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移情发展的特点
移情与儿童发展情感转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移情与儿童发展情感转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而移情与情感转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移情的概念、情感转移的影响以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移情的概念及特点移情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能够产生并表达出对他人情感的一种心理能力。
移情可以理解为意味着个体能够借鉴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
这种情感转移的过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移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移情是一种情绪的传递和转移,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其次,移情是一种感受共鸣的表达,通过移情,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最后,移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能够促使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增长见识,提升社交能力。
二、情感转移的影响情感转移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
情感转移既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 积极的影响情感转移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儿童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时,他们就会更加重视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这对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负面的影响然而,情感转移也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儿童过度依赖情感转移时,他们可能会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过度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导致自我认同的困惑和个体差异的模糊。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移情与情感转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移情与情感转移的发展能够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儿童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能够培养出共情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情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其次,移情与情感转移的过程能够促使儿童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情感体验。
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情感,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应对能力,从而在心理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作者:马洁然周念丽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01期【摘要】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主要包含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
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
个人气质、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移情能力以及教师的回应都会影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幼儿家庭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和与人交往三种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1/02-0058-03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其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
简单地说,移情能力就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主要包含情绪和认知两个成分。
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够捕捉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顺利地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
小班阶段(3~4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开始过上集体生活,他们的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阶段,孩子的认知、情绪情感也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因此,观察和了解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培养,对幼儿今后积极情绪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国内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的视角大多集中在对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等方面。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观察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班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希望能对促进小班幼儿的移情能力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特点众多研究和实验结果证明,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只是其发展还不够稳定和成熟,会受到他人回应的极大影响。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移情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特别是对“快乐”的移情已经确立;而对“悲哀”和“愤怒”的移情还有困难。
移情的发展
(这可能是最原始的移情表现,Dondi,Simon &
Caltran,1999)。
1岁左右,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次表现出移
情;
如:当别人痛苦时,他们不再哭闹着要求安慰。相反,
他们试图安慰他人。
6岁的孩子能用语言更有针对性的安慰他人;
在小学阶段,移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移情的发展
1)什么是移情?
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
“情感共鸣” 、 “情感移入”都是移情的另一种表达。
移情概念包含两个成分:认知、情绪。
对儿童来说,真正移情的产生要求孩子能意识到自己
和别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 了,真正的移情才会出现。
2)移情的发展
新生儿时,就有移情;
会行为较多);
情绪消极的孩子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关心、 同情等亲社会行为方面较欠缺。 (Eisenberg et al. ,1992,1996,1998)
面部表情和生理变化也能反映孩子在移情上的差异。
实验中当看到录象里的孩子受伤痛哭时:面部表情Biblioteka 心理感受表现出同情(关心的表情或心跳减
缓)的孩子——当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都表现出亲
这时的儿童明白了更多的情绪,这样他们能通过更多
的途径深入他人的内心,设法安慰他人。
从儿童后期到青少年期,随着换位思考的不断发展,
从对他人即时痛苦的感情理解发展到理解他人的生活 境遇。
3)移情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气质会影响移情的反应。
喜欢交际的自信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善于调节
自己的情绪,乐于帮助、分享,善于安慰他人(亲社
断其移情的发展。
婴幼儿发育宝宝的情感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发育宝宝的情感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情感发展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经历着各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发育宝宝的情感发展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中的特点。
阶段一:出生初期(0-3个月)在出生初期,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物理需求的回应和情感的体验。
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语言,因此通过啼哭、笑脸等表情来与周围人交流。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对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强,并且对他们的呵护和反应非常敏感。
阶段二:互动期(3-8个月)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展示更多的主动性和好奇心。
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主动与他人进行互动。
他们会发出声音、咯咯笑,还会通过手势和表情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等非语言交流。
婴幼儿开始体验到与他人互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这对他们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阶段三:情感依恋形成期(8-18个月)在情感依恋形成期,婴幼儿开始表现出对特定照顾者的偏好。
他们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和对陌生人的恐惧,但与主要照顾者在一起时会感到安全与舒适。
婴幼儿通过大胆探索周围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自信心,并表达对照顾者的情感依存。
此时,婴幼儿的情感表达逐渐丰富,他们会通过大笑、细语、拥抱等方式与照顾者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阶段四:独立性与探索期(18个月-3岁)进入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表现出更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希望尝试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反对过度的限制。
尽管他们表现出独立性,但婴幼儿的情感依赖仍然十分重要。
他们希望照顾者在他们的探索过程中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阶段五:自我认同的建立(3-6岁)在自我认同的建立阶段,婴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与他人不同的个体。
他们开始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探索不同角色和身份。
婴幼儿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对比和对话与同龄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共享。
此阶段的情感发展为婴幼儿日后的社会交往和自我建构奠定了基础。
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
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是指在婴幼儿时期,他们的社会互动能力和情感经验的逐步增强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情感发展对婴幼儿的整体成长和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建立情感联系,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一、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在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早期依恋:婴幼儿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往往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
这种早期依恋对婴幼儿的情感安全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社交意向性:在6个月以后,婴幼儿开始展现对他人的社交意向。
他们会主动与他人接触,表现出兴趣和欲望,希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 情感反应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情感反应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更加触动和表达情感,对于外界刺激有着更强烈的反应。
二、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征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依恋阶段(0-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互动能力主要集中在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上。
他们会通过眼神交流、微笑、哭声等方式与照顾者建立情感联系。
2. 社交意向性阶段(6个月-1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主动寻求与他人的社交互动,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和欲望。
他们会通过主动逗引、招手、咿呀学语等方式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
3. 情感表达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言语和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展示对他人的喜爱和厌恶。
4. 自我意识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发展自我意识。
他们会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三、促进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方法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促进婴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方法:1. 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稳定、温馨和富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对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作者:郑蓉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01期在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绪及其相应的社会行为发展最为关键。
在诸多的社会情绪中,移情能力的发展对于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18世纪中期。
Hume Russeam Shelly和Simth等人把移情看作是一种使社会生活成为可能的基本人际关联结构而对移情进行了最早的研究。
此后,许多学者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移情概念、婴幼儿移情的发展、婴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以及移情与社会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关于移情概念的界定移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按照自己的研究需要对移情进行了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界定方式。
第一类是认知取向的界定方式,即强调个体对他人的思想、感觉、知觉和意图等内在心理状态的认知觉察。
米德(Mead)认为,移情是通过角色承担行为而获得的。
是个体通过自身置于他人情境而采纳不同角色、感知他人心理状况的能力;皮亚杰和柯尔伯格也强调角色承担能力的重要性,把移情定义为承担他人角色的过程;包克(Borke)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把移情定义为观察区分他人不同情绪状态的能力。
因此,依据认知取向的界定方式,婴幼儿的移情表现在其区分和辨别情感线索并推测他人内部情感状态。
这种推测主要是建立在观点采择基础上的对他人内部情感状态的推测。
但是Frederique等学者认为认知取向的界定方式未能精确地揭示移情自发性的本质。
第二类是情感取向的界定方式,即突出移情的情绪反应特征。
例如,MeDougall和Sullivan把移情定义为一种知觉移入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的基本情绪反应。
Freud认为移情是通过对他人情绪反应和情绪条件的模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Jaeobson认为,移情是一种通过对他人情绪的认同而获得的情绪知识;Fenichel也认为移情从参与他人的情绪体验回到对这种情绪的观察和反应过程。
Berger认为。
移情是观察者的情绪状态与被观察者的情绪状态的一种匹配。
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经历着许多情感变化和成长。
让我们来探讨幼儿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婴儿期的情感表达
在婴儿期,孩子主要通过哭泣、笑容等方式表达情感。
他们对于亲近和安慰的需求非常强烈,依赖性较高,需要父母和照顾者的关爱和陪伴。
幼儿期的情感体验
进入幼儿期,孩子开始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喜悦、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同时也开始学会逐渐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龄前期的情感认知
在学龄前期,孩子的情感认知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包括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和真实性、情感波动的强烈性、情感体验的多样性以及情感受众的需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情感发展。
家庭与学校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在幼儿情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第一课堂,而学校则是孩子情感认知的重要场所。
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情感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其情感智慧的发展。
让我们共同关注和呵护孩子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温暖的情感氛围中茁壮成长。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听起来可能有点学术,但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把这个话题讲清楚。
咱们就像聊天一样,慢慢来。
1. 霍夫曼的移情发展理论概述首先,什么是移情?简单来说,移情就是一个人把自己对某个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过程。
霍夫曼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大牛,他把儿童的情感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没关系,我们一步步来。
1.1 初期移情:情感的萌芽在孩子们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一些基本感觉。
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的情感还在萌芽阶段,就像刚刚冒出的嫩芽,需要细心呵护。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主要是通过与照顾者的亲密互动来感知世界。
就好比小宝宝刚刚学会用眼睛看周围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人的感情还比较单纯和直接。
1.2 早期移情:情感的扩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从简单的情感体验转向对其他人和事物的情感认同。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会把对爸爸妈妈的情感,逐渐扩展到其他的亲人或者朋友身上。
就像一个小树苗,慢慢长出了枝条。
孩子们开始学会区分不同的情感,并对周围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反应。
2. 发展阶段:移情的深入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霍夫曼把他们的移情发展划分成几个更详细的阶段。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阶段是怎么分的。
2.1 幼儿期:情感的多样化当孩子们进入幼儿期,他们的情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不仅仅是爱爸爸妈妈,还会对其他小朋友有情感上的回应。
比如说,他们开始学会分享玩具、理解别人为什么会哭、甚至是为了朋友的幸福而高兴。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情感大师,开始理解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
2.2 学龄期:情感的深度等孩子们上学后,他们的情感发展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时候,他们开始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学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
他们的情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人,还会延伸到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中的其他人。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嘿,伙计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你们知道吗,这个霍夫曼可是心理学界的大拿,他研究了好久好久,最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那我们就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吧!咱们要明白什么是移情发展阶段。
简单来说,移情就是孩子们把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别人身上,比如他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当成别人的。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
那么,霍夫曼是怎么划分这个阶段的呢?他把移情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口腔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关键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口腔期(0-2岁)这个阶段的小宝贝们还不会说话,所以他们的移情主要表现在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表情上。
比如,妈妈做饭的时候,小宝贝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拿锅铲;爸爸生气的时候,小宝贝也会学着皱眉头。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模仿,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嘿,你们知道吗,这个阶段的小宝贝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抢玩具!他们会把手伸进玩具箱里,一把抓起好几个玩具,然后就开始“分享”了。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阶段啊!2. 婴儿期(2-6岁)这个阶段的小宝贝们开始学会说话了,所以他们的移情表现得更加明显了。
他们会把自己的情感告诉别人,比如开心的时候会笑出声,难过的时候会哭闹。
而且,他们还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他们也会跟着哭。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
嘿,你们知道吗,这个阶段的小宝贝们还有一个特别的能力——表演!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然后给大家表演。
有时候他们的表演还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呢!3. 幼儿期(6-12岁)这个阶段的小宝贝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他们的移情表现得更加丰富和复杂了。
他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出来,而且还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比如,他们会安慰别的孩子不要哭,或者在别的孩子摔倒的时候伸出手去扶。
幼儿教师资格证题目学前儿童的移情能力
幼儿教师资格证题目学前儿童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的发展是从个体一自我觉知和自我敏感这一水平开始的。
处于个体水平的儿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能区分自我与他人不同的需要和情感,能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唤起自己的相关经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11.简述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二)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三)移情能力的水平岁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
(四)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12.简述幼儿知觉发展的规律。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哎呀,你问这个问题可真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我们还在幼儿园,老师就会告诉我们,我们是未来的花朵,要茁壮成长。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怎么样的呢?让我来给你讲讲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移情发展阶段。
移情发展阶段就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玩游戏时,不断地升级和成长一样。
霍夫曼是怎么划分这个阶段的呢?1. 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们还很单纯,他们只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
比如说,当你在公园里玩耍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在争抢玩具,他们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这时候,家长们就要耐心地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分享。
2. 依恋阶段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们开始懂得关心别人了,他们会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会关心别人的感受。
比如说,当你在公园里玩耍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在一起分享玩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这时候,家长们就要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品质,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 社交阶段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们已经非常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了,他们会主动和别人交流,会关心别人的感受。
比如说,当你在公园里玩耍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这时候,家长们就要表扬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继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 独立自主阶段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们已经非常独立了,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说,当你在公园里玩耍时,可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自己找到玩具玩耍,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这时候,家长们就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
霍夫曼的这个划分是非常有道理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
当然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花朵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移情的演变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情感转移变化
移情的演变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情感转移变化情感转移是一个人从情感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情感对象的过程。
在个体的情感生活中,情感转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期和成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两个关键阶段,对于情感的处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视角,探讨情感转移在这两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一、儿童期的情感转移变化儿童期是个体情感发展的起始阶段,情感转移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变化。
1. 情感对象的依赖性:儿童期的情感转移主要表现为对父母和家庭中其他重要成员的依赖。
儿童将自身的情感焦点集中在父母身上,将他们作为自己情感的主要对象。
这种依赖性来源于对父母的信任和需求,同时也是儿童个体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状态。
2. 情感的不稳定性:儿童期的情感容易出现剧烈的波动。
由于儿童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情感,导致情感的不稳定性。
这种情感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儿童对父母之间的依赖感和情感需求上,可能会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情感的转移。
3. 情感对象的限制性:儿童期的情感转移主要限定于亲密的家庭成员,很少涉及到比父母更广泛的情感对象。
这是因为儿童在心理和社交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只能通过家庭环境来满足情感需求。
二、成年期的情感转移变化成年期是个体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转移在这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 情感对象的多样性:相比儿童期,成年期的情感转移呈现出更多样化的特点。
在家庭关系以外,成年人往往会选择朋友、伴侣、同事等更广泛的情感对象。
他们会通过社交网络、社会交往等渠道来寻求满足情感需求,有时也会以特殊的方式将情感转移到不同的对象上。
2. 情感的稳定性:成年期的情感相对于儿童期更为稳定。
成年人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加成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情感的稳定性也来源于成年人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管理的能力,他们能够更理性地对待情感,不会轻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 情感对象的扩展性:成年期的情感转移不再局限于家庭成员或亲密关系,更多地涉及到社会和职业领域。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发展阶段的划分。
你们知道吗,这个话题可是关系到我们的成长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咱们要了解什么是移情发展阶段。
简单来说,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态度投射到别人身上的过程。
而发展阶段呢,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那么,霍夫曼是怎么划分这个阶段的呢?1.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期。
这个阶段大概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吧。
在这个阶段,宝宝们的大脑还在快速发育,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比如吃、睡、玩。
所以,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别提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他们还太小了嘛!2. 第二阶段:他我期。
这个阶段大概从两岁到六七岁不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会关注别人,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比如,当他们生气的时候,可能会把这种情绪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的愤怒。
这就是所谓的“传染”哦!3. 第三阶段:他人期。
这个阶段大概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不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
他们也开始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当然啦,这个阶段也会有一些挑战,比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伤害到别人。
4. 第四阶段:社会期。
这个阶段大概从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不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
这个阶段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比如工作、家庭等等。
所以,这个阶段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关于移情发展的知识。
记住哦,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阶段,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
婴幼儿移情发展的特点
一. 婴幼儿移情发展的特点1.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 能理解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能理解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 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4. 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二.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婴幼儿情绪化的发展(一)婴幼儿情绪化的发展1.情绪中交往成分的增加情绪中交往成分的增加2.表情的社会化表情的社会化(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其一.情绪过程越开越分化情绪过程越开越分化其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所谓的情绪深刻化是指他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调控能力的增强(三)情绪调控能力的增强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情绪从外露到内隐三. 情绪.情感与婴幼儿的生活1.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2.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里活动的激发者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里活动的激发者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4.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5.情绪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情绪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四. 婴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一) 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期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期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特点:(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表面性)表面性(二)(二) 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判断与推理的发展(1)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① 幼儿初期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② 幼儿中期幼儿中期..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举行举行③ 幼儿晚期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如功能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如功能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2)学前儿童判断)学前儿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①幼儿对事物的判断①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推理往往不合逻辑②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②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③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③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推理的依据(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①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①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②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③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③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五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无意想象的发展(特点)幼儿无意想象的发展(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③想象的内容零乱③想象的内容零乱..无系统无系统④想象长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④想象长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二)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1. 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①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①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②幼儿的想象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②幼儿的想象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实际行动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③实际行动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2. 幼儿的想象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幼儿的想象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经验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拟人化想象①经验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拟人化想象3.3.创造想象表现:独立性创造想象表现:独立性创造想象表现:独立性..新颖性新颖性4.4.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它具有以下特点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①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②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与原型略有不同或只有很少的变化②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与原型略有不同或只有很少的变化 ③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情节逐渐丰富③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情节逐渐丰富..不仅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了不仅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了..而且能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律的相似常规律的相似5.5. 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① 经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经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② 自编一些新故事自编一些新故事③ 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④ 绘画活动和音乐表演活动的创造性绘画活动和音乐表演活动的创造性(三)(三) 幼儿初期想象具有极大夸张性幼儿初期想象具有极大夸张性. . 幼儿中后期想象开始具有合乎现实的逻辑性幼儿中后期想象开始具有合乎现实的逻辑性夸张的表现:①夸大失误的某个部分和某种特征夸张的表现:①夸大失误的某个部分和某种特征②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②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六幼儿期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一)幼儿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有意记忆开始发展1.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⑴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⑴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⑵无意记忆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⑵无意记忆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⑶幼儿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⑶幼儿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下列因素: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下列因素: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的性质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③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⑤ 活动动机活动动机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特点:①儿童的有意记忆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任务们提出记忆任务②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②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记忆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记忆(二)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言逻辑记忆正在发展语言逻辑记忆正在发展(三)根据记忆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三)根据记忆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为什么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为什么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第一. 进行意义记忆.可以依靠过去的知识经验可以依靠过去的知识经验第二. 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小单位来记忆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小单位来记忆七.学前儿童时间认知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的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的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 (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五)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但不同步(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最初.儿童还不能对有关时间的刺激物归类儿童还不能对有关时间的刺激物归类其后.在知觉水平上作出分散在知觉水平上作出分散再后.能把某一特定时序的与具体生活时间联系起来.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确叙述先后发生的连续事件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确叙述先后发生的连续事件 最后.能够摆脱具体的直观的生活内容.把时间关系抽象概括出来.真正形成时间概念真正形成时间概念八.婴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一)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一)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4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右)(二)注意范围不断扩大(二)注意范围不断扩大注意范围也叫注意力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儿童注意范围较小.随年龄增长.注意范围逐扩大围逐扩大(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中去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中去幼儿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有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幼儿发展其注意转移能力意转移能力九.幼儿注意的发展。
移情的发展
1)什么是移情?
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
“情感共鸣” 、 “情感移入”都是移情的另一种表达。
移情概念包含两个成分:认知、情绪。
对儿童来说,真正移情的产生要求孩子能意识到自己
和别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 了,真正的移情才会出现。
2)移情的发展
新生儿时,就有移情;
这时的儿童明白了更多的情绪,这样他们能通过更多
的途径深入他人的内心,设法安慰他人。
从儿童后期到青少年期,随着换位思考的不断发展,
从对他人即时痛苦的感情理解发展到理解他人的生活 境遇。
3)移情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气质会影响移情的反应。
喜欢交际的自信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善于调节
自己的情绪,乐于帮助、分享,善于安慰他人(亲社
断其移情的发展。
如听到别的婴儿哭,自己也哭
(这可能是最原始的移情表现,Dondi,Simon &
Caltran,1999)。
1岁左右,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次表现出移
情;
如:当别人痛苦时,他们不再哭闹着要求安慰。相反,
他们试图安慰他人。
6岁的孩子能用语言更有针对性的安慰他人;
在小学阶段,移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会行为较多);
情绪消极的孩子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关心、 同情等亲社会行为方面较欠缺。 (Eisenberg et al. ,1992,1996,1998)
面部表情和生理变化也能反映孩子在移情上的差异。
实验中当看到录象里的孩子受伤痛哭时:
面部表情或心理感受表现出同情(关心的表情或心跳减
缓)的孩子——当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都表现出亲
社会行为; 露出忧伤表情和内心感受(皱眉、咬嘴、心跳加快)儿移情产生的影响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什么是移情指向性?移情指向性是儿童在社会化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能力。
移情是指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附加到其他人身上,也称为“同情”或“共情”。
指向性则是指移情的对象,通常指其他人的需求、情感、目标等。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儿童的移情指向性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出生至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很难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
他们的移情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对父母的依恋和对熟悉的人的接受。
2. 双边共情阶段(2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但仍然受到自我中心的影响。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共情,但只局限于亲密关系的人。
3. 他人中心阶段(7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其他人有独立的视角、想法和情感,能够理解并分享他人的感受。
他们能够根据他人的需求来行动,并且具有一定的移情指向性。
4. 相对不重要阶段(13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越来越关注自我和同龄人,移情指向性的表现相对较少。
不同语言提示对移情指向性发展的影响语言提示是指以语言形式表达的、对听众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信息。
语言提示和语言交流对儿童的移情指向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1. 给予表述机会语言提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儿童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移情指向性发展。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问题的方式,让儿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2. 提供模板和框架语言提示可以为儿童提供移情指向性交流的模板和框架。
例如,在帮助儿童解决冲突和争论时,可以提供“你为什么这样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和需要”等交流模板,让儿童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对儿童的移情指向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5-0-6儿童移情的发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儿童移情的发展。
一、移情
角色获取能力是人际交往和沟通的一种重要能力,人们使用这种能力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消极的,对人的友爱和敌意都可以通过角色获取能力实现。
一的般认为,角色获取能力的积极方面就是移情。
移倩的概念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移情是认知性的,认为移情是对他人情感、态度的识别和按受。
另一种观点认为,移情是情绪性的,认为移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通俗地说就是,看到比人是难过,自己也会难过,看到别人是高兴的,自己也会跟着开心。
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能力。
移情的情绪性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接受。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移情中认识能力和情绪反应两种成分密不可分,只有认识到他人状态,才能产生替代性情绪体验。
(二)移情的发生与发展
移情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
跨文化的情绪研究已经证实,人的绝大多数情绪反应,包括移情反应,都是先天性的。
霍夫曼的研究表明,婴儿生来具有移情反应的能力,移情的最初形式在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
他给刚出生一天的新生儿听其他婴儿啼哭的录音,发现这些新生儿会比未听录音的新生儿有更多地哭泣且更为不安。
这就是移情性不安的最初形式。
霍夫曼认为,这种不安的情感会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亲社会行为的情绪基础。
移情是如何发展的呢?
经过研究,雷夫曼等人把移情发展描述为四个阶段:。
婴幼儿依恋感的建立幼儿期的移情共鸣
,她会使用各种方式来获得家人的关注,比如假哭、捣乱、啊啊叫等。
当家人及时给与回应的时候,会很快被安抚,但是一旦得不到回应,则会演变成各种耍无赖,争抢东西。
幼儿期的移情共鸣
疫情共鸣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产生一致性反应。
它可以是主体知觉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时产生自己的情绪性反应。
而移情能力是觉知、辨别、理解、联想和分享他人情感以及角色进入等多种能力的整合。
儿童的移情能力一般有四个水平。
婴儿期处于整体的情感移入水平,它的特点是来自婴幼儿自己身体的、来自他人的朦胧知觉和对周围情景的模糊反应;幼儿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移入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移情很容易将他人的情感混同与自己的情感。
最常见的就是婴儿时间,婴儿会根据成人的面部表情来做出相应的回应。
就像有些人会很惊奇的认为几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读懂”成人的意思,知道成人的情绪反应,
还会根据成人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行为,从婴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来时,他们还不具备判断成人情绪变化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除了婴幼儿的社会性微笑以外,还可以解释为此时婴儿已经产生了从朦胧知觉与周围环境的模糊反应,而并不是成人所说的“天才婴儿;再如,幼儿期间发生的“你哭我也哭,你笑我也笑”的现象。
特别是小班开学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老师港宏好了这个,一旦看到别人哭就又立即哭了起来,可谓是此起彼伏。
这个现象已经说明了幼儿的移情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对于情感的感知不再是模糊性的,而是区分不清他人情感和自己情感的区别,情绪的不稳定的性导致他们常常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反复无常,这或许也就能解释谚语中的“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婴幼儿移情发展的特点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2.能理解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
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婴幼儿情绪化的发展
1.情绪中交往成分的增加
2.表情的社会化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其一.情绪过程越开越分化
其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所谓的情绪深刻化是指他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调控能力的增强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三.情绪.情感与婴幼儿的生活
1.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
2.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里活动的激发者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4.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5.情绪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四.婴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期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特点:(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表面性
(二)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1)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①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
②幼儿中期.幼儿已能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
举行
③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如功能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2)学前儿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①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
②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③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①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③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五.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
(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无意想象的发展(特点)
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③想象的内容零乱.无系统
④想象长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①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②幼儿的想象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实际行动是幼儿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2.幼儿的想象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经验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拟人化想象
3.创造想象表现:独立性.新颖性
4.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
②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与原型略有不同或只有很少的变化
③幼儿创造出的新形象情节逐渐丰富.不仅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了.而且能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律的相似
5.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经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②自编一些新故事
③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④绘画活动和音乐表演活动的创造性
(三)幼儿初期想象具有极大夸张性. 幼儿中后期想象开始具有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夸张的表现:①夸大失误的某个部分和某种特征
②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
六.幼儿期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1.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
⑴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⑵无意记忆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⑶幼儿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下列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活动动机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特点:①儿童的有意记忆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任务
②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记忆
(二)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言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三)根据记忆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为什么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
第一.进行意义记忆.可以依靠过去的知识经验
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小单位来记忆
七.学前儿童时间认知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的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
(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五)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
(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最初.儿童还不能对有关时间的刺激物归类
其后.在知觉水平上作出分散
再后.能把某一特定时序的与具体生活时间联系起来.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确叙述先后发生的连续事件最后.能够摆脱具体的直观的生活内容.把时间关系抽象概括出来.真正形成时间概念
八.婴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4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二)注意范围不断扩大
注意范围也叫注意力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儿童注意范围较小.随年龄增长.注意范围逐扩大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中去
幼儿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有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幼儿发展其注意转移能力
九.幼儿注意的发展。