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制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4、纸币
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货币符号。它的产生是由于铸币流通时具有可
能性(不关心铸币本身价值)、现实性(不能排除不足值铸币,仍作足值铸
币流通);加上政府强制性。产生过程是:足值铸币-→不足铸币-→纸币。 可能性
1 足值铸币 (1克)
自 然
现实性
1 不足值铸币 (0.9克)—公差
强 制
强制性
1 纸币 (0 克)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
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
▲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
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
懂得货币问题。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 000
年左右的历史。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

至下节
三、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 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
用来交换的两种 商品必须具有相同 的价值。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
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 或圣人先哲发明的。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 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
展中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和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高 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这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2022年货币和货币制度概述(共29张PPT)

2022年货币和货币制度概述(共29张PPT)

中国的货币文化
中国的货币史有3500多年
中国的先秦时期,牲畜、兽皮、珠玉、贝、布帛及金属都充当过货 币
中国是世界上以铜铸币最早的国家,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有铜贝币
公元前800年,春秋初期已有青铜铸造的布币和刀币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有鹿皮币;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建交子务,发行纸币交子
(2)他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3)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币的前提下都可以发行 银行券。
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 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2.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存款、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 等。
3.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国际: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四、纸币本位制 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
第一节 货币的演进与货币职能 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 “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通过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你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帐、购买 和支付,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货币和货币制度范本(PPT 67页)

货币和货币制度范本(PPT 67页)

二、流通手段职能
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时发挥的 作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1、特点:现实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 (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2、作用:
a.克服了商品物物交换的三个矛盾—— 时间上的不一致 空间上的不一致 双方量上的不一致
b.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3、货币流通规律: 研究在一定时间内货币需要量变化的规律:
实物货币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现代社会中的实物货币(特例)
二、金属货币(币材)
铜制:贝币——刀币布币(如图)——圜钱 (圆形 圆孔、圆形方孔—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 通宝” 几千年铜质货币的历史,“铜臭气” 自宋始有白银流通,非标准化,需称量。 西方金银铸币流行较早
铸币带有国家色彩,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 成色的金属块。货币发行权一般统一于国家。
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问题)
一、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内在矛盾
价值与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商品的内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来交换
随着交换方式的变化,商品价值形式随之 变化,货币应运而生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布币
齐国刀币
贵金属固定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价值量高(反例:铁钱) 北宋蜀地流通铁钱,铁重值小,一匹丝制的罗
20000铁钱,重130斤 易于分割(反例:豕) 易于保存(帛、五谷) 便于携带
a.一定时期内货币必要量 =价格*商品供应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b.启示:货币流通取决于商品流通,为货币 供应量的决定提供依据

《货币和货币制度》课件

《货币和货币制度》课件
活动中的款项。
02
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商品货币
总结词
以实物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形式,具有内在价值。
详细描述
商品货币通常以金银等贵金属作为基础,其价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生产成 本。在历史上,商品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工具。
金属货币
总结词
以金属重量和成色作为价值的货币形式。
详细描述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实物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为铸币形式。金属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重量、纯度和市场需求。 金属货币的优点是易于携带和分割,但也有易磨损和伪造的风险。
世界银行
成立时间与地点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成立,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
宗旨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减少全球贫困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主要职能
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推动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成员国
目前有189个成员国。
特别提款权(SDR)
定义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价 值由四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 、人民币和日元)按照一定权重
现象。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由于货币贬值,消费者实际购 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
投资减少
由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和个 人可能会减少投资。
经济增长放缓
持续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 活动减缓,影响经济增长。
紧缩的定义和影响
定义
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 少,利率上升,导致经
济活动减缓的现象。
投资减少
高利率增加了借贷成本 ,导致企业可能会减少
组成。
功能
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资 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 务、提供贷款和进行外汇交易等

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 货币制度最早伴随着国际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
•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 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 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 币制度。
h
42
• (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 货币名称以习惯形成
例:人民币
• 货币单位 例:元、角、分
h
37
《钱神论》— 鲁褒
•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 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 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 ,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 后富贵?…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 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 ,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 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谚云 :“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 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吾以死生无命,富贵 在钱……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 银两本位是不铸造银币,以银两为单位,以银块为形式流通的货币制度。
• 银币本位是以白银为币材,铸造银圆流通的制度
• 在银本位制下,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毁,自由输出入国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圆或白银。
h
48
• 二、金银复本位制

以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作为币材,同时铸造金和银两种本位币,并在同一市场共同流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货币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 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和货币制度(PPT 20页)

货币和货币制度(PPT 20页)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 的货币流 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的。在资 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 度,促进了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 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
例。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9、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 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 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 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一、货币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 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 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四)发行保证制度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
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 它可以使收诅咒的人得福, 使害着灰白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 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 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 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
“穷在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摘自〈贤文〉
笑谈,非钱不发。 ……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

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2.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2.1.1 货币的产生 2.1.2 货币的本质
2.1.1 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
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Exchange Economy)。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Division of Labor)。 3.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 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 等价交换原则。
2.2 货币的职能 (Functions of Money)
2.2.1 2.2.2 2.2.3 2.2.4 2.2.5
价值尺度(Unit of Account) 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贮藏手段(Store of Value) 支付手段(Repayment of Debt) 世界货币(International Money)
Susanne Lohmann, Why Do Institutions Matter? 2001
参考译文:
不兑现的纸币是个奇妙的东西。如今,一个 人愿意把自己的牛卖掉,换成美元,是因为她相 信明天可以用这些美元购买一头猪,这一想法是 基于她相信猪的所有者相信他同样可以用这些美 元购买到一窝鸡,而这一想法是基于她相信他( 猪的所有者)相信鸡的所有者也相信…基于这样 的原理,货币的价值就依赖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循 环不断的信用机制:小小的纸是价值的贮藏是一 个基本的常识,即所有人都相信自己手中的这些 美元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
“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2.2.4 支付手段
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 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 着支付手段职能。
2.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 现分离
活学活用: 在现行工资制度下,货币在工资的发放中执 行支付手段职能还是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学》PPT课件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学》PPT课件

1.5.2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 国际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2)安排汇率制度 (3)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 演变历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1.5.3区域性货币制度
■定义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 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 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 定义
所谓支付手段,是指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 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所 执行的职能。
■ 产生的前提条件
商业信用
■ 范围
(1)大宗交易(主要场所) (2)财政收支、银行信贷 (3)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等领域
■ 特点
(1)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 (2)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 (3)使商品生产者的活动余地更大,它可以先买后卖 (4)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可能性
■ 货币与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泛指一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 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它由变现的便利程 度和交易成本所决定。
§1.2 货币的职能
现代经济中,货币一般被认为具有四个职能:价 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基本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1.2.1价值尺度
■ 定义
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 小的工具。
■ 优点
(1)可以避免容易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2)运送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3)实收实支,免去找换零钱的麻烦 (4)支票经收款人收讫以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1.3.5电子货币
■ 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 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互联网络上执行支付 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金融学课件: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课件: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确定的金银复本位制称为“平行本位制”;其比价由政府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称为 “复本位制”。导致“平行本位制”到“双本位制”的原因是金银市场的涨落,使得它们 的比价不断波动。因为这种波动,从国内来说,必然使交易双方的某一方受害;从国际来 说,必然使黄金、白银对流从而影响币值的稳定。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复本位制”在历史 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18—19世纪)最典型的货币制度,因为实 行“复本位制”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后来,世界上白银供应激增,国际市场银 价渐落,使得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斥,金币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 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将银币的铸造权完全收归政府以保持银币 与金币的比价稳定。人们把这种金银复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有以下 优点:① 以金银作币材,币材充足,能满足流通的需要;② 在复本位制下,金银比价由政 府规定,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市场的价格,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③ 便于交易,人们可 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货币支付。但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缺陷是会产生“劣币 驱逐良币”的现象,实行“跛行本位制”,是为了限制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措施。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中国的经济学家通常将货币的功能描述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 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
一、价值尺度 货币具有普遍的接受性,意味着所有的商品劳务都必须经由货币来表现其价值,使其 具有价格。商品劳务能否流通要看其有没有价格。没有价格的商品劳务是不能流通的。商 品劳务的价格就是商品劳务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值多少钱。“值多少钱”就是货币在 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价值尺度,就是价值标准,或者价格单位。发挥这一功能只要具有一定量观念上的货 币就行了。在金本位时期,这一标准通常用“盎司”或“两”等重量标准来表示,即一件 商品 = x盎司或x两黄金。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商品劳务的价格通常用“元”、“美 元”等来表示。“元”、“美元”就是价格标准。 确定标准的意义在于比较,有了比较才便于流通和交换。因此,货币作为价格尺度, 解决了商品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价值尺度是衡量一种物品是不是货币的最重要 的标志。 二、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流通手段职能,降低了买卖的难度,缩短了交易的时间,节省了 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交换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实际上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
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货币制度
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单位是当今货币制度中的核心构成要素。 货币单位包括货币的“名”和“值”两方面。 按照国际惯例,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
中国的晋唐两代,帛曾充当主要币材,与铜币并行流通——具体条件下, 不理想的材料也可充当币材。
形形色色的货币
(称量货币:中国的元宝)
铸币
铸币的界定: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 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劣币驱逐良币律: 西汉贾谊:“奸钱日繁 ,正钱日亡”,从而“法钱不立” 。
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 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
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 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购买手段、交易媒介。
货币的职能
支付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 结束。这时的货币就起着支付手段职能。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 的价值;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块作货币。
形形色色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金属货币:
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 直到上世纪中,世界上 才基本成为货币的历史 形态。
形形色色的货币
币材
金属作为币材的优点: 价值比较高; 易于分割; 易于保存; 易于携带。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在赋税、 地租、借贷以及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等支付中发挥职能。
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
货币的职能
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
流通中的货币是指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和流通手段的流通过程中的现 实货币。
作为购买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必须要求有现实的货币存在,因此存在货 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的问题。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主讲:皮天雷
金融学 博士
pitianlei@
本章内容提要
初识货币 货币的起源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界说 货币制度
初识货币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初识货币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银行
存、取 借、贷
券商
筹集货 币资本
初识货币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最基本的职能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 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货币的职能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人们无不承认交易对象都有价值,但什么是价值,则有种种理论解释; 而对价格如何表现价值,也即价格形成的规律,同样有种种理论解释。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 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形形色色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 屡有证实。
货币制度
货币史
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16C~19C末)
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 存续时间不长,范围不广 原因:体大值小;价格不稳
金银产量的相对变化
13C-1550
1550-1680
1680
1720-1760
银贵金贱
13—16世纪黄 金产量膨胀
金贵银贱
美洲用现代技术开 采银矿,银产增
巴西金矿投产
金产量翻番
货币的职能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
在20世纪初之前的多少个世纪,在国与国之间,贵金属作为货币,充当 一般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现在,在国际交往中,货币以身着国别的制服为必要条件发挥职能。 货币服务于国际交往,涉及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比率、兑换比
率的问题。
货币职能图示
首先,电子计算机运用于银行的业务经营,使很多种类的银行卡取代现钞和支 票。是否它们终将取代现金,并出现无现金的社会?
同时,由于互联网迅速覆盖全世界,是否有可能使得处于电磁信号形态上的货 币成为货币的主要形态?
这样的趋势将使货币本身乃至市场经济的运作发生怎样的变化?
※比特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货币单位
任何价格,都是货币单位的倍数;没有货币单位,谈不上货币的度量。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是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一切商品的价值
都是用多少“元”来表示。其他国家商品的价值也是各以自己国家的货币单位, 如镑、法郎、卢布、美元等等来表示。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 现在有联合国提供的以美元为标准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o 典型的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o 自由铸造、 o 价值符号可以和黄金足额兑换、 o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赋予价格形态
观念的货币
货币 用于购买支付
用于积累保存
流通 现实的货币
不流通
货币的界说
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都不可能是惟一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 可能彻底地“排他”。
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果不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度来 认识其性质,那不可能对之有多少全面的、基本的理解。
货币的界说
最粗略的表述:可用来买东西的事物,或在购买、支付和储蓄中被普遍接受的东 西。
形形色色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比较确切地说,外汇不仅是指外国的货币(外国的钞 票和硬币, 外币的存款),而且还包括: 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限定用于国际支付的本国货币…… 更精确的定义见于 IMF 和各国有关外汇法规的释义,属专业从 业人员需掌握的知识。
形形色色的货币
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相对于本国货币,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初识货币
货币流通
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 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 此及彼,连绵不断。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马克思: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20世纪以前古典的说法:一般等价物。 始于凯恩斯:流动性;最具有流动性的财富。 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 。 从货币控制的角度定义货币层次。 还有种种机智的说法:给人以启发,但无论如何具体化,也要偶有理论指导。
货币的界说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
许多古典的论点,今天看来很容易评判。但当今,有些观念实际是 古典论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再现。鉴古而知今,学说史的知识有 助于提高分辨的能力。
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 对此,有种种论证……
货币的起源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 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货币的起源
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 币的交易
货币制度Biblioteka 金银比价的变动1519 1556- 1609 1643 1701 1741 1608 -1642 -1650 - 1710 - 1750
金1 1 1 1 1 1

11. 3
12.2
13.3 15.45 15.27 14.93
资料来源:金德尔伯格著《西欧金融史》中译本第 28页;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 和资本主义》中译本第545-548页。
货币制度
货币铸造权分散 货币流通的紊乱 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法律形式规定货 币发行、流通
货币制度的定义 一国法律形式
规定的货币发行 与流通的结构与 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
币材的确定
本位币币材:金属货币制度的基础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
形形色色的货币
中国早期用纸做的货币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 ——世界最早。 明代发行从不兑现的“大明宝钞”。
(交子)
形形色色的货币
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二章四节有说明); 国库发行的纸币; 两者之间的区分。
形形色色的货币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支票:顾客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的支付命令书 账簿上的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初识货币
货币流通
购买 外汇
购买 外汇 归还
贷款
购买 外汇
购买 外汇
购买商品 支付服务
贷款
归还 贷款
工薪 发放
发放工资、 奖金
拨付建设资金、 经费支出
缴纳税款
箭头起点:货币支出 箭头终点:货币收入
货币的起源
货币并非开天辟地就已存在
o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o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但这样的论点也并
称。 货币单位的确定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演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