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社会学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关于社会性别研究的论文

大学生关于社会性别研究的论文

社会性别理论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现已逐渐发展成为西方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应用性较好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在很多项目和制定公共政策中得到应用。

社会性别是不用于生物性别,生物性别指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而社会性别是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表达了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的社会标准。

而性别作为社会性别的基础,由遗传基因和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不会自动改变,但社会性别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会因时而变。

现在,社会性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具备的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于社会性别具有学术性的意义,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是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本,二性关系与权力,制度的变动。

三是社会性别的实质属性是其社会性。

四是以性别视角审视传统社会中的文化、法律、政治、经济学,促进二性健康、和睦、均衡发展。

我国的社会性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自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女权主义核心学术概念在中国各类妇女组织和活动中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

尽管在国际组织和基金会法人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发展项目和培训项目,但从总体来说,这个学科建设至今在高校法人代表和学界依然处于边缘地位。

社会性别不仅是解析妇女状况的一个分析工具,也是认识人类社会的一种理论框架。

把社会性别仅同妇女相连其实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妇女研究界至今没有突破“妇女问题”的研究框架。

“妇女问题”的研究框架的特点是关注各界妇女当前面对的紧迫问题,希望通过研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对策而外界的环境是促进男性或女性气质的关键,无论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都是因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同而体现不同特色的,在殖民时期所形成的男性气质是暴力的,因为当时男性普遍从军和参与贸易活动。

而儒家文化中又是另一种的性别气质,从三纲中可体会出当时男性与女性的人伦关系中有着深厚的等级秩序。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实践中,有一项运动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就是缠足运动。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性别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性别不仅仅是指生物学上的男性或女性身体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社会构建和行为表达方式。

性别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性别与社会关系、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性别研究,并探讨性别研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性别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观念和行为的塑造作用。

社会学家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角色,是通过文化传统和社会共识来定义和建构的。

社会学角度下的性别研究将性别视为一种社会集体对个体所赋予的意义和期望,男性和女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表现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角色认同。

这种角色认同不仅仅是基于个体的生物性别,还与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性别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影响,促进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其次,性别研究还关注性别和权力、权威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家们通过研究性别结构和社会阶层,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和原因。

他们发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男性往往具备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并且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这种性别不平等不仅对女性造成了困扰,也对男性本身带来了一定的约束和压力。

性别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性别不平等的弊端,并为促进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此外,性别研究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挑战性别二元对立的观念。

传统上,人们普遍将男性和女性划分为两个对立的类别,忽视了性别身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然而,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强调了性别的流动性和连续性,认为性别是一个多元的、在社会互动和个体认同中不断建构的概念。

通过重视性别的多元性和变动性,性别研究为跨性别者和非传统性别身份的人们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促进了人们对性别自由与多样性的认识。

最后,性别研究还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融,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社会学角度下的性别研究与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融合,在深入探究性别形成机制的同时,也关注了性别与个体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别论文

社会性别论文

男女有别我和男朋友一起选了这门课,他的理由是陪我,每次听课我俩都要小吵一架,原因是他总认为,因为老师是女的,所以每次案例,每个专题差不多都是在讲这些社会现象对女生有多么不公平,甚至有时候貌似有点女权主义的影子。

现代,有了女人节,女孩节,母亲节;男人只有一个专门的父亲节,这也是社会惯性,不觉得男人需要过节吗,需要保护吗?我只能说,从不同的性别视角看世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大回转了。

女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一个女人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女性气质。

确实啊,从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会有焦急的家人在产房门口守候,当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人们首先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

接着根据是男孩或女孩来给婴儿起名字,亲属则选择不同的礼物送给婴儿。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因为这个孩子是男孩,家里人从小就给他买一些汽车,手枪玩具,从小就要他养成坚强的,不爱哭的男子汉性格;或者因为这个孩子是女孩,从小房间里面就堆满洋娃娃,彩色丝带,从小就养成了爱美,撒娇,说话文静,温柔的性格,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饰品也都是艳丽鲜明的颜色。

对于“力士”的长篇广告印象深刻啊,男性总是扮演一些力量威严集于一身的角色,而女人总是扮演温柔贤惠,或者可以诱惑男性的角色,正因为广告受众长此以往的观念植入,就会觉得这样的扮演顺理成章。

汽车的广告,都是男人开车,女人在一旁以一种完全钦佩的眼光看着男人,或者是,把女人作为车边亮丽风景的一部分;药品的广告,治疗严重一些的病症的药物,大都是男人来做广告,而一些家常用药就用女人,作为妈妈的形象来做广告,这样也会让观众觉得更有感染力;日用品还有家常用物大都是一个家庭出现,妈妈来使用,爸爸和儿子作为辅助,最后还要夸奖一下妈妈;而家具,地板,水暖用品大多都是男人在做广告,能给人一种坚实踏实的感觉。

正因为观众的这种定势心理,偶尔会产生一些含有歧视意味广告的出现,这些广告大部分表现为不尊重女性,比如让女人尽可能的裸露,扮演一种诱惑者,或是把女人比喻成物品,而没有赋予女性独立的人格。

社会学与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与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与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的概念,不仅仅指代生理上的男性和女性,更包括了在社会文化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在社会学与性别研究领域,对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性别角色是指在社会中由男性和女性所扮演的特定角色和担当的责任;而性别不平等则是指在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平等地位。

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性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为性别平等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参考。

性别角色的形成和约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和权威人物,而女性则被认为是家庭中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角色。

这种性别角色的划分导致了男女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期望有所不同,甚至会对个体的人生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性别角色的固化体现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也给人们的性别意识和行为习惯带来了种种局限。

性别不平等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职场环境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在教育领域,男女生在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女性在科技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比例相对偏低;而在职场环境中,女性因为性别而面临着晋升机会的局限和薪酬的不平等待遇。

在家庭生活中,传统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女性承担家庭责任的偏见,缺乏家庭和工作平衡的问题成为了困扰许多女性的难题。

性别不平等不仅仅伤害了女性的权益,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男女在社会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所以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社会学与性别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通过对性别问题的深入探讨,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和认识性别角色的重要性,挑战现有的性别固化观念,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团结起来,减少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为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努力奋斗。

总之,社会学与性别研究领域对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性别对社会的影响,并为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社会学研究论文: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

社会学研究论文: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

社会学研究论文: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引言性别平等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对性别角色和身份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在许多领域,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并且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性别平等问题,并提供概述、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一、概述性别平等问题1.1 性别定义与角色刻板印象在社会学中,性别通常被理解为一个社会构建出来的概念,它与生理上的性不同。

从小孩时期起,我们就接受了与具体生理特征相关联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这些印象根据社会建构制定了男女应该扮演的角色、责任和行为。

1.2 性别不平等现象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领域中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职场就业机会、教育机会、政治参与、家庭责任分配等领域。

二、性别平等问题的影响2.1 个人层面性别不平等对个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女性可能会受到职业发展限制、工资差距、性别歧视和暴力等问题的困扰。

男性可能面临社会期望的压力以及对柔弱情感表达的禁止。

2.2 家庭层面性别不平等也会对家庭产生重大影响。

传统上,女性通常被期望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这限制了她们在职场中追求事业成功的机会。

2.3 社会层面性别不平等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平等和包容的社会是更健康、更富裕和更稳定的社会。

缺乏性别平等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政治决策失去代表性,以及潜在的社会冲突。

三、解决性别平等问题:建议与措施3.1 教育改革教育是实现性别平等关键因素。

通过推动性别平等的教育改革,可以帮助消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3.2 政策制定政府应制定具有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政策来促进性别平等。

这包括反歧视法律、家庭政策的改革以及鼓励女性参与政治。

3.3 文化变革和意识形态转变推动文化变革和意识形态转变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必要步骤。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媒体、艺术家、宗教领袖等。

性别与社会论文

性别与社会论文

常州大学社会性别角度的传媒女性形象专业班级:化工101班学生姓名:王惠茹指导老师:学院:石油化工学院2011年5月17日摘要全文以社会性别、传播学、广告学为理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着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出现的比率、场合、代言的商品种类、女性身体暴露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媒介中女性的刻板印象,并从传者的角度分析原因。

最后本文通过一项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男权社会业已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甚至成为男权统治的护旗手。

关键词:商业广告社会性别刻板印象集体无意识社会性别角度的传媒女性形象提出问题现代大众传播媒体既是一种商业,同时也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存在。

基于商业化的基础,媒体就不能不追求大众的认同;同时媒体也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固有的印象势必得到强化,并在新一代建构中形成“印象”。

定型化效应”,也叫“刻板印象”。

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

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参考百度名片)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给社会性别的定义是:“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

”与19世纪以来盛行于西方的“生物决定论”截然不同的是,社会性别更多的是强调基于社会、心理上的因素而不是生理上条件不同而形成的性别差异和对性别的成见。

传播具有反映与建构的双重社会功能,这就意味着聚光灯下的“真实”不仅仅是事物、过程、价值的客观呈现,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印象。

社会学对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对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对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性别是指遗传上和生理上的一组特征,而性别歧视则是因性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对待。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性别歧视的不公正和危害性,但它仍然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并影响着我们。

因此,社会学家在理解和研究性别歧视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学如何研究性别歧视问题。

性别歧视的定义性别歧视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言语和行为,它们将某些人或团体当成更好(或更糟),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性别与社会的一种期望相符(或不符)。

性别歧视常常采取许多形式,并遍布整个社会。

在工作场所、学校、家庭、社交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性别歧视的原因性别歧视的原因极其复杂,因为它的发生和交互关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历史、文化、社会、性别等等。

人们往往认为性别歧视是由社会、文化和性别等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

在挑选员工、分配任务、晋升机会、薪资和福利等方面,人们往往会根据虚构的性别差异做出歧视性决策。

社会学对性别歧视的研究社会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机构,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性别歧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学家会通过采用问卷、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性别歧视。

社会学家用这些研究方法研究性别歧视,可以探讨以下问题: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性别歧视是否存在,以及其强度和形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角色非常强大,性别歧视相对较少;而在一些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非常低,性别歧视则非常普遍。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文化和宗教对性别角色和性别歧视的定义和实践有着不同的影响。

社会和组织机构运作对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和组织机构的运作方式对性别歧视的形式和强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许多组织中,歧视性行为往往和组织中的权利和资源分配紧密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女性往往比男性拥有更少的晋升机会、低薪和低福利。

生物学对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还显示,生物学因素也有可能对性别歧视产生影响。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社会性别是人们基于文化和社会认同所构造的,用以划分男性和女性间差异的一种概念。

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社会性别的研究已经发现,不仅仅是性别角色的区分,还包括取决于社会情境的性别表达,以及不断变化和交互的性别身份。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社会性别的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社会性别起源于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各文化间对性别角色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定义。

在某些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对某些行为的感觉和期望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被灌输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出生的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可能不同。

比如,在某些部落社会中,男性可能负责打猎和保护家庭,女性则负责家务,照顾孩子和采集食物。

在一个教育和职业普及程度较高的社会中,许多文化都确立了这种传统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划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了人们和社会向前发展趋势,同时也限制了一个人的著作和思维方面的表达。

性别角色的影响性别角色是社会性别的基本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所处的角色和表达方式。

比如,在家庭中,男性的角色可能是传统的领导者,负责照顾家庭和提供经济支持,而女性则被赋予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角色。

在教育和职业领域,女性可能面临着更多的障碍,被认为更合适从事某些职业,而男性可能赋予的社会角色也比女性更丰富多彩。

然而,近年来,一些社会学家已经开始反对彻底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这种划分反映了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它是对女性能力的怀疑和鄙视,并反映了男性对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垄断,是不应该再被信奉的观念。

性别表达和性别身份的影响性别表达指的是社会角色和行动方式对特定性别人物的期望和看法,通常通过行为表现和服装来实现。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开放的社会中,人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自由搭配,而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对性别的期望。

这种趋势是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让个体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性别身份。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性别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构造,其包括性别角色和性别不平等。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特定行为和责任的期望,而性别不平等则指男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上存在的差别与不公平。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性别研究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一、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特定行为和责任的期望。

它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习得的。

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期望的不同,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差异化。

男性被期望具备阳刚、坚强、竞争性和提供经济支持的特质,而女性则被期望具备柔弱、情感性和关怀他人的特质。

这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建构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社会行为,也限制了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发展。

二、性别不平等的存在与影响性别不平等指男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上存在的差别与不公平。

性别不平等的存在与影响广泛而深远。

首先,在经济领域,男性通常在工资、职位和晋升机会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势,而女性则面临着工资差距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其次,在政治领域,男性在权力和决策层面上的占主导地位明显,女性在政治参与和领导地位上存在较大不平等。

此外,性别不平等还存在于家庭生活、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三、性别角色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性别角色对性别不平等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约束,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行为和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男性普遍被期望从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女性则更多地从事与家庭和服务行业相关的工作。

这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导致了职业分工不平等,从而推动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同时,性别角色的期望和限制还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

男性在面临情感和弱点时常常被期望保持坚强和克制,而女性则被期望承担更多的照顾和情感支持的角色。

四、性别研究与性别角色、性别不平等的应对性别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性别角色和性别不平等对于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具有积极意义。

浅论社会性别文献综述论文.doc

浅论社会性别文献综述论文.doc

浅论社会性别文献综述论文社会性别文献综述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性别文献综述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性别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现代社会中,大量的女性步入职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被打破,近年来在工作领域中对一些工作行为变量的影响上,男女在传统生理性别上差异越来越小,而社会性别差异对工作行为变量的影响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了社会性别的概念、维度、研究目前状况,并给出了未来研究的两点倡议。

关键词:工作领域生理性别社会性别1 社会性别定义社会性别角色(Gender Role)的概念最早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他人期望和社会规范所要求的两性的行为模式。

在国外,关于社会性别的研究较早,社会性别在诸如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则较少。

在学术研究领域,性别被普遍认为是由“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两类组成的。

生理性别是天生的,是不能通过后天进行转变的。

李新红(2010)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社会性别是基于生理性别的特点,根据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别的需求,习得和塑造出来的。

泛泛的讲,社会性别指的是社会对两性以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通常是个人在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得到的巩固和传承。

社会性别指出性别是由社会构建的,传统上认为性别差异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各种关于性别、行为等的规范使男女社会性别逐步分化,并成为人类的专属属性。

2 社会性别维度与研究目前状况社会性别角色理论的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为划分界限,70年代以前的研究都认为社会性别角色只存在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且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比较极端化。

按照当时的社会理论,男性拥有男性化气质,女性拥有女性化气质,这才是心里健康的表现,而一切介于男性化气质与女性化气质中间的人员均存在心理理由。

高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略探论文.doc

高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略探论文.doc

高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略探论文性别教育,对女生个体、对社会的安康和谐开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阶段,生理性别教育特别是女性生理教育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学科体系,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社会性别教育却较被无视。

因此,高校应在进展女大学生生理性别教育的同时,推进社会性别教育,将社会性别教育纳入公共课程,使女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社会性别的相关内容有一个理性而明晰的认识。

就目前的人类社会状况来看,性别分层仍然是人类主要的分化形式之一。

[1]在绝大局部社会和文化中,两性在价值、地位、等级上处于不平等的状况,男权始终处于支配地位。

性别是“作为一种等级差异而存在”[2]。

社会性别矛盾“固然不是一种剧烈冲突的、但却是一种持久的社会矛盾,它往往比任何种族隔离更加稳固,比阶级的壁垒更加森严,更加普遍,当然也更为持久”[3]。

女性较之男性,始终更突出地面临着社会性别这一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

我国当前女性开展状况和妇女权力在世界上处于较前的位置[4],但是我国社会漫长的父权传统和目前相对的经济开展状况,特别是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使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别问题更加复杂。

此外,社会性别问题在许多方面往往是隐蔽性的存在,同时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标准往往通过社会化直接作用于个体意识,如果不加提示,个体往往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因此,有必要对承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以课程的形式进展社会性别教育,否那么,绝大多数女生对社会性别问题将终身停留在社会经历感知阶段,从而对社会性别问题缺乏相应的分析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社会性别标准的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女性在社会规那么、文化习俗和自己内在人格的多重束缚下,人生策略、价值取向和开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失去了本来可能的更大的自由度、更广阔的开展空间与更自主的幸福。

作为正在承受高等教育,即将走上社会就业的女大学生,在面临社会角色、社会地位转化和社会化、再社会化之前,系统地认识社会性别的显性和隐性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的机制和文化根源,将有助于女大学生建立起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明确适合自己性别的开展方向,获得必要的开展帮助与生活帮助。

性别社会学论文

性别社会学论文

学校代码 10126 学号 00853020分类号密级《社会性别研究》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本科课程论文(设计)大众媒体对性别角色定位的社会学分析学院、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专业名称社会学年级 2008级学生姓名孙宇指导教师张笑会2011年06月30日大众媒体对性别角色定位的社会学分析摘要: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有了月新日益的变化。

而大众传媒的繁盛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基于娱乐大众的心理,亦或是基于特定的政治、文化、社会等目的,大众传媒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影响人们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却发现,大众传媒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进步的价值观念,相反地,却充斥着消极、暴力、歧视、甚至是欺骗的各种混合体。

关键字:大众媒体性别角色定位性别歧视性别观而今天想探讨的问题,恰恰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而影响人们性别观的价值判断,那么,不同角色在大众传媒到底是以什么面目出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的定位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而这种性别角色的定位和性别文化观念又反过来对受众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将在以下内容中加以阐述。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或媒体通常指那些专门用来向大众传播有关思想观念、信息的组织手段。

从性质上看,大众传媒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反映现实的功能,另一种是构造现实的功能。

而本篇文章,仅对电影、小说、新闻、等加工后的传媒作品进行性别角色的定位差异性分析。

再次,我们还需对性别角色做一个简单界定。

它是指男女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特质和自身特质。

这里所谓的性别角色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学意义层面的,而非生物学层面上的,是一种社会性别,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越来越表明:男女在大众传媒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 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

所以,我们不在此探讨由于性别角色定位在生物学上的不同,而是挖掘其在社会意义上深层的差异性。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近年来,性别研究成为了社会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社会学视角来研究性别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性别差异如何在社会秩序中形成,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并对几个重点领域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性别问题。

首先,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强调了性别的社会构建性质。

社会学家认为,性别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特征,更是一种社会身份和文化意义的表达。

社会学家西蒙·德·波伏娃曾指出,“一个人不生而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这句话揭示了性别是社会和文化力量塑造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性别问题意味着探究社会如何使男性和女性在行为、角色和期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权力。

其次,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重点关注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和影响。

社会学家将性别视为一种社会结构变量,影响着人们在机会、资源和权力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

例如,在职场中,女性通常处于较低的工资和职位层次,这反映了性别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存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现象,社会学家可以识别和分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提出改善措施,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第三,性别角色和性别社会化是社会学视角下的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特定行为和期望的预期。

这种预期往往通过性别社会化来实现,即社会通过文化和教育系统将性别角色灌输给个体。

通过研究性别角色和性别社会化,社会学家可以理解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期望的形成过程,并研究这些期望如何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行为。

此外,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还涉及到其他重要议题,如家庭、教育和健康。

例如,社会学家研究了家庭中的性别动态,包括家庭角色分工、亲子关系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在教育领域,性别研究关注学校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性别认同和性别期望。

在健康领域,性别研究揭示了性别对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忽略性别的问题。

我们认为性别就是男女之别,是我们生理上的特征,难以改变。

然而,性别问题远不止于此。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性别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建构和重建。

性别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性别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而是一种社会关系。

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差异,只是一种生物事实。

但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仅仅取决于生理特征,还取决于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定义和规范。

从历史上看,性别问题一直存在,并且存在了很长时间。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统治下,被认为是弱势群体。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工作从业者,不应该参与公共领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这种偏见和歧视,使女性在社会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无法实现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人们的意识逐渐发生变化,社会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关注程度也逐渐增加。

社会学家开始对性别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提出提高性别公平和平等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学家提出了“性别角色”,认为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所期望的行为和社会角色是社会和文化构建的,而不是生物学特征所决定的。

社会学家认为,男性和女性是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织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而是共生的。

比如,女性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被认为是“温柔、体贴、敏感和有耐性”的;而在传统的男性角色中,男性则被认为是“强壮、机智、敢于冒险和有决策能力的”。

这些特征和角色,不是天生的,而是文化和社会结构所规定的。

在当今的社会中,许多人认为性别平等已经实现,但实际上,性别平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领域中的参与度仍然很低;女性在工作场所中经常受到性别歧视;女性的工资和职业发展受到了男性的不公正待遇等等。

如何解决性别问题呢?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性别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和文化构建的。

我们需要打破过去的束缚,超越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期望,并认识到男性和女性都有能力和权利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

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

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相关推荐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引言职业活动是现代社会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其影响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失业及职业向下流动的威胁也不断加剧,由职业活动所引致的各种压力正在演变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不恰当的职业压力不仅不利于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组织效率,从长远角度看也会对经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职业压力的产生机制、表现形式以及反应状况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职业压力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由此,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正在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学科所关注的研究对象。

鉴于此,本文以社会工作为研究视角,结合职业压力性别差异的调查数据,建立压力管理和缓解女性职业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以期达到缓解女性职业压力、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

一、职业压力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职业压力(occupationalstress)问题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Kahn等人将压力管理的理论引入企业管理中,开始探讨职业压力问题[1]。

目前,西方学者对工作压力感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框架内进行:一是行为模型,二是认知模型[2]。

在行为模型中,研究者非常重视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的调节作用。

在认知模型中,研究者则致力于考察认知变量与压力感及适应后果的关系。

由此,职业压力问题涵盖多个维度,涉及压力来源、压力反应、压力动因、压力后果、个体的角色冲突、社会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关于职业压力的定义并未完全形成一致。

有研究者强调压力来源,也有研究者强调压力后果,即压力反应,还有研究者将其看作环境变量,即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3]。

本文则从一般意义上对职业压力进行界定,即职业压力是指工作者所产生的那些与职业场景或情境相联系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异常。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不平等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不平等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不平等研究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性别不平等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性别不平等指的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权力、机会、资源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对待。

在社会学领域,对性别不平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一、性别不平等的定义和重要性性别不平等即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面临的差异,尤其是在社会地位、获得资源、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

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性别不平等违背了平等和公正的原则,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性别不平等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最后,性别不平等还导致了社会中存在的无数性别歧视和暴力现象,这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将男性和女性赋予的不同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

性别角色并非自然而然的本能差异,而是社会对性别的建构。

社会构建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并对其进行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过程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同、行为和期望。

社会对性别角色建构的方式包括教育、媒体、家庭、宗教等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共同形成了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规范和期望,从而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三、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机制性别不平等的存在是由于社会机制的不公正运作造成的。

首先,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男性更多地从事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女性则集中在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职业中。

这种职业分化现象导致了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其次,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家庭责任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女性常常被期望承担家庭和孩子的照顾责任,而男性则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工作中。

这种家庭责任的不平等也影响到女性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再次,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歧视不仅对女性造成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对男性的自由选择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社会学中的性别平等研究

社会学中的性别平等研究

社会学中的性别平等研究社会学中的性别平等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社会中不同性别之间的平等问题。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出发,探讨了性别平等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实现性别平等。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性别平等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性别平等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因为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平等的社会应该给予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并消除性别对个人的限制。

通过性别平等研究,社会学者试图揭示性别差异的根源和影响,为实现性别平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在性别平等研究中,一些学者关注性别差异的社会起源。

他们认为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角色分配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例如,在许多社会中,男性被视为强壮、具有领导能力和决策权的性别,而女性则被认为是柔弱、从属于男性的性别。

这些社会期望会限制个人在家庭和职场中的选择和发展,导致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因此,为了实现性别平等,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社会期望和角色分配。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关注性别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发现,性别不平等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例如,性别不平等会导致女性的职业机会有限,收入较低,工作地位较低,影响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自主能力。

此外,性别不平等也会导致家庭内的权力不平衡和暴力问题。

在社会层面,性别不平等会限制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因为它排除了一部分人才和资源。

因此,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女性的权益问题,也是社会共同进步的关键。

为了实现性别平等,社会学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性别差异的本质和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性别问题的起源和影响,我们才能找到解决性别不平等的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和期望,打破性别角色的限制。

这需要从教育开始,培养性别平等的意识和态度。

同时,政府和组织也需要制定平等的政策,推动性别平等的实施。

社会学对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的研究与解释

社会学对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的研究与解释

社会学对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的研究与解释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对性别的构建和认知。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对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的研究与解释。

一、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个体行为期望和性别定位的一种社会建构。

根据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男性被期望在社会中扮演强壮、理性和主导的角色,而女性被期望在社会中扮演温柔、情感和从属的角色。

然而,这种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进步逐渐受到挑战和改变。

社会学研究发现,性别角色的变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媒体传播和女性参与社会角色的增加等。

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重新评估和重构。

同时,媒体的发展和传播也为性别角色的多样化提供了机会,塑造了新的性别角色认同。

二、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变化性别认同是个人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同感和意识形态。

根据社会学研究,性别认同既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塑造。

生物学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性别、性别激素和生理发育等。

这些因素会对个体的性别表达和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别认同的唯一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在性别认同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认同等都会影响个体对性别的认同感。

同时,性别认同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个体的性别认同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观念的改变、个人经历的转变等。

此外,个体也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认同。

因此,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变化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

三、社会学研究对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的解释社会学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解释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

其中,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角色理论,该理论主张社会角色的性别差异是因为社会对性别的期望和限制。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体的性别认同是由社会角色的期望和限制塑造的。

社会角色的期望和限制会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被内化到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中,从而影响个体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感。

性别社会学论文

性别社会学论文

性别与大学生就业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快速的社会。

竞争是如此激烈,按理说是能者多得,有实力的人会更加有机会得到一份更加优秀的工作。

然而有时候并不是这样。

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天平。

这种歧视不仅仅包括性别歧视,也包括身高歧视和体重歧视等各方面的歧视。

性别歧视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

从中国的社会制度建立起至今,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女子总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现代社会虽然标榜男女平等,其实在某些方面,这只是一种表象。

“我不知道为什么用人单位这么看不上女生,但我们的机会确实比男生少很多。

近几个月来,我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各种招聘会,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投了无数份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退了回来。

”这句话是2006年找工作连连碰壁的暨南大学机械专业的一位女同学说的。

的确,由于先天的性别差异,女性婚后要完成生育责任,加上体力不如男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业绩,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倾向于招聘男性。

而更多的用人单位则会在女同志质疑后解释说是用人需要。

青岛大学2005级毕业生张小姐这样描述她的求职经历。

毕业至今两年来,我先后换过几次工作,对于用人单位的“重男轻女”深有体会。

记得刚毕业时,我到几家企业去应聘,面试表现都很不错,却始终没有被录取。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男性,如果条件相当的男性和女性去竞争同一岗位,一般落选的总是女性。

还有的单位更直接,有几次我看到招聘信息并打电话到用人单位询问,对方总是先问年龄,然后问有没有结婚,等我一一回答之后,对方就说:“对不起,您想应聘的岗位我们已经招满。

”很明显,企业并不愿意招聘面临婚育的女性,只是不明说罢了。

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业余时间我勤学苦读,考取了报关员,然后辞职重新找工作。

本以为这样一来,就业之路能走得顺一些,然而,“27岁的女性”这一条仍让很多企业将我拒之门外。

企业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女性在特定的阶段可能会因为生理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效益。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 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影响机制研究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 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影响机制研究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影响机制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性别歧视问题在职场中仍然存在。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机制。

一、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1. 薪资差距:性别薪资差距是职场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体现。

很多职场上女性相较于男性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时往往会拿到更低的薪资。

这是由于一些男性认为女性在职场上相对于男性较弱,并且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也在背后起到推动作用。

2. 晋升机会差异:女性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另一个职场性别歧视的表现。

男性常常被认为更适合于领导层的职位,而女性则常常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而被忽视或者被低估。

3. 职位偏见:职位偏见是指一些职位在被分配时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一些传统的行业或者职业往往更倾向于雇佣男性,而对于女性则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4. 工作环境不友好:性别歧视在职场的工作环境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一些不合适的性别语言或行为可能会对女性员工造成不适,这种行为从根源上削弱了女性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

二、职场性别歧视的影响机制1. 个人影响:职场性别歧视对个体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会影响受歧视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投入降低。

其次,职场性别歧视还可能导致受歧视者的职业发展受阻,晋升空间受限。

最后,长期受到性别歧视可能给受歧视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组织影响:职场性别歧视不仅仅对个人造成影响,对组织而言也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性别歧视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加,破坏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其次,性别歧视造成了女性员工的流失,从而增加了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最后,由于性别歧视造成了员工的不公平对待,会降低整个组织的声誉,进而影响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

三、应对职场性别歧视的策略1. 加强法律保护:社会应该加强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性别歧视行为,为受歧视者争取权益,防止性别歧视现象在职场的持续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与大学生就业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快速的社会。

竞争是如此激烈,按理说是能者多得,有实力的人会更加有机会得到一份更加优秀的工作。

然而有时候并不是这样。

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天平。

这种歧视不仅仅包括性别歧视,也包括身高歧视和体重歧视等各方面的歧视。

性别歧视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

从中国的社会制度建立起至今,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女子总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现代社会虽然标榜男女平等,其实在某些方面,这只是一种表象。

“我不知道为什么用人单位这么看不上女生,但我们的机会确实比男生少很多。

近几个月来,我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各种招聘会,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投了无数份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退了回来。

”这句话是2006年找工作连连碰壁的暨南大学机械专业的一位女同学说的。

的确,由于先天的性别差异,女性婚后要完成生育责任,加上体力不如男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业绩,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倾向于招聘男性。

而更多的用人单位则会在女同志质疑后解释说是用人需要。

青岛大学2005级毕业生张小姐这样描述她的求职经历。

毕业至今两年来,我先后换过几次工作,对于用人单位的“重男轻女”深有体会。

记得刚毕业时,我到几家企业去应聘,面试表现都很不错,却始终没有被录取。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男性,
如果条件相当的男性和女性去竞争同一岗位,一般落选的总是女性。

还有的单位更直接,有几次我看到招聘信息并打电话到用人单位询问,对方总是先问年龄,然后问有没有结婚,等我一一回答之后,对方就说:“对不起,您想应聘的岗位我们已经招满。

”很明显,企业并不愿意招聘面临婚育的女性,只是不明说罢了。

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业余时间我勤学苦读,考取了报关员,然后辞职重新找工作。

本以为这样一来,就业之路能走得顺一些,然而,“27岁的女性”这一条仍让很多企业将我拒之门外。

企业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女性在特定的阶段可能会因为生理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效益。

或许这点会成为企业拒招女职员的理由,但是显然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潜意识里总会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看法。

性别歧视是一个毒瘤,像癌症一样,不是动快刀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时间的慢慢调节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去消解这种歧视。

除去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和体重歧视对男女都是一种潜在的压力。

有很多人为了就业,在填报简历时虚报自己的身高几公分,少报自己的体重N公斤,为的是能够在竞争中不输在这种跟能力无关的条件上。

然而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却是非常糟糕的。

很多人在面试中就败在了令人欲哭无泪的理由手里,你身高不够,体重过重……这对工作有影响吗?我想
大部分人是呆在办公室里办公吧?不会每个人都要出去搞
公关吧?的确,有些特定岗位是需要严格的身高体重规定的。

但是那些身高体重无关紧要的岗位呢?有必要因为这种原因让苦读数十年的莘莘学子们在求职的路上泣血吗?这
是社会制度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尊重。

由各种歧视,无论是性别歧视还是其他什么歧视对大学生产生的压力正在严重影响我们这一带人的行为和思考。

在学校并不是纯粹的去学习功课研究学术了,心里老有恐惧感,那么多学长学姐那么优秀都被用人单位以各种原因辞退,而且中国现在大学生泛滥,我是否还有机会去夺得那一席之地。

女生更要考虑,我多年的苦读,数载的艰辛,会不会因为我是女生付诸东流了呢?如果这样的话我学这么多
年有什么用呢?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校园中,我们并不单单扮演了学生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要担心自己的学习,还要承担很多高中初中阶段不曾承担的责任。

跟将来工作挂上钩的,男生会更多的考虑到自己将来是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每个男生都会有自己的尊严,都不甘屈居人下,因此都在努力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这点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而女生要比男生考虑的更多。

女生一般心思比男生细好多,她们不仅仅考虑自己如何能在几年后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思考自己的未来跟婚姻。

而男生就有所不同,只要事业顺利就什么都有了,这也是家长经
常灌输的思想。

男生天生的征服欲望让男生有更高远的理想跟更远大的事业观。

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男女生的压力界线可能现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大家会被共同的压力所困扰。

在职场中,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性别而异。

毕竟在工作中大家扮演的角色是没有差别的,谁是领导谁是下属完全凭能力和关系。

但是人不仅仅在工作中,还要有自己的家庭生活。

家庭中的生活不像社会生活那样分明。

大多数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自然女性在工作中的投入会比男性少,毕竟还要去照顾孩子和一家人的生活,男性则会把自己的大多数精力放在工作中去努力工作养活一家人。

而在有的女强人家庭中,家庭妇男也不是没有,这种取决于个人性格,这种性格趋向从大学生活一直到工作都会明显的体现出来。

人不是机器,人有个性,有压力就要发泄,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对待压力的反应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上述所说的只是以前的情况。

最近的观念潮流,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了许多,跟男性有得一拼,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从学生角度来讲还是从职场职员角度来讲,男女的差异应该越来越小,整体的趋势是像一种平衡态发展。

这是建立在消除性别歧视的基础上的。

但是由于性别歧视近期仍然很严重的存在着,因此男女的各种差异还会存在着。

就像开头说的,性别歧视不是近代的产物,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在我们中国人头脑中流传着。

也就是从近年来的思想解放才使大家认识到以前习以为常的男尊女卑是严重的畸形心理。

政府也在致力于消除这种变态心理,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这种历史的产物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则是新时代的重男轻女思想。

在以前看来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男主外女主内,完美啊。

但是不要忘了,女性不比男性笨,她们跟所有男性一样有能力去完成任何一项男性可以完成的工作。

甚至女性因为她们独特的思想行为在很多方面会比男性更加适合某些工作。

如果因为性别原因就排除女性,将会失去企业发展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如果这种歧视严重到某种程度的话,可能会造成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运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单单一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

政府需要很大的努力去改变几千年来人们所形成的这种错误意识。

企业呢,对一些确实有性别需求的工作要做好说明,给出合理解释以消除女性的不解。

那些没有性别要求的岗位则要政府施加压力,要形成一个严格而且有效的制度来管理就业岗位,防止企业自己偷偷在不明显的地方加上了性别歧视因素。

就我个人来说,因为个人性格跟爱好的原因,会去找一些技术类的工作。

在大学阶段结束后就去尝试着找工作。

出国跟考研暂时没有打算。

每个人的经历跟背景不同,我是属
于那种想尽快在经济上独立的类型,因此大学毕业就工作是我的选择。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除了一些研究工作,要选择一个终生的工作几乎不可能。

跟我的专业相结合,我会去从事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的软件设计工作。

在未来数十年中,网络的安全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因此只要有能力,发展前景没的说。

毕竟搞软件是一项很消耗脑力精力的工作,这项工作也只能辉煌十多年时间。

身体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工作的地方至少要对人体健康没有负面影响,杭州就不错哦,风景优雅,就是人口密度大了点,交通拥挤了点。

自我创业对我来说是没有考虑过的。

也不想去考虑,生性好动,性子直率是不适合去决策一堆人的行动的。

而对我的工作来说竞争的最大方面是由于中国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很多人选择了计算机这条路,现在看着很好的专业,过了3、4年以后还会不会继续火下去?知识的更新也是我们这专业的特色。

极高的更新频率会使人措手不及,能不能适应这个特色,也就成为将来就业的考验。

优势劣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对工作是否热爱,是否有能力跟精力去做好工作。

若要必需说求职时候的优势,也就仅仅是学校名字比其他人的响亮一些,此外别无它长,全凭实力去争夺岗位。

性别社会学课程论文
性别与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性别歧视,社会制度,利益
关键语句:这种歧视不仅仅包括性别歧视,也包括身高歧视和体重歧视等各方面的歧视。

性别歧视不是近代的产物,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在我们中国人头脑中流传着。

也就是从近年来的思想解放才使大家认识到以前习以为常的男尊女卑是严重的畸形心理。

学号:
姓名:
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