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合集下载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1 国内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中国空气质量分级(AQI)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部)提出的一套空气质量指标体系,它以PM2.5、PM10和六种常见的污染气体的浓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氮)为基础,反映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根据空气质量水平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六个等级;AQI值在0-50表示优、50-100表示良、100-150表示轻度污染、150-200表示中度污染、200-300表示重度污染、300以上表示严重污染。

2 国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美国空气质量指标(AQI)是空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空气污染的程度。

它采用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污染物的浓度作为基础,与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规则相同,根据空气质量水平分为优、良、中度污染、严重污染和有毒污染5个等级;AQI介于0-50表示优秀,50-100表示良好,100-150表示轻度污染,150-200表示中度污染,200-300表示重度污染,超过300则可能存在有毒污染。

美国还设计了祖鲁-贝克空气质量分级系统(USA-EPA),采用此系统进行分级。

祖鲁-贝克空气质量标准(AQS)以六大污染物(PM2.5、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二氧化硫SO2)为基础,根据空气质量水平把美国空气质量分为优、良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级;AQS指数介于0-50表示优,50-100表示良,100-150表示轻度污染,150-200表示中度污染,大于200表示重度污染。

以上便是中国及美国的空气质量模式。

不同国家的环境监测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空气质量时,应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
1. 直接测量法:直接使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象站监测、定点监测站监测、车辆尾气监测等。

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实时的空气质量数据,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比较高。

2. 指标法:选取一些污染物的浓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

常用的指标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比较,评价空气质量的优劣程度。

3. 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因素,利用数理模型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使用多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评价空气质量,该指数基于多个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标准化,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价。

综合评价法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更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的状况。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相关数据,探讨国内外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政策与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国内外在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提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其编制和发布由我国环境保护部负责。

AQI采用了分级的方式,将空气质量分为六级,从优到差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这种分级方式使得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受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机动车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由于采暖期燃煤排放的增加,容易出现重度污染甚至严重污染的情况。

从AQI的具体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在良到轻度污染之间波动。

其中,一些经济发达、工业集中的城市,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工业污染较少的地区,如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则相对较低,优良天气占比较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等。

公众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如减少私家车使用、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出行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公众的参与,共同推动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空气质量的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改善空气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一览介绍。

一、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该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六级,一级为最好,六级为最差。

标准中规定了多种空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352.5-2013)等相关标准,以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美国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领先国家之一,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十分严格。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

NAAQS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指标,包括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和铅。

标准中规定了每个指标的限值浓度,以及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此外,美国还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以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和保护。

三、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欧盟是一个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由欧盟委员会制定。

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良好、一般和差。

标准中规定了多种空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

此外,欧盟还制定了《大气质量框架指令》(Ambient Air Quality Directives),以协调成员国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日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本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非常重要。

空气质量模型

空气质量模型

空气质量模型就是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反应的物理与化学过程。

基于输入的气象数据与污染源信息如排放率,烟囱高度等,这些模型可以模拟直接排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与由于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这些模型对空气质量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她们被许多机构用来测算源分担率,同时帮助制定有效的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政策。

例如空气质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一个新的污染源会不会达标排放,如果超标的话,还可以给出适当的控制措施。

此外,空气质量模型还可以预测未来新的政策法规实施后的污染物的浓度。

可以估计政策法规的有效性以及减少人类与环境暴露。

最常用的控制质量模型包括以下3类:一。

扩散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污染源附近接收点的污染物浓度。

扩散模型运用数学公式可描绘污染物扩散过程,基于源强与气象数据,扩散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下风向接收点的浓度。

这些模型用来评估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NAAQS), and other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such as New Source Review (NSR) and Prevention of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PSD) regulations的有效性。

扩散模型主要包括:1、Aermod 模型系统就是稳态大气扩散模式,适用于地面源与抬升源,简单与复杂地形。

2、Calpuff模型系统就是非稳态大气扩散模式,适用于大范围传输与复杂地形。

3、BLPBLp就是一个高斯烟流模型,适用于处理烟气抬升与下洗来自于固定线源4、CALINE3CALINE3 就是一个稳定的高斯扩散模型,用来预测不就是很复杂地形的区域的高速路下风向接收点的浓度5、CAL3QHC/CAL3QHCRCAL3QHC基于CALINE3 开发,适用于十字路口的延误与排队等待。

CAL3QHCR 就是CAL3QHC 的精简版本6、CTDMPLUSComplex Terrain Dispersion Model Plus Algorithms for Unstable Situations (CTDMPLUS) 就是一个精简的点源高斯空气质量模型,适用于稳定气象条件与复杂地形,这个模型完全涵盖了稳定与中性气象条件。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用于评价和描述其中一地区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AQI的计算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基于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评价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1.美国环保署(EPA)AQI方法:美国环保署的AQI方法是全球最早也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六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浓度转化为指数,并根据指数值的范围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2.中国环境保护部AQI方法:中国环境保护部的AQI方法在美国环保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中国AQI方法将六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转化为六个子指数,并根据子指数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总指数。

总指数分为六个等级,与美国AQI方法基本相同。

3.欧洲AQI方法:欧洲AQI方法将四种主要污染物(PM2.5、PM10、臭氧和二氧化氮)的浓度转化为指数,并将指数值的范围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一般、差和非常差。

欧洲AQI方法也考虑了PM2.5和PM10的大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4.世界卫生组织(WHO)AQI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的AQI方法与上述方法不同,它主要关注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

根据PM2.5和PM10的浓度,WHO将空气质量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一般、差和非常差。

此外,WHO 还制定了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总结起来,不同的地区和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的。

通过使用合适的AQI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评价所处地区的空气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空气质量标准及分类

空气质量标准及分类

空气质量标准及分类引言空气质量是评估一个地区空气清新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分类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分类。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不同国家根据本土环境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简要介绍:1. 中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国实施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水平划分空气质量分指数(AQI)。

AQI分为六级,从优到严重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2. 美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NAAQS),以评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主要污染物包括臭氧、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标准包括两个水平:保护公众健康的标准和保护公众福祉的标准。

3. 欧盟空气质量标准:欧洲联盟也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欧盟标准针对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铅等污染物设定了限值。

空气质量分类根据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同,大气质量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气质量分类:1. 优良空气质量:该分类表示空气质量良好,满足国家或地区的空气质量标准。

这种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2. 轻度污染:轻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但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时,敏感人群可能会感到不适。

3. 中度污染:中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

此时,公众健康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敏感人群可能会有明显的不适。

4. 重度污染:重度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显著超过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

这种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极大,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

5. 严重污染:严重污染表示空气中某些污染物达到极高浓度,远远超过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限值。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空气质量模型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的源、特征、浓度及特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

由于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空气质量模式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国内外专家对空气质量模型也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就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型。

一、中国本土空气质量模式中国现有环境空气质量模型主要有等离子体质量模型PEIPM、空气化学-大气环境模型CMAQ、混合大气大气模型COMPAS、墨西哥城模式 MEPHISTO、地表气象模式WRF、多污染物传输模型CALPUFF、空气和气象模式CMAQ/MM5、苏南省空气质量模型SAS(苏州)和中国空气质量模型MASS(上海)等。

其中,PEIPM是中国最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的源、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该模型采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发生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温室气体、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等质量浓度,已被用于大气污染综合评价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源调查等研究。

二、国外常用空气质量模式国外最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型有EMEP/EEA空气质量模型、MOTIF空气质量模型、SCIPUFF空气质量模型。

其中,EMEP/EEA空气质量模型是指欧洲大陆环境计量模式(EMEP)与欧洲环境署(EEA)所合作开发的空气质量模型,主要用于测试有毒污染物的跨越边界的特征,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MOTIF是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捷克科学院合作开发的空气质量模型,主要用于定量评估大气污染的源、特征、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而SCIPUFF是一款专为模拟大气被污染而设计的空气质量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空气污染物的实时变化趋势,是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传输过程的重要工具。

三、结论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空气质量模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空气质量模式,其中,中国本土的空气质量模式主要有PEIPM、CMAQ、COMPAS、MEPHISTO、WRF等,国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型有EMEP/EEA、MOTIF、SCIPUFF等,它们来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全球环境污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世界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世界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世界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各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由各国政府或地方政府制定和管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对大气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限制,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指导值的例子:1.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指导值:WHO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空气质量的指导值,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的浓度限制,以保护公众健康。

2.欧洲联盟(EU)空气质量标准:欧盟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其成员国。

这些标准包括了多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制,如PM2.5、PM10、NO2、CO、O3、硫 dioxide(SO2)等。

3.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美国EPA发布了一系列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包括了PM2.5、PM10、NO2、CO、SO2、O3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制。

4.中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国设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包括了PM2.5、PM10、NO2、SO2、CO、O3等的浓度限制,分为不同的级别,如一级、二级、三级等。

5.印度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印度设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包括PM2.5、PM10、NO2、SO2、CO、O3等的浓度限制。

请注意,各国和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能会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

此外,各国可能还会制定特定地区或城市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公众可以通过监测站点、政府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相关信息,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健康,如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

空气质量模式发展与应用现状

空气质量模式发展与应用现状

空气质量模式发展与应用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

空气质量模式作为研究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工具,对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并且为公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一、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模式是指用数学公式和物理方程式对大气所受的污染源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对污染物的起源、传输、转化和沉降进行研究。

空气质量模式最早是为了预测核试验后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而建立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气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开始研究大气污染的模式问题。

80年代中期,空气质量模式逐渐成熟,不断发展为一种将大气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相结合的、紧密联系的模式。

90年代以来,空气质量模式不断完善,采用数据同化技术、耦合气象模式等,从而更好的描述空气污染的形成机理和传输规律。

二、空气质量模式的应用现状近年来,空气质量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外的研究中。

空气质量模式的应用范围包括:源排放控制与优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和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确定和评估区域和全球大气污染的特征和趋势;评价环境风险与法规制定。

常见的空气质量模式有:Gaussian扩散模型、Eulerian气象模型、时间步长Eulerian模型、质量守恒半经验模型、逆方法模型等。

三、空气质量模式的未来前景未来,空气质量模式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更好地解决各种复杂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转化过程,提高预测精度和减少模拟误差。

此外,空气质量模式还将继续发展,融合数值模型、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全球大气污染的变化,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改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空气质量模式在大气环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国内外空气质量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虽然空气质量模式在预测精度和模型拟合性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相信空气质量模式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比较与分析

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比较与分析
(猿)悦粤酝曾 模型是一个基于大气化学,针对臭 氧、颗粒物和雾霾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计算模型。 通过使每种化学物质的欧拉连续方程在时间(贼)处在 嵌套三维网格系统上向前移动来模拟排放、离散、化 学反应和污染物的去除。连续方程明确将每个网格 内的体积平均物种浓度的时间依赖性描述为在该空 间上作用的所有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和。
68
冯春莉
(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徐州 221000)
摘 要: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对易感人群、企业、政府都能提供预防建议,所以预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几种预报模
式对徐州市 苑 月份空气质量进行预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 悦粤酝曾(圆园)无论从标准偏差、平均偏差,还是等级准确率、范
围准确率、首要污染物几个方面与其他模式相比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人工订正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载愿圆园ຫໍສະໝຸດ 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远苑源原员园圆员(圆园员怨)员圆原0068-04
1 引言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攻坚战 任重道远。徐州市属于内陆型工业城市,以能源消耗 为主,每年冬季取暖季节,空气污染加剧[1];徐州市 区满城环山,大气扩散条件不利时,容易造成污染物 积聚;同时其地处四省交界地带,容易受京津冀等外 来污染物影响,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繁发生[2]。近年 来,徐州市空气质量逐渐改善,纵向得到了大幅提 升。但与省内其他城市横向比较,一直处于全省底 部;优良率和颗粒物距离达标指标还有差距,空气质 量问题亟待解决[3]。圆园员猿 年 怨 月国务院印发《大气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4],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建立监测 预警应急体系,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妥善应对重 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测为当地政府及时提供信息, 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并且为一些污染物排放量大的 企业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容易对空气污染物过敏的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空气质量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巨大。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开展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进展。

国内方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

其中,基于WRF-Chem模型的大气化学计算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城市的空气质量评估和预报。

该模型能够模拟大气动力学和化学过程,对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还开展了城市尺度的空气质量模型研究,通过对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过程进行模拟,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方面,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开展了一系列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

其中,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大气化学模型,用于评估和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

CMAQ模型结合了大气动力学、化学反应和输运过程,能够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此外,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也开展了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推出了WRF-Chem模型,用于模拟大气动力学和化学过程,对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数据的积累,空气质量模型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方面,模型的时空分辨率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模型的机理和参数也不断完善,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转化和输运过程。

此外,模型也开始考虑气象条件、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空气质量模型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

其次,模型的计算量和运行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在实时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此外,模型的数据需求较高,对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有较高要求。

空气质量美国标准

空气质量美国标准

空气质量美国标准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同国家对于空气质量的标准也各有不同。

美国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其空气质量标准自然也备受关注。

美国环保局(EPA)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本文将对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美国环保局主要关注的空气污染物包括臭氧、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

其次,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和区域空气质量标准两种。

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是由联邦政府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而区域空气质量标准则由各州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这样的分级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保障空气质量的改善和保护。

再次,根据美国环保局的规定,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臭氧标准、颗粒物标准、一氧化碳标准、二氧化氮标准和二氧化硫标准等。

这些标准分别规定了不同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和监测要求,以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美国还实行了空气质量指数(AQI)制度,用于描述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AQI分为六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健康影响,从而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总的来说,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严格而全面,涵盖了多种污染物和不同的管理层级。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各国都能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共同保护地球的蓝天白云。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空气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和监测空气质量,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指标。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影响。

首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衡量空气质量。

AQI根据臭氧、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六个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来计算得出。

AQI采用0到500的刻度,数值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例如,0-50的范围被视为“优良”,而151-200的范围被视为“不健康”。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提供了一套空气质量指标。

WHO根据颗粒物(PM2.5和PM10)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制定了一系列指南。

根据WHO标准,低于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属于“理想”级别,而高于25微克/立方米的浓度则属于“有害”级别。

在亚洲,中国也制定了自己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采用了美国EPA的标准,但对于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的界限值有所不同。

例如,在AQI中,美国EPA将PM2.5浓度超过35微克/立方米定义为“不健康”,而中国将其设置为75微克/立方米。

这种差异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中国的标准较宽松,偏向于保护经济利益而不是人民健康。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评价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被用于衡量空气质量。

例如,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害。

VOCs通常来自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室内家居等。

某些化合物如苯、甲醛和二甲苯等在空气中超过一定浓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VOCs的浓度也是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政府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可以根据空气质量指标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以减少空气污染。

其次,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认知度,并促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国内外

空气质量指数标准 国内外

空气质量指数标准国内外一、PM2.5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国内,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PM2.5的浓度限值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年以前,PM2.5的年均浓度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第二阶段为2016年及以后,PM2.5的年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

在国外,美国环保署(EPA)设定了PM2.5的浓度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要求不同,但总体来说较为严格。

欧盟、日本等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PM2.5浓度标准。

二、PM10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和眼睛的刺激作用。

国内外的PM10浓度标准相对较为接近,均不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欧盟、日本等国家对PM10的浓度标准更为严格。

三、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国内外对二氧化氮的浓度标准相对较为严格。

国内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氧化氮的日均浓度不超过100微克/立方米。

而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也设定了类似的浓度标准。

四、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生产。

它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作用,还会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

国内外的二氧化硫浓度标准相对较为严格。

国内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不超过50微克/立方米。

而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也设定了类似的浓度标准。

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它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

国内外的一氧化碳浓度标准相对较为严格。

国内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氧化碳的日均浓度不超过5毫克/立方米。

而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也设定了类似的浓度标准。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聂邦胜(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系,辽宁大连 116018)摘 要: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的发展。

至今,空气质量模式已经发展了三代。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模式有ISC3,ADMS,AER MOD,Models-3,CAPP S等。

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关键词:空气质量;数值模式;I SC3;ADMS;AERMOD;Models-3;CAPP S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029(2008)01-0118-051 引言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强化大气环境管理,防治空气污染及优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1]。

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导致了对空气质量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国际上空气质量预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利用现有数据,基于统计分析,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建立大气污染浓度与气象参数间的统计预报模型,来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称之为统计预报;另一种则是以大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建立大气污染浓度在空气中的输送扩散数值模型,借助计算机来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气中的动态分布,称之为数值预报[2]。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以其完善的理论基础、合理的模式设计、定时定量的预报结果成为空气污染预报的主要发展趋势[3]。

2 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4]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过30多a的发展,空气质量模式基本可分为三代:收稿日期:2007-11-12作者简介:聂邦胜(1975-),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代模式模拟系统主要考虑个别污染物,在估算下风向的环境浓度时,用的是物理输送算法,这些模式广泛地应用于一次污染物的影响预测和控制措施的优化,代表模式有ISC3与EKM A模式(高斯)等。

空气质量模型

空气质量模型

空气质量模型空气质量模型是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反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基于输入的气象数据和污染源信息如排放率,烟囱高度等,这些模型可以模拟直接排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和由于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这些模型对空气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被许多机构用来测算源分担率,同时帮助制定有效的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政策。

例如空气质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一个新的污染源会不会达标排放,如果超标的话,还可以给出适当的控制措施。

此外,空气质量模型还可以预测未来新的政策法规实施后的污染物的浓度。

可以估计政策法规的有效性以及减少人类和环境暴露。

最常用的质量控制模型包括以下三类:一。

扩散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污染源附近接收点的污染物浓度。

扩散模型使用数学公式来描述污染物的扩散过程。

根据源强和气象数据,扩散模型可用于预测下风接收点的浓度。

这些模型用于评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和其他监管要求的有效性,如新源审查(NSR)和重大检测预防(PSD)法规。

扩散模型主要包括:1.AERMOD模型系统是稳态大气扩散模式,适用于地面源和抬升源,简单和复杂地形。

2.calpuff模型系统它是一种非定常大气扩散模式,适用于大规模传输和复杂地形。

3.blpblp是一个高斯烟流模型,适用于处理烟气抬升和下洗来自于固定线源4.caline3caline3是一个稳定的高斯扩散模型,用来预测不是很复杂地形的区域的高速路下风向接收点的浓度5.cal3qhc/cal3qhcrcal3qhc基于caline3开发,适用于十字路口的延误和排队等待。

cal3qhcr是cal3qhc的精简版本6.ctdmplus7.ocd近海和海岸扩散模型版本5(OCD)是一个线性高斯模型,用于预测海岸线附近的点源、面源和线源排放所造成的排放。

该模型集成了烟雾传播和扩散,需要输入每小时的气象数据。

光化学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用于在大空间多污染源作用下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惰性和非惰性污染物的沉积。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聂邦胜(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系,辽宁大连 116018)摘 要: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的发展。

至今,空气质量模式已经发展了三代。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模式有ISC3,ADMS,AER MOD,Models-3,CAPP S等。

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关键词:空气质量;数值模式;I SC3;ADMS;AERMOD;Models-3;CAPP S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029(2008)01-0118-051 引言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强化大气环境管理,防治空气污染及优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1]。

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导致了对空气质量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国际上空气质量预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利用现有数据,基于统计分析,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建立大气污染浓度与气象参数间的统计预报模型,来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称之为统计预报;另一种则是以大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建立大气污染浓度在空气中的输送扩散数值模型,借助计算机来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气中的动态分布,称之为数值预报[2]。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以其完善的理论基础、合理的模式设计、定时定量的预报结果成为空气污染预报的主要发展趋势[3]。

2 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4]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过30多a的发展,空气质量模式基本可分为三代:收稿日期:2007-11-12作者简介:聂邦胜(1975-),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代模式模拟系统主要考虑个别污染物,在估算下风向的环境浓度时,用的是物理输送算法,这些模式广泛地应用于一次污染物的影响预测和控制措施的优化,代表模式有ISC3与EKM A模式(高斯)等。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聂邦胜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
【年(卷),期】2008(027)001
【摘要】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的发展.至今,空气质量模式已经发展了三代.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模式有
ISC3,ADMS,AERMOD,Models-3,CAPPS等.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总页数】5页(P118-121,132)
【作者】聂邦胜
【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系,辽宁,大连,116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J], 聂邦胜
2.国内外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介绍 [J], 王阔;刘洋;刘云峰
3.国内外重症肌无力临床结局评价常用量表介绍与评价 [J], 罗迪;刘凤斌;侯政昆
4.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及其验证I. 模式系统介绍与气象要素模拟 [J], 张美根
5.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J], 聂邦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聂邦胜(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系,辽宁大连 116018)摘 要: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的发展。

至今,空气质量模式已经发展了三代。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模式有ISC3,ADM S,A ERM OD,M odels23,CA PPS等。

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关键词:空气质量;数值模式;ISC3;ADM S;A ERM OD;M odels23;CA PPS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2029(2008)01201182051 引言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强化大气环境管理,防治空气污染及优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1]。

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导致了对空气质量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国际上空气质量预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利用现有数据,基于统计分析,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建立大气污染浓度与气象参数间的统计预报模型,来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称之为统计预报;另一种则是以大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建立大气污染浓度在空气中的输送扩散数值模型,借助计算机来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气中的动态分布,称之为数值预报[2]。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以其完善的理论基础、合理的模式设计、定时定量的预报结果成为空气污染预报的主要发展趋势[3]。

2 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4]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过30多a的发展,空气质量模式基本可分为三代:收稿日期:2007211212作者简介:聂邦胜(1975-),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代模式模拟系统主要考虑个别污染物,在估算下风向的环境浓度时,用的是物理输送算法,这些模式广泛地应用于一次污染物的影响预测和控制措施的优化,代表模式有ISC3与EK M A模式(高斯)等。

第一代空气质量模式,不论是点源模式,还是以点源模式为基础,通过积分方法得到的线源模式、面源模式、体源模式等,都具有如下2个特点:(1)浓度计算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采用高斯分布假定;(2)湍流分类和扩散参数采用离散化的经验分类方法。

第二代模式则加入较为复杂的气象参数与反应机制,考虑了光化学反应机理,能够模拟臭氧、SO x,NO x的化学过程和酸雨的形成,此类模式广泛地应用于二次污染物的影响分析和控制措施的改善,代表模式有ADM S, A ERM OD,CAM x,UAM等。

第二代空气质量模式,其共同特点通常包括如下几点: (1)气象模块均基于常规气象资料。

所必需的气象数据有10 m高度上的风速,115m(或2m)高度上的温度以及云量等。

烟羽抬升和扩散计算所需要的特征参数,如摩擦速度u, M onin2O bukhov长度L,混合层厚度z,以及湍流参数,均可通过常规气象数据计算得到。

(2)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彻底抛弃了Pasqill2Giffo rd扩散参数体系,因此,已没有必要再将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分成6类或7类,而只要根据热通量的正负,将其分成不稳定和稳定两类即可。

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是由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于1998年开发成功的,通称为M odels23。

为了将所有的大气问题均考虑到模式之中,提出了所谓的一个大气的概念(one2atmo sphere),模式将各种模拟分析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程序的模式系统化,可在一次模拟工作中,完成臭气、悬浮微粒(P M)及沉降作用的模拟,有效的进行较为全面的空气质量环境影响评估及决策分析。

第27卷 第1期2008年3月 海 洋 技 术OCEAN T ECHNOLO GYV o l127,N o11M arch,20083 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空气质量数值模式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大概数百个不同的模式,但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模式。

311 国外常用模式(1)ISC3模式ISC3(Industrial Source Comp lex3)模式是美国环保局开发的一个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持的复合工业源空气质量扩散模式,是基于统计理论的正态烟流模式,使用的公式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稳态封闭型高斯扩散方程。

ISC3模式的模拟范围小于50km,模拟物质为一次污染物,模式采用逐时的气象观测数据,来确定气象条件对烟流抬升、传输和扩散的影响。

模式可处理各种烟气抬升和扩散过程,如:静风条件、风廓线指数、城 乡扩散、烟囱顶端尾流、城市建筑对点源排放的尾流效应、污染物转化、沉积和沉降等。

可同时 分别对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开放源等多种污染源进行模拟,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排放源进行分组,以便对各源的贡献进行定量分析;可选择多套规则和 或不规则极坐标、直角坐标下受点网格或离散受点进行计算,网格距和模拟范围可变;可输出多种污染物的浓度以及颗粒物的沉积和干、湿沉降量等计算结果;污染物可选取SO2,T SP,P M10,NO x 和CO等种类;可选择逐小时、数小时、日、月及年等多种平均模拟时段。

ISC3模式在国内外的城市尺度上的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

(2)ADM S模式[5,6]ADM S大气扩散模型是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中心(CERC)开发的一套先进的大气扩散模型,属新一代大气扩散模型。

该模型已在英国及其他地区建立起来,包括伦敦、布达佩斯、罗马等地区正在使用,世界范围内用户已达300多家。

ADM S模型耦合了大气边界层研究的最新进展,利用常规气象要素来定义边界层结构,在模式计算中只需要输入常规气象参数,使得污染物浓度计算结果更准确、更可信,因而能更好地描述大气扩散过程。

ADM S模型与其它大气扩散模型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使用了M oniu2O bukhov长度和边界结构的最新理论,精确地定义边界层特征参数。

ADM S模型摒弃了Pasqill稳定度分类法,将大气边界层分为稳定、近中性和不稳定三大类;同时摒弃了跃变式Pasqill 曲线或幂指数形式的扩散参数体系,采用连续性普适函数或无量纲表达式的形式;在不稳定条件下摒弃了高斯模式体系,采用PD F模式及小风对流模式,可以模拟计算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所产生的浓度,ADM S模型特别适用于对高架点源的大气扩散模拟。

(3)A ERM OD模式[7]A ERM OD由美国国家环保局联合美国气象学会组建法规模式改善委员会(A ERM I C)开发。

A ERM I C的目标是开发一个能完全替代ISC3的法规模型,新的法规模型将采用ISC3的输入与输出结构、应用最新的扩散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更新ISC3计算机程序、必须保证能够模拟目前ISC3能模拟的大气过程与排放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法规模式改善委员会在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财政支持下,成功开发出A ERM OD扩散模型,目前版本为2002年8月推出的V ersi on02222w ith PR I M E版。

该系统以扩散统计理论为出发点,假设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服从高斯分布。

模式系统可用于多种排放源(包括点源、面源和体源)的排放,也适用于乡村环境和城市环境、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地面源和高架源等多种排放扩散情形的模拟和预测。

A ERM OD具有下述特点:・以行星边界层(PBL)湍流结构及理论为基础。

按空气湍流结构和尺度概念,湍流扩散由参数化方程给出,稳定度用连续参数表示;・中等浮力通量对流条件采用非正态的PD F模式;・考虑了对流条件下浮力烟羽和混合层顶的相互作用;・对简单地形和复杂地形进行了一体化的处理;・包括处理夜间城市边界层的算法。

A ERM OD模式系统包括A ERM OD(大气扩散模型)、A ERM ET(气象数据预处理器)和A ERM A P(地形数据预处理器)。

A ERM ET的尺度参数和边界层廓线数据可以直接由输入的现场观测数据确定,也可以由输入的NW S(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生成。

尺度参数和边界层廓线数据经过设于A ERM OD中的界面进入A ERM OD后,给出相似参数,同时对边界层廓线数据进行内差。

最后,将平均风速u、湍流量、温度梯度d T d z及边界层廓线等数据输入扩散模式,并计算出浓度。

(4)M odels23模式[8,9]美国环保局研制的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M odels23)是由美国环保局野外研究实验室大气模式研制组研制的。

该模式系统可用于多尺度、多污染物的空气质量的预报、评估和决策研究等多种用途。

美国环保局第一代系统主要用于预报局地范围内对流层空气中的少数污染物,并且采用高斯烟流公式作为预报的基础。

第二代模式系统在空间范围以及污染物种类上都有所增加,空间范围发展到局地、城市和地区三种尺度。

但在每一种空间范围内,只能采用一种预报方法处理某一种特定的污染物。

第三代模式系统(M odels23)在空间范围上已经扩展到大陆尺度,并且可以同时预报多种污染物,在预报方法上则加入了化学物和气象要素之间的反馈作用。

911 第1期 聂邦胜: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 图1 A ERM OD模型系统流程图M odels23的设计目标是要将有关该系统各个方面的用途都集中在一个综合的模式系统中,使它便于环境工作者的使用。

该模式系统设计的特点主要是各种用途的多选择性。

M odels23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空气质量预报,而且可用于帮助环境工作者进行环境评估以及做出环境控制决策;在空间范围上,用户可根据自己模式的要求选择局地、城市、地区和大陆等多种尺度范围;模式可预报多种污染物,其种类可达80多种;在M odels23的化学输送模式中可选择两种化学机制:CB4和RADM2。

其中CB4包括36种化学反应物、93种化学反应和11种光分解率,而RADM2包括57种化学反应物、158种化学反应和21种光分解率。

模式系统可适用于多种计算机平台。

M odels23模式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的结构,十分灵活,这样的结构使得模式系统易于加入新的研究成果,这也是M odels23系统先进性的体现。

M odels23系统由中尺度气象模式、排放模式以及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三大模式组成。

三大模式的核心是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 M AQ)。

中尺度气象模式为C M AQ提供气象场的数据;排放模式为C M AQ提供排放物的资料;C M AQ则利用上述的数据资料对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空气质量的数值预报。

312 国内常用模式[10,11,12]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研究,2000年6月5日国内42个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日报, 2001年6月5日47个重点城市向社会公众发布了预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