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合集下载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解析版)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解析版)

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核心考点0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A.史书记载B.神话传说C.考古发掘D.学术论著【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有效性考古发掘大于史书记载,大于学术论著,大于神话传说,所以选择C2.河姆渡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

这说明()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干栏式建筑能够防潮,因此复杂的建筑是为了应对自然地理条件,故选B项;材料只能反映干栏式建筑较为复杂,并不能直接说明当时中国的建筑领先世界,排除A项;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的说法不准确,不管是河姆渡还是干栏式建筑,都只是当时的一种文明类型,排除C项;半地穴式建筑也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条件而产生的建筑类型,不能判断其是否适合定居,排除D项。

3.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象征或标志,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原始信仰。

图腾信仰的出现()A.侧面反映早期文明多元特点B.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C.标志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客观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答案】A【解析】题干中“图腾……用来做本氏族的象征或标志”,主要是为了将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开,结合《纲要》上册第3页所学: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具有多元的特征,与题旨吻合,故选A项;题干未探讨图腾出现原因,排除B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有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明显,争夺财富和权力等,排除C项;“客观反映”与题干“‘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相悖,排除D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原始人群(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
1.经历时间:
经历约200万年
2.按社会组织形态分为:
母系氏族公社(旧晚)
父系氏族公社(新晚)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私有制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分化
部落出现权贵阶层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原始人群(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
1.经历时间:
3.影响: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统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说起云南,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并产陌生,因为云南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一座历史文明名城。1965年5月,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我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那么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3、生产生活方式:
生产:从事采集、渔猎生活:群居,已经学会用火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第1一3页!
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探究思考1
?思考点 p2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
(二)新石器时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重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2)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难点:社会形态概念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占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就是石器。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2.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鞋居生活,学会用火。

4.社会组织阶段: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二)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1.生产工具:磨制石蹈2.文化遗存代表:3.生产生活方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4.社会组织阶段:2系氏族社会(特征: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联盟:私直制已经产生;战争不断)重点总结一中国早期人类社会分布一文明的特点:1.沿河而居'地处大河冲积平原;(大河文明)2.“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多元逐渐走向一体;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主干核心);(散一聚)3.源远流长;(悠久,早,持续)4.文明的原生性特点(原生性,四大文明古国)(三)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一般认为,五帝包括:黄帝、颛顼(ZhUdnxU)、帝辔(kU)、光、舜)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七年级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考古学者把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者划分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建筑技术的掌握与改进2.仰韶文化因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 ) A.彩绘陶器B.青铜器具C.铁制农具D.青瓷白瓷3.距今约5 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的代表性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这个文化遗存位于图中的( )4.文明是指人类历史在继史前社会之后出现的一个更高的社会阶段,有学者提出,应将国家的出现作为考量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准。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文化( )A.是人们从事原始农业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奴隶制王朝建立的标志5.“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这一举措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B.发展了黄帝部落的势力C.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提高了黄帝的威望6.夏朝由大禹立国,后来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这一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确立分封制B.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C.实行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7.下列选项不能证明夏朝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是( )A.夏朝出现奴隶主阶级B.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的机构C.夏朝实行内外服制度D.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8.学者余秋雨认为,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朝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夏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都安阳C.周公、召公共和行政D.平王东迁洛邑9.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被称为正义战争,其依据是商汤和周武王( )A.都建立了新的朝代B.都是有作为的君主C.都推翻了暴政,顺应了民心D.都发动了诸侯间争霸战争10.“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三)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
1、.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关键词
1) 正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核心观念等 2) 引注中的作者、书名、文章题目、时间等
2、从图表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1) 图片中人物的外貌、服饰特征、姿态等 2) 图片(地图)中的文字、符号等 3) 图片中实物的外观、材质等
本课概要
二、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村 半坡
仰韶村 蓝田 巫山 屈家岭 大溪 元谋人
大汶口 良渚 河姆渡
史前遗址分布图
远古文化遗址分布特点,反映了文明起源的特征?(如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
中华文明起源之时处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我 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中可得出 此期文化遗址的特点
a)
图画史料中包括地图、绘画、相片、简图、现代重建图、雕 塑等,图画和雕塑的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也受到客 观条件的制约;
b) 音像是近现代历史重要载体之一,并且具有文字无法取代 的作用;音像材料中,纪录片与非纪录片有别,照片也需要 鉴别,才能构成支持史实的证据。 c) 艺术品可以反映历史,可以反映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 心态,也可以写实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例如唐代以胖为 美的风尚在艺术中的体现等。
A.黄河上游
C.长江上游
B.黄河中游
D.长江中游
6.炎黄传说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 活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8.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

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的知识点。

中华文明是全球最古老、连续存在的文明之一,对世界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中华文明的发源- 中华文明的发源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制陶、纺织等生产活动,并出现了城邦社会。

- 最早的中华文明代表之一是仰韶文化,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最早的定居点和农业生产的兴起。

2. 初期国家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初期国家形成有三个重要阶段:氏族联盟阶段、部落联盟阶段和早期国家阶段。

- 氏族联盟阶段是以氏族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氏族之间的联盟形成了初期国家的雏形。

- 部落联盟阶段是指多个氏族组成联盟,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 早期国家阶段是指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

3. 初期国家的特点- 中华文明初期国家的政治特点主要表现为王权的形成和贵族地位的确立。

- 王权的形成是指通过祭祀活动,国王建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民众的对象和决策者。

- 贵族地位的确立是指国家政权中的贵族阶层通过血缘和地位的传承,获得了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特权。

4. 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发源和初期国家的形成,为后来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中华文明的农业技术、制度思想、科学发明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的概述。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史过程,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古代史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中考历史复习)

2021年
19
此课件下载后 可修改编辑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典型习题练习
2021年
15
【中考真题训练1】 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
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021年
16
【中考真题训练2】 2011年4月5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
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 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 此举是因为黄帝( )
2021年
17
【中考真题训练3】
2021年
18
【中考真题训练4】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
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
讲师:宋老师
2021年
1
课标要求:
2021年
2
知识网络:
2021年
3
复习线索:
本讲主要记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的历 史。复习时注意以下两条历史线索。
2021年
4
考点梳理
2021年
5
考点一、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021年
6
考点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2021年
7
【要点分析】
2021年
8
考点三、华夏之祖
2021年
9
【要点分析】 为什么说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是历史的进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答案解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答案解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单选题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

这表明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2.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C. 礼乐制度崩坏D.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4.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

此外,该遗址中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员数量也很庞大。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A.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C.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D.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D.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6.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A. 种姓制度B. 禅让制度C. 分封制D. 分化制度7.就文献记载来看,与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不相对应的是()A. 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B.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C.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D. 从神话传说到文明起源8.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中国通史(全)

中国通史(全)

第一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1、中国人的起源(1)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的起源之传说与神话:亚当和夏娃南方古猿阶段:330万年-440万年——能人阶段:160万-250万年——直立人阶段:160万-180万年——智人阶段:距今20万年以前(2)女娲造人说。

(3)北京猿人说(4)非洲夏娃说2、炎帝与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三皇五帝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轩辕,帝高阳,帝喾高帝,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为什么炎黄二帝是最早的代表黄帝:(1)开始驯养使用牛马(2)发明了车船(3)学会打井,养蚕缫丝(4)发明了原始文字(5)制定了历法和甲子(6)发明了冠冕衣裳说明了中国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或至少以黄帝为代表炎帝:(1)原始农业(2)发明了医药1、今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1)“古史辨”派的观点:(2)当代学者对“古史辨”派的修正二、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1、多源的文明(1)仰韶文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中部-西安的半坡文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发现了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也叫甘肃仰韶文化最后出现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青铜器时代的最早发现(1)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浙江河姆渡村。

发现已碳化的籼稻,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稻(2)昙石山文化——闽江流域(3)红山文化——辽河流域2、多元的文明“满天星斗”论陕豫晋,山东,湖北,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1)不同的观点A、铜器的制造B、文字的出现C、域邑的形成(2)进入文明的标志:农耕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思考题:1、谈谈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夏至秦朝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夏、商、周三代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夏商周三代之更替①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

初中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初中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初中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华夏时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国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逐渐形成。

当时,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居住在定居点,形成了最早的村落和聚居点。

2.商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商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比较集中的政治权力。

商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商代的政治和宗教制度也有所发展,这些制度对后来中国王朝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3.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大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的巨大进步。

周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国家机构变得更加完善,周天子开始采取分封制度来管理各地,并逐渐形成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

同时,在周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深刻的积累和发展,诸多文献的编撰、音乐的演奏和规范、礼仪制度的建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动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思想家、学院和学派相继出现,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体系开始形成和发展。

同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分裂和战争,为将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础。

政治制度的逐渐确立和文化的不断积累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和文化繁荣铺垫了道路。

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1.中国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中原地区的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合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形成始于古代,沿着黄河和长江流域,各个民族相互影响、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知识梳理】——熟记教材,扫除知识漏点一、从部落到国家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文献记载: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

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二、商和西周1.商朝约公元前1600 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

据载,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

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当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殷墟甲骨卜辞的材料表明,当时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神意来决定。

很多卜辞表明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和祭祀,这毫无疑问的表示商王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使者,从而使人们认为他的权力和地位是神授的。

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考一轮复习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单元线索梳理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2.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3.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4.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7)5.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主干知识梳理和巩固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3)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2)社会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4)文化遗存①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彩陶、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

②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良渚文化(玉器、祭坛和神庙)。

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概念解读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

石器时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3.原始社会组织(1)三个阶段: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一.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遍及南北东西;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①早期:(猿人)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

②中期:(早期智人/古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③晚期:(现代人)山顶洞人、资阳人、麒麟山人、柳江人(3)生产工具:砾石、木棍(4)掌握技术:打制石器、渔猎采集、使用水(取暖、防御、饮食、照明)(5)生活方式:群居生活(6)社会阶段: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中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5万年——距今约1万年(2)生产工具:石片石器、细石器(3)掌握技术:打制、磨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烤熟猎物(4)生活时代:群居生活(5)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3.新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多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①早期:A.距今一万年左右: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B.距今约七八千年左右: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山东北辛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东北兴隆洼遗址②中期:(距今约七千至五千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姜寨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③晚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坪文化(3)生产工具:石斧、石锄、石铲、石磨盘、木耒(4)掌握技术:磨制石器(仰韶彩陶、龙山黑陶)、原始农业(河姆渡南稻、半坡北粟)、养蚕缫丝(河姆渡文化)、家畜饲养(猪、狗、牛、羊、鸡、马)、捕鱼狩猎、使用人工火(钻木取火)(5)生活方式:定居生活(半地穴式)、祭坛与神庙(6)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形成部落联盟)➢原始社会阶段图➢文明演进图➢“三皇五帝”与“万邦时代”1、三皇五帝:(1)内容:①三皇:伏羲(羲皇)、燧人(燧皇)、神农(农皇);②五帝: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史实:①炎黄联盟、华夏始祖;②尧舜禅让、天下为公;③最高权力机关为四岳十二牧;④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刀耕火种、集体农耕;2、万邦时代:(1)特征:邦国林立、都城规模大,阶层分化明显;(2)考古:陶寺遗址——宫殿、礼器、祭祀、阶层,国家初始二.奴隶社会1.夏朝(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1)政治:①建立:BC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安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什么是禅让制?
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 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 力推荐”,“让”指“让出帝 位”。
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 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 为“禅让”。同样的,还有禹因 治水有功而接受了舜的禅让。
三皇五帝 禅让制


落 到
时间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
国 家
建立者 夏王朝的建立
禅让制到世袭制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政权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社会形态: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时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商朝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政治制度
西 周
版图
周朝
商朝建立后,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争夺位。国力一度 衰弱,国都一再迁徙。直到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才得安定, 后未再迁都。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磨制石器
特征 1、大量使用陶器 2、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3、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父系氏族社会
三皇五帝 从 部 落 到 国 家 夏王朝的建立
传说时代
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天皇)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地皇)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人皇) 五帝 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组成炎 黄部落联盟 颛顼、帝喾、尧、舜
商朝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商 和
政治制度 内外服制度
西 周
版图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汉江,北至燕山
周朝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汇总)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

(汇总)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

• (2)黄帝及其贡献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 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洵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二 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的贡献:A、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 片土地,成为中原大地部族联盟的首领。 (涿鹿之战、阪泉之战)
最新.课件
11
B、黄帝时代,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如确定 历法算数;提倡原始农业;发明医药;创 造文字。
最新.课件
4
• (2)新石器时代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 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 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 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最新.课件
5
•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有: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 龙山文化等。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典型代表有: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周 口店);山西襄汾丁村人;山顶洞人。
最新.课件
3
• 在旧石器时代,也开始形成一定的社会关 系。
在北京人时代,只排除双亲与子女,祖 父母与子孙发生关系,实行同辈男女相互 婚配的(血缘)群婚制。
到山顶洞人的时候,排除了同胞兄弟姐 妹和旁系兄弟姐妹发生婚姻关系,演进成 不同群落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妇的(亚血缘) 群婚制。
最新.课件
25
• 3、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条相对独立的发展 途径。
最新.课件
26
五、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 1、文明起源的探索加深了对中国上古历史 的认识 以托考古学所带来的新材料,打破了文 学典籍的局限。一些地区的考古发现,极 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内涵,拓 展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其中中原 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讲_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第一讲_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第一讲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一、文明起源问题的含义⏹ 1.文明…civilization‟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经济文化的地区。

其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

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文明”的辞书含义“文明”一词,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辞书中,对其含义的解释不尽相同。

1961年,法国出版的《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一词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973年至1974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一词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历史阶段中显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1978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文明”一词的含义指: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继野蛮时代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

1979年,原联邦德国出版的《大百科词典》认为“文明”一词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成与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文明与文化⏹三种观点:1)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但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概念:旧石器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特征: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3、文化遗存:以元谋人、北京人为代表。

4、生活状况: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新石器时代是指主要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3、主要文化遗存(三)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阶段特别提醒1:区分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不同。

特别提醒2:中国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特别提醒3:中国早期人类起源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

二、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时代1、三皇: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1)华夏始祖: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3)“万邦”时代A 时间:大约出现于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

B 特点:邦国林立、都城规模大、阶级分化明显。

C 地位: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3、国家建立——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政治:A制度: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中央机构:最高统治者:夏王。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

C地方管理:对夏部落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其他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3)文化遗存: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大败夏兵,夏朝灭亡。

三、商和西周1、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2)文化遗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3)文化: A甲骨文:商人刻写的占卜纪录。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解析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解析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A.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居民【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提供的片段: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生活在距今70-20 万年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共同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B 项符合题意;山顶人也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但是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进化的非常接近现代人。

C项不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A 项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D 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

我国原始农业A.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 B .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 D .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农业阶段,我国远古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B 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3.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 ,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解析版)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解析版)

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录考情分析复习目标网络构建梳理预测考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知识点2 新石器时代知识点3 从母系到父系知识点4 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必二)知识点5 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选必二)知识点6 原始社会的交通建设(选必二)【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新石器时代文明考点二从部落到国家【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三皇五帝知识点2 夏、商和西周知识点3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知识点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必三)【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分封、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考向2 商周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考向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真题感悟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知识点2:新石器时代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2、生活特征:①使用陶器②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③使用磨制石器④修建村落⑤开始定居生活,生活稳定3、典型代表:知识点3:从母系到父系1、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知识点4: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必二)1、农业和畜牧业工具石、木、蚌(耒耜)——青铜器农具(数量少)2、手工业工具纺织业:①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②新石器时代陶纺(纺线)陶瓷业:①泥条盘筑法;②新石器时代坯车制坯知识点5: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选必二)村落民居: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即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蛮时代
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到它的鼎盛时 期。这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 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人们 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 金属的冶炼,最初是炼铜,后来能够冶炼青铜和 铁。有的地区,从动物的饲养发展为放牧畜群, 导致游牧生活。其中有许多部落又逐渐地从种植 饲料发展为谷物的种植。适应于种植的地区,则 直接从采集过渡到种植植物,逐渐发展为大规模 的田间耕作,使其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一、文明起源问题的含义 1.文明〔civilization〕 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经济文化的地区。其 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 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 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 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 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 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 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1.灌溉系统(或者称为水利系统)
卡尔· 威特福格尔使这一理论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这种 理论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认识到洪涝灾害虽然会毁坏庄 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开始修建水坝。 然后用来灌溉农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开始出现了 专门负责管理灌溉系统的人。通过这种灌溉系统的集中管 理,逐渐发展出最初的统治阶层,文明由此产生。但是反 对意见认为,当时一些兴盛的城市,其灌溉规模很小;如 果由国家管理灌溉,考古发掘的资料应该会更多,而实际 情况相反。而且文献中记载,当时的灌溉系统是有神庙管 理,而不是政府机构。也有观点说,灌溉工程是文明发展 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2.文明时代的含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中对人类历史时期所划分的三个时代。这种时 代的划分,是以L.H.摩尔根(1818~1881)在 《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 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1877)一书 中对人类历史时期的划分为根据的。恩格斯认 为摩尔根对人类历史时期的划分以生产上技能 的发展和获取生活资料的进步为标志是科学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因此加以采纳,并填补了 一些必要的实际资料。
旧文明向新文明过渡的过程



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 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 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 荣。 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 上迅速蔓延。 第四,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 织出现,但国家却摇摇欲坠,最后蛮族军事集团 冲破了原有的军事分界线,摧毁了统一国家,新 的文明开始了,以统一教会为代表的新社会又具 备了对挑战进行成功应战的能力。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 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文化包括人的价值、 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 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
文明与文化的大致区别

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 应; 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 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 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 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 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 文化;
文明生长还必须具备4个条件
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 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 内部。 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 应战的能力)的增强。 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


总之,少数人创造,对一系列挑战进行应 战;多数人模仿,使整个社会保持一致, 这就是文明起源和生长的一般规律。
共产主义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所谓文明时代,只是 就生产技能等的发展而言,就社会性质说, 实际上是既不文明、又不自由、也不道德 的时代。因之,它必将被真正文明、自由 和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所 代替。这是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必然。
二、文明出现的理论
文明是怎样出现的?这对于哲学家和人 类学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课题,因此也就有了 很多的理论来阐述各自的观点。
三、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的原因
1.开阔视野。通过比较研究,认识中国文明在世界性地位。 2.加深对“文明”、“国家”等概念的理解。 3.发现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或五千多年的高层次的文化遗存, 丰富了中国远古文化的内涵,这至少是将中国的一些文化成 就向前推进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4.对几个主要区域,即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越的区域,其 文明起源进程,看得越来越清楚。其中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 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明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龙山时代形成的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分布格局,龙山时代 中原的陶寺文化及年代晚于它的二里头文化所显示出来的在 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等,都不可能被低估。 5.对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尤其是公元前1万年或者是距今6000 年来至秦统一前的社会特征与特点、发展阶段等问题,加深 认识。 6.确立中国文明是本土文明。18年前的夏鼐之论得到举世公认。 7.确立了中国文明是世界东方最早的文明。
4.宗教信仰
这种理论认为 宗教信仰对于文明 的形成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主要代 表有G.弗雷泽、E. 泰勒等。
5.汤恩比的“挑战和应战说”

汤因比(188—1975)是英国历史 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 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 和近东问题的专家。1919— 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 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 治和社会活动。他的一生著述 很多,但全面反映他历史观点 并使他成名的是一套12卷本的 巨著《历史研究》。这部书被 誉为 20世纪最伟大的历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 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 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 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 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 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 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 成密切相关; 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 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 性的,使用范围较窄。
“文明”的辞书含义
“文明”一词,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辞书中,对其含义的解 释不尽相同。 1961年,法国出版的《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 “文明”一词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 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973年至1974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 “文明”一词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历史阶段中显 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1978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文明” 一词的含义指: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 继野蛮时代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 1979年,原联邦德国出版的《大百科词典》认为“文明” 一词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 成与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21
苏美尔 米诺斯
派生的亲属文明
玛雅 育加丹
个 安第斯 成 熟 的 朝鲜 希腊 巴比伦 文 古代印度 明 俄罗斯 叙利亚
阿拉伯 印度 中国
拜占廷 伊朗
西方 赫梯
墨西哥
5个中途夭折 或停滞的文明
玻利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首先要了解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 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过 渡; 这种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既不是由于种族,也 不是由于地理,而是由于人类面对某种困难的挑 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 ; 文明的起源还必须具备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 们是应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对中西文明的认识


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认为能完成 这一事业的既非苏美,也非西欧日本,而是伟大 的中国。他指出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而成为人 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可怕的。 他看到了凝聚力和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雄怀 。 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 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 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 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 。
文明时代
由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于文献纪录而过渡 到文明时代。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 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文 明时代的第一种社会形式是奴隶制,继之而来 的是封建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文明时代的特点


①都建立在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基础上,并以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其共同的基础。 ②存在和发展着不同程度的商品货币经济。商品 货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在客观规律的面 前是不自由的。 ③国家的统治。原来曾经是社会公仆的社会组织 已变成了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的工具。
文明与文化

三种观点: 1)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 两者是同义的。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 比文明更加广泛。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

但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 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 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 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 发展阶段。

文明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 死亡5个发展阶段。 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 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 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 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人类历史上的26个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