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_960_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_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 _开封 _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_ 宋太祖 _。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 _兵权 ,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中央:宋太祖为防止 _宰相 _权力过大,采取 _分化事权 _的办法, 削弱相权。地方:派 _文臣 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 _通判 _,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留部分用作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 _转运使 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_文臣 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影响:积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弊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 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战: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战:_宋真宗 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4、和:辽与北宋议和。
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内容:西夏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的影响:a. 双方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避免战争给社会生产的破坏; b. 促进双方边界贸易往来,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c. 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第 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概况:_女真族 _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 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崛起:_1115_年, _阿骨打 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 _大金 _,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 _军政体制 _,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 _1125_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 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 年, 金军攻破 _开封 _,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 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 赵构就是宋高宗, 后来定都 _临安 _,史称 _南宋 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的“_岳家军_”在 _郾城 _大败金军主力, 并乘胜追击, 迫使金军
后撤。宋高宗和权臣 _秦桧 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 危及他们的统治, 下令岳飞班师,并以“ _莫须有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对峙: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 _岁币 _,双方以 _淮水 _至 _大散关 _一线划定分界线, _宋金对峙 _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 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 _北方人口 _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生产技术 _,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a. 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 _占城稻 _,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宋朝时, 水稻 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长江下游和 _太湖流域 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_产茶 _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 _棉花 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 _江淮 _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a. 丝织业:北宋时, 南方的 _丝织业 _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b.棉纺织业:南宋后期, _棉纺织业 _兴起, _海南岛 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北宋兴起的江西 _景德镇 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_江南地区 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_广州 _、 _泉州 _、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 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 _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及宅巷之内到处开设店铺,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
2、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 _广州 _、 _泉州 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_市舶司 _,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 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