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脊柱的CT诊断
脊柱病变CT影像诊断
椎管狭窄
【CT表现】 1.椎管中心型狭窄:主要表现为颈椎管前后径<10mm,腰椎管前后径<12mm,
面积<1.5cm²。若椎管<10 mm时为绝对狭窄,同时还应注意硬膜囊与骨性椎管大 小的关系。
所谓真空现象。 4.膨隆明显时可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并使之变形。 5.可伴有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关节间隙变窄、消失或轻度滑脱等。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的边缘均匀的超出相邻椎体边缘之外, 呈对称性规则的环形软组织密度影(↑), 椎体前缘呈唇样骨赘形成(长↑)
变性的椎间盘内见有气体密度影(↑),CT 值<-500HU
4.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和一侧神经根受压、移位和不显影。 5.CTM可发现平扫漏诊的较小的椎间盘突出,并有助于显示神经根鞘和硬膜 囊的变化。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病变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tuberculosis of spine)居骨关节结核首位,约占40%。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见,胸椎、颈椎次之,骶尾椎很少见, 约半数的患者伴有肺结核。 【诊断要点】
【CT表现】 3.髓核脱离椎间盘形成游离碎片时,表现为椎管内不规则形,成角或息肉
状高密度影,可压迫该部位的硬膜囊和神经根,而相应椎间盘后缘可正常或稍 后凸,如果游离碎片嵌入椎体则形成许莫结节(表现为椎体内类圆形或多环状 骨缺损区,周围有不均匀之硬化带环绕。位于椎体后部的许莫结节常伴发软骨 结节形成,CT表现为椎体后部类圆形骨缺损,周边有硬化,结节的骨性后壁呈 弧形凸入椎管内,可与椎体相连或不连,致使椎管狭窄。
2.侧隐窝前后径≤2mm者,可以肯定为狭窄。 3.CT可显示引起椎管狭窄的原因,如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肥大,侧隐窝受压变 窄,神经根受压等。此外CT还可以清楚的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并能精确 的测量椎管狭窄的程度。 4.CTM检查还可对蛛网膜下隙及马尾神经受压作出诊断。
最新正常脊柱CT诊断课件ppt
分析:
1、本段调动触觉、视觉、听觉这三种 不同感官角度来写。
2、这段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 周的山,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3、这段用了比喻(博喻)、排比等修 辞手法,形象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特点, 也表现了红军革解。 在深山,在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 中,会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 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 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声音洪大;有 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 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 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 呼啸声,混杂一起,引起人种种联想。
• 增强扫描(Contrast) • CTM(Computed Tomographic Myelography)
CTM
硬脊膜下腔
第二节 正常CT表现
• 脊椎、小关节、椎管 • 椎间盘、椎间孔 • 神经根、神经节 • 脊髓、硬脊膜、硬脊膜囊、蛛网膜下腔、
硬脊膜外间隙
• 脊柱的静脉、韧带 • 椎管的测量
精彩语段赏析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 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 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 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
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 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分析:“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 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 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衬托了红军壮 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精彩语段赏析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 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 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 吃。
分析:淡笔轻描了红军翻阅老山界后沿途所 见山景,此景清新简洁,下山路上艰难已成 为过去,此处略写是为了突出重点部分,浓 淡相宜,详略得当。
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的功能和结构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行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诊断报告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项目:脊柱CT扫描
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显示患者脊柱结构、形态和骨密度均正常。
下面是具体的检查结果:
1. 脊柱整齐对称,没有明显侧弯、前弯或后凸畸形。
2. 脊柱椎体形态规则,椎间隙大小均匀。
3. 椎体骨密度均匀,骨质正常。
4. 椎间盘间隙明显,椎间盘高度正常。
5. 椎间韧带、椎间关节及椎弓根等结构完整,未见明显骨刺或软组织肿块。
6. 神经孔大小适中,神经根通过畅通。
7. 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异常肿胀或积液。
结论: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脊柱结构和形态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脊柱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的骨质疏松。
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构完整,未见异常改变。
综合分析,患者脊柱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明显的病变。
建议:
当前脊柱没有明显异常,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以预防脊柱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对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如有其他症状或疑问,请咨询相关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脊柱和脊髓CT诊断
第七节脊柱和脊髓CT诊断1.目的和要求(1)了解脊柱、脊髓CT的检查方法及正常解剖。
(2)掌握脊柱骨折、结核、转移瘤、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2.教具教学片、挂图、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检查方法:常规取仰卧位,先作定位,标定扫描层面并决定扫描架倾斜角度,椎间盘病变多用3—5mm层厚,脊柱病变则用10一15mm层厚扫描。
(2)正常脊柱CT表现:横断面像上有椎体、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管骨环,脊髓居椎管中央,呈低密度影、椎板和关节突的内侧为黄韧带,厚2—4mm。
侧隐窝前后径大于3mm,椎间盘密度低于椎体,CT值50—110Hu,推管前后径为15—25mm。
(3)脊柱骨折CT表现:CT上清晰显示骨折线、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特别是累及附件的复杂骨折。
CT还可以对脊髓外伤情况作出判断。
压缩性骨折在CT上表现为骨小梁密集,椎体前方可见断裂移位的骨片。
爆裂骨折表现为椎体垂直方向上的粉碎骨折,正常的外形与结构丧失,骨折片向前后上下各个方向移位。
CT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及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况。
(4)脊柱结核CT表现:脊柱椎体和附件松质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
脊柱周围软组织肿胀或有钙化之寒性脓肿,椎间盘受累变窄。
CT还可以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
(5)椎间盘突出CT表现:椎间盘膨出表现为椎体边缘之外出现对称的规则的环形软组织影,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一致即向前微凹,也可呈平直或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弧形,硬膜外脂肪层清晰,硬膜囊无明显受压、移位。
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体后缘见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块影,其内可见钙化,硬膜囊前脂肪层消失,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
(6)脊柱转移瘤CT表现:椎体、椎弓根常有不同程度骨破坏,大多呈溶骨性骨破坏,其CT值低于或等于邻近骨质的数值。
硬膜外肿块边缘不规则,可呈弥漫性浸润,硬膜外脂肪层消失,肿瘤可压迫硬膜囊,使蛛网膜下腔阻塞,增强扫描部分肿瘤可强化。
脊柱和脊髓CT诊断
脊柱和脊髓CT诊断脊柱CT能清楚显示椎管的形态和大小、椎间盘的结构和厚度以及椎旁软组织结构。
观察脊髓病变,需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阿米培克后再行扫描。
CT对引起椎骨破坏性疾病,如原发或继发性肿瘤、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和脊柱外伤的诊断准确。
对椎管内病变。
可以显示病灶和脊髓。
因此对脊髓空洞症、有钙化的脊膜瘤和引起椎间孔扩大的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有价值。
一、退行性病(一)退行性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髓核脱出以及关节囊和黄韧带肥厚都可导致椎管狭窄。
1.中心性椎管狭窄CT示椎体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和囊性变。
黄韧带肥厚。
以上多种因素致使椎管呈扁平形或三叶形狭窄。
2.侧隐窝狭窄CT表现为上关节突前倾或增生的骨赘与椎体后缘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3cm.有时见椎体和黄韧带改变。
(二)椎间盘脱出多见于第四、五腰椎平面。
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并压迫与之接近的硬膜外脂肪移位和变形。
神经根受压后移。
脱出的髓核可有钙化。
二、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可分为椎管外和椎管内两种。
椎管内肿瘤又可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脊膜内和硬脊膜外三类。
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不同,性别也有差异。
另外还能显示一些CT特征性改变如坏死后囊变、瘤内出血、钙化等。
根据上述线索推断肿瘤性质。
(一)脊髓内肿瘤造影CT表现为脊髓形态呈局部梭形肿大。
常见为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二)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造影CT表现为硬脊膜囊内局部充盈缺损和脊髓被椎向对侧。
最多见为脑膜瘤,其次是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三)硬脊膜外肿瘤造影CT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压迫硬脊膜囊变形和骨质破坏。
常见为脊索瘤和神经鞘瘤,也见于椎管内转移瘤。
(四)脊椎骨原发肿瘤血管瘤相当多见,CT表现为“小点状”。
其他骨肿瘤与发生在其他骨骼相同(从略)。
脊柱ct扫描标准
脊柱ct扫描标准
脊柱CT扫描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扫描范围:从颈椎到腰骶椎,逐节段进行扫描,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
2. 扫描层厚:一般采用较薄的层厚,如1-2mm,以便更好地显示脊柱的细节。
3. 窗宽和窗位:根据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设置适当的窗宽和窗位,以便更好地显示脊柱的结构和病变。
4. 扫描参数:根据不同的扫描部位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如电压、电流、扫描时间等。
5. 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CT图像进行重建,以便更好地观察脊柱的结构和病变。
以上为脊柱CT扫描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操作时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脊柱CT读片_上_
脊柱CT读⽚_上_#影像与临床#脊柱CT读⽚(上)吕平欣101149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放射科近年来,C T在临床的应⽤已很普遍,它为临床医⽣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很⼤帮助。
但对于⾮影像专业的医⽣,熟悉和掌握C T影像依然是个难题。
脊柱疾病为临床常见病,CT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正确阅读脊柱CT对于临床医⽣是⼗分必要的。
以下着重介绍脊柱C T读⽚⽅⾯的⼀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对⼴⼤临床医⽣在脊柱C T阅⽚⽅⾯有所帮助。
1脊柱CT扫描⽅法脊柱C T扫描指病变区域平⾏于椎体或间盘的扫描,包括常规C T扫描和脊髓造影后扫描(C TM)。
⾸先选⽤椎体定位扫描程序,获得侧位定位图像,⽤以确定扫描的具体层⾯,扫描层厚3~5mm、层距3 ~5mm,间盘扫描层厚115~3mm、层距115~3mm,发现病变时可根据需要在局部薄层扫描,⽽以上每⼀层⾯均应包括⾻窗和软组织窗,⽤以观察⾻结构和软组织结构。
C TM可显⽰脊髓及硬膜囊情况,最佳检查时间为脊髓造影后4~6⼩时,⾏感兴趣区连续扫描,其轴位图像的窗宽和窗位应⾼于平扫C T,窗宽通常⼤于500Hu,窗位100Hu左右,不同的机器稍有差别。
螺旋CT在扫描后尚可重建椎体三维结构和冠状、⽮状图像,多⽅位观察病变情况。
2脊柱正常CT解剖正常颈椎C T解剖:颈椎椎管呈类三⾓形,其⽮状径的正常范围,C1为16~27mm,C2为12~21mm, C1~2前后径不应⼩于15~16mm,C3~7不应⼩于12mm。
颈椎椎体两侧横突短⽽宽,各有⼀横突孔(图1),C6以上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C2~7各椎体间均有间盘,由于钩突位于椎间盘两侧,C T横断图像显⽰颈间盘为底边向前的梯形,其C T值明显低于两侧钩突密度(图2),此层⾯可显⽰两侧神经管,内有神经根和硬膜外⾎管丛,为均匀、清晰的软组织影。
椎间盘的后外侧为椎间⼩关节,后正中为棘突,多呈分叉状,C7棘突最长。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脊柱疾病CT影像诊断
5 .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3
脊柱疾病CT影像诊 断应用
颈椎疾病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压 迫神经根,导致 疼痛、麻木等症 状
01
颈椎骨折:颈椎 骨折,导致颈部 疼痛、活动受限 等症状
03
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先天性畸形, 导致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05
02
颈椎管狭窄:颈 椎管狭窄,压迫 脊髓,导致四肢 无力、行走困难 等症状
04
颈椎肿瘤:颈椎 肿瘤,压迫神经, 导致疼痛、麻木 等症状
胸椎疾病诊断
胸椎骨折:观察 骨折类型、位置、 程度及是否合并 其他损伤
胸椎椎间盘突出: 观察椎间盘突出 程度、方向及是 否压迫神经根
水肿等
01
03
05
02
04
观察椎体边缘: 观察椎管:观
观察椎体边缘 察椎管是否狭
是否光滑、有 无骨质破坏
窄、有无占位 性病变
06
观察软组织: 观察软组织是 否肿胀、有无 钙化等
诊断标准
1. 影像学表现: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 密度、边缘等特征
2. 病变范围: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 范围
3. 病变性质:判断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 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CT影像诊断的优势
01
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 示脊柱的细微结构
02
多方位成像:可以从多个 角度观察脊柱病变
03
无创性:无需开刀,减少 患者痛苦和风险
04
快速成像:短时间内完成 检查,提高诊断效率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辐射剂量低:对人体辐射 伤害较小,适合多次检查
脊柱CTMRI诊断
一、脊椎退行性变
•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 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 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 退行形变。
病理与临床
• 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 后,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 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 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 晚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 气体和钙化。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
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
实际大小 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6 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两部
•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 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
“真空”征和髓核钙化。 • 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 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
囊侧后缘受压、移位。 •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
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 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 多见于30~70岁 •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
大。 •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
• 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 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颈、 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脊髓受累可出现 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
《脊柱CT诊断》课件
一、课程简介1.1 课件背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成为脊柱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课件旨在介绍脊柱CT诊断的基本原理、扫描技术、图像解读及临床应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运用CT技术诊断脊柱疾病。
1.2 课件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能够:(1)了解脊柱CT扫描的基本原理及参数设置;(2)掌握脊柱CT图像的解读方法;(3)熟悉脊柱疾病CT诊断的临床应用;(4)提高脊柱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脊柱CT扫描技术2.1 扫描原理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处理等,以及脊柱CT扫描的特殊性。
2.2 扫描参数详细讲解脊柱CT扫描的参数设置,如扫描范围、层厚、层距、重建间距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整。
2.3 对比剂应用介绍脊柱CT对比剂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三、脊柱CT图像解读3.1 图像基本观讲解脊柱CT图像的基本观察方法,包括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的阅读技巧。
3.2 正常脊柱CT表现展示正常脊柱的CT图像,讲解正常骨结构、软组织结构及脊髓的表现。
3.3 疾病CT表现分析常见脊柱疾病的CT表现,如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并结合病例进行讲解。
四、脊柱CT诊断的临床应用4.1 骨折与脱位介绍脊柱骨折和脱位的CT诊断方法,以及CT在评估骨折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应用。
4.2 椎间盘疾病讲解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的CT诊断,以及CT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
4.3 脊柱肿瘤介绍脊柱肿瘤的CT诊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CT 在评估肿瘤范围、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的应用。
4.4 其他疾病讲解脊柱感染、脊柱侧弯、脊柱畸形等疾病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
五、病例分析与实战演练5.1 病例展示展示典型脊柱疾病病例的CT图像,包括骨折、脱位、椎间盘疾病、脊柱肿瘤等。
5.2 病例分析针对病例图像,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讲解疾病诊断的关键点。
医学影像-脊柱CT诊断
l 6,巨细胞瘤 椎体多房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有软组织 肿块。
l (一)良性肿瘤
l 1,血管瘤 椎体密度减低,其中散在、粗大的点状高 密度骨小梁影。
l 2,骨样骨瘤 肿瘤呈小的低密度灶,周围有明显骨硬 化。
l 3,骨母细胞瘤 骨质破坏并有膨大,软组织肿块,可 钙化。
l 4,嗜酸性肉芽肿 局限性骨质破坏区,有软组织肿块。 l 5,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内境界清楚的多房性膨胀性骨
l 一、 l 二、 l 三、 l 四、 l 五、
l
脊柱退行性变 脊柱外伤 脊柱结核 椎管内肿瘤 脊椎肿瘤
l (一) 病理:1,椎间盘的髓核和纤维环 变性,使髓核缩小,纤维环松弛,结果椎 间盘变扁、变宽;2,邻近骨结构增生硬化。 如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或局部纤维环 破裂,则为椎间盘突出;如纤维环向四周 膨隆,则为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入椎体, 形成Schmorl结节;脊椎关节增生硬化,导 致脊椎关节病。
(二)临床表现 轻者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 重者可截瘫、大小便失禁。
l (一) 病理 多为血行感染,按病变在脊柱的 分布分中央型、边缘型、骨膜下型及附件型。 其病理改变为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和冷脓肿 形成。
l (二) 临床 多见于青少年
l (三) CT表现 1,脊柱骨质破坏 2,不规则颗 粒状的钙化和死骨 3,椎旁脓肿
l (四) 鉴别诊断 骨髓瘤、转移瘤,无钙化和 软组织肿胀,多为老人
l (一) 病理 分为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 胞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脊索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转移瘤)
l (二)临床 脊髓压迫症状
l (三) CT表现
l 1,髓内肿瘤 平扫:脊髓局限性增粗膨大,椎管扩 大。
直背综合症ct诊断标准
直背综合症(kyphosis)是一种脊柱侧弯畸形,表现为脊柱过度后凸。
其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脊柱形态改变: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的形态和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椎弓根等。
在直背综合症患者中,脊柱会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椎体前缘相互靠近,椎间盘受压变扁,椎弓根间距增大。
此外,脊柱还可能出现侧弯、旋转等畸形。
2.椎管狭窄:由于脊柱后凸畸形,椎管内的空间会逐渐减小,导致神经根受压。
CT扫描可以测量椎管的矢状径和横径,评估椎管狭窄的程度。
一般来说,当矢状径小于10mm或横径小于15mm时,即可诊断为椎管狭窄。
3.骨质改变:直背综合症患者的骨骼系统可能出现多种改变,如椎体骨质疏松、骨折、骨赘形成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骨质改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4.软组织改变:脊柱后凸畸形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和压迫,出现肌肉萎缩、筋膜粘连等改变。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软组织的改变,如肌肉厚度减少、筋膜间隙增宽等。
5.胸廓畸形:直背综合症患者往往伴有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肋骨凹陷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胸廓畸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6.内脏器官受压:脊柱后凸畸形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受压,如心脏、肺部、胃肠道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内脏器官的受压情况,如心脏横径减小、肺野容积减少等。
7.并发症:直背综合症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变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并发症的表现,如神经根损伤、肺动脉高压等。
综上所述,CT诊断直背综合症的标准主要包括脊柱形态改变、椎管狭窄、骨质改变、软组织改变、胸廓畸形、内脏器官受压和并发症等方面。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T扫描虽然能够提供详细的影像信息,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MRI清晰等。
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椎间盘CT值为50~110HU,边缘密度较中间高,明显高于其后方含脑脊液的硬膜囊。
⑷黄韧带由弹性纤维组成,为附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的窄条状软组织影。
在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有许多脂肪,在外侧与椎间关节的关节囊相融合。
黄韧带的厚度约为2~5mm,厚度超过5mm者为异常,胸段和颈段的黄韧带较腰段的薄。
黄韧带的CT值与肌肉相似。
⑸关节突关节(小关节)在椎间孔中1/3平面可见关节突关节。
它由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与上位椎骨的的下关节突组成,属平面关节。
在横断位CT图像上,关节突关节间隙清晰可见,正常宽度为2~4mm。
4,椎静脉丛沿脊柱全长分布,位于椎管内的称为椎内静脉丛;位于脊柱表面的称为椎外静脉丛。
它们之间互相连通。
由椎体内放射状静脉湖汇集而成椎基静脉。
后者位于椎体后部中线上,呈条状低密度影。
这些静脉湖在CT上均呈低密度,表现为椎体后缘正中可见一条状低密度影或椎体松质骨内呈“Y”形低密度影。
在它的上方或下方有时可见一小骨性突起,突向椎管。
前椎内静脉位于硬膜囊的前外侧、脊神经鞘的内铡,比神经根细,形态呈点状或小条状,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
5,椎管径线测量 CT可直接测量椎管的前后径,自椎体后缘中点至棘突基底部中线,为椎管前后缘最大距离,正常为15~25mm,平均为16~17mm。
横径为两侧椎弓根之间最大距离,正常为20~30mm,平均为20~21mm。
L4及L5的两径线均较L1~3大,平均为24mm。
腰椎管前后径为12mm时,应视为比较狭窄,小于或等于10mm时为绝对狭窄。
腰椎管的横径小于16mm者亦应考虑为椎管狭窄。
正常脊髓的CT解剖1,脊髓被膜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
⑴硬膜囊及硬膜外脂肪硬膜囊由硬脊膜和蛛网膜联合围绕而成,因CT影像上不能显示硬脊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脊膜下腔,故将这两层膜看成一个结合物(称之为鞘膜)。
脊髓造影时,充盈造影剂的蛛网膜下腔的外缘能清楚地勾画出硬膜囊的形态。
腰骶段硬膜囊由于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的衬托,故在CT平扫时可清楚地显示出。
在横断位上硬膜囊呈圆形或三角形,密度均匀,CT值为0~+30HU。
腰骶段硬膜外脂肪是椎管内密度最低的结构,CT值为-40HU以下。
其分布两侧对称,可见于四个部位:①硬膜囊前方和两侧方;②硬膜囊后方和两侧黄韧带之间;③两侧隐窝内;④两侧神经孔即椎间孔。
⑵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造影剂后蛛网膜下腔为一边缘光滑、锐利的高密度环状影。
⑶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内,CT表现为脊髓圆锥末端多位于L1~2平面;T11~12脊髓形态各异可为方形、椭圆形或圆形。
圆锥平面发出的腰骶神经根(马尾)前后共4根,(前根2个,后根2个),呈蜘蛛足样。
正常脊髓密度均匀,脊髓造影后CT 扫描才能显示清楚,其前后径为5~8mm,横径7~11mm。
脊髓圆锥以下马尾神经根逐渐由粗变细,位于硬膜囊后部。
正常脊髓CT值为30~40HU,静脉增强后CT值增加10HU。
脊髓造影后CT横断位示颈段为圆形,前缘稍平,C3~7脊髓节段前、后径平均为6~7mm。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讨论】椎间盘突出又称椎间盘脱垂或椎间盘脱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等因素有关。
腰椎是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
椎间盘突出有三种类型:①中央型:指位于中线者;②后侧型:是指位于中线两侧椎管内者;③外侧型:是指突出的椎间盘中心位于椎管外者,此型脊神经根压迫症状重。
腰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大于90%,故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
【CT诊断要点】⑴局部突出于椎体后弧形软组织影,通常与椎间盘相连,且密度多一致,并可见硬脊膜的外游离髓核。
髓核在椎间盘平面上方或下方,其密度低于椎骨但高于硬膜囊,突出的椎间盘可钙化。
⑵硬膜外脂肪受压迫、移位,甚至消失,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受压变形。
⑶向侧后方突出的椎间盘,可使侧隐窝前、后径缩短,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使其向后移位;脊神经根亦可因水肿而增粗。
脊髓造影后CT扫描有助于显示脊神经根鞘和硬膜囊的变化。
⑷椎体后部骨质硬化及椎间相邻椎体上下缘可见Schmorl结节。
【鉴别诊断】若较大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不典型时,应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肿瘤的密度不及椎间盘高,增强扫描时肿瘤有强化,而椎间盘突出则不强化。
【连接】脊椎退行性变一般最先发生于椎间盘,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纤维环变性,并出现裂隙、髓核脱水以及软骨板变薄和呈玻璃样变。
髓核脱水、纤维环变性松弛,可导致椎间盘膨隆,并诱发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因纤维环破裂,则髓核和(或)碎裂的纤维环可以通过裂隙被挤出椎间盘外,从而形成椎间盘疝。
由于纤维环的后部较为薄弱,加之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狭窄,故椎间盘最容易向后外侧突出。
由于脊柱腰骶部是受力最大的部位,所以腰骶部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颈椎次之。
由于颈段椎管内脂肪组织少,疝块和硬膜囊密度相差不大,再加上关节突关节及肩部所造成的伪影影响,故分辨率较低的CT扫描诊断比较困难,需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或CT脊髓造影方能提高显示率。
MRI显示颈段椎间盘突出比CT敏感,且矢状位成像可同时清楚地显示所有颈段椎间盘,有助于全面地观察颈段椎间盘病变。
由于MRI能直接显示脊髓,故可清楚显示脊髓受压、变性或软化,因而是伴有严重神经症状的颈间盘突出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Miyasaka等到认为:当椎体后缘中央或侧方看到软组织突出时,应考虑椎间盘突出。
突出椎间盘的碎片常伴有后纵韧带断裂,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连接】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本文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31例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发现在腰椎椎管造影中腰骶关节节段珠网膜前间隙较宽,其主要原因为下腰段硬膜外脂肪较丰富。
笔者测量了50例碘柱前级椎管狭窄典型病例(颈椎)【病史】男性,51岁,双下肢麻木,行走不稳,伴排尿不畅、阳萎1年多。
【影像表现】CT平扫示颈椎椎体后方有一高密度影突入椎管内,并压迫硬膜囊,致使继发性椎管狭窄,前后径约为5mm。
MRI示C4~7椎间盘膨隆,其后方可见条状无信号区,压迫局部蛛网膜下腔及脊髓,致使脊髓变形。
【重要征象】椎体后方有一突入椎管内的高密度影,椎管前后径约为5mm。
【CT拟诊】颈椎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骨化、继发性椎管狭窄。
【最后诊断】颈椎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骨化、继发性椎管狭窄。
【讨论】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诸径线缩短,椎管容积变小,压迫硬膜囊、脊髓或脊神经根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
它与脊柱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骨关节病、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骨化及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按其发生原因,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及混合性三种,先天性者较少见。
CT对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在于:①可显示椎管狭窄的原因,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骨质增生或损伤移位、碎骨块等;②可直接显示椎管的形态,了解导致椎管狭窄的各种病变与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的对应关系;③可精确地测量椎管狭窄的程度,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及范围。
CT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管骨性狭窄或韧带钙化较MRI清楚准确,但显示各种病变对脊髓产生的继发性改变则不及MRI。
【CT诊断要点】椎管狭窄症按发生部位可分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三类。
⑴椎管中央前后径:颈椎管小于10mm,腰椎管小于12mm(相对狭窄)或10mm (绝对狭窄)。
⑵腰椎椎弓间径等于或小于16mm,腰椎椎管横断面积等于或小于1.45平方厘米。
⑶侧隐窝前后径等于或小于2mm。
本例椎管狭窄主要是后纵韧带钙化所致。
主要CT表现:①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骨块突入椎管,呈带状、类圆形或分叶状;②钙化高密度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可见一条低密度线,亦可与其相连;③压迫硬膜囊,甚至可突破硬膜囊而直接压迫脊髓。
椎管狭窄症典型病例(腰椎)【病史】女性,64岁,腰痛3个多月,间断发生双下肢放射痛。
【CT表现】L4~5两侧关节突关节腔变窄,关节软骨破坏,可见关节骨皮质下囊变,关节突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右侧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两侧侧隐窝明显狭窄,L4~5椎间盘膨隆,椎管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变小。
重要征象:关节突关节腔变窄,伴边缘骨赘形成。
【CT拟诊】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L4~5椎间盘膨出。
继发性椎管狭窄症。
【最后诊断】同上。
【讨论】关节突关节为C3~L5相邻椎弓之间的上下关节突形成,亦称椎弓关节。
关节面覆有一层透明软骨。
在脊柱的不同节段,其关节突的关节面方向这完全相同,如颈段关节面近于水平位,胸段近于冠状位,而腰段近于矢状位。
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囊滑膜炎、关节囊松弛、关节软骨受侵蚀、骨增生和软骨下硬化,最常见于L4~5和L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