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规律。
3.能够解释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过程。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解释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和装置。
3.相关实验记录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物质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状态变化?什么是熔化和凝固?2. 知识讲解a) 熔化•熔化是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物质的熔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强下,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b) 凝固•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强下,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c) 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固液两相平衡时的温度,它们具有相同的数值。
•熔点和凝固点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有较大差异。
d) 影响熔点和凝固点的因素•压强的影响:增加压强能够提高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杂质的影响:加入某些杂质可以降低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称为降低冰点或升高沸点。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 知识总结总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强调熔点和凝固点的重要性。
5. 练习和提升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六、板书设计2.3 熔化和凝固1. 熔化-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点: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2. 凝固-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点: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3. 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数值,取决于物质的性质4. 影响熔点和凝固点的因素- 压强:增加压强能够提高熔点和凝固点- 杂质:加入某些杂质可以降低熔点和凝固点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
学好本节对研究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研究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认识领域的目标: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②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想感情目标: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二、学情份析通过前面二章的研究初一学生曾经熟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和动物、植物等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不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到底有哪些?物质不同状态之间能否转化?物质有哪些特性?在生活中他们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征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性,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理论,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应用科学。
从而体现STS的课程理念。
三、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
粉末状的硫代硫酸钠(海波)、粉末状的萘、冰、松香和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熔化和凝固”是初二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编写的测海波、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实验,再从实验中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区别的一节课。
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一个切入点,对沸点、液化等的学习也有帮助。
同时,这一节课中的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第一个比较大型的演示实验,也是第一个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的实验,这种实验分析方法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它在今后所要学习的密度、阿基米德原理等都有很大应用。
因此这节课在本章甚至整个初二物理都占有重要地位。
2、熔化和凝固这节课的特点:⑴分析研究性强,能充分体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⑵通过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
⑶通过查熔点表解决课前问题,体现出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⑷比较晶体、非晶体熔化图象得出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⑴重点:掌握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⑵难点:理解从图象到结论的分析方法。
⑶关键:抓住晶体、非晶体在物态变化中温度的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4、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和地位作用,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a、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b、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c、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d、会查熔点表及解决简单问题。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综合应用的能力。
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1、学生由于本节课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因此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碰到如下问题:①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只抱好奇的心理看实验,而不是观察实验,这样就不利于结论的推导。
②物理由于注重“理”也即事物的本质,跟学生以前的解决问题习惯有所不同,他们只强调实验现象和结论,并不注重过程的分析和最后的综合。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本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都非常常见,因此我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真正地通过师生的合作,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收获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态变化。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包括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其中,实验探究的观察是本节课物态变化的基础和起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第二课时的内容为凝固的讲解,那么我本次的说课主要是谈谈我对第1课时的设计。
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而且在他们这个年纪,善于表现是他们的标志,在课堂中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我打算以生活实例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为了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本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会用图线描述海波和蜂蜡熔化的过程,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并能据此区别晶体、非晶体。
2、会查物质的熔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的含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熔化与凝固说课稿
熔化与凝固说课稿熔化与凝固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章的第五节,本节的学习为以后的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
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物质熔化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经过小学科学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有初步的印象,但并不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与区别,由于抽象思维叫欠缺,所以很难理解晶体熔化时的固液共存状态。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和熔化时区别,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以及其间各阶段的状态变化。
四.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学生能说出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学生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三)学生能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的变化,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科学、技术与社会目标(一)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给社会带来的重大的作用。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2 《熔化和凝固》说课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物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三级主题:经历熔化、凝固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内容,教材安排了“熔化”、“熔点”和“凝固”三个部分内容,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程序来编排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技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在学习了“温度与温度计”之后,教材及时安排了本课题,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本节课实验探究要素齐全,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为后续物态变化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为探究水的沸腾以及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提供了示范。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参考范文1)2、学生知识经验生活中学生对熔化、凝固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熔化、凝固与气温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正确使用温度计,且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也比较熟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满足怎样的条件物质才会熔化,物质熔化时温度又是如何变化的?不同的物质熔化时的规律是否相同?这些深入本质的问题学生都不清楚,需要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理解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
⑶能用熔化、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⑵在分析论证环节中,学会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细致、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2.3 熔化和凝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2.3 熔化和凝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方法;–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蜡烛、玻璃棒等;2.实验物质:冰块、石蜡、蜡烛等;3.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一块冰块和一支蜡烛,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质是如何变化的。
2. 知识讲解(约10分钟)•展示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形式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例如温度和压力。
•提问学生:什么是熔化点和凝固点?为什么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会发生熔化和凝固?3. 实验展示(约15分钟)•进行实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烧杯。
观察冰块的熔化过程。
•提问学生:为什么冰块会熔化?熔化的条件是什么?•进行实验:将蜡烛加热,观察蜡烛的熔化过程。
•提问学生:为什么蜡烛会熔化?蜡烛的熔化点是多少?4. 能力培养(约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考察不同物质的熔化点和凝固点。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5. 深化与拓展(约15分钟)•对比讨论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熔化和凝固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点的数据表格,让学生分析并总结规律。
6. 总结与评价(约5分钟)•小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和特点。
•打开课本,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参与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实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1.实验器材,如酒精灯、温度计、熔点和凝固点的测量装置,用于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2.多媒体课件,包括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动画演示,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3.电子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这些资源能够直观展示抽象概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熔化和凝固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答。
3.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对于学生的疑问,我会耐心解答,确保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我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包括以下目的: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我会通过实验演示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
2.其次,我会引入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接下来,我会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4.然后,我会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物质状态变化中的作用。
5.最后,我会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范例教学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范例教学通过精选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形成规律性认识。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信息、讨论问题,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目标】教学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程序设计;六、教学体会;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大刚不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4、会查熔点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思想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科学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3、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本节安排的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较为复杂的实验,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较多,因此这个实验的完成应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另外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认识。难点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及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1.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熔点与凝固点。
2.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了解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能够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问题讨论:针对实验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温度等前置知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对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理解,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以及对熔点与凝固点概念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对物态变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部分知识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是后续学习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从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温度、物态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观察到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如冰的熔化、水的凝固等。
但是,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本质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也不够熟练。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实验,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融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融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 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
在融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 融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融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不同物质融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思维活跃,好奇 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初二的学生刚接触学习物理,对物理 现象的认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学生对物态变化象的认识大都属于生 活层面的粗浅认识。“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刚接触,缺乏必要 的逻辑知识,他们重视感性缺乏归纳现象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 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物质融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融化 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融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 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 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
《融化和凝固》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融化和凝固》,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反思总结。选择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将结合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相关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态变化,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开展“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疑问,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物态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水混合物的熔点和凝固点。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熔化、凝固的定义、分类、特点及熔点和凝固点;右边则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关键数据和思考问题。板书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以及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背景与目的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
这是物理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相关物理量如熔点、凝固点、潜热等的含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的概述1. 熔化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引入熔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阐述熔化过程中物质性质的变化和共价键、离子键的断裂特点。
2. 凝固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阐述凝固过程中的物质性质变化和晶体结构形成的过程。
3. 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了解熔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4. 潜热的概念:介绍潜热是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潜热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相关概念和理论,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以及潜热的概念。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与凝固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通过解答问题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熔化与凝固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以及潜热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冰淇淋的制作等。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再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6.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熔化与凝固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
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
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
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
新课引入
播放图片,展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固态海波和蜡,问:它们是什
么状态?它们怎样才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变不变?
图片设计如下:水可以以液态存在 水可以以固态存在 水还可以以气态存在 . 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水雾 ( 一)物态变化
图片资料: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资料中的物体分类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再举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
说出: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以及冰山的形成和冰山消融的过程,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4个人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等分工,这样有助于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海波的熔化与蜡的熔化同时进行,一半学生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学生探究蜡的熔化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绘出海波和蜡熔化的图象。
挑选出实验比较成功的小组,绘出的海波和蜡熔化图象,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观察图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1、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根据以上的探究,可得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物态变化,我是这
样设计的。
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
物体,让学生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图中的物体按固、液、气体分类
然后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并指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
发生状态变化。
我们首先学习物质由固态
变成液态和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这两种
物态变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过程对应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1、2、3 让学生记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针对熔化图象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略) 以上知识可总结为:
比较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能发现些什么呢?会发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根据海波的凝固由此得出晶体的凝固规律
指导学生总结出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要求学生会查熔点表,并根据该表回答以下问题:
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目标检测:
1
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和 。
2、1是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 、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的时间;在B 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D 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是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
3、是检查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掌握
小结 :
时间/
分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展示。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条理清晰,还可以利用板
书设计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熔化和凝固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物态变化
固体
熔化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凝固 什么是熔化 熔化吸热
什么是凝固 凝固放热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六、布置作业:
本节1、2、3、4
本节作业是“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四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