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脊柱的CT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正常脊柱的CT解剖
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
的骨嵴,称钩突。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正常颈椎椎
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
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
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椎
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
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纤维
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椎间盘CT值为50~110HU,边缘密度较中间高,明显高于其后方含脑脊液的硬膜囊。
⑷黄韧带由弹性纤维组成,为附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的窄条状软组织影。在正中线两
侧黄韧带之间有许多脂肪,在外侧与椎间关节的关节囊相融合。黄韧带的厚度约为2~5mm,厚度超过5mm者为异常,胸段和颈段的黄韧带较腰段的薄。黄韧带的CT值与肌肉相似。
⑸关节突关节(小关节)在椎间孔中1/3平面可见关节突关节。它由下位椎骨的
上关节突与上位椎骨的的下关节突组成,属平面关节。在横断位CT图像上,关节突关节间隙清晰可见,正常宽度为2~4mm。
4,椎静脉丛沿脊柱全长分布,位于椎管内的称为椎内静脉丛;位于脊柱表面的称为椎外静脉丛。它们之间互相连通。由椎体内放射状静脉湖汇集而成椎基静脉。
后者位于椎体后部中线上,呈条状低密度影。这些静脉湖在CT上均呈低密度,表
现为椎体后缘正中可见一条状低密度影或椎体松质骨内呈“Y”形低密度影。在它
的上方或下方有时可见一小骨性突起,突向椎管。前椎内静脉位于硬膜囊的前外
侧、脊神经鞘的内铡,比神经根细,形态呈点状或小条状,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
5,椎管径线测量 CT可直接测量椎管的前后径,自椎体后缘中点至棘突基底部中线,为椎管前后缘最大距离,正常为15~25mm,平均为16~17mm。横径为两侧椎弓根之
间最大距离,正常为20~30mm,平均为20~21mm。L4及L5的两径线均较L1~3大,
平均为24mm。腰椎管前后径为12mm时,应视为比较狭窄,小于或等于10mm时为
绝对狭窄。腰椎管的横径小于16mm者亦应考虑为椎管狭窄。
正常脊髓的CT解剖
1,脊髓被膜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
⑴硬膜囊及硬膜外脂肪硬膜囊由硬脊膜和蛛网膜联合围绕而成,因CT影像上不能显示硬脊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脊膜下腔,故将这两层膜看成一个结合物(称之为鞘膜)。脊髓造影时,充盈造影剂的蛛网膜下腔的外缘能清楚地勾画出硬膜囊的形态。腰骶段硬膜囊由于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的衬托,故在CT平扫时可清楚地显示出。在横断位上硬膜囊呈圆形或三角形,密度均匀,CT值为0~+30HU。腰骶段硬膜外脂肪是椎管内密度最低的结构,CT值为-40HU以下。其分布两侧对称,可见于四个部位:①硬膜囊前方和两侧方;②硬膜囊后方和两侧黄韧带之间;③两侧隐窝内;④两侧神经孔即椎间孔。
⑵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造影剂后蛛网膜下腔为一边缘光滑、锐利的高密度环状影。
⑶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内,CT表现为脊髓圆锥末端多位于L1~2平面;T11~12脊髓形态各异可为方形、椭圆形或圆形。圆锥平面发出的腰骶神经根(马尾)前后共4根,(前根2个,后根2个),呈蜘蛛足样。正常脊髓密度均匀,脊髓造影后CT 扫描才能显示清楚,其前后径为5~8mm,横径7~11mm。脊髓圆锥以下马尾神经根逐渐由粗变细,位于硬膜囊后部。正常脊髓CT值为30~40HU,静脉增强后CT值增加10HU。
脊髓造影后CT横断位示颈段为圆形,前缘稍平,C3~7脊髓节段前、后径平均为6~7mm。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
【讨论】椎间盘突出又称椎间盘脱垂或椎间盘脱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它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等因素有关。腰椎是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椎间盘突出有三种类型:①中央型:指位于中线者;②后侧型:是指位于中线两侧椎管内者;③外侧型:是指突出的椎间盘中心位于椎管外者,此型脊神经根压迫症状重。腰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大于90%,故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
【CT诊断要点】⑴局部突出于椎体后弧形软组织影,通常与椎间盘相连,且密度多一致,并可见硬脊膜的外游离髓核。髓核在椎间盘平面上方或下方,其密度低于椎骨但高于硬膜囊,突出的椎间盘可钙化。⑵硬膜外脂肪受压迫、移位,甚至消失,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受压变形。⑶向侧后方突出的椎间盘,可使侧隐窝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使其向后移位;脊神经根亦可因水肿而增粗。脊髓造影后CT扫描有助于显示脊神经根鞘和硬膜囊的变化。⑷椎体后部骨质硬化及椎间相邻椎体上下缘可见Schmorl结节。
【鉴别诊断】若较大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不典型时,应与椎管内肿瘤鉴别。肿瘤的密度不及椎间盘高,增强扫描时肿瘤有强化,而椎间盘突出则不强化。
【连接】脊椎退行性变一般最先发生于椎间盘,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纤维环变性,并出现裂隙、髓核脱水以及软骨板变薄和呈玻璃样变。髓核脱水、纤维环变性松弛,可导致椎间盘膨隆,并诱发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因纤维环破裂,则髓核和(或)碎裂的纤维环可以通过裂隙被挤出椎间盘外,从而形成椎间盘疝。由于纤维环的后部较为薄弱,加之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狭窄,故椎间盘最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由于脊柱腰骶部是受力最大的部位,所以腰骶部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颈椎次之。由于颈段椎管内脂肪组织少,疝块和硬膜囊密度相差不大,再加上关节突关节及肩部所造成的伪影影响,故分辨率较低的CT扫描诊断比较困难,需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或CT脊髓造影方能提高显示率。MRI显示颈段椎间盘突出比CT敏感,且矢状位成像可同时清楚地显示所有颈段椎间盘,有助于全面地观察颈段椎间盘病变。由于MRI能直接显示脊髓,故可清楚显示脊髓受压、变性或软化,因而是伴有严重神经症状的颈间盘突出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Miyasaka等到认为:当椎体后缘中央或侧方看到软组织突出时,应考虑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的碎片常伴有后纵韧带断裂,表现为边缘不规则
【连接】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31例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发现在腰椎椎管造影中腰骶关节节段珠网膜前间隙较宽,其主要原因为下腰段硬膜外脂肪较丰富。笔者测量了50例碘柱前级
椎管狭窄典型病例(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