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笔记(DOC 28页)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上)
资源分配者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谈判者
在重要谈判中代表组织
8
人际角色
9
信息传递者角色
10
决策角色
11
1.2.3 管理者的技能
概念 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 加以处理,并 将关系抽象化 的思维能力
人际技能
成功与人打交道并沟通。 理解、沟通、激励、
支持他人,倾听、冲突管理
技术技能
特定领域的过程、惯例、方法、工具
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6
1.2.1 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亨利·法约尔
协调和指挥就是
领导职能: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有效的最沟
通渠道。
指挥
解决成员间冲突。
协调
组织
管理者的五项职能
监控;比较;纠正;
7
控制
计划
决定要完成的任务; 谁来承担这些任务? 如何进行任务分类? 谁向谁报告工作在什么地方做 决策?
者的信任,其个人建议容易被高层采纳,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个人 也容易获得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5 01
1.2 管理者做什么
• 管理者:
– 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 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
人的活动来实现工作目标。
• 组织:
–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 元
– 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 – 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
01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学习目标
• 人际关系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 • 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 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 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价值? •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科学分支 •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为什么? • 当前应用组织行为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 组织行为学模型的三种分析水平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和组织研究的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个体与组织的互动以及组织内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个体行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动机与满足个体在组织中表现出的行为受动机和满足程度的影响。
有三种主要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人们在工作中追求满足的动机来源,有助于组织管理者理解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 个体决策与判断个体在组织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判断。
决策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和决策错误的风险。
个体决策行为可以通过启发式和评估思维等策略来改进,提高组织决策的效果。
3. 个体情绪与情绪劳动个体在工作中会产生情绪,并将其传递给他人。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工作中主动管理情绪的能力,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管理者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策略来促进员工情绪的积极表达和管理。
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整体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方式。
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组织结构和设计的合理性对组织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2. 组织文化与认同组织文化是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组织认同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感。
组织文化和认同可以促进员工凝聚力和组织承诺,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3. 领导与权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管理组织的过程。
权力是领导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的资源和能力。
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类型对组织绩效和成员满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组织环境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变革与适应组织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下需要进行变革和适应。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的动机、激励、决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在实际管理中,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1. 动机与激励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到动机和激励的影响。
动机是个体内部驱使其行为的力量,激励则是外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有效的动机和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2. 决策与问题解决个体在组织中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者需要了解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并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以保证组织的决策质量。
3. 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
组织需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个体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
二、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团队的建设、团队决策、团队合作等方面。
了解团队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1.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成员角色的分配以及团队协作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决策团队决策是指团队成员在面临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决策的模式和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3.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团队合作是团队行为的核心,也是团队能否顺利达成目标的关键。
管理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的协作效能。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一、学习班1.制度设计就是制度对行为、心理预期的判断;2.涉及人的管理,一定比想象的复杂,莫非定律:一个可能坏的结果出现,其结果一定比想象的更坏;3.企业文化的制高点是企业家的道德和修养;4.遵守道德要付出成本;5.解决人的问题,不可能靠一种方法,它是一个系统的思考;6.东方人思维:思辨,西方人思维:实证,即比较7.找出工作好的员工,就是找出工作差的员工8.思想就是方法9.山有多高,水有多高10.只要把一项工作分解成可操作的执行定义,就是量化11.只要是无法量化,关注结果12.人事战略:基于未来,基于人性13.选人:(1)素质,基本能力;(2)技能,专业能力;(3)道德水平,求职动机14.制度体系对两类人不适用:(1)性格有问题;(2)道德有问题15.管理是一种修养、习惯,能力折射出修养、习惯,影响你的生活,管理要靠制度16.分享才能做大17.选人用人:(1)能力;(2)忠诚,靠制度保证18.挣钱与做企业是两回事,挣钱只是目的,做企业是过程,不能急功近利19.管人三条:(1)有梦,没梦的当不了企业家,生活方式;(2)要狠,不狠的人做不了企业,当不了老板,定规矩,用制度;(3)还原本性,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本性20.不要夸大战略的指引对管理的影响21.战略,必须清楚地知道企业在未来是做什么的,然后研究怎么做,包括3个要素:愿景、目标、方法22.星巴克犯过的错误:品牌过度商品化,偏离了核心特质23.搭班子(以人做事),定战略(以事带人),带队伍—柳传志的江湖24.当管理遇到哲学就无解了25.组织产生—解决效率问题—有效的专业化的劳动分工—解决管理的根本问题,专业化分工越细,组织运行效率越高26.人力资源两条主线:(1)对组织与工作系统进行研究,人与工作匹配的原则;(2)研究人,工作认识在先,然后才是人27.管理从组织开始,组织是战略实施的主体—方法论28.管理从来没有理论,知道的叫实践,不知道的叫理论29.工作分析:将复杂工作尽可能分解为最简单的工作单元30.工作评价:用同一把尺子(报酬因素)衡量岗位价值以确定岗位的薪酬水平,四大要素:责任(权重4)、知识技能(3)、努力程度(2)、工作环境(1)31.管理解决度的问题,文化解决人的问题,组织解决工作问题32.人力资源规划:规划人与工作的匹配33.做什么,从职责中来;怎么做,从流程中来;改善提高,从工作结果中来34.领导—决策—做正确的事,管理—执行—正确的做事35.绩效考核,关注结果;绩效管理,关注于过程、指导和改善36.管理首先是种威慑,有刀未必杀人,无刀肯定杀不了人37.企业文化:企业长期发展中的习惯。
组织行为学笔记
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多层次相交切性:第一层,个体;第二层,群体;第三层,组织;第四层,组织的外部环境。
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学科,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这是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
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即知、情、意过程。
社会知觉:是指主题队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1.观察;2.选择;3.组织;4.解释;5.反应。
(五个阶段)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原因):1.知觉防御;2.首因效应;3.晕轮效应;4.投射。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经营管理价值观可分为:1.最大利润价值观(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2.委托管理价值观;3.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
其包括: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
《组织⾏为学》课堂笔记《组织⾏为学》课堂笔记第⼀章绪论⼀、组织、组织⾏为学的概念1.组织1)含义:组织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构成,为了达到共同的⽬标,通过权责分配与层级结构所构成的完整的有机体。
注:“组织”含义的五个层次⑴组织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组织不能脱离社会环境,且组织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⑵组织由⼈构成:⼈是组织的主体。
⑶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共同的⽬标:没有⽬标,不称之为组织。
⑷组织通过权责分配与层级结构构成。
⑸组织是完整的有机体:由于组织由⼈组成,所以组织有⽣命特征。
2)作⽤:⑴⼈⼒汇集。
⑵⼈⼒放⼤:团队的绩效应当⼤于团队中每个⼈的绩效之和。
2.组织⾏为学:综合运⽤于⼈有关的各种组织,采⽤系统分析的⽅法,研究组织管理当中⼈的⼼理和⾏为的规律性,⽤科学的⽅法改进管理⼯作,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以便于⼩实现组织⽬标的⼀门学科。
⼆、⼈性观的发展注:依据西⽅对于⼈性的假设,⽽⾮依据中国对于⼈性的假设。
1.1900~1927年:理性经济⼈假设(X理论):以泰勒(泰罗)代表的科学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的本性是不喜欢⼯作的,只要有可能就逃避⼯作。
2)由于不喜欢⼯作,所以绝⼤多数员⼯需加以控制、强迫和指挥。
3)⼈在本性上是不能⾃律的,容易受到他⼈的影响。
4)⼈们⼯作是为了⽣存,只有⾦钱与其它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作,才具有驱动⼒。
2.1920年始:社会⼈的假设:以梅奥为代表的⼈际关系管理(霍桑试验)为代表。
基本假设:1)⼈⼯作的主要动机,并⾮经济利益,⽽是社会需要,是需要从同事中获得的基本认同感。
2)⼯作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作变得简单乏味,因此必须从⼯作关系中获得⼯作的意义。
3)⾮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经济诱因对⼈的影响更⼤。
4)⼈们最期望融洽上下级关系,并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其社会需要。
3.⾃我实现⼈性假设(Y理论):以麦格雷⼽的⾃我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作是具有⾃主、挑战、个⼈成长、充分发挥⾃我潜能等更⾼要求的。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一、第一部分: 导论:二、管理的职能(一)计划: 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二)组织: 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三)领导: 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三、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 以及纠正重大偏离。
四、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五、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技术技能: 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六、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 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七、概念技能: 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的智力水平。
八、组织行为学(一)含义: 组织行为学(OB)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1)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组织(2)基本模型:A.因变量: 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 (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了解的).生产率: 对效果(实现目标)和效率(以低成本实现目标)两方面的测量。
缺勤率: 指的是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 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织, 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 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 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 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 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B.自变量: 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因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3)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了解)第二部分: 个体一、传记特征:对人的了解, 最简单的、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其基本状况信息, 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1.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1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创新。
○3管理的起点:自我管理。
○4管理的四观:1)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角色观:三大类,十种角色。
a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的技能观: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注意:各个管理层各种技能的大概要求比例4)管理的活动观总结:因为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老师上课所说重点,上诉内容都是可能涉及的考点。
2.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1什么是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2组织的类型:生产组织,营利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整合组织;公益组织。
○3组织存在必备三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4行为的定义:狭义的行为:人的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人的外显活动和心理活动;○5人的行为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心理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6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7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1)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3)研究目的:更好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取得最佳工作绩效。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9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相交叉;多层次相交切;2)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管理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3)实用性○10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罗伯特·欧文英国工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人事管理之父”查斯·巴贝奇英国偏重管理技术的研究,劳动分工。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组织⾏为学笔记整理组织⾏为学笔记整理第⼀部分:组织⾏为学的相关内容名词解释:(重点)1、组织⾏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三者之间相互作⽤的学科。
组织:有着指导⽬标并被精⼼构建的社会实体。
群体:⼀些拥有共同⽬的的并经常相互作⽤的⼈。
个体: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简答题:(重点)1、组织⾏为学的研究⽅法(1)现场研究法(观察法):运⽤感官对⼈的⾏为进⾏观察和分析。
优点:⽅法简单、使⽤⽅便、效果直观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2)访谈调查法:运⽤⼝头的信息沟通⽅式,传递与交流,分析⼈的⼼理与⾏为。
优点:双向沟通、增强情感交流、相互了解、信息明确缺点:⽆法明确避免主观因素、暗⽰、诱导形成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标准的问卷量表对⼈的⼼理与⾏为进⾏分析调查。
五等分法:最⽀持⽀持中⽴反对最反对+2 +1 0 -1 -2优点:应⽤范围⼴缺点:避免随意性(4)实验法和⼼理测验法:运⽤标准的测量表,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的⼼理与⾏为进⾏测试分析。
优点:⽅法科学、严谨、有⼀定准确性缺点:复杂、繁琐、难以⼤⾯积推⼴(5)建⽴模型的⽅法来反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组织⾏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
(重点)2、组织⾏为学的⽬的和意义:(*)管理好⾃⼰:更好的清楚⾃⼰的愿景,了解⾃⾝的特点,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升⾃我素质,让组织中的每⼀个都充分发挥⾃⾝的能⼒,热情⽽有创造性的⼯作,为组织效⼒。
管理好别⼈:通过对⼈的⾏为和⼼理规律的认识,更好的了解他⼈的需要和⾏为取向,掌握更好的与⼈合作、激励他⼈、与⼈沟通、处理冲突和领导他⼈的能⼒,使整个组织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
管理好组织:通过深⼊了解由⼈组成的组织系统的本质,掌握必要的组织设计和分析理论,⽅法和⼯具,从⽽正确的构建合理组织系统,使其既能达成现有的⽬标,保持内部和谐和相对稳定性,⼜能不断学习和创新,使整个组织系统保持健康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绪论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更系统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学科来源:心理学:学习、动机、个性、知觉、培训、满意感、决策过程、态度测量、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团队、沟通、权力、冲突、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人类学: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社会心理学:行为变化、态度改变、沟通、群体决策过程;政治学:冲突、权力、领导理论。
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F. Taylor 科学管理、时间动作分析;H. Fayol 管理的基本要素与14条原则;M. Weber 行政组织的层峰结构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Munsterberg《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选拔与培训;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K. Lewin B= f(P,E);社会测量学(J. Moreno):人际关系分析;需要层次理论(A. Maslow):动机与激励科学管理的先驱:F. Taylor:生于清教徒家庭,认为人天生应勤奋劳动,制止奢侈与浪费;伯利恒钢铁公司,6年时间从学徒到总工程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工时分析、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等。
管理的实践家F. Taylor的主要思想:观念的革命:由分蛋糕变成把蛋糕做大科学管理原理:由管理人员把过去工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决窍集中起来;科学地挑选工人;将科学和工人的科学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胡萝卜加大棒:工人与管理者的差别F.Taylor主要措施:低效率的根本:有意的磨洋工和无意的磨洋工主要措施:工时分析(搬铁块实验、铲煤实验);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Taylor主要追随者:F. Gilbreth & L. Gilbreth(吉尔布雷思):therblig;Frank Gilbreth于1885年17岁时放弃了上大学机会去当一名砌砖工;18个动作 5个动作;Lillian Gilbreth于1915年获得工业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管理心理学》;“一打孩子”《Cheaper by the dozen 》H. Gantt:Gantt 图表一般管理理论的倡导者:H. Fayol(1841——1925)法国工业家,高层管理者;6类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E. Mayo;照明实验:绕线圈(光线与效率);谈话实验:谈话可以提高生产率;非正式群体: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群体的相互影响:阿希范式:个体的判断条件;群体的设置(5个实验人员;实验人员的权威;群体的大小);个体判断受到群体的影响(1/3)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A. Maslow的发现:经过1000多种需要的分析,可以把基本的需要类型分为5类;需要是要逐层满足的;只有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产生长远的激励效果;了解组织行为学:个体水平:个性、激励、行为、态度、满意感;群体水平: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决策、冲突与权力、领导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水平: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流程再造。
00152 组织行为学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593)应用30个一、组织基础篇1组织行为学概论2研究方法3未来组织特点二、个体行为篇4个体行为基础5认知与情感6个体态度和价值观7个体需要和激励三、群体行为篇8群体行为心理9团队建设管理10信息沟通11冲突及其管理12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篇13组织结构14组织文化15组织改革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第一节组织的结构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方法2第一节研究的设计识记:(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及意义;(3)理论研究及意义;(4)应用研究及意义;(5)研究中的变量;(6)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案例研究设计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1、识记:(1)研究的基本术语(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2)实验法的概念;(3)观察法的概念及分类;(4)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5)调查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6)测量法的特点2、领会:(1)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2)观察法的意义;(3)案例研究法的意义;(4)调查法的特点3、应用:测量法有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节研究论文的撰写1、领会: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的问题2、应用:如何写作研究论文第三章未来组织特点2第一节员工多元化1、识记:(1)什么是员工多元化;(2)同化的概念;(3)员工多元化的主要维度与次要维度2、领会:(1)员工多元化对管理的影响;(2)如何评价员工多元化3、应用:员工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灵活化1、识记:(1)什么是管理灵活化;(2)灵活化的基础:扁平化和网络化;(3)组织结构的网络化2、领会:(1)灵活化对管理的影响;(2)灵活化的意义;(3)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4)灵活化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5)灵活化对群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应用:灵活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四章个体行为基础第二节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1、识记:(1)社会化的概念;(2)社会教化;(3)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2、领会:(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识记:(1)动机的概念;(2)挫折与冲突;(3)兴趣及特点;(4)理想和信念;(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6)气质、特点及类型;(7)性格及特征2、领会:(1)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动机的功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4)性格的特征第五章认知与情感第一节认知与智力1、识记:(1)认知;(2)感知;(3)注意及其功能;(4)注意的特征;(5)记忆及其过程;(6)记忆的类型;(7)表象及其类型;(8)思维及特点;(9)思维的主要形式;(10)语言的定义和分类;(11)影响语言交往的主要因素;(12)思维的基本过程;(13)智力及表示的方式2、领会:(1)感知的基本特征;(2)记忆对于个体行为的作用;(3)表象的作用;(4)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第二节情感与情商1、识记:(1)情绪与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3)个体的社会性情感;(4)情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5)自我意识2、领会:(1)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2)个体应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个体态度和价值观2第一节态度及其转变1、识记:(1)态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态度的转变;(3)服从、同化、内化2、领会:(1)态度的特征;(2)行为对态度影响的三种理论解释;(3)态度的功能;(4)态度转变的五个层次;(5)影响个体态度形成的因素;(6)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因素3、应用: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一般过程分析第二节价值观及其重要性1、识记:价值观2、领会:(1)奥尔波特对价值观的分类;(2)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3)斯蒂芬?P?罗宾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第三节工作满意度1、识记:(1)工作满意度;(2)个体的公平感2、领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应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第七章个体需要和激励4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1、识记:(1)需要;(2)动机;(3)形成需要的条件;(4)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5)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2、领会: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1、识记:(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2)麦克里兰的需要层次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正强化与负强化;(5)影响归因的因素;(6)目标管理2、领会:(1)如何理解激励的概念;(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3)麦克里兰提出的增强个体成就需要的四点建议;(4)改变不公平状态的六种方式;(5)公平理论关于与不公平报酬有关的四种观点;(6)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7)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8)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3、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制定激励计划的步骤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1、识记:(1)挫折;(2)挫折容忍力;(3)精神宣泄法;(4)心理咨询法2、领会:(1)挫折的意义;(2)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3、应用:(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产生挫折感以后员工的表现;(2)员工挫折心理矫正的方法第八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4第一节群体动力论1、识记:(1)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职能群体与任务群体;(4)工作群体与休闲群体;(5)非正式群体的种类;(6)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7)群体凝聚力;(8)群体领导者影响群体心理的方式;(9)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合群因素2、领会:(1)群体的特征;(2)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3)群体的发展步骤;(4)形式非正式群体的基础;(5)群体心理的特点;(6)群体规范的作用3、应用:(1)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第二节人际关系及心理活动1、识记:(1)喜欢及影响因素;(2)利他行为;(3)爱他性利他与补偿性利他;(4)攻击及特征;(5)攻击产生的基础2、领会:(1)利他的特征;(2)紧急利他的特征;(3)利他的基础;(4)影响利他的因素;(5)如何减少员工的攻击第三节群体中的基本行为规律1、识记:(1)凝聚力;(2)士气;(3)从众行为及形式2、领会:(1)产生从众行为的群体原因;(2)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原因;(3)从众的意义3、应用:(1)影响凝聚力的因素;(2)如何提高员工士气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4第一节团队与群体的异同1、识记:(1)团队;(2)群体;(3)团队形成的五个时期2、领会:(1)团队的特点;(2)团队建设的意义3、应用: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第二节塑造高绩效团队1、识记:(1)高绩效团队;(2)高绩效团队的主要角色2、领会:(1)高绩效团队的作用;(2)高绩效团队的特点;(3)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第三节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1、识记:(1)团队管理中的冲突问题的种类;(2)流言蜚语;(3)团队成员建立信任的五个方面2、领会:解决团队缺乏生气问题的主要方法3、应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第十章信息沟通3第一节信息沟通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沟通;(2)信息沟通过程的六个环节;(3)影响信息沟通过程的因素;(4)信息沟通的类型;(5)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领会:(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下行沟通的作用第二节信息沟通网络1、识记:(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网络;(3)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4)网络化;(5)电子化信息沟通;2、领会:(1)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2)网络化的作用;3、应用:(1)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2)电子化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三节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识记:(1)管理层的沟通;(2)管理中的沟通问题2、领会:管理层沟通的重要性3、应用:如何改进管理中的沟通第十一章冲突及其管理4 第一节冲突及其种类1、识记:(1)冲突;(2)竞争;(3)冲突的层次;(4)冲突的类型;2、领会:(1)冲突的特点;(2)冲突与竞争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笔记
价值观及跨文化管理一、美国员工的工作价值观1、新教徒工作伦理1940-50年代重视工作勤奋、保守、忠于组织2、存在1960-70年代中期生活品质、不从众、追求自主、忠于自我3、务实1970年代中期-1980年代后期成功、成就感、富有野心、工作勤奋、忠于事业4、X世代1990年代-现在弹性、工作满足感、休闲及人际关系之维度二、中美两国职工在组织中的需求中:工资和奖金较高美:工作出色而受到赞扬福利待遇较好能在工作中得到友情三、跨文化的价值观(差序结构)霍夫斯培德的构架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社会结构结合松散集体主义:社会结构结合紧密2、权利差距(权利距离: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纳和认可程度)权利差距大—尊敬权威韩国、新加坡、香港权利差距小—不畏权势美国、英国、德国、北欧3、不确定性规避(一个国家的人民喜欢结构化而不是非结构化情景的程度)低不确定性规避:容忍风险、泰然处之美国、英国高不确定性规避:焦虑风险、规则行为德国4、阶段取向长期取向:看重节俭、持久与传统的国家文化短期取向:看重此时此地的国家文化5、男性化与女性化男性气质:国家文化支持传统男性角色如成就、权利以及控制力的程度及重视决断力和物质主义德国女性气质:男女角色的差异程度很小,强调社会关系和谐挪威、丹麦总结:(1)与领导风格关系最紧密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2)与组织密切相关的跨文化因素是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回避(3)跟激励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不确定性回避、男性和女性化费孝通“差序格局”—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翻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来,按照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关系的亲疏1、从差序格局看“工具—混合—情感”关系(由内到外):家人圈通过情感性关系和需求法则来维系,熟人圈通过混合性关系和人情法则来维系,生人圈通过工具性关系和公平性法则来维系2、差序格局下的个人社会网管理启发:关键人物工作价值观1、含义:个体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的表述,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知识点框架:
-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范畴
- 个体行为相关理论
- 群体行为相关理论
- 组织层面相关理论
思维:
- 老师分析不同理论时的逻辑推导过程
- 案例分析中展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思路
重难点和易错点:
- 重点标注关键理论的核心要点
- 用特殊颜色标记易混淆概念
补充点:
- 老师提及的相关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
- 对理论的拓展性解释和最新研究成果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 分析不同知识点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 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
组织行为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2、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3、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研究分析工作组织中的行为,二、是提高管理者解释、预测、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1、个体行为内部因素: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知觉、动机等外部因素(组织环境和政策):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工作环境、技术、领导方式、奖励制度、管理控制方式2、群体行为研究组织中群体行为的方式,以及影响群体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因素。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体构成、群体的规范、沟通、团队建设和冲突、群体思维与决策以及群体文化、领导等等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笔记(可打印修改)
导论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和给概念技能(即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比较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具体地讲,举止行为学关注如何改进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减少流动率、减少工作产所中的越轨行为、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增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管理学3.什么是组织?家庭单元是否是一个组织?请解释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4.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在履行10种不同的角色和行为。
他将他们分为三类,一种是关于人际关系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第二种是有关信息的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第三种是关于决策制定的(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5.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点”?权变观点(有时又称为情境方式)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组织是不同的,它们面对的环境是不同的,因此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6.心理学和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有何不同?心理学是一门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解释,有时还包括对行为进行改变的科学,他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社会学研究的是与社会环境或文化相联系的人。
具体地讲,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最大的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起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
7.组织行为学模型中的三种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互相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既然工作满意度不是一种行为,为什么还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因变量?首先,它是与绩效有关的重要因素;其次,因为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价值偏爱8.什么是效果和效率?它们与组织行为学有什么关系?效率是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
组织行为学最全笔记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和调查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观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后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二、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答: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①边缘性、综合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②两重性。
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③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
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
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答: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重要的意义是: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一、(一)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二)对组织涵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动态)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就是把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配合关系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静态)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它自身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或成为独立的法人,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3)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4)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5)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6)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7)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的概念(一)①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②狭义的行为:指有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③广义的行为:除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二)人的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
组织行为学精简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个人总结〕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一、人的行为的特点:5.人的行为的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根底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转变消极行为,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三、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1.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良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进展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试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安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四、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一 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二、知觉的过程:1.观察 2.选择 3.组织 4.解释 5.反响三四、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以事务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无视事务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务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五、态度的特性:六、管理者怎样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说明他们真诚的关心员工的利益3.改善工作,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开展目标七、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八九、气质及神经过程的根本特征: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和抑止过程,根本特征为:十、气质类型的划分: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兴奋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抑止型〕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一、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笔记(DOC 28页)————————————————————————————————作者:————————————————————————————————日期:《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笔记详情Miss Lei2020-10-20 组织管理学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的定义,主要目的2.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A工作专门化B部门化C指挥连D管理跨度E集权与分权F正规化3.组织设计决策:有机式与机械式4.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技术,战略,规模,环境不确定性5.常见的组织设计:简单型,职能型,事业部型6.现代的组织结构:团队结构矩阵型和项目型结构内部自治单位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组织行为学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的基础1.常见的组织设计:简单结构官僚结构矩阵结构2.组织设计的新方案团队结构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战略规模技术环境管理学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1.人际沟通过程方法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信息超载,防卫,语言,民族文化)克服方法(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2.组织中的沟通非正式与正式沟通沟通信息流向(下行,上行,斜行,横向)组织沟通的网络(链式,轮式,全通道式)(小道消息)3.理解信息技术4.技术如何影响管理沟通和组织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沟通1.沟通过程方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水平沟通)2.人际沟通口头书面非语言3.组织沟通正式的小群体网络(链式,轮式,全通道式)小道消息电脑辅助沟通知识管理4.沟通渠道的选择5.有效的沟通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信息超载情绪语言沟通恐惧6.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沟通障碍沟通中的沉默“政治上准确的”沟通跨文化沟通(高低文化情境文化指南)管理学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管理的重要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过程图工会3.人力资源规划当前评价(职务分析植物规范职务说明书)满足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4.招聘与解聘招聘方式员工推荐解聘方案5.甄选A甄选决策的结果(方块图)B信度和效度C甄选手段类别(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检测面试履历调查体格检查)工作抽样评价中心D 上岗引导6.员工培训技能分类(技术的,人际关系的,解决问题的)培训方法(在职脱产)7.员工绩效管理(1)绩效评估方法书面描述法关键事件法评分表法行为定位评分法多人比较法(分组排序法个体排序法配对排序法)目标管理法三百六十度反馈法(2)薪酬与福利影响薪酬于福利的因素基于技能的薪酬8.职业发展管理者职业发展的成功要领9.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员工队伍多样化的管理性骚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组织行为学第十八章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1.人员选拔实践初始选拔(申请表背景核查)实质选拔(书面检测绩效检测面试)条件选拔(药检背景核查)2.培训与开发方案培训的类型(基本读写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问题解决技能道德培训)培训方法个性化的正规培训方式,符合员工风格(阅读型观察型倾听型参与型)评估有效性(人格培训氛围)3.绩效评估A目的B评估内容(结果行为特质)C谁来评估(360度评估法)D绩效评估方法书面报告法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行为定位评分法强迫比较法(小组顺序排序法个人排序法)目标管理法E改进评估的建议使用多个评估人有选择的评价培训评估人给员工提供豁免程序F提供绩效反馈4.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人员选拔绩效评估)四种文化维度下的绩效评估5.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减少工作与生活冲突的方法)多元化培训管理学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1.表格的力量外部力量(市场政府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变化)内部力量(组织战略劳动力队伍薪酬与福利新设备员工的态度)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2.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风平浪静观(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过程)急流险滩观3.变革管理A变革类型(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的变革)组织发展的技术(发展更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建议)B应对变革的阻力原因(不确定性担心个人损失顾虑是否符合组织利益)减少阻力的技术(a教育与沟通b参与c促进与支持d谈判e操纵与合作f强制)4.变革中的新问题A组织文化变革对适合变革的情境的认识(危机易人小弱)如何实现变革B持续的质量改进和流程再造C处理员工压力压力来源(个人的职务的)症状减缓压力(组织因素个人因素)5.激发创新A创造与创新B创新的激发与培育创新的因素(结构因素文化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组织行为学第十九章组织变革与压力管理1.变革的动力(劳动力性质技术经济冲击竞争社会潮流世界政治)2.推行有计划的变革(目标内外推动着的区别)3.变革的阻力公开的与直接的潜在的与延后的变革的阻力(个体组织)克服变革的阻力(a教育与沟通b参与c 支持与承诺d谈判e操纵和收买f 选择接受变革的人g 强制)4.推行变革的具体做法卢因的三步模型科特的八部计划模型行动研究(诊断分析反馈行动评价)组织发展(组织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敏感性训练调查反馈过程咨询团队建设群体间关系的开发价值探索)5.当代管理者面对的变革问题工作场所的技术(持续改进过程流程再造)激发创新(创新源新思想的倡导者)创建学习型组织(单环与双环学习特点管理学习)管理变革(文化制约)6.工作压力及其管理压力压力的潜在来源(环境组织个体压力的累加性)个体差异(认知工作经验控制点自我效能感敌意)压力的后果(生理心理行为)管理压力(个人组织)领导管理学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组织行为学关注领域目的1.态度✓态度的三种构成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与工作相关的三种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态度与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减少失调的愿望的由那些因素决定)2人格✓人格特质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MBTI)(社交倾向资料收集决策偏好决策风格)大五人各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意识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情绪智力(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从人格特质预测行为(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控制冒险性)✓不同文化下的人格类型✓对管理者的意义(约翰霍兰德的“人格—特质匹配理论”)3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目标情境)归因理论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有选择的接受假设相似性刻板印象晕轮效应)4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注意保持复制强化)➢行为塑造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的行为基础1 能力心理能力(维度: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智力分类(认知社会情绪文化)体质能力2 传记特点年龄(重视离职率缺勤率生产率工作满意度)性别种族任职时间3学习A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B行为塑造方法:强化(积极消极忽视)强化程序(间断连续)行为校正(组织行为学校正)存在问题组织行为学第三章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态度的构成2.态度决定行为调节变量自我知觉理论3.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其他工作态度(组织支持感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之间的差异)4.工作满意度测量(单一整体评估法综合评价法)影响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金钱)对工作场所的影响A表现(退出建议忠诚怠工)B工作绩效C组织公民行为D客户满意度E缺勤率F流动率G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组织行为学第四章人格与价值观1.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环境)2.人格特质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外/内向型领悟/直觉性思维/情感性判断/感知型)大五人各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3.主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自我监控冒险性A型人格主动型人格4.价值观(1)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A权利距离B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C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D不确定性规避E长短期取向(2)用来评估文化的GLOBE决断性未来取向性别差异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组内集体主义绩效取向人本主义5.人格价值观与工作场所(1)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匹配理论”(现实性研究性社会性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知觉与个体决策1.影响知觉的因素2.对他人做出的判断归因理论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招聘面试绩效期望自我实现语言种族轮廓绩效评估)3.直觉和个体决策之间的关系4.如何做出决策(1)例行决策模型步骤(界定确定分配开发评估选择)假设(问题清晰选项已知偏好明确稳定没有时间费用的限制最终选择效果最佳)(2)在决策中提高创造性创造性的三要素模型(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潜能内在任务动机)5.在组织中做出实际的决策有限理性常见的偏见和错误(过分自信的偏见锚定偏见验证偏见易获性偏见代表性偏见承诺升级随机错误赢家诅咒事后聪明偏差)直觉模型(八种情况)个体差异(人格责任感高自尊的人性别)组织的限制(绩效评估奖励体系正规规则系统中强加的时间限制历史惯例)文化差异6.决策中的道德问题三种道德决策标准(功利主义注重人权注重公正)管理学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1.群体的发展阶段(形成震荡规范执行解体)2.基本的群体概念角色规范和遵从(阿希实验)地位系统群体规模(搭便车效应)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与生产力的关系(方块图)冲突惯例(冲突的三种观点;冲突与绩效的关系)3.群体决策优势与劣势比较群体与个体决策的指标(精确性速度创造性受接纳的程度效率)提高群体决策的技术(电子会议提名小组技术头脑风暴)4.理解群体工作的行为(1)群体工作模型(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规模内部冲突水平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压力)图示:(2)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8个)(3)群体成员资源(个人能力人格特点)(4)群体结构(变量:角色规范地位规模正式领导)(5)群体运行过程(信息交流处理群体决策领导行为权力运作处理冲突)(6)群体任务(简单复杂)5工作团队的类型(分类依据—目的结构成员持续时间)职能型团队自我管理团队虚拟工作团队跨职能团队6高绩效工作团队的特点✓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的支持和外部的支持7管理工作团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收益分成)组织行为学第九章群体行为的基础1.群体的分类命令任务利益友谊型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2.群体的发展阶段五阶段模型用于有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的模型3.群体结构角色(角色认同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冲突心理契约津巴多的监狱实验)规范:霍桑研究规范的主要类型:形象,社交约定资源分配从众(参照性群体)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地位(1)地位获得的三种来源(2)地位与规范,群体互动,公平,文化的关系规模(社会惰化)内聚力(群体内聚力与绩效规范和生产率的关系)矩阵图4.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5.群体思维和群体偏移群体思维的症状出现的情境管理者怎么做6.群体决策技术(互动群体头脑风暴名义小组技术电子会议)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理解工作团队1.团队与群体的差异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团队交叉功能型虚拟团队)2.建设高绩效团队(1)外界条件(资源领导氛围体系)(2)团队构成(成员的能力人格特点角色配置多样化团队规模队员的灵活性队员偏好)(3)工作设计(4)过程(共同目的具体目标团队功效冲突水平社会惰化)3.如何使个体转化为团队成员挑战塑造(选拔培训奖励)管理学第十六章激励员工1.动机的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需要)2.早期的动机理论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C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3.当代的动机理论◆麦克李兰的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参与反馈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特征模型A(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B 如何拓展工作◆公平理论(参照对象)◆期望理论4.当代动机问题(1)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2)绩效工资方案(3)账目公开管理(4)激励新型劳动力4激励员工的一些建议(8个)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基本的动机概念1.动机的三个关键要素(强度方向坚持性)2.早起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5当代动机理论(1)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2)认知评价理论(3)目标设置理论(具体的困难的反馈参与权变因素假设文化制约)5 目标管理:目标设置理论的实践(1)自我效能感即“社会认知理论”(如何提升)(2)强化理论(3)公平理论四种参照比较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4)期望理论6 整合组织行为学第七章动机:从概念到应用1.通过改变环境的本质进行激励(1)工作特征模型A(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B激励潜能分数(2)重新设计工作(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3)可替代性工作安排(弹性时间制工作分担远程办公)(4)不要忘记能力和机会能力*动机*机会表现机会2.员工卷入方案(参与管理代表参与质量圈)3.奖励员工支付什么——薪资结构如何支付——浮动工资方案(计件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利润分成收入分成员工持股计划)技能工资方案灵活福利内在奖励:员工认可方案管理学第十七章领导1.管理者和领导者2.早期的领导理论(1)特质理论(内在驱动力领导愿景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的知识)(2)行为理论艾奥瓦大学的研究(独裁型风格与民主型风格)俄和俄州立大学(定规维度关怀维度)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工导向生产导向)管理方格(乡村俱乐部型团队型中庸之道型任务型贫乏型)3.权变的领导理论(1)费德勒模型✓确定情境因素的三个权变维度(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2)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成熟度与能力和愿望✓四种领导风格(告知推销参与授权)✓模型(3)领导者参与模型✓权变因素✓领导风格(独裁个别磋商群体磋商推动于促进授权)(4)路径—目标理论✓四种领导行为(指示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取向型)✓环境的权变因素✓下属的权变因素6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1)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2)领袖魅力型领导与愿景规划型领导(3)团队领导团队领导者的具体角色7有关领导的当前问题(1)领导者与权力(五种来源:法定强制奖赏专家参照)(2)创建信任的文化✓信誉✓信任的五个维度✓如何构建信任(3)通过授权领导(4)性别与领导(5)领导风格与文化(6)有时领导没有必要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章领导的基本观点1.特质理论2.行为理论✓俄核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密歇根大学(员工导向生产导向)✓管理方格3.权变理论4.费德勒模型(1)人质资源理论(2)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3)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4)目标-路径理论(5)权变变量和预测(6)领导者参与模型组织行为学第十三章当代领导问题1.心理定格2.鼓舞人心的领导理论领袖魅力型(如何影响下属第五级领导)变革型(交易型与变革型)3诚信领导信任的维度三种信任类型信任的基本法则4当代的领导角色团队领导(角色)导师制自我领导(建议)在线领导5对领导观念的挑战作为一种归因的领导领导者的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6发现和创造有效的领导选拔培训管理学计划管理学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1.决策制定的过程识别—确认—分配权重—开发—分析—选择—实施—评估2.决策的普遍性3.作为决策的管理者(1)制定决策:理性有限理性直觉(承诺升级)直觉(经验价值观认知潜意识发动)(2)问题和决策类型机构良好的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程序规则政策)结构不良的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集成问题类型—决策类型—组织层次模块图)(3)决策制定的条件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最大化最小收益矩阵图(4)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管理学第七章计划的基础1.为什么要制定计划目的计划和绩效的联系2.管理者如何制定决策(1)目标和计划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分类:宽度时间具体性使用频率(2)设立目标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典型的目标管理程序步骤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征目标设立的步骤(3)开发计划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层次环境时间)3 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1)对计划的批评(2)动态环境下管理学第八章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过程确定—SWOT—构造—实施—评估(核心能力机会威胁识别组织的威胁)2.组织战略管理的类型(1)公司层战略SWOT分析和大战略矩阵图大战略——增长紧缩稳定稳定公司业务组合分析BGC矩阵(2)事业层战略A竞争优势竞争战略B产业中的各种竞争力量C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焦距战略(3)职能层战略管理学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1.评估环境的技术(1)环境扫描竞争对手情报全球扫描(2)预测预测技术(定性与定量有效性)定量预测:时间序列分析回归模型等定性预测:评估小组意见销售人员意见顾客评估(3)标杆比较步骤:成立收集分析准备和实施2 分析资源的技术(1)预算类型:现金收入费用利润改进预算的建议(2)排程甘特图负荷图PERT图(3)盈亏分析平衡盈亏平衡点公式(4)线性规划3 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过程脚本计划(防备意外事件)控制管理学第七章计划的基础1.三种控制系统(市场官僚小集团)2.控制过程✓衡量四种方法: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走动管理✓比较✓纠正(采取管理行动)改进实际工作修订标准3.控制的类型前馈同期反馈4.有效的控制体统的特点(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灵活性可理解性合理的标准战略地位强调例外多重标准纠正行为)5.控制中的权变因素规模职位和层次分散程度组织文化活动重要性6.当代控制问题工作成所的隐私员工偷窃工作成所暴力管理学第十九章作业及价值链管理1.作业管理及作业系统(输入转化输出)2.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及战略地位3.价值链管理的目标4.要求:协调与合作技术投资组织过程领导员工组织文化和态度5.实施价值链管理的优势(销售量成本市场分额存货质量交货速度后勤客户)6.实施价值链的障碍(组织障碍文化态度能力要求人员)7.当代作业管理的问题电子制作技术的作用质量领先(质量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质量目标(ISO9000 6 )组织行为学第二十章控制组织绩效1.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性(资产管理提供顾客价值的能力组织名誉衡量组织知识)2.衡量组织绩效组织生产率组织有效性产业中的排名3.衡量和监控组织绩效的工具✓财务控制传统的财务控制的方法(流动性杠杆活动性收益率)其他的衡量标准:经济附加值EVA 市场附加值MVA✓信息控制✓平衡计分卡方法✓最佳实践的标杆比较执行标杆比较的步骤4.帮助组织获得高绩效中经历的角色选择设计付诸行动5.常见的绩效衡量和报告问题过多的细节,多读复杂的衡量标准冲突报告绩效数据和和目标之间的不相关不相关的数据资源用户化的失败复杂的图表管理学第一章1.管理者(组织层次矩阵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2.管理职能和过程3.管理角色(眀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14种)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播—决策制定)4.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5.管理系统6.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管理(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7.组织的特征(目的结构人员)8.管理的普遍性(规模领域类型层次)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1.管理的历史背景(劳动分工产业革命)2.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W·泰罗(四条管理原则)吉尔布雷斯夫妇3.一般行政理论亨利·法约尔14条管理原则马克思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4.管理的数量方法(或称为“运筹学”或“管理科学”)查尔斯·桑顿5.理解组织行为罗伯特·欧文(工作条件环境)雨果·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玛丽·福莱特(人员导向)切斯特·巴纳德霍桑研究6.当前的趋势和问题(1)全球化(2)劳动力多元化(老龄化)(3)创业精神(电子商务交易类型:B2B B2C C2C G2B; 电子企业;电子企业介入的领域)(4)在电子领域中进行管理(5)对创新和弹性的需要(6)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 )(7)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学习型与传统型的区别)(8)工作场所的精神境界管理学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1.管理者的万能论和象征论2.组织文化维度(1关注细节2成果导向3员工导向4团队导向5进取型6稳定性7 创新与风险的承受力)强文化与弱文化文化来源:创始人第一批人如何学习文化3 外部环境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公众压力团体)一般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技术条件全球条件)4.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矩阵(复杂性)利益相关者关系(顾客社会和政治活动团体敬重你跟着贸易和行业协会政府媒体供应商社区股东工会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