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最后版本

合集下载

浅议转制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创新

浅议转制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创新

笔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 ,转 开 ,财 务 管理 活 动 要服 从 此 目标 。 同 引 进 先 进 管 理 制 度 继 续 发 挥 科 研 院 所
制后 的科 研 院 所 要 创 新 财 务 管 理 体 制 , 才能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

转制科研 院所财务管理面 临的主要挑战
月刊
20 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 l 08 汤宏
个 成 立 的 国 家 和 行 业 中心 ( 位 ) 依 托 在 用 。在 企 业 管 理 的 各 个 环 节 都 应 当 贯 8 控 股 公 司 。 单
本 院。2 0 年1 R ,中国建研 院转制为 00 0
械 综 合 研 究 所 也 在 改 企 转 制 中并 入 建 研 院 。经 过 近 几 年 的改 革 .部 分 专 业 研 究 所 ( 院 、 中 心 )转 制 为 公 司 制 企 业 , 分 并 保 留 原研 究所 的 品牌 。
运 作 、财 务 制 度 等 都 键 在 于 构 造 合 理 产 研 比 。产 研 比 是 指 产
发 生 了 根 本 变 化 必 业 力量和研发 力量的综合 比例 ,建立产 须 建 立 一 套 与 之 相 适 研 比 观 念 对 科 技 型 企 业 至 关 重要 。在 国 应 的 财 务 管 理 制 度

环 节 ,发挥 着越 来越重要 的作用 。财 务 已经从原来 的数据汇总 、整理和记录 转
科研院所 在转制之前 一直沿 用事 变为公司 战略支持者 、决策者 以及公 司
业性 单位 管理体 制 ,这种 管理 体制 的特 变 革 的积 极 推 进 者 和 主 导 力量 。
三 、中国建筑科 学研究 院的财 务创新 管理 实践
彻以财务 管理 为核心 的意识 ,将财务 管

找准定位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对转制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找准定位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对转制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维普资讯
找准定位
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引领者
— —
对转制科研 院所在科技创新体 系中作用的思考
口 文 /张 燕平 ( 市建 筑科学研究 院院长 ) 王冰 上海
今年年初,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召开的 面 向市场 ,依托 长期积 累的技术优 势和
全国科学技术大 会提 出了坚持 走中国特
共识性的问题 而在我国, 市场经济框架
刚刚形成 ,当大多 数生产企业 还处于资
充 分 认识 科 技 剖 侔 嗣
有 研发能力 ,能把握 市场的技 术发展趋 势 ;具有 综合 、集成各学科 技术的能力 , 具备了科研开 发、技 术经营和 服务一体
找蕊誉蠢宠潼
应用型科研 院所 转制为企业后直 接
本和市场初始发展阶段时 。“ 企业是科技 创新的主体 ”这 一任务往 往还是落在 转
7 2
。 26 。 。 m 。
维普资讯
制科研院所身上。 因此 , 推动行业科技进 成果 ,高起点 地进 行新技术领 域的研究
而且还可 以吸引更多的 社会科研经费 的
色自主创新 道路 、建 设创新型 国家的宏
化的综合优势。转制科研院所可以扬长
避短,充分发挥优势 ,形成差异 化优 势,
科技资源, 一般都 曾有较好的生存发展机
遇,在各经济领 域的发展 中做 出了积极 贡献 。但是 ,科研院所转制后由 “ 温饱”
以科技创新来培育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
力, 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 推动企业
伟 目标 ,国务院颁布 了中长期 科技发展 规划纲 要,提出 了建 设国家创 新体系的
重要战略任务。 上海市也按 “ 服务 国家战
向“ ” 小康 的发展过 程中 , 由于功能定位 的转变 ,在发展 理念 上 ,面 临究竟是姓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军工领域以及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也在逐渐加速。

军工科研院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研发,技术转化能力强、贡献巨大等特点,在军工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提高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水平,不断推动高科技转化,是当前军工科研院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与实用性应用相结合军工科研院所必须求索常规科学的创新精神,追求从技术层面和比较法上引入信息技术和不同产业的最新理念。

科研人员要深入军事的领域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科研院所应该通过跨领域融合、技术交流等渠道引入外界资源,吸纳各种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军事领域的研究中来。

这样既可以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水平,同时也可以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向。

二、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

要提高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水平,我们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团队。

在人才培养上,军工科研院所应该重视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培训,将科技创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化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军工科研院所,扩大军工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

不仅要关注本行业的招聘,而且还要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储备,如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保障资金、设备等资源的稳定供应资金、设备等资源的稳定供应也是军工科研院所创新之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的持续支持。

同时,通过与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合作,寻找多种融资渠道,保障资金供应的稳定性。

在设备等资源的供应方面,目前国内重要的设备很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需要支付高额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的费用。

军工科研院所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渠道进口这些设备,包括与国外厂家直接合作、中方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组织跨国合作等多种方式。

四、鼓励科技创新军工科研院所应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人才秉持自主创新和开发先进技术的创新精神。

军工科研院所改企转制问题研究——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为例探索改制新模式

军工科研院所改企转制问题研究——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为例探索改制新模式

军工科研院所改企转制问题研究——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为例探索改制新模式作者:赵岩,任浩,李洋,张琪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10期自1999 年科研院所转制改革以来,军工科研院所在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一定竞争优势。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军民融合深度推进,新时代军工科研院所迫切需要进行改企转制改革,从而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部分具有一级保密资质直接服务保障军队的整机科研院所,既开展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公益类业务,又从事生产加工等生产经营类业务,整体改制可能影响军队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增加关键技术及人才流失风险,亟需探索公益类业务与生产经营类业务分立转制新模式。

本文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二十所)为例,在大量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军工科研院所现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改制新模式。

一、二十所探索改制新模式背景和意义(一)探索改制新模式符合国家总体部署。

从国家层面看,“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1+N” 系列文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制,鼓励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实现企业化转制;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对军工科研院所通过改制增强发展活力提出了更新要求。

从地方层面看,二十所地处古城西安,“十三五”时期,陕西省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西安市致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全力打造“品质西安”,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国家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西安市将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通过优势发挥、创新驱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改革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军工科研院所在创新领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科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国家安全与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蕴含着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

本文将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探讨其在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一、科研技术创新是军工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军工科研院所在科研技术方面一直是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军工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技术基础。

他们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国际前沿科技,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国际领先。

军工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进行技术实践与验证,以保证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军工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不断培养技术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二、军工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军工科研院所作为高新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大。

为了满足军工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各级军工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军工科研院所注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军工科研院所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军工科研院所还加强对军工科研院所人才的引进与使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提高院所的整体素质,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军工科研院所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军工科研院所通过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不断吸收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推动军工科研院所的国际化发展。

浅议科研院所转制后继续教育如何求变创新

浅议科研院所转制后继续教育如何求变创新
维普资讯
教 培理论与 实践
JI AOPEI I L LUNYUSHI AN JI
继续教育如何求变创新
◆ 国电自动化研究院 徐其三 杨 频
科研 院所 转 制成企 业 后 ,最 大 的变 化 是 要 向 市 场 竞 争 求 生
也 会 不 翼 而 飞 ; 即使 科 技 活 动
取 得 了一 些发展 ,也不会 维持 长
点和归宿。让企业成为我国电网 自
动化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立足为 国
家电网公司 “ 一强三优”提供技术 支撑 ,在建设坚强 国家特高压骨干
存 ,面对 市场挑 战求发展 ,不变
的 是 科 技 人 员 仍 然 是 单 位 的 主
久 。为 此 ,国 电 自动 化研 究 院首
强 的研 发 能力 ,就重 点培养 他们 搞 新 产 品的开 发及研 制 ;有 些人 具有 较强 的动手 能力 ,就重 点培
养他们 给用 户进 行工程 设计 及安
人 ,一个 技术 能手 所 发挥 的作用 是 巨大 的 ,是无可 替 代的 。如果 企 业里 能形成 专 家 团队 ,学 科带

个方 面的 专家 ,一 个学科 带 头
程 中,可 以考察 出科 技人 员 专业 理 论 的扎实程 度 ,动 手能 力 的强 弱 以及创 新 能力 的高 低 。据此 , 可 以 针 对 各 种 不 同情 况 进 行 培 养。 根 据 需 求 ,定 向 培 养 。 从 前 ,科研 院所 重研 究 、轻 管理 、 无市 场 。改 制后 ,必 须要 面对 市 场 需求 ,对各 类 人才 进行 定 向培 养 。 以国 电 自动 化研 究 院抓市 场 营销 为例 :进 入市 场 化运作 ,他 们 急需 既会营 销 又懂 技术 的市 场 营销 人才 ,而这样 的 人才靠 从 高 校 毕业 生 中直 接 引 进 是 很 困难 的 ,特别 是 既会管 理 又擅经 营 , 又懂 技术 的市 场总 监 类的人 才就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

浅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之路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安全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军工科研院所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努力实现科技强军的目标。

本文将从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创新路径和创新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浅议。

一、创新动力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

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军工科研院所肩负着为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使命。

国家的安全需求和国防建设的要求,为军工科研院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军工科研院所也在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设备和研发能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努力满足国家的需要和要求。

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军工科研院所创新的重要动力。

军工科研院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这些科研人员在国防科技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突破,为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创新路径军工科研院所的创新路径主要是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不断完善科研体系来实现的。

在科技创新方面,军工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强对军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在科研体系方面,军工科研院所致力于构建科研机构体系和创新平台,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在人才培养方面,军工科研院所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搭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三、创新成果军工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在军工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装备产品,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研院所改制

中国科研院所改制
4
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 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提高其解决社会发展领域 重大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研与教育的结合,建设一批研 究型大学,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3、深化科研院所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建立现代科研院 所制度。改革和规范科研院所的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管理和人员 聘用制度,建立和完善科研院所管理的基本规范,加快建立适应 科研院所特点、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中国科研院所改革的回顾、成效与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尚勇 (2006 年 9 月 25 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各级政府举办的独立科研院所,是公共部门的组成部
分。科研院所的改革,是中国公益性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伴随 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科研院所已经进 行了二十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下面,我就中国科 研院所改革的历程、成效和展望,向各位专家作一简要介绍。
4、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科研院所创新效率。根据不同类型 科研院所的特点,研究制定对财政资助的科研院所进行创新绩效 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建立考核结果与投入强度挂钩的机 制,促进科研院所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效率。
5、研究制订《科研院所法》,促进科研院所管理的法制化。 开展科研院所管理立法的调研,充分借鉴国际科研机构管理的有 益经验,加快制订《科研院所法》,使科研院所的运行和管理逐 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一、二十多年来中国科研院所改革的主要历程 中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其 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举办的科研 院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一科技体制为中国的国防安 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科技与经济相脱 节的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也制约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为此,自上个世纪 80 年 代开始,中央决定对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 的有步骤的改革。近 20 年的科研院所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 年至 1992 年,以“面向、依靠”为指针, 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 济建设主战场。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科学发类机构企业化 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结构 调整和机制转变。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合作机制不畅等方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科研院所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缺乏转化意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完善科研院所内部体制机制、加强科研人员的转化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

提高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问题、原因、建议、提升措施、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科研院所作为产生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机构,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技术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转移转化速度较慢、与产业需求脱节等,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最大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深入分析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对于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1.2 研究意义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是评价一个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科研的最终价值。

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如果这些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缺失。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反映了科研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

本文旨在分析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促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有科研院所改企转制研究(全文)

国有科研院所改企转制研究(全文)

国有科研院所改企转制研究十多年来,国有科研院所的转制改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如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在科技产业规模和效益方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等都迈出了成功的步伐,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可持续进展潜力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转制改企的科研院所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尽管转制改企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转制改企后的科研院所在可持续进展方面却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如科研活动的外部性、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弱化、创新模式的不适应、产业化的瓶颈等问题,由此制约了转制改企的科研院所的可持续进展。

这些都迫切需要在政策上、进展模式上进行进一步改革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一、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成效(一)科研院所科研及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科研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转制科研院所不但承担了大量的GJ科技计划和行业重点研发任务,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进展的核心技术,取得了行业进展所需的战略性技术成果,而且还积极进行技术扩散,对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批地方科研院所已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具体表现在研发活动重要性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行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应用性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优势突出。

据科技部统计,20XX年247家ZY级转制科研院所共转让技术成果1800余项,受益企业1.5万余家。

如(图1)所示,20XX年至20XX年期间,ZY级转制科研机构完成科研项目数由20XX年的4835项增加至20XX年的7497项,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虽然获GJ级科技奖励数明显减少,由20XX年的144项减少至48项,但获行业科技奖励数近三年却逐年递增。

不难发现,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转制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质量总体有所下降,但为尽力保证在行业内的科技领先地位,转制后科研院所更加注重科研的行业针对性,而专利申报数的增长则说明转制后科研院所对技术的市场价值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2)科研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科研院所的创新文化建设

科研院所的创新文化建设

科研院所的创新文化建设作者:李劢田青周勇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6期随着改革的即将到位,在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明确改革后科研院所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参与意识,并把创新制度化,凝聚人心,提高创新能力,避免人才的流失,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而科研院所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区别,在于能否发挥科技人才的巨大能量和才智。

而发挥这种创造力需要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培育创新文化,其核心是正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二是使创新制度化。

一、使命使命是回答科研院所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为了使科研院所的能量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为组织内所有决策提供前提,并为科技人员、客户(服务对象)、股东(出资人或政府)和社会等利益主体提供动力,如激发客户或服务对象兴趣,鼓励科技人员更加高效的工作。

当科研院所明确如何对待各利益主体后,各利益主体达成了一种双向的信任契约。

当然,他们必须信守这些价值,否则就会失去这种信任。

明确科研院所的使命非常重要。

多年来,由于一味强调对科研院所断奶,许多科研院所把创收指标分解到个人,使得收入成为科研人员考虑的头等大事。

至于原来成立科研院所的目的,科研院所肩负的使命,早已无人顾及,更缺乏长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现在,随着科研院所改革的到位,不论是转制为科研院所,还是继续保留为事业单位,都要明确自身的使命,并把部门和科研人员个人的使命一致起来,化作强大的动力,推动改革后的科研院所重获新生。

二、愿景愿景主要是描述科研院所长期去追求的理念,希望创造的未来,努力实现的目标。

愿景主要针对科技人员和社会的需求。

它是全体成员皆乐意追求的未来目标,能够激励大家共同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如果愿景无法激发和鼓舞科技人员,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为这一愿景工作。

制定愿景是为科技人员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驱动关系,并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信誉。

这种驱动关系来自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愿景能够形成共鸣,共鸣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科研院所发展壮大,并产生好的声誉。

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与思路

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与思路

垦农业研究院、省沙漠研究所)。 垦农业研究院、省沙漠研究所)。
三、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与思路
模式六: 模式六:研发销并重发展模式 转制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有计划 转制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的优势, 的资源整合,使科研、开发、销售协调发展, 的资源整合,使科研、开发、销售协调发展,逐 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如煤炭科学研究院太 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
二、转制中的科研院所如何保护 知识产权
国有科研院所如何在转制过程中保护企业的 知识产权,并通过转制, 知识产权,并通过转制,使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 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是转制过程中一个值 得注意的问题。 得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经过长期的人力投入,我国的国 众所周知,经过长期的人力投入, 有科研院所尤其是一些应用型的科研院所科研成 果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大量的专利, 果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大量的专利,其中不乏 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 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
天水电传所、省电子科研所)。 天水电传所、省电子科研所)。
三、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与思路
模式二:独立发展模式 模式二: 这种模式主要是科研院所通过自办企 业、领办企业和一院两制等途径和手段, 领办企业和一院两制等途径和手段, 走自主开发与产业化的自身循环道路, 走自主开发与产业化的自身循环道路,以 期达到发展为高科技企业集团的目的。 期达到发展为高科技企业集团的目的。
(如广州市有色金属研究院;甘肃省案例:省建 如广州市有色金属研究院;甘肃省案例: 材科研设计院、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材科研设计院、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三、科研院所改制的模式与思路
科研院所改制的路径选择。 科研院所改制的路径选择。 从改制的方向来看,未来的科研院所作为创 从改制的方向来看, 新主体, 新主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环境显著 改善,其必将走面向市场的重构,以符合开放环 改善,其必将走面向市场的重构, 境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境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关于科研院所改革研究与建议精选

关于科研院所改革研究与建议精选

关于科研院所改革的研究与建议关于科研院所改革的研究与建议1.我国科研院所改革转制中制度创新方面的分析研究所谓科研院所改革转制是指将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转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由非物质生产部门划归物质生产部门、由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推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把这些单位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化企业。

科研院所改革转制不是改变隶属关系,也不只是为了摆脱眼前困境的急功近利之举,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科研院所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通过科研院所转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走科技产业化道路。

1.1对产权制度进行根本性、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1.1.1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应与产权制度变革相结合。

以往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创造市场环境和进行科研院所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为主,没有触及科研体系的整体结构和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当前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则是通过企业化转制使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巨大能量释放到市场中去,促进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把研究开发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为此,科研院所改革转制首先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

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单位,其实质是产权关系的变革。

科研院所转制时,应该进行清产核资、资产剥离、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资产划拨。

只有产权明晰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经理人的决策制度、员工的激励制度等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才能体现出来。

目前,科研院所进行产权改革时,主要是进行战略性资产重组和调整。

以技术开发为主、与企业具有互补优势的科研院所的转制,可用兼并的方式整体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

原由行政委、厅、局管理,现由集团公司管理的,原则上通过资产划拨整建制进入企业集团。

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实力的科研院所的转制,应把转制与改制结合起来。

这些单位可以以技术或资产为纽带,按《公司法》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

科研院所年度总结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助力创新发展

科研院所年度总结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助力创新发展

科研院所年度总结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助力创新发展2021年度科研院所年度总结2021年,作为科研院所的一员,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在努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本文将对2021年度科研院所的重要科研成果进行总结。

一、成果一: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我们团队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我们成功修复了某种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成果二: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在2021年,我们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

借助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诊断系统。

该系统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比传统的方法提高了很多。

这一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三、成果三:新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新材料在能源领域的研究。

在2021年,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具有优异电池性能的新型材料。

这种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研究已经有望商业化,并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四、成果四: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作为植物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者,我们团队在2021年做出了一项重要发现。

我们成功解析了某种重要作物的基因组,并鉴定了其中一些重要基因的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为作物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五、成果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在2021年,我们在废水处理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

我们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效去除,减少环境污染。

这一技术已经在某个工业园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嬗变:科研院所走出来的国际化大企业--中联重科科技体制创新改革进行时

嬗变:科研院所走出来的国际化大企业--中联重科科技体制创新改革进行时

题研究。很快 ,一大批技术先进、适应市场需要现了新 问题 。最 大的问题是建机院作 公 为传统科研机 构, 其人事、分配等体制存在许 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 弊端,并未因 “ 一院两制”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对公司的束缚。 随着建机院的机 构和 人员越 来越多地并入公司 , 资排 辈、因人 论 设岗、' ̄主义等几十年累积的体制弊端 , - J 7 - 使得这个高科技企业面临着
处地抓住胡 会,实现企业不断跨越。
发队伍和生产基地。随着公司不断壮大 , 研究院逐步将所属相关研究所 ( )成建制地划 归公司管理 ,使其成为中联公司下属各相应子公司 的 室
科研开发中心。
詹纯 一个信念,中 新有 联公司是 从研究院 来的, 走出 就要主动承
担起行 技术提升的重大责任。于是,他提出了 “ 科技产业化、产业科 技化”的整体思路。 所谓 “ 科技产业化 ” ,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 为生产力 ,以产 生经济 效益 : “ 产业科技 化” ,则是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 的工业产业 , 推动行 业技术进步,最终达到全行业科技化、集约化 发展。
改革的决定> ,建机 院的科研费 、事业费随之裁减。 为谋 生计 ,5 0多人的研究院 ,以各研究室为主体 ,拆分为 2 0 O多 个承包单位 ,跟市场接轨,进行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短 时间内,科技人 员收入明显提高,工作积极性大为增强 , 科研开始注重与市场相结合。 随着 这种 “ ”的推进 ,负面效应逐步显现 : 接轨 科技成果有偿转让 使人们急功近利,对短 平快项 目 之若鹜 , 趋 投入大、周期长的高难课题
科 技 资 讯
嬗 变 :科 研 院 所 走 出来 的 国 际化 大企 业
— —
公司推 出了第 二代产 品。年底 结算 ,虽然停产半年 ,全年 净利润

军工科研院所改企转制问题研究——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为例探索改制新模式

军工科研院所改企转制问题研究——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为例探索改制新模式

优 势 。随着 国有企 业 改革 不 断深化 , 增 强 国有 企 业 活 力 ;持 续 推 进 事 发 展 趋 势。 随着 国 防和 军 队改革 的
军 民 融 合 深 度 推 进 ,新 时 代 军 工 业 单 位 分 类 改 制 ,鼓 励 具 备 条 件 不 断深 入 ,未来 几 年 ,各 种 新 型武
(一 ) 探 索 改 制 新 模 式 符 合 先 行 先 试 , 通 过 优 势 发 挥 、 创 新 科 战略 要 求。 一 方 面是 专业 资 源统
筹 的 需要 ,中 国电科 已对 通信 专业 、 合 内外部 资源 ,形 成综 合 竞争 优 势 , 集 团母 公 司建 立 后 ,由子 集 团 委托
加 工 等 生产 经 营 类业 务 ,整 体改 制 “十 三 五 ” 时期 , 陕西 省 将 全 面建 系统 跨 界融 合产 品等 。随着 “一 带
可 能影 响军 队服务 保 障 能力 ,同时 成 小 康 社 会 、 如 期 实 现 第 一 个 百 一 路 ” 经济 战 略的 稳步 推进 ,导航
为例 ,在大 量 调研 和 征 求专 家意 见 全 力 打 造 “品质 西 安 ”,确 保 率 先 用,并且将 “大、智、云、物、移”(大
的基 础 上 ,分 析 了军 工 科研 院所 现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初 步 形 成 具 数据 、智 能城市 、云计算 、物联 网、
状 ,提 出了可 供选 择 的改 制新 模 式 。 有 历 史 文 化 特 色 的 西 安 国 际 化 大 移 动互 联 网 )等打 通贯 穿 ,营 造导
成 果 转 化 、经 营 、管理 等 诸 多方 面 “l+N” 系 列 文 件 , 深 入 推 进 国 当地企 业 发展提 供 了历 史性 机 遇 。

官产学研结合_科技创新之路

官产学研结合_科技创新之路

市场经纬・MARKET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之中,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将面对资源紧缺,如何发展知识经济,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等问题。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科学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因而,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即生存,科技创新即发展,科技创新即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任务是走出一条正确而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之路。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如同战争一样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占领制高点,而这个制高点不是土地,不是资源,而是科学技术。

因而,顺利实现科技创新,对企业或国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我国现代科技起步较晚,同时又受到外界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建造一个开放的科技环境,实现科技资源一体化,因而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1.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

日本能在战后40年中迅速崛起,韩国能在20年中发展成新型工业化国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创新,从而使其科技力量能够后来居上,这已经成为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典范。

我国现在应利用好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的“一次效应”,处理好企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问题,着重加大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的投入,从而使企业在二次创新中获得自有的知识产权,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

2.系统集成。

这是在科技基础研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创新途经。

对于我国现在薄弱的基础研究现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市场购买已有的单向功能产品,通过系统集成从而实现产品总体功能创新,满足用户需求。

3.自主创新。

要在市场竞争中真正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要自主研发,实现科技原始创新。

我国科研院所转企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的开题报告

我国科研院所转企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的开题报告

我国科研院所转企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的开题报告此开题报告旨在探讨我国科研院所转企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研院所转企并非新鲜事物。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也使科研院所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转型期间,很多院所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这将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我认为,科研院所应该聚焦于以下几个领域,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1. 人才培育人才是科研院所最宝贵的资源,对于转企后的科研院所来说更是如此。

拥有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团队将对其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科研院所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要加大对技术骨干和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为科研院所的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 加强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顺应和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

这将提高科研院所的市场竞争力,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院所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

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科技合作与知识管理、引进国外新增长点等方式,拓宽与国外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4. 积极拓展市场科研院所转企后需要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品牌影响力,强化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技术转移、承担技术咨询和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广科技成果,拓展市场影响,提高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在转企后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于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四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创新之路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金维亚陆兴培
一、概述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合肥通用院)自1999年转制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放在首位,在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的结构不断改善,自主研发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一流技术人才,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实力和经济基础同步发展”的转制科研院所走现代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十五以来,合肥通用院承担了300余项国家、中石化、中石油、安徽省及合肥市的重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大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获得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连续六年摘取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另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9项。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报专利三十余项,制修订标准100多项。

与此同时,合肥通用院以自身的人才和多专业合作优势、技术和成果优势、行业和检测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行业地位,经济逐年持续大幅度增长,企业年营业总收入由转制初
的不足亿元,攀升至2006年的四亿多元,全年利润也从400多万元,猛增到近五千万元。

凭借在化工设备、制冷空调和通用机械研究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和所取得的许多项科研成果,合肥通用院参加了国家的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对我国重大装备的国产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结构的变革和技术进步,带动了相关行业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振兴了民族装备制造业,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自主创新,服务产业发展
1.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将对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首先保持流体机械、化工设备、制冷空调、包装与食品机械产品等核心专业的行业主导地位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将其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使之成为科研和创收的根本砥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营造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大对试验、检测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改进工作环境,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

增加对科研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快对国家重点试验室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促进了科研、生产、检测能力的迅速提高。

每年的研发资金(R&D)投入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当比重,保证了企业的科研经
费总量。

积极申请国拨技改资金,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内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攻关,着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筹建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关键性和前沿技术研究,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竞争力优势。

2、重点跨越,提升产业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方向的选择尤为关键,不仅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必须要有战略眼光,着眼比较优势和差异性,争取在技术更新换代的下一波浪潮中迎头赶上。

一方面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寻求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市场急需的紧密结合,拓展科技产业化之路。

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场急需,密切跟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特别是各时期的国家科技规划以及重大装备研制项目、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精心组织各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加速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根据我国国防战略的调整,新装备研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合肥通用院及时调整科研资源和研究方向,利用院内专业面广、技术力量强、行业基础扎实等综合优势,积极拓展军品市场。

目前,全院的军品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及自身特色,由军用泵产品的单一市场,发展到由单一军品科研向小批量供货的质的飞跃,为我国航天工业、国防建设、造船工业及军品尖端技术等一些重大国防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3、支撑发展,发挥行业带动力
将大多数科研成果推广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科技产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化,合肥通用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积极响应国家“打造产业基地,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一系列科技兴国的重大战略奠定了基础。

依托制冷空调设备研制这一强势专业,完成了国家500亿斤战备粮库建设计划中的关键设备“谷物冷却机”的研制工作,该产品在粮食储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本院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技术和人才,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战略油储备”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合肥通用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装备难题。

其中,“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全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并产业化后,每年就为国家节约上亿元投资,给企业每年创造上千万的利润。

通过与大型进出口公司成套项目配套,使得本院的包装食品机械出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燃油加热机组、大型矿用风机等出口伊朗,化工泵产品出口越南,球罐出口印尼。

加强与国外知名公司的合作,先后与法国BV、挪威船级社结成战略技术联盟开展RBI、RCM项目的合作,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城市储配系统中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频发的爆炸、泄漏与火灾事故,通过国际间合作研究,开展基于风险分析的承压设备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该成果正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内推广应用,将为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

4、引领未来,构建持续创新力
着力在企业内推行实施制造业的两大战略:技术升级和高技术化,加速利用信息化改造制造业的步伐,摆脱工业化模式,探索信息化途径,提高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制造和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使得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国家和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全国性相关专业的科研基地的重要平台作用,改善试验、检测手段,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纽带作用,加强社会联系,争取重点科研项目,大力培养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持续创新力。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
1、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

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和内部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坚持资本投入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技术革新来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提高成果产业化能力。

为积极谋求核心技术研发和加快产业化的双向高速发展轨道,合肥通用院正在积极打造以下产业基地:
a.根据化肥、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合肥经济开发区置地80亩,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特种材料设备制造的产业化基地,
计划达产后新增产值五亿元。

该项目组也被列入安徽省首批“115”创新团队之一。

b.针对我院空调制冷行业这一领域在全国拥有的技术优势,在已取得实效的军用制冷设备和制冷检测设备产业化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制冷空调试验装置产业化项目。

c.院内每年拿出1000万的产业化专项贷款,给予2—3年的贴息贷款,以重点扶持院内开展的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产业化工作。

3、坚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的理念,构建人才辈出的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科技专家和领军人物群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合肥通用院努力从机制上调动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鼓励人才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引才、用才、爱才、育才的机制,调动了员工特别是科技研发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2年建站以来,已引进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五名博士在站内流动,从事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

聘请了5位知名院士担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付主任委员,三十多位在行业上极具威望的博士生导师和大型企业的20多位资深专家为该站指导工作,壮大了科技创新队伍。

目前,全院职工中现有高级职称以上的300余人,其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务院津贴31名,安徽省政府津贴16名,
并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和安徽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一大批科技骨干。

三、结束语
“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服务于国家利益需要和行业共同发展”,既是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也是转制院所的历史使命。

坚持自主创新,发挥比较优势,是转制院所的生存之本;深化企业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扩大产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是转制院所的发展之路;服务于国家利益需要和行业共同发展,保证自主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和产业带动力,是转制院所的价值所在。

下一步,合肥通用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战略方针,发挥自主创新的核心优势,以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为契机,积极探索具有转制院所特色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金维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研经营部部长,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陆兴培,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研经营部研究发展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为《安徽科技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委,多年从事科研管理和规划制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联系地址:合肥长江西路888号230031 电话:5335731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