者有方 向, 或者有频率 , 或者有变化 的结果 。表现 在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语法)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语法)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语法)思考与练习(⼀)⼀.语法学⾥的词法的句法各研究什么?语法学⾥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种,词形变化的⽅式及其表⽰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例如短语、句⼦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什么意义,句⼦有什么语⽤条件,等等。

⼆.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种语⾔只能有⼀个客观的语法体系。

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的析句⽅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家认识和运⽤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同⼩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观察,拿它来同语⾔实体相印证,采⽤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的具体意义,⽽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群、⽕车的速度、⼀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句型)

现代汉语-语法(句型)

现代汉语-语法(句型)现代汉语,语法(句型)一、句型的定义和概况(一)什么是句型,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划分出来的类型是句子类型简称句型。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句子的数目都是无限的,但是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

句型是从众多的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结构模式。

句型是语法研究和句子理解的重要内容。

语法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句子构造和运用的规律,建立句型系统。

句子理解、句法分析,对词、短语等语法单位以及句子成分的分析,关键之一也是为了确定句子的类型。

(二)汉语句型概况按照结构关系,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型。

同时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叫做非主谓句。

、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把主谓句分为: 1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还可以根据主语的性质,把主谓句分为:名词主语句(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谓句)谓词主语句(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谓句)主谓主语句(主语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主谓句)2、根据构成非主谓句的词语属性,可以把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汉语单句结构类型简表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天。

“把”字句你去把垃圾倒了。

动“被”字句树叶被风吹跑了。

主词连谓句父亲听了后很高兴。

谓谓兼语句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外语。

语双宾句管理员递给我两本新书。

句句存现句门口停着一辆小汽车。

形容词谓语句果园的苹果熟了。

主谓谓语句她眼睛熬得通红。

名词性非主谓句谁, 非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主谓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真不错~句叹词句哎哟~1二、主谓句主谓句是能够划分成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的句子。

主谓句是汉语句子中最常见的句型。

主谓句包括:(一)名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简称“名谓句”,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单独作谓语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用于口语中的肯定句,常用来说明天气、时间、节日、节气、姓名、年龄、籍贯、职称、方位、处所、容貌、性状意义。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语法学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试对把字句的研究进行评述。

1.把字句的语义特点王力(1943)认为把字句表示处置,但处置常常被认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动,因此一些语法学家(如吕叔湘1948、胡附和文炼1955、梁东汉1958)认为有些把字句不能理解为处置。

宋玉柱(1979、1991)认为应宽泛的理解处置,他实际上是把致使的内容融入对处置的理解之中。

尽管如此,他也认为“偏偏把个凤丫头病了”类把字句不表示处置。

王红旗(1999)认为这类把字句也表处置,它们表示说话人认为在概念世界里主体对客体施行了处置。

但是他没有把概念世界里的处置与致使的区别说清楚,所以说服力不强。

张济卿(2000)认为把字句表处置是因为“把”表处置,我们认为不能把句式的意义归为某个词的意义。

薛凤生(1987)认为把字句表示“由于A的关系,B变成VP所描述的状态”,这只概括VP与“把”的宾语构成表述的把字句。

崔希亮(1995)将把字句分为结果和情态矢量两类。

他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描述只适用于补语的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的把字句,另外“情态”和“矢量”很难理解,用“情态矢量”来描写把字句的意义不一定比用处置来描写更合适。

金立鑫(1997)将把字句分为结果、情态和动量三类。

与薛凤生一样,金立鑫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语义解释也不能包括所有结果类把字句;他的“情态”、“动量”和崔希亮的“情态矢量”一样,也不能很好的描写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叶向阳(1997)和郭锐(1999)都认为把字句的语义核心是致使,“把”的宾语是被使事件的主体论元。

这不能包括所有的把字句,因为有些把字句“把”的宾语不是补语的主体论元。

范晓(2001)认为把字句的语用义有两种:处置和使动。

并认为表处置的把字句的“把”不能换成“使”,表使动的把字句的“把”可换成“使”。

这又引发新的问题:把字句的“把”是不是一个语素?处置和使动的关系是什么? 2.“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黎锦熙(1924)、王力(1943)、吕叔湘(1948)等认为“把”的宾语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但有些把字句不能变换为主动宾句,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不能变为“他放书在桌子上”;有些主动宾句不能转换为把字句,如“我喝醉了酒”不能变为“我把酒喝醉了”。

语法的三个平面

语法的三个平面

语法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

(一)句法平面(即符号与符号)句法平面是指句法结构的平面,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它规定组成句子的单位是词(不是短语),词和句子成分相对应,原则上是一个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认为一般的句子,往往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另外还有一些次要成分。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以其他成分作为枝叶,描述整个句子的结构。

这种分析法,枝干分明,便于归纳句型。

简单句的句型,就是根据句子成分划分的。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所采用的语言分析法。

这种层次分析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二)语义平面(符号与内容)语义平面是指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语义分析。

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和“李四被张三批评了”。

•为什么主语变了,两句意思差不多呢?这是因为一个句子不仅在表层有着句法关系,而且在深层有着语义关系。

可见,句子的意思是由句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

“我派小王去请老李来吃饭”要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必须懂得:“我”是“派”的施事;“小王”是“派”的受事,又是“去”“请”的施事;“老李”是“请”的受事,又是吃的施事;“饭”是“吃”的受事。

·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不同于词的词汇意义。

它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离开了句法结构,一个词孤立起来也就不存在这种语义。

·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就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而言,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受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现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下复习资料第五章语法第⼀节语法概说⼀、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等有意义的语⾔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性质: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三、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

⼀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成系统的。

另⼀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四、现代汉语三个平⾯:是指句法、语法、语⽤三个⽅⾯。

五、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定语法意义的语⾔单位,主要有四级:语素(⼀般认为语素是语⾔的备⽤单位)、词、短语、句⼦。

1、词:最⼩的能够独⽴运⽤的语⾔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的备⽤单位。

2、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没有句调的⼀组词,是造句的备⽤单位。

3、句⼦:具有⼀个句调、能够表达⼀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单位。

六、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①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段。

②结构规律具有⼀致性。

③同⼀词类可以充当多种语法成分。

④量词⼗分丰富。

七、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是由若⼲词按语法规律组成的。

句法成分表:P5-6①成分。

③宾:表⽰⼈、物或事。

是动作所⽀配、所关涉的对象。

④中⼼语(P75):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的中⼼成分。

⑤定():名词性短语⾥中⼼语前⾯的修饰语。

⑥状[]: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中⼼语前⾯的修饰语。

⑦补<>: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中⼼语后⾯的补充成分。

第⼆节词类(上)⼀、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法。

三、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

②词的意义标准。

③词的形态标准。

四、实词: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并且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第三节词类(下)⼀、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_郭燕妮

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_郭燕妮

的 把 可 看作虚 化 的动词 其理 性意 义 相 当于 使


,
致 使义 把字 句是 处 置 义 把字 句功 能扩 展 的

结果
, ,

我 们认 为这 种说 法从 历 史的 角 度考 虑 问题 是符 合 语 言发 展 的 事 实 的
,
,
我 们要 讨 论 的

是 这 种把 字句 与 受事 类把 字 句 比较 起 来 在 结 构上 具 有 哪 些 特 征 整 个 句 式 表 达 什 么 样 的 语
,



,
动作行 为对 受事 有所 处 置 即施 加某 种影 响
,



但 是随着

语 言 的 发 展 和研 究 的 深 入 人 们 发 现 不 少 把 字宾 语为 非 受 事成 分 的 把 字 句 用处 置 概念 不 好


解释

” 于 是 蒋 绍愚 ( 1 5 9 7 1 9 9 9 ) 邵 敬 敏 ( 2 0 0 5 ) 等方 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致 使 说
使 义 把字 句仍 然有不 适 应 的 地 方
首先
, “

如 果 将 致使 义 把 字 句 的 句 法 格 式 抽 象 为 把 +
, “

NP+ V P
把 字前 经 常 不 出 现 起 因 或 者起 因 根 本不 可 知 ; 其 次
V
,

,
把 字 后 的 名词
,

N
并不 受 把 字
N
结 构 中动 词
,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要》的全面铺开,实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的语法研究理论。

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起来。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创立、发展是群体性思考的结晶三个平面理论虽然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种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事实上,发端于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之间的那场关于主宾语大讨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尽管这次大讨论没能达成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起码让大家意识到光从句法平面或光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宾语都是行不通的。

许多学者如张其春、张志公、周祖漠、陈望道、高名凯、胡明扬、胡附、文炼等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观点更为超前、新颖,他认为在讨论主宾语问题时要对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的雏形。

而文炼、胡附在《谈宾语》(1955)一文中已触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相关问题。

朱德熙的《差一点》(1959)也涉及语用间题。

随后的60,7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地,如陆志韦的《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

所有这些无疑是构建三个平面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三个平面理论自1981年提出后的头四年可谓其创立期。

这一时期由胡裕树打前锋,他针对语法学界历来研究的症结所在和汉语语法学发展之时代呼唤,首度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就汉语的句子分析应如何确定语法关系时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此后,胡裕树(胡附)又与其长期密切合作的学术伙伴文炼相继或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开来。

语言学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

语言学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

语言学中的句法与语义分析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其中的句法和语义分析则是研究句子语法和含义的学科。

句法和语义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语言的结构和运用。

句法分析是指研究句子语法结构的过程,也称为语法分析。

句法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句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类和分析,确定句子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句法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通过对句子中各个成分进行分类、依据从句意义和结构上建立成分之间的关系的方式,从语法的角度解读句子的结构。

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和语义意义。

主语是句子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动作的施事者,主语通常在句子中起主导作用。

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所在,它通常表示动作的完成情况,谓语与主语之间必须存在关联关系。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常在句中充当与谓语对应的语法成分,宾语通常是句子的次重要成分。

表语是句子中陈述性名词、形容词或代词,它与主语连词或谓语连用,表达主语的属性或状态。

定语通常修饰名词、代词或数词等,定语在句子中起補充说明的作用。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等成份的语法成分,它通常以副词、介词或子句等表示状语的类型,状语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

补语是补充说明句子谓语或主语的成分,它通常分为宾补和表补两种类型。

语义分析是指研究句子意义的过程,也称为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思想或观点,并解读其含义和逻辑关系。

语义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语义分析法。

语义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词义和上下文等因素,确定句子的含义和语用功能。

语义分析关注语言的实际意义,以及言语交际中的意图和目的。

语义分析的关键是词义分析,词义分析是指解释单词或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义分析的基础是词汇的知识,它需要考虑到单词组成和语境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在词义分析中,我们会对单词进行分类、归纳和解释。

现代汉语语法·第7讲句法语义

现代汉语语法·第7讲句法语义
• 我早把那件事忘了。
• 你把这句话牢牢记住了。
• (10)任事:表示担任、充任义动词语义结构中, 有表示担当、充任、扮作某种角色的成分,即施 事所担任或充任的角色成分,叫任事。如:
• 他担任过班长。 • 小李扮演王老五。 • 老王当上了工会主席。 • 小丽假扮了一回新娘子。 • 五号运动员跑第一棒。 • 我来打后卫。 • 表示担任的动作动词,有[动作][自主][扮当]的语义
• 成事与受事的语义特征明显 :“从无到有” 的新现和“本来就有”的“陈现”;“成、 出”很少用于动词和受事之间。
• (12)涉事:二价或三价性状动词所直接涉及的客体,是 性状动词涉及的事物,一般是系事所获得、适应、遭遇、 需要、遭受、欠缺、释放以及其他间接影响的事物。如:
• 获得: • 老李收到一份邀请函。 • 他获得了众人的好评。 • 老人接到一笔捐款。 • 适应: • 新兵适应了军营生活。 • 你这样做不符合要求。 • 遭遇、遭受: • 小王遇到了麻烦。 • 老人得到了很好照顾。 • 小张挨了一通批评。 • 桥身承受了五十吨的重量。 • 我昨天碰到小王。
特征。
• 任事是跟担当动词同现的客体论元,表示所担任、 充任的角色。
• 扮当义动词是二价动词,有施事和任事两个语义 成分。常见的可以任事客体的动词有:
• 当、干、充当、充任、担任、冒充、假装、踢 (后卫)、扮、演、装、做、扮演、化装(成商 人)、跑、
• 在动态句中,可以构成任事做主语的“由”字句, 也可以构成任事主语句。如:
• 起事是关系双方的起方,止事是关系双方的止方。 起事和止事是跟关系动词联系的主体论元和客体 论元。
• (4)经事:能体验、感受、经验各类心理 活动的主体在语言中与心理动词相联系, 是心理动词的主体论元。跟感知或心理动 词相联系的各种感知或心理活动的体验者 或感受者或经验者。经事是心理动词构成 的述谓结构的主体论元。如: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现代汉语语法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语法词类一、 词类划分依据词类: 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 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实词或短语) 形态: 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 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③时间名词所名词位名词 语法特征: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精品文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综述

【精品文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综述

运用语义特征解释歧义现象:
(1)倒了一杯水。 A:倒掉。 B:倒上。 (2)烧了一车炭。 A:烧掉。 B:烧得。 歧义原因即动词具有两义:[+去掉义]; [+获得义]。

(1)烧了一张纸。 “烧掉”,具有[+可燃性]。 (2)烧了一壶水。 “烧得”,具有[-可燃性]。


可以用删除法证明指向哪个部分,指向 的成分不能删除:
①→我没干什么,只玩儿了。 ② →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 ③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一个

4.如果是指向名词性成分,那么是指向施 事、受事、工具,还是别的什么语义角 色? ①小红懒洋洋地干着活儿。 ②那水手被湿淋淋地扔在甲板上。 ③那支笔用秃了。 ④房子就这样马马虎虎地分给了他们。

台上演着黄梅戏———台上正在演黄梅戏 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

①他在地上写字。
他把字写在地上。
他在地上,他把字写在地上。 ②他在墙上写字。 他把字写在墙上。
*他在墙上,他把字写在墙上。 ③山上架着炮。 炮架在山上。

2、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血压急剧下降。 第二,前指主语。 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 第三,后指宾语。 花也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 很精神,倒也整齐。 第四,前指借此“把” 的宾语。 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

3、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 第二,前指主语。 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 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近百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的热点。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历程。

关键词:处置句;句法;语义;语用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

自王力先生把“把”字句命名为“处置句”之后,数十年来,处置式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汉语语法学上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下面本文将从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和教学等方面来回顾处置句的研究。

一、处置句的句法研究现代汉语的处置句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的研究上面。

“把”字句的句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条件的研究和“把”字句与相关句型的变换关系研究。

“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起源于吕淑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和《“把”字用法的研究》中,他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和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的“把”字的用法,提出了“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和“谓语复杂”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动词的处置意义、宾语的有定性,这些都是消极条件,只有第三个条件———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发展起这个把子句式的推动力”。

他的这种观点不仅开创了“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而且对“把”字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最好的看法。

以后的“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孤立地分析“把”字句结构中的某个成分。

有的从动词出发,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动词,如郭德润的《“把”字句的动词》(1981)。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宾语,如王还的《“把”字句中“把”的宾语》(1985)。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状语,如李增吉的《试谈“把”字句中其他状语的位置》(1992)。

另一种情况是将“把”字句结构中的相关成分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考察。

这类文章有宋玉柱的《谓语另带宾语的“把”字句》( 1981)和《关于述语为“进行”的“把”字句》(1988)、王惠的《“把”字句中的“了”、“着”、“过”》(1993)等。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的含义“语法“包含两个意思:1.指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地讲,就是说话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例如:1)三个学生做完了作业。

2)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3)三个学生作业做完了。

4)三个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5)三个学生做作业完了。

6)三个学生完了做作业。

7)做了完三个学生作业。

8)三作业个做完学生了。

这些句子,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能说的是符合汉人讲话的规则,不能说的是没有遵守汉人讲话的规则。

即使能说的,各句间也有差别。

因为组合的成分虽然相同,但是所依照的规则不同,它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这说明,话语的组织的确是有规则可循的。

正因为这样,才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

小孩学话,也是这样,人有一种推导的能力,话并不是一句一句地教会的。

2.“语法”的第二种意思是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这个术语的两种含义在话语中的表现如下,我们应该正确判断它们的含义:他对汉语语法完全无知,学了一些词也不能说话。

(指语法规则本身)他买了《汉语语法》。

(指语法学)讲到语法很容易联想到逻辑。

它们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界线,语法一定不是逻辑,不合语法的话当然是不通的,但是合乎语法的话不一定都是通的,合逻辑的。

如“把字句”:哥哥把自行车修好了。

弟弟把书借来了。

妹妹把杯子打碎了。

……这些句子都符合把字句的句法格式,我们可以用替换法造出无数个句子。

可是,“门把风吹开了”,虽然合语法,但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不合事实,不合逻辑。

合语法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是很多的。

如:1)休息什么!(不是疑问,而是“别休息”)好什么!(不是疑问,而是“不好”)2)救火。

(对比“救人”)3)吃大碗不吃小碗。

(吃饭的工具)4)恢复疲劳。

(对比“恢复体力”)上面这些字面上不合逻辑的话,只要大家都这样说,都能听懂,就要承认它们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16-10-11T14:22:17.98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申茜茜
[导读]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近百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的热点。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历程。

关键词:处置句;句法;语义;语用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

自王力先生把“把”字句命名为“处置句”之后,数十年来,处置式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汉语语法学上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下面本文将从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和教学等方面来回顾处置句的研究。

一、处置句的句法研究
现代汉语的处置句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的研究上面。

“把”字句的句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条件的研究和“把”字句与相关句型的变换关系研究。

“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起源于吕淑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和《“把”字用法的研究》中,他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和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的“把”字的用法,提出了“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和“谓语复杂”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动词的处置意义、宾语的有定性,这些都是消极条件,只有第三个条件———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发展起这个把子句式的推动力”。

他的这种观点不仅开创了“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而且对“把”字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最好的看法。

以后的“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孤立地分析“把”字句结构中的某个成分。

有的从动词出发,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动词,如郭德润的《“把”字句的动词》(1981)。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宾语,如王还的《“把”字句中“把”的宾语》 (1985)。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状语,如李增吉的《试谈“把”字句中其他状语的位置》(1992)。

另一种情况是将“把”字句结构中的相关成分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考察。

这类文章有宋玉柱的《谓语另带宾语的“把”字句》( 1981)和《关于述语为“进行”的“把”字句》(1988)、王惠的《“把”字句中的“了”、“着”、“过”》(1993)等。

句式转换研究方面,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相互转换关系及限制条件的研究。

论文有傅雨贤的《“把”字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其条件》(1981)、詹开第的《动结式动词与“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1985)、邵敬敏的《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1985)等。

二、处置句的语义、语用研究
处置句句的语义语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把”字句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把”字的宾语的语义研究上。

我们主要介绍三个时间段的研究热潮:
1.五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以前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从句法结构分析入手首创“提宾”说,认为“把”的作用在于把原先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

后来(1932)还作了解释,他说“中国语之用`把'提宾,文学上之影响也,修辞上之需要也,实用上之演变也,非其素质然也。

”在此之后王力提出“处置”说,开创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先河,从此拉开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序幕,此后“处置”说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界“把”字句语义研究与争论的核心问题。

五十年代,围绕“处置式”和“处置义”还形成过正反双方的争论。

王力(1958)本人不仅坚持他四十年代“处置”说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继事式”以补充其“处置式”的学说。

反方是胡附、文炼(1955)和梁东汉(1958)。

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时期“把”字句的研究成果比前两个阶段要丰富得多。

这时“把”字句语义研究有两个侧重点,一是“把”的宾语的语义类型的研究。

主要有朱德熙(1981)的《语法讲义》、詹开第的《“把”字句谓语中动作的方向》(1983)、邵敬敏的《把字句研究纵横观》(1987)等。

二是有关“把”字句句式含义的研究。

主要有潘文娱的《对把字句的进一步探讨》(1978)、宋玉柱的《处置新解——略谈把字句的语法作用》(1979)和《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1981)。

这里尤以宋玉柱对“把”字句“处置”作用的解释相当合理。

他对“处置”下的定义是:“句中谓语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对`把'字介引的成分施加某种积极的影响,以至往往使得该成分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该阶段“把”字句研究更加活跃,语义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是研究的层面和角度更为多样,有的还涉及到了语用分析。

崔希亮的《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1995)对“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进行了综合研究。

沈阳的《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其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1997)从语义和形式两方面解释了“把”字句。

郑杰《 “把”字句的处置结果与处置行为动词》(2000)从处置结果类型与处置行为动词类型两方面论述“把”字句的语义问题。

该阶段比较突出的是出现对“把”字句的语用分析的论文。

如张旺熹的《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语用分析》(1991)把“把”字结构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考察,认为“它(“把”字结构)以表达与目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

金立鑫的《“把O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1993)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分析了“把OV在L”结构。

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1997)一文中他对交际中选择“把”字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句法、语义、上下文篇章、语句重点和个人风格等因素决定的。

在这些因素之间形成了一个从强制性到非强制性的等级关系。

”尽管这样的语用分析研究比较突出,但从整体上看“把”字句语用方面的研究还是显得十分地有限,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 1955.
[2]吕淑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3]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作者简介:申茜茜(1992.11),女,汉族,山西省长治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白语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