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说明文之词语表达效果
练一练:
1.“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中“过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 么?
不能删掉。 “过度”表程度,意 思是“超过限度”,说明人类放牧 等活动超过限度,会增加沙尘暴的 强度和频次。如果删掉,则说明人 类放牧等活动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 和频次,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 对化。“过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嗜好”是“爱好” 的意思,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植物能 够吸收金属元素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常见词语的表达效果
1.表猜测估计(大约、左右、可能、估计、也许 ……)
2.表程度(很、非常、最、更、比较、相当、充 分……)
3.表比较(几乎、相当于……) 4.表数量、范围(大部分、基本、几乎、许多、 主要、极个别、之一……) 5.表消息来源(据、根据……) 6.表时间(当时、至今、常常……) 以上词语都能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答题格式:1. 解释词语的 意思; 2.“xx”一词体现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科学性/生动性。
例题: “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 成的”一句中“约”字有什么作用?
“约”字表猜测估计,数目不确 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科学性。
练一练:
常见题型一:
题目:“……”中“XX”一词能否删掉?
答题格式:1.不能删掉。 2.①解释词; ②解释句子;③删掉后句子变成“……”; ④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 ⑤ “XX”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
例题: “船的高度是10米左右”(“左右” 一词可否删去?)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准确性、严密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估计等)②结合文章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答题模板题型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格式:1、先定性:”XX”一词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表明)……;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一下词语:a限定时间的: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b限定程度的: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c估计、推测的:大约、可能、左右等。
d限定数量的:多、有余、很少等。
e限定范围的: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之一等。
f限定频率的: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g限定主次d的:主要、重要题型三: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删去。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四: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换。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分析替换词的意思:如果换上”XX”词,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四、怎样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1、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ü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ü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ü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ü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ü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ü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说明文加点词能否删去例题
说明文加点词能否删去例题
加点词是指在句子中用来表示停顿、连接或者强调的词语,例
如“而且”、“然而”、“因此”等。
在一些情况下,加点词可以
被删去,但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点词的作用之
一是连接句子或者段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连贯。
因此,在需要强调逻辑关系或者转折关系的地方,加点词是必不可
少的,删去会使得句子结构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明确。
其次,加点
词有时候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转折,删去加点词会使得句子
失去重点,显得含糊不清。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加点词可以被删去,例如在句子中多次出现相同的加点词时,为了避免重复可以适当删
去一些加点词。
另外,在一些简短的句子中,删去加点词可以使得
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总的来说,删去加点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在写作时,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意思
来判断是否需要删去加点词,以确保句子的表达清晰、连贯。
【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5品析说明语言,强调准确生动
公式:表态+定性+变化
例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 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1、不能删去。 2、“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
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 3、删去之后就表示全部都能生长,不符合实际,体现说明文语
答:指的是长了草皮和灌木的沙丘。
例2:柏林联邦环境局污水处理专家多劳教授说:“目前的问题是净化 方法造成的。”他说,重点是净化的最后阶段即沉淀。从技术上讲通过沉 淀除去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在内的悬浮物是不可能的。可是,用微 过滤法使这一点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已过了首次实验,在柏林鲁勒本净化 厂里,已净化的废水在排入河流前先流经微过滤实验装置。
公式:模糊+准确
1、模糊性词语 2、准确性词语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
“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
了。”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答:这里的两处数字运用了准确性语言。 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公式:表态+原意+换意+变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例2: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 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进军答:答案1不能;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1、答题方法讲解;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2、答题模式讲解;1举例句;2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3、例题讲解;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答案1不能;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一两者的概念;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1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3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3、试题演示A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复习指导P.42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答:答案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答:答案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4、试题演示B“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复习指导中的美丽港城的标志性公园——渔港公园P.43-44答案1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2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停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5、试题演示C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复习指导P.40湛江的美食——螃蟹▲▲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答:答案文章末段多用整齐的短句,如“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还运用了口语,如“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以及作用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以及作用《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小朋友们,你们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些特别的词语呀?这些加点词可有着神奇的作用呢!比如说“大约”这个词,在“这座山大约有 500 米高”这句话里,“大约”就告诉我们这个高度不是特别精确,只是一个估计。
它让我们知道了信息可能不是百分百准确,但是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
再比如“几乎”,“这片森林里几乎看不到垃圾”,“几乎”说明不是完全没有垃圾,只是非常少,少到好像没有似的。
还有“可能”,“明天可能会下雨”,“可能”就表示不确定,也许会下,也许不会下。
这些加点词让说明文变得更加准确、严谨,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公园玩,有人说“公园里的花差不多都开了”,这里的“差不多”就和说明文里的加点词一样,让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花全开了,但开的很多。
小朋友们,以后读说明文的时候,可要多留意这些加点词哟!《说明文加点词的作用》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说明文里那些加点的词。
在说明文中,加点词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说“据统计”,当我们看到“据统计,这个城市每年的降雨量在 800 毫米左右”,“据统计”这三个字就让我们知道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是有根据的,是经过认真调查和计算得出来的。
“一般来说”也很常见,像“一般来说,猫在晚上的视力比白天好”,这就表示这是通常的情况,但也可能会有例外。
还有“主要”这个词,“这种植物的用途主要是观赏”,说明还有其他不太重要的用途。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次老师说“通常情况下,认真学习的同学考试成绩都不错”,这里的“通常情况下”就和说明文里的加点词一样,不是绝对的,但是能给我们一个大概的情况。
小朋友们,明白了加点词的作用,咱们就能更好地读懂说明文啦!《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说明文里的加点词可有意思啦!比如说“约”字,“这条河约 50 米宽”,一个“约”字就让我们明白,这不是准确的 50 米,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
说明文的词语的作用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 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 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 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 “可能”的表达作用。
技巧点击:这类题先解词,然后再 说明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进而分析 在句子中的效果。
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 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答案:“尤其”是特别、更进一步的 意思,在此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在有雾 的天气里,一些剧烈的运动对人们的身 体危害更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试题经常出现的词语:
• 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 的词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技巧点击:这类题的解题要先作出判断, 然后从词义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最后分析互 换后的表达效果
2 起修饰作用 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
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 “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 “强调”作用。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积平 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
C、两词瑰大厅长300米, 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 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答案: 不能。“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 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 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这和事实不相 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
说明文题型加点词作用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作用(1)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 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 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 一词有 何表达效果答:“好像”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 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 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词表示猜测,并 毛的原因可能(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 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 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周密。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 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体现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周密。
分析加点词能否去掉说说划线词语“可能'台"的表达作用 答.“(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 一词能否删掉,为 什么不能删掉,大多表示大,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 活水的情况。
如果去掉,就表示所 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不 符。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或 词性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 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严密,(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句答: 部分是这 卜样性。
“至少”一词可不可以去掉。
中考:如何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的石拱桥了。
..是有记载的最早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从某个词的角度入手,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道命题。
从表面上看,是探究某个词语在说明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实际是研究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的。
说明文就其语言特点来说,有两种类型:(1)语言表达科学、严谨、准确;(2)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针对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出题,一般加点词都是起限制作用或表示估计、猜测的副词,针对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出题,一般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一、研究一个词的表达作用的基本思路(1)要研究它的本义。
中国汉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扮演着记录信息、传递信息的作用,因此一个词的表达作用,首先指这个词一般情况下传递什么信息,即它代表着什么意思。
(2)要研究它的作用。
不同的词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名次代表着事物的名称,有命名作用。
动词描述一种动作。
形容词描摹事物的状态和某种特征给人的内心感受。
副词有限制程度、范围、频率,表示估计猜测,表示否定等多个作用。
在本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主要起描摹作用,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3)要研究它在句子中的语境义。
一个词离开语境,在字典里有多种含义,放到语境里,到底是其中的哪一项,就确定下来了。
再者,一个词表述的含义可能是对一类事物的多个方面的表述,在具体语境中,一类事物就会因为语境而转化为一个具体的事物,表述的方面也会由多个不确定的方面,转化为具体的方面。
如“金碧辉煌”的本义是:形容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饰建筑和装饰得十分奢华。
如果把它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故宫太和殿的穹拱上苗龙画风,全用金箔装饰,四面的窗户也刷着金粉,站在大店中央,放眼一望,金碧辉煌。
“建筑物”就变成了“故宫太和殿”,“外观和内饰”就变成了“内饰”,这个词的语境义就变成“形容故宫太和殿的内饰十分奢华”。
第三,对于副词而言,往往只起某种作用,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它融进了具体语境,才能把含义说出来。
说明文词语表达作用
说明文词语表达作用考点分析: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题型一:一个词能否去掉判断+解释(注意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推测等)+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去掉的后果+套话(准确、科学、权威等)典型例题:1、“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指正常情况下,说明松鼠在树枝分叉的地方搭窝具有普遍性,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太绝对,与实际不符。
用这个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中“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据专家介绍”表明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的有关介绍是出自专家之口,增强说明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具说服力,去掉后,就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强化训练(中考作业本)1、P、89(3)画线句子中“比较”、“通常”两词能否去掉,请作简要说明。
2、 P、91(2)选文弟(2)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P、91(3)第二段中加点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P、96(4)“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 P、93(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5、P、99(2)第(5)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6、 P、100(4)文段(7)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7、 P、103(3)文章弟(4)段中加点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去掉,为什么?8、“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中为什么强调“据考证”?(“据考证”表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这一事实是经过大家考证的,是确凿的,增强说明的权威性、科学性。
)题型二:分析一个词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解释(同上)+(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套话(准确、生动、科学、权威)典型例题: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语言 (1) (1)(1)
备战中考
选择题
15.下列各项对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的作用,表 述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位专家的话表明了天眼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B.说明天眼的建成让国内外专家震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对天眼进行介绍,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D权威地介绍了天眼的地位、功用、影响,突出了天眼建立的意义重大。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石 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题型二: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 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打比方,摹状 貌)
小练习:
从下面的段落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 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 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 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 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珍惜每一秒,让铿锵的誓言在中考中兑现; 奋斗每一秒,让青春的智慧在考场上闪亮; 为未来留下一份回忆,为生命铸就一段辉煌! 让父母为我骄傲! 让学校为我自豪! 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先读原文通大意, 再读题目做标记, 找出范围对应句, 对号入座要仔细。
答案:“据《科技日报》报道”说明“有的将蝎子 的基因植入玉米,使玉米在未成熟前产生毒素来抵 抗病虫;有的将人的基因植入鱼类,让鱼能提供更 接近人类的蛋白质。”这些情况是有充分的依据的, 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2页《烽火台 的诉说》)
题型二:
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替 换)?为什么?
例子:
限制性词语
小练习:请分析画横线词语的作用。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 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加点词的作用(范本)
说明文加点词的作用说明文加点词的作用篇一:说明文专项训练之重点词语的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有生动性。
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当时…1、起限制作用 a、分析词的表达作用(1)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b、分析词能否去掉(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
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作者原意)不符。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03 说明文阅读之语言品析(08页)
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说明文阅读之语言品析【内容解读】●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品析,一般分为两类:A、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B、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这个词表示……意思(起修饰、限制或强调作用),②说明在句中所要表达的内容,③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题展示: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加线词有何作用?)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展示: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丽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这道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注意与准确性的答题模式相区别。
)类型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模式: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或作用;在句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类型1中的①②)③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例题展示(下面句中加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答:不能。
“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说明微波炉也许会吸收网络信号,但不确定。
若删去就变成了一定,与事实不符。
“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模式⑴举例句;⑵分析。
(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注意: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的词语的句子。
类型4: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①不可以;②因为原词表达了……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 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2)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 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3) 话题新鲜奇特,超 出人们认知常识。(4)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同题演练:(七)1 (八)3
四、举一反三
按照以上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关于说明文 考查中“说明方法及作用”一类的题型如 何答题。 (一)4 (三)3 (五)3 (六)4 (七)3
题型4:说明文标题的语言也经常考查, 常考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 , × 说明对象的× 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2)表达上, × 运用了× ,(具体分析其作用)。 × 答题模式 :运用了……修辞(或形式),点明了……说明对象,体现了说明对 象的……特征。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 “可能”表不确定性(1分),说明了亚硝酸盐本 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 时才有致癌的风险(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并不甘于“败家”, 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答案: “败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 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 同题演练(一)3 (五)2
第⑦段“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一句中, 加点词语“防治”能否改为“防范”?为什么?
答案: 不能。此处的“防治”有预防和 治理两层意思,而“防范”是指防备、 戒备,不含“治理”之意,如将“防范”用 在此处则与选文的内容不符,语言就 不准确了。
加点字的作用初中答题格式散文
加点字的作用初中答题格式散文要看一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这样答:加点词表达了下面各说明方法的作用。
如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可以答:加点词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更具体。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说明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
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
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但二者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说明文题型加点词作用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作用(1)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
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分析加点词能否去掉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
什么?
答: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
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不符。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或词性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 亿元。
句
中“至少”一词可不可以去掉?。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动词:准确生动的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暗示,暗示了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下面是详细分析①在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有他的表达意图,这种意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词语上。
因此,分析词语的妙用,不克不及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看看这个词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
②在暗示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那应该是起到了描绘某种景色、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的作用;如果是人物,那就应该是起到了塑造某种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作用一般呈现在说明文中,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运用某个词语,标明语言的严谨、准确。
④在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有的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词语一般城市暗示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分歧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脸色达意,固然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恶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⑤在修辞方面的作用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
词语的修辞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如比方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失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布满生机与活力,付与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回答此类问题的步伐年夜致分二步:1 、这个词语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含义?(在文中的特指意义)形式上有什么特殊的处所?(是否运用了修辞等)2 、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表达了……}{ 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或修饰限制了某些内容}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失落,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年夜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年夜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这道题是从某个词的角度入手,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道命题。
从表面上看,是探究某个词语在说明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实际是研究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的。
不同说明文,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就像不同的老师讲解同一个内容一样,有的老师讲得生动形象;有的老师讲得平实易懂;因此说明文就其语言特点来说,有两种类型:(1)语言表达科学、严谨、准确;(2)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在这个命题中,加点词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词上,还包括短语。
针对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出题,一般加点词都是起限制作用或表示估计、猜测的副词,个别情况下加点的是交代引用资料来源的短语;针对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出题,一般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一)研究一个词的表达作用的基本思路
(1)要研究它的本义。
中国汉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扮演着记录信息、传递信息的作用,因此一个词的表达作用,首先指这个词一般情况下传递什么信息,即它代表着什么意思。
(2)要研究它的作用。
不同的词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名次代表着事物的名称,有命名作用。
动词描述一种动作。
形容词描摹事物的状态和某种特征给人的内心感受。
副词有限制程度、范围、频率,表示估计猜测,表示否定等多个作用。
在本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主要起描摹作用,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3)要研究它在句子中的语境义。
一个词离开语境,在字典里有多种含义,放到语境里,到底是其中的哪一项,就确定下来了。
再者,一个词表述的含义可能是对一类事物的多个方面的表述,在具体语境中,一类事物就会因为语境而转化为一个具体的事物,表述的方面也会由多个不确定的方面,转化为具体的方面。
如“金碧辉煌”的本义是:形容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饰建筑和装饰得十分奢华。
如果把它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故宫太和殿的穹拱上苗龙画风,全用金箔装饰,四面的窗户也刷着金粉,站在大店中央,放眼一望,金碧辉煌。
“建筑物”就变成了“故宫太和殿”,“外观和内饰”就变成了“内饰”,这个词的语境义就变成“形容故宫太和殿的内饰十分奢华”。
第三,对于副词而言,往往只起某种作用,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它融进了具体语境,才能把含义说出来。
例如:房屋的檐头几乎贴在了围墙上。
这里的“几乎”,在语境中无法表达自身的含义,要结合其他词的含义才能具体解释:檐头差一点就贴在墙上,但没有真正贴在一起。
(4)要研究这个词的表义倾向——即这个词的存在强调或突出了什么。
任何一个副词或一个形容词,都有其自身的表义倾向。
如上面的“几乎”强调的就是檐头和墙的距离非常近。
再如“他大约15岁”中,“大约”本义是“上下”、“左右”、“大概”,语境义是:年龄比15岁略高或略低一点,它强调的是这个年龄是主观猜测的结果,不是档案调查的结果。
(5)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自然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自然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二)特殊类型短语的表达作用研究
特殊类型——加点的是一个短语,它通常和因资料这种说明方法结合在一起,准确标注资料的来源,体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例如,据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测算,南极的冰川按照现在的融化速度,只需100年就全部消失了。
“据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测算”点明了引用材料来自科学考察,强调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切实可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这种题型不用答它的本义和语境义,只答后三个方面:这个短语的作用、表义倾向、体现了什么。
(三)各种类型答题方法演示
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有30斤。
(表估计、猜测的副词)
标准答案:“大约”原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30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2.水常常表现为液态。
(起限制作用的副词)
标准答案:“常常”原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这里指水在普通条件下,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特殊情况例外;强调了液态是水的常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3.在张择端的笔下,《清明上河图》中每一个市井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
(形容词)
标准答案:“惟妙惟肖”原指雕刻、绘画、文字表达呈现的效果十分生动、逼真;起描摹作用;这里指《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突出了张择端画艺之精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4.据传说,吴广是他手下的叛变车夫所杀。
(特殊类型——短语加点)
标准答案:“据传说”,点明了引用材料来自传说;强调这个材料是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必须阐明的一点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不是数量本身是否精确,而是语言表达的含义与事实完全一致——猜测出来的,就是猜测出来的;测算出来的,就是测算出来的,绝对尊重客观事实——我们就说它是准确的。
有同学问老师:他大约十五岁,年龄都是估算出来的,怎么能准确呢?他的问题就说明他误解了“准确性”的内涵。
作者客观上不知道他年龄多大,这个“十五岁”是作者估计出来的,所以作者在表达上就明确用“大约”告诉读者自己是估算出来的,与客观事实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