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明时代的含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中对人类历史时期所划分的三个时代。这种时 代的划分,是以L.H.摩尔根(1818~1881)在 《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 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1877)一书 中对人类历史时期的划分为根据的。恩格斯认 为摩尔根对人类历史时期的划分以生产上技能 的发展和获取生活资料的进步为标志是科学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因此加以采纳,并填补了 一些必要的实际资料。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 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文化包括人的价值、 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 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
文明与文化的大致区别
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 应; 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 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 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 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 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 文化;
三、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的原因
1.开阔视野。通过比较研究,认识中国文明在世界性地位。 2.加深对“文明”、“国家”等概念的理解。 3.发现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或五千多年的高层次的文化遗存, 丰富了中国远古文化的内涵,这至少是将中国的一些文化成 就向前推进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4.对几个主要区域,即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越的区域,其 文明起源进程,看得越来越清楚。其中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 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明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龙山时代形成的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分布格局,龙山时代 中原的陶寺文化及年代晚于它的二里头文化所显示出来的在 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等,都不可能被低估。 5.对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尤其是公元前1万年或者是距今6000 年来至秦统一前的社会特征与特点、发展阶段等问题,加深 认识。 6.确立中国文明是本土文明。18年前的夏鼐之论得到举世公认。 7.确立了中国文明是世界东方最早的文明。
文明与文化
三种观点: 1)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 两者是同义的。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 比文明更加广泛。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
但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 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 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 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 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所谓文明时代,只是 就生产技能等的发展而言,就社会性质说, 实际上是既不文明、又不自由、也不道德 的时代。因之,它必将被真正文明、自由 和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所 代替。这是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必然。
二、文明出现的理论
文明是怎样出现的?这对于哲学家和人 类学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课题,因此也就有了 很多的理论来阐述各自的观点。
野蛮时代
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到它的鼎盛时 期。这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 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人们 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 金属的冶炼,最初是炼铜,后来能够冶炼青铜和 铁。有的地区,从动物的饲养发展为放牧畜群, 导致游牧生活。其中有许多部落又逐渐地从种植 饲料发展为谷物的种植。适应于种植的地区,则 直接从采集过渡到种植植物,逐渐发展为大规模 的田间耕作,使其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1.灌溉系统(或者称为水利系统)
卡尔· 威特福格尔使这一理论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这种 理论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认识到洪涝灾害虽然会毁坏庄 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开始修建水坝。 然后用来灌溉农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开始出现了 专门负责管理灌溉系统的人。通过这种灌溉系统的集中管 理,逐渐发展出最初的统治阶层,文明由此产生。但是反 对意见认为,当时一些兴盛的城市,其灌溉规模很小;如 果由国家管理灌溉,考古发掘的资料应该会更多,而实际 情况相反。而且文献中记载,当时的灌溉系统是有神庙管 理,而不是政府机构。也有观点说,灌溉工程是文明发展 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一、文明起源问题的含义 1.文明〔civilization〕 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经济文化的地区。其 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 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 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 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 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 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 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对中西文明的认识
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认为能完成 这一事业的既非苏美,也非西欧日本,而是伟大 的中国。他指出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而成为人 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可怕的。 他看到了凝聚力和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雄怀 。 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 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 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 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 。
4.宗教信仰
这种理论认为 宗教信仰对于文明 的形成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主要代 表有G.弗雷泽、E. 泰勒等。
5.汤恩比的“挑战和应战说”
汤因比(188—1975)是英国历史 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 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 和近东问题的专家。1919— 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 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 治和社会活动。他的一生著述 很多,但全面反映他历史观点 并使他成名的是一套12卷本的 巨著《历史研究》。这部书被 誉为 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文明时代
由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于文献纪录而过渡 到文明时代。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 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文 明时代的第一种社会形式是奴隶制,继之而来 的是封建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文明时代的特点
①都建立在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基础上,并以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其共同的基础。 ②存在和发展着不同程度的商品货币经济。商品 货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在客观规律的面 前是不自由的。 ③国家的统治。原来曾经是社会公仆的社会组织 已变成了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的工具。
对四阶段理论的补充
文明衰落之后,并不一定马上导致旧文明的死亡 和新文明的诞生,中间很可能出现千年甚至数千 年的僵化状态。比如埃及文明衰落于公元前16世 纪,而其解体和死亡要到公元5世纪,中间经过了 两千年。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文明也分别僵化了 1000年和800年。现代中国文明在公元9世纪唐朝 灭亡后就开始了衰落和解体的过程,先是五代十 国的混乱时期,接着出现宋代统一国家,但蒙古 的人侵使这个过程中断,社会没有进人间歇时期, 而是处于僵化状态,这种僵化状态一直持续到今 天仍然没有结束。
2.贸易网络
该理论认为贸易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决 定作用。在生态多样化的地区,要获得稀少 的资源,就需要贸易机构来组织贸易,这样 就需要某种中央集权的形式。但是这种理论 对于某些文明是正确的,对于另外一些文明 却不正确。
3.环境与社会的限制
这是罗伯特· 卡内罗提出的一种理论。认 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山脉、海洋对 人类的阻隔,才产生了文明。由于人口增长 而没有扩张的余地,从而开始争夺稀少的资 源。这样就导致在内部出现了阶级,其中由 统治者控制稀少的资源。对于外部就有了扩 张的需要,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 府来严密组织。
文明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 死亡5个发展阶段。 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 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 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 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人类历史上的26个文明
埃及
直接从原始 社会产生的 第一代文明
古代中国
旧文明向新文明过渡的过程
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 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 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 荣。 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 上迅速蔓延。 第四,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 织出现,但国家却摇摇欲坠,最后蛮族军事集团 冲破了原有的军事分界线,摧毁了统一国家,新 的文明开始了,以统一教会为代表的新社会又具 备了对挑战进行成功应战的能力。
21
苏美尔 米诺斯
派生的亲属文明
玛雅 育加丹
个 安第斯 成 熟 的 朝鲜 希腊 巴比伦 文 古代印度 明 俄罗斯 叙利亚
阿拉伯 印度 中国
拜占廷 伊朗
西方 赫梯
墨西哥
5个中途夭折 或停滞的文明
玻利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首先要了解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 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过 渡; 这种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既不是由于种族,也 不是由于地理,而是由于人类面对某种困难的挑 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 ; 文明的起源还必须具备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 们是应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文明衰落
文明的生长并不是无止境的,只要应战敌不过挑 战,文明就可能在其生长的任何一点上衰落下来 ; 主要在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模仿 者撤销了模仿行为,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失 去了统一 ; 文明衰落的结果,就是社会有机体的分裂,社会 分成少数统治者、内部无产者和外部无产者三部 分。他们分别是原来的少数创造者,多数模仿者 和文明社会周围对于文明社会充满敌意的蛮族军 事集团
蒙昧时代
人类的幼稚时期,以顺应自然条件为特征。 这个时期,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如 采集果实,挖掘根茎、块根,拾取鱼贝和猎取动 物等为食物。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从未加磨制的 石器、棍棒、标枪,逐渐到磨制石器和制造弓箭, 并掌握了磨擦取火的本领,从而用火和石斧做独 木舟等。相应地人类也从居住的森林走出,开始 有了萌芽状态的相对定居的村落。
文明生长还必须具备4个条件
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 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 内部。 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 应战的能力)的增强。 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
总之,少数人创造,对一系列挑战进行应 战;多数人模仿,使整个社会保持一致, 这就是文明起源和生长的一般规律。
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 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 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 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 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 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 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 成密切相关; 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 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 性的,使用范围较窄。
“文明”的辞书含义
“文明”一词,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辞书中,对其含义的解 释不尽相同。 1961年,法国出版的《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 “文明”一词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 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973年至1974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 “文明”一词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历史阶段中显 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1978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文明” 一词的含义指: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 继野蛮时代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 1979年,原联邦德国出版的《大百科词典》认为“文明” 一词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 成与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成就与不足
成就: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 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不足: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 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 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 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 的重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文明观的不足
他认为以民族国家的范畴来研究历史大大 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 ,应该把历史现象 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 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 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 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