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187例
参苓白术散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6d01a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6.png)
参苓白术散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摘要:通过小白鼠实验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正常动物、胃轻瘫模型动物和腹泻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其胃肠动力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加快正常小白鼠胃排空液体和固体的速度,降低胃内残留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提高阿托品和多巴胺所致胃轻瘫小鼠的胃排空能力,并降低胃内固体残留率,能明显减少脾虚大鼠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及腹泻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引言参苓白术散是补气方剂,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作用,临床报道其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虚证,目前临床疗效观察文献报道比较多,但在胃肠动力方面的动物实验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
我们根据中医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将参苓白术散采用现代工艺制成无糖颗粒剂,观察其对正常动物、胃轻瘫模型动物和腹泻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影响及其影响机制1.实验过程1.1正常小白鼠胃排空的影响对正常小白鼠液体胃排空的影响取小白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各10只。
按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2%吗丁啉药液,60%参苓白术散药液10 ml/kg。
给药30 min后,灌入碳素墨汁,30 min后脱颈椎处死动物。
剖腹,自幽门至回盲部取出完整的小肠。
不加牵引平铺于木板上,测其全长并记录墨汁在小肠中移动的距离,按下列公式计算胃排空墨汁的百分率。
实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胃肠推进率(%)= 墨汁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cm)/小肠全长(cm)×100%1.2对正常小鼠固体胃排空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阳性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各10只。
按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2%吗丁啉对照组药液,60%参苓白术散药液10 ml/kg。
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
![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6e8af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9.png)
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参苓白术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它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上,参苓白术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热痰饮等病症,对于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标准配方如下:人参 9g。
茯苓 9g。
白术 9g。
甘草 6g。
上述配方中,人参、茯苓、白术为主药,甘草为辅药,它们的配比和用量经过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安全性。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一下这几味中药的功效与用法。
首先是人参,人参性味甘温,归心、肺、脾经。
它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参苓白术汤中,人参主要起到补益气血、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
其次是茯苓,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它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痰饮、脾胃湿滞等症状。
在参苓白术汤中,茯苓主要起到利水渗湿、祛湿化痰的作用。
再者是白术,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
它具有健脾胃、燥湿化痰、止泻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湿热痰饮、腹泻等症状。
在参苓白术汤中,白术主要起到健脾胃、燥湿化痰的作用。
最后是甘草,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它具有益气养血、和中止痛、解毒润燥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痰阻等症状。
在参苓白术汤中,甘草主要起到和中止痛、解毒润燥的作用。
以上是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及各味中药的功效与用法介绍。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配方用药,避免自行调配或超量使用。
希望本文能对您了解参苓白术汤有所帮助。
参苓白术汤标准配方
![参苓白术汤标准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ff3645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1.png)
参苓白术汤标准配方
参苓白术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
等症状。
它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及其药物组成。
一、药物组成:
1.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
2. 茯苓,能渗透补益心肾、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安神安眠。
3. 白术,有健脾胃、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二、标准配方:
1. 人参,10克。
2. 茯苓,10克。
3. 白术,10克。
以上三味药物按照1:1:1的比例配伍。
三、煎服方法:
1. 将以上药物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2.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3. 待汤剂煎煮成糊状时,即可离火。
4. 过滤药渣,取汁液饮用。
四、服用注意事项:
1. 参苓白术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配方和用法用量服用。
2. 忌烟酒刺激,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在服用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五、适用人群:
1.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神疲乏力者。
2. 脾胃湿热、食欲不振、腹胀泄泻者。
3. 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乏力、便溏者。
以上就是参苓白术汤的标准配方及其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祝大家身体健康!。
中医脾胃病医案八十例
![中医脾胃病医案八十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e4a0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9.png)
中医脾胃病医案八十例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医案有很多,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为你介绍其
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脾胃病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脾胃虚弱、消
化不良、胃痛、胃炎、胃溃疡等。
在中医治疗中,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进行辨证施治。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者,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中医常采用补脾健
胃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可以选用四君子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其次,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中也常涉及到针灸疗法。
针灸作
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脾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比如,
对于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等,通
过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此外,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中还包括草药治疗。
中草药有着
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常见的草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山
药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以达到调理脾胃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医案有很多,涉及到的治疗手段
包括草药、针灸、食疗等多种方法,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性,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e4f0a9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c.png)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中医病历。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具体日期]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腹胀、食欲减退3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较轻,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同时伴有腹胀,进食后尤甚,嗳气频繁,气味酸腐,食欲明显减退,食量较前减少约1/3,偶有恶心,未呕吐。
大便溏薄,日行2 - 3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患者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饮食不规律,常因工作原因饥饱无常,嗜食生冷油腻食物,吸烟10年,每日约10支,偶尔饮酒。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
-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腻。
- 脉象:脉细弱。
- 腹部平软,胃脘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 - ),肠鸣音稍亢进,约4 - 5次/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
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见胃脘隐痛、腹胀、食欲减退。
脾胃阳虚,失于温煦,则胃脘部疼痛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故见舌淡苔薄白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剂: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生姜1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20g 薏苡仁30g 砂仁6g(后下)木香10g 陈皮10g。
用法用量: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
3.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复诊记录:二诊([复诊日期]):患者诉胃脘部隐痛、腹胀症状较前减轻,食欲有所增加,食量较前增加约1/4,大便仍溏薄,但次数减少为日行1 - 2次。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https://img.taocdn.com/s3/m/775b3a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2.png)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1. 方名: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者。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生姜。
验案:张某,男,56岁,于十多年前患上消化不良,屡治不愈。
近日因腹痛、食欲不振前来就诊。
舌淡苔薄,脉缓。
望其神情憔悴,虚汗而出,四肢乏力,初断为脾胃气虚证。
此时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分症加减,服用一周后,腹痛消失,食欲增加,精神状况好转。
2. 方名:保和丸
主治:脾胃虚弱气滞型的食积胀满、脘腹不适、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
验案:李某,女,42岁,饮食失调,常感腹胀,无力消化,甚至出现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经多次检查未能发现问题。
根据诊断为脾胃虚弱气滞证,以保和丸为主方,配合柴胡、木香等疏散郁气的辅方,服用两周后,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好转。
主治:湿热壅滞型的脘腹胀满、脘腹疼痛、便溏、口苦等症状。
组成:陈皮、厚朴、黄连、半夏。
验案:王某,男,26岁,因饮食不规律引发的腹痛、腹泻,伴有口干、恶心、口苦等不适症状,经过检查、辨证分析,诊断为湿热壅滞证型。
以二陈汤为主方,配合黄柏、苦
参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辅方,服用5天后,腹痛、腹泻减轻,口干、口苦等症状消失。
主治:脾虚湿阻型的腹胀、泄泻、纳差、四肢浮肿。
验案:杨某,女,33岁,多次出现腹胀、泄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曾经服用过消化酶类药物,但疗效不佳。
初步判断为脾虚湿阻,以三仁汤为主方,搭配草履虫、薏苡仁等辅方,服用一周后,腹胀、泄泻明显好转,体内湿气得到排解,四肢浮肿消退。
医圣张仲景这个补脾胃的方子,治疗胃寒胃炎、胃溃疡!‖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医圣张仲景这个补脾胃的方子,治疗胃寒胃炎、胃溃疡!‖仲圣经方医案合辑](https://img.taocdn.com/s3/m/0421cf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2.png)
医圣张仲景这个补脾胃的方子,治疗胃寒胃炎、胃溃疡!‖仲圣经方医案合辑桂枝人参汤出自《伤寒论》方歌: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相关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组: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效配伍:桂枝人参汤温中止利,兼解表邪。
本方即人参汤加桂枝组成,人参汤亦即理中汤。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散寒;白术苦甘性温,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脾和中。
前四味药相合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止利,以治太阴虚寒,加桂枝辛温发散,以解太阳表邪。
诸药合用,表里同治,但侧重治里。
本方人参汤宜先煎久煮,取温中健脾止泻之功;桂枝后下,不宜久煮,意在取气味辛香走表散邪。
上五味药,先水煮人参汤四味,再入桂枝同煮,取汁温服,昼日服二次,夜晚服一次。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人参汤治太阴脾虚下利,兼太阳表证。
症见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太阳病,表证未解,法当用汗法解表,而反屡用攻下,则表邪未除,反损伤脾胃阳气,遂协热而利。
太阴脾气虚寒,运化失司,清气下陷则下利不止;湿浊中阻,气机壅塞,则心下痞硬;表邪不去则发热恶寒。
本证既有外感发热恶寒,又有误下之后下利不止,谓之“协热而利”,亦乃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同治,方用桂枝人参汤温中止利,兼解表邪。
桂枝人参汤证和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均为太阳病误下后表证不解,出现里证下利,均谓之“协热利”,治疗皆用表里同治之法,且皆以治里为主。
但二者的病机性质却截然相反,桂枝人参汤证为表里皆寒,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为表里皆热。
用方思路:桂枝人参汤方性偏温补,是以治疗脾胃虚寒下利为主,兼有轻度表寒者。
若表寒甚者,可重用桂枝,加生姜等;脾虚下利甚者,重用人参、白术,加山药等。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fd43cdd3910ef12d2af9e7ea.png)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作者:曾治君郑恬赵乾堃黄霞欧则民吉燕华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应用概况,并展望了该方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人们对本方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历代医家【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Doctors of all Dynasties Discussion on Shenglin Baizhu Powder(ZENG Zhi-jun 1*,ZHANG Tian1,ZHAO Qian-kun1,HUANG Xia1,OU Ze-min1,JI Yan-hua2)(1.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TCM Etiopathogenisis,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Nanchang 330004,China;2.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Nanchang 330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analysis of doctors of all dynasties using Shenglin Baizhu powder on clinic, to arouse great attention on the prescription, we prospe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t.【Key words】Shenglin Baizhu powder;Doctors of all dynasties参苓白术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是历代临床大师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处方[1],是健脾化湿的有效方剂,能增加肠管对水的吸收,还能抑制肠管的收缩,促进脾运化水湿,减缓临床症状[2],因此,为了更好了解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使用情况,本文从该方的来源出发,对其历代医家使用进行概述和总结,以期引起人们对本方的高度重视。
参术汤医案
![参术汤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b56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b.png)
参术汤医案的内容是:一妇人,病后体瘦,食少,大便溏薄,苔薄白,脉细软。
以参术汤加味,获效。
方剂的组成包括:党参(30克)云苓(24克)白术(9克)陈皮(3克)莲子肉(6克)山药(6克)扁豆(9克)谷芽(9克)。
根据此方用量比例可酌情加减,或者服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这个医案的作用主要是补脾渗湿、增进食欲。
因为患者病后体瘦,食少,大便溏薄,这都是因为脾虚湿困引起的症状。
所以使用参术汤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进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参术汤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参术汤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能盲目使用。
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参术汤可能不是最佳选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的来说,参术汤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困引起的食欲不振、体瘦、大便溏薄等症状。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合理调整药量比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症状和体质制定治疗方案。
参苓白术散方解
![参苓白术散方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0ed8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3.png)
参苓白术散方解一、方解介绍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参、苓、白术三味中药研磨成细末调制而成。
此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脾胃湿滞所致的腹胀疼痛等症状。
本文将会对参苓白术散方剂的药物组成、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二、药物组成1. 参: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思开胃、健脾养胃的作用。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参是主要药物,能够起到养血补气的作用。
2. 苓:苓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苓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湿气。
3.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具有益气健脾、消除湿气的功效。
在参苓白术散方剂中,白术是辅助药物,能够提升方剂的脾胃健运作用。
三、适应症参苓白术散适用于湿热蕴结、脾胃湿滞所致的腹胀疼痛、大便不畅等症状。
具体的适应症包括:1. 湿热蕴结型腹痛:湿热蕴结是指体内湿气和热邪积聚在人体腹腔,导致腹痛、胀满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湿气和热邪,从而减轻腹痛症状。
2. 脾胃湿滞型腹胀:脾胃湿滞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气停滞在腹部,引起腹胀、胃口不振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消除湿气,缓解腹胀症状。
四、使用方法参苓白术散方剂一般可口服或外敷使用。
口服时,可将适量的参苓白术散直接冲服或冲泡服用。
一般建议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2-3克。
早晚空腹服用效果更佳。
外敷时,将适量的参苓白术散与适量的温水调和,涂敷在患处。
外敷可以帮助缓解湿热相关的皮肤问题。
五、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由于参苓白术散属于中药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 过敏体质者忌用:个别人群存在对中药材过敏的情况,因此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使用参苓白术散前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3. 用药过量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虽然参苓白术散属于中药方剂,但也不能滥用。
补脾胃虚寒的药有哪些药
![补脾胃虚寒的药有哪些药](https://img.taocdn.com/s3/m/6f24e9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7.png)
补脾胃虚寒的药有哪些药补脾胃虚寒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调养方式,它可以帮助改善营养吸收不良、胃肠不适等问题,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针对补脾胃虚寒的药物包括中药和食疗,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探讨其中的一些经典药物和食谱。
一、中药治疗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益气、健脾胃、消食化湿的功效。
四君子汤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倦怠、面色无华等症状,如果需要增强药效,可以加入干姜或补骨脂等辅料。
2、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以人参、苍术、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健脾胃、温中益气、开胃消食的功效。
六君子丸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症状,如需要增强药效,可以加入干姜、肉桂等辅料。
3、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以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为温中益气、健脾胃、利水消肿。
参苓白术散主要适用于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腹泻、排尿困难等症状。
二、食疗治疗1、姜汁煮鸡蛋将新鲜姜切碎后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加入鸡蛋,让鸡蛋在水中煮熟即可。
这种食物能够起到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营养吸收和消化,从而改善胃肠不适等问题。
2、枸杞红豆汤将适量红豆洗净后放入锅中煮沸,加入适量枸杞等食材,熬制成糊状即可。
这种食谱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起到补脾胃、暖胃散寒的作用。
3、山药炖猪心将适量的山药、猪心切块,加入适量水后炖煮即可。
这种食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起到健脾胃、益气养血、温中止泻等效果。
三、注意事项补脾胃虚寒的药物和食谱虽然对健康有好处,但也需要在使用时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注意个人体质,不要过度服用或过量食用,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在使用前进行过敏测试。
最后,建议在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和食谱,以确保效果和安全。
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病
![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病](https://img.taocdn.com/s3/m/cc0149ca5fbfc77da269b1f8.png)
余, 进食 量 少 , 胃脘 部 发 凉 , 泛 吐清水 , 胃脘 部 喜 温 喜 按, 常 于半 夜疼 醒 , 上消化 道钡 透提 示 十 二指 肠 球 部溃
党参 1 2 g , 砂仁 、 木香、 炙 甘草 各 6 g , 每 日 1剂水 煎 分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4 . 0 2 . 0 7 2
提示 胃下 垂 , 多伴有 其它 脏器 下垂 , 舌质淡、 苔薄白, 脉 细 弱 。治宜健 脾益 气 , 补 中升陷 , 方 用 参苓 白术 汤 加枳 壳、 黄芪 、 升麻 、 葛 根等 药 , 应 坚持 服药 两月 以上 。
脉沉 迟 细 , 治 宜温 中 回阳 、 健脾和胃, 方 用参 苓 白术 生 活 习惯改 变 , 大便溏 泻 已 3 年, 日大便 3 ~4次 , 便稀 津 ,
不 成形 , 便 色淡 , 脘腹胀满 , 无腹痛 , 食量 一般, 形 体 虚 胖, 体倦 懒 动 , 面色少 华 , 舌体胖 大 、 舌 苔 白腻 , 脉 沉濡 。 治 宜燥 湿 健 脾 、 行 气 和 胃, 拟方 : 苍 白术 各 1 面取 得 点滴 经
验。
芪4 0 g , 党参、 枳壳 、 葛根 各 1 5 g , 白术 、 茯 苓各 1 2 g , 炒山
药3 0 g , 砂仁 6 g , 陈皮 1 0 g , 升麻 、 炙 甘草各 6 g , 服 1 5剂 后始 觉有 效 , 呃逆 减少 , 以 上方 加 减 服 用 4个 多 月 , 并 配合 饮食 调理 和体 育锻炼 , 上 述症 状 逐渐 消 失 , 后 经钡 餐透 视报 告 胃小弯 低于髂 脊 连线下 l c m。 4 脾 胃虚寒 阳虚 胃痛 症 见 胃痛 隐 隐 , 泛 吐 清水 , 喜 温喜 按 , 胃脘部 发 凉 , 进 食 生 冷 或 遇 寒 胃痛 加
四君子汤医案100例
![四君子汤医案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522163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1.png)
四君子汤医案100例四君子汤是中医中常用的药方之一,主要由白术、茯苓、半夏、干姜四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脾胃湿滞所致的疾病。
下面是四君子汤医案100例的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1. 案例一:患者女,30岁,主诉胸闷、乏力、食欲不佳。
舌质淡白、苔白腻。
诊断为脾胃虚弱,湿困脾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舌质红润,苔薄白。
2. 案例二:患者男,45岁,主诉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畅。
舌质淡红、苔黄厚。
诊断为脾胃虚寒,湿困脾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附子。
治疗3周后腹胀明显减轻,大便恢复正常。
3. 案例三:患者女,55岁,主诉肌肉酸痛、四肢乏力、心悸。
舌质淡红、苔薄黄。
诊断为脾胃气虚,湿困脾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芪。
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肌肉酸痛减轻,精神好转。
4. 案例四:患者男,40岁,主诉腹泻、食欲不振。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断为湿热蕴结,脾胃失调。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柏、黄连。
治疗1周后腹泻明显减轻,食欲恢复。
5. 案例五:患者女,25岁,主诉腹痛、腹胀、大便黏稠。
舌质淡红、苔黄厚。
诊断为脾胃湿阻,气滞血瘀。
方药:四君子汤加枳实、郁金。
治疗2周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便通畅。
6. 案例六:患者男,35岁,主诉口干口苦、消化不良。
舌质淡红、苔黄腻。
诊断为脾胃阴虚,湿热蕴结。
方药:四君子汤加知母。
治疗3周后口干口苦明显减轻,消化功能改善。
7. 案例七:患者女,60岁,主诉胸痛、口渴、脘腹胀闷。
舌质淡红、苔黄厚。
诊断为脾胃气郁,湿热蕴结。
方药:四君子汤加柴胡、竹茹。
治疗1周后胸痛减轻,口渴缓解。
8. 案例八:患者男,50岁,主诉口腔溃疡、纳差。
舌质淡红、苔黄腻。
诊断为脾胃虚火,湿热蕴结。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连、黄芩。
治疗2周后口腔溃疡明显减轻,纳差改善。
9. 案例九:患者女,45岁,主诉脘腹胀痛、泛酸。
舌质淡红、苔白厚。
诊断为脾胃虚寒,湿痰阻络。
方药:四君子汤加陈皮、佩兰。
参苓白术汤配方
![参苓白术汤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3f68f59c195f312b3169a5bb.png)
参苓白术汤配方参苓白术汤这种中药配方主要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以及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患者的肠胃消化的,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参苓白术的正确使用。
对于参苓白术汤的配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对于你们调理肠胃是很好的,而且对于利用参苓白术汤的药用价值是有很大帮助的。
参苓白术汤【处方】人参的功效与作用2钱,炒白术2钱,苡仁5钱,肉豆蔻1钱,炮姜8分,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5分,茯苓的功效与作用3钱,扁豆3钱(炒),阳春砂8分(冲),桔梗8分。
【功能主治】痢伤脾胃,不饥而呕。
【用法用量】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的优势1、中成药,适用人群广。
2、补脾胃,针对脾胃虚弱。
3、气香味甜,口感好。
4、方中内含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参苓白术散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2、改善代谢:参苓白术散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病人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数值升高,并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散的副作用副作用是使用药物之后最害怕出现的一种情况,事实上,是药三分毒,有些副作用是正常的。
那么,参苓白术散的副作用严重吗?能长期吃吗?参苓白术散是中成药,成分中都是中草药配方,所以按照规定的用量来服用药品是没有副作用存在的,对人们的身体也是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药物长期服用的话对身体多少都会有伤害的。
所以建议不要长时间的服用同一种药物,过量的危害和长期服用的危害是差不多的。
参苓白术汤临证辩治三则
![参苓白术汤临证辩治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f6f3e76dd1f34693daef3ee1.png)
参苓白术汤临证辩治三则本方出自《局方》是补脾的要方,主要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心悸,气短以及呕吐泄泻等症。
其药物由人参、云苓、山药、炒白术、炒扁豆、炒玉米、炙甘草、陈皮、砂仁、莲子肉、桔梗组成、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应用本方加减将散剂改为汤剂,辨证施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案例一:张某某,男,61岁,于2008年11月2日以右侧肢体活动不便,伴语言不利,口眼左偏、流涎3小时就诊。
患者平素嗜烟酒。
体查:型体肥胖,神清,测BP:125/80mmhg,心率67次/分,律齐,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缓滑。
神经系统查:右侧上肢肌力IV级,下肢肌力III级,肌张力低;右侧上肢霍氏症<+>,右下肢巴氏症<+>。
西诊:脑血管病,CT提示:脑梗塞,中诊:中风(中经络)。
辨证:属于脾虚湿盛,风痰痹阻,气血瘀闭。
治疗西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流,对症处理,同时以健脾除湿,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中药以本方加减,党参30克、云苓30克、炒白术30克、炒扁豆30克、炙甘草6克、山药20克、当归30克、川芎6克、防风15克、陈皮20克、砂仁20克、胆南星6克、桔梗6克、石菖蒲20克,日一剂,连服三天。
二诊病情好转、流涎除,肢体无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
遵前方去砂仁、炒扁豆、防风、加葛根20克、白芷20克、白僵蚕20克、全虫6克、地龙15克,连服五天,三诊言语利,肢体好转,效不更方续服一周,病情恢复,临床治愈。
按:本案属气虚邪中。
素体痰湿壅盛,形盛气衰,风痰湿闭阻经络,气血瘀滞而致本病,故《内经》云:“……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治疗早期以党参、云苓、山药、炒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健脾益气、活血养血为主;防风、陈皮、砂仁、胆南星以辛散燥湿化痰通络;桔梗开肺利咽与石菖蒲相伍,芳香化湿开窍安神。
故《本经》云:“……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
”病情稳定后,去防风、砂仁、炒扁豆,以防温燥辛散太过;加葛根、白芷,以引药归经,以除口偏;白僵蚕、全虫、地龙同用以熄风止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什么中药补脾胃虚寒效果最好的
![什么中药补脾胃虚寒效果最好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1dcf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2.png)
什么中药补脾胃虚寒效果最好的什么中药补脾胃虚寒效果最好的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功能不佳,体内阳气不足,体感寒凉,容易腹泻、肚子胀气和食欲减退。
中药对于调理脾胃虚寒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有哪些中药补脾胃虚寒效果最好呢?本文将从食谱和药方两个方面为您介绍六种健康补脾胃虚寒的中药。
1.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古代的名方,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和湿热病。
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祛湿除热、消食化滞的功效。
制作参苓白术散的原料是:白术30克、茯苓30克、白扁豆30克、淮山30克、茯苓30克、党参30克、陈皮15克。
将以上中药配好,加水煎煮,每日2~3次,每次10~15克。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的人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少吃寒凉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 人参黄芪汤人参黄芪汤是一种名方,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和气虚。
人参黄芪汤具有补气健脾、益胃生津的功效。
其原料为:人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5克、干姜6克、大枣3枚。
将以上中药配好,加水煎煮,每日2~3次,每次50~100毫升。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的人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忌食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生姜煮鸡肉生姜煮鸡肉是一种传统的养生食谱,有益于治疗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生姜具有温阳散寒、促进消化的功效,而鸡肉则富含高质量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
将鸡肉切块,加葱姜水和适量盐,煮熟即可。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的人应该少油少盐,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4. 珍珠鸟嘌呤珍珠鸟嘌呤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健脾胃、止胃痛的功效。
珍珠鸟嘌呤还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疾病。
珍珠鸟嘌呤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材加水煎煮饮用。
注意事项:珍珠鸟嘌呤属于珍贵中药材,用量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5. 丹参酒丹参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酒,具有补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丹参酒制作方法是:将丹参切片,加入适量的白酒,放置15天左右即可。
参苓白术散药方
![参苓白术散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0b0561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8.png)
参苓白术散药方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参苓白术散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药方名称参苓白术散别名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
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
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
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187例
发表时间:2013-03-06T13:34:52.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马文奇[导读]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四诊辩证,用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胃溃疡属脾胃虚寒型187例,疗效满意。
马文奇(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 743400)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围,而且以脾胃虚寒为常见,是一种以胃脘部疼痛明显的疾病,反复发作,尤以食生冷或气候变冷后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1]。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四诊辩证,用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胃溃疡属脾胃虚寒型1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临床共观察病例350例,系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和中医病房确诊为胃溃疡的患者。
治疗组187例,男96例,女91例,15—30岁48例,31—45岁67例,46岁以上72例;对照组163例,男84例,女79例,15—30岁46例,31—45岁52例,46岁以上65例。
治疗组平均病史12年,对照组平均病史12.5年。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与辩证符合胃脘痛脾胃虚寒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胃脘部疼痛,常伴有脹满或痞悶,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证,常遇情志不畅、劳累、受寒或食生冷后加重。
上消化道钡透、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等,可见胃粘膜溃疡、炎症等病变。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则有并发溃疡出血。
同时行肝胆胰脾腹腔B超、肝功能检查及胆道X线造影以进行鉴别诊断。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 :①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饮食不当、精神因素、遇冷等有关。
发作时上腹呈胀痛、灼痛、隐痛或纯痛,常伴有嗳气、泛酸或后背疼痛,服碱性或解痉止疼药可缓解。
②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溃疡,边缘多整齐,无结节状隆起,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活检可排除恶性病变。
③上消化道钡透可见龛影及胃粘膜皱襞集中征象。
具备以上①②或①③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案
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430),每日2次,每次20mg;果体胶铋(山西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76),每日3次,每次200mg,饭前半小时。
同时服用加味参苓白术汤: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佛手、元胡各10g,砂仁、桔梗、甘草各6g。
嗳气泛酸者加半夏10g、吴萸6g;寒湿盛者加陈皮、干姜各10g;痛甚者加木香、白芍各10g;腹胀者加枳壳10g;便秘者加莱菔子10g;便溏者加葛根、补骨脂各10g;肝郁者加柴胡6g;失眠者加酸枣仁15g。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日两次;果体胶铋200mg,一日三次;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二周内复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治疗期间均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3 疗效观察
3.l 疗效标准根据文献[2]判定: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检查正常。
好转:胃脘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或上消化道检查好转。
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或上消化道检查无变化。
3.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187例,治愈127例,好转4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163例,治愈97例,好转4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6%。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关于胃脘痛,古今医书论述颇多,其病因虽有病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种种,然“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是其共同之处。
在临床中,尤以脾胃虚寒多见,大多病人缘于饮食过饱或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而致。
正如《医学正传》所论:“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为脾胃虚弱、兼有湿邪而设。
证见胃脘痞满、胀痛或隐痛、饮食不化、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
方中太子参、山药和胃补气;白术、茯苓、白扁豆健脾和胃;佛手、元胡、砂仁理气止痛;甘草和中;桔梗载药上行,共成一首性味平和、温而不燥、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良方,且随证加减,每收佳效。
参考文献
[1]郑之田.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3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