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1.良种应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2.种子的播种品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3.林木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条件是什么?4.为什么成年期是采种的主要时期?5.为什么成熟期短、种粒细小的树种,丰歉现象不明显?6.分析林木结实丰歉现象的主要原因。
7.如何克服林木结实的丰歉现象?8.如何保证两性比例失调的树木正常结实?9.温度对树木的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10.为什么林缘木、孤立木的结实比林分中林木好?11.樟子松等北方树种栽植到南方能否正常结实,为什么?12.影响林木结实的生物因子有哪些?13.简述采种母树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4.什么是种子园?15.什么是采穗圃?16. 一般种实的成熟包括哪两个过程?17.什么是种实的生理成熟?18.种实达到生理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19.什么是种实的形态成熟?20.种实达到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1.什么是生理后熟?22.干果类种实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3.确定采种期应遵照的原则有哪些?24.简述平均标准木法调查种实产量的方法。
25.目测估产法有何优缺点?26.种实调制包括哪几个工序?27.阴干法和晒干法分别适合于哪些类型的种实?28.净种的方法有哪几种?29.种子安全含水量的概念是什么?30.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哪些?31.如何确定种子干燥的程度?32.为什么要进行种粒分级?33.种子休眠的观念是什么?34.种子休眠有何特点?35.种子被迫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6.种子长期休眠的原因有哪些?37.种子休眠与物种进化有什么关系?38.种子的内含物种类与其寿命之间有什么关系?39.种子的含水量与种子的寿命有何关系?40.未充分成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耐贮藏?41.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寿命有什么影响?42.种子的贮藏环境湿度与种子贮藏有什么关系?43.合理通风对种子的贮藏有什么作用?44.综合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外因素,说明如何保证种子贮藏的稳定性。
45.干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6.湿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7.为什么要进行林木种子区的区划?48.种子调拔的依据是什么?49.种子的播种品质包括哪些?50.什么是种批?51.取得测定样品的一般程序有哪些?52.种子净度的概念是什么?53.什么是种子的千粒重?54.种子含水量测定的一般方法是什么?55.种子发芽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有哪些?56.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57.什么是种子的发芽势?58.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有何区别?59.什么是种子的生活力?60.靛蓝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1.四唑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2.简述靛蓝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森林培育学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3、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5、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6、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7、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8、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9、林业种子: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1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11、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12、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13、种子园: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14、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15、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过程。
16、生理成熟: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
形态成熟: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
17、种子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18、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16秋川农《森林培育学(专科)》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_______。
. 升高. 降低. 不变. 不一定标准答案:2. 营造护火林带应选用。
. 桉树. 杉木. 木荷. 松树标准答案:3.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 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特用林标准答案:4. 下列适合于经济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 早实高产性. 速生丰产优质性. 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根系发达落叶丰富标准答案:5. 毛竹是。
. 喜肥树种. 中性树种. 耐瘠树种. 耐荫树种标准答案:6. 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______。
. 株间混交. 行间混交. 带状混交. 星状混交标准答案:7. 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 用材林. 薪炭林. 用材林或薪炭林. 用材林和薪炭林标准答案:8. 按森林法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
. 3种. 4种. 5种. 6种标准答案:9. 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_________。
. 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 分殖造林. 扦条造林标准答案:10. 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________。
. 人工更新. 人工造林. 人促更新. 天然更新标准答案:11. 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 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防护林标准答案:12. 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 单方抑制. 双方促进. 双方竟争. 互不影响标准答案:13. 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 降水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地质地貌. 地形标准答案:14. 马尾松对土壤的适应性是。
. 较耐干旱瘠薄. 喜湿. 喜肥. 喜中性土标准答案:15. 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_______。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1.良种应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2.种子的播种品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3.林木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条件是什么?4.为什么成年期是采种的主要时期?5.为什么成熟期短、种粒细小的树种,丰歉现象不明显?6.分析林木结实丰歉现象的主要原因。
7.如何克服林木结实的丰歉现象?8.如何保证两性比例失调的树木正常结实?9.温度对树木的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10.为什么林缘木、孤立木的结实比林分中林木好?11.樟子松等北方树种栽植到南方能否正常结实,为什么?12.影响林木结实的生物因子有哪些?13.简述采种母树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4.什么是种子园?15.什么是采穗圃?16.一般种实的成熟包括哪两个过程?17.什么是种实的生理成熟?18.种实达到生理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19.什么是种实的形态成熟?20.种实达到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1.什么是生理后熟?22.干果类种实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3.确定采种期应遵照的原则有哪些?24.简述平均标准木法调查种实产量的方法。
25.目测估产法有何优缺点?26.种实调制包括哪几个工序?27.阴干法和晒干法分别适合于哪些类型的种实?28.净种的方法有哪几种?29.种子安全含水量的概念是什么?30.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哪些?31.如何确定种子干燥的程度?32.为什么要进行种粒分级?33.种子休眠的观念是什么?34.种子休眠有何特点?35.种子被迫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6.种子长期休眠的原因有哪些?37.种子休眠与物种进化有什么关系?38.种子的内含物种类与其寿命之间有什么关系?39.种子的含水量与种子的寿命有何关系?40.未充分成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耐贮藏?41.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寿命有什么影响?42.种子的贮藏环境湿度与种子贮藏有什么关系?43.合理通风对种子的贮藏有什么作用?44.综合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外因素,说明如何保证种子贮藏的稳定性。
45.干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6.湿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7.为什么要进行林木种子区的区划?48.种子调拔的依据是什么?49.种子的播种品质包括哪些?50.什么是种批?51.取得测定样品的一般程序有哪些?52.种子净度的概念是什么?53.什么是种子的千粒重?54.种子含水量测定的一般方法是什么?55.种子发芽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有哪些?56.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57.什么是种子的发芽势?58.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有何区别?59.什么是种子的生活力?60.靛蓝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1.四唑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2.简述靛蓝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试题
森林培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着的。
A. 德国B. 前苏联C. 日本D. 中国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 前期规划阶段B. 更新营造阶段C. 抚育管理阶段D. 收获利用阶段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B. 解剖学C. 生态学D. 林学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B. 生态幅度C. 生理幅度D. 遗传特性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7、采种最佳时期 C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C 为宜。
A. ~B. ~C. ~D.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 温度-5—0°C,相对湿度0-10%B. 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C. 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D. 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 平衡含水量B. 临界含水量C. 安全含水量D. 饱和含水量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20°CB. 20—30°CC. 30—40°CD. 40—50°C二、填空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
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五大林种。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工林结构包括、。
2、苗木栽植方法可分为:、带土苗栽植、。
3、林地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和火烧除草。
4、透光抚育的主要方法有:、、。
5.混交图式内容包括:造林地立地条件、、混交类型、、混交比例、株行距六个方面。
6.林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七个阶段。
7.造林分、。
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伴生树种的作用的是:()A、辅佐作用;B、改土作用;C、化感作用;D、护土作用2. 下列不属于造林方法的是:()A、植苗造林;B、更新造林;C、播种造林; D分殖造林3.块状整地主要适用于:()A 、缓坡地; B、无风蚀平原; C、山区、平原; D、林中空地4.对杂木林,灌木杂草丛等的荒山、荒地及已恢复的老采伐地进行清理,应采用的方法是:()A、堆积清理;B、割除清理;C、火烧清理;D、化学清理5. 在造林整地中化学清理的优点是:()A、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除病虫害。
清除彻底省工;B、省工、彻底、安全;C、防止水土疏失;D、可以由抽生新条形成混交林或次生林6.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7.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8.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9.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0.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1.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12.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13.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14.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5.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6.“3-2-1”抚育指()A、连续进行6年共3次;B、连续进行3年共6次;C、连续进行3年共3次;D、连续进行5年共5次17.种间关系是一种( )关系A、生态;B、物理;C、生理;D、生物18.某些树种速生不丰产:()A、如泡桐和刺槐;B、如泡桐和杨树;C、如桦木和刺槐;D、如松树和刺槐19.油松×麻栎属于()A、阳阳混交型;B、阴阳混交型;C、阴阴混交型;D、混合混交型20.松类,橡栎类,紫穗槐,枫杨等适合()。
《森林培育学》试卷(A)含答案
《森林培育学》试卷(A )1、用材林2、立地主导因子3、混交树种4、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 )5、立地级6、分植造林(分生造林)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8、伴生树种9、分根造林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0、立地(Site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A 、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B 、 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C 、 它们之间没有关系D 、 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2、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A 、 林分平均高B 、 优势木平均高C 、 最近5年高生长D 、 胸高以上高生长3、人工播种造林的方法中不包括( )A 、 点播B 、 穴播C 、 撒播D 、 块播4、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是一种( )A 、 互助关系B 、 生态关系C 、 偏利关系D 、 共生关系5、长方形配置是指( )的种植点配置法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行距小于株距B、行距和株距相等C、行距大于株距D、隔行种植6、植苗造林是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A、树木B、种子C、苗木D、种条7、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A、四旁地B、撩荒地C、荒山荒地D、农耕地8、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A、环境条件B、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生活条件9、通常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单株材积生长()A、增加B、下降C、不变D、根据条件表现不同10、混交林是由()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A、六种B、三种C 、 二种D 、 一种1、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郁闭时间较( )。
2、造林地的清理方式包括( )和( )两种方式。
3、高台整地主要适用于( )和( )条件。
4、密度对树木高生长影响( )。
5、造林调查设计主要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书进行。
造林调查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工作、( )、( )。
6、造林时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造林方法分为( )、( )和( )。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立地质量2 发芽势3 母树林4 农林复合经营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等A 用材林B 防护林C 水土保持林D 种子林2 按树种功能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等A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B 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C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D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科学整地B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林分结构调整D 合理的抚育经营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等A 发芽率和发芽势B 种子含水量C 种子的净度和千粒重D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A 育苗时间长,且不受季节限制B 投资大、成本高C 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D 苗木抗逆性强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等A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B 营造纯林C 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D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7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A 肥料施用方法B 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C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D 肥料事施用次数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A 造林调查设计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B 规划设计是具体设计,调查设计是总体设计C 现进行造林调查设计后开展造林规划D 造林调查设计受造林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 C 农田林网 D 草牧场防护林10 天然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A 3年保存率>80%B 择伐迹地的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C 当年成活率>85%D 皆伐迹地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4 修枝有什么作用?森林培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
2.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显著(不大),对直径生长的作用是_ 很明显,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3.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一)幼年期 (二) 青年期 (三)__壮年期__,(四)_老年期。
6.我省营造经济林、果树时,整地方式一般采用水平阶带状整地;用材林树种通常采用局部整地的穴状整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整地方式应采用鱼磷坑整地。
7.造林方法有下列三种: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如杉木造林多采用植苗造林,竹子造林则应采用分殖造林。
8.林木的分级方法很多,但在生产应用中最普遍的方法是克拉夫特的生长分级法。
9.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林进行疏伐时应采用下层疏伐法。
10、适地适树的途径很多,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即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第二条是改造,即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
11、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是,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耐荫而初期生长较慢的树种宜密。
12、种植点的配置可分为下列两大类:一类行状配置二类带状配置。
13、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看,森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生理因素是光合速率、生长期、叶面积和老化过程。
15、植苗造林成活的原理是水分平衡,即地下吸收水分大于或等于地上蒸腾消耗的水分扦插造林成活的原理是能否产生新的根系,能产生新根即能成活,目前分殖造林常用的树种是竹类。
16、抚育采伐强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以每次采伐木的材积(v)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率、2、以每次采伐木的株数(n)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率表示。
17、森林主伐方式有下列三种皆伐、择伐、渐伐。
短周期工业人工林可采用皆伐;天然次生林应采用择伐。
18、南方林区矮林作业的代表类型台湾相思新炭林、香料林、杉木萌芽林。
19、影响杉木生长的地形因素中,主导因子是坡位。
20、南屿林场第一代湿地松保存林木稀疏,应在林下套种其它树种,这种造林地的种类是林冠下造林地。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个3分,共24分)1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学试题集与答案
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15、湿藏法可分为( )、( )、( )。
16、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 )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17、母树林建立的重要一环是标准地实测,标准地的总面积应为调查林分总面积的( )%,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得少于( )株。
18、塑料棚罩是( )、( )、( )、( )、( )、( )。
19、苗床分为( )、( )、( )。
20、土壤灭菌杀虫常用的药剂有( )、( )、( )。
(举三种)21、基肥的种类有( )、( )、( )。
22、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过程,可分为( )、( )、( )、( )。
23、掌握春播的原则是( )。
具体应在地有( )cm处平均地温稳定在( )℃为适宜。
24、播种方法有( )、( )、( )。
25、种子的催芽方法有( )、( )、( )。
26、营养繁殖育苗主要有( )、( )、( )、( )、( )、( )。
27、扦插方法有( )、( )。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性?A.维持生态平衡B.保护野生动物C.木材生产D.气候调节正确答案:C.木材生产。
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森林培育的方法?A.种子园B.人工林C.天然林D.城市森林正确答案:C.天然林。
3、在进行森林培育时,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A.选择合适的种源B.使用化肥和农药C.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D.采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改良正确答案:B.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种源、进行种子处理、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进行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进行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以及必要的采伐管理等。
41、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提供木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
同时,森林培育也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手段之一。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A.货币制度B.金融市场C.金融机构D.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答案:D.宏观经济政策。
解释:货币金融学主要研究货币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主题,而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以下哪个不是货币的定义?A.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B.货币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C.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D.货币是一种生产手段正确答案:D.生产手段。
解释:货币的定义是它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生产手段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不属于货币的定义。
3、下列哪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A.美国B.中国C.英国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以上都不是。
解释: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历史上曾广泛实行,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4、下列哪个机构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A.管理银行间市场B.制定货币政策C.管理外汇储备D.发行货币正确答案:A.管理银行间市场。
《森林培育学》试题
1、种子萌发胚根,胚根形成主根。
( )2、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的重量。
( )3、良种是指遗传品质优良种子。
( )4、从主根上产生的根为不定根。
( )5、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其一切生理活动均已停止。
( )6、生理成熟的种子应具备发芽的能力。
()7、种皮致密是种子被迫休眠的主要原因。
()8、苗木分级可在任意地方进行。
( )9、遮荫是培育任何实生苗都必须的一项抚育措施。
( )10、一般认为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寿命较短,而含淀粉多的种子寿命长。
( )11、在同一枝条上,中下部的枝条扦插后生根较好。
( )12、用材林对树种选择上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优质、萌蘖能力强”()13、山南、日喀则大部分地区都可在夏季造林。
()14、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的地方,只能营造纯林。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B、风选C、筛选D、粒选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B、相似的立地条件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D、以上A、B、C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B、温度-5-0℃,湿度0-10%C、温度-10-5℃,湿度10-25%D、温度5-10℃,湿度0-10%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B、种皮结构C、含水量D、内含物成分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C、二氧化锰氧化锰D、硫酸亚铁、硝酸银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
22、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23、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24、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25、绝对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减去空粒种子的百分比。
26、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量。
27、平衡含水量: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作用和解吸作用处于平衡的水分含量。
28、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
29、壮苗:生根力旺盛、抗性强、移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的苗木。
30、初植密度:林分栽植时的密度。
31、收获密度:林分收获时的密度。
32、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
33、灌木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3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35、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36、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
37、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
38、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39、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40、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4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42、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3、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44、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45、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
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低。
46、修枝:据树木枝条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为修除树木枯枝或活枝,以培养优良树形、增强树势、促进主干或侧枝生长发育的措施。
47、造林调查设计: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及宏观控制下,对一个基层单位涉及造林工作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
48、人工林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9、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50、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51、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
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
52、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53、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54、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取得速生、丰产、优质效果的人工林。
55、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56、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
57、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进行造林。
58、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59、主要树种: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
二、填空题1、《森林培育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5、行状配置有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品字形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村旁、宅旁、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据树种特性确定、据立地条件确定、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12、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依据环境条件、植被条件、林木生长状况。
1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林学特性。
1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成活、成林、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5、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_立地指数_和_单位面积蓄积量__来衡量,在质上要求_成活__ ,_成林__ ,具有一定的效益__ 和_具有一定稳定性___。
16、林分结构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
1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时间、立地、混交技术等而发展变化。
18、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割除清理、烧除清理、堆积清理、化学清理。
19、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根系舒展、深浅适度、敲紧打实、方向正确。
20、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41~80% 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40% 时重造。
21、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三不伤、二净、一培土。
22、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23、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和1990年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
24、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速生、丰产、优质。
2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项目的确立、方案决策、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和工程管理。
2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和人为因子。
27、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品字形配置。
28、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穴植法、小坑靠壁栽植、缝植法。
29、林业两大体系指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30、森林立地划分的方法有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按生活因子分级组合、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31、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五大林种。
32、造林技术措施有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六项技术措施。
33、林业区划的依据是社会发展要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4、《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立地类型时,通常将其分为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条件类型六级。
35、造林地类型有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四大类。
36、杉木植苗造林要求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不反山。
37、适地适树的途径有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38、混交林的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和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四种。
3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混生型等三种类型。
40、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41、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_30%_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
42、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
其中块状清理较为常用。
43、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有经验法、试验法、调查法、密度管理图(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