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概括题
古文之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与专练
2025届中考古文之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与专练考点:1. 《曾国藩家书》——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孟子 ·尽心上》——孟子的思想主张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节选)》——比较在逆境时自我排遣的方式:方法性内容概括4.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画线句子营造的氛围与描写内容5.张岱《湖心亭看雪》与沈复《浮生六记》——人物性格6.《元史·许衡传》——方法性内容概括【考点研究】一、主观概括评价题的命题角度序号类型1 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 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 探寻事件原因(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①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
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②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解题关键审明题意——分辨事件——辨明情感答题重点据事求理①吃透要求,全面概括。
②积累用词,抠文提炼。
③多点概括,避免重合。
考点解读作答要求简要说明答案来源原文概括理解分析解题关键厘清因果答题重点据文究因①理清角度,概括原因。
②分清层次,准确转译。
③因果验证,调整表述。
二、文意理解(一)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二) 鉴赏分析类。
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比对辨析:【答案解析】(×)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
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
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
”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迁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
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 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 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 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 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 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 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 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 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 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 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 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 简默如此。(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高桢为政清肃。他为官使官吏敬服,百姓安 定;虽遭小人嫉恨,却得到海陵王的信任。
B.高桢不畏权贵。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因 此遭到权贵的嫉恨。
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 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 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2016年全国卷Ⅲ第6题C项)
答案 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与原文 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 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 持离职”。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 朝廷汇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 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 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 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于是坚决推辞说:“我被很多 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 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 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某事还未 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 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 物。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括分析
【即练即悟】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结果是否有误。
·【原文】( 2017全国卷Ⅱ ) ·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 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选项B]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 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无中生有。 选项中“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说法错误,文中“旧制”说 明是朝廷原有规定。
比对关系
1.命题误设
(1)改变因果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
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2)事件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 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考点解读】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 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常 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 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察的成熟题型。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分析]无中生有。 B 项中“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误,原文只说“安用重法邪”, 并没有说严刑达不到目的。
·[选项C] ·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 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 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分析]强加因果。 选项中“致使海瑞被迫退休”说法错误,文中为“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 允。十五年,卒官”。
【技巧小结】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命题特点
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 2、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
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
3、“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 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
4、时对原文局部细节有不解之处,通过阅读此题 能豁然开朗,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可用来印证、 补充、丰富阅读时的理解
大高玄殿灾, 帝祷
▪ ★.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 听 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
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 但因怕神
降罪, 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于露台。火光中 若有呼三人忠臣 者, 遂传诏急释之。
▪ “虽然很不情愿
释放他们, 但因怕
神降罪”, 文中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提及
▪ ★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 事, 褚彦回倡导俭约, 因此百姓 很依赖他, 后来王道隆、阮佃夫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 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 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 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 士,与诸将计日: “彼 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 火.彼必溃乱。因以锐 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 持二炬,间道造其栅。 及夜,万炬俱发,会天 大风,火势甚炽。鋹众 惊扰,美挥兵急击之, 鋹众大败
▪ 使将兵诣徐州, 攻广威, 拔之, 拜陷陈都尉。 从至宛, 降张 绣。
【答案】B (于禁任陷陈都尉是在攻克广威之后, 降服张绣之前。)
▪ ★万历十八年, 于慎行上 书建议早立太子, 皇上两 次降职责备, 于慎行以辞 官归乡再次劝谏, 万历皇 上很不高兴, 停了他的薪 俸, 于慎行引咎辞职。
▪ 明日复言:“册 立巨部职掌, 臣 等不言, 罪有所 归。幸速决大计, 放归田里。”帝 益不悦, 责以要 君疑上、淆乱国 本, 及僚属皆夺 俸。山东乡试, 预传典试者名, 已而果然。言者 遂劾礼官, 皆停 俸。慎行引罪乞 休。章累上, 乃 许。
高考文言文内容概括题方法-演示文稿
文言文内容概括题方法指导:
它通常有这么几种出题方式: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3、联系全文,请概括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某 种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4、根据原文,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 做产生了什么效果。
• 课前演练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07上海高考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
•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 原因是什么?(4分)
• 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组织语言的技巧:
一:摘录法: 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 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 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 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二: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 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 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 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
结合文章内容对樊英这个人物作简要评析。 (4分)
• 答案示例:樊英是真正的清修之士。他明 晓五经,端谨重礼,纵论治国之能,也有 授业之才、传道之德。因为一心隐居治学, 他屡次不应朝廷礼请,洁身守道,面对皇 帝的威慑盎然力争;即使成为帝师、官拜 五官中郎将,也执意告归,不为世人的期 盼所左右,极为难得。
(执意告归,不迎世俗)
• 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 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 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 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
06 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对点训练(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专项对点练专项练+综合练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3分)薛公①为魏谓魏冉②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③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
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
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
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
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
齐破晋④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
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
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
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
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天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
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
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
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
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
今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
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
’《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
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
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
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
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
君悉燕兵而疾攻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
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
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
”谓魏冉曰:“和不成,兵必出。
白起⑤者,且复将。
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
公不若毋多,则疾到。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薛公:指田文,号孟尝君,齐国人。
②魏冉:秦国大臣,封于穰邑,称穰侯,后加封陶邑。
③吕礼:秦国将领。
因秦国相国魏冉曾想要杀死他,而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回秦国。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尝试解答] ________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任务活动] 注意“ ”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 题区间,请在横线上写出比对分析意见。 [A项] 契丹军队 南侵宋朝 ,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 地,提出应当 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 ,并 力促皇上 御驾亲征 。
攻北平砦及保州 , 复 为州砦兵所败 。 挞 览 与 契 丹 主 及 其 母
合众攻定州 ,宋兵 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
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 对应原文:“攻威虏、顺安
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击败之”“为州砦兵所败”“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D 项 ] 在 战 局 有 利 的 情 况 下 , 宋 朝 皇 帝 为 了 息 战 , 主动提出议和 , 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 , 最 终 与契 丹达成盟约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
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
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专题五⽂⾔⽂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作业)⼀、对点练(每⼩题3分)1.⽐对下⾯的原⽂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年不宜再赦。
时⽈:“⾮赦也,宜⾏优⽼典。
朝⾂⽗母七⼗与诰敕,百姓⼋⼗给冠带,是‘⽼吾⽼以及⼈之⽼’也。
”贤称善,即奏⾏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去贤,⾏专⽤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直之。
且⽈:“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献珍珠宝⽯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其弊,以惠⼩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贵,请发仓储五⼗万⽯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百姓,体恤民⽣。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除弊端等⼀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分析错误,⽂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就上奏建议实⾏优待⽼⼈的制度。
参考译⽂: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赦,李贤说⼀年之内不宜两次⼤赦。
彭时说:“不是要⼤赦,应该推⾏优待⽼⼈的制度。
朝廷⼤⾂的⽗母,七⼗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吾⽼以及⼈之⽼’。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即上奏建议实⾏。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彭时。
”有⼈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充分理解文本,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整合:重复的内容 删选,互补的内容合并,圈画有概括性的词语,辨明无概括 性词语的意思和性质。但是,很多考生只会抄录原文,不能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导致作答不够精准而丢分。
试题易错点
一、不明命题角度和范围,忽略隐含信息 简答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人物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物做 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形象,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往往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或几段。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 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课标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 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比较分析 概括人物特点
2021新高考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 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题目
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战争中机不可失; 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 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 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 哉!”(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战争中机不可失)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 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 纵兵击之……”(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唐俭的说辞必然不能使突厥 归顺,他作为使臣的价值并不大)。
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概括材料内容是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一般有概括原因、分析人物性格、概括写作目的、列举事件、分析文章细节等类型,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句,然后概括作答。
【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
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
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
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
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
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
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
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
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
民无礼义,倾国危主。
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
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
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
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
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对应选项:傅珪守正
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 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比对分析:从曲解
文意设误。“矫旨” 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矫旨是“假传圣旨” 让二人辞官退休。
角度五:比对因果关系---避免颠倒因果
原文:(董俊 )为政宽明,见 人善治田庐,必 曲加褒奖,有惰 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 惟恐其去也。
对比分析:根据原文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 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 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 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避免 曲解文意
原文:(2016全国3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 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 去……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留,不听。
对应选项:孙长卿
断案如神。在他担任 和州知州时,有人上 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 弟,孙长卿察觉他所 讲的不合情理,询问 了他两个问题,就断 定是他杀了弟弟。经 审问,此人认了罪。
比对分析:地点有
误。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
角度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避免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全国卷12题)
学习目标
了解概括分析题设误类型, 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 容”部分有关文言文阅读“分析综 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 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作者杨 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但直到李 台州去世之后,才写 作此文,并在士大夫 中传颂其事迹。
文言文概括 分析题
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选项]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
—— 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
策、勇士英勇战斗。
作业: 专项对点突破练二十二
谢谢!
[原文](2018·全国卷Ⅱ)永元十五年,从驾南 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 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 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 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
—无—中生有 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选项]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 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 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
二、时间
时间颠倒: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三、地点
空间错位: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3.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哪里有误?
[原文](2017·全国卷Ⅲ)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
— 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
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 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
—— 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 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
空间错位 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选项]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 —— [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
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概括文意简答题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概括文意简答题学习目标: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 新高考Ⅰ卷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概括内容要点①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2 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活动一:高考真题演练(一)内容概括题【概括人、事特点】1.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2.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3.从其他人物或例1:【2024全国高考1卷】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无中生有:“服虽除,犹不啖鱼肉”指出了服丧期
2017年全国卷Ⅱ
文段: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 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 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 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 远相避也。”
㈢ 曲解文意
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 等,做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应对策略: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 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练5:《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要想到达 险远的地方,一定要先有“力”,要不是因为 同行的人说火把已经烧完 ,他也不会败兴而归。 分析:王安石认为应先有志;“火且尽”“且” 为将要的意思。
1、精读原文,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 内容要点。
2、精读注释,为扫清语言障碍奠定基础。 3、细读题干,将题干信息与选文要点进行核对。
㈠ 张冠李戴
是指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 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应对策略: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 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 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 话,做过什么事”。 练1:文段:吴郡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 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 选项: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 到不满意,就带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 几百万。 分析:原文是派遣主簿顾旷带人去做的
选项: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 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 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分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错,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宇文化 及捉隋炀帝在先,杀来护儿在后。
㈤时序错误
将原文中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 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
选项:赵憙少有节操,他十五岁那年,兄长被人杀害, 他立志报仇,后来终于完成了心愿。
分析:曲解文意,且释之而去
释放、放弃
文段: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 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 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选项:邓奉在南阳谋反,赵憙因为和他交好, 受到皇帝的猜疑。 分析:因果错误,因为小人进谗言。
练 8: 文段: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 深为物议所非。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 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 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 莱州长史同正员。 2013年新课标Ⅱ 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 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 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分析:“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 諲地位超过自己”原文是“惧其重入”。
——筛选概括信息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常见的设题 陷阱。 2、掌握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解题方法, 提高答题正确率。
•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有三个要求:
• (1)筛选文中的信息;
•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能力层级为C级。
• ⑴从命题内容看,这类考题主要是理清事情发生的
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段: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 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 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2015年安徽卷)
选项: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 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 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分析:原文只说梁熙与其他官吏不同,但并没有提 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㈣ 因果错误
在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必然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 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 文事实的结论。 应对策略: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 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故意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 倒置或强加因果。 练7:《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因为游洞不能尽兴, 得出做事要“尽吾志”的道理,同时告诫求学的人做 事要有深思慎取的态度。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 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 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 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 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 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 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 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 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 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 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 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 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 谢弘微传》)
12.找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存在的 问题: A.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 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 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B.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义熙八年,谢混被 杀,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也降为东乡君,弘微掌管产业, 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 C.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 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终生不食荤腥。东乡君死, 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练 9、
文段: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
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 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 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 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 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 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2015年新 课标Ⅱ)
原因、经过、结果,判断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几项叙述、说明、议论等的理解是否正确。 • ⑵从命题角度看,一般从以下3个方面命题: • ①有关的观点及其根据; • ②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 • ③有关内容的评价。
• ⑶从题型看,本考点一般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为
高考试卷的第12题,赋分3分。年年必考。
练 2:
文段:道光五年,(陶澍)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 之。 (2012年广东卷)
选项: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 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分析:由“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可知,首先 倡导以海运代替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
㈡ 无中生有
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出一些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应对策落: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 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练3:《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和四个人一起探访 褒禅山的后洞,走了一段距离以后,其他几个人都 出来了,只有王安石走到了尽头。
练6:
文段: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
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 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 归于其间。
选项: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不愿意
和一般的小孩子交往,乡人都不喜欢他。 分析:文中的“爱”是“与…交好”的意思,即欧阳行 周 少时在乡里没有交好的朋友,并不是乡人都不喜欢他。
文段: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选项: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 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 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 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张冠李戴,将盗贼余党迁往异地的不是 赵憙,而是皇上。
应对策略: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
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 “时间错误”的陷阱。
小结:
1、了解设题陷阱,做到心中有数。
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 曲解文意 因果错误 时序错误
2、仔细比照原文,细心分析文段信息, 把握应对策落。
2017年全国卷Ⅰ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 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 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 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 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 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 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 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 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 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